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

2024-06-23

高中化学教(精选十篇)

高中化学教 篇1

首先, 上好第一节课。学生刚步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 因为经过初中简单的接触, 学生并未真正地了解什么是化学。因此, 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主要学习什么、该怎么去学习。第一节课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第一节课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都比较高, 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建议在实验室上第一节化学课, 因为实验室有很多实验仪器,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 让学生产生认识和了解化学的兴趣。比如, 向学生介绍烧瓶、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天平、坩埚、坩埚钳、酒精灯、铁架台、食棉网、玻璃皿、试管、水槽、量瓶等这些实验必需的仪器; 告诉学生在实验室应注意的事项, 比如酒精灯着火了不要拿水灭, 而是用抹布去扑灭, 用试管热东西时试管底应该朝上, 对于实验室的药品不要用鼻子凑过去闻, 等等; 可以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化学实验, 如喷泉实验, 虽然高中伊始还未学习到这个实验, 但是依然可以利用这个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高中化学学习光有一颗好奇心是不够的。高一阶段的化学主要是学习一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认识一些主族元素和酸。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通过多做练习就能很好地掌握。关于主族元素的学习, 首先以掌握金属族为重点, 金属族又以钠为主。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金属钠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如学习金属钠时, 笔者有一个口诀: “浮熔游响红”, 学生只要记住这几个字就能记住金属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为什么会浮? 因为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 为什么会熔? 因为它能与水反应, 迅速熔成小球; 水为什么会变红? 因为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会生成氢氧化钠, 所以能够使有酚酞的水变红。这些现象都能让学生很好地记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所以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做实验。高二阶段化学学习的任务会比高一阶段加重很多, 因为增加了有机化学、盐类的水解还有化学平衡等这些难点内容。对于高二阶段的学习, 还是要以练习为主。而高二阶段的练习都比较难, 教师要在高二把学生的基础及时巩固好, 这样学生到了高三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到了高三这一阶段的学习, 主要是复习高一高二所学习的内容, 当然还会增加新的内容, 如离子共存问题,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还有胶体等, 这些新的内容主要是记忆性的, 只要记住这些东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没有问题了。高三复习阶段, 教师应该分方块去组织习题练习。高考中化学选择题有八道题共四十八分, 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教师应对应着知识点安排练习, 哪个知识点不过关就加强练习。选题是拿分的大项, 不容忽视。

最后, 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学生只关注课堂练习而不注重课后的训练, 那么学生的成绩就很难取得明显的进步。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布置作业呢? 作业量要适中, 否则作业也会起到反作用。量太多, 学生做得不认真; 量太少, 学生训练得不够, 因此要把握好作业的量。作业主要是以布置课本上的练习为主, 因为课本上的练习都是比较基础的。还要做好配套练习, 配套练习是针对课本的知识点定制的, 因此也比较重要。教师要帮学生选出比较有针对性的练习, 否则学生会浪费时间在所谓的压轴题上, 做无用功。笔者提倡一种相互修改作业的模式, 就是让学生自己修改作业或同桌之间相互修改, 这样的模式能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方面。如果是教师批改作业, 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后订正自己的作业, 就很难知道自己哪一方面存在不足。相互批改作业就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不清楚, 需要加强哪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通过每周一小测和每月一大测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测验, 教师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测验是最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办法, 因此是不可缺少的。

高中地理教什么 篇2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研究什么呢?又怎样进行研究呢?“教什么”

把握学科核心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

研究“教什么”首先要明确所教内容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准确把握和认识所教内容的重点。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呢?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体现学科本质。

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站在学科高度用学科视角来审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要对学科性质有深入的理解:认识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球表层以及其对象特征:综合性(地理系统)、不均一性(差异性),研究对象决定了特有的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规定地理教育的核心概念有位置与分布、地方(差异)、区域、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等。这些核心概念承载着丰富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观念。

有人梳理出地理教育中体现学科本质的地理思想观念:

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核心,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入口观等);

空间观念(人们对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空间关系特有属性的基本认识,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空间联系、空间差异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反映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差异,对区域差异的利用体现因地制宜的观念;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反映地理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体现综合联系的观念(系统综合、系统性或综合性观念;

地理过程思想(反映地理事物在空间上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体现动态发展的观念)。

地球观和宇宙观:宇宙和地球的空间位置观、物质观、运动观等。

地理因果关系思想: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把握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就体现在:认识到特定的教学内容如何体现核心概念以及如何构成核心概念下的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体现的学科思想观念,蕴含的学科特有的学科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其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谈如何教好高中化学 篇3

【摘 要】高中的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初中化学学习是比较浅的,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化学符号和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而高中的化学却更为深入的学习化学。它主要渗及了有机化学、盐类的水解,以及化学平衡等等几大块难点。那么作为高中化学老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呢?以下笔者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小谈高中化学的教学。【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

教学随着现在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化学学科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化学是一门精密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反应就会出现问题得不到精确的结果。那么高中的化学该如何去学习呢?其实高中化学应多动手做实验,从做实验中认识并了解各种物质的一些物理以及化学性质。以下笔者将分享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中的化学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去引导学生学好高中的化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老师首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个兴趣该如何去激发,该怎么激发?我们将分三点去谈论。首先,上好第一节课。学生刚步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因为初中简单的接触化学,学生并未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化学,因此,高中的化学老师必须让学生清楚明白的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主要学习什么、该怎么去学习?在第一节课是老师最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节课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所以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第一节课该怎么去上,其实第一节课应该轻松的去上。笔者建议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第一节化学课,因为实验室有很多实验仪器,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让学生有这个兴趣去认识、了解化学。比如一些烧瓶、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天平、坩埚、坩埚钳、酒精灯、铁架台、食棉网、玻璃皿、试管、水槽、量瓶等等这些做实验必须的仪器。告诉学生在实验室应注意的事项,比如酒精灯着火了不要拿水灭掉而要拿抹布去扑灭,拿试管热东西的时候试管底应该朝上,对于实验室的药品不要用鼻子凑过去闻,等等。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展示喷泉实验,虽然高一刚进高中未学习到这个实验但是依然可以利用这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好奇喷泉是怎么做出的自然就会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其次,学习高中的化学光有一颗好奇心是不够的,高一阶段学习化学主要是学习一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认识一些主族元素和一些酸。这一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师只能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水平。关于主族元素该怎么去学习,主族元素主要是先掌握金属族为重点,金属族主要是钠金属为主,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金属钠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学习金属钠笔者有一个口诀,学生记住了浮溶游响红这几个字就能记住金属钠的一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为什么会浮?因为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为什么会溶;因为它能与水反应,与水反应迅速溶成小球;水为什么会红?因为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会生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所以能够使含有酚酞的水变红。这些现象都能让学生很好的记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所以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去实验室做实验。在高二学习的阶段化学学习的任务会加重很多,因为有机化学与盐类的水解还有化学平衡等这些难点都是在高二阶段学习的。对于高二阶段的学习,还是要以练习为主。因为高二阶段的练习都比较难,老师要在高二把学生的基础及时巩固好,学生到了高三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否则基础不稳,学生到了高三就没有复习效率,化学成绩就不能提上去。到了高三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复习高一高二所学习的内容,当然它会引进一些东西,离子共存问题,以及一些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还有胶体等一些东西,这些新的内容主要是记忆性的,记住这些东西的一些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没有问题了。高三阶段的复习教师应该分方块去练习。高考中化学选择题就八道四十八分,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老师就该对应着知识点去练习,哪个知识点不过就多加练习。选择题拿分的大项不容忽视。最后,抓紧了课堂的学习,课件的分析还有一个不能放弃的是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只在课堂练习不注重课后的训练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就进步得不明显。那么老师该如何去布置作业呢?作业量要适中否则作业也会起到反作用,量太多学生做得不认真,量太少学生训练得不够。因此作业量要好好的去把握好。作业主要是布置课本上的练习为主,因为课本上的练习都是比较基础的,如果课本上的都没训练好,去做其他的也是盲目的,不仅要做课本上的还要做好配套练习,配套练习是针对课本的知识点定制的,因此也是比较重要的。老师要帮学生选出比较有针对性的练习,否则一些学生会浪费时间在一些压轴题上,做无用功。笔者建议教师提倡一种相互修改作业的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修改作业,同桌之间相互修改,这样的模式能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方面,如果是老师批改作业,很少学生会课后订正自己的作业,就很难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不足。相互批改作业就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不清楚,才知道自己要加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必须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测验就不能明白学生到底在哪一方面有不足。测验是最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办法,因此是不可缺少的。以上分三个方面介绍了高中化学该如何去教学的方法,高中化学的教学不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还要注重效率,在课堂上尽量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堂。

初、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衔接 篇4

一、知识与心理的合理衔接

1. 心理转变。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 面对着陌生的生活环境、陌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的差异、高中教材的难度的加深等一些因素, 形成了学习的畏惧感和排斥心理, 这就需要教师放慢教学节奏, 注意观察,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鼓励他们培养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的积极的学习心态。

2. 知识过渡。

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比较重, 但是, 我个人认为, 为了以后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开学初期, 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这是铺垫作用, 是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复习的作用有两点:第一, 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化学知识, 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第二, 复习过程中不断渗透新知识,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提出一些初中无法解决的化学问题,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一些基本概念上, 目的就是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展开。

3. 方法衔接。

从初、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的相似点入手, 进行对比性学习, 但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 抽象性、系统性不断增强,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在这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素养和方法训练, 培养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调节好学习心态, 使他们尽快进入高中学习角色, 为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明确目标计划。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 确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2)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学应以人为本, 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展开, 引导学生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全新学习观念。

(3) 及时巩固复习。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感慨:“遗忘的速度永远比记忆的速度快。”如果要牢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学生必须要求自己经常复习, 反复记忆, 因为复习具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4) 及时反馈。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要做到精挑细编, 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 起到一个及时反馈、教与学互动的作用。

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 从身心上参与学习。能否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标志, 也是学习好化学的必要条件。

2. 从思维上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

3. 从行动上积极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行为最能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 找到问题的根源, 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把问题解决掉, 防止形成积压性顽疾。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发挥试验的论证作用之外, 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利用实验探究新的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廖时人, 朱新春.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 .

高中语文该如何教 篇5

1、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就是自己首先作为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要受学生的欢迎

2、文史不分家,将语文的讲解融化在历史中,而语文中的历史不要求孩子记人物事件时间,对他们而言就跟故事是一样的,所以一个语文老师最好要通历史,还能把历史想说事一样讲出来,而不是只有人物时间之类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以文言文为主,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古文

4、不要总是让他们写一些考试中的作文。作文,以段落描写为主,用最短的话表达最准确就是高分,至于需要什么把那些段落串起来,这个可以放着以后慢慢教

2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叫《我有一个梦想》,讲的是作者的梦想。 同学们有什么梦想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这样能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梦想,在学习课文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学生朗读课文就能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

二、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生整体掌握文章思路后, 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学生对文章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同时,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揣摩作者的感情及语气。

3怎么教好高中语文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4怎样教好高中语文

重视对古文的教学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古文, 如何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精髓呢?

(一)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下面,以古文《劝学》为例来讲解学习的步骤。 我们初次接触一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题目及作者。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读到一些关于文章的中心大意。 《劝学》,顾名思义,是一篇讲述有关学习的古文,知道了文章的中心,会对接下来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理解的作用。 然后是作者。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卿”,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作品就会包含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会便于我们认识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二)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古文与学习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而古文的重难点也就在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不像白话文一样通俗易懂,相反,会有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一词多义字词、特殊句式等。 了解并体会了这些,我们阅读文章便可以算是攻克了多半。 《劝学》“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的“生”通“性”,意为禀赋资质。

通常,通假字的读音也会发生改变,读“xing”,整句的意思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我教大一化学课 篇6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这门课之所以难教,首先因为这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需要面临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这门课所教授的知识点,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都已经接触到。但是,目前中学化学的教学水平差别很大:经历过“奥赛”训练的学生学过的知识已经超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很薄弱,甚至几乎要从头学起。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满足全体学生的知识需求,调动所有学生听课的兴趣,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这门课程的大多数知识点,在后续的“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课程中又会在更深的层次上重复。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尽可能地做“减法”,突出知识的主干,少讲或不讲相关的枝蔓。重点讲授最基本的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理解的概念(如熵、反应过渡态、波粒二重性等),特别发挥我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和优势,强调在今后从事化学研究中确实有用的知识。在讲授各种重要公式(如Gibbs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等)时,强调它们的物理意义,避免复杂的推导。我曾有机会聆听过卢嘉锡、唐敖庆、张乾二等老一辈化学家的学术报告与讲课,深深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是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要培养和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知识没必要讲解得过细过繁。

另一方面,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逐年地做“加法”。这样既能发挥我个人的优势,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明显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乃至专业兴趣,特别能满足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知识需求。如果结合得好的话,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任何选择合适的研究工作内容,并能较为自然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既需要较为深厚的科研积累,又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与经验。我所选择的科研工作,除了国际科学前沿的一些重要进展以外,也注意介绍我国特别是本系化学研究的一些突出工作。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有些工作可以结合得比较贴切,如煤化工研究与热化学的结合,富勒烯等碳簇与杂化轨道、价键理论的结合等,有些工作还是结合得比较勉强,有些工作则只能在例题中体现。总体上,我个人及研究群体的研究工作结合得最好,因为自己最为熟悉。我以“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为题,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课程内容结合,从讲解三种化学键与四种晶体结构的基本关系开始,认识原子团簇的特殊结构层次及大都具有“悬挂键”的结构特性,由此延伸至固体表面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化学活性,在对比原子团簇与纳米材料之后,揭示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是由于尺寸改变而不是结构改变所导致的。我再枚举原子团簇的研究事例,深化对共价键理论方法的认识。如通过碳簇结构从链至环再至笼的变化,演绎碳原子杂化轨道的变化,进而通过杂化轨道方法,推测氮、磷等原子团簇的可能结构与应用;以简单的路易斯价键理论的“八隅律”,解析了含一个杂原子的链状碳簇负离子结构稳定性与成簇碳原子奇偶性的奇妙关联。我曾多次在教师培训班上将该主题作为示范课讲授,也给多所学校的本科生乃至高中生讲课,收到较好的效果和反响。因此,教师的科研基础和水平在教学工作中还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我个人除了需要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和学术视野以外,也时时留意国内外科研的最新进展,在听取学术报告时注意收集适合教学的范例。

我所讲授的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自然也是最浅显的一门课程。但是我在讲课时反复向学生强调并以实例说明,这门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不仅是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石,而且只要今后从事化学及相关工作,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在化学反应以及化工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反应,大多与配位化学有关,而配位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酸碱理论中的路易斯酸碱反应。我在讲授相关知识时提到,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在合成贵金属与贱金属的纳米合金时,发现它们的组成与两种金属电负性差的关系,并加以应用和推广;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在设计合成介孔材料时,发现和应用了“酸碱对原理”。这些研究成果都来自于这门课程的知识。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占用了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把教学工作作为负担,不乐意承担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不愿意在教学中投入较多的精力。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如果认真地想将课上好,就一定会加深对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原子团簇科学,但是国内外科学界对原子团簇的定义一直缺乏共识。我在讲授“化学键与物质结构”一章的内容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关于原子团簇的明确定义,澄清了科学界的一些混乱的概念,引导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我在讲授了课程中关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后,才意识到当前十分热门的“光催化”反应,并非化学动力学范畴内的催化反应,因此也不能照搬催化化学的理论。我讲授这门课程已近二十年,但是在每年上课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对课程中某些概念或反应的认识仍然不够准确,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并向其他教师请教或讨论。我深深感受到,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自我提高学术水平包括研究能力的过程。

我每年给新生上课时,都首先强调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明确告诉学生教材中的内容、观点可能会有错误,我讲授的内容、观点也肯定会有错误,不要迷信教材、迷信教师、迷信权威;课程指定的教材仅是学习的参考书,我不会照本宣科,学生也完全可以参考其他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亮出个人非共识的学术观点,如认为“分子晶体”以外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都不是由分子组成,绝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非分子物质”,并且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在教学中也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个人不同的意见。如许多教材中将离子极化的影响归结为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降低、颜色加深的规律性变化,我对此并不赞同,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讨论。与其他教师一样,我也会遇到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形。我不会勉强应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还不掌握相关的知识,需要与其他教师讨论或学习后才能解答;或者说明相关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

我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板书为主,虽然这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也比较辛苦,但是能够使学生记好笔记,感受演绎知识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抢先回答,实现师生互动。与大多数教师相比,我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还是偏少,每个学期结束后,留下的更多是经验和遗憾。当年自己还是学生时,老一辈教师教学的敬业精神和激情,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希望能够传承下去。

教学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工作。能够与年轻的学生面对面地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感受他们知识水平的点滴提高,是人生莫大的愉悦,也是作为教师的莫大幸福。

高中化学教 篇7

我们不难发现, 不论是教材、教法, 还是教学目标的改变, 都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 都是社会需要带来的必然。面临多种变化虽然我们不适应, 难操作, 但我们必须要面对, 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认识超前、行动超前, 要能根据社会需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研究学生的学情状况, 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应对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内容在恢复高考30年中大小变化多次,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非常正常, 问题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教材内容只是对学生高中毕业所应具备的知识的一般性要求, 是我们教学赖以参考的主要辅助工具, 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思维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等,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训练、提升, 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根据学生需要丰富教学过程。

1. 最近一次的教材内容的改变, 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自主空间

我们不难发现, 这一次改变使得教材内容涉及面加宽了。在简易逻辑中增加了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向量内容延伸到空间, 函数概念趋于完整化, 概率内容的介绍方式更有统计学的特征, 统计学知识内容增多, 与现实生产实践联系紧密, 加入了可操作的独立性检验、相关性检验, 导数概念加深, 实用性增强, 用导数概念研究函数性质、方程解的情况、参数存在范围, 甚至不等式证明, 还初步介绍了定积分的作用, 其次知识的应用性明显增强。每个知识单元后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实习作业”, 重视知识的实践, 使数学课的实用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2. 必须衔接好初、高中内容, 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联系和迁移

衔接新旧知识是个经典的课题,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 一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 如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对数、分数指数幂、解斜三角形等内容, 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 这无形加重了高一必修知识的分量。另外, 初中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用往往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 教材叙述方法遵循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规律, 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 高中数学一开始, 概念抽象, 定理严谨, 叙述简洁、规范, 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 且习题类型迅速增多, 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特别是使用新教材后许多老教师感到手忙脚乱。此时就要我们冷静分析, 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高中数学的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故在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时, 可先复习补充旧知识,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实现对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等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地渗透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等价与转换、分类与讨论的思想。

3. 研究新教材,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研究知识结构, 控制教学递进层次

例题讲解是解题最规范的展示过程, 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辐射范围。处理好例题是落实知识到位的关键一步。教师可以灵活变换问题, 多角度研究例题。我们设置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使学生能接受, 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主要依赖于数学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 通过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与延伸, 形成更高的、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随着学情的改变, 教育策略和教学过程要做相应的调整

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 不急于求成, 不心浮气躁。学生好品质的形成, 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长期的、曲折的, 需要不断地丰富、深化。现在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时代, 这要求教师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 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 帮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要将我们过去的教育智慧变成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这样做的同时, 教师们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素质也在提高。这正是教改要达到的更高目标——教学相长!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速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要抹杀它, 而是要努力利用它, 因为这种差异之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很强的互补性。

数学课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能自如地把握节奏, 对于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诱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数学的功能, 这对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基本功过硬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化学教 篇8

一、选材朴素, 立序清晰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 无非是八个字:“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该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选择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盐的水解、化学基础实验等) 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 以哲学中的矛盾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立“序”的主要依据, 按“例题展示→分析归纳→迁移应用→总结升华”的教学序, 一目了然,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其设计的基本思路表示如下:

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与整合, 充分体现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取材料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目标明确, 渗透思想

虽然课堂教学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 “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答案” (布卢姆) , 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所以教师特别要清晰把握教学中的确定因素, 做到目标明确。本节课该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能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思想和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不仅注重了显性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的落实, 还能注意到隐性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中学化学知识为载体,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复杂性, 抛弃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若主次矛盾难以确定, 要善于运用守恒关系;矛盾的主次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该教师能以哲学思想指导化学复习, 让人进一步领会到教学不仅教知识、教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人生, 其意义是深远的。

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纳, 讲授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 而应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和建构, 对知识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从“实验入手”开展对知识的整合和提升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有很多教师认为高三复习由于时间紧, 主要精力应放在学生的习题训练和评析上, 特别在复习后期为了让学生多练一份综合卷, 放弃了需要一定时间的实验过程。而这节课, 该老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高强度的训练, 而是以实验为诱导, 由实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给生生、师生间提供对话的资源, 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解答问题“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 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A.溴水B.FeCl3溶液C.酸性KMnO4溶液D、AgNO3溶液) 的过程中, 有同学对参考答案D提出质疑, 认为D也可以鉴别, 理由是AgNO3与Na2SO3溶液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沉淀和气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演示AgN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反应, 根据实验现象 (只产生白色沉淀, 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泡产生) , 再结合相关数据如AgOH的Ksp=10-8, Ag2SO3的Ksp=10-14, 充分说明当两者混合时, 主要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而不是水解反应。这一实验的魅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学生不仅在兴奋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也体会到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重要哲学思想。

三、问题引领, 激发思维

教师要开发课堂, 并陪伴学生生活在课堂中。本节课中, 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组织严密有序, “知识序, 认知序, 教学序”的三序合一得到了充分体现, 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课题引入, 激发兴趣。能从学生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H+、OH-能否共存于同一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入手, 既吊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 同时在学生的元认知与新知的建构之间搭起了桥梁, 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拉开成功的序幕。无需多言, 我们从学生兴奋、喜悦的表情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活动开展, 多元学习。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整节课既有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讲解, 又有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 有教师的提问, 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教学始终紧扣重点和热点问题, 并能通过多媒体化解难点,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教师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 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设计问题, 激发思维。教师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 一个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教师在备课中要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激发学生想象、情感等兴奋点的内容, 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 调控学生, 促使学生的参与。如课堂中教师提出了“pH均为3的硫酸与醋酸等体积混合后, 混合液的pH仍然为3吗?”“为什么铝条与饱和CuCl2溶液反应会有气泡逸出, 并在一段时间内气泡产生越来越快?“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成分是什么?Fe2 (SO4) 3溶液呢?Na2CO3溶液呢?”等一系列问题, 既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而且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教学再次达到了高潮。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过程。课堂上, 学生应拥有展现情智、志趣和多彩生命的机会, 而教师也可以放牧着轻松活泼、机敏诙谐的生活情趣和人格本真。这节课之所以犹如山间泉水, 自然、随意、洒脱, 除了教师的朴素选材和清晰立序外,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该老师以其扎实的化学功底和诙谐幽默的表达, 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特别在课堂上用善意和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和支持,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 能较好地处理好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效落实, 整堂课自始至终充溢着师生间心路的沟通, 视界的交融, 个性的张扬, 教学的相长, 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怎样教好高中物理 篇9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首先, 正确引导, 消除心理障碍。学生觉得物理“难学”, 并不是先天不足, 相反有的“天资聪慧”, 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 是因为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而且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 于是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出现了“老师难教, 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 让他们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学会的关键在他们自身, 但教师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对差生来说, 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堂外的活动中应经常鼓励这些差生, 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 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 分层要求, 创设条件, 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放慢速度,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想学, 爱学, 才能学好物理。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 从幼年起, 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 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 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途径, 学生会由于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 而应潜心研读, 挖掘提炼, 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 要边读边思考, 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 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 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 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 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 不懂的要仔细听, 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 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 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 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 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 如在讲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时, 教材的正文没有列出, 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推导,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地提高。

4.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总结是快速提高的秘诀, 而及时复习是最常规的总结方式。有不少同学并未完全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虽然已进入高中阶段, 但仍然沿用小学生的学习方法, 上完课后, 单凭当时的记忆, 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就算完成了一节新课的学习任务。实际上, 仅仅应付老师的作业是不够的, 对新学知识, 一定要养成当天“反刍”的习惯, 就是将上课时所学的内容当天温习一遍。还要配合老师做好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另外, 做题后还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抓住改错环节, 可建立改错本, 以便复习使用。

四、使学生通过做题, 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高中经常会听到同学们说:“物理课一听就懂, 物理题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就是动笔太少。课上要认真听, 要努力听懂, 但练习是不可或缺的, 要把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 只有多做题, 独立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物理规律往往很简洁, 但具体问题却千差万别, 只有通过做题, 并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 才能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规律, 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当然, 习题不是越多越好,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 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题, 而且要注重做题的质量, 力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篇10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填鸭式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参与能力[4]。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学生群体了, 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产生严重的厌烦情绪。 课堂上, 不能光由老师唱独角戏, 而学生只是观众、听众。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论是上新课、习题课或者复习课, 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导,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 比如, 在新知识的导入过程中, 老师只做前期引导, 选取适当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 更容易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作业或者试卷时, 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介绍解题思路, 切实感受到错误出在何处, 解题思路存在哪些不妥之处等, 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已经比较成熟, 信息的接收量相比初中比小学的学生要多得多, 而传统单一的解题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倍感枯燥, 觉得数学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讲解,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并不是那种枯燥的计算、证明和求解, 而是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6]。

三、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考真题, 提高教学效率

高考试题是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经过千辛万苦、不断揣摩和反复锤炼而成的, 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高考真题, 可以减少寻找、筛选和改造教学资源的负担。 利用高考试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 提高上课效率,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直接和高考挂钩, 提高他们对高考的适应能力, 提高得分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7]。

四、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 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过程中, 树立学习榜样非常有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 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言与讨论, 自发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 从而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并通过自己的解题表现和创造数学美, 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 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保持自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3]。

五、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引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弥补黑板板书的不足之处, 不仅能实现快速化的教学, 还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更直观、有趣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化地观察三角函数的整体结构, 便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形、走势等。 在讲解立体几何方面的内容时, 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立体几何的三维图形, 实现三维图形的翻转、反转、移动等[2]。

摘要: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工具学科, 它在形成学生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教学一直是社会各界包括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 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和抽象, 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选择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 探讨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具体方法,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吕凤伟, 吕达.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初探.商, 2014, 8.

[2]窦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品牌, 2014, 10.

[3]安春红.浅谈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2.

[4]黄军灵.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 2013, 21.

[5]刘芳.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改革与开放, 2010, 8.

[6]廖敏杰.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海峡科学, 2009, 4.

上一篇:志愿者精神下一篇:色彩写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