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

2024-06-22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精选九篇)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 篇1

2011年8月26日, 在青岛平度市唐田工业园的花生地收获现场, 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和山东省农机推广站联合召开了山东省机械化花生联合收获技术现场演示会议。同期, 还举办了机械化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培训班。据悉, 国家已将花生收获机械化列为购机补贴的重点, 山东省也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向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倾斜, 重点是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重头戏花生联合收获机。这次演示活动, 也是山东省农机推广部门专门为花生联合收获机搭建平台的重要推广活动。

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副主任韩永平、山东省农机推广站站长董佑福、青岛市农机推广站站长陈颖和平度市副市长李玉海等有关领导亲临演示会现场。还有来自山东省花生主产区10个市33个县农机推广主要负责人员及部分用户, 共有130多名代表参观了花生收获现场演示会。

演示会现场, 青岛弘盛公司生产的“金果王”牌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 操作灵活轻便, 转移速度快, 作业时自行开道, 将花生的挖掘、起拔、输送、去土、摘果、清选、提升及装袋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 而且对土壤破坏轻、破碎率近乎为零、损失率低和整机性能优越。“青岛弘盛花生联合收获机是目前山东省最先进的联合收获机械, 是全省收获技术的最高水平, 很值得大家示范推广”。董佑福如是说。

机械化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培训班由董佑福主持。韩永平首先讲话, 主要强调了3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正确认识山东省花生收获机械化现状, 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二是要突出重点, 着力搞好关键机具的示范推广。三是要求参加活动的市、县树立率先发展意识, 当好山东省花生收获机械化的领头羊。

青岛弘盛公司副总经理高德兴为大家介绍了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的种植情况、农艺情况和国内外研发情况, 以及花生收获机的使用、调整与维护保养和收获时的注意事项等, 会上还播放了花生收获机使用与维护保养的宣传片, 邀请花生收获作业状元付强介绍了他作业使用以及经济效益情况。

会议最后, 董佑福要求山东省各地农机推广部门要对当地花生机械化摸清现状, 了解需求, 预留好省内第二批购机补贴资金, 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 篇2

蒋明喜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甘肃 甘谷 741200)

摘 要:本文简析了甘谷县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现状和目前适合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态势,总结了山区丘陵小麦机械收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今后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搞好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甘谷县;小麦机械收获;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4)—10—()

作者简介:蒋明喜(1983-),男,甘肃甘谷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管理工作。

农业机械装备是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下乡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广大农村农业机械整体普及率和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和土地相对集中的地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覆盖,改善了人工劳作的落后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作强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在山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分田到户造成的田块管理分散等原因,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许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还没有切实享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仍然沿袭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特别是机械收获这一块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甘谷县域概况及小麦机械收获发展现状

甘谷县是国家贫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涵养功能极差;县辖15个乡镇、现有耕地面积87万多亩,可机耕面积占31%,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种植小麦50万亩左右、种植玉米22万亩左右。近几年,甘谷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各种拖拉机3617台,耕整机械1037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6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2.5万千瓦。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约为50万亩,而机械收获面积仅占11%,为5.8万亩。

二、目前适合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态势

甘谷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群众对小麦机械化收割需求十分迫切,如何选择购买先进适用的收割机械就成为首要的问题。一方面,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虽然技术成熟、收割效果理想、效率高,但是功能单

一、只局限于地势平坦、机耕道路条件较好、作物成片种植的田块作业,对于坡地梯田、交通闭塞的偏远农田、泥脚深的烂泥田、不规整的三角型地块及套种作

物的地块,需专人操作,维护与维修不便,使用成本较高。虽然大型收割机的国家补贴相对较高,但是补贴后的价格也是普通农民家庭不能承受的;甘谷县绝大部分地区田块小而分散,耕作的田地多为梯田、山坡岭地等小地块,加上很多地方有套种作物的习惯,极大地限制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而小型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上述条件的影响,适合于该类地区使用。另一方面,小型收割机价格低、重量轻,操作简单易学,单人操作,老人妇女皆可使用,维护方便,适用性强,适合各种地理条件,如山地、坡地、丘陵地带等,对田块无要求,烂泥田、不规则田块等皆可使用,使用成本低,一种机器多种功能,换上相应刀具还可进行更多的作业,不受作物种类与农艺限制,可有效替代传统镰刀所进行的各种作业。

三、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化收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甘谷县处于山区丘陵,长期以来,各方面对山区丘陵机械化收获投入甚少,山区收获机械化基础薄弱,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小麦收割现状,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近年来,国家对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收获机械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机械化收获发展速度较快,且已趋于饱和。山区丘陵因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限制机械化收获的难点,各个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收获机械投入甚少,包括近几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收获机械,而这些机械因地域因素限制,恰恰不适合这些地区,山区机械化收获的基础越来越薄弱,与平坝地区的差距愈来愈大。近几年,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外出增收的迫切需求,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简单而繁重的传统生产耕作方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扶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制、开发、试验、示范的力度十分薄弱,特别是山区机械化收获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建国以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却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其次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收获机械在山区丘陵进行试验和示范,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最后是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甘谷县农机局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对现有的收获机械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修,影响了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三是适用山区丘陵作业的收获机械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一些厂商看到了山区对收获机械的潜在市场,纷纷上马开始研究和生产小微型收割机具。一方面,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趋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新生产投放市场的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以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四是油料涨价太快,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农用油料补助甚少,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相当部分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忘机兴叹”,甚至存在农忙季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四、发展措施

一是积极引进、示范适合山区丘陵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确保山区丘陵机械化收割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二是大力推广适宜山区丘陵的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首先加快山区丘陵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其次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最后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三是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可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五、发展建议

如何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 篇3

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

(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厘米。因此割茬控制在4~6厘米内,就不会出现“马耳茬”。但有时易出现集堆现象,这时可将割台的底部拖板进行调整以减少集堆现象。

(2)减少抛枝、掉枝损失。抛枝主要是由于拨禾轮转速不当(太低或过高)造成的,作业时只要注意调整就能解决。掉枝主要是由于植株高低不一或植株倒伏造成的,此时茎秆切断后,豆秆没有被拨进割台,垂直下落或横向倾倒,被割刀2次切割后落到割台下面。可通过适当调整拨禾轮高度或在喂入量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车速来解决。

(3)减少炸荚损失。减轻割刀对植株的冲击和拉扯,保证割刀锋利,割刀间隙符合要求;调整摆环箱传动带张紧度,防止因传动带打滑造成切割速度下降,影响切割质量;减轻拨禾轮对豆秆豆荚的打击和刮碰。收获含水率较高的早期豆秆,拨禾轮转速可适当高些;晚期豆秆干燥,易出现炸荚,拨禾轮转速应调整低些。另外,应尽量避免拨禾齿直接打击豆秆,可在拨禾轮上安装拨禾板。

2、减少机体损失

(1)控制裹粮损失。避免收获过于潮湿、籽粒水分超过19%(植株弯曲不断)的作物,因为无论提高转速、调小间隙、增大风量都解决不了分离不清和豆壳裹夹豆粒的问题。

(2)控制未脱净损失。大豆脱粒是通过纹杆对豆荚的冲击、搓擦和挤压作用实现的。滚筒和凹板对豆秆前半部以打击为主,后半部以揉搓、挤压为主,在此过程中有60~90%的豆粒从凹板栅格中分离出去,因此影响脱粒质量的因素有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作物情况和喂人情况。一般情况下,收获大豆时脱粒滚筒的转速可选用715r/min,分离滚筒的转速可选用608r/min,收获机前进速度为Ⅱ档,用无级变速控制喂人量。

(3)控制夹带损失。风扇的风量尽量调大,即提高风扇转速,同时将颖壳筛的开度调到最大,尾筛角度调高,这样可以减少大豆的夹带损失,提高粮食的清洁率。

二、合理使用提高作业质量

1、降低破碎率。降低大豆破碎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适时收获。因为大豆在收获中经过拨禾、切割、输送、脱粒、清选以及出粮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豆粒均受到揉搓和冲击,豆粒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才不致破碎。豆粒太湿时硬度低,抗揉搓性能差,易被挤扁;豆粒过干时韧性差,强度低,不耐冲击,受高速打击容易破碎。

(2)正确选择脱粒滚筒转速和间隙。收获早期豆粒水分大,难脱净,应选用滚筒转速715r/min,人口间隙20~28厘米,出口间隙8~10厘米,左右两侧间隙应一致。早、中、晚收获期都要根据茎秆干湿度进行调整。收获晚期,豆秆干燥,易脱易碎,应选用脱粒滚筒转速500r/min,人口间隙28~35厘米,出口间隙10~16厘米。脱粒滚筒转速的选择应以脱净及不堵塞为原则,脱粒间隙应在保证分离出的豆秆中不夹带籽粒的前提条件下越大越好,这样的调整既能确保作物脱净,又能降低破碎率。

(3)正确调整喂人链耙、籽粒升运器、杂余升运器等刮板链条松紧度。过松,链条与链齿易磕碎豆粒。

(4)应尽量避免脱粒滚筒、复脱器、籽粒及杂余推运搅龙等输送部位的堵塞,以减少豆粒破碎。

2、减少大豆“泥花脸”。收获大豆时要求割茬很低,偶尔操作不当,泥土便会进入割台,给大豆造成“泥花脸”。为此收获时应注意几点。

(1)应在干燥的状态下收获。因为土壤潮湿,豆秆上有霜或豆粒水分大,容易产生“泥花脸”。

(2)割刀后面装挡土板,使土块难以进人割台。

(3)及时清理割台、凹板或筛面上的泥土。

(4)在粮食升运器底部活门上加一些小孔(孔径不能大于4毫米),可使进入机体的泥土从小孔漏出。

汾阳市高粱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试验 篇4

为了探索高粱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和汾阳市农机局在孝臣村举办了高粱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期间山西省对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生产厂家的三种高粱联合收获机进行了生产技术实践考核, 并初步进行了试验对比和研究分析, 提出了改进建议, 现概述如下。

一、试验地点、生产条件及测试内容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汾阳市高粱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村阳城乡孝臣村, 试验田土壤为重壤土, 属于汾阳市高粱种植区的典型土壤, 一般年份高粱单产500 kg/0.067 hm2左右。

2. 试验田的规划

试验田面积规划67 hm2。上茬秋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深松、浅旋;2010年春季用2BTQFH—4型免耕气吸式玉米播种机 (改制) 播种高粱, 并化学除草。

3. 试验机械

4GL—2.5A型高粱收获机、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和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 (改制型) 。

4. 测试内容

重点测试高粱联合收获机实地作业的通过性、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脱粒净度、生产效率及其作业中发生的各种故障和产生原因。

5. 植株生长情况

试验田高粱种植品种为晋杂23号, 机播种植行距50 cm、株距15 cm。收获前, 高粱株高1.6~2.4 m, 穗长25 cm, 植株密度7 000株~8 000株/0.067 hm2, 估算每0.067 hm2产量在500 kg左右, 秸秆直立, 基本无倒伏现象。

二、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的试验情况

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是由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在雷沃谷神籽粒收获机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收获作业配套动力为66 k W, 收获刀具为往复式割台。

1. 通过性

试验表明, 该机能正常作业, 基本无拥堵或推堵现象。

2. 收获质量

(1) 割台部分情况

在收获过程中, 由于高粱穗质量较大、穗较长, 秸秆粗壮、叶面较大, 导致分禾器分禾不清, 不能达到全割幅喂入;拨禾轮运转速度及拨禾杆线速度较快, 拨禾过程中出现了拨禾杆打掉高粱小穗瓣、拨禾杆带穗等现象, 这是造成收获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损失率约为2%。

(2) 脱粒部分

该机在原有的基础上, 改制脱粒用钉齿纹杆混合滚筒, 复脱器用纹杆式, 脱粒净度达99.5%。清选部分:若收获秸穗长在85 cm左右, 清选损失率高达1%。秸穗长在65 cm左右时, 清选较好, 损失率在0.5%~0.7%。脱粒清选净度达99%, 破碎率2%左右。综上所述, 总损失率在2.7%左右, 破碎率2%左右, 脱粒净度99%, 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3. 生产效率

大田收获试验按二挡匀速进行, 一般前进速度为6~8 km/h。实测收获效率为0.402~0.469 hm2/h。如果按原机说明书设计, 收获谷物最大喂入量2.5 kg/s, 与高粱现场收获试验基本相当, 按此计算理论生产效率应为0.92 hm2/h, 是实际收获效率的2倍, 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地头掉转、卸粮等, 比较费时。

4. 应用效果分析

该机使用效果基本理想, 达到了设计者的基本要求 (设计行业还未实行高粱收获统一标准) 。

(1) 整机质量好

整机结构较为紧凑, 改制后的机器比原机加长了50 cm。

(2) 适应性较好

基本能满足高粱收获的要求, 并且是在原谷物收获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既能收获小麦等谷类, 又能收获高粱使用, 达到一机多能的效果。

(3) 成本低

改制成本较低, 操作难度比原谷物机略有增加, 机身加长了50 cm, 转弯半径加长, 农民容易接受。

5. 改进建议

(1) 对割台的改进

根据高粱植株的长势, 对收获割台的改进进行了研究分析, 如小麦穗型长5~15 cm, 而高粱植株穗长是20~40 cm左右, 从仿行角度考虑, 加大拨禾轮直径, 拨禾横杆上加拨禾板, 降低拨禾轮转速等, 有利于拨禾, 减少高粱穗损失。

(2) 对脱粒机的改进

认真研究轴流式脱粒机对高粱脱粒的指标适应性, 决定是否需要改进。清选部分逐稿器分离粮草不彻底, 造成收获机部分损失增加, 可以加大逐稿器齿长, 使粮草分离更彻底。

(3) 与秸秆还田机相配合使用

应该配合秸秆还田机使用, 一机多能, 利于保护性耕作农业的推广, 解决复式作业。

(4) 对高粱壳的回收问题

高粱籽壳是酿酒酿醋的重要原料之一, 如能将其回收, 则可节本增收。

三、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的试验情况

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是孝义市东盘粮村农机户提供, 并亲自操作, 作业配套动力为66 k W, 收获刀具为往复式割台。

1. 通过性

试验表明, 该机能正常作业, 基本无拥堵或推堵现象。

2. 收获质量

(1) 割台部分情况收获过程中, 出现的情况与前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基本相同, 损失率约为2%。

(2) 脱粒部分该机是采用钉齿式滚筒脱粒机, 脱粒净度98%左右, 清选损失率较小, 约0.5%, 脱粒、清选净度达95%, 籽粒破碎率2.5%左右。综上所述, 总损失率达4.5%左右, 籽粒破碎率2.5%左右, 脱粒净度95%, 收获效果不太理想。

3. 生产效率

试验中, 经测试计算, 理论收获效率为0.8 hm2/h, 而实际大田作业生产效率为0.27~0.47 hm2/h。

4. 应用效果分析

该机是玉米籽粒收获机原机, 使用效果表现出割台部分的仿行高粱能力较差, 总损失率较高, 籽粒破碎率较高, 脱粒净度较差等, 建议改进收获机的脱粒部分和割台部分, 以便一机多用, 更好地适用于高粱收获。后部加秸秆还田机, 解决复式作业, 有待研究改进。

四、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试验情况

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是由汾阳市孝臣村农机户提供和作业完成试验的。收获作业配套动力49 k W, 收获刀具为往复式割台。

1. 通过性

试验表明:该机能正常作业, 基本无拥堵或推堵现象。

2. 收获质量

(1) 分禾器

自改分禾器, 分禾较好, 基本能达到全割幅喂入;拨禾轮运转速度较快, 拨禾过程中出现拨禾杆打掉高粱小穗辫, 拨禾杆有带穗现象, 这是造成收获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损失率占2%左右。

(2) 脱粒部分

脱粒部分是原机结构, 即一个小钉齿滚筒脱粒, 双纹杆滚筒脱粒, 脱净率99.5%, 清选损失较小, 在0.5%~0.7%之间, 破碎率1%左右。综上所述, 总损失率2.7%左右, 破碎率1%左右, 脱粒净度99.5%左右, 该机收获高粱较理想。

3. 生产效率

试验中通过测试, 理论收获效率为0.74 hm2/h左右, 而实际大田作业的, 生产效率为0.34~0.40 hm2/h。

4. 应用效果分析

该机使用效果基本理想, 特点是改制成本低, 可达到一机多能的效果, 缺点是该机已是淘汰机型, 配套动力较小, 收获速度较慢, 不提倡推广。

五、综述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 篇5

1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推广的效益分析

1.1 经济效益显著

1.1.1 节省人力支出, 降低生产成本 (表1) 。

目前, 新泰市花生收获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人工收获、分段式收获和机械化联合收获。分段式收获技术:选用4H-650型花生收获机收获+5HZG-70型摘果机摘果的工作模式;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选用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

1) 人工收获成本:人工摘果的生产率133.33m2/天·人, 需5个工/667m2, 人工工资80元/天, 就需400元/667m2。

2) 分段式收获技术成本:应用4H-650型花生收获机进行收获, 平均市场价格60元/667m2, 配套应用5HZG-70型摘果机摘果费用为180元/667m2, 分段式收获总费用240元/667m2, 则采用机械分段收获较人工作业节约费用160元/667m2。

3) 联合收获技术成本:应用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 平均市场价格150元/667m2, 机械联合收获比人工收获节约费用250元/667m2, 比采用机械分段收获每亩节约费用90元。

1.1.2 损失率低, 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后, 机械收获损失率≤3%, 清洁度≥95%, 破碎率低≤1%, 可增产增收5%左右, 可增产增收花生果为20kg/667m2, 花生果按现行市场均价4元/kg计算, 增产增收效益约为80元/667m2。

1.2 社会效益显著

1.2.1 促进了土地流转, 便于规模化经营。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农民看到了土地流转后, 花生机械化生产的规模效益, 在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大形式下, 使农户改变农业传统作业方式的信心更加坚定, 对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更加注重, 进行规模化经营自觉性提高, 保障了我市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安全。

1.2.2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花生机械化项目的推广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我市花生收获机械数量迅速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3 培育新型农民。

在推广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过程中, 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示范、培训工作, 并将多项先进农机农艺技术传授给农民, 让农民群众掌握了花生全程生产机械化知识,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1.3 生态效益显著

1.3.1 培肥地力,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推广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与示范基地的机械深松项目的实施相互促进, 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 避免了机械重复作业, 改善了土壤保墒保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供了地力保障。

1.3.2 收集残膜, 消除污染。

目前花生种植过程, 一般采用花生覆膜播种, 地膜在花生收获作业阶段处理不好, 很容易引起白色污染。花生联合收获机可以将地膜切割, 使地膜附着在收获后的花生蔓上, 被同时收起, 易于后期人工处理, 消除了花生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白色污染, 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 主要推广措施和方法

2.1 定位准确

技术推广工作依靠的是合作社和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推广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技术推广过程中, 用效益说话, 用看得到的数据来替代宣传教材, 改变了和农户交流沟通的方式。

2.2 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

新泰市农机局根据我市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需求, 抽调理论水平较高、专业特长明显、推广经验丰富的9名专业技术人员, 指导花生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培训农机技术员, 指导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并实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3 发挥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

新泰市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是服务能力较高、管理较规范、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社, 自从确定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为我市主推技术后, 我市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现场会等形式, 指导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花生生产过程的新机具、新技术, 提高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辐射带动周边农民6 000余人, 加快推动了我市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的进程。

2.4 加强花生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主推技术为主、多种示范、高规格、严要求、可持续的原则, 在刘杜镇清河村建立了占地面积66.67hm2的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示范基地。一是示范基地以新泰市齐云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 合作社社员200人, 大型机具5台, 花生覆膜播种机10余台, 花生联合收获机1台, 覆盖周围10个村, 服务面积达到533.33hm2;二是制定作业标准、技术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等;三是对项目区66.67hm2耕地进行了高标准的机械深松作业, 在示范基地召开“泰安市农机深松现场会”, 加快推进深松作业技术的推广;四是积极做好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配套机械化播种覆膜工作;五是大力推广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2.5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为促进广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更新、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和适应农民需求, 新泰市采取集中培训和实地培训相结、农业专家集中授课、现场会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 进行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

3 推广工作主要成效和创新点

3.1 主要成效

花生机械联合收获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通过宣传培训, 印发技术资料、合作社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展示及示范户的带动, 实现了全市花生机械联合收获水平大的提高。2015年我市新增花生联合收获机9台, 分段式花生收获机600余台。

3.2 创新点

3.2.1 推广模式创新: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花生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及机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 并对机具的在示范基地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 然后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进行示范推广, 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推广的积极性, 在充分听取其意见的基础上选取一批懂知识、有技术、认识快的农机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充分发挥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3.2.2新技术路线创新:

(1) 播种方面。采用花生播种覆膜机变人工覆膜播种为机械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起垅、打药、覆膜、膜上压土等多道工序。 (2) 收获方面。机械进地一次能够完成花生挖拔、拣拾摘果、清选等多道工序, 变传统生产和分段收获方式为联合收获。

4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4.1 存在问题

一是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受花生长势、土壤条件、地块地势等因素影响较大, 如示范基地辐射区花生收获期间气候干旱少雨, 土壤板结, 应用花生收获机作业后埋果高, 直接影响了作业效率和效果。二是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购置费用相对较高, 机具的操作和维护难度相对其它机具比较大;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有待提高, 适应性差, 适宜作业范围小, 降低了农民购买花生机具的积极性。三是农机与农艺脱节。当前, 在花生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只注重高产, 而忽略了农机装备的适应性, 花生品种的果柄强度、株型特征、结果范围及深度、株距、行距等都直接影响到机械收获的效果。四是花生收获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左右, 适期收获时间短, 收获过早影响产量, 过晚则落果多, 损失率增加。五是我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起步相对较晚, 各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六是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 合作社社员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 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的培训。

4.2 改进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花生生产全过程的投入力度,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花生收获机械的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花生收获机械的研发试验示范, 研制、推广一批适应性强的联合收获机械和适应山区、丘陵地块的中小型联合收获机械。三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力度, 为花生机械化收获奠定基础。四是加大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力度,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摘要:新泰市总耕地面积为7.07万hm2, 其中山地丘陵占到三分之二, 土质多以沙土为主, 适宜种植花生, 2014年我市花生种植面积为2.20万hm2, 花生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花生的种植机械化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水平偏低, 主要是以人力和分段式收获为主。

关键词: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鹍鹏.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要点[J].农机科技推广, 2011, (10) :56.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技术 篇6

河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1 1991年—1997年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研制改进阶段

我国的玉米收获机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引进、试验、消化、改进国外样机到基础理论研究、自行设计生产的过程。当时全国的样机有20多种,但各地玉米种植模式不同,适合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地区很少,加之20世纪80年代农村生产责任制引起生产体制的变化,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止步不前。

为了适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需要,河南省农机局1991年立项,由郑州市农机推广站和郑州农具厂联合开发研制了4YL-1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经过多年的试验改进,该玉米联合收获机性能和质量都比较稳定,1996年被列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玉米联合收获机中试项目,在河南、辽宁、安徽、湖北、河北、内蒙古6省(区)进行试验考核,1997年由农业部农机化司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鉴定,并参加了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现场演示会,在3种与13.23~22.05 k W轮式拖拉机配套的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演示中,郑州农具厂生产的4YL-1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性能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

1.2 1997年—2001年,试验选型阶段

1997年9月,河南省农机局在漯河市临颍县首次召开多机型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现场演示会,来自山东、北京、河北、新疆、河南等省(市、区)的自走式、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了演示,拉开了河南省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序幕。1997年以后,河南省农机局及有关省辖市每年都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演示和试验考核。国内许多生产厂家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对各种型号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研制开发。河南省内许多市、县都把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作为重点工作项目,邀请厂家进行示范演示。这期间由于机器发展不成熟,处于改进提高阶段,加上玉米种植不规范,不适于机收,推广数量不多,实施面积不大,每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年均作业面积不足10 hm2,累计实施面积不到66.67 hm2。

1.3 2002年—2005年,示范推广阶段

2002年,河南省在小麦联合收获大面积实施后,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作为工作重点,在河南省12个市进行布点示范推广。2002年推广玉米收获机40台,实施面积33.33 hm2;2003年示范推广达到140台,实施面积0.17×104hm2;2004年推广达到420台,实施面积0.67×104hm2;2005年推广达到770台,实施面积1.6×104hm2。几年来,河南省各市先后对10个生产企业的40多台玉米收获机进行试验测试和跟踪调查,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和技术资料。这期间,玉米收获机的性能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与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性能比较成熟,且价格低,资金回收期短,效益好,很受欢迎。小型收割机因作业效率低,机手效益差,推广很少。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价格高,销售量也很少。

1.4 2006年—2015年,大面积推广阶段

2006年—2015年的10年间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2006年河南省农机局把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财政重点补贴机具进行推广,把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技术培训,组织连片作业,强化技术服务,大大促进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2006年—2008年农户以购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主;2009年—2011年以购买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玉米割台为主;2012年以后以购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主;到2015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6.5×104台,玉米机收面积达249.67×104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预测

2.1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是玉米机收发展必然趋势

玉米机收是先由人工摘穗,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脱粒机脱粒的分段收获技术发展到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收集,同时秸秆粉碎还田。但摘穗型玉米联合收获并不是玉米机收的最终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玉米机收必然会向更高水平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还田等各项作业。

2.2土地经营模式的变化迫切需要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支持

当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处于农村转变、农民转移、农业转型的新时期,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15年河南省农民转移就业达2 814×104人。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青壮劳力少,妇女儿童老人多,劳动力日益短缺。农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集约化大规模经营不断推进。2015年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主体达16×104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59.8×104hm2,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8.9%。这些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承包的土地少则几百亩(1亩=0.067 hm2,下同),多则几千亩。现有摘穗型的玉米收获方式,收获后需要晾晒、脱粒方可入库。大量的玉米穗堆放难、脱粒难,遇到阴雨天气更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收获、脱粒、清选一体化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

2.4河南省财政大力支持,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高

由于玉米生长期短,用工少,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广大农民对玉米种植非常重视,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326.67×104hm2,产量达0.17×108t以上。玉米不仅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是很好的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的丰欠对河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及种植大户的经济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河南省财政对推广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很重视,2015年已列为农机示范推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许多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也非常看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有需求、有市场就有商机。目前,已有不少生产企业对研发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有很高的积极性,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进行研制、试验,改进提高其性能。

3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3.1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性能还不成熟

目前,从初步调查情况分析,河南省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以互换割台式居多,按喂入方式分为全喂入和半喂入两种。玉米籽粒收获机尚处于试验改进阶段,还不成熟,使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互换割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是按小麦收割机设计的,割台连接部分强度不够,全喂入玉米割台负荷量大,容易造成割台桥接部位断裂,甚至整机变形。产品本身还存在不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籽粒破碎率、籽粒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都较高,作业性能不够稳定。在收获过程中,由于机器机身长,转弯不灵活,导致作业效率低。

3.2现有一些玉米品种不适用于玉米籽粒机收

河南省位于一年两熟地区,小麦收获后种玉米,玉米收获后又要马上种植小麦,玉米生长期短,收获时玉米含水率高,达30%~40%。根据对现有玉米品种进行籽粒联合机收试验测试得出,玉米籽粒含水率在32%~36%时籽粒破碎率高达18%~24%,远远高于玉米联合收获机籽粒破碎率1%的要求。破碎率高造成一定收获损失,也使玉米品相不好,影响出售和收益。

3.3玉米种植行距千差万别影响玉米籽粒机收

从对河南省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来看,种植行距有等行距和宽窄行,而且各地等行距、宽窄行的行距也不一样。玉米种植行距千差万别、形式多样给玉米籽粒收获机收获造成很大困难,收获中造成很大损失。玉米种植的不规范,严重影响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机收效率。

3.4玉米籽粒机收需要烘干设备相配套

农村农业经营组织经营的土地面积大,玉米收获数量多,如果没有烘干设备,由于收获后的玉米籽粒水分大,大量的玉米堆积在一起,会迅速霉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没有烘干设备相配套,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会有很大难度。

4发展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是玉米机收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目前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尚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之配套的玉米种植体系和粮食烘干设备尚需完善,除了在2015年对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进行了相关调查,对35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籽粒收获试验测试,研究分析了收获损失率与玉米折弯率、果穗下垂率、作物倒伏率的关联性,并研究分析了玉米籽粒含水率与籽粒破碎率的关联性,获得了一些技术数据和资料外。同时,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进行机具选型和品种选定

对目前的全喂入式及半喂入式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试验,初步选定机型;对初选玉米品种进行机收试验,选出优质、高产、早熟、后期脱水快、坚秆硬轴易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

4.2加强完整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

选定2~3个示范点,把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从品种、种植、管理到收获和烘干作为一个整体,拟定技术规范和机器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试验对技术规范进一步补充完善,通过示范宣传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促进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

4.3争取财政支持

争取河南省财政继续把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作为农机示范推广项目立项。建议加大对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和粮食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

4.4强化机艺融合配套

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设计收获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配套,以提高收获机的适应性,减少收获损失。根据生产试验,河南省玉米种植行距以60 cm最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行距应在60 cm左右。

4.5促进技术研发创新

丘陵地带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趋势 篇7

一、甘谷县域概况及小麦机械收获发展现状

甘谷县是国家贫困县,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 植被稀疏, 土壤侵蚀严重, 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 水土涵养功能极差;县辖15个乡镇、现有耕地面积87万多亩, 可机耕面积占31%,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 常年种植小麦50万亩左右、种植玉米22万亩左右。近年来, 甘谷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围绕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 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 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强化农机科技宣传, 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至2013年底, 全县各种拖拉机3617台, 耕整机械10373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6台, 农机总动力达到22.5万千瓦。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约为50万亩, 而机械收获面积仅占11%, 为5.8万亩。

二、目前适合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态势

甘谷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外出务工,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群众对小麦机械化收割需求十分迫切, 如何选择购买先进适用的收割机械就成为首要的问题。一方面, 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虽然技术成熟、收割效果理想、效率高, 但是功能单一, 仅局限于地势平坦、机耕道路条件较好、作物成片种植的田块作业, 对于坡地梯田、交通闭塞的偏远农田、泥脚深的烂泥田、不规整的三角形地块及套种作物的地块, 需专人操作, 维护与维修不便, 使用成本较高。虽然大型收割机的国家补贴相对较高, 但是补贴后的价格也是普通农民家庭不能承受的;甘谷县绝大部分地区田块小而分散, 耕作的田地多为梯田、山坡岭地等小地块, 加上很多地方有套种作物的习惯, 极大地限制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 而小型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上述条件的影响, 适合于该类地区使用。另一方面, 小型收割机价格低、重量轻, 操作简单易学, 单人操作, 老人妇女皆可使用, 维护方便, 适用性强, 适合各种地理条件, 如山地、坡地、丘陵地带等, 对田块无要求, 烂泥田、不规则田块等皆可使用, 使用成本低, 一种机器多种功能, 换上相应刀具还可进行更多的作业, 不受作物种类与农艺限制, 可有效替代传统镰刀所进行的各种作业。

三、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化收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甘谷县处于山区丘陵, 长期以来, 社会各界对山区丘陵机械化收获投入甚少, 山区收获机械化基础薄弱, 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 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小麦收割现状, 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近年来, 国家对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 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向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 收获机械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 因此这些地区的机械化收获发展速度较快, 且已趋于饱和。山区丘陵因地形复杂, 田块分散, 坡多路陡, 一直是限制机械化收获的难点, 也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收获机械投入甚少, 包括近几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收获机械, 而这些机械因地域因素限制, 往往不适合这些地区, 山区机械化收获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与平坝地区的差距愈来愈大。近几年,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外出增收的迫切需求,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 简单而繁重的传统生产耕作方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 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扶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开发、试验、示范力度十分薄弱, 特别是山区机械化收获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机具, 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却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调查研究不够, 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 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 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其次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 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收获机械在山区丘陵进行试验和示范, 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最后是培训资源不足, 培训力度不够, 甘谷县农机局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以上, 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 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 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对现有的收获机械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修, 影响了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三是适用山区丘陵作业的收获机械品种少, 性能质量差, 价格高, 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 一些厂商看到了山区对收获机械的潜在市场, 纷纷上马开始研究和生产小微型收割机具。一方面, 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 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 新生产投放市场的机具价格较高, 性能质量较差, 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以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四是油料涨价太快, 作业费用陡增, 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 油料价格波动较大, 农用油料补助甚少, 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 相当一部分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望机兴叹”, 甚至存在农忙季节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四、发展措施

一是积极引进、示范适合山区丘陵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 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确保山区丘陵机械化收割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二是大力推广适宜山区丘陵的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首先加快山区丘陵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其次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 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最后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 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三是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 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 可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五、发展建议

小麦联合收获机的使用 篇8

1.要适时收获。因为联合收获机是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作业, 因此在小麦发黄的籽粒开始变硬, 手指甲掐不断的时候即可以开始收获。收获过早会因籽粒含水分多破碎比较严重, 收获过晚易产生打击落粒损失。

2.确定合适的行走路线。常用的行走路线是从一侧进地, 采用回形走法进行收获。带粮箱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 要考虑卸粮的问题, 如果卸粮筒在左侧, 则应以左侧靠近已割区, 采用顺时针回转法进行收割, 以避免压倒未割的小麦, 同时把地头割出一个宽道, 便于运粮车的进入和转弯。同时要清理田间的石块铁丝等硬物, 以免损坏割刀。在电线杆周围的谷物要人工割, 以便机器作业时绕开障碍物。在作物有倒伏时, 应尽量采用逆向收割或与倒伏作物成45°左右夹角收割。

3.进入作业区的操作。当联合收获机进入地头空地后, 应在发动机低速时接合上工作离合器, 使工作部件转动, 并把割台降到要求的割茬高度, 然后挂上工作挡位, 逐渐加大油门至发动机稳定在额定转速时, 平稳起车进入收割区作业。收割50~100 m后, 停车检查作业质量, 如割茬高度、切割损失、脱粒损失、清选损失和籽粒破碎等情况, 不符合规定时要进行调整。

4.作业行驶。机器尽量直线行驶, 如果边割边转弯, 会使分禾器不能很好地分禾, 分禾器尖至割刀的一段距离内的谷物将被压倒, 联合收获机的后轮也会压倒一部分谷物, 造成损失。

5.油门的使用。为使联合收获机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稳定的工作性能, 各工作部件必须在规定的运转速度范围内工作, 要求柴油机在额定转速下工作。因此, 必须采用大油门。在收获作业中要保持油门稳定, 不允许用减小油门的方法来降低行车速度或超越障碍, 因为这样会降低联合收获机各工作部件的运转速度, 造成作业质量下降, 而且容易引起割台输送槽和脱粒滚筒的堵塞。当田间需要暂时停车时, 需先踏下行走离合器, 将变速杆置于空挡, 保持大油门运转10~20 s, 待收获机内谷物处理完后, 再减小油门停车。作业中收获机负荷过重时, 可以踏下行走离合器, 让收获机内的谷物处理完后, 在继续前进作业。当收获机到地头时, 也应保持大油门运转10~20 s, 待收获机内谷物脱完并排出机外后在减小油门, 低速进行转弯。

6.前进速度的选择。收割作业时, 应根据小麦品种脱粒的难易程度、长势、干湿以及喂入量大小来决定前进速度, 同时还要根据割茬高度和割幅宽度来适当调整喂入量, 保证机器高效、优质地进行收割。一般规律是收获初期的麦子湿度较大, 作物难脱粒, 机器易堵, 机器前进速度要慢;收获中后期, 作物成熟较好, 干燥易脱, 前进速度可加快;早晚被露水打湿难脱, 前进速度要慢;中午前后可加快。作物生长的高密, 喂入量过大会堵塞, 前进速度要慢;相反可加快前进速度。

7.收割幅宽的选择。尽可能进行满负荷作业, 但喂入量不能超过规定的许可值, 在作业时不能有漏割现象, 割幅掌握在割台的90%为好。

8.及时装卸粮并且一次卸完。当粮箱接近充满时应及时卸粮, 以免因粮箱过满使得卸粮搅龙不易启动, 并引起籽粒升运器堵塞打滑。卸粮要一次卸完, 如中途停卸, 则卸粮搅龙中充满籽粒, 下次启动困难。在行进中卸粮时, 联合收获机要直线慢速与运粮车同速行进, 保持相对位置, 以免抛撒粮食。

9.在风力较大的天气收割。机组最好不要顺风前进收获, 以免影响筛子上面的杂余排出。如果要顺风收割时, 应把风扇的风量调大, 以便把杂余吹出机外。逆风收割时, 应把风扇的风量调小, 以免把谷粒吹出机外。

10.收获过干过熟作物的操作。降低拨禾轮的高度, 使拨禾轮不打击作物的穗头部位, 以减少掉粒;降低拨禾轮的转速, 以减少对作物的打击次数。

11.随时注意仪表、信号。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是, 应马上停车, 查明原因, 排除故障。

如何正确使用小麦联合收获机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富农强农政策的实施, 农民购买力大幅提升, 联合收获机的应用已十分普遍。眼下正是麦收季节, 如何正确使用小麦联合收获机对于安全生产、提高作业质量、延长机具使用寿命,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收获机的调试

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小麦产量、干湿程度、自然高度及倒伏情况等对脱粒间隙、拨禾轮前后位置和高度等部位进行相应的调试;而背负式联合收获机的此类调试应在进地前进行。

2 联合收获机入地

联合收获机应以低速度入地头, 但开始收割前发动机一定要达到正常作业转速, 使脱粒机全速运转。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进入地头前, 应选好作业挡位, 且使无级变速降到最低转速, 需增加前进速度时, 尽量通过无级变速实现, 而避免更换挡位。收到地头时, 应缓慢升起割台, 降低前进速度拐弯, 但不应减小油门, 以免造成脱粒滚筒堵塞。

3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农机手进行收获作业时, 应做到眼勤、耳勤和手勤。要随时观察驾驶台上的仪表、收割台上作物流动情况、各工作部件的运转情况。要仔细听发动机的脱粒滚筒以及其他工作部件的声音。看到或听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排除。当听到发动机声音沉闷、脱粒滚筒声音异常, 看到发动机冒黑烟, 说明滚筒内脱粒阻力过大, 应适当调大脱粒滚筒间隙、降低前进速度或立即踩下主离合器摘挡停车, 切断联合收获机前进动力, 然后加大油门进行脱粒, 待声音正常后, 再降低一个作业挡位或减少割幅, 进行正常作业。

4 干燥作物的收获

当小麦已经成熟, 过了适宜收获期, 收获时易掉粒, 应将拨禾轮转速适当调低, 以防拨禾轮板击打麦穗造成掉粒损失, 同时降低作业速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收割。

5 倒伏作物的收获

横向倒伏的小麦收获时, 将拨禾轮适当降低即可, 但一般应在倒伏方向的另一侧收割, 以保证小麦分离彻底, 喂入顺利, 减少麦粒损失;纵向倒伏作物的收获, 应逆倒伏方向作业, 但逆向收获需空车返回, 严重降低作业效率。当作物倒伏不是很严重时应双向来回收获, 逆向收获时应将拨禾轮板齿调整到向前倾斜15—30度的位置, 且拨禾轮降低向后;顺向收获时应将拨禾轮的板齿调整到向后倾斜15—30度的位置, 且拨禾轮升高和向前。

6 割茬高度和拨禾轮位置的选择

当小麦自然高度不高时, 可根据当地习惯确定合理的割茬高度, 也可把割茬高度调整到最低, 但一般不低于15厘米。当小麦自然高度很高, 小麦产量也高且潮湿, 小麦联合收获机负荷过大时, 除可采取不满幅作业外, 还可提高割茬高度, 以减少喂入量, 降低负荷。当小麦茎秆低矮时应把拨禾轮调到较低位置, 相反小麦茎秆较高时应将拨禾轮调到较高位置。

7 作业挡位的选择

小麦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 要根据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挡位。通常情况下, 小麦亩产量在300—400公斤时可选择二挡作业;小麦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时应选择一挡作业;当小麦亩产量在300公斤以下, 地面平坦且农机手技术熟练, 小麦成熟好时, 可选三挡作业。

8 作业幅宽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联合收获机应满幅作业, 但当小麦产量过高或湿度过大时, 以最低挡作业仍超载时, 就应减小割幅, 一般割幅减少到80%时即可满足要求。

9 选择大油门作业

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应以发挥最大效能为原则, 在收获时应始终大油门作业, 不允许以减小油门来降低前进速度, 因为这样会降低滚筒转速, 造成作业质量降低, 甚至堵塞滚筒。

1 0 结语

总之, 农机手在使用小麦操作联合收获机时, 应尽量做到以上九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这样, 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才会切割顺利, 脱粒干净, 机器运转负荷轻松, 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对收获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促使我国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不断增加, 在大片的谷物收获区一展身手, 但许多机手对怎样正确使用联合收获机缺乏经验。小麦联合收获机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 技术状态的恶化, 工作能力将逐渐下降, 但是正确使用和操作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农机手,正确使用,作业,小麦

参考文献

[1]吴劲松, 刘际权.如何正确使用联合收割机[J].南方农机, 2006, 37 (4) :44.

[2]赵国亮, 刘子豪.联合收割机的正确使用[J].南方农机, 2010, 41 (4) :33.

上一篇:质疑能力下一篇:鹿胎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