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2024-06-08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精选十篇)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篇1

(一) 内部融资。

1990~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比例。 (图1)

从平均水平看, 内部融资比例高达55.71%, 外部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部融资中, 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 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 内部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 均高达75%, 德、加、法三国次之, 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 加拿大最高达到19%, 美国、法国次之, 均为13%, 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 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 日本最高达到59%, 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部融资比例, 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 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

我国企业融资行为发生在资本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 虽然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无法确知企业的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确切比例, 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倚重银行贷款提供大量运营资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则偏低, 有研究表明, 内部融资比例不到25%, 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融资所占的比例。而且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在外部融资中, 股权融资所占比例高于债券融资。

(二) 外部融资。

我国企业2000~2007年外部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外部融资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银行信贷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占比平均高达85%以上。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 银行负担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应由财政承担的职能, 造成国有企业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局面。另外,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 且很不发达, 所以其他所有制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 从而也形成了高负债的局面。随着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 逐步淡出政策性业务, 国有企业的外部信贷约束逐步增强。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 开始对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进行信贷限制, 因此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几年逐步下降。

2、股权融资比重逐渐上升, 发展很快。

2001年以来,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等的推进提升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 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不断增多。但是,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仍不健全, 导致股票市场成为筹资的场所, 缺少资源配置的作用。各企业把发行股票当成圈钱的工具, 红利发放较少。

3、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比较慢。

对于股权融资的偏好, 使得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在证券市场上采取倾斜政策, 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利率以及偿还期限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这是因为在1990年初出现了许多企业以发债券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现象, 引起社会动荡, 另外也是防止企业债发行冲击国债发行融资计划。

(三) 小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的融资次序与优序融资理论并不一致, 其次序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这与我国转型经济下不成熟的政策环境有很大关系。银行贷款占比最高, 而内部融资偏低, 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

二、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绩效分析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分析制造业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一) 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

本文选取2005年前上市的沪深两市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 并剔除表现异常的ST公司及缺乏数据的少数公司, 最终得到844家公司;选取了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的数据。数据均根据Wind资讯数据库整理得到。度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选取了两个:净资产收益率ROE, 即公司息税前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主营业务利润率CPM, 即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度量公司融资结构的指标选取了总资产负债率DAR, 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二) 对资产负债率DAR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上述884家公司的统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2005~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 中值和均值相差不大, 标准差在17%左右。为了进一步分析资产负债率在各百分比区间的分布情况, 下面做一区间统计。 (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区间50%~60%范围内分布的公司数最多, 接近1/4。绝大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40%~70%之间。

(三) 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分析。

为了分析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以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一实证分析。但由于变量间可能不只存在线性关系, 单纯采用线性模型难以充分说明相关关系, 因此辅之以二次模型。主要模型如下:

1、净资产收益率对资产负债率回归。表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资产负债率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5)

可以看出, 这三年中只有2006年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联合统计检验, DAR系数也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t检验。这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间存在负相关。由于显著性水平不高, 对这三年数据加入资产负债率的二次项后回归, 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可见, 2005年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联合统计检验, 2006年和2007年中通过1%的联合统计检验。此三年的各年系数 (除常数项) 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t检验。ROE与DAR的一次方正相关, 与二次方负相关。另外, 通过对此二次方程的计算可以得到, 2005~2007年中使ROE最大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分别为47.2%, 44.37%和40%, 与5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均值相比较偏小, 即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

2、主营业务利润率对资产负债率回归。线性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2006年F统计量在1%水平下显著, 2007年中F统计量在5%水平下显著, 并且系数均显著。DAR系数为负值, 意味着主营业务利润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对2005年数据加入DAR二次方后回归, 结果如表8。 (表8) 可见, 2005年F统计量在加入DAR的二次方项后仍不显著, 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关系, 这里不再讨论。

(四) 小结。

可以看出,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50%~60%的区间内分布最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绩效与其资产负债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可能盈利高的公司内部产生现金流, 即外部融资需求较少, 因而资产负债率低;但是, 也可能是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导致首先考虑的不是债务融资。考虑到我国市场现状, 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三、结论

国际经验表明, 在一个国家经济转轨发展过程中, 企业融资结构存在超越模式, 即以外部融资为主, 内部融资为辅。原因是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因而企业规模只有超常规发展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这迫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 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 仅靠内部融资是不够的。在我国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下, 这表现在企业会首先考虑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 这可能是我国企业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之一。

长期来看, 我国应完善公司融资的外部市场环境, 这表现为国有银行要进一步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 对于各种贷款要形成风险定价能力, 并改变倾向对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的现状, 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大的信贷市场;股票市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形成良好的运转机制, 政府不应再过多地行政干预, 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要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摘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简要分析了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的政策措施。

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篇2

规范化程度不高

专门化程度不高

标准化程度不高

集权化程度高

职业化程度不高

内部关系复杂

与市场竞争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信息传递速度慢,容易失真

决策速度慢,市场反应迟缓

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务需要逐级汇报

市场压力上移,下属单位责任不到位

主要问题

未能充分考虑员工利益,企业缺乏凝聚力、分配不公,是大多数员工认为企业内部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职能和岗位职责界定不清,进一步弱化了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

每种结构形式,无论是职能制、事业部制还是矩阵制,都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这种工具能否使组织运行更有效率,实现内部责权关系和外部环境要求之间的协调一致,但是很多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已经表现出一些效率低下的特征:

决策滞后或质量不高:企业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经理以上的人员做出决策,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难以保证决策质量

横向协调不畅:各部门习惯于将问题拿到总经理办公会上或者晨会上讨论,部门之间缺少积极主动的横向沟通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篇3

[关键词]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股权融资 融资偏好

企业融资方式分为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自身留存收益和折旧进行的融资。对企业原有股东来说,内源融资的收益不用与其他投资者分享,不会造成对股权的稀释,而且利润转投资有助于企业资产的增值,股价上升,股东可从资产增值中受益。因此,内源融资是最优的融资方式。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不合理的税负差异和折旧制度的影响,企业的留利偏低,非常低的留利又通过各种手段流失,造成我国企业能用于投资的保留利润非常有限,长期以来造成企业内源融资的匮乏,外源融资成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企业的融资过程就是资本的使用权、收益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等权责利的重新界定和配置的过程。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公司治理

张维迎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安排的一个抽象概括。而股权和债权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由于对企业表决权的不同作用,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果企业以股权的形式对外融资,则股东成为企业的实际投资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股权融资的治理通过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来实现。

债权融资作为另一种融资渠道,虽然不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但其在本质上却内含着控制权的配置问题。而且债权融资较股权融资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优点:(1)降低资本代理成本,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管理者持股水平的增加将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激励管理者按照股东利益行动,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公司价值;(2)盾税作用。修正的MM定理将企业所得税引入MM定理中,该理论认为:由于利息税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息却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纳税”问题,因此,债权融资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增加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大,企业的市场价值越大;(3)减少自由现金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当企业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时,由于股利政策缺乏法律约束力,企业的管理者宁愿把自由现金流浪费在一些低收益的项目上来追求企业规模扩大而带给他的各种金钱,非金钱受益的欲望。而负债经营,却使管理者背上“按时依约还本付息”的法律承诺。如果管理者违约,企业一旦破产,其将丧失在位的一切利益。因此,固定的利息支付,减少了经营者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和限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的诸多优点以及它对资本市场的较为宽松的要求,使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外源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也是资本不发达国家一个最好的融资方式。但我国的企业融资却热衷于发行股票与上市,且这种趋势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继续上升,而对债权融资反映消极。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点

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偏低。Rajan和Zingales对西方7国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了研究,得出这7国采用资产负债率计算的财务杠杆水平平均在54%~73%之间。童勇(2004)对我国1996年以前在沪深上市的其中有代表性的249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1997年~2002年的这一比率平均大约在47%。因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是偏低的。

2.我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中表现出典型的“轻债券重股权”的特征。我国股权融资一直持续较高水平,平均达到总筹资的60%,1998年、1999年有所减弱,2000年股权融资比例又有上升。据统计,从1987年~2002年的15年间,我国正式批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约2000亿,而从1991年~2000年的10年时间,股权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而在已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拥有股权融资渠道的上市公司进行债权融资的比例只占直接融资的28%。

3.股权融资中配股成为其在融资的首选方式。由于增发新股的审批比配股更为困难,配股成为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后续融资的首选方式。由表中可知,从1993年~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筹集资金在A股中所占比例平均在38%左右,由于2001年《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颁布,2002年~2004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比例平均也在33%左右,而且符合配股條件的上市公司大多会提出配股方案。例如符合2000年配股条件的14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近3年没有进行配股的公司仅占10%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三、造成外部融资结构的原因及其分析

1.我国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上市公司由于其严格的限制,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一旦上市,股权融资便成为其“圈钱”的手段。我国公司股票中的国有股、法人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引起了过高的市盈率。而且我国的股息率是很低的,上市公司往往采取各种手段不分配或者少分配红利,股息支出成本很低,而债权融资却有固定的利息支出,使其成本远高于股权融资。

2.由于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在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有较大比重,但又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从而形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另外股市价格存在严重的人为操纵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业绩,使经营者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而债权融资较股权融资相比,具有强制的偿还性,否则,企业一旦破产,经营者就会丧失其在职利益和声誉,所以一般的管理者都偏好于股权融资。

3.我国存在着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而且审批环节繁琐,企业不能自主决定债券的利率、期限和金额。而且我国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机构,使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债券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另外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对利息征收利息税,使投资者的收益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4.较配股相比,我国增发新股的法律出台较晚,而且其成本高于配股。另外,配股由于其对象是原有股东,不会造成控制权的转移,因此,配股成为投资者的一种融资偏好。

四、政策建议

随着央行的多次调息和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实际出现负利息现象,但是存款总额仍居高不下,给企业进行筹资以广阔的空间。当前我国企业应该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而且直接融资中适度发展债券融资,以符合我国居民普遍的较为保守的理财观念。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减轻企业对银行资金需求的压力;同时,来自股票市场的监控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事后的“敲竹杠”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对企业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大对企业的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以弥补市场监督的不力。具体措施如下:

1.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使我国的公司治理出现了严重的行政干预色彩,而且上市公司中占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东投票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持股要达到一定数量,但由于上述原因使资本市场难以取得接管所必需的股权,公司接管成为不可能,从而不能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应该通过配售、回购、协议转让、拍卖及股转债等方式适当减持国有股,同时增强市场有效性,使国有股和法人股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使其与普通股享受“同股同权同利”的平等地位。

2.大力引进机构投资者、私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形成各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机制,使企业的经营能够向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对利息收入少征税或不征税,放松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审批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注册登记制,给企业对债券发行价格和数量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同时,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规范企业破产制度,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作用,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信息披漏制度和信用评定制度,对于隐瞒、披漏虚假信息的企业,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制裁外,还应在声誉上给予一定的惩罚。

4.发展经理人市场,经营者由政府委派改为通过市场竞争进行选聘。建立一套能够综合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业绩高低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建立经理人信用、业绩档案和声誉机制,对经理人形成无形的约束。

参考文献:

[1]李羿: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理论界,2006,(3): P215~216

[2]俞鸿琳: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1):108~116

[3] Rajan G, Raghuram , and Luigi Zingales. 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 ? 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e [J].Journal of Finance ,1995,(50 ):1421~1460

[4]童勇: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影响因素[J].财经研究,2004,(10):P96~104

企业融资途径与资本结构分析 篇4

1.1 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 企业获得银行方面的贷款比较困难。

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贷款活动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成熟, 中小型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逐渐的表现出了两级分化。一些产品的销路比较好, 资信比较高, 效益比较好的中小型企业越来越成为了部分金融机构进行争夺的对象。而另一些比较有发展具有潜力但是目前状况并不是很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银行方面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 受到了一定的冷落。

(2) 企业在整个股票市场中的融资比较困难。

通过资本市场而进行的债券和股权融资等一些直接的融资行为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来说, 都存在有明显的障碍。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部分融资服务的就是创业板的开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可以进来融资。因为创业板作为一个市场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中的突出者。

1.2 企业资本结构意义分析

所谓的资本结构指的就是企业在通过各种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来源所构成的一种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 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长期的权益和债务资本所构成的。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确定, 既能够将企业财务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的利用, 又能够达到企业资金综合成本的最低化, 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合理的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使得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2 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

2.1 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部分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具有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一旦取得成功, 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但是企业的债权人却只能得到一些固定的回报, 相反的, 如果企业投资失败了, 损失的就会转嫁给企业的债权人。这种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点的商业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的融资应该以股权的融资为主而不是以企业的债券融资为主。因此, 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将股权融资的渠道进行拓宽, 除此之外, 企业进行股权融资还可以适当的将企业中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善, 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2 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融资

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越大, 那么就越会造成企业中现金的短缺现象, 当时如果将其出售或者是抵押也就是说进行应收账款的融通工作, 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能够及时的获得资金, 从而有效的解决资金方面的困扰, 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应当具备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将应收账款出售或者是抵押并不是增加企业的负债额度,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2) 当企业的赊销数额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时, 这种方式就可以直接的转化成企业的资金, 而当企业的赊销数额比较小时, 就可以将这种方式继续作为企业的资产所持有, 因此, 这种方式具有比较高的弹性。

(3) 以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担保品, 能够以比较低的利率而获取企业的贷款, 所以, 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其进行筹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

(4) 同一般的企业信用贷款相比, 在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过程当中, 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出效率比较高的专业化的信用审核的服务, 所以, 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时间比较短, 效率比较高。

3 企业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原则

(1) 最优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原则。

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长期的发展, 从而努力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而言, 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 首先就应当满足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 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 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效益率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筹资时, 应当以企业的盈利为主要的出发点。努力的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 使得企业的负债经营所收获的受益能够尽可能多的超出企业负债的经营成本, 进而提高企业所有者所投入的相关资本收益率。

(3) 坚持弹性原则。

一个企业的宏观经济政策、经营和管理的状况以及资产的结构和企业的盈利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都能够或多或少的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不断的变化当中, 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应当作出相应和及时的调整。

4 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筹资, 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化

(1)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进行筹资时将会面临着多个筹资方案的选择, 而每一个方案都已经将此方案每年的预期收益额同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已知, 通过计算将各种筹资情况下的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率计算出来, 从中选择出加权平均资本率最低的一种企业资本结构, 也就是最优的资本结构。

(2) 企业的价值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依据现代资本结构的理论分析,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 企业负债有节税效应, 企业的价值会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当企业的负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 伴随而来的企业财务风险就会使得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增加, 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体价值随之下降。因此, 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 价值先增加, 在达到最大值之后又开始下降。

5 总结

总之, 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说, 要想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要采取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间接的融资决策, 但是从长远的目标来看, 主要要大力的发展二板市场, 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的融资。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言, 主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动态的, 需要经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达到最佳的平衡点。

摘要:企业的融资困难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收紧政策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导致了资金的供应比较紧张, 企业的融资也就困难重重, 一批中小型企业因为得不到应有的资金而面临停产, 有些还甚至出现倒闭现象。建立起国有的专业银行企业专营机构, 并大力发展中小型银行, 是有效破解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所在。资本的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进而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和价值取向造成影响, 因此,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和长久的生存。

关键词:企业,融资,途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变花.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8) .

[2]孙丽丽, 骆璋.浅析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J].决策信息, 2012, (5) .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篇5

1.陕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债务融资具有抵税好处,只有当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增加才会抵消企业节税利益,因此企业应保持一定债务比例;债务融资对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可降低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债务融资向市场传递的是积极信号,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总之,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若需外源融资,应首选举债,然后才发行股票。这就是来自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

通过对陕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长期负债较低,较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且长期负债具有期限长、成本高、风险性低、稳定性强的特点。在资金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长期负债比率,就意味着企业对短期借入资金依赖性的降低,从而减轻企业的当期偿债压力。另一方面,这三年中资产负债率从45%到47%,动态变化不大,但资产负债率偏低,即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来源于债务的资金较少,来源于所有者的资金较多。资产负债率低,表明公司的财务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偿债能力强,经营较为稳健,对于投资行为的态度比较慎重。另外,200720股权融资的比例远远超过内源融资的比例,可以看出陕西上市公司更偏向于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相悖。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分析 篇6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间接融资比重居高不下,外源融资总体上偏好股权融资,存在明显的异常融资顺序,与经典企业融资理论相悖。文章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入手,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指出现在应致力于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融资体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融资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企业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内部积累,从现金流量上来说主要是留存收益扣除折旧后的未分配利益,未分配利益受企业的收益状况,投资机会和股利政策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较低,主要依赖外源融资,表现在1995年至今,内源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一直小于20%。而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又成了企业偏爱的选择。经营者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利用股利政策取得法律和政策赋予的再融资权利,而非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的关系,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协调。

二、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1.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

从理论上讲,相比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其融资成本应该更低,主要原因在于债券融资具有“税盾”的作用,即债务融资的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能够冲减税基。但是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却远低于债券融资的成本。由于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较低,并且我国上市股利增长率过低,导致权益资本成本极低,低于债券融资利率,更低于银行借款利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情有独钟。

2.资本市场发展失衡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企业的债券融资常常达到其股票融资额的3—10倍。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发行规模大多都不超过500亿元,且大量债券不能上市流通。相反,由于人们对股市的追捧,使得股票市场的融资变得非常容易,这种畸形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我国企业的异常融资顺序。

3.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时,多采取将原主体的优质资产拿出来组建股份公司并上市融资,而将劣质资产留在原企业形成母公司的分拆上市的作法,不可避免地使控股股东产生设法挪用上市公司的资源来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强烈冲动。所以,作为公众股的中小股东的投资一旦投入公司就不能抽回,上市公司对其又没有还本付息的义务。对于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高管而言,它们实质上是“零成本”资金,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首选股权融资的原因之一。

4.资产收益率偏低,限制了内源融资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向,我国的上市公司改制前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企业改制上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滞后,一系列相关因素造成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相对偏低,盈利能力不稳定,中国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收益水平。而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盈余积累,所以较低甚至亏损

的业绩水平限制了我国的上市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

三、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对策

1.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市场规则

要对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实行真正的核准制,让企业依靠自己的信用,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和资本市场状况决定是否上市、发行股票或增发股票和配股,也让企业独自承担风险。要使政府的监管政策有利于上市公司弱化股权融资偏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方式和分红比例,应该有相应的政策约束和引导,同时要明确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并建立一系列对关联交易、再融资价格的限定、募集资金使用等相关制度。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应进一步培育法人投资主体,提高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使其发挥个人投资者既无积极性也无能力对上市公司实行主动的监控作用。要鼓励股权所有者多元化,并加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促进股市投资的理性化,同时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及股东对经营管理层的约束。要培育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市场,让经营者产生于市场又受制于市场,真正成为“经营决策的监督者”

3.逐步培育和完善债券市场,支持债权融资

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将逐渐取代投机心理,投资者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利发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成本不断地增大。一些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可以适当地增加负债水平,积极有效地运用财务杠杆作用,使自身的资本结构趋于优化。为了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首先要完善债券市场发展的各类相关制度,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其次要大力发展资信评级等中介机构,为市场发展提供诚信基础;另外要致力于增加债券品种,鼓励债券创新,满足不同类型的投资需求。

4.政府本身的治理需要改进

上市公司融资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推动的力度。在转型期的中国,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公司是否上市,是否合法地进行信息披露,是否有合理完善的内控机制,在经济发展的许多时段都会出现。现在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的诸多问题,包括股东大会问题,关联交易问题,投融资问题,投票机制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对现阶段中国的企业来说,改善政府治理不但是根本的问题,也是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兴全: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7

1.1 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分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它往往是企业所无法改变的, 因此企业能否盈利及盈利的多少都要被动的受限于它。而对于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 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 抓住对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 并在及时准确的基础上寻找对公司有价值的筹资与投资机会, 进而来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1.2 行业竞争情况

首先, 要确定企业处于何种行业, 因为不同的行业受宏观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影响不同, 它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资本结构。其次, 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左右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若一个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其他的商家就有机会进入。但是一个行业的总体利润是一定的, 其他商家的加入会分摊利润使得个别企业利润下降, 为了避免财务风险, 处于这样行业中的企业应该降低负债比例;相反, 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低或者是具有垄断性, 其他商家不容易挤入分摊利润, 这样的企业可以相应地提高负债比例。

1.3 公司规模

一般情况下, 公司的规模越大, 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大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是多元化经营, 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 适于举债, 但它们一般都有很多的内部资金可供选择, 所以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公司都会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先选择内部融资, 其次选择负债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它们的筹资就比较单一, 主要是利用银行借款来解决资金问题, 所以小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有较高的负债比例。

1.4 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类资产科目的构成情况, 不同的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 就会有较多的短期债务资金;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负债和发行股票来融资;资产适于抵债的企业, 负债的比例也较大;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 一般负债较少。

1.5 现金流量状况和趋势

现金流量状况也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较好时就不会出现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局面, 可以用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 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好, 就不适合多举债, 这样可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同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目前可以看见的现金流量上, 还要关注那些已经发生但并没有涉及现金流出流入的业务, 它们也许会对以后的现金流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优化资本结构

2.1 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

2.1.1 优化宏观经济环境

对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说, 企业只能依靠国家“出面”解决。因为一个企业只能去适应宏观经济环境而无法改变它, 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在市场的引导下健康良好的发展, 国家一定要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1.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应该完善信息的披露机制, 对那些在信息披露中存在欺诈行为的企业制定出严厉的处罚方式, 使上市公司不敢制造虚假信息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这样, 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可以放心的按照信号模型来进行融资或投资。

2.1.3 完善股票市场

企业之所以偏向于股权融资,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可以让企业承担较小的风险;另一方面, 上市公司可以得到很多优于非上市公司的优惠融资权。因此, 就出现了一些本不能够上市的公司为了筹集资本而要求上市。

2.1.4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目前债券市场的状况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 资本结构理论也证明企业应该持有适量的负债, 因此, 发展债券市场对优化资本结构、健全资本市场有着极大的作用。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一定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简化发行程序, 降低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要求;增加债券的种类, 建立科学的企业债券定价系统;大力发展债券的二级市场。

2.1.5 促进债权人市场的形成

企业负债少, 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借债, 没有意识到举债的好处;一方面是企业借不到资金, 债权人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这样, 债权人市场的完善就成为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调整的必要一环。

2.1.6 国家调整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控手段

国家对资本结构的调控手段应该给与调整, 要不断的从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控转化, 政府和证券的监管体系可以通过执行税制和相关法律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调控, 间接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调控的目的。

2.2 上市公司自身采取的方式

2.2.1 树立战略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资本结构战略从属于财务战略, 它不仅仅影响企业当期的发展, 还会对企业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资本结构的规划一定要从现实出发, 兼顾未来制定出长远的、有利于全局的战略决策。而且, 股东和经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素质, 具有在控股权和风险之间的权衡能力, 不能顾此失彼, 因为他们对负债和权益筹资的态度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2.2.2 加强公司治理

企业想要成长, 想要有富裕的资金, 想要逐渐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就一定要从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开始:第一, 明确“责权利”, 促进经营者和员工努力工作;第二, 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 这是公司盈利并走向庞大的基础;第三, 讲求信用, 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提高公司信用等级;第四, 提高员工的素质, 因为没有一只能够熟练运用和操纵资本的资本经营队伍, 企业的宏伟规划将是一纸空谈。综上所述, 公司一定要适当的聘用人才, 并加强对内部人员及公司经营的管理, 进而来适应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大环境。

2.2.3 调整资本结构, 适度控制股本规模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负债比例过低。资本结构理论已告诉我们之所以举债的原因, 同时也证明了什么样的负债比例是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那么公司就应该主动的去改变负债比例过低的现状, 毕竟一味的采用权益融资将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状况。而解决负债比例过低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股票回购, 这样可以提高负债比例, 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并增加税差利益;改变单一股权融资现状, 扩大负债比例, 同时还可以利用负债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对经理人进行监督, 也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2.2.4 优化股权结构, 降低国有股比例

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国有资本,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是国有资本占有较大比例,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来持有不同规模的国有资本。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面临着国有股比例过大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来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 具体优化措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国有股转让、国有股向优先股转化。

2.2.5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是一项战略决策, 它应随着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不断地适应战略变化对资本结构的要求。

综上所述, 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这不仅要明确优化资本结构的必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了解相关的资本结构理论, 并兼顾那些不在资本结构理论考虑范围之内的非理论因素, 最后在资本结构理论和非理论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适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资本结构调整方案。

摘要: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财的关键环节, 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状况, 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 却发现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这就需要对它进行优化分析。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影响因素,优化方式

参考文献

[1]汪长英, 周仁俊.对资本结构的几点认识[J].经济经纬, 2002, (5) .

[2]任喜文.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篇8

随着世界局势不断变化, 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运行中, 传统的组织结构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 在吸取国外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不足

1.1 对企业组织结构重视不够, 企业组织结构层次不清

我国企业历史仅有几十年, 按照企业管理学理论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的历史更短, 而且, 在短短的几十年中, 有的企业管理者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分析其根本, 忽视了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完善。有的企业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组织结构的完善。一个组织如果只保持今天的眼光, 今天的优点和成就, 必将丧失对未来的适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维持现状, 就不能在变化了的明天中生存。未来的企业组织如何变化, 朝什么方向变化, 是人们关心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有开拓精神的公司, 都在对新的企业结构进行试验, 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2 组织结构刚性有余, 弹性不足

由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 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管理结构越稳定越好, 可以保持一种稳定性, 生产高度有序化, 效率才会高, 观念的单一、僵化, 引发了问题的发生。另外, 组织分工太细, 系统弹性差, 内部扯皮过多, 资源耗费严重。管理机构设计不科学、科室过多、副职过多, 官本位思想作祟, 层次重叠, 犹如丛林, 杂草丛生, 信息流通不通畅, 影响决策, 业务关系复杂, 职能不清, 官僚作风太重, 企业往往被这些无关生产, 经营的锁事所连累, 内耗太重, 资源利用率低下, 组织弹性差。

1.3 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市场反应速度慢

组织结构是为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设计, 对组织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买方市场下, 由于需求的个性化等诸多的原因, 更多的企业应该直面市场, 实现直接面向顾客的自我完结型经营体制。如GE, 其“执行部制”所设立的战略经营单位, 负责本执行部市场预测、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制、价格、利润、销售量、老产品的革新、技术改造和科研等等, 它可以迅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来确定执行部的发展策略。在中国, 虽然买方市场早己经来到, 但组织结构变革的滞后性导致了中国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实际上仍然是在卖方市场下产生的组织结构, 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实行的是集权管理, 所有的事情都要层层上报, 然后再层层下达。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职责, 他们只对自己的职责负责, 而不是对用户负责, 这样的结构必然造成管理的真空, 对市场的反应不可能灵敏。

2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2.1 重心两极化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加剧, 企业的重点部门由过去的生产转向研究开发和市场销售, 从企业经营的过程来看, 企业的结构特征也正形象的由“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由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部门组成, 生产部门很小, 甚至没有, 如耐克就是典型的例子, 只保留了附加价值大的研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以及很小的生产部门, 公司的部分产品的生产则外包给了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的亚洲国家来生产。

2.2 外形扁平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经营控制手段都在逐渐现代化, 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受到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组织结构, 可以理解为高耸的、包含许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组织是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 即所谓的金字塔结构。企业越大这种高耸组织的传递链越长, 在上情下达, 下情上报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如每个部门由于各自的利益,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被添加或删减, 而在市场经营和竞争中, 商机稍纵即逝, 抢先一步就是胜利, 落后半步就可能失败, 信息传递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组织的不灵活和反映缓慢, 很容易造成经营的失败。因此, 在当今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中, 减少中间层次, 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直接控制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就成为一个基本的趋势。

2.3 运作柔性化

柔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生产中的柔性制造, 指的是制造过程的可变性, 可调整性, 描述的是生产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后来, 柔性就运用到企业的组织结构, 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可调整性, 对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的适应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大大高于工业时代的速度在发生变化, 企业的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及时, 因此, 柔性组织结构就应运而生了。

极少的企业组织是静态的。企业中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必需持续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必须全面但又简洁, 能形象化地展现和传达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员工和企业的信息。面对复杂快变的经济环境, 企业要保持优势, 获得生存发展, 必须增强持续的创新能力。

摘要: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需面临的问题之一, 也是一直受国内外理论界与实业界所重视的焦点问题。我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 企业在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突出的问题有技术水平低下、母子公司关系未能理顺、集而不团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除去外部的经济体制不讲,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则是关键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品媛.管理学原理.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 2005.

[2]戴文标.管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Ricky Griffin[美], 刘伟译.管理学.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4]张玉利.管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5]郭跃进.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沈阳市民营经济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篇9

关键词:民营经济,融资结构,沈阳市

一、引言

融资问题是困扰和制约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2012年, 沈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070.7亿元, 比年初增加1030.7亿元, 其中, 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含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 3240.3亿元, 比年初增加329.7亿元, 占全市的40.2%, 占新增的32%。但是, 从企业层面反馈的情况并不乐观。据沈阳市对国家统计局确定的283户规模以下样本工业企业调查显示, 其中, 资金缺乏的企业为47.1%, 近7成的企业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条件过于苛刻, 近6成的企业认为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近4成的企业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难以适应银行信贷要求。在辽宁省沈阳市, 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民营经济的形式存在, 本文从民营经济企业出发, 从企业角度分析其融资结构和规模。

二、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根据《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 2011年, 沈阳市民营经济企业346428个, 与2010年相比, 增长了11.53%;从业人员数2323150, 与2010年相比, 减少了5.79%;总产值14171.3亿元, 与2010年相比, 增长了23.83%;营业收入13317.5亿元, 与2010年相比, 增长了22.01%;利润总额764.73亿元, 与2010年相比, 增长了23.12%;劳动者报酬477.22亿元, 与2010年相比, 增长了30.05%, 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其中, 规模以下的中小微企业342387个, 从业人员数1785732, 总产值6453.13亿元, 营业收入5759.07亿元, 利润总额359.73亿元, 劳动者报酬334.75亿元。企业平均利润105065.3元, 劳动者人均报酬18745.8元, 与之相对应, 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为9997531.4元, 劳动者人均报酬为26708.9元。另外, 私营经济和个体商户是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2011年, 私营企业68400家, 从业人员数715746, 总产值4119.47亿元, 营业收入4132.42亿元, 利润总额204.58亿元, 劳动者报酬119.21亿元;个体工商户244546家, 从业人员数826413, 总产值2852.40亿元, 营业收入2797.98亿元, 利润总额165.67亿元, 劳动者报酬135.16亿元。

可见, 民营经济企业是沈阳市创造价值和财富的重要来源, 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 但是规模以下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利润和劳动者人均报酬均低于规模以上企业, 说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承受高资金成本能力均较弱。

三、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与流动性融资相比,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 固定资产融资更加困难, 固定资产融资资金成为阻碍中小微企业成长和壮大的资金瓶颈。

根据《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 2011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2740.80亿元, 其中, 金融机构贷款326.45亿元, 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1.91%;国家及有关部门扶持资金25.93亿元, 占资金来源总额的0.95%;引进资金378.18亿元, 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3.80%;自有资金1853.34亿元, 占资金来源总额的67.62%;其他资金156.90亿元, 占资金来源总额的5.72%。可见, 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固定资金投资建设, 或者说依靠内源融资仍是沈阳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仍然较少;民营企业几乎无法获得国家及其相关部门扶持资金的支持。

第一, 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否由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相关。2011年, 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056.38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136.14亿元, 国家扶持资金18.13亿元, 引进资金177.31亿元, 其他资金100.4亿元, 外源融资占比40.93%, 均高于非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外源融资比例, 但是, 其利用自有资金的内源融资比例仍然较高, 达到59.17%。

第二, 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内源融资。2011年, 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314.31亿元, 其中, 金融机构贷款160.49亿元, 国家扶持资金0.34亿元, 引进资金182.73亿元, 自有资金931.70亿元, 其他资金34.82亿元。可见, 利用自有资金的内源融资占比70.89%, 不仅高于平均值67.62%, 也高于个体私营经济的66.52%。

第三, 金融机构贷款是个体私营经济的第二融资来源。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为639.32亿元, 其中, 金融机构贷款为146.48亿元, 占比22.91%;国家扶持资金0.0096亿元, 占比0.00%;引进资金33.78亿元, 占比5.28%;自有资金425.27亿元, 占比66.52%;其他资金33.78亿元, 占比5.28%。可见, 对于个体私营经济企业而言,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 但是, 随着沈阳市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作用的逐步显现, 金融机构贷款已经成为其固定资产投资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第四,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存在差异。2011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分别为1588.52亿元、256.47亿元和713.19亿元。从金融机构贷款看, 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 达到13.40%, 扩建次之;从国家扶持资金看, 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 但也仅有1.28%;从引进资金看, 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 达到16.28%, 扩建次之;从自有资金看, 改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 达到81.85%, 扩建次之, 达到74.65%, 新建最低, 达到61.85%;从其他资金看, 新建、改建和扩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占比分别为7.23%、6.84%和1.83%。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沈阳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 以自有资金为表现形式的内源融资是其绝对主要的融资来源, 均超过50%, 在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 自有资金的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另外, 金融机构贷款在其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特别是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较为明显, 但是, 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 仍有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 (2011年) .2012年5月.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篇10

1.中小企业负债筹资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目前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权益性融资与负债性融资。其中负债性融资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及商业信用。但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 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息披露不规范, 资信程度低, 存活率不高, 风险较大等特点, 使得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 主要是以负债融资方式为主, 又由于发行债券风险高, 限制性条款多, 融资金额有限, 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主要采用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租赁融资。

1.1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是过去二十多年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银行贷款的优点有: (1) 融资速度快。贷款的主要条款制定只需与银行直接协商, 而不必经过其它部门的批准, 手续相对比较简单。 (2) 贷款较为灵活。如果情况发生变化, 借贷双方可以灵活地协商处理。若采用债券融资, 在需要变更条款时, 由于债券持有者较为分散而难以得到所有债券持有者的变更许可, 就显得不够灵活。 (3) 融资成本低。商业信贷由借款者和贷款者直接商定信贷条件, 无需像发行债券那样为发行而进行宣传或支付相关的发行费用, 因而融资成本较低。 (4) 具有节税作用。银行贷款利息可以计入成本, 可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具有节税作用, 可相对减轻企业税负。 (5) 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对企业资产、利润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仅适合于公司制的大中型企业, 而银行发放贷款主要以企业的信用状况为判断依据, 此种方式的使用范围更广, 从而成为中小型企业长期资本的主要来源。因此, 无论是从可供资金的总量规模, 还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传统习惯来看, 完善银行贷款都应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1.2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在商品交易时因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 (延期交货) 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它是由于商品交易中, 资金与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 而形成企业间的一种间接信用行为。在目前融资方式较为有限的情况下, 它特别适合于我国中小企业。其优点表现在: (1) 资金容易获得且成本较低。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自然、持续的信贷形式。通常情况下, 商业信用的提供方不会对筹资方的经营状况和企业风险作严格的考量, 这就使得企业能够较容易获得资金。但在商业信用的使用下, 企业就只需每月或每季度定期付款, 这就使得很多笔的交易可以集中在某一固定的时间结算, 获得了准确的付款时间并减少了结算次数, 更重要的是节约了交易时间和减少经营费用。 (2) 机动性大。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来选择筹资期限长短和金额的大小, 这和向银行借款等其他融资方式比较起来灵活得多。 (3) 一般无需担保。由于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 一般不需要第三方担保, 也不要求融资企业用资产进行担保, 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有利于企业寻求摆脱困境的途径。 (4) 资金利用的永续性。企业运用单一的一笔交易来说是短期的, 主要是满足企业运营资金周转的需要, 但将所有的融资交易视为一个整体, 其又具有长期性。只要合理的安排商业信用筹资, 完全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长期需要。

1.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通过融资和融物的结合, 兼具有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 是典型的设备租赁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对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 企业融资租赁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 融资租赁有助于中小企业及时完成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增加现金流量。引进设备后就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 大大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改造中的资金紧张问题, 促进了中小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由于不需要一次性的付款,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2) 融资租赁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相对较低。出租人对承租人的审查更注重其到期偿还租金的能力, 而不过多强调出租人的整体资信能力。这正可以规避中小企业整体资信水平较差的劣势, 使多数中小企业都能通过该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 融资租赁可以使中小企业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融资租赁的租金是根据租赁签订时的设备价格而定的, 在租赁期间几乎不变, 因而企业不会因通货膨胀而需要支付更多的资本成本。 (4) 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可以使中小企业很好地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国家为了鼓励投资、鼓励技术进步, 专门为融资租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税收优惠政策, 投资优惠政策等。这实际上意味着其融资成本下降, 从而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2.中小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及成因分析

虽然中小企业负债筹资有以上种种优点, 但是负债筹资同时也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如产生再筹资风险、到期还本付息风险、投资报酬风险等。因此, 有必要对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

2.1负债规模的不合理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加。同时负债比率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从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 (税息前利润-利息) ) 中可知:由于负债多, 则到期偿还的利息也多, 即税息前利润减去利息变小, 则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 进而股东收益影响的程度也越大。由于中小企业的自由资金较少, 特别是在扩大规模生产的时候, 往往把自由资金投入生产, 很难在短期内有资金流入, 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筹资的时候, 如果负债规模大, 则财务风险也变大。

2.2负债利息率的不稳定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 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而利率的高低, 变动幅度的大小, 直接和国家的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国家在实行“双松”政策, 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货币的供给量增加, 贷款的利息率降低, 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 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 当实行“双紧”政策时, 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此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 贷款的利息率提高, 企业此时筹资资金的成本增加, 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2.3企业决策的失误

企业用负债性筹资进行投资, 如果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化, 导致了投资项目失败, 或者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投资利润率, 则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但当企业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此时财务杠杆就会产生反作用, 使自有资金利润率下降, 甚至发生亏损;如果企业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付负债本息, 将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1]。或者是由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的长期亏损, 从而使其无法按期还本付息, 而且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难以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 企业甚至会出现资不抵债而破产。

2.4负债期限结构的不科学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期和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一般来说, 长期负债利率较高但比较稳定, 短期负债利率较低但波动较大[2]。长期负债和短期都有各自的特点, 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风险。短期负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由于短期负债需要在短期内偿还, 这就要求融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需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 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 就比较容易陷入财务危机。长期负债筹资成本一般较高, 且对债务人设定较多的限制条件, 以保证其能够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利息, 从而形成对债务人的种种约束, 这就构成了长期负债的风险。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科学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防范中小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措施

3.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3]。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又是复杂多变, 由于人们对未来的认识与控制存在局限, 所以企业在理财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 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 必然会遭到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正确对待负债的风险, 合理利用负债经营。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但却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4]。如企业在实施某个方案前, 要对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的原因进行预测分析, 例如, 运用概率分析、风险决策、弹性分析预算等手段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 以保证在发生意外时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观察计算、分析和监督筹资风险状况并及时调整财务活动, 控制出现的偏差, 阻止或抑制不利事件的发展, 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高度戒备理财过程中隐藏的风险。

3.2确定负债比例

分析负债比例主要从债种比例和债务的期限两个方面来进行。所谓的债种比例是指各种负债融资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中小企业的负债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对于负债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其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很强, 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尽量避免融资方式单一。若大举从银行机构贷款, 这样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如利率上调、银根紧缩就极有可能导致信用危机, 严重的会让企业破产。而融资租赁一方面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 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融资租赁这种负债融资方式。所谓的负债期限比例, 则指的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企业应合理安排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首先债务的期限结构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一般来说, 购置流动资产的大部分资金应由流动负债筹集, 长期资金则应由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筹集;其次债务的期限结构还应与企业未来现金流相匹配, 以避免流动性风险和由此引发的信用风险[5]。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能获得杠杆利益, 同时中小企业还要担当由负债带来的策略风险损失。杠杆效益可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正面效应指的是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上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 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就会增加, 从而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6]。这种正面效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效益, 在息税前利润不低于负债成本的情况下, 比率越高额度越大, 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相反则就会带来负面效应, 此时中小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则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中小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中小企业来说,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 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中小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中小企业在面临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一般情况下, 当负债比例大于70%时, 就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负债风险, 应及时降低负债比例, 如企业的负债比例低于40%时, 企业就不能充分得到负债带来的好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调整负债比例, 一般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为宜[2]。

3.3预测利率的变动

利率主要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动和物价上涨以及政策干预引起的。利率的经常变动给企业的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这就需要根据利率的趋势, 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企业的财务活动增多和利息率有一定联系, 离开了利息率因素就无法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筹资的角度, 通过合理的利率预测, 灵活调整利率也是提高企业筹资收益降低筹资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资本成本, 从而减轻利息支付压力。在具体操作时, 包括四种情况:一是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二是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 筹资转为有利,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多筹资;三是利率处于由高到低的过渡时期也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量方式。四是利率处于低到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资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因此应从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入手, 通过灵活筹资, 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战略, 规避筹资过程中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以降低筹资风险。

3.4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负债计划

每个企业一般都要经过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征,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有不同的目标, 而不同的目标也决定了企业资金的不同用途和不同的需求量。当企业处于创业期阶段时, 由于企业主要的资金用于引进技术及产品的开发, 从财务上看只有费用的支出, 尚未有收入, 而且企业自由资金比较少, 此时要进行筹资就必须少筹或只筹集企业急需的资金, 在筹资的时候要注意负债规模及长短期负债的比例, 建议在此阶段负债规模要小, 多以长期负债为主, 这样在短期内还本付息的压力就小, 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处于投入经营期阶段时, 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测试、试销售阶段,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 研发及市场支出少量, 产品的销售收入逐渐增多, 此时企业可以多负债, 可以扩大负债规模, 在长短期负债的选择上, 可以多以短期负债为主, 这样就可以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利息支出;当企业处于增长发展期时, 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和扩大销售,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生产支出和销售收入稳定, 此时企业可以加大银行信贷, 此时要预测贷款利率的变动, 如果预测到利率将变大则应采用固定利率的形式, 反之, 则采用变动利率来筹资;当企业处于开始成熟阶段时, 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销售规模、产品技术的再开发, 此时企业可考虑采用上市融资和银行信贷来筹集资金, 在银行信贷时也需要预测利率的变动。根据企业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最合理的筹资, 把风险降到最低。

3.5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降低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根本方法。如果企业盈利能力提高, 那么收支性的筹资风险也就不存在, 它对债权人权益的影响也就不大。因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高, 并且销售收支与现金收支在一定程度上等价时, 这就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付本息, 更进一步说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再筹次能力进行筹资用于归还到期债务[7]。因此, 无论是企业债务总量或是期限上, 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能力, 加强财务资金的预算, 及时的提取还款备用金, 加强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能降低。

结语

中小企业进行负债筹资,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负债筹资方式, 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筹资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筹资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相当严重,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负债筹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 也是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负债筹资几种主要方式的特点, 结合各种筹资产生的风险, 分析风险的成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董红.企业负债筹资经营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决策探索, 2006, (1) :70-71.

[2]张科.浅析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11) :95-95.

[3]邢松.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0, (4) :52-54.

[4]王文艳.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1) :36-38.

[5]钱泽霞.企业的负债风险及其控制[J].物流科技, 2005, (11) :65-68.

[6]梅霜.财务杠杆在企业负债筹资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5, (11) :249-250.

上一篇:肯斯瓦特下一篇:专利联盟的垄断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