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

2024-06-29

体适能(精选十篇)

体适能 篇1

关键词:体适能,健康,研究发展,研究综述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愈加舒适, 但是在社会大力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人们的体力劳动日益减少, 而且事业学业上的竞争压力增大、饮食习惯与结构的改变等问题都使得人们的基本身体素质下降, 更有甚者是产生了由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现代“富贵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 , 并且这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造就了体适能的产生与发展, 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求。体适能属于运动生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是机体各个系统的有效的功能, 有着良好体适能的人, 可以对生活充满活力, 可以出色得完成日常工作而不显疲态, 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去消遣时光, 也能够面对紧急情况。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体适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通过预防和锻炼来增强人们的健康是体适能的重要关注点。

1 体适能概念的确立

体适能概念最早出现于1897年,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引起科学界的注意始于morris等1950年研究英国公交车驾驶员和售票员在心脏病发生率及其危险性上存在的明显差异。20世纪50年代, 美国的相关组织对本国青年进行最低层次的肌肉适应测试, 发现他们的测试结果普遍比其他国家低, 这个问题引起当时美国社会的广泛担忧与关注。同时还有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 在朝鲜战争时期, 美国对200多万名21~35岁青少年进行征兵体检时, 发现约90万人因心脏问题不能服兵役, 并且从朝鲜战争士兵尸检中发现年轻士兵出现冠状动脉问题。由于全美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于是在1954年,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下令组织了“青年体适能总统委员会”, 开始明确关注这个问题。体适能概念就在此期间产生, 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简称AAHPER) 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 (National youth fitness test) 文件中提及了体适能一词。但是当时学界对于体适能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只是确立了它的测试内容, 包括600码跑走、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码快跑、折返跑和垒球掷远7个项目。在这之后, 体适能的健康理念逐渐得到美国社会和运动生理学界的重视, 但是一些学者和学术组织协会对于体适能的定义五花八门, 不过解释都不尽相同。1971年, 美国总统体适能与竞技委员会 (PCPFS) 试图对体适能做了定义, 其为:体适能就是以旺盛的精力完成日常工作而没有过度的疲劳感, 有充足的活力去享受余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 并能适应各种突发情况。1980年, 两位专家, Jensen和Hirst, 他们认为外在与内在活动的能力是个人的适能, 而运动适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又名为体适能。1984年, lamb用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分析了体适能, 他认为体适能是人们对当下以及未来生活的应对能力。1986年, Greenberg和Pargman认为体适能是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并且有余力从事休闲活动。1996年, 美国健康与服务部门认为, 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1997年, Howley和Franks又将体适能定义为具有低患病风险和具有足够的精力参加各种体力活动的身体完好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进行了综合定义, 认为体适能是人们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 身体不会感到多度疲倦, 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情况的能力。其他国家的学术界也对体适能有一些定义, 日本将体适能译作“体力”。而“Physical fitness”起初在中国内地被译为“体质”, 在港澳台地区则译做“体适能”, 德国将其称为“工作能力”, 法国称之为“身体适应性”。虽然表述上略有不同, 但各国学术界的观点基本一致, 都是认为体适能的本质就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2 体适能的类别范畴

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 认为, 体适能是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健康体适能包含了三个要素:身体成分、肌适能、有氧适能, 技能体适能有六大要素: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反应时。健康体适能专家Bouchard和Shephard在后来建构了新的健康体适能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体适能的研究且包括22项检测项目, 涵盖了五个方面:身体形态、肌肉、运动、心肺和代谢。香港体适能总会认为健康体适能涵盖了五个方面, 分别为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神经肌肉松弛, 这五大要素也是香港体适能总会衡量人们健康体适能状况时所采用的, 其研究目的是使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优质的生活;而竞技体适能除了包括健康体适能的五大要素, 还有五个方面:灵敏性、速度、爆发力、平衡性、协调性, 竞技体适能最终目的是人们在竞技比赛中获得奖牌和荣誉。也有学者认为, 健康体适能是基础储备, 而竞技体适能是额外储备。并且认为最低层的是卧床无力自顾而最高层的是高水平竞技, 而且越高水平的竞赛, 对体能锻炼的要求越高, 但是有时候不一定合乎健康的原则。当代的学者普遍认为体适能是由11种要素组成, 并且其中每一个要素都对身体的发展和维护有特定的作用, 他们将这些归纳为两个方面:健康相关元素和技能相关元素。前者包括体成分、柔韧性、肌肉力量、心肌耐受力、肌肉耐力, 其关注重点是如何让人活得更好;后者包括灵敏性、协调性、爆发力、平衡性、反应时、速度, 其关注重点是如何发展能促进个体获得运动成绩表现。

3 美国体适能研究发展

美国在体适能相关的研究上有着很长的历史, 学科发展较完善, 科研水平较高。1945年生理学家库尔顿提出体适能的三要素:体格、技能能力、运动能力。美国学家拉卡对体适能的概念再定义。美国在1983年就已正式成立了美国国家体适能协会 (AFAA) , 在联邦健康部门的资助下, 每10年对全国学校青少年人口进行体质普查, 并且制定学生体适能发展目标, 该组织在1988年推行了新的《最佳健康计划》和《2000年健康大众》的十年规划, 以此倡导国民锻炼, 提高国民体质水平, 三十年来, 美国学校体适能理论与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现如今又推出了《2020健康大众》计划。1987年美国有氧运动研究所建立了计算机程序化的FITNESSGRAM, 其测试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体脂含量等等。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就非常支持青少年体适能研究的相关活动。1957年该协会制定出在全国范围实施的青少年体适能测试国家标准。虽然测验标准的制定者事先并未界定体适能, 但该测验项目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内容, 要求不高且器材简便易操作, 一时间风行美国各地, 协会组织声称该测验能测量出体适能不同的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 学界对其测验内容能否代表健康体适能有了质疑。有人认为它更偏向与对青少年竞技能力的测试, 如青少年体适能测试所包括的立定跳远与50m冲刺跑, 但将其作为健康体适能的指标并不合理。1980年, 他们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AAHPERD健康体适能测试。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学校体育与运动生理学专家想获得政府的资助来制定青少年体适能测试标准, 但是并没有成功, 之后其他几个体适能研究组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其体适能测试标准。1993年, 美国研究体适能的两大组织AAHPERD和Cooper Institute foe Aerobics Research (CIAR) 达成协议。由AAHPERD负责健康体适能教育部分测试的制定, 即Physical Best。CIAR负责评价部分的研究, 即Prudential FITNESSGRAM, 彼此分享资料与数据。两大组织也达成协议成立全国性青少年体适能促进联合会。肯尼迪总统就职期间, 为了凸显出对美国公众体适能的重视, 将“青少年体适能总统委员会”更名为“体适能总统委员会”。尼克松期间又一次更名, 变为“体适能与竞技体育总统委员会”。政府组织不仅支持在学校开展体适能研究, 而且还将体适能推向商业界, 形成体适能产业。

4 国内体适能研究现状

体适能一词在内地多被译为“体质”, 我国在科研工作中也均已“体质”来代替“体适能”。而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198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委员会”, 这标志着我国体质研究学科的确立。1984年开始, 我国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这为建立多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资料打下基础, 也初步建立了一个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调研制度。1995年,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 该文件对国民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出要求。1997年制定和颁发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且首次在全国18个省、区、市开展了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1998年, 在全国范围着手研制3~6岁儿童和老年人的体质测定标准,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2003年, 我国第一个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共同签署后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5月, 中国国民体质数据库正式建立。

5 结论与建议

虽然我国在体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但缺乏科学全面的定量化指标, 对身体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迄今不多。因此我国当前的体质测定仅局限在身体方面, 对促进健康方面研究较少。比较而言, 国外在体适能研究的方面开展较早, 且积累了许多先进研究经验。在理论建设上, 国外对体适能有着严谨的分类, 并且细化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在实践中, 对体力的检测与评估更加全面, 且重视对相关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监测。

体适能理论和元素 篇2

为何不做运动

1,缺乏时间

2,不方便

3,自我意识过强,害羞 4,健康欠佳 5,缺乏设施 6,天气欠佳

为何会做运动

1,健康及体适能 2,享受 3,身心松驰 4,挑战自己 5,社交目的 6,比赛

7,改善外表

现代健康的概念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内容。现代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身体健康:1身体没有病,无需治疗 2身体发育正常

3有良好的食欲,夜间睡眠好 4体态脸色好,有精神 5能很好的进行日常活动,消除疲劳快

精神健康:1能与家庭成员、朋友、伙伴们协力合作 2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生活充满希望 3有正确的判断力

社会健康:1具有良好的衣、食、住条件 2社会和平,没有犯罪行为发生 3死亡率低,大家都能长寿

缺乏运动病症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如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通过有氧训练能够很好的得到改善

2,高血压

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耐力性运动为主的运动对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单独一次的耐力性运动后,血压会降低5~7mmHg。而且在一次耐力性运动过后,血压降低会持续22小时(例如:运动后低血压),血压基础数值越高的人血压下降的越多。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4,肥胖

5,骨骼肌肉衰退

腰背痛(重心前移,骨盆前顷)

缺乏运动的人免疫能力较低,运动负荷一次性过大,可使免疫功能一次性降低。实验证明,脉率超过180次/min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约需12h后才能回复。

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 遗传

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有重要的影响。性别

身体适能

是人体所具有的或努力达到的与身体活动相关并使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或状态。

1.竞技运动相关体适能

2.健康相关体适能

竞技运动相关体适能元素

1,敏捷:迅速、灵活、正确及平衡的改变身体方向及位置。

2,协调:合理调动身体能力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并符合特定训练目标的需要。3,速度:指身体位置移动及移动快慢的能力。

4,平衡:在各种身体活动姿态中,维持重心稳定的能力。

5,反应:指接受刺激至做出第一个肌肉动作时所需时间的多少。6,爆发力:在最短时间内产生相对最大力量的能力,与肌力和速度相关

健康相关体适能元素

1,心肺耐力(有氧体适能):心肺耐力是指身体能够持续长时间活动的能力 2,身体组成(脂肪百分比):是脂肪,肌肉,器官,骨骼等组织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 3,柔韧度:在一个关节或一系列关节中所产生的动作幅度 4,肌肉力量

肌力: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较多重复次数达到肌肉疲劳 有氧训练指导

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全身运动例如;步行、游泳。不应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 训练频率;每周3-5次

训练强度;最大心率50%-75% 时间长度;每节最少20分钟

(消耗过程;糖-脂肪-蛋白质)

(强度不一定要达到心率50%-75%才为有氧运动但训练强度在最大心率50%-75% 之间效果最好)

有氧-脂肪50%,糖50% 无氧-脂肪比例少,糖比例大

功能:

1.增强持续运动的能力 2.提高脂肪消耗的机会 3.增强心脏的功能 4.增加最大摄氧量

美国学者库伯曾报导,运动强度在心脏每播输出量最大时,对心脏锻炼效果最佳。实验证明,人体直立时,脉搏在130次/min左右时,每搏输出量最大。

量度你的静态心率

最准确量度静态心率的时间是充足休息(睡眠)后刚起床的时候

量度静态心率

触诊位置;

1,颈动脉量度法

2,桡动脉量度法

食指和中指指尖轻轻按压在颈动脉 利用心率监察器

有氧运动与静态心率

心肺适能较好之人士静态心率;55 心肺适能较差之人士静态心率;70 每天心率差别;15000 每周心率;100000 每年心率5200000次

经常从事适宜运动,可使心肌发达、心动徐缓、新功能增强。力量训练特别有利于心肌壁厚度的增加;耐力锻炼特别有利于心容积的加大。

卡氏公式

卡氏公式是用以计算运动目标心率相对准确的方法 目标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运动强度+静态心率㎜

身体构成

皮下脂肪 肌肉

器官 骨骼

其他非脂肪物质

脂肪功能

1,主要能量储存 2,保温及保护重要器官 3,运送脂溶性维生素

4,为细胞膜、皮肤和激素正常运作的重要元素

重要脂肪

从健康及体适能两方面来分析,达到及维持最佳体脂比例是非常重要 重要脂肪是指能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功能的最低限脂肪量

体脂百分比

重要脂肪 女性;11%--14% 男性3%--5% 运动员 女性;12%--22% 男性5%--13% 一般健康人士 女性 16%--25% 男性12%--18% 体脂百分比较高 女性 26%--31% 男性19%--24% 痴肥 女性 32%以上 男性25%以上

良好身体组成的定义:维持最佳体脂和非脂肪的比例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最佳的身体组成的比例对于提高体适能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改善途径:1.饮食的控制 2.运动训练 评估方法:评估身体脂肪和其它组织之间的比例和各自所占体重的百分比是否处于适宜的范围。

评估方式:生物电阻抗量度法(人体成分分析仪)浮力量度法 皮褶量度法 红外线测量法

柔韧度

在一个关节或一系列关节中所能产生的动作幅度 活动自由度

为何要进行伸展运动

1,增强身体活动功能 2,减少肌肉受伤机会

3,增进关节的血液及养分供应

4,减少肌肉酸痛(放松练习—乳酸)5,减低下背痛发生机会 训练指引

1.避免对受伤患的肌肉或部位做伸展

2.每组肌肉和关节都应在安全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伸展 3.伸展的幅度必须逐渐增加

4.每个柔韧度伸展动作持续时间为6—90秒 5.柔韧度训练前应进行热身活动

伸展运动种类

 静态式伸展  弹振式伸展  动态伸展

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

静态伸展

缓慢并持续伸展一块或几组肌肉至动作末端并保持30秒。静态伸展的特点是良好的控制、缓慢的速度和在动作末端保持静止。对于久坐人士和初学者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安全的伸展方法,而且不受时间、场地、器械的限制。

弹振式伸展

是指在伸展动作末端采取弹振动作的伸展方式。弹振式伸展对于改善肌肉长度及关节柔韧性的作用还有待科学研究证明,但是这种伸展方式容易导致肌肉的拉伤。这是因为快速、突然的肌肉拉伸会造成肌肉的反振性的快速收缩,如果如果这种伸展反射出现在弹震式伸展时,产生的对抗性力量很容易使肌纤维受伤。因此,不建议不同人群使用,尤其是没有伸展训练经验的人。

动态伸展

涉及到专项运动所需的柔韧性的一种伸展方式,它主要是在动态中进行(牵涉不同的平面,角度和多个关节),在模拟一些在专项运动和比赛中的动作。这种伸展方式能有效的减少肌肉的僵硬感,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提高运动表现。通常被专业运动员所采用,成为训练、比赛前热身的一部分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是一种帮助改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性的神经肌肉康复训练,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体能教练常用的伸展方式。这种伸展方式不只是将肌肉拉长,还协调神经使肌肉张力减少,而PNF伸展的技巧有很多种,较为常用的是“保持放松”(Hold-Relax)的技巧,教练帮助会员伸展时,教练首先把目标肌肉拉长,然后会员主动的收缩被拉长的目标肌肉与教练对抗用力(等长收缩),然后教练会尝试把肌肉拉伸到更大的幅度,整个过程包括主动部分(会员收缩肌肉)和被动部分(教练帮助会员被动伸展肌肉),并且将主动和被动部分交替重复几次。此种伸展方式主要用于专业运动训练方面和一些肌肉柔韧性较差和关节活动受限制的人士。一般健身爱好者应在物理治疗师或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使用。

肌肉适能训练

肌力与肌耐力训练功能:

1.提高工作和运动的表现 2.减少患骨质疏松的机会

3.力量训练能改善外表 4.提高基础代谢率

5.减少肌肉不平衡发生的机会 肌力

健美运动/肌肉发达 肌耐力

肌力;视乎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所爆发出来的最大力量

健美运动/肌肉发达;抗阻力负重训练下肌肉作出反应,增加肌肉质量(肌肉肥大)肌耐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较多重复次数,肌肉群达至疲劳

较重2—4(1--6)

中等8—12(6--12)

较轻15(12次以上)以上

训练指引

1. 肌力肌耐力训练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2. 训练的强度必须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3. 训练前后应进行热身和伸展活动

4. 避免对受伤患的肌肉进行肌力肌耐力训练 5. 关节处于障碍时,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和强度

体适能训练是一项终生的运动

功能解剖学

解剖体位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靠拢足见向前,双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张开向前。

确定解剖体位的作用

确定起始的姿态,可根据此描述人体系统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形

轴线的定义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解剖学上人体的各种剖面

冠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失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水平面;是沿水平线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纵切面,与矢状、冠状面相垂直

方位的定义

上端:人体相对较高的位置 下端:人体相对较低的位置 前侧:腹面,人体前部所在的平面 后侧:背面,人体背部所在平面 内侧:指靠近中心线的位置 外侧:指远离中心线的位置近侧:指靠近躯干的位置 远侧:指远离躯干的位置 浅层:由内向外距离体表近者为浅 深层:由内向外远离体表者为深

结缔组织

韧带 肌腱 硬骨 软骨 半月板 肌肉

韧带

高密度结缔组织,联结骨与骨之间,保持关节稳定,阻抗力量

肌腱

高密度结缔组织,联结骨与肌肉之间,从肌肉传送力量至骨骼或至软骨

硬骨

作为身体的主要结构,支撑整个身体,制造红血球及贮存钙质。

软骨

高密度白结缔组织,减低关节活动时的阻力,改善骨骼形态,维持骨与骨之间较佳 的接触,吸收震荡,分散所受的力量

半月板

只存在膝部和腕部,帮助骨骼吸收震荡力量(固定作用,不让股骨前后移动,减少压力)

肌肉

身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所有肌肉均能收缩和放松,遇到刺激时会产生收缩,其后会放松及返回原来状态。

骨骼系统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

中轴骨:80块 颅骨、椎骨、肋骨、胸骨 四肢骨:126块 上肢骨和肩胛带64块 下肢骨和骨盆带62块

肋骨:12对 1-7是真肋骨,8-12是假肋骨 足部:跗骨 趾骨 跖骨 跟骨 舟状骨 胸骨:剑突 胸骨柄 肋切 肩部:肩胛骨 锁骨 上臂:肱骨 前臂:尺骨 桡骨 手掌:指骨 掌骨 腕骨 骨盆:髂骨 耻骨 坐骨 大腿:股骨 脊柱: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膝部:髌骨 小腿:胫骨 腓骨

脊椎33块

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骶骨5 尾骨4 生理弯曲:颈椎前曲 胸椎后曲 腰椎前曲 骶椎后曲

骨骼功能

支持

产生活动

保护(保护神经和心脏)储存无机盐 制造血球

关节

关节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硬骨相连结的位置,用作活动,视乎关节种类,有不同的灵活度 不动关节和可动关节

关节分类

结构分类;1,纤维关节 2,软骨关节 3,滑液关节

纤维关节

没有关节腔,被纤维结缔组织所连接,不可移动的。例如;头盖骨的关节

软骨关节

没有关节腔,被软骨所连接,能轻微移动

滑液关节

活动自如关节,有关节腔-被关节囊包围,有滑液膜,滑液-营养-润滑

肌肉功能 保持身体姿势 稳定关节 产生活动 产生热能

肌肉组织种类

心脏机平滑肌 骨骼肌

心脏机

位于心脏 不随意活动

平滑肌

位于体内器官外壁 不随意活动

骨骼肌

位于身体骨骼上 随意活动

骨骼肌怎样产生活动

肌肉与骨骼之间互动活动

起点:固定端或肌肉收缩时不动的一端

止点:附着在骨骼上,随骨骼的运动而移动

肩袖肌肉群

肌肉名称

肌肉收缩动作

棘/冈上肌

肩关节外展-连接肱骨上方 棘/冈下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后方 小圆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后方 肩胛提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前方

不应强化的肌肉

肌肉名称

肌肉连接端

肩胛提肌

颈椎到肩胛骨 肥大后有机会压迫神经,颈椎神经比较多

胸小肌

啄突到肋骨

会使人含胸,圆肩,使肩向前,向下,减小肩关节

活动能力关节压力增加

斜角肌

颈椎到肋骨

手臂的神经从锁骨通过,强化后会压迫神经

髂腰肌

胸椎12节,腰椎1~5节到股骨 跨越单关节,髋关节强化后,腰

论幼儿体适能 篇3

关键词:幼儿 体适能

一、我国幼儿体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过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培养、教学小学化、忽视了体育运动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弊端。幼儿体育活动、游戏时间一减再减,或者由教师“操纵”的幼儿游戏,变成了教师预先编排好的“节目”,成为了表演、训练课。这样的课,看起来非常的流畅,非常的赏心悦目,但隐藏在后面的却是质量的下降,大大违背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原则。其次,幼儿体育缺乏足够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上的支撑。加上对幼儿体育教育认识上的局限性,教育目标理解上的片面性,体育活动设计的欠科学性,幼儿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幼儿体育的发展。现时幼儿园的体能活动,虽然是以游戏活动为主,但往往是只重活动的参与,而忽略了将这些基础活动技能作有系统的发展、修饰和巩固。

二、体适能的概念和定义

體适能指身体具体某种程度的能力,足以安全而有效的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并有体力享受休闲及娱乐活动的能力,内容可分为四大项:

(一)心肺适能

这是体适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心脏、肺脏、血管及血液等组织系统的机能。根据研究证实,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适能,改善生活品质。

(二)肌肉适能

肌肉适能是体适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包含两部分,即肌力与肌耐力。所谓肌力乃指肌肉一次能发出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指的是某一部分的肌肉或肌群从事反复收缩动作的一种耐久能力,或肌肉维持某一固定用力动作持久的时间。

(三)柔软度

指人体关节可活动的最大范围。影响柔软度的除了关节本身外,尚有肌肉、肌腱、韧带及软骨组织等。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可使运动时效率好,增加协调性及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四)身体组成

指身体内的脂肪百分比。体内脂肪分为两类:一类为必要性脂肪,此类脂肪若缺乏,则可能会影响身体生理机能之运转。另一类脂肪为储存性脂肪,是人体肥胖的主凶。

三、幼儿体适能的作用

体适能的良好发展是一切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的重要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维护健全的身心,发展多元的智慧及培养创新的思考,在幼儿发展阶段侧重于营养的均衡、对幼儿的照护以及培养其良好的体能。因此,有计划的提升幼儿体能的课程教学实施,能够使幼儿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他们创新思考及多元智慧的发展。

幼儿在3~6岁,是神经系统最发达的时期,也是生理及心理成长最显著的时期。此时期,幼儿在大肌肉、平衡感、灵敏性及小肌肉的发展应该受到重视与启发,以建立其身体的、精神的及社会的健全发展。所以,如果从幼儿时期就重视体适能的科学训练,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将一生都受益。

目前现有的幼儿园课程中,虽然安排有体能活动等体育活动课程,然而在师资方面却参差不齐,以致教学素质优劣不一。如果想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那么应该从儿童培养运动习惯开始。幼儿教师的匹配及专业化培训就应该列为全民健身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够让体适能课程在幼儿园有效推广,才能达到提升幼儿体适能水平的效果。

四、幼儿体适能的教学及发展对策

(一)幼儿体适能的教学

在一般体适能的教学上,通常分为热身运动,包含静态伸展、有氧主运动、肌肉训练及放松运动等内容,儿童体适能也不例外,考虑到儿童发育水准与健康状况,应设计合适的动作与活动。除此之外,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一般约为30~45分钟,视参加者年龄而定;而音乐的选择也影响学习兴趣,应以儿童容易上口、令人印象深刻及歌词有趣等为重点。课程应以乐趣、安全及活泼为主,引导儿童在快乐的气氛中,配合轻快的音乐节奏与游戏,达到身体充分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园发展体适能的对策

虽然幼儿体适能目前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来说相对陌生,但只要做好相关的工作是非常简单易行的。比如加强教师的培训制度,通过认识、学习体适能,了解其重要性与科学性。进行教师专业培训,考取专业的证书。还有就是优化幼儿园的场地,器材的合理摆放、配置。

综上所述,幼儿体适能是一项容易开展而又非常有效的教学内容。只要做好相关的场地、器材及教师人员培训工作,那么,一定会为幼儿的健康体质研究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童森森,唐迅,任伟.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1卷第5期,2007年5月

2.张春华,陈佩杰.“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

美国体适能测试理念介绍 篇4

学生信息、教师问卷量表、学生问卷量表、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皮褶厚度) 、体能指标 (仰卧起坐、俯卧背伸、90°俯卧撑、20米折返跑) 。

二、形态指标的测试

身高、体重的测试方法与我国的相同, 皮褶厚度的测量需要专门的工具——皮下脂肪测定计。对于皮下脂肪的测量, 中小学生选择两个部位, 即三头肌和小腿肚皮褶。具体方法如下:

1. 三头肌测试点位于右胳膊三头肌的后侧, 选择的测点位于肩峰和尺骨鹰嘴中点。

测试时, 捏住测试点上方皮肤约1.27厘米, 以被测者感觉不到过于疼痛为宜;测三次, 取中间的成绩。

2. 小腿肚测试点位于右边小腿内侧, 小腿最粗的地方。

在测试时, 要求右脚踩地, 膝盖弯曲, 呈90°;捏住测试点上方皮肤约1.27厘米;测三次, 取中间的成绩。

三、体能指标的测量

1. 仰卧起坐 (半起)

被测试者仰卧在体操垫子上, 头着垫子, 膝盖弯曲约140°, 双脚放在垫子上, 双腿略微分开, 手臂在两侧与上身平行, 平放在垫子上, 掌心向下, 确保手指尖能触摸到测量条近端 (测量条横放在被测者的大腿下) 。测量条长76~88厘米, 宽7.62厘米, 适用于5~9岁儿童;宽11.43厘米的测量条, 适用于9岁以上青少年。测试时, 脚后跟不能离开垫子, 头部必须回靠在垫子上, 手指指尖必须前滑触到测量条远端, 按照每3秒一次的节奏进行。

2. 俯卧背伸

被测者俯卧在垫子上, 脸向下, 脚尖着地, 双手放置于大腿下面, 在眼睛下面的垫子上放一枚硬币式的标记物。测试时, 被测者慢慢地、有控制地让上身离地, 头部保持与脊柱成一条直线, 并保持一定时间, 以便于测试者在头前用测量尺检查下巴距离地面的高度, 尽可能达到30.48厘米。测两次, 取最好的一次成绩。

要求:不能弹起, 不要超过30.48厘米, 以免过度背伸造成损伤。测试者需要下蹲, 读数与眼睛水平, 确保准确。

3.90°俯卧撑

被测者俯撑在垫子上, 双手与肩同宽或略宽, 手臂伸直, 双腿伸直, 略微分开, 脚尖点地, 确保身体从头到脚成一条直线。测试时, 肘关节呈90°, 大臂与地面平行, 以每3秒做一次的节奏进行。中途停止、没有跟上节奏、没有呈90°为错误, 中途只允许出现一次错误, 否则为失败。

4.20米折返跑

20米折返跑的场地是在室内或室外, 在跑道上或20米的区间内。测试时, 以两人为一组, 一人参加测试, 另一人记录达到单边的次数。被测者按照音乐节奏进行, 必须跑过终点线, 当听到折返提示音时再折返, 每一分钟升级一次, 要求被测者加快速度。当折返提示音响起, 被测者未能到达终点, 则需要立即转身并折返往回跑, 如果该生第二次未能在提示音响起前到达终点线, 测试结束。

体适能教研室工作职责 篇5

1、严格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从组织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2、在部领导的指导下,由本室组织安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3、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锻炼和体育课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定期进行测试登记。

4、建立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卡片,并认真记载测试成绩。

5、对测试成绩应及时汇总统计,做好分析工作,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6、要做好测试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材料和测试登记卡的整理归档工作。

7、对测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应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认真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广西中医药大学体适能教研室

体适能 篇6

摘 要 体适能是指个体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多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1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和统计学处理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学生健康体适能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包括心肺耐力素质、肌适能以及柔韧性等素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都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实战经验丰富。检测结果表明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各项平均水平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良好标准。结论:通过检测出来的数据,表明羽毛球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羽毛球运动具有继续广泛推广的可行性,符合人体的健身要求与审美情趣,应当长期规律地坚持下去,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羽毛球专修班 健康体适能 心肺适能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柔韧性

一、前言

健康体适能是目前国际上健身评价采用的一项主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将体适能作为大学生健身评价标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身体柔软度四个方面获得指标作研究,为羽毛球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专修学习提供资料,为评价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实施,随机抽取男女羽毛球专修班学生各15名作为实验对象。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满足研究需要,本人查阅了中国期刊网近几年来有关本论题的论文30余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念,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实验法

依据随机抽取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的30名(男女各15名)进行各项指标测试。主要测试指标:肺活量、安静时脉率、安静时血压、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握力、背肌力。测试项目均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评价标准,确保了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心肺耐力结果分析

从表1中的数据反映男女学生大多数都心肺功能较好,但是在其中也有个别的基础脉率很快,心脏功能较差,平时缺少训练的同学。

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血压都属于正常范围。肺活量没有达到高级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但是男学生已经有超过4500ml的,达到了普通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表1中反映出男女生大部分都在优秀阶段,男生优于女生,整体水平比较高,可见专修班学生的心血管功能都好,但是其中不泛个别的同学处于良好阶段。

(二)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的结果分析

从表2的数值反映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都较为优秀,但是其中个别学生的肌力素质较差,从立定跳远的标准差大看出来同学水平差异较大,从力量上来说悬殊较大。女学生中,最大值看出来有力量非常出类拔萃的学生,最小值也看出来有力量素质缺泛的学生。男学生的力量差异相对要小。

(三)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的结果分析

从表3看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柔韧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的柔韧素质不好。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明显优于男学生,从标准差的大小很清楚显示出女学生比男学生更为突出。羽毛球的柔韧素质也是重点发展腰髋和下肢柔韧素质为主,说明下肢柔韧性也强于上肢柔韧性。专修班同学的柔韧素质都很优秀,说明学生们很注重发展全面身体柔韧素质,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检测出的数据看,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女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强于男学生,男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比较突出,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比较突出。

(二)羽毛球运动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

(三)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时地评价学生训练的成效,以提高训练质量,以利于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高。

(四)从实验数据得知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处于良好这个等级,而且大部分数据在这个等级的下线,由此看出我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刘军.阳光体育运动下石家庄市小学生健康体适能现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89-92.

[2] 赖学鸿.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22-128.

[3] 韩丽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河北省青少年体适能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4.

[4] 徐东育,刘静民.社会化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体适能[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37-39.

[5] 李志宏,王宁.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20(2):30-32.

[6] 张琳.竞技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06-108.

[7] 常军,王轩.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118-120.

[8] 杨卓.羽毛球运动的身体素质特点分析[J].运动与健康.2010(22):247.

[9] 李国萍.少儿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练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3):46-47.

体育院系体适能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篇7

关键词:体适能,课程,教学模式,健身,教练,实践

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上, 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 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 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体适能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和考核形式。体适能课程教学模型的构建以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体适能实训指导》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 进而深入探讨体育院系的体适能教学。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对体适能课程的授课重点在公共体育课的短跑、跳高、推铅球等田径内容的训练上, 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能训练相差不大, 与国外倡导的体适能相差甚远。国内专业体育院校开设体适能课程的寥寥无几, 上海体育学院虽然开设了《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但其授课重点是在体适能的评定, 也没有吸取国外体适能教学的精髓。台湾成功大学《体适能运动与健康体能》课程, 继承了美国体适能的理念, 教导学生以健康体适能的五大要素为基础, 掌握健身方法, 养成持久的健身习惯。

国内对健身教练的培养主要是一些体适能培训机构及组织 (如:美国体适能协会、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上海体适能、中国健美协会等) , 不定期组织短期培训, 颁发相关证书。针对体育专业学生, 开设体适能课程, 进行健身教练培养的体育院校凤毛麟角。在查阅文献资料时, 没有查到针对体育院校健身教练培养的体适能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自2009年开设体适能课程, 在全国体育院系首屈一指。经过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 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专业体适能教练培训机构的培训经验, 结合体育院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习过程, 探索适合健身教练培养的教学过程, 寻求适合的教学模式。

2 体适能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

2.1 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

体适能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了健身解剖学、身体活动的生物力学、健身生理学、体适能与运动风险评估、健身营养学等。理论层面多、内容丰富, 如果面面俱到, 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充分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选择健身教练工作中实用的知识作为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 要做到精简但充分。具体内容如:健身解剖中的骨骼肌、生物力学中的原动肌分析、生理学中的运动能源供应与能量消耗以及健身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风险评估中的体测方法、健身营养学中的各营养素的作用与摄取等。

2.2 理论部分的教学模式

2.2.1 新授与复习并重

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低, 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需时间较长。体适能课程又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 学以致用是该课程最直接的目的, 学生掌握并能够在健身指导中应用是该课程的教学根本。在课堂的前半部分, 提问、复习前面的内容, 将学过的知识与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构成体系, 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如果把课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讲到讲全, 学生不容易把握重点, 所有知识都学, 最后什么也没有学通。因此,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 做到每节课有新授内容、每节课都复习巩固。

2.2.2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

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而讲解能力弱, 对锻炼动作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标准的掌握, 但对技术要领的语言描述却需要很大的精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和具体的运动环节进行, 或者设计某一健身场景, 在场景中教授理论。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在实践中掌握。

2.2.3 分组学习, 一对一互助

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 要想牢记则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初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约束能力, 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和约束, 很难将复杂的理论记住。在教学中, 建立两人学习小组, 学生自主结合,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背诵已学过的知识点,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 进行小组抽查, 成绩以两人的平均分记。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配合, 既增强了学习效果, 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 体适能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

3.1 体适能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抗阻力训练方法和健身训练计划的制订。身体中的肌肉有600多块, 而健身运动中常锻炼的也非常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 在教学中重点讲授15种肌肉的锻炼方法, 具体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通过对学生进行回访发现, 精讲多练要比面面俱到能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 而且在以后的实习及工作中, 应用课堂所学的能力也更突出。

3.2 体适能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

3.2.1 首堂测试, 建立学生危机意识

体适能的授课对象是大三的体育专业学生, 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 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型都发生了变化, 身体素质下降、脂肪含量增加。体适能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身指导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胜任健身教练工作。而良好的体型是教练的形象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体型的塑造需要不断的进行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因此, 在第一堂课进行俯卧撑、卷腹的测试和身体成分分析,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当学生了解了自己身体素质的下降, 会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

3.2.2 进步鼓励, 提高后进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体育专业学生也不是个个都有二级运动员水平。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身体素质或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达到健身教练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不能很好的鼓励这些学生, 随着差距的越来越大, 学习的动力就会逐渐消退, 最后可能导致期末成绩不合格。在教学中进行进步鼓励, 授课开始前10min进行挑战, 挑战自己之前做过的俯卧撑和卷腹的次数, 每增加10个加1分。通过实践发现, 学生挑战的积极性特别高, 每节课都因时间关系不能让所有想挑战的学生进行挑战。通过挑战加分, 相对落后的学生有了提高成绩的机会,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热情。

3.2.3 边讲边做, 培养学生指导能力

将标准的动作讲解清楚是健身教练进行专业指导的根本。从体适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 很多学生动作技术操作非常标准, 但却不会对他人讲解, 只会让他人照着自己的动作操作, 不能将动作细节、注意要点等说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在授课中帮助学生先将动作要点落到纸上, 然后指引他们把纸上的内容和具体动作相结合, 最后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 学生在指导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3.2.4 一对一模拟指导, 实现角色转换

对于理论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初步了解—背诵记忆—理解运用。这就需要学生把知识点牢记之后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的游刃有余。时常有在健身俱乐部做教练的学生反映, 某一知识点明明知道上课的时候讲过, 但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归根结底是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没有变成自己可以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上课的过程中组织学习小组, 两人一组, 根据知识点设计健身场景, 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场景的设计由小组自行讨论, 角色可以是主管和教练、教练与教练、教练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会籍与教练、会籍与会员等等。有了角色的设计, 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问问题、解决问题, 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一些在健身俱乐部工作过的学生, 还可以帮助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处理“模拟场景”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3.2.5 俱乐部实践, 寻找差距

课堂中的任何接近实践的场景都是模拟训练, 没有真正的健身环境来的真实。学生掌握了理论和技能之后, 分班、分批带领学生到健身俱乐部去实践。可以使学生在与会员的交谈中了解自己能为他 (她) 提供的服务, 也可以使学生在与教练的沟通中找到自己的差距, 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实践参考, 还可以激励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适能课程的考核模式

为强化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突出地位, 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 课程考试的设计需要有所创新。

4.1 增加创新学分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体适能教练培训课程, 在课程学习中, 学生可以和培训导师学习到更加接近实际和前沿的体适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参加完培训的学生, 其体适能理论和实践能力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有更强的能力被健身俱乐部所录用。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健美健身比赛, 通过准备期、比赛期的肌肉锻炼, 系统掌握增肌、减脂、塑形的方法。在参加培训和比赛的过程中, 学生到达一个新的环境, 从接触人群、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对学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帮助。因此, 对于通过培训、获得证书、参加比赛、取得名次的学生, 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期末加分, 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去适应。

4.2 教学考核与期末考试平分秋色

课程的期末成绩包括了平时上课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的考核, 以及期末的综合考核。平时的考核是零散的重点知识, 期末的考核是解决体适能实践问题能力的考查。平时的考核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期末的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综合检验。无论是哪种考试, 都是为了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明确学习体适能课程的知识干什么用, 在什么时候用, 能做什么用;二是明确在实践中怎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结语

随着健身人群的增加, 社会对健身教练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体适能课程的教学应培养健身俱乐部需要的健身教练, 注重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健身教练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熟练应用。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 鼓励学生不仅仅掌握就业技能, 而且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 能够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延东.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适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黄迎春.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的建构[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2) :87-89.

[3]鲁强.北京市运动健身私人教练职业需求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2011.

[4]史曙生.我国私人教练认证与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1, 3 (47) :137-141.

[5]陆涛, 范伟伟.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私人教练方向的可行性研究[J].兖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16) :75-78.

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调查综述 篇8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在关于健康的定义中, WHO首先提到的就是躯体健康, 但衡量躯体健康的标准并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 还应包括其他一些指标。体适能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健康评定指标体系, 它是多个指标的综合, 也是身体健康观念的一种升华。一般来说, 具有较高的健康体适能, 就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国务院2007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沙晓林, 周云, 王松《体适能———青少年健康的标志》表明“体适能是青少年健康的标志, 不同的运动方式 与不同的 体适能成 分相关。”

目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 以体适能为关键词, 可以查到166条记录, 并从中找出23篇重要资料。其中张建平教授《体适能概念辨析》对体适能概念与相近体育术语进行辨析: 体适能与体能;体适能与身体素质及健康;体适能与身体适应能力。

在对体适能的学习过程中, 也遇到许多疑问, 体适能究竟怎样去反映人们的适应能力?通过对健康体适能的学习, 研究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状况也是现阶段体育、卫生、医务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供理论依据。

2、主体

2.1、概念界定

王健, 何玉秀主编的《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主要是指个人能胜任日常工作, 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 又可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能力。其具体要素主要包括肌力、肌耐力、柔韧度、心肺耐力及身体成分。”

龚忆琳《何为体适能》“何谓体适能?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没有慢性疾病侵扰, 而且精力充沛, 有足够的体力有信心应付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 并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下者, 我们可以说, 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反之, 若体适能较差者, 在日常工作活动之余, 常会有疲惫、力不从心的感觉。”

2.2、健康体适能历史渊源

魏勇《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 (上) 》提到“体适能训练在欧美各国, 一向为学校体育的主流, 其概念的形成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其中又以美国的发展最为典型。”

阮伯仁, 沈剑威教授编著的《体适能基础理论》提到“起初, 体适能并没有进行很明确的定义, 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研究, 逐渐在我国港澳地区流行, 到前几年才在内地为人们熟知。”

王健, 何玉秀主编的《健康体适能》提到“体适能一词来自于英文Physical fitness, 最早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由“美国健康、体育、娱乐 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physical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AAHPER) 组织制定的《国家 青年适应能力测试》 (National youth fitness test) 文件中。

2.3、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的分析

汪君民《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方法初探》提到“我国正处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即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体适能必将引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进程; 也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 有利于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体适能对学生的重要性有充足的体力来适应日常工作、生活或读书, 增进工作及读书效率;促进健康和发育;有助于提升体能和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提供欢乐活泼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

杨树, 杜洪印《对普通高校篮球、足球选项班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比较研究》“本次研究以我校二年级本科统招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子篮球选项班学生68人, 男子足球选项班学生78人, 共计146人, 把学生健康体适能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包括心脏功能、合理体成分、肌肉力量以及柔韧性等素质, 教学中我们把健身运动处方和体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健身运动处方对不同选项班学生身体健康体适能影响情况的实验研究。经过一年的实验, 结果发现, 健身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健康体适能影响是显著的, 100%的同学分别在心脏功能、力量、柔韧指标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长, 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2.4、不同运动项目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普及, 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热情参与。从徐佳的《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初探》一文中, 通过问卷了解以及篮球运动实验, 探讨篮球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为中学体育篮球教学及篮球爱好者的科学健身提供参与建议。

游泳时水的阻力比空气大800多倍, 在水中完成相同距离的运动比在空气中消耗更多的体力。在纪彦屹、王兴芝《游泳对健康体适能作用的研究进展》中,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围绕游泳对健康体适能影响的五个方面 (心肺机能、肌力及耐力、柔韧素质、身体成分、神经肌肉的松弛) 探讨游泳体适能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体质监测和游泳健身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

2.5、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现状

在李志宏、王宁《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与分析》中,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对湖南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四年的体适能状况进行了调查 , 结果发现, 目前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体适能发展水平滞后 , 健康体适能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除身体质量指数保持基本平衡外 , 其余各项体适能水平都有了滑坡。

在段永华、谭达顺《贵州省城乡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比较研究》中, 表明: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健康体适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如何提高和发展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文章对布依族城市与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现状进行调查, 对影响布依族青少年学生的体适能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为今后提高布依族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提供科学依据。

3、总结

我国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越来越多,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要求也提升了, 青少年学生作为我国后备人才, 其健康问题更不能忽视。本文从青少年健康问题展开, 对健康体适能慨念进行界定, 然后深入到其历史渊源, 及不同运动项目和地区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初步进行各种调查,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 青少年运动和健康问题得到关注, 体适能作为健康评定指标体系, 专家们也开始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健康体适能概念、历史渊源查阅文献, 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研究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重点总结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地区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以便引起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关注,状况

参考文献

[1]沙晓林, 周云, 王松.体适能——青少年健康的标志[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8 (4) .

[2]阮伯仁, 沈剑威.体适能基础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6.

[3]王建, 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7.

[4]温晓利, 林映燧.中、美、日体适能概念与测评方法的分析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9) .

[5]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报, 2008, 22 (2) .

[6]龚忆琳.何为体适能[J].体育学刊, 1995 (2) .

[7]瞿水保, 许崇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心肺耐力测试指标效度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1.

[8]魏勇.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 (上) [J].体育教学, 2008 (11) .

体适能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中医学院体育专业2013级70人, 每班35人,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均为男生, 年龄18-21岁, 体检合格, 无心血管疾病。

1.2 实验方法

由统一的体育健康促进专业教师做为指导人员, 为了保证实验过程中其他因素造成的误差和影响, 均制定为36学时后进行调查, 实验班在保证与对照班相同的教学内容外增设专项技能、运动科学、健康知识、运动处方等授课内容。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检测方法与指标对比

实验结果要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 (男) 、1分钟仰卧起坐 (女) 等进行测量。

2. 实验结果

注:*P<0.05, **P<0.01, ***P<0.001.

3. 讨论

体适能是从体育角度衡量和反应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即人体机能的健康能力, 同样也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人体的体适能水平离不开体育锻炼和运动, 体适能主要表现在四方面:身体成分适能、心血管适能、肌肉适能、柔韧适能等指标。

3.1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身体成分适能的影响

大学生身体成分适能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体内堆积的多余脂肪, 尤其是内脏脂肪指数过高会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实验结果证实, 在体育健康促进教学的实验组学生体重明显下降, 体脂有所下降, 但是内脏脂肪的消除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过程, 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 总之, 试验后大学生体重和脂肪率都得到了适当的调控和改善。

3.2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心血管适能的影响

大学生心血管适能是指人体心脏、肺功能、血管所构成的机能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能力, 是人体维持运动的重要系统之一。实验结果显示, 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教学指导后的学生在肺活量指数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这就充分说明了体育健康促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心血管适能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心肺功能直接关系到肺部吸收氧气和心脏泵血的健康水平, 两者又相互协同影响着人体的肌肉或和运动能力, 因此学生心肺工作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运动水平, 在此种良性循环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血管适能和学习效率均得到提高。

3.3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肌肉适能的影响

保证机体正常运动能力的系统主要依赖与肌肉适能, 它是指肌肉收缩和伸展、对抗外力的能力,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肌肉力量、耐力、柔韧、功率等方面。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学生在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指导下, 男生的握力水平有显著提高。由此可知,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肌肉适能有所改良作用, 但是对肌肉的静力性相对力量效果还未得到了解。

3.4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柔韧适能的影响

柔韧适能主要是指在不损害身体机能的基础上, 肌肉骨骼关节所能拉伸的最大活动程度被称为柔韧性, 在实验中测量发现, 男生在经过体育健康促进教学指导训练后, 男生的坐位体前屈和俯卧背伸成绩水平都有所提高, 且在运动中的受伤几率也大大降低, 因此, 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学生的柔韧适能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摘要: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全面促进的体育教育背景下, 为了探讨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影响效果,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两组实验学生进行体育健康促进教学的干预实验, 并分析出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学生体适能水平的影响: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对大学生的体重、肺活量指数、台阶试验等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知, 实施体育健康促进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

关键词:体育,健康促进,大学生,体适能,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健保, 李广宇等.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33 (2) :92-95.

体适能 篇10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测定

1、门球运动简介

门球运动主要是一种利用木槌对小球的击打作用,进而使其通过铁门的球类游戏,一般是在平地或草坪上进行竞技,又叫槌球。此类运动最早兴起于法国,上个世纪30年代在我国燕京大学作为游戏课进行传播,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直至80年代才正式被推广。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门球运动因其规则简单、趣味性强、安全方便等特点深受老年人青睐。

2、研究方法

1)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中相关老年人部分的规范对参加实验的对象进行身体成分和体质测量。身体成分测试内容包括:体重、体脂含量(BF%)、腰臀比(WH R)、肌肉含量、蛋白质量、身体总水分、身体年龄等相关指标。进而参照公式年龄差=年龄-身体年龄,计算年龄差。

2)体质测试内容包括:身高、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安静脉搏等相关参数。

3)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参与实验对象

从事单一门球运动的体育指导员,与日常锻炼较少的同年龄组健康老年男性之间的对比。

4、实验结果

通过表一和表二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长期进行门球锻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脂百分比(BF%)、腰臀比(WHR)、以及身体年龄等各指标数值上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缺少日常锻炼的老年人。

长期坚持门球锻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肺活量、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相关数据上明显高于参与测试的同年龄组老年人的均值(P<0.05或P<0.01)。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门球运动对于老年男性在健康体能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有如下表现

1)门球运动强度低,属于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并且运动中注重劳逸结合,无明显对抗特征,动静自然结合,在生理特征上符合老年人要求。

2)在门球运动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动作例如瞄准、击球、拾球等这些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通过快走、慢跑、弯腰、下蹲等相互进行连接,可以使老年人全身诸多系统都得到有效锻炼,例如运动系统、感觉以及神经系统等。

3)门球运动可以使老年人精神状态饱满,情绪愉悦。门球作为集体运动,可以增强团队意识。通过过程中的心得交流进而克服其孤独与失落感,增强其记忆力。同时增进朋友间友谊,保证其心理健康。通过研究表明,长期坚持门球运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率减慢及体重减轻的良好身体状况,另外,还能有效的提高其肺活量指数。

4)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的柔韧性变差。而通过门球运动中挥杆、扣球、弯腰等这些基本动作使其呼吸肌得到很好的伸展与锻炼,提高了其胸廓活动幅度,进而改善了其呼吸功能。同时降低了其腰背部损伤的几率。

5)在门球运动过程中,为了依据运动规则的相关要求,参与运动的老年人要通过不断走动来调整球门距离,这一动作促使四肢肌肉在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神经系统对于兴奋的合理控制,进而提高老年人神经肌肉的灵敏度、关节的灵活性以及下肢的平衡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另外,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骨盐量,延缓其衰老程度,使其保持年轻态。

6)由于门球运动场所大多在开阔的室外进行,场内的负离子数明显多于室内。负离子有空气中“维生素”的美誉,它可以有效的治疗各种疾病,例如老年人中常见的高血压、神经性皮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等。同时,它还可以起到合理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重要作用。经常参加门球运动的老年人,较之普通老年人沐浴负离子的机会更多,能够对自身疾病起到治疗和辅助作用,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门球运动注意事项

1)进行门球运动时,老年人应尽量选择带齿而不滑的鞋,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不慎绊倒或滑倒造成身体损伤。尤其是冬季进行户外门球运动更应注意。

2)进行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热身活动,避免关节活动不充分而导致的肌肉拉伤或损伤。

3)门球运动虽然运动量小,但是由于属于竞技类活动,难免出现兴奋与着迷,尤其是对心脏功能欠佳的老年人,尤其应该对情绪加以控制。

4)由于门球运动需要不断走动来调整击球位置和姿势,因此老年人的动作幅度不应过大,避免造成筋骨损伤。

5)老年人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作息制度,并将门球运动合理安排到其中,做到劳逸结合。充分锻炼与享受生活。

6)门球运动要提高身体状况需要长期坚持,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切不可贪多,安全适度为宜。

四、结语

门球运动由于不产生身体直接接触和对抗,并且能够使老年人身体各个部位机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集锻炼、趣味、观赏于一身,既可防病又能起到保健作用,重要的是此类运动量小且动作幅度不大,能够做到动静合理结合,这项运动还可起到防病、保健、康复作用,是极为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体育锻炼项目。

对于当今我国社会结构老龄化状况,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在其心理、生理以及生活上多加照顾,将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作风发扬光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对于老年人在健身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鉴于老年人的身体结构和自身状况,怎样对运动健身进行科学化建议和指导,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门球运动来说,由于其占地少、运动量小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深受广大老年运动爱好者的欢迎。本文通过相关实验对长期从事门球锻炼的男性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其健康体适能特征,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门球锻炼,老年男性,健康体适能特征

参考文献

[1]石峰.长期门球锻炼老年男性的健康体适能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4:1062-1064.

[2]赵志香,徐中华,徐敏.门球运动对男性老年人体质水平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03:71-73+104.

[3]孙苗苗,齐殿东,张新定.力量性锻炼与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3,22:5-6.

上一篇:体育课效果下一篇:汽车美容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