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改

2024-07-01

高中化学教改(精选十篇)

高中化学教改 篇1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这样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其自学信心,激发其自学乐趣。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此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要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其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可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教师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化学教改总结 篇2

中考成绩已揭晓,成绩叫人喜忧掺半,喜得是几个特长班中,我所教的班成绩还算满意,位特长班之首,忧的是全校的理综整体考得不够理想。为了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争取下一个年度理综重放光芒。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这个学年度,由于去年下期我校的理、化都比期它学校各少开半节课,所以导致进度赶不上其它学样,为了不掉在别人学校的后面,我们在比别人每周少半节课的情况下也紧跟别人学校的进度,这样不免一部分学生基础未打扎实,致使灵活应用能力跟不上。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浅谈初中化学教研教改 篇3

关键词:教研教改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21世纪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为此,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在这场重大改革中,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必须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一、教研教改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研教改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一所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得如何,既能体现学校领导业务素质,也能显示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更直接体现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多数学校提出了“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口号。

1.教研教改能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供理论准备与实践前提。有改革才有创新,改革是创新的前提,要实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教研教改提高认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规,形成一套转轨型方案,把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2.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学校中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要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变,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教研教改,培训一批骨干,同时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素质教育才能在学校教育中立足并得以实施。

3.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路先锋。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必须有与它相应的理论准备。素质教育由整个体系的形成到实施要靠教研教改为先锋。任何一种教研教改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从工程的启动到工程的实施,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力,而教研教改便是实施工程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先导,进行教研教改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索出新途径,制定出一套新措施,为促进其顺利实施做准备。

二、当前初中化学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化学教研的现状是:教师教研观念依然落后,虽然教师们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反省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陋习,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一些旧的教法仍根深蒂固。目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讲课时很难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难以做到分散讲授,而过于密集地进行教学;注重抽象的概念知识,给初中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化学学科的学习。很多教师缺乏教研意识,不愿意或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大多数教师没有参与集体的教研活动,也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少数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教研论文,即使是写论文也是走形式,应付上级或学校的要求,教研水平处于低层次。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化学准备知识相当缺乏,还不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领会和认识生活中的现象,非常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和引导。

就拿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但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这种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三、促进初中化学教研教改的对策

学校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途径,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研究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结构,形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研究“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生动活泼”发展的新体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终目的。

1.把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区域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应该把教研活动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比如可以规定每周六上午为业务学习时间,学校教委、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员专门负责此事,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同校化学教师、同市区其他学校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使得化学教师能更加深入地的研究问题。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上好“三课”的做法,即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使他们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上好示范课;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上好汇报课;有课题研究的教师要上好研讨课,活动结束,做好多渠道反馈、交流研讨、热点评说等。

2.提高化学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其能力结构。实施教研教改,教师是主导,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化学专业而言,一般要求化学教师应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娴熟准确的实验操作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但在新时代,仅有以上能力是不够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新时代化学教师应具备学科综合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综合性的创造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等。化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3.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起着直观教学、印证课堂理论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作用,新模式下的化学教育还要求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提出、化学计算的出现,无不是源于化学实验。要使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

4.化学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现代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电脑这一新时代的工具,在现代教育中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化学教师应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站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的图、文、声、像综合表现的能力,创设教学场景,使教学内容能更形象、更生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如制作或利用CAI课件或者利用POWERPOINT,将化学实验中因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后果用电脑动画、电脑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实验的规范操作意识。

总之,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教研教改,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进行教研教改。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J].中学教育,2002,(2)

2.初中教育教材编写组.化学[M].北京: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社,2004

3.李健.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员制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2)

4.陈郁章.浅谈如何提升教育科研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6,(4)

基础化学教改探讨 篇4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高专教育是根据岗位和岗位群设置专业, 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上我院对学生的理论学时进行了比较大的减少。在此背景下, 将原先的四大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整合为基础化学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知识点多而杂, 与课时减少产生尖锐的矛盾。为了能很好的达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组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现根据本人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改革体会。

1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

以前我院基础化学大多数采用工科院校的专科教材, 按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来讲解, 没有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后来教务处要求我们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要求来编写基础化学课本。这本教材根据化工类专业教学要求, 以“必需和够用”、“因材施教”为原则, 对传统的四大化学 (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 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合、重组、优化。编出了自己的校本教材。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此教材不能适应每个专业的需要。所有化工类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内容都依据同一教材, 同一进度, 内容面面俱到, 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无法细讲, 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不理解, 化学知识结构模糊不清, 并且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这样的教学结果, 为此教研组老师分组研究专业教材, 听取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基础化学教材的意见。根据专业要求对授课章节进行了增加, 并对以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写。同时要求不同专业的老师根据专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工业分析、环境检测等专业, 选择必要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知识就少讲;对应用化工专业, 主要选择有机化合物知识、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通过这样有选择的讲解,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专业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 很好的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 能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思维, 这些都是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达到的。从人的心理学的研究可知, 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加上现在的学生对视频的接受力远高于文字, 从而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琐碎, 理论抽象深奥, 这对高职学生 (尤其相当一部分学生为文科生) 来讲是相当难学的。教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案来讲授这门课程, 势必会造成教学枯燥、乏味的后果,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较差。而多媒体的引入就能很好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像展示出来, 使同学们更加容易接受。

3 以项目为载体教学, 提高学生主体性

过去我们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降低了。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引入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 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项目化为载体的教学, 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体系。我们根据各个专业的要求和特点, 制作了若干个项目, 每个项目下又包含有几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往往包含有原先四大化学里的内容, 在教学中不再有无机、分析、有机和物化之分, 而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关联起来, 激发了学生扩散性思维的能力。所选择项目往往与其今后的专业有关, 这就大大的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进来, 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真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的教学虽然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 但是这对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项目的选择对于基础化学来说是比较难的, 那么多的知识点很难通过几个项目来讲完,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积极思索。对此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阶段。

4 实验多样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技能熟练与善于创新, 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企业的这种要求, 在我们的基础化学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进而上升为理论。所以基础化学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现行的实验教材中绝大多数的实验内容都是验证性实验, 低层次类似性实验较多, 缺乏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每一项内容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清楚后, 学生只要按部就班机械地操作就行了。一旦实验中遇到没有说明的现象就手忙脚乱, 不知如何处理。这样的实验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上的创新能力, 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实验技能的提高。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 动手能力较差, 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些不足, 我们对学生的实验进行了改革:除了那些实验室必做的实验外, 还开设了具有研究性特点的实验。比如: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氨氮的测定研究;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研究;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及治理技术研究等题目。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实验, 分组去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最后到实验室做实验, 归纳总结, 制作幻灯片汇报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为将来的专业课的奠定了一定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我们制作了实验室多媒体课件。主要有:化学基本操作、滴定操作、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常用仪器的使用、所有必做实验的flash动画。学生通过重复的观看, 对仪器的构造和操作技能不再抽象, 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时,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使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得到了提高, 为今后专业课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教改中的一点体会 篇5

资福中学 钟建扬

为了全面了解初中化学教学、掌握初中化学的教学规律,一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些收获,现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及时检查完成情况。

通过预习,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重点。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提纲不宜过难,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

2.上课以前,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大部分,以此进行自我检查,暴露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能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同时由于不强求一律(不会做的可不做,放在课后完成),抄袭作业的现象减少了。

3.预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提出问题。

个别和非重点问题,上课及时解答,关键性问题不进行回答,在课上通过讲座加以解决。

二、向每堂课要质量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就会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并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我们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是以实验为中心,以答疑、设问、讲座为主线进行的。把多数课堂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教师只有必要时,给予指导。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时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收集完毕时应“导管出水再撤灯”,但学生由于不理解常常记反,致使造成错误操作,但却取得了牢固的记忆。在让学生做每一个实验前,先复述自学所记录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和结论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以加深印象。

预习效果如何,不仅表现在完成预习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高低,更重要的是在提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所以必然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既可巩固深化知识,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若遇到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即使课堂纪律“乱”一些也是很有益的。如讲原子结构时,学生相继提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原于核作怎样的运动呢?”“核外为什么有很大的空间,而不是电子被吸在核上呢?”“有没有比质子、中于、电子更小的微粒?”等等。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反映了他们自学时已经钻了进去,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超越大纲的部分问题,则可利用课余时间解答或介绍杂志和有关书籍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学生的积极性又进一步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进入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轨道后,教学质量会大幅度地提高。

三、加强练习和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是通过作练习题,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是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练习方法多种多样,除在课堂上提问、填写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外,我们还坚持有计划地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加强练习,每课后留2--3个习题。对书本上的习题通过不同方式处理、每节课到少批改一次作业,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有关双基方面的知识缺陷摘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后,个别的问题个别解答,普遍性问题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辅导课。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通常上好三种类型的辅导课:示范问题课、习题答疑题和考核讲评课。在这些辅导课中,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题意、考虑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格式、方法和步骤等,并注意逐步培养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辅导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尽量照顾到,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心。差生一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甘心落后的人是没有的,他们很需要“师爱”的温暖。因此,我们注意从后进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就及时鼓励,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他们缺点的批评要注意态度和方法,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越学越自信心,越学越有劲头。

四、摸清底子,指导方法

论教改后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73-02

在本次教改之后,随着地理学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使得高中地理学的教学方式必将与教改前的教学模式不同。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地理学主要是地理的基本常识以及地貌形成等。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能够解放思想,及时的调整教学观念,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用地理解决生活问题,并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

1.在高中阶段,地理学教师的教学不仅是面对的全部的学生,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的价值观。在教改后,新的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学习活动,同时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去注意教学时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有层次的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改后,教师应该及时的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重新树立自身的教学理念,增加多媒体等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和创新的能力,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要更加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的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建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下降,造成了地理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在教改后,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这需要教师能够和学生更多的交流,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的共鸣。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学习的偏好仍然是自身的兴趣选择,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时,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该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能够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爱好。

1.上课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对教学环节、教具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在上课时要先进行引导上的工作,从而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室的话语中来。

2.新一代的学生其情况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去讲述教学内容,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当遇到比较枯燥的内容时,要适当的增加与之有关联的、较为有趣的内容的扩充。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广泛的,从开始学习就要让学生树立“学地理,用地理”学以致用的观念,这样在讲课时就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对知识进行讲解,避免了泛泛而谈,增加了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中的联系实际生活之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课堂,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现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四、评价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由各种考试来进行的,小到月考、周考;大到期中、期末。但是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注重的往往是学习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尤其是与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的评价更是少之又少。在教改后,要想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改进学习的评价方式,除了增加课堂中评价之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要进行更多的评价,同时还应该更多的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评价,在评价后能够及时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的思考方式,形成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综合有效的评价模式。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当下的地理学评价已经在发生改变,不再单纯使用成绩来论成败,让学生能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全面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提升其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

高中英语教改实验的尝试 篇7

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第一, 教师对新课程缺乏认识, 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要致力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构造, 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传统教学课堂要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师行为等方面的彻底改革。而现今的课改课堂仍未呈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依然以固有的教师教、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教学, 没有达到现代教学的目的。第二, 教学改革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的, 很多学校将别人的教学模式照搬, 根据上级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这都只能体现在形式上, 起不到改革的根本作用, 保守的地方政府干预了教学改革, 阻碍了教学的发展。所以必须从这种保守的政府干预中脱离出来, 勇于创新, 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实质性突破。第三, 考试对于课堂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高中英语考试没有进行完整的改革, 片面追求知识的测试而忽略了能力的考查, 高考制度不改革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第四,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上缺乏理性思考, 很多重难点内容没有详细的解释, 让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并消化知识。片面追求授课速度, 忽视了教学质量。加上课堂氛围的枯燥, 讲述死板, 学生更加难以接受这种英语教学方式, 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第五, 高中英语的师资力量不够,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难度较大, 需要高质量的教师作为指导。很多高中的师资队伍存在不足, 英语教学缺乏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 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行和合理运用, 导致高中英语教学陷入困境。

二加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第一,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已不再片面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 而是与现代社会的形势、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学校在选用高中英语教材时, 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学生的客观条件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课时, 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消化, 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 应将课程标准与研究内容结合起来, 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

第二,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的授课质量。如电教教学的方式, 在听力和口语的学习上, 可以对原声进行录音, 给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 以便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和完善。同时,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将更多精力放在英语教学的创新上。

第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进行创新, 将英语学习的成果带入生活中, 加以运用, 不断产生新的英语学习意识, 并在课堂中加以讨论, 人人参与, 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第四,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 要不断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以便于将掌握的英语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要帮学生安排好学习时间, 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都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过程。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英语阅读课文中的精华词句要安排学生朗读和背诵, 多听英文歌曲, 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第五, 学生要创建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对理论的掌握, 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精神, 使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学习自主性。教学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和研究的重要性, 支持学生走出课堂, 学习探究与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将侧重点从“教”转变为“学”, 充分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课题, 积极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自己创造的潜能。教师还可以创设互相合作的学习环境, 开展有趣的英语课外活动, 如英语角、演讲、表演英语情景剧、英语墙报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发挥所长, 合作完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使他们学会团队合作、互相欣赏、取长补短, 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培养创新意识。

第六, 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综合各方面来评价学生,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建立多向的交流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结合现今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应找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从授课方式出发,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要在容量大、节奏快的英语课堂模式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遇到困难时耐心解决,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英语的教改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很多教学环节还存在不足, 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英语知识。本文阐述了现今高中英语教改实验的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付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快乐学习报 (信息教研周刊) , 2013 (20)

[2]杨丽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J].吉林画报 (教育百家B) , 2014 (5)

有机化学实验教改的探索 篇8

在涉及化学知识的教学体系中,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一样,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实验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对基本原理的验证,加深对有机化学应用的认识和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思维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如实验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模式化等问题,我查阅了时隔二十多年的五所院校合编《有机化学实验》与现有章节内容变化不大,学生在实验中只能进行模仿验证,显然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

1. 做胸中有数的实验

一次系统的有机实验由三板块组成:实验内容预习、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在进入实验室前学生的胸中有数就是预习,归纳起来是看、查、写.看:仔细地阅读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内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遗漏.查: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资料来了解实验中要用到或可能出现的化合物的性能和物理常数.写:在看和查的基础上动笔认真地写好预习笔记.用化学用语在实验之前形成操作提纲;合成实验应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和原理;对于将要做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写出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

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设计实验表格填写数据,并且应不断地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测得的各种数据及时地记录在记录本上,实验完毕后将实验记录交教师审阅,实验过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注重要求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以便在实验报告中得出科学结论.

2.规范实验操作

常言说“看千遍万遍不如亲自摸一遍”.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动手能力强,但动作初放需要“打磨”,操作的规范化必须放在首位,同时也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从性质实验过渡到合成实验和设计型(提取)实验.学生从验证实验现象开始,创设(变换)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培养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进而通过开设一系列对于粗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性实验,强化学生处理反应产物的能力;顺利过渡到合成实验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实验所需的合成条件,在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以及粗产物除杂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最终学会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完成设计型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技能和技巧.

3. 注重结果分析和思考题处理

实验结果是实验成功与否的体现,思考题是实验原理、步骤的发散点.我们教师要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实际提出思考题,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动脑思考的主动性.只有认真完成实验并加以理论分析,学生才能够很好地思索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回答思考题是对整个实验的反思与提高,在实验中,教师围绕每个实验提出深刻的思考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较好地锻炼反思能力,从而得到较准确的实验结果,体现了实验学科的特点,脚踏实地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有机实验教改的探索

1. 把实验与科研相融合

我院教师工作的定位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促教,科研兴院的发展模式.这种务实的做法我们迎得了可喜的发展空间,着眼现在,学院正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学生成才”三大工程,力争在专业覆盖、特色办学、区域影响等方面形成优势,早日实现“强本争硕”发展目标.

2. 把有机实验与乡村教育相结合

我院是一所西部师范本科院校,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而我们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回农村中小学就业,为农村服务.例如,农业的种植、养殖业涉及到许多有机化学物质;农村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油、粮、果、蔬、鸡、鱼、肉、蛋、奶等,农民衣食住行用的物资等,我们把它带到有机实验中来“解剖”,让学生知道这些产品主要含有什么有机物,教会学生识别和运用这些物质,让他们又去教会当地的学生和农民,发生链式反应,起到积极作用.

3. 有机实验微型和绿色化

我院的整体校园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很多,但就化学实验室来讲,虽然内部设备增多增强了,但还是在用八十年代设计的实验室.由于教育扩招,学生多,班级多,实验室的资源有限,为了让班级错开,有时把实验课调到晚上去开.而有机实验中所使用药品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实验流程需时较长,所以如何降低实验试剂的用量、省时、降低污染成为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验的具体内容,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了半微量和微型实验的探讨,它具有节能、安全、减少污染、实验迅速等优点,并且实验的微型化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对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实际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半微量试剂用量一般为常量的1/5~1/10,用时为1/3,实验费用大大降低;微型实验试剂用量一般为常量的几十分之一至几千分之一,更省试剂、更省时、更安全、更绿色环保.但是在采用半微量实验进行过渡,再将半微量和微型实验相结合开展有机化学实验,是一种有值价、较可取的途径.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地探索,一定会实现理想的教学培养目标.

摘要:根据我院的培养目标和有机化学实验设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有机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由传统(常量)过渡到半微量再到微量.把农村富有的有机物的识别和应用与有机化学实验结合起来教学.

关键词:有机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涛.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罗旭阳,王建辉,刘在群,等.谈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开放实验模式[J].大学化学,2002(5).

[3]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

浅论高中历史的教改新思路 篇9

1. 高中历史教育的现状

1.1 教育现状

因为一直强调着高考的神圣, 所以对于高中历史的教育,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 对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认识肤浅, 重视不够。同时教学评价也没有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 许多老师有顾虑, 不能够相信学生有什么探究能力, 于是选择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这样的结果就是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体验到的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仅仅是听从老师的一言一行的教导,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 是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去学习。

1.2 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而言, 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1.2.1 高中历史的编写教材不够灵活, 难以适应创新性教学要求;

1.2.2 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很难跟上时代步伐;

1.2.3 高中历史课堂体系不完善, 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缺乏;

1.2.4 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1.3 学生现状

学生通常自我控制的能力差, 意志力薄弱, 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 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易产生很大的波动, 影响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能力。由于是填鸭式的教育, 因此很多学生不能鲜明大胆地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 只是人云亦云, 学生没有思考的积极性, 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如何进行高中历史的教育改革

2.1 落实教改的关键——高中历史老师的教育素质

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 拥有跟得上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历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热情是最重要的。要有着对高中历史教育的热爱, 同时能够对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的观念有充分、深刻的认识, 随时拥有热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要有德, 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 只有心灵美的人师,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三要学识渊博, 高中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能够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 这些优秀的品质缺一不可。

2.2 推动教改的动力——对学生进行历史的精神熏陶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 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 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讲述到抗战时, 我们对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充满尊敬与热爱之情;反之, 对那些叛变革命, 成为头等汉奸的奸险人物要进行批判。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 突出伟大的爱国者形象。揭露卖国贼的丑恶面貌, 最终会遭受国人的唾弃。真挚的道德情感, 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 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能够真正塑造热爱的历史的学子。

2.3 完善教改的力量——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以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历史,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 判断美丑, 更能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 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

3. 高中历史教改的主要方向及建议

3.1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点

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我们应保护学生那种较强的独立性及参与意识,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因材施教, 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 实现多渠道开放式教学, 并鼓励学生新颖独特的观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体会新课改的要求, 努力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 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挑起学生的对话欲望, 激发他们的交流热情, 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 大胆突破旧的高考模式的束缚, 真正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2 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

高中历史教学要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 要全面地看问题, 公正地评述历史。以跟进新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例如近代史上具有争议的人物李鸿章, 许多人对他的看法就是他卖国求荣, 丢尽中国人的脸面,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他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因此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历史教改新思路的一种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道德理念的要求之一。

3.3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扎根于华夏儿女的灵魂最深处。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花朵、是社会的接班人, 他们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 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伟大名族精神的培养熏陶, 在这点上高中历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 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

4. 结语

高中历史教育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正确的历史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永照.现代教师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改初探 篇10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改,探究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化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业分析与检验、药物制剂技术这四个专业新生入学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性实验课,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也为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笔者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授课中,深深的体会到本课程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溶液配置、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操作方法在任何一个科研实验中几乎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在授课时,可以从一个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除了让学生熟练仪器操作外,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进行培养,这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上都会颇有收益[2,3]。目前,从我校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基本情况来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理论基础上仍有待提高。因此,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其他院校同行的授课经验[4,5,6],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改变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内容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我校大一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性实验课程,主要由无机和分析这两块内容组成,但由于内容上有些重复,因此把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这四块内容与分析化学中所对应的四大滴定方法相整合,这样一来,将重复的内容进行综合后,不仅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训练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机分析的实验中,学生应当树立严格、准确的“量”的概念,为今后参加生产或科研打下夯实的基础。

2 教改的具体实施内容

2.1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偏重于理论讲解,使实验内容脱离了实际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分为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无机实验和分析实验,其中分析实验主要是以滴定分析为主,所涉及的实验操作简单重复,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单一化,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中,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将生活和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例如“牛奶或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腌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等实验设为授课内容,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隐含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的实施中,教师就好像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提高实操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是师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该实验课程的教学。

2.2 实验安排上的优化

2.2.1 精选实验内容

引用项目式教学法后,对实验内容的筛选就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实验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生活,尽可能的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相关,适当减少单纯化合物的滴定分析,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清晰教学目的,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与此同时,也可以开设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来拟题,最后由老师选定一个最佳的题目展开实验,让学生能在这个综合性的实验课题中学会相互合作、独立思考、共同进步。

2.2.2 合理分组

小组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探讨,尤其是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小组合作更能加快实验进度与上课的效率。但在小组人数分配上要做到合理,人数过多,则会使组内的个别学生形成“搭便车”的心理,这样就不能让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因此,在笔者的授课经验上来看,每组最佳的人数安排应该是2~3人左右。

2.2.3 培养实验素养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实验素养,不可在上课时喧哗吵闹,实验时要注意台面的整洁,仪器试剂原取原放,并且及时记录下实验的原始数据,在实验完毕后要将仪器复原,废纸废液不乱丢不乱倒。

2.3 加强环保教育,树立绿色实验观念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倘若都直接倒入水槽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实验课程中,向学生渗透一个绿色实验的环保理念尤为重要。

(1)公共试剂统一配置。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指示剂就是属于实验中所必须用到的试剂,倘若每组都进行配置的话不仅影响实验进度,而且对于那些使用过剩的指示剂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先对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试剂进行划分,属于共用的试剂让学生进行统一配置,配置的原则做到宁少勿多,够用就行。

(2)节约用水。学生在洗涤仪器时要时刻提醒大家节约用水。

(3)有害试剂统一回收处理。铬酸洗液具有配置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洗液。但由于铬的毒性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该洗液的使用,对于用过后的铬酸洗液要进行回收,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中。

2.4 科学考核,规范实验操作

科学的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真主动的去学习,还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目前,我们在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即在项目式教学中,根据每个分组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占单次成绩的30%;第二部分是实操成绩,主要是依据每个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进行打分,占单次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是否书写规范这两方面进行考核,占单次成绩的40%。最后,实践部分的最终成绩再由每次实验的分数累加取平均值得出。这样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过去单一的从实验报告上进行打分相比,会更加科学。

3 结语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的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根据本专业的性质,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环保教育等措施,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成果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角度来看,能够满足我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其次,从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的考核结果上来看,学生在期末时的理论成绩大有进步,对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掌握的较好,在实验课上的积极性较往常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冰,陈厚,徐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4):6-9.

[2]薛春霞,秦斐,翟淑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11):237-238.

[3]邓辉,高英.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4,42(7):162-163.

[4]周萃文,尚秀丽,郭亚玲,等.高职石油化工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创新[J].广州化工,2015,43(10):213-214,216.

[5]赵丽,孙洪海,王丽敏,等.化工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14-115.

上一篇:电网计划下一篇:功能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