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

2024-06-28

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精选十篇)

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 篇1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小结的必要性

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 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强化记忆.结课时,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以突出重难点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 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 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 记忆更牢固; (2)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可以以练习、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进行结课, 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 以便改进教学. (3) 知识系统, 承前启后.结课时, 教师可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 也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 过渡自然. (4) 质疑问难, 发展智力.结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学生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 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

二、高中化学结课的设计原则

虽然课堂小结只有3-5分钟的时间, 但如果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笔者认为设计好的结课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准确性原则.结课时, 一定要以语言和操作的准确性为前提, 不能信口开河, 更不能出现操作的不规范而误导学生; (2) 灵活性原则.一成不变的结课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 使结课更具灵活多样性; (3) 启发性原则.在结课语的设计上应尽可能多的具有启发性, 从而营造出耐人寻味、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三、高中化学结课的艺术形式

1. 口诀式小结——教学效果再次“升华”

不难想象, 一堂课中, 学生经过约40分钟的紧张学习, 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趋于松散、疲惫状态.而且, 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全面、准确的记忆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口诀式小结具有通俗易懂、精炼、形象、富有韵味的特点, 教师如果能把知识点穿成一个小故事、把规律概括成几个字的口诀, 或者编一段顺口溜, 能再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到好处的使教学效果再次“升华”.例如,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 可编制口诀如下:“试管被夹向下倾, 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 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灯, 会爆炸, 先停氢, 会氧化, 由黑变红即变化, 云长脸上笑哈哈.”通过用一段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口诀式小结来概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喜闻乐见, 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 概括总结式小结——给学生认知系统而完整的印象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课方式.一堂课结束时, 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构建知识网络, 又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或多媒体等手段用文字、图示或表格的形式加以概括,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这节内容中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总结时, 利用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清晰的印象:

3. 练习式小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化学学习成绩的优与劣, 学生的练习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 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 习题训练、实验操作、讲台练习、解题竞赛等, 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 还可以起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 在讲授“化学平衡的计算”时, 教师可选择练习题的形式, 使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记住“化学平衡计算三步曲”.

4. 交流式小结——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情感交流

这是一种适应于新课标要求,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的一种结课方式.在课尾,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本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小组内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由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加以纠正,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情感交流.例如, “促进身心健康”一章中“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都可以采用交流心得的小结形式,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论文 篇2

在教学过程中,结课是一堂成功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教师结课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关系到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一节课的学习效率,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课下学习活动的引导好的结课能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够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衔接,能增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结课艺术的把握,就如同对教学导入、教学方法的把握一样,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应掌握的教学技巧.

一、结课教学需要保证系统性、适应性、趣味性和探究性

首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要保证系统性.这是因为结课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不能孤立地开展.只有实现同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才能保证结课教学质量.例如,对于在课堂教学开始导入的问题,教师在结课教学环节要进行认真解答,实现结课教学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其次,教师制定的结课教学方案要保证适应性.在结课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案,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要实现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适应,结课教学的时间长度、难易程度也要适宜,这样才能确保结课教学的有效性.再次,高中物理结课教学还要保证趣味性和新颖性.这是因为在课堂末尾,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精力已经严重下降,教师的结课教学只有确保了趣味性,学生在课堂末尾的学习注意力才能有效集中起来.此外,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有效联系,教师要让结课教学更具探究性,加快学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结课教学需要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结课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展示个人的结课教学能力,提高结课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学会设疑导向法的应用.例如,教师在课堂的末尾提出一些更有深度、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或下一堂课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对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充满期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其次,教师要学会梳理概括法的巧妙应用.该方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和频繁,教师在对一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时,可以运用文字、图表、语言等多种途径,对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的结课,可以用“增—反,减—同”4个字简明形象地描述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关系,是对整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再次,教师要懂得拓展延伸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物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加强首尾照应法、学生自结法等结课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结课教学中,教师通常在课前导入一个生活情境,在结课时对导入的电磁感应现象进行解释,这样可以达到首尾照应的教学效果.

三、结课教学需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在高中物理结课教学环节上,存在着教师“只讲不评”、“只评不讲”等情况,没有实现结课教学与教学评价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在结课教学活动中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树立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首先,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末尾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其次,在评判结课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时,不要盲目看课堂教学容量最后能实现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又新学到了多少,进步了多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进步.再次,在结课教学与评价环节,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留给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空间,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83-01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导入、成功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要重视结课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结课的艺术呢?

一、“省略号”型结课——余味犹浓

数学课可以结束,但孩子们的学习不应结束,课堂是有限的,但孩子们的学习是无限的。省略号式结课方法,就是要通过结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把学习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实现知识的不断延伸和拓展。要实现这样的结课目标,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技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式的课堂小结,使学生在结课过程中,感觉到余味犹浓,欲罢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在小结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在加法算式中加数位置变换,和不变”的规律,我让同学们尝试下面的加法计算:

63+55+37=125+46+75=

43+59+1=22+79+78=

我告诉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很多同学都采用按顺序一个个相加最后得出结果,但是也有的同学先把能凑整的加数相加,这样计算的过程就简单多了,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对这种敢于大胆创新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但是我还要求他们去检验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大家通过检验,证明了这种简便方法是正确的。

于是,我乘机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化,指导孩子们得出结论:在三个加数连续相加的算式中,改变各个加数的位置,和不改变。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小结,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感叹号”型结课——趣味无穷

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学生因快乐而喜欢上学习。在课将结束之际,孩子们已经是精神疲惫了,但教师如果能采用有趣味的结课方式,将会给同学们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创设了以下游戏作为课堂的小结:

1.为更好地掌握长方体的面的关系,我指导孩子们做“玩转太极掌”游戏:全体同学站在座位前闭眼,设想长方体的样子,伸出双手,将手掌掌面相对,如抱太极球。由老师喊出一组相对的面,同学们就抱住相应的两个面,看谁又快有准确地做出动作。

2.为掌握长方体的12条棱,并形成空间概念,我指导孩子们玩“弹指神通”游戏: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每人分别伸出两手食指,一起把长方体的相对的四条棱演示出来。游戏开始,老师喊出相应位置的棱,同学们开始合作演示,看哪组做得又快又标准。

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把长方体的面和棱的形象深深地映入脑海中了,直到下课,同学们还觉得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学生获得了开心的体验,直到下课仍然保持着很浓的学习兴趣。

三、“问号”型结课——思考无垠

教师在结课中,还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或让学生主动产生问题,以激发他们自我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我是这样结课的:

1.课件展示第一幅图:人在楼梯上往上走,走得很轻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片上的数学知识。孩子们结合本课知识,指出图中楼梯形成的角,大概是30度。以此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

2.展示第二幅图:把楼梯做成20度或10度,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思考分析,好处是走起来更省力,缺点是楼梯要占很多的空间。

3.展示第三幅图:风景区中的近乎垂直的登山台阶。我让孩子们说说这样的登山台阶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能说出太危险,很难走,要紧紧拉住栏杆等。从中感受到角度太大的阶梯在生活中使用存在的危险。

在这样的课中,教师通过把课堂上的知识,向课外、生活中延伸,把生活的大课堂开辟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通过结课启发孩子们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无定律,结课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结课方式,以激发孩子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篇4

一、结课艺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首先,结课是高中物理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结课的水平以及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一整节课的教学效率,还会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结课教学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 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结课教学艺术的提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思维,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再次,良好的课堂结课可以在课末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便于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重点,使知识更系统化。此外,结课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恰当的结课还能起到相应的桥梁与诱导职能,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结课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常用的结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梳理概括法。教师可以在课末简洁运用文字、图表、语言等对一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该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尤其是在知识密度较大的物理课堂上比较实用。 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的结课,可以用“增-反、减-同”四个字, 简明形象地描述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关系,是对整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二是首尾照应法。该法主要是强调与教学导入的呼应,在课末给出答案或设置新的悬念,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 “摩擦力”的结课,教师通常在课前导入一个生活情境,在结课时教师可以对导入的摩擦力现象进行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三是拓展延伸法。该法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衔接,能够对课内外教学起到相应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粒子和宇宙”的结课,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最新的天文研究成果,或一些大胆的猜想作为教学延伸。四是设疑导向法。教师运用该法时,通常会在课末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下探讨,或者在学生感到言犹未尽时收住话题,让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以保持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高中物理结课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完整性。高中物理课堂上的结课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需要同教学导入、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衔接,进而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如在高中物理的新课导入环节通常会设置问题悬念,并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结课环节也要有所涉及,甚至将导入的问题悬念延伸到课外,确保结课设计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教学方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2)适宜性。高中物理教学中结课的适宜性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结课提出的问题、制造的悬念以及布置的作业要难易适中。要避免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结课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过于提前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而影响教学效率,过长则是延长下课时间,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和学习精力的调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制定长短适宜、难度适宜的结课方案。

(3)启发性。高中物理教师在制定结课方案时,要紧紧抓住教学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关键。在课堂末尾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加快学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4)趣味性。在一节课的末尾,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注意力会有所下降,所以,结课形式要体现出趣味性。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做到对新学知识及时回忆、巩固以及对课外作业的重视。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结课环节要多采取实验、多媒体、游戏、联想等趣味性的结课手段和方法,让结课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艺术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课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职能和促进作用。虽然结课教学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高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有针对性的结课方法。在每节课的教学末尾精心创设一个曲终意长、言近旨远的“终曲”,为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摘要:研究结课艺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梳理概括法、首尾照应法、拓展延伸法、设疑导向法,认为高中物理结课教学应遵循完整性、适宜性、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论文 篇5

教学是一个不断置疑、质疑、释疑、再置疑的过程。

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维,课终时紧紧结合教学内容,环绕课堂主题,顺理成章地提出几个供思考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做到收中寓展,为学习后续课程埋下伏笔。像古典章回小说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欲罢不能,听了这一课,还想听下一课。设疑不同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所设悬念要恰当适度,不“悬”,学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得其解,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犹如游人在悠游览胜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使人重温游迹,倍感亲切,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归结全篇,深化题旨,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卒章显其志”的观点,对于做课终结尾颇有借鉴。为了使学生对所听课程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课程结束时,应总结全篇,突出重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使学生认识产生一个飞跃。也可将各个层次的内容串起来,打个结。由博返约进行必要的概括浓缩,像压缩饼干一样,看起来一点点,泡起来却是一大碗。看来记得不多,实能以点带面所得不少。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启导引申,以趣促思,使学生兴味盎然,迸发出强烈的志趣。

启导,就是在一堂课结尾时,对如何进行复习,提出些要求,对有一定难度的作业给以必要的启发,对新课的预习给以点拨指导等。引申,就是根据所授内容,用各种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由表及里地揭示其内涵和真谛。总结时还要善于寓理于趣,趣中长智。引导学生顺着“有趣——乐趣——志趣”这条环环相扣的“兴趣链”,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热爱自己的事业,迸发出强烈的志趣。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熔德育智育于一炉,使学生思想升华,激情奋进。

教师讲课除了给人以知识外,还应有思想的启示。这种思想启示不是附加于科学内容之外,而是提炼、升华于内容本身。教师讲课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熔德育智育于一炉。同时,根据课程特点,用具有鼓动力的语言使学生的情绪感奋起来,推向浪尖;或用含蓄深沉的话语促人深思,耐人寻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反复回味中得到美的享受。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可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留下无穷的余味,久久不能忘怀。

归纳式结课。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增强教学的效果。

朗读式结课。

进入结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拓展式结课。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和创造能力。

任务式结课。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当然,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联系式结课。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把课文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内在关联的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如《伤仲永》一课结课时可这样设计: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接受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篇6

一、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果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是新授结束时,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创作能力在课外得到升华。

1、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2、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內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尤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度完美,使同一单元的内容系统化,有同一主题。

3、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或布置课外创作,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反馈信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精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1、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般教师总习惯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代替老师来完成。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参与。

2、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机具感染力的语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3、语言,升华音乐主题:教师优美鲜活,富有情感的语言,犹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是整堂课老师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4、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歌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的学习歌曲,或边唱边配合学生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与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的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不尽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育教育课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性的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与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只有这样,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音乐课堂的价值。

小议课堂的结课艺术 篇7

1. 归纳总结式

如, 有一位教师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 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师:课文全部学完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开头的?怎样点出中心?具体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学生各抒己见。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篇科普说明文, 以描述情景开头, 通过设问点出中心, 具体介绍了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着重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文章的介绍说明具体准确、简单明了, 叙述有条有理, 逻辑性很强。当然像这样人类从动物的身上获得启示, 而发明出一些事物的例子还有很多, 课后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读一读。

这种结束语, 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系统理解与内化, 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感受科学世界的奥秘。

2. 深化领悟式

前不久, 笔者读了一篇题为《语文教学该测测“思维含量”了》的文章, 颇受启发。的确,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向文本的“深处”潜游, 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有一位教师教学《诚实与信任》时, 利用结束语的设计, 带领学生实现了一次深度潜游。他是这样设计的:

师:课文到这儿已经学完了, 作者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呢?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因为这是文章所教给我们的道理, 为了突出这个道理的重要, 所以作者以此为题。

生:作者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就是要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师:那么, 我们可不可以给文章换个题目?

生:诚实的心灵。

……

师:最后, 让我们一起牢记“诚实与信任”这立世之根本,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实与信任”与我们同行。 (齐读课题)

3. 放线长钓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了实现“教一篇, 带一组”的教学理念, 我们可以采用“放线长钓”的方式, 让学生课内学方法, 课外用方法, 带动多篇阅读。如, 我在执教《桂花雨》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今天, 我们伴随着阵阵桂花香, 品味着琦君童年生活的乐趣, 感动着母亲对故土的那份眷恋之情。追忆逝去生活, 已成为许多作家笔下鲜活的素材。如, 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等, 相信这些作品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感动。

4. 明旨悟理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之末, 还可以通过结束语的设计, 让学生以文本为载体明旨悟理, 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朋友》一课时的结束语设计, 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师:通过这堂课的理解, 你对朋友想要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或者一首诗等等, 或者你想唱出来都可以表达此时你对朋友的理解。

生:人世间最真诚的莫过于朋友间的友谊了。

师: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你想对谁说, 你就说出来。

生:我想对徐薇, 我想对你说, 朋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 不能互相猜疑。

生:我也想对你说要相信朋友, 信任朋友。

生:朋友是我人生中最亮的启明星。

生:你就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你就像阳光驱走了永久的黑暗, 你就像五彩缤纷的彩虹, 为蓝天增添了光彩, 朋友, 你太伟大了。

谈谈《逻辑》课的结课艺术 篇8

关键词:逻辑教学,结课艺术

《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课程内容繁多, 公式复杂, 概括抽象, 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加之缺乏短期可见的实践价值,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作为任课教师,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调整等方面要多加注意外, 总结和提高结课艺术十分重要。

《逻辑》课结课艺术的主要功能

《逻辑》研究的基本知识点一般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这四个内容安排的, 每个内容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即概念与概念的联结构成判断, 判断与判断的联结构成推理, 而论证是前面三者的综合运用;并且在每个内容之间的联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例如, 在“概念”部分先学习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的基本知识, 后在“推理”部分又按同样的顺序学习由上述五种判断构成的五种推理。因此, 《逻辑》基本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体系和联系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将《逻辑》结课的方法上升到教学艺术的高度来重视和研究, 首先就要明确其重要功能。

梳理和总结功能在结课时, 教师或师生共同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小结, 通过抓关键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统一整体, 帮助学生理顺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和体系, 增强理解与记忆, 突出重点, 同时查漏补缺。

“桥梁”功能教师通过结课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适时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同时提出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就像建立一座桥梁使前后的主要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 不断温故知新。

反馈功能在结课时, 通过精心设计, 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使教师和学生明白各自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分别改进,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导行功能在结课时, 通过教师的概括总结和提示启发、学生的作业练习和问答思考,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开阔其视野, 激励其思维, 启迪其智慧, 举一反三, 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逻辑》课结课的主要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目标, 《逻辑》的结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总结式结课即一堂《逻辑》课结束时, 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 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具体情况, 总结可由教师通过概述或归类, 或列表等方式完成, 也可由学生通过复述或做习题等方式完成。例如, 笔者在讲授“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时, 是这样收尾的:“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基本内容, 难点是这些关系的具体运用。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 有一个口诀, 这就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 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 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差等关系上真则下真、下假则上假。’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中的对当关系真值表推敲、理解和记忆。记住, 这个口诀是否真正掌握, 关系到以后我们学习性质判断构成的对当关系推理时的难易程度。”这样既言简意赅地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又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总结式结课是《逻辑》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法。

悬念式结课由于《逻辑》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紧密的逻辑性, 教师经常会使用悬念式结课, 即教师在课题结尾时, 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设置悬念, 使此课之“尾”成为彼课之“头”, 使学生渴盼“且听下回分解”,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悬念式结课常在讲授完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而学生又表示理解较透的内容后由教师顺其自然地进行。例如, 讲授完“三段论的规则”, 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后, 笔者这样结课:“三段论作为人们常用的一种演绎推理形式, 也经常使用在法官的审判过程中:法官确认被告人的违法事实, 以之为小前提;再根据法律条文的有关规定, 以之为大前提, 运用三段论推理就推知这种违法事实应受到怎样的法律惩罚。然而, 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 真的如此简单吗?大家都知道‘许霆案’的审理, 2007年11月广州市中院一审的判决结果是:一、许霆犯盗窃罪, 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追缴其违法所得175000元发还广州市商业银行。被告不服上诉后, 广东省高院认为原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撤销原一审判决, 发回重审。2008年3月, 广州市中院作出二审判决:一、许霆犯盗窃罪, 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并处罚金二万元。二、追缴其犯罪所得173826元, 发还受害单位。同一个法院对同一个案子的审理判决结果, 先后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 其中的原因, 有待于我们下一节课学习‘三段论的运用’时再来研究。”这样的悬念, 无疑为下一节课埋下了伏笔, 学生急切地盼望新课的来临。

延伸式结课逻辑学虽属于工具性学科, 但解决思维的技能技巧应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在《逻辑》的教学中, 应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且在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结课时提出来, 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 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例如, 在讲授完“三段论的审判格”后, 笔者举出2003年南京的“同性卖淫案”进行结课:“法院经审理认定李宁等人经过预谋, 招募和组织多名男青年在其经营的酒吧与男性消费者从事同性卖淫活动并从中牟取暴利, 其组织卖淫罪成立, 作出判处李宁有期徒刑8年, 罚金人民币6万元的判决, 如果简单地遵循三段论审判格去适用法律, 由于现行法律中没有对组织同性卖淫进行规定, 按‘罪刑法定’的原则, 李宁就会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法官最后对组织者作出了有罪判决。这说明了司法者在法律出现漏洞或空白而构建法律大前提时, 应该体现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价值判断, 这也正是司法公正的目标所在。”这样的结课, 既使学生积极寻求知识的应用, 达到了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 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自主式结课逻辑理论艰涩深奥, 如果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 不能使其自己体会出学习成就,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难以保持, 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在结课时, 教师应适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变静态教学过程为动态过程, 让其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收获的乐趣, 从而激发出创造性。笔者常常使用以下几种学生自主式结课方式:一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理论, 组织学生自己谈认识, 或举出实例组织学生分小组谈看法, 再让其他学生作评判,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二是在黑板上列出同等难度的几道题, 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练习, 然后让持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陈述其理由, 再让其他学生作评判,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三是让学生分小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基本体系, 再推选代表阐述结课,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四是让学生带着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自设作业, 例如学习完选言推理后, 笔者就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刑侦案例, 让其自行总结侦察员在分析案发原因时, 使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通过否定其中若干个原因来肯定剩下的若干个原因, 比通过肯定其中若干个原因来否定剩下的若干个原因要可靠得多的理由所在。这些结课方式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便于因材施教, 还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 拓展了教学空间。

《逻辑》课结课的基本原则

邵守义先生所说的“结尾无定法, 妙在巧用中”用在《逻辑》教学的结课中, 指的是结课有法, 然而无定法, 关键是把握基本原则, 再因人、因境而定。《逻辑》的结课应遵守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完整性在《逻辑》新课导入时, 教师常常会设置问题悬念, 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 然后开始课堂学习。结课时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 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到与导课相呼应, 而不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 而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 则会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特别是有时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回答或是对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延伸性逻辑学科的发展正在以不争的事实证明:形式逻辑理论除了本身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外, 又在不断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 新的应用性逻辑科学例如刑侦逻辑、审判逻辑等层出不穷。《逻辑》教学应主动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 在结课时要注意来源于课程又高于课程, 体现出延伸性, 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拓广学生知识面,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和谐性在结课时,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 注重和谐性。一是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烈的自信心以及追求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因此, 结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概括、表达, 尤其是要让理论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 树立自信心。二是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结课时, 教师不要因某些学生课堂表现好就特别宠爱, 也不要因某些学生课堂表现较差就否定他, 更不能因个别学生观点偏激或与自己的见解相左而呵斥他, 应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教师应想到, 每一个学生在特定的阶段、特定的环境中, 行进的快慢当然会有不同, 在《逻辑》学习中的好坏不能决定其是否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爽.刍议法律逻辑教学案例遴选规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 .

[2]谭吉华, 等.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结课艺术[J].政治课教学, 2004, (7) .

[3]邵守义.实用演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103.

浅谈数学课堂的结课艺术 篇9

一、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的功能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行回头看, 对课堂目标掌握情况的重新认识, 从而实现再总结、再实践, 让知识达到升华的教学环节数学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拓展, 又是下一节内容的铺垫和准备.因此,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 不仅给完美的课堂画上一个句号, 更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结尾的几种方式

1. 知识归纳, 总结新课

这种方式是课堂结尾的一般方式, 适用于大多数的课堂结尾.它能使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后,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教师利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图标, 言简意赅地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让学生一目了然, 从而把握重点.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 将本节总结设计为:A.学生填表说明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B.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设计不仅有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归纳, 更有方法上的总结, 可谓抓住重点, 提纲挈领.类似于这种以表格的方式进行高度的概括来进行总结的结尾方法, 既形象直观, 又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内化自身的能力.

2. 把握关键, 开展训练

新课教学完成后, 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重难点, 精心编制一些训练题, 组织学生开展训练, 也可起到强化本节内容, 结束新课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起到活化知识,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还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

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 由于内容本身比较简单, 很多学生对其掌握较好, 再加上临近下课, 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如果此时教师仍然采用知识归纳的方式来总结, 则很多学生不感兴趣, 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而教师此时如果将本节课的“不等式的性质”巧妙地编制在几个题目中, 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设计了如下的几个小训练题, 用以小结本课:

A.已知不等式kx>k的两边都除以k, 得x<1, 则k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B.有学生将不等式3x>6x的两边都除以x, 得3>6.你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吗?

C.不等式-2>x, 将其变形后的结果是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呈现, 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 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相对于简单的语言总结, 其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3. 知识对比, 挖掘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 比较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也是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让我们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把握记忆对象.在数学课堂总结时, 运用知识对比来作为结尾, 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知识的异同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既可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了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之后, 很多学生容易将其判定与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混淆, 因此, 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结尾时, 占用一点时间将二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 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 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 从而避免了知识之间的负迁移.

4. 设置悬念, 回味无穷

精彩的结尾, 犹如评书讲解, 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让人产生欲罢不能, 一探究竟的欲望.数学教学的结尾,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新课, 可以在课后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在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总结:

A.如何判断某一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C.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与区别, 那么它们的性质和图像又有哪些异同呢?

设计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 借助学生认识函数知识的规律, 给学生留下悬念, 让学生思考, 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

5.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之余, 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收获, 尽情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 提出建议和见解.如对于“二次函数”的课后小结, 我设计为: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 大家学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受?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这样的小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学科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篇10

笔者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 觉得语文课堂的结课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课要紧扣内容, 不蔓不枝。不论哪种结课, 都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有关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明确化。

(2) 结课要简洁明快, 干净利索。结课是教学内容的提纯, 语言要深刻隽永, 干净利索, 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3) 结课要与导语相呼应, 脉络贯通。课的结束要紧扣教学内容, 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到与导语遥相呼应, 特别是有些课的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语设疑的总结性回答, 或是对导语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以下是我常用的五种结课方法。

(1) 照应法。结课和开头相呼应, 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连贯, 首尾相结,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收束时, 结课要与刚开始上课时的导语相呼应。比如教学《凉州词》时, 一开课, 我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唐诗是诗歌大花园中一朵奇葩, 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也有令人黯然销魂的送别诗, 还有雄奇壮阔的边塞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在结尾时, 我又这么说:“学完了《凉州词》这首诗, 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征, 我们也理解了诗中的那种情, 对边塞诗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对这种诗歌的特点也了如指掌了。”这段结语既突出重点难点, 又照应了开头, 前后连贯, 有利于学生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和风格特点。

(2) 悬念法。在下课前结合下一次课要学的内容,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造成悬念,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为下堂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比如教学《蜘蛛》一文, 第一课时重点分析课文前半部分, 讲蜘蛛捉“飞将”的各种高超技术, 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后半部分, 讲蜘蛛身体结构的巧妙。第一课时结尾时,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蜘蛛捉“飞将”的本领如此之高?它的体内有哪些奥秘呢?蜘蛛的丝除了织网捕虫外, 还有什么用途?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前一节课结尾时提出这些问题, 不但预示了下次课的教学重点, 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 衔接巧妙。运用这种悬念法结课会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和说书时“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延伸法。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 不是马上结束教学, 而是根据讲课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比如教学《孔乙己》, 我按小说三要素分析完文章后, 最后又进行了延伸:“这篇课文结语时这样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上去是十分矛盾的, 那孔乙己是死了, 还是活着?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展开丰富的想象, 给文章加一个结尾。”这种结尾方法, 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 使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探寻未知, 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归纳法。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的整理, 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升华, 并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化、系统化。比如《月迹》的结语:“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 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 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结尾处提到的‘月’, 其含义是丰富的。从表面看来, 指挂在那天空中的白光光的月亮;从它的含义看来, 那月亮其实象征着世间那广大的美好事物。”这段话开启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主题在收结处升华。再如教《松鼠》时, 是这样结尾的:“这篇说明文共6个自然段,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1——5) 重点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第二部分 (6) 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和它的用途。这样作者由主到次地介绍了松鼠的各种特点, 使读者对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这样的结课, 同学们不仅对文章内容的组织构建有一个清晰的网络化印象, 而且在脑中自然而然地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社会媒体营销下一篇:技能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