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立意

2024-06-22

作文创新立意(精选十篇)

作文创新立意 篇1

一.联系现实生活需要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原故事做全新的思考,可以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改变讽刺对象。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头尾争大

有一条蛇,它的头和尾巴正怒气冲冲地争吵着。头说:“我应该是老大。”尾巴说:“我才算是老大。”“你做梦!”头咬牙切齿地说:“我有耳可以听,有眼睛可以看,有口可以食,爬行时非我在前面不可。你有什么本事?”“哼!”尾巴冷笑道:“我让你爬,你才能爬!”“胡说,我照爬不误!”“好极了,那咱们就试试看。”尾巴说着就将自己在树干上紧紧地绕了三圈。头拼命朝前挣扎,可是无论怎样也爬不动。一天两天过去了,头吃不到食物,饿得精疲力尽,只得求饶:“快放了吧,我拜你做老大。”“尾巴这才放开树干。”头又说:“你是老大,理当爬在前面。”于是,蛇就由尾巴往前爬,没几丈远,便掉进一个火坑里活活烧死了。

对这则寓言性材料,我们可以抓住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提炼其不同的思想意义:

1、抓住“头”这个角色,从否定“头”的角度切入,可提炼出这样一些意义:

(1)恃才傲物必将一事无成。(2)不能只管赌气,不顾整体后果。(3)在集体事业中,某些有才能的人,要锐身自任,当仁不让。

2、抓住“尾”这个角色,从否定“尾”的角度切入,可提炼出这样一些意义:(1)社会上某些人,凭自己有某些掣肘的能力,就和别人争权夺势,要地位,结果让他做老大,还什么都不行。本故事讽刺了这些人不自知,而妄自尊大。(2)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并无实际才能,却凭着给人制造困扰爬上高位的丑恶行为。

3、从头和尾的整体角度切入。可提炼出:(1)做事要注意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2)做事情要目标一致,顾全大局,不能争风头,搞分裂。

二.把故事引入到另一个相似相近的个性事物上去,这就要尽可能在完全不同的两事物间找到联结点,抓住“远相似”去求新立意。

例如,《伊索寓言》中狗和它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应用到旁的方面:不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却盯着计较那些本来虚无缥缈的东西,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而钱钟书先生能应用的更远: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得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三.给故事续写下文,一般要就原故事想象出另一个结果。例如: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的搔,并在老虎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如果我们想象一下下一步,猱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另外一只清醒的老虎,那么受害的就不会是老虎了。

四.改换成另一个相反的故事,可以换成事情或做法相反,可以换成另一个相反的对象,也可以换成和原故事用意相反。例如:

作文创新立意 篇2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选。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若。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党时期,他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中,他又写下“文章唯是颂陶唐”。由于他的坚贞不阿,他屡遭迫害,以至于哀叹“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他从未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于目盲脚膑后写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

例文1

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气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一轮苍凉的圆月„„1

那天爸爸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我远在加拿大的叔叔联系上了,我可以在高考前出国。那时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阳在我的眼前掠过,我慌忙闭眼,冷漠得什么也没说。“怎么?你不想去吗?”我的表情仿佛一盆冷水,将爸爸兴奋的火焰浇熄了。“我„„”我垂下头,心里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装了一座山!“你考虑一下吧!认真地考虑!”爸爸的话如重锤一下一下敲打着我的心壁。冷月在空中舞蹈,在云层中变换着模样。月中出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切仿佛都镀上了一层珠光宝气,这是渥太华吗?那个爸爸口中讲述的天堂一般的城市。“你可以上一所好学校,毕业可以在那里工作。你的一生将会被你的同学们羡慕的!”耳边回荡着爸爸的话。我的心渐渐飘起来了,飘向那氤氲的夜气,飘向那大洋彼岸的梦国城市,飘向那令人羡慕的幸福的地方„„

“当”的一声,墙上的一个相框掉了,我俯身拾起。照片上是我和一位姐姐的笑脸,她去西藏了,带着一副柔弱的肩膀和一颗坚强的心。“我要去那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了。虽然那儿穷那儿落后,可那里是祖国的土地,生活着的是祖国的人民。我要去那儿播下知识的种子,让世界屋脊发出骄人的光!”姐姐的话在我心头萦绕不去,一点点将我浮起的心拉回,固定在大地上。冷月无言舞蹈,幻化着各种模样。奶奶温润的脸庞在月中浮现,她的布满皱纹的脸写着沧桑:战乱的凄惶,生活的艰辛,还有今天的幸福,用蜜糖水浇开的真挚的笑脸!脸庞有些模糊,千张脸万张脸叠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勤劳人民的笑脸。中国虽然落后,可他们仍辛勤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这黄天厚土,处处写着中国的名字,脚踏着祖国的土地,心里踏实啊!在他们淳朴的信念中,中国的太阳永远最灿烂,中国的土地永远最肥沃!我的心逐渐月朗风清!

月亮一点点下沉,仿佛坠落在我心里,变成一个不容更改的决定:我选择你,我的中国!这岂止是心灵的选择,这更是一场洗礼。我爱我的中国,我要注视着她登上世界之巅!高考资源网

推开窗,清风徐来,望着西沉的一轮圆月!

中学生出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出国,还是参加高考?作者选择了参加高考,还意味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尽管有“心灵的碰撞”,作者仍选择的是中国,充分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立意高远,个性鲜明。对当前热衷于出国的学生不啻是一副镇静剂。来源:考试大-高考

例文2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四川 考生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泽畔,向我们蹒珊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记忆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在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的一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雄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前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报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全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患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

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患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

作者站在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将文章写得激奋昂扬、气势恢宏。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由我们国家、民族的苦难与屈辱到我们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从爱国诗人到为维护祖国尊严而献身的死难烈士,不仅使全文气势磅礴、深刻有力,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那颗关心祖国命运的赤诚之心。

例文3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从陈老的诗句中,我们读出了他的那份坦荡,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道路,那是什么给了这种惊人的勇气呢?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因为有了超越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让陈寅恪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的历史学家却成了软骨头,虽为新儒学大师,却甘愿做了江青的“侍臣”,与陈寅恪的节操相比,霄壤之别。

由此我懂得,面对人生抉择,靠的是心灵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思潮、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面临着将传统文化、旧体制下的思路与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已稍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不错,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人文学科绝不可放松。相反,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也已决心选择人文学科为我终生的事业。因为,中国国民缺乏人文精神,而这一空白需要几代人文工作者贡献一生才能弥补。我也明白,这样的选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意味着放弃很多物质的享受,吃很多的苦,但我甘愿,只为着我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

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无怨无悔。

这是一篇大气之作。作者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对照。首先在平日阅读、感悟、思辨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于选择的痛苦,从艰难的选择中凸现陈寅恪的风骨,接着又由陈寅恪的选择联想到社会新型时期,作者自己对人文学科的选择。文章切中时代脉搏,表现出难得的大气。

例文4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考场作文立意创新三法 篇3

【关键词】考场 作文 立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34-02

法寶一:运用见微知著法

所谓"见微知著"就是以小见大。大千世界到处散布着细小的、不起眼的沙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沙粒来悟出大千世界的种种道理。追求立意的创新,如果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见解新颖,就会令人眼前一亮。若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命题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应牢牢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等方面的深层内涵,从而实现立意的创新。比如在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成熟的姿态》中一考生所写:……为他人送去掌声的女孩,无疑是精神上的贵族。在她身上我读到了一种隐忍,一种不为时代所迫、淡雅高贵的气质。而这,正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缺乏的。…… 是的,生活不仅需要奔跑,还需要停下来,为自己蓄蓄势,为他人鼓鼓掌。…… 金钱并不是衡量我们价值的唯一标准.华贵代表你的财富,而洁净代表你的品质,我们应该成为精神的贵族。在舞台上累了、倦了的时候,不如走下舞台,优雅地为他人鼓掌,……既然无法居庙堂之高,何不处江湖之远?既然无法接受掌声.何不把掌声送给别人?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别人得到的人是可悲的,自己得不到却为别人的成功而鼓掌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水远记着,当你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时接,亦是在为自己鼓掌。

点评: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中的材料源自一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有三个观点,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就这三种观点而言,最不可取的是第三个"两种都有道理"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本文作者就是运用见微知著法.由鼓掌的女孩这一个体发散到社会上的奔跑者这群体,从盲目的奔跑中找到"成熟的姿态"。在写作中,由女孩到社会进行反思,再阐明内涵,进而彰显"鼓掌"这一主旨,文章立意新颖独特。

法宝二:运用逆视法

所谓逆视法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的打破常规认识,从而得出全新的观点。因它从反面立意,与传统的思维、观点相反,故在作文创新思维中属较难的一种。但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面观点,不仅不落俗套,还能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如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一场钢琴比赛中,一位女音乐家衣着朴素,与其他衣着华丽的音乐家形成鲜明对比,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穿得像其他人一样华丽?她说,音乐人应隐藏于音乐背后……。材料本意是要考生抓住"音乐人应隐藏于音乐背后"这一句,引导考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此题虽比往年好写但想写好却不容易。而一考生却以《人,要高调》为题,并以"我宁愿高调的活着,也不愿默默无闻的活一辈子"为题记,写到:李白是高调的。他说:"除非高力士亲自为我脱靴,扬贵妃亲自为我磨墨,我才肯作诗。否则我宁愿死,也不会写一个字。"无奈,权倾朝野的高力士只得为他脱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只得为他磨墨。随后,这一高调行为使李白名扬四海。……。正因为高调,李白的豪情和才气才水留史册。柳永是高调的。柳永才高气傲,狂放不羁,……柳水在官场上碰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并在这里成就了他的美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殷",行事相当高调:试问:如果他行事低调,默默无闻,历史怎会记住他? 李清照是高调的。……在南渡前,她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南渡后反对偏安,主张北伐。敢爱敢恨,敢于批判,做人高调,李清照为世人所熟知,不仅因她的诗词独树一帜,还因为她的高调做人……。最后,考生还写到:人,要高调,不能一辈子默默无闻。高调做事就是将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将自己的主张喊出来。高调的人才能被历史铭记。

点评:此作文题,一般考生都会抓住"人,要隐于音乐背后"这一关键句行文立意,而本文作者却运用逆视法,独辟蹊径,提出"人要高调"的观点,立意新颖。考生不仅运用题目彰显论点,还利用题记的形式突出自己的论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使读者不得不信服。

法宝三:运用辩证法

所谓辩证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审视问题,多是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掌握辩证法,进行辩证分析,那么写作的文章就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显示出真知灼见。如一考生在2012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中开头就写到: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行走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要科技还是要传统文化?在我看来,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科技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因此,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私扬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这就很明显的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随后在作文中又写到:……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传统丈化中有糟粕,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传统文化的精髓。……先进的科技在为人们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的方法。……弘扬传统文化,在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同时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作文最后还写到: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吧!

点评:此作文题关注时代,谈及时代进步、信息技术全球化、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书信交流这一生活现象。不少考生受材料的影响,要么谈论科技的利,要么谈论科技的弊。而本文运用辩证法,立意新颖独特。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分析中国科技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价值,看问题全面而理性。

作文立意的创新性培养 篇4

方法一: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宽泛性, 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 有的学生“无从下手”。前者信手走笔, 穿梭于几个话题中, 什么都写了, 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题兴叹。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化大为小”的意识, 即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 选择一点, 不及其余。如面对话题“热”, 我们就会联想到“热浪与环保”、“热线”、“追星热”、“名人官司热”、“奥运热”等等, 如果面面俱到, 显然不行。只选择一个如“奥运热”来写, 作文就容易写细、写透, 从而达到人们常说的“一鞭一条痕, 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方法二:小中见大。这是对“化大为小”的进一步要求, 即从小处落笔, 从大处着意, 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 原地打转。做到这一点, 必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 同时多在行文结尾处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 从而使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滴水见大海”。

方法三:分析归纳。针对一个话题或材料进行立意, 可以从局部思考、分析、比较、选择, 思维呈放射型。同一材料, 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 拟很多个题目, 则是分;也可以归纳起来思考、摄取、求同、求近, 思维呈聚合型。把许多不同的材料, 抽取共同的部分, 拟定出同一个题目, 就是合。如话题“爱”, 从分的角度立意, 可以写在家庭感受到父母的爱, 在学校感受老师、同学的爱, 在社会感受陌生人的关心、帮助, 处处有爱, 处处是美;从合的角度, 可以归纳为:爱是亲情, 爱是友情, 爱是纯真, 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方法四:褒扬贬斥。生活永远是辩证的、丰富的, 即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并行。我们要善于认清主流, 或从生活中选取正面形象、正面事例, 或直抒胸臆, 赞美扬善以树榜样, 从而引导、教育、鼓舞读者;我们还要看到生活的阴影、黑暗、丑恶、虚假, 驱散阴影, 鞭挞假恶丑。歌颂赞美会引领读者走向真善美, 批判揭露能帮助人们识别假恶丑, 二者角度相异却殊途同归, 都能给人以正确方向, 从而引人向上至善。如材料:有人问伊索,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舌头。”又问道:“最坏的东西是什么?”回答仍是“舌头”。褒扬的角度:舌头可以赞扬那些为维护人民利益、坚持真理、弘扬正义的好人好事。贬斥的角度:舌头可以贬斥那些疾贤妒能、贪污腐败、道德沦丧、见利忘义的嚼舌者。

方法五:正反对比。作文立意时, 思维可以顺向发展, 正面深入, 从积极的方面予以肯定;也可以逆向延伸, 反思标新, 对某些固有的观点、惯常的看法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反观, 求异研究。由于思维的角度变了, 因此会常常得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取得别具一格的新奇效果。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有志者, 事竟成”/“有志者, 事未必成”,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不正下梁‘顶’”, “‘弄斧’到‘班门’”/“‘班门弄斧’切莫为”, “急流勇进”/“急流勇退”, “磨杵成针凭功夫”/“铁杵何时磨成针”, “无风不起浪”/“无风也起浪”等等。

方法六:并列平行。根据话题或材料, 提炼出并列平行的不同立意的方向, 让思维做横向拓宽, 求得新颖。如小说家蒲松龄, 屡试不第, 后来在自家的门前摆上了小桌、凳子, 端出茶水, 恭请过路人给他讲各种故事, 20余年从不间断。正是在搜集这些素材的基础上, 他才写成了闻名遐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根据这则材料, 可列出几个平行并列的角度: (1) 从坚持20余年终于成功的角度概括出:坚持是成功的秘诀,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 从他不进学府, 照样可以成名的角度概括出:人才岂止在学府, 自学同样能成才。 (3) 从虚心请教路人的角度概括出:落第不足惧, 有志事竟成。

方法七:因果推理。将隐含在材料之外的原因或结果推论出来, 这个原因或结果就是写作的主旨。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 根据材料内容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 说明要写的内容应该是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句话进行补充, 即补充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有三种:一是有利, 二是有弊, 三是利弊参半。写有利的, 如有个考生写了三个不孝儿女为摸清家底而移植了母亲的记忆, 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清贫和忍辱, 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可贵, 鞭挞了不孝儿女的丑恶灵魂。写有弊的, 如有个考生记述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才智, 一个劲儿地要孩子吃药———科学家的记忆物质, 结果产生了负面效应。写有利有弊的, 有个考生写三百六十行中的三位代表就“记忆可不可以移植”问题进行表决, 结果有三种态度:赞成、反对、中立, 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 即利与弊。

方法八:类比推理。将与材料相似的现实生活现象及其本质推论出来, 这种生活现象就是文章要写的材料, 生活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特点就是文章的主旨。例如, 要求根据泰戈尔的一段话作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 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审视这则材料,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名言的意义:泰戈尔肯定了果实与鲜花的价值, 但他更加赞赏绿叶的事业。果实、鲜花和绿叶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关系。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推论与此相似的现实生活, 先要分析绿叶具有哪些特点。如绿叶为花果输送营养, 绿叶遮荫防噪, 净化环境;叶落归根, 化作泥土, 用来护花……这不正是我们常常歌颂的奉献精神吗?据此, 可以写成抒情散文, 赞颂具有绿叶品格的人, 等等。

方法九:相关推论。将与材料相关的现实生活现象推论出来, 这种生活现象就是文章要写的内容。比如:以“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内容不限于通讯技术进步方面, 可以说社会现象, 谈人际关系, 畅想未来世界……只要切合题意即可。“咫尺天涯”是个成语, 倒装过来就是“天涯咫尺”, 命题中语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果只着眼于科技发展来谈时代的进步, 内容未免显得单薄, 所以, 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与书本知识进行相关推论, 由通讯、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等方面选准一点, 生发开去, 多向开拓, 在时空坐标上编制出多彩的篇章。

方法十:旧体新作。我们平时的习作和应考作文, 往往陷入俗套, 缺乏新意, 这样的文章别人怎么会愿意看呢?所以, 我们可旧体新作, 在立意上独出心裁, 选出一个新鲜的角度, 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如《阿Q新传》, 某考生把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因经商而发财致富, 又因贪得无厌、制假售假、不讲诚信而被绳之以法, 巧妙地化名篇以讽今, 寓忧思于其中, 发人深省。又如某考生的《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标新立异:愚公为太行、王屋二山挡住去路而发愁, 找到老朋友智叟说立志移山, 智叟说要有时间观念, 人力、物力的投放要讲经济效益, 建议他利用这两座山进行资源开发, 引入资金。于是, 愚公亲自上山勘探资源, 查明山上居然有很多珍稀动植物, 进城申请成立了自然保护区。愚公的儿子请来了工程队修筑了通往山外的大路。智叟又帮愚公把天然公园命名“愚公园”, 大做广告, 旅游者络绎不绝, 愚公和智叟亲自迎接游人, 合影留念。这个故事全是改革、开放、搞活的新观念, 折射出当今时代潮流。

方法十一:全面综合。立意的角度, 并不仅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 每个立意的角度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常常在一个题目或话题、材料中综合运用。除了上面例举的角度方法外, 还可以有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角度;有自己的、他人的、事物的角度……总之, 能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 选择多种不同的感受点进行思维发散, 众多而又各不相同的立意、观点就会脱颖而出。退一步说, 它也为写作侧重点和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请看下面的举例。

材料:一个木头人要探海的深浅, 下海一游, 上岸后夸夸其谈:“大海并没有多深, 海水连我的膝盖都没有淹没啊!”别人笑他, 他找鸭子作证。鸭子呱呱地说:“是啊, 我在大海各处都游过, 海水只齐我的胸膛。”

就这则材料作多角度思考, 并提炼与角度同一的写作观点。

1.木人探海, 不该“一游”, 而应“深入”海底:方法错误必然事与愿违。

2.木人探不到海的深浅无可厚非, 但他不该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3.木人的可笑之处不仅在于不愿花力气去探索, 而且在于他的夸夸其谈自我炫耀, 寓言告诉我们:切忌下车伊始, 就夸夸其谈, 应该注重实干。

4.木人不只是行动错误、言谈荒唐, 连思维都不健全, 我们从寓言中不难悟出:不讲科学, 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

5.木人本身就不具备探索大海的本领, 它不是石人、铁人, 可是它不知己, 同时又不知大海。寓言启示人们:理想与实际能力脱节, 终究不能成功。

6.木人探不到大海的深浅, 尚可原谅, 而鸭子和大海相依为命, 竟然也不知道海水的深浅, 多么令人可悲:不知海水深与浅, 只缘身在大海中。

7.鸭子与海水为伴, 游戏于海面之上, 觅食于海底深处, 海水各处的深浅它应该比谁都清楚, 可是它为了迎合自己的主子 (木人) , 作了一个假证明, 这难道不叫人深思吗?

8.木人虽然方法不对, 说法错误, 但他有探海的大志, 这是值得肯定的;鸭子在大海各处游, 而且有不畏海浪、迎风潜海的精神, 同样值得赞扬;学木人胸有大志, 取鸭子实践精神。

考场作文立意如何创新 篇5

所谓“画龙点睛”, 即在文章关键处, 或一针见血地抵达事物内核, 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从行文结构来看, 它往往起到了紧扣文题或话题的作用 从表达效果来看, 一篇文章常常会因几个意蕴深刻的句子而流光溢彩, 摇曳生辉。“画龙点睛”的句子多是议论性的, 体现了作者的识见和学养, 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 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提升了文章的品质。

年福建卷是命题作文“季节”, 下面这些句子就是从部分满分作文中摘录出来的: “汉堡和薯条都是有保质期的, 唯有文化与人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夺目”“不要让季节在稻田走过, 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季节是一种秩序, 而我们正成为秩序的破坏者”“这是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季节轮回, 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这些精辟动人的句子犹如文章的眼睛, 有了它, 整篇文章顿时显得气韵生动, 意味悠长。

短笛有腔信口吹谈作文立意创新 篇6

迎着人们的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势,从反方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新颖。如我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过来把“白雪”比作了“梨花”。诗人逆向立意的结果是,肃杀的冰天雪地隐现出春的信息,令人读来,浑然忘了严寒中的凄凉,而代之以蓬勃向上的情怀。

要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新颖,还要学会构思。这正如古人说过的:“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三番来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第一、第二、第三构思”,也就是随着作者思考认识的逐步深入,文章也会渐次深刻起来。如构思《我与书》这一文题。第一构思可写“我”与书接触的历史,纵向展开;或写“我”与各种书的关系,对各种书的看法。这种构思立意,很肤浅宽泛,写出的文章就可能很空洞。第二构思可写我在某一段时间与某类书、某本书的关系,“我”与某本书的故事等。这种构思,或写某一本书对“我”人生成长的影响,或写“我”买某本书、借某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或写自己接触到一本不健康的书籍的经过及思考等,既较容易写具体,也较容易达到一定的深度。第三构思可写“我”对书的反感,进而思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思考书籍与教育制度、书籍与人生的关系,还可以把书进行“虚化”思考。这种构思就更有深度,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充满创新气息,作文要有所创新,在正式动笔前一定要做到“三思”!

[佳作展示]

一蓑烟雨任平生(黑龙江考生)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只要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挫折与痛苦,就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时决不能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而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遭受贬谪多年的苏轼,面对人生的大不幸,曾十分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甚至死后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所遭受的挫折可谓大矣,换一般人多半会痛苦不已、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为民族写下史诗的伟大史官,一部《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病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正视,足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变得阴晦,而且能使你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翻开史册,一旦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南山,世人皆称其节义,我独视其为固执顽冥,不懂得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轻易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咳血,闻子归啼血,终于郁闷而终……他们的遭遇,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适,战胜痛苦,一代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往事越千年,你我已无法去改变历史,而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可以慰藉心灵。那扇着扇子、赶着蚊蝇的小贩与同行的调侃,那满手油污的修车师傅送给顾客的问候与微笑,那清晨骑着自行车送牛奶的人嘴里传出的有力的哨声……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温暖。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多少的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的挫折与痛苦啊,但是他们依然匆匆,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长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朋友,不要再让挫折蒙蔽了双眼,不要再让痛苦充塞了心灵,让你我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共勉吧。

[点评]

本文开头摆出自己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在议论时,作者先采用顺向立意,指出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时决不能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而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接着采用逆向立意,指出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南山,是因为没有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最后采用辩证

话题作文应注意立意和形式的创新 篇7

怎样才能写出有悟性、有灵性、有个性的好文章呢?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意和形式上的创新。

一、立意创新

中考话题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则, 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主, 鼓励同学们解放思想, 放飞心灵, 张扬个性, 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 从中考作文来看, 同学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 即使是优秀作文, 立意的空间也太小, 视野还不够开阔, 甚至出现了类同的立意。要想取得更佳成绩立意不创新是根本不可能的, 必须做到立意创新。

1. 放开视野, 寻求广度。也就是说, 我们围绕所给的话题把选择和立意的视野放开, 不只是局限于话题本身。

2. 有的放矢, 把握精度。写文章要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 紧跟社会和时代步伐, 或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 或针砭时弊, 发人深省, 或提炼哲理, 令人警醒。

3. 纵横拓展, 追求深度。即在立意时, 要放开思想, 多往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 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来。

4. 作文立意新颖, 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即同样一个话题, 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 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 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 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

二、形式创新

话题作文是一种鼓励个性张扬、容易激活作者创新思维的命题形式。如果你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材料, 对生活持有新颖独到的认识, 你就能实现内容创新;如果你从服务内容需要出发, 找到别具一格的非常规文体, 你就能实现形式创新。所谓“形式创新”要求区别于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和“标题加上一口气的陈述到底”的结构形式。远离常式, 启用变式, 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分外惹眼, 别致脱俗。

1. 在文章 (多为散文和记叙文) 中间夹杂几个小标题, 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眉目很清楚。

从作者的角度看, 运用小标题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界限, 提供选材方面的便利, 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如果小标题拟得好, 还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者结构形式一致, 或者内容上属于并举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联,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 各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必须锁定在指定话题之内。人物、事件、时空等是以标题常见的内容。

2.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种, 把自己在一天所见、所感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 就是日记。

近年来, 一些同学尝试着用几篇日记组成一篇文章, 也是形式创新的具体体现。

3. 把人物之间就某一话题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看法记录下来, 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一种。

这种写法, 因交流对象宽泛 (可今人、可古人、可伟人、可平民、可人物、可动物) , 能够解答不同层面的疑问而备受一些人的青睐。在写作上, 一种方法是启示采访式;第二种方法是电话或网上交谈式;第三种方法是自问自答式。就是通过自我设问、自己作答的方式, 在娓娓叙述中表达对指定话题的看法;第四种方法是书信式。

需要说明的是, 这类文章必须以答为主, 问作纲目。同时, 对话是口语交际的形式, 其语言特点应该口语化、性格化。

4. 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 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在文章末尾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 这就是文章的“后记”。

之所以要给文章加上题记或后记, 是希望给文章带上一顶“凤冠”或安上一个“凤尾”。题记也好, 后记也好, 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没有题记和后记, 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依然是很完整的。但是, 加上题记, 能够提出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能够明示本文的主旨, 能够点染本文的特点环境;加上后记, 要么是直接启发读者进行思考, 给文章留下不尽的余味 (其中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 。需要指出的是, 带哲理的短句在题记和后记中最为常见, 而题记和后记的陈述角度、陈述语气与正文有些差别似乎更好一些, 因为这更能显示题记与后记存在的必要性。

形式创新多种多样, 不一而足;当你围绕话题选取一件矛盾冲突激烈的事, 你完全可以撇开记叙文体, 启用小剧本的形式, 当你觉得从人的角度叙述, 太平淡, 不妨从物的角度叙述, 启用童话的形式;当你觉得直接发表议论揭示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写法太一般时, 你可以考虑运用病历的写法;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 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自问自答式、演讲式;还有小小说、寓言、诗歌、日记式、会议记录、倡议书、广告启示、成果报告等。

作文创新立意 篇8

函数是数学永恒的主题, 函数、方程、不等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函数是核心, 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导数是研究函数变化率、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力工具, 引入导数的内容后, 拓展了高中数学学习研究的领域, 也为高中数学解题增添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思路.高考对函数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 对导数的考查突出其工具性作用.近几年高考试题逐渐加大了该部分考查的难度, 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的考题立意新颖、生动、灵活, 试题呈现综合化、技巧化等新的特征.构造一个较为复杂的函数作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函数的解析式不再局限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两个函数的和或积的形式, 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使得试题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这些试题对函数与导数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广度与深度, 做到了勇于创新, 涉及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证明、函数的实际应用, 综合考查了考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及推理、探究能力.

高考考查函数概念及性质的考题, 一般以客观题为主, 难度在客观题中属较高层次, 有一定的区分功能.主要涉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图象、导数的应用以及利用函数性质研究抽象函数.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压轴题, 也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问题;二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运算、单调性的判断、求极值与最值问题等, 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 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多与含参不等式、方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 综合性较强, 甚至作为压轴题出现;三是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此类问题受概率的冲击, 高考命题所占比例较小.函数建模是该部分的难点, 要熟练运用常见函数模型, 正确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导数这个工具解决数学模型中的最值问题.总之, 导数已由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上升为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所以导数及其应用历年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高考中单纯考查不等式性质的题目不多, 但不等式知识可以渗透到高考的几乎每一个考点.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经常与函数和方程整合在一起, 用其研究函数和方程的有关题目;再就是利用函数和方程的理论研究不等式, 如根的分布问题、恒成立问题、解析几何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在高考题中往往以综合题出现, 高考中还常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另外,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将来进入大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技能, 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 更因其题型广泛、涉及面广、证法灵活等特点备受命题者青睐, 亦成为历届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但高考中几乎不可能单独出现不等式证明的试题, 命题方向重在逻辑推理能力, 在题目的设计上, 常常将不等式的证明与函数、导数、数列、三角综合.比较法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方法, 综合法的应用反映了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这两种方法都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比如2013年陕西卷理科第21题第 (Ⅲ) 问, 可见加强不等式应用能力, 就是提高解综合题的能力.

一、突出对“函数性态”等基础考点的考查

例1 (2013年广东卷) 设函数f (x) = (x -1) ex-kx2 (k∈R) .

(Ⅰ) 当k=1时,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Ⅱ) 当k∈ (1 /2 , 1]时, 求函数f (x) 在[0, k]上的最大值M.

解:由题意知, 第 (Ⅰ) 问k=1, 显然用常规方法求解;第 (Ⅱ) 问需要对极值及其端点值进行大小比较.

方法与规律:含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问题是高考对导数应用考查的重点内容, 解题应优先考虑定义域, 求导后转化为函数的零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函数求导后比较f (0) 与f (k) 的大小, 通过构造函数h (k) , 证明h (k) ≥0在 (1 /2 , 1) 上恒成立, 从而确定函数在给定区间的最值.在备考中需要加强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等函数性态的训练, 注重与恒成立不等式问题相结合的试题.

二、能力立意, 知识融合, 综合考查函数与导数、函数零点、不等式证明

1.根据不等式的本质意义, 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进行证明不等式

例2 (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 已知函数f (x) =ex-ln (x+m) .

(Ⅰ) 设x=0是f (x) 的极值点, 求m, 并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当m≤2时, 证明f (x) >0.

解: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 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等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第 (Ⅰ) 问属常规问题;第 (Ⅱ) 问是不等式证明, 证明的关键在于转化, 双变量转化为单变量.

2.构造函数, 运用不等式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例3 (2012年天津卷) 已知函数f (x) =x -ln (x+a) 的最小值为0, 其中a>0.

(Ⅰ) 求a的值;

(Ⅱ) 若对任意的x∈[0, +∞) , 有f (x) ≤kx2成立, 求实数k的最小值;

解:试题分为三问, 题面比较简单, 给出的函数比较常规, 因此入手对于考生来说没有难度.第 (Ⅰ) 问, 应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 第 (Ⅱ) 问,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 注意题中参数要讨论所有的限制条件, 从而做到不重不漏;第 (Ⅲ) 问, 证明不等式, 利用数列求和, 结合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方法与规律:不等式综合问题中的最值与范围是一个难点, 解决此类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不等式与函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构造相应的函数, 转化为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值或范围问题来求解;二是根据不等式性质, 综合所求、所证及已知条件构造不等关系, 灵活构造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此类问题的难点所在.另外, 不等式的证明, 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构造新的函数, 通过合理转化, 巧妙地放缩去完成.此类问题一般作为高考的压轴题出现.

3.构造函数求最值, 转化为最值与零的大小比较

例4 (2013年陕西卷) 已知函数f (x) = ex, x∈R.

(Ⅰ) 若直线y=kx+1与f (x) 的反函数的图象相切, 求实数k的值;

(Ⅱ) 设x>0, 讨论曲线y=f (x) 与曲线y =mx2 (m>0) 公共点的个数;

(Ⅲ ) 设a < b, 比较f (a) +f (b) /2与f (b) -f (a) /b-a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解: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对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概念, 利用导数研究两函数图象交点个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第 (Ⅰ) 问设出切点,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第 (Ⅱ) 问求y=ex/ x2与y=m的公共点的个数即可;第 (Ⅲ) 问作差变形, 构造函数, 利用导数得到函数单调性, 进而得出结论.

(Ⅰ) f (x) 的反函数为g (x) =lnx.

方法与规律:本题的命制背景是高等数学里的一个常见的问题:若x≠y, 试比较ex-ey/ x-y与ex+ey/ 2的大小.本题涉及知识点多,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 凸显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 利用导数来求解函数的最值和单调区间, 体现了导数的工具性作用, 是近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4.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 转化为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5.利用导数解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

解:本题涉及了应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问题以及应用导数求解函数最值问题.第 (Ⅰ) 问, 关键是构造函数, 但根据题意直接证明显然难度很大, 所以应将不等式转化为容易证明的结构形式;第 (Ⅱ) 问要借助于第一问的结论.

方法与规律: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都要构造函数, 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来解决, 但在构造函数时, 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相应的函数, 适时进行调整, 不能不顾实际, 生搬硬套一些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否则很容易掉进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6.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探讨

例7 (2013年山东卷) 设函数f (x) =x /e2x +c (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c∈R) .

(Ⅰ) 求f (x) 的单调区间、最大值;

(Ⅱ) 讨论关于x的方程|lnx|=f (x) 根的个数.

方法与规律:本题第 (Ⅱ) 问给出的是一个常规的解法, 也可以变换思考的角度, 由 (Ⅰ) 知, f (x) 先增后减, 即从负无穷增到1 2e+c, 然后递减到c, 而函数|lnx|在 (0, 1) 时, 由正无穷递减到零, 然后又逐渐增大, 故令f (1) =0, 得c =-1 /e2.可见, 同一个问题,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可以导致转化目标的不同与方法的不同.

三、贴近现实, 注重应用, 体现数学生活化和数学广泛应用的理念

例8 (2013年重庆卷) 某村庄拟修建一个无盖的圆柱形蓄水池 (不计厚度) .设该蓄水池的底面半径为r米, 高为h米, 体积为V立方米.假设建造成本仅与表面积有关, 侧面的建造成本为100元/平方米, 底面的建 造成本为160元/平方米, 该蓄水池 的总建造 成本为12000π元 (π为圆周率) .

(Ⅰ) 将V表示成r的函数V (r) , 并求该函数的定义域;

(Ⅱ) 讨论函数V (r) 的单调性, 并确定r和h为何值时该蓄水池的体积最大.

解:本题考查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根据蓄水池的建造成本, 得到底面半径r和高h之间的关系, 然后计算出V (r) , 并求出定义域;利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V (r) 的单调性, 再判断其最值.

方法与规律:解决导数的最优化问题的难点在于建立函数模型.本题主要是根据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建立函数模型, 在计算成本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底面和侧面的建造成本不同;二是蓄水池是一个无盖的蓄水池, 所以底面的建造成本也是下底面的建造成本.建立函数模型的同时要注意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的确定, 要根据底面半径r>0和h>0求出r的取值范围.

作文创新立意 篇9

晚会的定位决定了这台晚会的走向和组成内容。如果说晚会定位是欢乐互动的, 那么所有环节应该往这种风格靠拢。 而本次晚会因为是20周年的台庆晚会, 目的之一是答谢电台过往的老领导、老员工们对电台的无私付出以及曾效力于本频道的DJ名嘴们及现任员工们对频道的贡献, 所以我们将晚会风格定位为感恩和温情。这样晚会所有的内容包括环节的设计、 视频的制作、音乐的选取等都往感恩和温情的风格靠拢。

晚会有了精准的定位后, 我们还赋予晚会高远的立意。 回顾是必要的, 感恩也是必需的, 但更多的、更重点的是要展现我们对广播未来的希冀, 对广播“互联网+”美好前景的憧憬, 从而完成晚会策划的中心思路。

二、晚会设计呈现中心主旨

这次的台庆晚会我将它分为引子和《源始·创造》、《传承·弘扬》、《创新·广播+》三个篇章。

引子通过视频画面讲述城市之声20年的发展和广播行业这20年来的变化。

第一篇章《源始·创造》, 回顾了城市之声的发展历程与辉煌历史。“源始·创造”的意思就是城市之声源始于谁?谁创造了城市之声?在这一部分里面, 我们将过往历任城市之声总监、副总监以及曾效力城市之声的名嘴们请到现场, 并为他们送上特制的“20周年感恩有您”的纪念座, 以表彰他们曾经对城市之声频道的贡献。配合视频画面和背景音乐, 场面相当感人。

第二篇章《传承·弘扬》, 以微电影形式记录城市之声现任员工的日常工作, 让大家了解电台员工的工作状态及幕后英雄们, 并为每一位员工送出人形纪念人偶公仔, 以示感谢。在晚会上, 全体员工激情地喊出了20周年台庆口号:钟情20载, 继续精彩!展现城市之声广播人继续奋发向上, 全力以赴为广播作贡献的精神风貌!

第三篇章《创新·广播+》以视频形式呈现传统媒体要以广播为主体, 主动融合互联网时代, 全方位拓展广播发展空间, 实现广播新媒体的转型发展。“广播+”概念是2014年广东广播首次提出来的, 广电人一定要转型升级做广播。城市之声响应号召, 锐意创新, 推出全新的“广播节目新模式”:广播、网络、电商平台三位一体的融媒体节目——“双11一听即发”, 引爆广播热潮。听众通过微博、微信、转发、手机秒杀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参与节目互动, 广告客户争相追捧, 投放一加再加。节目更引起行内外的高度关注, 多家权威媒体作了专文报道, 既赢得了社会效应, 也赢得了经济效益, 实现了双丰收。

其实新媒体既是传统媒体人的挑战, 也是他们的机遇。迎接挑战, 不断创新进取, 将汽车、音乐、资讯等节目多形式融合创新, 多渠道大胆尝试。搭建优质“广播+”平台, 打通畅行渠道, 抢占移动互联网、车联网客户端市场。这是城市之声要走的方向, 也是广电人未来的路。让我们一起擦亮品牌, 无惧挑战, 迎接挑战吧!

三、运用视频让晚会吸引眼球

由于LED电子幕墙的普及, 如今的晚会已经不能忽视视频的部分了。如果是一般的音乐会, 背景幕墙可能会播放一些气氛光波等去烘托歌曲气氛, 属于较次要的位置。但这次的20周年台庆晚会, 视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作为晚会的引子, 晚会特别制作了一段长约5分钟的视频, 内容既讲述城市之声20的发展, 也讲述了广播行业20年来的变化。当中运用了电影的长镜头拍摄手法, 将不同的场景用数段长镜头去表现, 再经过精心剪接, 呈现出一气呵成的效果。再配以合适的音乐及文字, 整个视频显得大气、感人。

引子完了紧接着又是一组长镜头, 将城市之声所有的现任员工通过镜头展现出来。镜头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标明了名字、 工作岗位及工作时间等, 让观众一目了然, 也避免了主持人逐一介绍的拖沓, 晚会显得更紧凑。现场播放效果非常好, 每一位员工的特写都赢得满场掌声, 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员工的长镜头播放完毕之后, 晚会才算正式开始。首先出场是为城市之声20周年台庆特别创作的主题歌《城声》, 由频道的8名主持人合唱, 而此时的背景视频就是主题歌硕大无比的歌词了。为什么背景要出歌词而不出其他视频画面呢?因为歌词所写的都是让电台从业人员和听众很有共鸣的东西。 让他们一边听着主题歌一边回味歌词的含义, 这样会对歌曲能理解得更加深刻。另外歌词的字体并不是随便用的, 而是专门用了粗宋体字, 也就是王家卫电影里面那种。为什么要用这种字体?因为这种字体放大了之后, 本身就有一种文字的美学味道, 然后配上简单干净的画面就已经很有电影感了。

是的, 晚会的视频追求的就是电影感。所以之前提及过的三个篇章: 《源始·创造》、《传承·弘扬》、《创新·广播+》都是用了相应的视频作为每一章的序幕, 对晚会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由于晚会颁发纪念座及纪念人偶公仔等需要有4个《感恩有你》段落, 分别颁给不同的群体, 有老领导、老员工、电台名嘴、金牌客户, 所以针对不同人群专门制作了四段视频去过渡。

例如, 对老领导的《感恩有您》, 画面从一幕幕陈旧的收音机开始, 到城市之声的成立。文字是这样的:“全凭有您们, 引领向前, 走过每一段路径。阳光有时, 风雨有时。把握方向, 前方总可抵达!时光易逝, 情怀不变。城市之声20年, 感恩有您!”这样的文字配合很有历史厚重感, 出来的效果比只用主持人语言播报的方式来得更感人、更有诚意。

又例如, 在最后的《创新·广播+》篇章中, 视频用了大量的延时镜头, 包括有城市急促发展的延时镜头、有车流行进时的延时镜头、有日出日落的延时镜头、更有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的长镜头。然后将这些镜头用快速剪接的蒙太奇手法制作, 整个画面显得动感跳跃, 表现出互联网兴起、新媒体丛生、 传媒气候万千, 突出“广播+”的无限可能性。贴近主题之余, 也给晚会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总而言之, 视频在今后的晚会中位置越来越重要。运用好视频, 令它们为晚会锦上添花!当晚的视频让人耳目一新, 收获了众多的赞誉, 观众们纷纷表示视频制作非常棒, 视觉冲击力强。甚至有领导专门打听视频是邀请哪个名家导演制作的。

四、使用多媒体手段, 加强听众互动

现今的智能手机功能非常强大, 它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台台庆晚会如何让参与的听众与我们产生互动呢?如抽奖, 以前的做法是把抽奖号码分别印在入场券的正券和副券上, 然后观众入场时回收副券投进抽奖箱, 到时由主持人摇动抽奖箱手动来抽奖。这种方式我们做了几十年, 是时候改变了。这次晚会我们专门设计了扫二维码抽奖的方式:观众进场前用手机扫描背景板上的二维码签到, 这样他 (她) 就可以进到当晚的抽奖微信群了。当晚会进行到抽奖环节时, 只需要点击电脑的抽奖软件, 抽奖微信群里所有微信头像就会在大屏幕上滚动起来。然后再点击停止, 这样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中奖人的微信头像了, 同时他 (她) 也会收到一条中奖提示的微信。这个方法快速直观而又很人性化, 避免了传统晚会在抽奖环节上的拖沓。

举个例子, 这次城市之声台庆晚会一共要抽一等奖~五等奖5个奖项, 共有约100个中奖名额。如果用传统的抽奖箱抽奖方式不知要抽到何年何月了。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功能, 100个中奖名单直接出现在LED墙上, 既方便快捷又有活动气氛, 值得推广。

五、综合多种手法, 赢得各方赞誉

一台晚会取得成功需要综合多种手法, 如视频特别制作、 主题歌全新创作、多媒体手段签到抽奖、X (网络) 直播等, 本次晚会就综合运用了以上手段, 在全台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实现了晚会的主旨, 最终赢得了各方的赞誉。

时光易逝, 情怀不变。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同行20年, 感谢身边一直有您。最后祝福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20岁生日快乐, 祝愿城市之声明天会更好!

作文创新立意 篇10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 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 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 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 而车上没有空座位, 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 坚决不交这1元钱, 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 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 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 警察两度出警, 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 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 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 议论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2008年3月广州市一模作文试题)

【立意指津】

立意是指研究、领会和挖掘材料的意图, 确定主题的能力。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若审题立意不当, 行文便“南辕北辙”。许多学生平时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时, 往往被审题立意所困惑, 一时打不开立意的思路, 心慌意乱, 甚至无从下手。有时, 虽然运用了抓关键语句法和辨明关系法等材料作文的通常立意方法, 但仍不奏效。这主要是立意时的思维狭窄, 思路不开阔而受阻, 在考场上由于紧张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 运用多维视角, 不失为考场材料作文立意的一剂良方。

那么如何迅速、有效和简便地掌握多角度审读材料的方法, 拓宽立意的视野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运用多维视角审视材料, 就会出现立意的一片新天地。下面以上述材料为例分析:

一、材料中往往会出现多个

“人”和“物”, 一般而言, 有几个“人”和“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切入立意。

材料中出现了“陈小姐”、“司机”、“警察”、“其他乘客”和“小孩”, 不难得知小孩不具备行为能力。因此, 可从陈小姐、司机、警察、其他乘客的视角立意:1.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的利益;2.坚持原则;3.警察是最可爱的人;4.助人为乐, 要懂得礼让;5.要有谦让的精神, 要学会忍让, 学会让步、宽容、大度, 学会体谅他人, 为他人着想, 构建和谐社会靠大家等。

二、材料中如果存在几组关系, 就可以从这些关系的视角来立意。

材料中有:陈小姐与司机之间是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陈小姐与警察为警民关系;陈小姐与其他乘客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陈小姐与其小孩是亲人关系等。因此, 可分别立意为:坚持原则, 维护自身利益;人民公仆为人民;如何兼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母爱等。

三、材料中存在几个“因”, 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

材料中造成车上数十人被迫转移的结果, 有哪些原因?分析得知:陈小姐坚决不交1元的行李货品费;司机遇到特殊情况未妥善处理而拒不开车;其他乘客冷眼旁观等。对此, 可立意为: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处事不可一味固执;冷漠与助人为乐等。

四、针对材料, 通常可从“肯定”、“否定”和“辩证”的视角立意。

以司机为例, 我们既可以正面立意为:1元钱事小, 原则事大;也可反面立意为:处事要灵活;还可以辩证分析司机要这1元的行李费, 不是刁难, 而是遵照公司的有关规定, 同时他又未能考虑陈小姐的特殊情况, 从而可立意为:原则与人情。

如果材料中鲜明地体现了命题者或人物的态度和感情, 就可据此立意, 并非一定要琢磨从其他方面立意, 否则往往会立意不当。上述材料中“警察两度出警”, “最后, 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 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等语句流露出了对警察的肯定和赞扬的情感。因此, 宜从“肯定”角度立意, 而不宜从“否定”角度立意。

上一篇:顾客驱动下一篇:最新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