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参与式

2024-05-07

自主参与式(精选十篇)

自主参与式 篇1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 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 使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的过程.

例如, 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 若从教材出发, 先给出一些具体的材料:103×102= (10×10×10) × (10×10) =105;23×22= (2×2×2) × (2×2) =25 , 然后又给出以字母为底数的例子:a3·a2= (a·a·a) · (a·a) =a·a·a·a·a=a5, 最后归纳出法则:am·an=am+n.这样的归纳实质上是就法则论法则, 缺乏启发性, 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且法则背后的丰富思想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往往感到“不过瘾”.如果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则可重组教材, 先提出问题, 即让学生思考计算2x3·3x2=?学生中易出现两种答案:2x3·3x2=6x5, 2x3·3x2=6x6, 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 纷纷计算、猜想、讨论, 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 教师由计算2x3·3x2这一问题, 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点 (多项式乘法、有理数乘法、有理数乘方等) 与当前的课题 (单项式乘法) 之间的认知冲突, 不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 并与以后的单项式乘法联系在一起, 构成了整节教材的探究脉络.

二、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 做到活中务实

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 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但活中能否务实, 仍值得深思.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7.5“镜子改变了什么”一课时, 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站在镜子面前观察头和脚的位置, 举起右手再观察, 从而发现镜子到底改变了什么?这样一来, 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接着, 出示写有数字和字母的卡片再观察, 发现数字和字母的变化规律.若从单方面看, 这样的课学生活动积极, 课堂气氛活跃, 学得快乐、轻松, 并且是成功的.但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发现内在的数学知识;也不去深入了解没变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变了的数字为什么会变等等, 这样就显得平淡无奇.若先让学生画出一些数字和字母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发现有些数字和字母的对称图形是它本身.在此实践的基础上再去体验, 并在体验中思考、交流, 最后悟出物体和它的像是关于镜子的底边成轴对称的.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活”起来, 而学生的思维也恰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达到“活中务实”的目的.

三、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 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 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 往往会把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部分教师为了体现教法的新颖, 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整堂课始终在学生的活动和小组合作中进行, 但又受课堂容量的限制, 一些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草草收兵, 使活动流于形式, 部分学生成了活动的观众和小组合作的看客.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科学, 它的学习形式主要依赖于学习主体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活动, 不宜大量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一些值得讨论和合作的课题, 则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的话, 只能是走过场.总之, 合作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提倡和追求的, 而那些“作秀”式的合作学习是要不得的.

四、从评价方式上提供动力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鼓励性能让学生更大胆, 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他们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 都应加以鼓励, 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 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便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在评价中, 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 都应予以表扬, 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 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自主参与式 篇2

组员执笔陈思远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评改学生作业中最难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逐篇的精批细改,更存在着不少弊端。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尊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农村学校尤为突出。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模式机械,千篇一律,索然无味,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以至于造成了学生“怕写作”的不良心理。人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做法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就无从谈起。二是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传统的作文批改一律以教师为中心,纯属单向交流,老师改,学生看,实际上也是教学上的“填鸭式”。所以,虽然老师颇下苦功,但学生仅能被动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情况,仅注重教师的批语和分数,而不主动修改,这种批改效果并不好,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实早在1978年,教育大家叶圣陶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针对这样的问题,叶圣陶本人也提出过建议:“‘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学思想,现在的作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视作文批改,在《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部分,则列专题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开始写作文时就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量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把作文批改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创造性都是极有好处的。

二、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这是学校大环境及学校本身建设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整体写作水平较低,作文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的作文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学生作文

结构混乱,文体交叉,思维僵化,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

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行文

平淡,易出现“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文章。

三、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在作

文中不能很好地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性,在情感价值观的留露中先稍显粗浅。

四、学生评价

能力不高,不会评价作文的优劣。一直以来,我校语文组就提高作文问题上致力于如何改革

作文课堂教学,而此次,我们改变策略,以作文批改作为切入点,期望此次研究能找到另一

条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一年多来,我校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改革尝试。通过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水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1、探索适应农村中学作文的有效方法,有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做到作文批改的事半

功倍。

2、通过作文批改方法的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评改、全班交流等作文评改形式,增强

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促成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写作、创造性写作能力的提高。

3、探索作文教学和评改的方法,构建作文教学玉评改的试验操作体系,形成以自主批改为

中心,以改促写、以改促读,使评改、写作、阅读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研究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课题组成成员必须分工合作,协同配合,在全面解

读课标、全面研究作文批改策略、评价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地展开研究,并重点突破一到两

个方法,形成亮点,创出特色。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用现代教育理论、课标要求作指导。探索研究具有

农村特色的中学生作文批改方法。

3、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近段时间以本课题的研究为龙头,带动教研组,用

研究成果指导具体的作文教学。通过教研工作促进课题深入研究。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观念的研究

1、教师学习研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生作文批改的要求。

2、打破“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的传统观念。

(二)实施中学作文批改方法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规范作文批改格式。

(1)按语文教学界统一规定的作文批改符号进行批改。

(2)明确眉批、尾批的不同作用。

2、制定详细的作文批改要求及方法,方法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分为四等,根据所批作文

实际情况给分,具体如下:

一、基本分:字数 卷面 字迹 错别字

要求:题目完整,在第一行中间;有分段,开头空2格;一个标点占一格,使用基本正确;

干净,无乱涂乱画;字数在600以上;无错别字(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不超过3分)

A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标点规范,字数在600字以上,无错别字(60分)

B少量涂改,字迹工整,标点较规范,字数在400到500字之间上,有错别字(50分)C卷面涂改较多,字迹比较潦草,只有逗号和句号,不足400,有不少错别字。(30分)

D卷面有多处涂改,字迹几乎难以辨认。(20分)

二、文章结构(10分)

要求:题目新颖,扣话题或材料;开头和结尾有创意或有照应;过渡自然;段落清晰。

A题目好,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间有并列或层进关系;首尾佳。(9-10分)

B题目一般,扣话题或材料,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间有并列或层进关系;

首尾自然无创意。(7-8分)

C题目看不到话题和材料的影子,段落三段,随手分段,个别段落有中心句,谈不上什么关

系,首尾全。(5-6分)

D没有题目,三段以下,是随手分段,段内无中心句,首尾不引人注意。(3-4分)

三、文章构思立意文体(10分)

要求:立意或以小见大或由此及彼;观点正确、深刻、新颖、鲜明;文体明确,或叙事性,或哲理性,或写景类等。

A立意有特色,观点鲜明,开篇或结尾点题,文体有特色。(9-10分)

B立意比较独特,基本能透过现象提出观点,开篇或结尾点题,文体明确。(7-8分)

C立意一般,只谈现象和自己的评价,在文中某处点了一下题,文体不明(5-6分)

D没有立意,随手写来,写到哪是哪,也没有点题。(3-4分)

四、材料选择处理感情(10分)

要求:取材广泛,有生活真实;用材典型,详略得当;感情表达真实、自然。

A非常恰当(或新颖),材料详略得当,感情真挚。(9-10分)

B主题比较宽泛,但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材料,但过短或过长,感情自然健康。(7-8

分)

C材料有一二则,有具体的事例,但缺少能够触动或吸引读者的细节。(5-6分)

D只结合自己生活泛泛谈,但认识还比较肤浅,无典型性,剪裁不是太好,堆砌话语。(3-4分)

五,语言文采(20分)

A语言流畅,使用五个以上名句或五处以上准确使用修辞手法(或有诗意、幽默、犀利等特点)。(20分)

B有些地方语言准确生动,但整体看来,却经不起推敲,漏洞较多。语言流畅,能准确使用修辞手法。(15分)

C语言罗嗦,没有吸引力,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只有一两个名句或修辞手法,修辞比较俗套。(10分)

D句子毛病较多,词语贫乏,且词不达意,读者理解起来相当费劲,无法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5分)

评分说明:每篇作文满分为100分。总分即为每个部分的得分相加。其中80分以上为A等,70到80分为B等,60到70分为C等,60以下分为不及格。

作文评语形式:作文评语的写作要求:总批写在文末,评语应有所侧重,体现出次篇作文的独特个性。只要抓住作文的一两个闪光点、突出的地方进行评说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是优点的给以肯定鼓励,有缺点要具体指点.内容包括比喻不当,用词重复,语意不明,词不达意,用词不准,条理不清,标点用错等等。

3、尝试有步骤、多层次作文批改方式。

第一、学生自改。在每次写完作文后,根据批改标准,为自己的作文打分。

第二、生生互改、取长补短。学生互改作文前,必须构建相应的学生批改作文小组。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写作能力的上中下搭配分成几个小组,并选出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实施互改时,参照以上作文批改步骤作针对性的批改,批改内容包括根据标准评分并作出评语。每组四至五人,每组批改四篇作文,组员轮流批改,争取每人批改3至4篇。

第三、交流反馈。批改完成后,组员就这些作文进行讨论,交流并挑选出每组内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两篇。挑选结束后,每组派一名组员向全班学生展示批改成果,陈述优秀文章的优秀之处,以及分数较低文章的不足之处。然后其他同学或该文或本次作文补充点评。最后由教师点评。

第四、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从每班抽出四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

第五、在作文点评课后,教师应整理分数较低的学生作文,一一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使这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批改、讲解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六、所取得的效果

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在批改评论别人作文的同时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批改中,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2、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也提高的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批改作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自主参与,彰显自我 篇3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参与的“生成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發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作为一种非智力的情商因素,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教育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态度的培养,尽可能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各种心理障碍,创建良好、轻松、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传授知识时,要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乐于参加英语活动,自主地学习英语。

二、兴趣与互动课堂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催化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学有动力

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声情并茂,激发他们的兴趣。

2.加强互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之学有空间

课堂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英语课堂要力求体现一个“动”字,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致力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要呈现出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英语课堂中,我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预备性活动”,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过渡性活动”,最终过渡到教师放手下的学生“关键性活动”。

三、自信心与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参与的“稳定剂”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自己的点滴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当自己的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便产生成功感,信心大增,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

英语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交流频繁。评价是师生彼此信念的纽带,合理的评价能使学生建立信心,体验成功,超越自我。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当认真倾听,面对学生时,眼里要充满热情和鼓励。学生答对了,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Interesting/That’s a good idea/I’m goad to hear that…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他们设法完成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能只是说“No“,而要辅以关怀、激励的表情,使学生体会到温暖和力量。教师还要使用一些建议性的、易于接受的、委婉的表达方法:“You need work harder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而不是说那些伤害学生自尊,挫伤性的话语:“You’re so stupid.” “You aren’t studying hard.”

多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在做习题时,我经常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回答的正确,可以给自己画一个胜利手势的图标,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孩子兴趣大增,每画一个图标,孩子的自信就更增一分。

四、展评英语学习成果,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升华剂”

多方式、多领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公开展现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成果,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使得评价不再是由教师支配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英语学习交流手册,按小组六人一本,每周交流一次,内容包括:最棒的作业,课文录音成绩单及单元检测成绩单,制作的每篇课文相关的英语信息卡、采访记录、最棒的小演员徽章等等。这个手册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都希望自己在下周的评价中会有所进步,由此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多展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英语学习成果展示给同学给老师,以此改进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定势的束缚,潜力得到了发挥,重新认识了自我,实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篇4

一、自主参与, 在助人为乐活动中复习旧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 在本节课的开始, 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显示漂亮的图片, 从各个感官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的欲望。在学生“帮助小猴子摘桃子”的活动中复习学过的字母。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不大好掌握, 因此, 在“动脑筋摘苹果”的活动中复习前面已学过的三拼音节。这样的设计, 打破了我们常规的卡片复习, 通过图片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帮助别人和得到小礼物中回顾旧知识, 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二、合作互动, 在实践活动中突出重点、难点

每个小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获得成功的一种欲望, 这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 也是其主体的必然反映。在教学过程中, 我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并不断肯定与鼓励他们。例如:在显示“我会读j、q、x与ü相拼, 两点省写”的课件后, 让学生帮助小猴子找规律, 自己根据规律编顺口溜、编儿歌。这时, 学生主体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在找规律、编顺口溜、编儿歌的实践活动中, 知道了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写的特点。

新课标开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 这就告诉我们, 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 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因此, 在上课时, 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听音、辨调、拼读音节”这一活动中, 我利用生活情况说句子, 让学生听句子里有我们这节课学过的哪个音节, 找出来拼读。开始前, 让同桌自己分工, 然后利用手中的声母、韵母卡片, 合作找、拼音节, 并说出这样组成单音节的理由,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这一课的难点。通过“说一说, 找一找, 读一读”活动进行带调练习, 并把音节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既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科学整合

这次人教版教材的汉语拼音编排体现了科学整合, 也就是把学字母、拼音节、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结合在一起。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我十分重视科学整合, 把拼音学习和语言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拼读音节时, 让学生选择这节课上你喜欢的音节, 并用这个音节组词、说句子。这样, 不但有助于巩固拼音, 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最后让“儿歌”以汉字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 促进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儿歌,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汉字, 而且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自主参与,体验搭石之美 篇5

自主参与,体验搭石之美

口胡琳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启迪,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句与句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的呈现是有层次的。在学生学习语言、锻炼思维、品味朗读、熏陶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底,教法之妙才能存乎一心。在教学《搭石》一文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感受“搭石”的美。

【教学片段1】轻踏脚步,走出节奏美

师:你走过搭石吗?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美?

生:我体会到了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的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看来你对音乐有天赋,也能从脚步声中感受到节奏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的人群去体会协调有序的美。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

师:(中速)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踏踏的声音――生: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那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组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让学生边读边用脚轻轻踏步,和上朗读的节奏,引读数遍之后,停止朗读,教室里回旋着孩子们有节奏的踏步声)

师: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跌入水中,更没有人指挥,你们的动作却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教学片段2】理解词语,体会画面美

师:体会得真好。你们还从哪些词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我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

师:听着你们优美的语言,我也感受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水波在轻轻地荡呀荡,人影在水中轻轻地漾呀漾。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点击将课文中的语段变成小诗,古筝曲《梦里水乡》配乐)

【教学片段3】融情朗读,感悟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几乎天天走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轻轻朗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诗变回课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曲“梦里水乡”,悄悄推启了学生想象的窗户,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与心灵深处的心泉一起轻轻荡漾。一首“清丽小诗”,让学生们跟随着乡亲们的脚步在搭石上走出了美的节奏、美的画面、美的韵律,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小溪里那一排普普通通的搭石,的确搭起了 颗颗美的心灵,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此时的教师、文本、学生和音乐,是那样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与语文的智慧。

好的朗读,往往“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我们的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但不同类型的文章,朗读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朗读指导也要因文而异。有些文章虽然比较平淡,但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精心挑选一个重点句或一个重点段,让学生反复地读,精彩的语言定能伴随着文字的思想情感,留存在他们的脑海里。若能保证一堂一练,一课得,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朗读感受语言之美,他们的话感就定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培养。

在朗读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仿佛置身于茂密森林,带着思考、带着倾听、带着惊喜,走着走着,或许在不远处,就能耳闻深山幽谷中那一溪悦耳动听的山泉。诗意的朗读,就是那一溪滋润心田的山泉,而语文课堂,便是那山泉流过的地方。语文老师,就让我们在那山泉流过的地方,静心听泉吧。

快乐学习,自主参与 篇6

【关键词】 游戏化;兴趣;自主参与

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耍,对于一切事物都是那么好奇,如果我们的课程参照小学的模式来执行,就会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以游戏活动为主,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里健康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幼儿园课程应该要和游戏结合一起,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引发幼儿快乐的情绪并激发起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课堂教学与游戏结合,引发快乐学习

课堂是幼儿主要活动的地方,将课堂教学和游戏结合既符合幼儿心理,又能丰富课堂气氛。幼儿园的教学只有和游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的快乐因子,利用游戏这个桥梁把教学内容连接起来,让幼儿在玩乐中内化掉知识。如果利用传统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会引起幼儿的抵触,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所以在课堂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话无法激活课堂,只有将游戏和课堂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语言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引导幼儿进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学大班的《猴子捞月亮》这一课时我就进行“角色扮演”来进行学习。首先是利用多媒体观看视频故事内容,根据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节进行“捞月亮”,用脸盆装了水,用手电筒进行照射,然后幼儿轮流扮演猴子,去体验捞月亮的感觉。在实际操作下,孩子们都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非常想参与到游戏中。当孩子们带上猴子面具进行捞月亮的时候非常快乐,猴子可爱的形象贴近幼儿的世界,而且他们很好奇怎么捞月亮。当他们经过实践明白月亮是捞不到的时候,这种感知是非常深刻的。角色游戏除了这种类型,还有其他类似过家家的游戏,教师为幼儿设定医院、银行等实际生活中常见到场景来结合课程进行教学。

除了语言课堂可以与游戏结合,其他的学科也充满游戏内容,如美术课堂可以去做教室外“找秋天”的游戏,通过走出教室观察秋天的景象,然后进行绘画。数学课的情境游戏也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就可以创设出更多有趣的游戏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快乐的课堂。

二、户外活动与游戏结合,激发自主参与

在幼儿园里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就是户外教学活动,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幼儿园并没有真正实施户外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和户外活动相结合组织教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掌控幼儿安全,又能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安排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到活动中。

在户外活动课上我就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各项比赛,而不是让他们自由活动,或者在课室里看电视。当教师有组织时就能使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从小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组织活动时,我会把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如系鞋带的游戏、排队的游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比赛赋予单调的游戏新的意义,幼儿的积极性被无限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也在提升。

将户外活动和游戏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许多隐形的知识和经验,如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合作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游戏意味着合作,游戏是集体的活动,所以需要沟通、交流,游戏有时候会有输赢,幼儿就可以体验到成功和失败,这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很好的帮助。在游戏中教师要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想法,体现游戏的价值和目的。组织游戏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所以要鼓励幼儿勇敢的参与,同时要给予幼儿主导权,也要照顾个别幼儿的差异性,投入足够的耐心进行引导。

三、行为保教与游戏结合,形成寓教于乐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除了要进行学科教育,行为习惯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如日常生活中的洗脸、洗手、大小便、午睡等,这些教育行为通常由保育老师进行。如果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的话,幼儿会出现不耐烦、记不住的现象,所以应该要将这些教育行为与游戏结合,以便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讲,游戏是最幸福的活动,他们好动、好玩、好奇,游戏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所以教师要重视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提高游戏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

我在教学中就和保育老师共同设计了过家家的游戏,来训练幼儿的生活能力。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个布娃娃,然后让幼儿充当各种角色为娃娃穿衣、洗脸等,通过游戏实践掌握生活的技能。我们还创编各种儿歌,如洗手歌,把洗手的各个步骤用儿歌表达出来,让孩子在歌声中完成洗手动作,令幼儿感觉到原来洗手是一件高兴、好玩的事。这也是游戏和课程结合的意义,课程内容赋予游戏价值,而游戏又赋予课程内容活力。

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每个幼儿园都会配备一个保育教师,在教学中保育和教育要紧密配合才可以令保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所以利用游戏进行保教,不仅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令幼儿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快乐地指引下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严谨地组织来赋予课堂活力,这样课程才能散发出它的芬芳。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童趣和天真的地方,只有让教学游戏化,才能保护幼儿的童真,不让它淹没在枯燥的内容中。如数学复杂的逻辑思维往往让幼儿无所适从,但是游戏就有能力让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清晰,而且在玩乐中幼儿不仅在知识理解上得到满足,情绪也会得到满足,这样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根据幼儿园教学纲要精神,将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将会成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模式,它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引发快乐学习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

自主参与式 篇7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影响因素。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关系, 而是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系。作为教师, 万万不可以摆架子, 更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 批评学生;而是应该以笑容面对学生, 展示教师的亲和力, 只有这样,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不会畏惧老师, 才能够放下心来参加体育活动, 才能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例如, 在进行立定跳远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沙坑想象成池塘, 把自己想象成青蛙, 让孩子们模仿青蛙的样子进行蛙跳和立定跳远的练习。比起单一喊口令进行跳远训练, 孩子们会感到这种方式有趣得多, 而且更有热情去参加体育练习。通过这样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孩子们会更加热爱体育这门课。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上完基本课程之后, 需要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 帮助他们通过自由练习的形式巩固今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一旦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 他们就会对自己热爱的某项运动加强训练, 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例如, 在学习了篮球运动中的“投篮”后, 就安排学生进行投篮比赛, 观察并发现学生在进行自主投篮时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予以纠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篮球类的体育活动。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参与自信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具体做法就是:把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再开展体育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这种分组活动可以是两人之间的, 也可以是三人以上的多人组队模式。很多时候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即便可以完成, 也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消耗很多的精力。如果是很多人一起分工合作, 那么这项任务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得又快又好。同样, 在体育课堂中, 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配合, 这不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从而使得整个集体更加具有协调性。例如, 在学习“篮球的知识和技巧”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两个班级之间进行篮球比赛, 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进行团队配合和体育竞争的训练。在比赛之前, 教师可以选出打得好的学生, 代表班级出战。

四、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只有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或学会怎样适应变化, 才能获得知识。只有意识到没有可靠的知识, 才能积极寻求知识, 这样的人才是可靠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选取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 例如五十米跑、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或是跳远等, 使得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生的身体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里同样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 通过小组的合作形式进行体育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考试不是目的, 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因此体育考试不应当采取单一的打分形式,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如有的人擅长跑步, 有的人不擅长打篮球, 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来参加考试,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 帮助他们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 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考试考核的目的是在体育活动是否掌握相关知识, 即便是不熟练也不要紧, 因为体育课本来就是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强化身体素质的课程。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 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因此, 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开拓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 敢于把具有活力的元素添加到体育课堂中去,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形成自主体育意识, 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 让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更可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形成良好的个性习惯。

关键词:体育,自主,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雪红.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自主参与式 篇8

1 目前高校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 国内各大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投入相比多年之前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不论是在机房数量、硬件设备、上课环境等方面都达到了会计教学的标准。但推进学生自主参与式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学校自身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学生自主参与式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1) 计算机实验课程紧、场地少。许多高校在平日上课时并不安排学生的上机操作课程, 只在期末或毕业时组织学生进行为期数天的教学实训, 几天的实训所教的知识也非常有限, 灌输式教学比比皆是, 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中的软件利用度偏低。这样“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不但无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的目的, 设置会因临时安排上机课程打乱学生复习中的学习计划。学校为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所提供的场地有限也限制了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无法满足多班级同时上课的需要, 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计划。

(2) 会计教师专业技能欠缺, 指导能力有限。多数高校的授课教师常年精于理论教学工作, 对书本吃得很透, 对计算机“一窍不通”, 在进行利用软件授课的时候, 备课不足, 对软件掌握不扎实, 导致其教学质量引人怀疑。同时, 部分教师长期授课, 缺少了对当今会计业最新发展的知识更新, 缺少企业实战经验, 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脱节, 给学生就业造成阻力。

(3)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不少教师以为只按照书本要求来讲, 机械地完成课时就算大功告成。忽视了计算机实验过程中的课程内容, 实验过程多年一直沿用一个案例, 不断分析讲解, 这种实验案例没有更新, 反复讲授过时、老旧的会计知识的问题不但教学质量极差, 更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带着自认为掌握的“专业技能”到了社会上, 发现不但用不上, 还常被企业说成是“眼高手低”。

(4) 学生专业不精, 对多款软件使用不熟。很多学生对于ERP、Saa S等专业软件掌握不熟练, 在工作中无法正常进行账目核算等工作, 驾驭多款软件的能力有待提升, 这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无法适应目前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

2 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概述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我们首先要探究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特性, 这一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 针对所要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运用科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实现对学生会计学习中合作精神与研究态度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或这样一种教学,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展学生实践能力为,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从而实现会计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参与式教学有以下特点: (1) 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继承者,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参与到学习之中, 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 (2) 拓展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亲自探究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用实验来验证理论。 (3) 知识构建。灌输式教学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只有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来实现理论在脑海中的重新构建, 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 参与式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的现实优势

如今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比较扎实, 这就为学校在校内推广学生自主参与式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具有自身的经济优势, 学校机房收费要比社会上的价格低很多, 还有很多计算机教室是免费提供学习, 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 也促使自己更快捷便利地参与进计算机会计教学实验之中。因此, 学校创造了这样一种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学生便可利用课余时间对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可以有效缓解高校会计实验的教学压力, 由此可见, 自主参与式会计实验教学在现实应用中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1) 没有时间局限。这一教学模式让会计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禁锢, 学生不必非要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学习, 利用校园内的互联网络可以实现时间上的自由支配, 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自主进行实验学习。

(2) 避免了场地限制。强化学生在计算机会计实验学习中的自主参与性, 可以有效解决因实验场地的限制而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 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只能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的束缚, 实现学生在教学期间自主地决定参与会计实验学习。

(3) 提升实验导师授课质量。借助于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从网络环境中搜集会计课程的实验资料, 依靠包括文字与视频等教学手段来大幅提升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常见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指导, 学生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工具在网络上与教师交流, 这样一名教师可以实现对多名学生的有序辅导, 而避免了课堂交流中混乱嘈杂的授课环境。

(4) 节约学校实验成本。如今学生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要求, 这就为学校减轻了许多维护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费用, 这部分节省出来的资金可以更好地利用在学校参与式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当中。

4 结语

推进高校学生自主参与式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符合当今网络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表明, 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优势, 其实现了上课时间更自由, 上课地点也跟灵活,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会计实验学习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参与式计算机会计教学实验可以有效解决各大高校在会计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为促进高校在会计教学的广度、深度中不断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的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现状, 总结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对计算机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参与式会计学习和管理给出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学生,自主参与式,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新玲, 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 (E RP-U 8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升华参与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篇9

一、转换教师角色,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生物课程标准》将生物教学的总体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生物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应当重视透过生物的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 新课程对生物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仅仅把自己当作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 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心的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是教师最具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就是说, 要转换教师角色,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强化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 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为此必须强化学生活动。

1. 倡导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倡导自学, 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首先教会他们读书要仔细, 不能遗漏书上的图表, 可先选学生“领读”, 包括“粗读、细读、精读”。凡读到重点内容, 重要结构、生理、概念, 指导学生在书上勾画, 关键词句要求圈上。在教会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把本节课要读的内容, 列成若干问题或表格, 让学生依据所列问题边读边勾书边批注解答。

2. 激励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生物教师就要努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敢于与善于提出问题。古人云:“学则须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 他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自己阅读教材所接触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所以人在生物教学中, 经常采用设疑导学法, 从教材中发掘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 这样使学生在质疑中得到发展, 培养了自主思维能力。

3. 鼓励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能力。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 开展同伴合作, 小组讨论, 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多,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互助组, 互助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 还在课外互助互学, 共同提高;还可采用课堂讨论法, 组织辩论赛等形式。

4. 创新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 篇10

一、心理方面

1.激发兴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在绘画教学中, 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 加上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 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的“情弦”。学生动了情, 继而就有了情趣, 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教学当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

2.沟通情感。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 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 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 给学生安全感, 那么, 即使没把握能回答好的问题, 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教师也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 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二、行为方面

1.加强技法训练。绘画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 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对象, 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 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 又要胸有全局, 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 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 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 又要具体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 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 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 培养想象力。

3.选择创作途径。中学生的观察力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 思维就有素材, 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会水到渠成。学生在模拟、参考范画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将范画的形象加以增减、缩放、挪移、变化等处理, 组成新画面。同时, 大胆用色, 依照创意表现。学生天性爱玩, 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 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 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寓教于乐, 在游戏之余, 学生有了切身体验, 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三、环境方面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 还可进行如下操作:

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 让学生在“看”中参与。在上课前, 拿一些上一届或兴趣班的作品当范画, 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 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

学生走上讲台, 让他们在“教”中参与。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走上讲台, 参与“教学”。这样学生肯定愿意, 而且教得认真, 学得开心, 真正体现自主参与。

学生学会评价, 让他们在“说”中参与。为了提高中学美术课质量, 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 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 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总之,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机会, 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自然, 创造潜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开发, 得到提高。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下一篇:中英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