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

2024-05-15

初中新生(精选十篇)

初中新生 篇1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初一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工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 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 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 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 同学们积极地画、剪、叠, 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 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 化难为易,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语) ,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 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 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 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思想, 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兴趣教学入手, 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 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 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 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 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 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名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 展示闪光点,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新生 篇2

由于目前中小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少刚进入中学的新生,会出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不协调,并由此引起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迷茫、困惑与痛苦,也就是出现成长中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曾对初中一年级的140名新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认识不清楚,只有24%的学生心态比较平和。我们认为,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信心大小,影响对自我的肯定与怀疑。上述这些烦恼是学生成长中的“拦路虎”,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会给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与分析。

一、成长中烦恼的三种表现

1.认知上的烦恼

一般来说,新生刚到全新的环境中,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寻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由此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烦恼。如在环境方面,他们可能总在想:“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了,成绩可以不再优秀,不必再严格要求自己了”。在学习方面,他们也常常这样认为:“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生活太枯燥,没有意思”“我变笨了,没有希望了”,“我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了”,“我没别人有潜力、有后劲”,“我不是学习的料”……

2.情绪上的烦恼。

由于环境变化大、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因而不少新生容易产生孤独、害怕、焦虑、自卑等情绪,这些压抑、苦闷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与缓解,不仅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且可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嫉妒、愤恨等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行为上烦恼。

新生的烦恼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为: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与此同时,还有个别同学则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样一来,烦恼就更多、更大。

二、成长中烦恼的形成因素

1.气质性格差异。

气质和性格作为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影响新生入校最初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学生热情奔放,多血质学生开朗活泼,这两种人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而粘液质的学生相对含蓄、沉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速度会慢一些。另外,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比内向型性格的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

2.心理准备不足。

部分学生对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困难估计不足,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有效方法,仍是用老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如总认为过去的同学亲切,现在的老师不在乎自己等等。因此,他们总生活在回忆中,想家,想小学同学,想以前的朋友,感到异常的孤独、难受。

3、家庭压力大。

为了促使孩子尽快成长,不少父母会把升学与就业的压力提前灌输给子女。另外,这时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快,但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这就可能在许多方面给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和理解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4.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完满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概念的含义包括:一是具有良好的心境。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是能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过分嫉妒别人的长处或顾忌自己的缺点,有自信。三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愉快交往,恰当的表现自我,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

然而,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孩子们形成了畸形的优越感和沉重的孤独感。有的父母或者因为工作繁忙,很少甚至不与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或者因为知识匮乏,认为孩子“五大三粗”就是健康,忽视孩子内心的孤独。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所公布的一份报告说:有关专家抽取6座城市的2000多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及危害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有13.8%儿童有不健康行为.我国有关权威机构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卫生和心理素质量表,对东北三省的3万多名学生进行检测,发现大约有32%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这些调查数字可谓触目惊心.清华大学学生刘洋伤害大熊猫事件、云南大学马嘉爵杀人事件等,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的恶果.一般来说,孩子心理不健康,通常表现为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分析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心理因素,客观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

5.学校指导不够。

通常,新生进校后,学校都希望学生们能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给予新生的也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教学和一般的常规性入校教育,而针对新生心理开展的适应性教育往往没有跟上,有的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烦恼的出现或无法解决。

三、解决烦恼的方法与途径

1.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并给予具体指导。

学校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对入校新生进行集体心理讲座;对出现同一反应、同样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行新生心理状况的健康测查等。同时,由于新生的许多问题与家长有关,还可专门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

2.家长要做到“三多”和“三不要”

“三多”是:多观察子女的表现,多和老师交谈,多和子女讨论学习、生活与交往情况。“三不要”是:不要时刻提醒孩子的成绩,不要夸大子女这一时期的表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他(她)与其他人相比。

3.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时寻求帮助。

浅谈初中新生入学教育 篇3

关键词:入学教育;创立班级建设主题;规范行为;积极疏导;特殊学生的跟踪辅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做事得早做准备和打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在“上任”之前,就要对本地学生当前的普遍习惯、学业水平、家长的普通心理及小学受教育状况等等相关情况要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就会明确明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地方特点和以往班主任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先入为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一些情况,开学初要特别上好几节班会课。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学生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会对他们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新学生要面对很多变化:老同学的分离新同学的陌生、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要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为农村文明程度较城镇要落后些,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前移,注意语言美,尽量减少学生日后“祸”从口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当前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祖父母“教育”的——即所谓的隔代教育。这种教育一大弱点就是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对孩子很少有约束,学生会非常随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吃零食、随地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利用学生刚进初中时的积极心理,先入为主,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相关班级建设主题:《优秀班级与我》《我班有我更棒》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出现在优秀班级的课堂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优秀的班级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不良习惯绝不会因一两节班会课就解决,我们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要“建章立制”了。

二、积极疏导,尽量鼓励学生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我会发现过于严厉,会造成学生与你“顶牛”或“老鼠戏猫”的尴尬情形。对学生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班风无益,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不合。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本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成员,每个小组组长一名,力求组内学生形成比纪律、比学习、比发言、比表现、比卫生,比团结互助的风气;组与组也相互评比、互相监督。以期形成团结、竞争、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和精神面貌。每一周或两周评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八名,每组一名。优秀小组一或二组,间或评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或小组,以便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得到班级表彰,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尽早走上正常的轨道。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例如2010年秋季,我班在开学不久后,从外地转来一个据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女孩,但来学校没几天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沉迷手机,不服管教;一下课就与原来的一些同学跨班玩,自己班上的同学挨揍,她还叫好;过分爱打扮,戴耳环、穿低胸衣服,而且在班上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成绩中上游。这是个典型的智力还可以,但品德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个学生管教不好,整个班都会受影响。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在开完会后,与该生家长好好地聊了很长时间。中心问题两个:让她穿着得体、上课不能带手机。

我利用早上锻炼身体,跑步到她家去关心关注她;晚上散步我们一家人(丈夫是她的老师,儿子与她同班)常到她家去,让她觉得老师时时在想着她。经我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不断地与她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地鼓励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成功了!我乘势让她做我班的班长,她一天天在变化,主动摘去了耳环和花,低胸的衣服也不穿了,手机也不带到学校来了,课堂举手发言也慢慢自信和阳光了,学习很积极。再后来的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跃居全年级第四,全年级两百多人,成绩一出来,我们一家人立即利用晚上到她家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可高兴了,看着学生这么高兴的样子,我们做老师心里也感到高兴和幸福。

当然,这还少不了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电话、网络、家訪与家长加强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等等。

总而言之,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得让家长和领导放心,那这个班主任就得心中有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爱他们的童心,甚至爱他们的缺点。付出你的艰辛和细致的劳动,才有可能做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初中新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4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初一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工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 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 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 同学们积极认真地画, 剪, 叠, 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 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 化难为易,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语) ,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 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 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 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让充分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思想, 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兴趣教学入手, 侧重于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 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 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 或通过提问, 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 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 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名学生, 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 展示闪光点,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新生初中作文 篇5

徐徐的微风拂过,微微的阳光挂在天上,苍翠的树笔直的站在大门口。就如我的心情高兴而又忐忑,在这个暑假我挥挥手告别了我的小学,迎来了我的初中一年级。站在新学校的门口怀着一种奇特的心情进来。在报完名后,我找到了我的宿舍跟我想象中的不同,在我想象中宿舍应该是宽敞明亮而不是狭小,这让我的心情有一点低落,不过我却还抱有期望。告别爸爸妈妈后,我自己走在校园内。可学校内没我认识的人只不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在我眼前掠过。这让一向不太活泼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也让我的期望落空不少。

新学校新面孔新事物,让我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感觉。

我一个人一人在宿舍,终于到了晚上我要去上晚自习了。我拿着书包往教室去。到了教室后,又是一张张陌上的面孔让恐惧再一次漫上心头。我随便挑了一个地方就坐下了,我把头埋进来,想冲淡我们的恐惧。

“你吃糖吗?”

她问完后将糖递了过来。我接过糖向她道了声谢,之后便开始和她聊天,她的友好使我的心静下来不少。

晚上回到宿舍后,宿舍欢乐的氛围并没把我感染。虽然同桌的友好可以让我感觉不再那样害怕,但却还是不可以使我不害怕。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日渐地外面的声音不在嘈杂。我以为熄灯了就把头钻出了被子,之后我才发现室友都为我的身边,虽让她们都没开口说话但从她们的眼神我能感觉她们对我有一种关心的感觉。在我近期的那个女生对我说“如何,想家了?”

我点点头。这个时候又有人继续说,没事,大家都是,将来大伙互有关照。别伤心。

接着就有人陆陆续续的安慰我,看见这所有的景象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不再害怕,恐惧。

浅谈初中新生的入学教育 篇6

一、学规则,明确学生本份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校规”,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待人接物、学习纪律、生活情趣等方面提出了统一的要求。这些“规则”,既是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条文解释要清楚具体,让学生全面领会它们的实质,明确合格中学生的具体要求。

二、表决心,争做合格中学生

通过“守則”“规范”“校规”的学习,学生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紧接着就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专题演讲—“做合格中学生”。演讲结果,要评出一、二、三等奖,未获奖的学生,老师要尽量找出他们“演讲”的闪光点予以口头表扬,并将演讲稿存入学生个人档案。让他们享受展示自我的喜悦,以打造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三、定班规.言行有准则

一个班虽是由几十位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就必须要有适合这个整体的统一规范——班规。由于班规是要全班同学共同遵守,因此,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规范”“守则”“校规”为依据,全班同学民主议定。学生是制定班规的主人,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就会显得轻松而愉快。

四、拟细则,量化自我言行

班规制定之后,为了有效地落实执行,同学们再以班规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块的切实可行的自我量化细则,每条细则给予适当的分值,满分为一百分。学生每天对照细则进行自我评定,并把评分写在日记本中。每周的班会,我再参照科任老师、班级同学、家长及社会反馈的信息进行一次补充评分(一般是尊重学生的自我评定)。学年总评结果要存入学生个人档案之中。这样,我就可以“寓管于不管”之中,师生关系也处得和谐。学生自律的习惯一经养成,不仅初中时受益,而且对他们的一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五、建班子,竞选干部

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彼此沟通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对班级情况的把握也更细、更全面。为了班级工作开展得更和谐,更顺利,班干部就必须通过竞选产生。

在竞选之前,我们将班干部的设置、各自的任务公之于众,然后让同学们以“假如我是××”为题演讲,来展示自我能力。大家再根据他们的施政纲领的优劣进行表决。班干部选出来之后,将他们分散在各个组里,由他们组织自己所在组的同学竞选出德育组长和学习组长。在整个竞选过程中,要尊重同学们的意见,班主任只起引导和协调作用。这样产生的班子既有战斗力,又有感召力。

六、定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班主任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设计班级活动方案后,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以“方案”为指导,分别写出各自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方案”和“计划”都悬挂在教室里,让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协助班主任和干部们实施,群策群力,搞好班级建设。

初中新生政治课教学改革初探 篇7

关键词:教育思想,现代化,兴趣,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课怎么教,这是所有政治老师都关注的问题。初中新生升入初中后,进入新班级、新环境,一切都感觉陌生。针对学生“面临新变化,遇到新问题”的情况,作为政治老师,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现政治课教育观念现代化

我们所大力提倡的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指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而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则是政治课教学改革最迫切的需要。政治课教学效果普遍不好,主要是因为政治课所学的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些死背硬记的知识,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了兴趣。虽然学生的政治科目考试分数都挺高,但是他们的实际政治思想水平却很低。因此,把课本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观点、信念和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优秀青少年要比考高分重要得多。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是为了可以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判断事物,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者只有纠正了自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念,注重实践,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政治课的前提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上课向学生提问:谁知道航空母舰的知识,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航空母舰跟政治有关系吗, 我想任何一位政治老师都会轻松的把话题从航空母舰自然而然引到正题上去。同时,初中的政治课已不再是单纯的政治课了,还兼备着思想品德、心理教育等诸多教学任务。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可谓是手段繁多。当然学习政治确实不难,但要学好政治就需要学生下一番功夫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知识吸收的多少,主要在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有多大。主动去学习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讨论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会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是上好政治课的前提,政治老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情趣走向。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所学知识内容难度加大,而且新的环境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政治老师就要在第一堂课给学生以心理准备,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心态尽快融入新的集体。这时可以举行一个主题为“享受学习乐趣”的演讲,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从不同方面描绘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讲述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快乐,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明白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的重要意义。这样的一堂演讲课其实也是一堂精彩的政治课, 既能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和喜悦,做学习的管理者。

三、改革教学方法是上好政治课的关键

平时我们在上课时通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强行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去感悟真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变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等到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时,他们所死记硬背的知识完全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如果在平时教学中针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学会以后如何运用要比教会学生学会重要得多。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渔鱼之技呢?这就要求政治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政治课堂实效。

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有所差别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用一个方法教,聪明学生的长处发挥不出来,稍微弱一点学生的短处也得不到改善。那么,“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初中新生广播操教学之我见 篇8

一、做好学前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面对刚刚组建的新班集体, 一张张新面孔, 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 由于他们所在的小学学校要求不同, 对广播操的认识不同, 加上个体差异明显, 如果思想不统就会直接影响操的教学质量以及今后的课堂教学。面对刚入手的新生,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学广播操与小学广播操的不同。就教学而言, 对广播操的考核比较严, 对每一个动作随着节拍, 要及时准确到位, 体现形体与动作美的结合, 而且操的考核在整个学期考核中占得比重较大。要让学生知道广播操学习好坏直接关乎到期末成绩。从新手个体而言, 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 都不想输在这一新的起跑线上, 所以大家在一开始也会积极主动认真学习广播操。此外鼓励的话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告诉学生:“广播操的美在于动作整齐划一, 无论有多少人做操其效果就像是一个人在做操。我们班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班级的广播操整齐划一吧。每一个同学都不希望自己给班级摸黑?”学生在老师这样的激励下纷纷表示应该努力学习好广播操为班级争光。这就为广播操教学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懈怠时, 继续用为我班集体争光激励他们。

二、加强动作定位提高动作到位

在广播操教学中, 动作定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开始就要重点贯彻下去, 让学生对广播操动作定位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把体前平举、体侧平举、侧上举、上举 (一定要让同学体会手臂靠耳朵) 等编成节拍, 结合动作口令, 对动作逐一定位。在开始的时候要先介绍手型, 而手型用的最多的就是握拳和并掌, 要多加练习, 让学士体会握拳和并掌之间动作变化, 做到准确快速到位。接下来的是前平举和侧平举动作定位, 对于这一环节教学, 前平举手型并掌, 五指并紧, 掌心向内, 手臂平行越等于肩宽。侧平举强调掌心向下, 手臂平举于肩平。侧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两手臂于头成四十五度夹角, 头略微抬起眼随手动, 使动作舒张大方。上举动作练习中要强调两手臂靠耳朵, 有些学生对上举, 尤其是男生做起来比较困难, 动作不到位, 不知道怎样做好, 那么给一个参照点靠耳朵, 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点, 就是在广播操动作教学中上举不到位的时候, 可以用简单的“靠耳朵”提示语, 让学生把上举动作及时有效做到位。

三、加强动作示范多用带领跟随

在抓动作定位的基础上, 开展广播操教学, 多角度动作示范, 分解较难动作, 发挥老师带领学生更随做的作用。在进行讲解示范的同时多强调动作到位程度, 可以用“并掌”、“握拳”、“肩平”、“侧上45度”、“掌心相对”、“上举靠耳朵”、“踏步”、“眼随手动”、“动作定格”等提示语, 来告诉同学们动作要到的点, 发挥口头提示语的作用。在使用这一类提示教学中事先在动作定位教学中贯彻下去, 给每一个提示动作找一个简单容易找的参照点。这样学生就能快速准确把动作做到位。接着, 在带领做过程中, 老师要多角度示范, 把动作分开教学。这里尤其要注重每一节第一遍示范教学, 因为第一遍讲的细、讲的慢, 会让学生建立起第一正确的认识, 使学生较好的把握动作, 这样会减少以后纠正动作的难度, 从而提高广播操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速度。在做好前期的广播教学, 学生对广播操会逐渐有一个新的认识, 动作到位程度逐渐提高, 教学起来速度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四、加强整体演练打造整齐划一

广播操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在统一的节奏下动作做到整齐划一, 增强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 美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整体演练时要采用小循环和大循环结合方法交叉进行。小循环即是对一个8拍获一节操进行循环;大循环是对一节以上操进行循环。在进行小循环教学中, 要注意对个别动作强化训练, 教师多角度示范, 语言提示, 逐渐提高操的流畅连贯性。在解决这些的基础上配合大循环, 使学生能较好理解广播操, 做好广播操。整体演练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整齐划一意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过程, 增强一个班集体凝聚力过程。教师可以把班级有意识的分成几组, 让这几组学生进行比赛, 比赛胜利一方给予奖赏, 换个角度使学生加深对广播操整齐划一的认识。也可以再让每一组学生推出优秀代表, 进行比赛, 发挥学生榜样示范作用,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配合音乐伴奏提升韵律节奏感

在广播操动作基本熟悉的情况下, 下一步就是要配上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节奏下自动完成整套广播操。在加音乐前, 首先要让学生完整的听一听音乐节奏, 老师在旁边进行讲解, 必要时配合动作进行演示。接着老师在音乐下, 带领学生进行做操。因为音乐的节奏比较快, 学生不能更上节奏, 在动作和音乐节奏要统一下, 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做, 老师的领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老师在音乐的帮助下, 嘴巴就解放出来, 这时可以在边做的同时, 用简单有效的语言提示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更快的跟上节奏, 把握节奏。反复练习后, 学生基本就能把握要领。由于现在多媒体发展比较快,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整体演练的时候, 采用录像形式, 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动作还存在的不足, 为后面的练习找好方向。

初中新生 篇9

一、从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培养学生绅士淑女的举止

有一位母亲从孩子懂事起就告诉他:“你要坚强, 坚强得足以认识自己的弱点;你要勇敢, 勇敢得足以面对恐惧;你要堂堂正正, 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昂首而不卑躬屈膝;你要能面对掌声, 在胜利时能够谦逊而不趾高气扬。”她告诉孩子:“真正的伟人直率真诚, 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 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她就是林肯的母亲, 她用勇气和坚强铸造孩子的心灵。

能自律方可有作为。所谓自律, 就是严于律己, 自己约束自己。要自律, 首先要确定一个奋斗目标, 然后要有坚定的毅力和信念, 以持之以恒的行动扎扎实实地去实现。综观古今中外, 凡有成就者, 无不具备这种能力。明朝大臣徐溥在求学时期, 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 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黄豆, 每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 就在另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颇多, 黄豆寥寥, 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时间, 黑豆黄豆各占一半, 他再接再厉, 律己更严。久而久之, 瓶中黄豆日增, 黑豆的增长则屈指可数。徐溥就是凭着这样持久的自我约束, 不断完善自我, 终于成为一代名臣。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从1733 年起, 开始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罗列了诚实、节制、果断、勤奋、公正、宁静等十三项美德, 决心每天严格遵守一项, 十三周完成一个“疗程”, 一年四个疗程。每天他都要检查得失, 凡违反了就要记上黑点。最终弗兰克林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徐溥和弗兰克林正是由于严格自律, 才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曾有一位家长这样介绍她的教子经验。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 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一家3口都喜欢吃橘子, 这位母亲每次买橘子都按3 的倍数买。每次晚饭后都让儿子拿来3 个橘子, 全家分享。而且, 每个月给爷爷奶奶汇款, 母亲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习惯养成是有规律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一种行为持续21 天就能成为初步习惯, 如果能坚持90 天, 就能养成稳定习惯。

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严格自律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班级是学生发展的根据地, 教室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针对学生来自于不同学校, 具有不同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对新班级缺乏认同、缺乏归属感的实际情况, 我们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从开学初, 我们即开展系列活动——早自习特色晨读、教室布置、好习惯的养成等, 形成班级凝聚力,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

在特色晨读活动中, 每天七点半, 楼道里就会响起朗朗读书声。

在教室布置上, 各班都独具匠心、别具特色, 校风、校训、学风都写在年级、班级板报中, 突出展示出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制订班规, 竞赛评比和自主管理园地。把外观的视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真正让班级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精神发育的家园。

在好习惯的养成活动中, 为加强学生自律, 我们要求学生一入校就注重规范自身行为, 养成良好习惯。从杜绝迟到到早午自习的有序进行, 从课间操眼操质量到教室环境卫生, 从学生的发型服饰着装到文明礼让的言谈举止, 从自行车摆放到图书馆、食堂的行为礼仪等, 我们都严格要求, 倡导文明优雅的行为方式。

二、从科学学习方法入手, 激励学生相信奋斗的力量

对每个学生个人而言, 未来的目标可能千差万别, 但就目前来说有一个目标是相同的, 这就是首先要做一名合格中学生。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主要任务, 也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所以,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就要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和小学相比, 中学阶段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学习方法必须加以改进, 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学业成绩也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学习一般强调五个环节:自觉学习、主动听讲、及时笔记、按时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要培养学生具备专心读书听讲、积极勤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和自我验收等良好学习方法, 这是学生得到更好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天才始于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和整个学习过程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帮助学生将学习和社会需要、个人需要联系起来,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 只有当他们知道学习的具体意义时, 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们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 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为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 每天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核对该完成的作业及应提前准备的相关事宜, 家长及时督促。

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后, 我们激励学生要持之以恒, 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经历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北大。在大学毕业的时候, 成绩排名倒数。但他一直没有放弃, 北大毕业以后用两年时间把朗文字典几万个词条背诵下来了, 因此事业上也就有了一个突破口。现在全国大学生每年有数百万人在买他的各种各样的词汇书背诵和学习。这就是他努力和学习的结果。俞敏洪在今年“青年自强·圆梦中国”活动启动仪式的现场发言中讲到:“从一辈子的角度来看, 我们每一天的努力, 每一天的坚韧, 每一天的不放弃, 最后就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精彩的画面。”所以, 我们告诉学生, 奋斗决定了人的命运的走向, 要相信奋斗的力量, 鼓励学生勤奋好学。

三、从和谐人际关系入手, 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而言, 人际关系主要来自同学和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用友善的微笑面对同学, 做到主动与同学打招呼, 主动和同学讲话, 主动帮助别人, 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同学或揭同学的短, 当同学有缺点时, 可以委婉地提醒他, 并适当地宽容他。我们还应告诉学生要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同学, 一旦和同学产生矛盾, 要在谅解的基础上, 心平气和地和同学主动沟通, 用积极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爱己之心爱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

在中学生活中,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时候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状况, 学生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们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特点与优势, 努力去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一人难称百人心”, 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对某位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适应的感觉, 要及时与教师沟通, 加深对教师的了解。

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表面化, 考虑问题容易绝对化, 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 引导学生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农村初中新生课堂教学与管理 篇10

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是每一个任课教师所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由小学跨入中学的学生会出现对初中课堂会不适应现象, 学生课堂表现参差不齐。七年级新生来自各个小学。有的来自完小, 学生习惯养成较好, 能够较快适应中学生活;而大多数学生来自非完全小学, 学生习惯欠规范, 有的学生连坐姿都不正确, 总是习惯斜坐或斜靠, 给人懒散的感觉。有的学生看似听课很认真, 但是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让他回答, 他都不知道教师在说什么, 学生思想根本就不在课堂上。总之, 形成诱因是多样的。

1. 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离家在外务工, 只剩下爷爷奶奶照看孩子。而爷爷奶奶大多数文化水平低, 无法进行有效辅导不说, 而且对自己的孙辈孩子溺爱十分严重, 对孩子的学习过问很少。再加上有的孩子敷衍塞责家长, 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不知道努力克服, 只知一味逃避, 缺乏应有的意志力, 造成对学习感到陌生, 自暴自弃。有的学生甚至课上一句都听不懂, 对学习失去兴趣, 从而厌倦课堂, 只盼早点下课休息, 久而久之, 使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闲下来。思想闲了, 对自己言行就不能约束, 从而给课堂管理造成很大难度。

2. 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现在社会体制不能正确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关系, 造成学生和家长只注意到眼前经济利益。上学与不上一个样, 上好上坏一个样。甚至有的家长觉得:考上高中和大学, 要花很多钱, 毕业了还找不到好工作, 还不如提前就业, 早为家里赚钱。所以有的家长就明确和孩子讲, 上学就是混日子, 初中毕业了也就该成年了, 可以及早找工作。家长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上学如同应付差事一样。这种思想不可能快速的接受教师教授的学习知识。

3. 对初中阶段不适应。初中生与小学生课程设置相比, 科目增多了, 与任课教师的接触也少了很多, 师生间沟通也就成了问题。学生在小学的时候, 好多课程形同虚设, 一天之中差不多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学生和教师见面的机会多, 师生之间也没有距离感。而初中课堂, 学生不能与任课教师接触, 交流时间较少, 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较大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4. 教师对新学生情况了解不够, 再加上个别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尽合理。有的准备不足, 教学设计粗糙, 不能全面考虑课堂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课堂效果肯定造成影响。如果事先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或过低过松都可能影响课堂效果。有的教师上课还是老一套教学方法, 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感知事物被动, 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产生抵触情绪, 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不合作态度。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对策建议

1. 最好的教育就是爱, 它是师生加强沟通的首要条件。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 爱他们、尊重他们, 就会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学生最希望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公正是孩子纯洁心灵信赖的基础, 也是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2. 教师要找准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仅应是引导者、促进者, 更是组织者、管理者。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传递信息, 对话交流, 发展认识的活动。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适合情境, 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 同伴互助, 集体交流,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 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心理学因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 判断学生听讲情况, 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 善于把握时机, 设置悬念。比方说可以通过适度夸张, 吸引学生注意力, 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 形成师生合力, 就可以愉快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

4. 针对学生不规范行为采用针对措施。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 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帮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例如, 对于问题不大的, 不影响其他同学的行为应通过暗示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等方式调节气氛, 切忌生硬的课堂批评。下课谈心方法来解决以维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有所感悟, 能够得到改正, 对于恶意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 而不留死角。

5. 加强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学习中使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进取心。通过小组讨论, 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来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单纯地自己努力来获取知识的单一形式。这样解决问题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 通过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鼓励和支持学生树立现实的目标和近期规划。但目标应该是现实的, 有实现的可能, 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 使学生能够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能够对自己学习品质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6. 实施差别教学是课堂组织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每个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该正视尊重差异, 在教学中应该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针对学生特点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提高学生参与机会, 使学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7.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用良好教学机智掌控课堂。首先, 情境创设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情境可以抓住学生心理,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新知识的展开。在教学中, 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业水平, 才能体现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平时, 教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 谈心, 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因为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我们不知道每个不同学生时刻会出现什么问题, 要做好预案以应对各种问题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校自身条件,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有吸引力, 以便能使学生兴趣一直保持在每一节课,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 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

上一篇:关联规则算法优化研究下一篇: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