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对照研究

2024-06-09

随机对照研究(精选十篇)

随机对照研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 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经头CT或MRI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24h;来诊前两周内未应用过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制剂。同时排除以下情况:合并有感染、组织损伤 (心肌梗死、外科手术) 、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活动性内出血或己知出血倾向或出血体质;既往曾患脑血管病, 并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定位体征者;有意识障碍, 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 男23例, 女21例, 年龄 (56.3±10.5) 岁, 以上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轻型15例, 中型21例, 重型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 高脂血症16例。对照组40例, 其中21例, 女19例, 年龄 (57.2±11.4) 岁, 以上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轻型14例, 中型20例, 重型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例, 高脂血症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程度、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 包括给予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脑细胞代谢、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 必要时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 2次/d, 共应用14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加重者。总有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 总有效率=总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检验,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 见表1。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见表2。

注: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 脑梗死的发生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而血小板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后,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出来, 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 血小板黏附在破裂处, 黏附后血小板活化, 同时在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 (TXA2) 、二磷酸腺苷 (ADP) 、凝血酶等, 使血小板聚集, 并与凝血终末过程的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 最终引起血栓形成。所以, 血小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栓栓塞的形成、血管的痉挛和缺血后脑组织的迟发性损害的各个环节[1]。在诸多研究中, 多数的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前列环素I2 (PGI2) 和血栓素A2 (TXA2) 的平衡失调有关。TXA2具有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的作用与脑血管痉挛有关;而PGI2是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另一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这两种成分在机体的血浆和组织中处于相对平衡。在缺氧等因素刺激下, TXA2和PGI2失衡, TXA2增多而PG I2不足, 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脑梗死发生后, 促使脑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 半暗带缺血加重, 使细胞坏死、梗死范围扩大, 从而导致脑组织进一步缺氧,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 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起决定性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的功能, 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临床治疗实践表明,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能力。因此,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奥扎格雷钠是TXA2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 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环氧化酶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无抑制作用, 为强力的血栓素A2 (TXA2) 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 同时促进PGI2的生成, 抑制血小板的作用较阿司匹林强, 同时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2,3]。

在本文中, 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 给以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行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奥扎格雷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

参考文献

[1]董芬, 张宝荣, 李岱.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J].浙江医学, 2004, 26 (1) 179-180.

[2]覃浩强, 黄云旗.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0 (5) :735-736.

随机对照研究 篇2

投稿+我用户名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短杠杆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针刀:俯卧位,在腰臀部A、B、C(A区:突出椎间盘上下脊突之间1~3个点。B点:突出椎间盘上下脊突间旁开1.5cm,即关节突关节压痛点。C点:臀部压痛敏感点,即臀中肌、臀大肌、臀小肌和梨状肌治疗点)选择6~8个压痛点,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后,取汉章牌Ⅰ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加压分离刺入,疏通剥离黏连肌肉,有松动感后出刀,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后结束,1次/d,每次间隔5d。治疗组60例腰椎短杠杆微调:俯卧,背部放松,以一侧掌根豌豆骨按压于病变椎间盘节段上位腰椎对侧之横突(脊突外侧2~3cm处),另一手臂紧贴该手臂,掌根按压于下一腰椎同侧之横突,手掌将腰椎横突向下按压,使其逐步后伸旋转,待呼吸协调后,乘其肌肉放松时,运用寸劲巧力,适时加大掌根按压横突力量,并作相对往脊突中线扭转动作,使组成活动节段的两椎骨产生位移。每周3~4次;针刀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病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29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短杠杆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短杠杆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病灶;中医药治疗;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系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劳动力的发展。传统的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体征明显的病人效果往往不理想,外科手术又具有创伤较大、脊柱稳定性破坏等缺点,病人一般不愿意接受[1]。我们使用针刀联合短杠杆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满意疗效,与单纯针刀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选择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

1.2 伦理审查 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方案获得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3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24~70岁。②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以及严重的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6 退出标准 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7 诊断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3]。①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②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③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④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1.8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15d为1疗程。

随机对照研究 篇3

关键词:氨茶碱;多索茶碱;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15-01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气道的高反应性引起,会使患者出现广泛的气流受限现象,表现为反复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我国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人数众多,大约为1500万-2000万,本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其中氨茶碱及多索茶碱比较常用,为了探究二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78例患者分别给予氨茶碱及多索茶碱治疗,发现多索茶碱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喘息?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采用抽签方式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17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21-56岁,平均(36.2±5.6)岁;治疗组39例,其中男16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22-58岁,平均(35.8±5.3)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症状等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氨茶碱治疗:将250mg的氨茶碱使用250mL?5%-10%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其后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7天?

治疗组进行多索茶碱治疗:将300mg的多索茶碱使用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其后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7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并对肺功能指标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肺活量)?PEF(呼气峰流速)及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例)进行记录?

1.4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喘鸣音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实施相关数据的分析及处理,其中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其中包括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4%,其中包括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PEF及FEV1/FVC分别为(2.88±0.97)L?(5.90±0.52)L?(6.23±0.43)/s?(69.78±3.54)%;对照组患者的FEV1?FVC?PEF及FEV1/FVC分别为(2.09±0.68)L?(4.99±0.37)L?(5.31±0.30)/s?(56.74±2.45)%,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临床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其中包括1例失眠,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其中包括2例失眠,3例恶心呕吐,3例心律失常,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炎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物质诱发,导致患者出现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上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应注重消除气道的高反应性,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

茶碱类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其中以氨茶碱及多索茶碱较为常见,其中氨茶碱因为治疗窗较窄,且静脉使用时毒副作用较多,因而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多索茶碱为氨茶碱的结构修饰物,其能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起到高反应性的作用,作用机理为:①抑制磷酸二酯酶,降低呼吸道的张力;②抑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呼吸道的刺激?此外,多索茶碱在机体内起效迅速,一般半小时即可见效,且药效持久,约为12小时[4]?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FEV1?FVC?PEF及FEV1/FVC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强于氨茶碱,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不良反應较少,因此,多索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国强,熊小明,罗于琳.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J].江西医药,2014,49(02):142-143.

[2] 俞峰,周林福.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06):98-100.

[3] 杜凤莉.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52.

随机对照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本院康复科病房和门诊。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 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数字序列, 采用简单随机 (1ı1) 、对照试验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13例, 女37例;平均年龄 (36.83±3.15) 岁;病程1~12年, 平均 (8±3.65) 年。对照组男15例, 女35例;平均年龄 (37.12±3.55) 岁;病程1~11年, 平均 (8±3.82) 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 (第2版) 》 (ICHD-Ⅱ) 中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中的头风进行诊断和辩证分型。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并且处于发作期。 (2) 18岁<年龄<60岁。 (3) 患者本人签署或由其直系亲属代签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2) 语言及智能障碍者, 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 过敏体质者。 (3) 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5) 紧张型头痛发作时血压高于160/100mm Hg患者。 (6) 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

1.5 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治疗者。患者在治疗中途提出退出临床试验的, 要明确记录原因, 并详细记录中止时的评价。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1) 取穴。主穴:患侧丝竹空、率谷;百会、前顶;太冲、涌泉。配穴:肝阳上亢:丘墟 (双) 、阳陵泉 (双) 。痰浊上扰:中院、丰隆 (双) 。瘀阻脑络:合谷 (双) 、隔俞 (双) 。气血亏虚:足三里 (双) 、三阴交 (双) 。肝肾阴虚:肝俞 (双) 、肾俞 (双) 。 (2) 操作方法:采用透刺法。病人侧卧位, 取病侧丝竹空透率谷穴,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以30号3寸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灸针从丝竹空穴沿头皮刺向率谷穴, 针刺2~3寸, 达到浅筋膜层, 不提插, 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 使针感扩散到整个颞部;同样方法, 自百会穴向前顶穴透刺。取双侧太冲穴,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以30号3寸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灸针向涌泉穴方向直刺, 针刺1~1.5寸 (不能刺穿足底) , 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得气后留针30min, 留针期间行针3次, 每次以得气为度。每日针刺一次。各组配穴随证施予捻转补泻法, 1次/d, 5次/周, 5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d, 共治疗4周。

1.6.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针具选择、留针、补泻手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

1.7 疗效观察[2]

1.7.1 临床疗效评定

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 (1) 疼痛的程度: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较为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受试者在一支10cm长, 一端标不痛, 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 指出受试者的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2cm为1分;>2cm而≤4cm为2分;>4cm而≤6cm为3分;>6cm而≤8cm为4分;>8cm而≤10cm为5分。 (2) 疼痛持续时间计分法:数分钟到2h (含2h) 计1分;2h~6h (含6h) 计2分;6h~24h (含24h) 者计3分;24h~72h (含72h) 者计4分;>72h者计5分。 (3) 头痛指数:等于每次发作的疼痛计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

1.7.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百分数= (治疗前头痛指数一治疗后头痛指数) /治疗前头痛指数×100%。基本恢复:疗效百分数为90%~100% (含90%) ;显效:疗效百分数为55%~90% (含55%) ;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5% (含20%) ;无效:疗效百分数为20%以下。

1.7.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各组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表1治疗前后VA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由表1可见,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头痛指数较治疗前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透刺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VAS评分和头痛指数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透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2可见, 两组总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透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总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3 讨论

紧张型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仅次于偏头痛的常见类型[3]。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 如颅周肌肉和肌筋膜结构收缩、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等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 效果不甚理想, 且副反应较多。

紧张型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的范畴。认为本病是由于风、痰、瘀和正虚等多病因致病, 导致气机失常, 血行缓滞, 瘀阻脑窍而致“不通则痛”, 或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不荣则痛”。

透刺疗法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 针尖透达对侧或邻部穴位, 但针尖不穿出皮肤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法首载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玉龙歌》, 当时虽无“透穴针法”之名, 但已明确指出“一针两穴”的针刺方法, 这也是本研究选穴及用针手法的理论依据。

根结标本理论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和《灵枢·卫气》篇。经络的根结、标本理论着重阐明经气所起和归结、散布于人体上下、内外的原理。“根”和“本”是经气聚汇所起的根源处, 为四肢远端腧穴;“结”和“标”是经气所归结、散布之处, 在头、胸、腹、背的一定部位。根和本其部位在下, 结和标其部位在上。四肢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疾病, 又能治疗头、胸、腹、背及内脏疾病。因经气上下、内外相通, 所以头面、躯干部腧穴同样是除能治疗局部疾病外, 又能治疗四肢疾病, 这说明在下的根本部腧穴与在上的结标部腧穴, 在治疗作用上是上下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的。《素问·五常政大论》云:“病在上, 取之下;病在下, 取之上;病在中, 傍取之”。《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 病在腰者取之ā”。元·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更穷四根三结, 依标本而刺无不痊”, 都说明根结、标本理论在临床取穴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根据文献记载和本人的临床体会, 本研究取穴:丝竹空、率谷;百会、前顶;太冲、涌泉。

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玉龙歌》云:“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灵枢·卫气》云:“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 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 耳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毗也。”明确指出足少阳的标部在耳前, 其穴有听会等, 手少阳的标部“在耳后上角下外毗”, 约当丝竹空穴所在。治疗时采用一针透两穴的方法, 增强了针刺感应, 收“气至病除”之佳效, 尤其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 用之可直至病所, 解痉止痛。

根据中医理论, 神之所在, 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 人体一节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之所病, 百病之始, 皆本于神, 神之所治, 凡刺之法, 先醒其神, 说明心脑在人体的主要作用。紧张型头痛病位在头 (脑) , “脑为髓之海” (《灵枢·海论》) 、“头为精明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 , “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部。

根据“气街”理论, “头气有街”、“气在头者, 止之于脑” (《灵枢·卫气》) 。根据“四海”理论, “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 变而为髓, 头中最多, 故为海也。是肾所生, 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 下输风府也”。《玉龙歌》云:“中风不语最难医, 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 即使苏醒免灾危。”百会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归属督脉, 别名三阳五会, “督脉、足太阳脉之交会”, 位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穴居巅顶, 联系脑部, 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会穴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 又于阳中寓阴, 故百会穴沿督脉透刺前顶穴能够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之井穴, 其名源于《灵枢·本输》篇“肾出于涌泉, 涌泉者, 足心也, 为井木”。《灵枢·根结》:“少阴根于涌泉, 结于廉泉”。《针灸资生经》云:“针灸于诸穴皆分主之, 独于膏肓、三里、涌泉特云治杂病是三穴, 无所不治也”。明嘉靖年间四明针灸家高武著《针灸聚英》中所载《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 涌泉下针定安泰。”太冲隶足厥阴肝经, 其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颠…”, 太冲穴具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养血之功效。肝藏血, 肾藏精、生髓, 精血互生, 针刺太冲透涌泉能够沟通肝肾经气, 能够生精益髓, 滋养清窍, 从而达到醒神开窍、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透刺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 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头痛指数较治疗前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透刺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VAS评分和头痛指数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透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综上所述, 透刺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均可改善紧张型头痛, 但透刺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本研究由于观察例数较少和观察时间较短, 需进一步扩大样本例数, 延长观察时间, 观察紧张型头痛的复发情况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透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 在临床总疗效、VAS评分和头痛指数方面, 透刺疗法治疗组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透刺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肯定,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透刺疗法,针刺疗法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3, 16 (3) :69-69.

随机对照研究 篇5

【主题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化学治疗;二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97-0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线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多西他赛单药三周方案是标准的二线方案之一[1,2]治疗疗效有效,毒副作用明显,且常见3~4级血液毒副作用[3],患者耐受性差,不易为临床所接受。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应用多西他赛每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8例,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4岁;按随机表法分为每周方案组(A组)40例,三周方案组(B组)38例。组织病理学分型:鳞癌32例,腺癌41例,大细胞癌5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六版分期[4],78例均为Ⅳ期患者。均为复治患者,既往均使用过一线化疗,方案包括: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或顺铂,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顺铂或奥沙利铂,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或数顺铂,治疗周期2~8个周期,中位周期4周期。所以患者PS评分0~2分,无急性感染和明显心肺功能失常表现,心电图及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化疗或放疗,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病例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例)

1. 2治疗方法

每周方案组(A组):多西他赛35mg/m2静滴1h,第1,8天,治疗前1天予口服地塞米松片8mg,Bid,共三天,21天为1周期。三周方案组(B组):多西他赛75mg/m2静滴1h,第1天,治疗前天予口服地塞米松片8mg,Bid,共3天,21天为1周期。每例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两组化疗前均给予格拉司琼静脉滴注,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合刺激因子治疗。

1.3療效及毒副作用评价

近期疗效按照RECIST疗效评价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CR+PR者为有效,需间隔至少4周以后复核证实。无进展生存时间(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定义为从接受治疗之日起至疾病进展时止。记录治疗期间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化疗毒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价。

1.4临床受益反应评估(CBR)[6]

临床受益反应是评价难治性肿瘤的一个临床指标,包括疼痛评分或镇痛药用量、KPS评分、体重增加3项指标。一项有效,其他2项稳定为有效;3项全部稳定为稳定;其中一项无效即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PFS,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所以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疗效

每周方案组(A组)40例患者共接受152周期化疗,中位周期数4个(2~6个)。均无延迟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为15.0%,其中PR6例,NC18例,PD16例。PFS3.5月,中位生存期9.0月,一年生存率35.0%。三周方案组(B组)38例患者共接受140周期化疗,中位周期数4个(2~5个),其中有8例患者因毒副反应而延迟化疗。近期客观有效率为13.2%,其中PR5例,NC19例,PD14例。PFS3.2月,中位生存期8.5月,一年生存率31.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 2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死亡,三周方案组的I~II度乏力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每周方案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比较 【周期数(%)】

2.3临床受益反应

每周方案组(A组)40 例CBR评价有效者27例,稳定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67.5%;三周方案组(B组)38例CBR评价有效者12例,稳定,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31.6%.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

3.讨论

多西他赛75 mg/m2三周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之一,疗效优于最佳支持治疗、长春瑞滨或异环磷酰胺,可以延长生存期,但常见消化道和血液学毒副作用,其中骨髓抑制是其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差,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西他赛每周方案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方案,近期疗效分析显示,无论是缓解率,中位PFS,中位生存期,还是1年生存率,均与标准的多西他赛三周方案疗效相似。同时,毒副反应更少见,I~II度的乏力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和Ⅲ~Ⅳ度的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的多西他赛三周方案,临床受益反应明显提高,治疗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总结。

参考文献

[1]Noble J, Ellis DU,Mackay JA, etal.Second-line or subseguent systemic therapy for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ractice guideline[J].J Thorac Oncol,2006,1(9):1042.

[2]Shepherd FA,Dancey J, Ramlan R, et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docetaxel versus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evionsly treated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J Clin Oncol,2000,18(10):2095~2103.

[3]Hanna N,Shepherd FA, Fossella FV, etal.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 of pemetrexed versus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J].J Clin Oncol,2004,22(9):1589-1597.

[4]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Sixth Edition.Sprirger-Verlag:New York.2002.

[5]Therasse P,Arbuck SG, Eisenhauer EA, et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J]. Natl Cancer Inst,2009,92(3):205-216.

随机对照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 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保健科门诊及住院患者76例, 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方案获得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2)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痰浊瘀阻型; (3) 根据试验目的及发病特点, 确定受试年龄范围为55~80岁; (4) 未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 (5) 知情同意,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有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 (2) 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 (3) 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 (4) 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 (5) 合并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痴呆 (如阿尔茨海默病) , 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痴呆、精神障碍 (如抑郁症) ,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 活动性癫痫, 应用其他治疗痴呆的中西药物者。

1.4 退出标准

(1) 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 无法判定疗效; (2) 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 (3) 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 特殊生理变化等, 难以继续治疗; (4) 使用影响疗效的药物。

1.5 诊断标准

1.5.1 西医诊断

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分类手册》[1]第4版中DSM-IV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 表积分在10~23分, 海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 (HIS) 积分7分以上。采用修订海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 (HIS) , 7分以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4分以下为老年性痴呆。

1.5.2 中医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根据肝肾阴虚、痰浊阻窍的不同分型兼有症状。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尼莫同 (拜耳医药公司, 批号BJ01743) , 每次1粒 (每粒30mg) , 每日3次。治疗组服用醒智颗粒 (培力药业公司颗粒剂组配) , 组成:人参、葛根、丹参、石菖蒲、天竺黄、茯苓、远志, 每次2袋 (每袋含生药10g) , 每日3次, 温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1.7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的治疗痴呆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 定向基本健全,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生活可以自理, 反应一般。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 日常生活基本自理,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但反应仍迟钝, 智力与人格仍有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 甚至继续发展。

1.8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纳入样本76例均为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保健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 (P>0.05) , 见表3。

(n=38, ±s)

2.2 临床疗效

治疗1个疗程后, 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4。

(n=38)

2.3 证候积分

治疗1个疗程后, 两组证候积分均有改善 (P<0.05) , 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

2.3.1 两组患者MMSE、HDS、ADL、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智能和生活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MMSE积分、HDS积分改善明显 (P<0.05) , 对照组治疗后积分也有显著升高,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醒智颗粒明显优于尼莫同。ADL量表的测查表明,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1) 。见表5。

(n=38)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 ▲▲P<0.05, **P<0.05, ##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 ▲P<0.05, *P<0.05, #P<0.05。

2.3.2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临床研究证实, 醒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定向力、记忆力、言语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等均有改善。此外, 临床用药期间, 76例患者服药后未见恶心、呕吐、心慌、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 其中40例于服药结束后5天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 说明本方无明显毒副作用。

(n=38, ±s)

3 讨论

《类证治裁·健忘》认为“人之神宅于心, 心之精依于肾, 而脑为元神之府, 精髓之海, 实记忆所凭也”[3]。元神之府从属于心主神明, 血滞痰瘀在上血脉不通, 在下弥漫心窍, 脑与心气不相接续, 心火上扰, 神无所依而成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大幅度提升,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血管性痴呆在祖国医学属于“呆病”范畴, 多发生于中风病之后, 其病位在脑, 病因病机错综复杂,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以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中医学认为“呆病”病位在脑, 与五脏相关, 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 运化失司, 气血输布障碍, 元神受损, 神机不用, 因而治疗以补肾、涤痰、化瘀、疏肝等为法。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分析, 认为脏腑亏虚、气血不足、脑窍失养致呆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中医药论治血管性痴呆具有丰富的经验, 显示出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可行性和优势, 但目前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尚有不足。醒智颗粒由人参、葛根、丹参、石菖蒲、天竺黄、茯苓、远志组成, 能够有效缓解血管性痴呆的症状, 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和长效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分类手册[M].199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91-99.

随机对照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8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均符合《传染性疾病诊断标准》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运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14例;年龄7~42岁, 平均年龄 (25.20±5.77) 岁;谷丙转氨酶 (694.21±32.27) IU/L, 谷草转氨酶 (564.23±56.22) IU/L, 总胆红素 (164.29±16.90) μmol/L。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年龄6~43岁, 平均年龄 (24.47±6.27) 岁;谷丙转氨酶 (684.28±26.67) IU/L, 谷草转氨酶 (536.85±57.20) IU/L, 总胆红素 (154.22±13.94) μmol/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检测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及退出标准

排除标准:①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②近期有生育需求, 妊娠和哺乳妇女;③肝肾功能不全, 混合有其他型肝炎者;④近期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者。退出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 难以继续治疗者;③违背临床治疗方案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清淡及低脂饮食, 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以保肝治疗, 同时给予门冬酸钾镁、维生素K1、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 方剂组成:茵陈30 g, 栀子、大黄、茯苓各10 g, 银花20 g;胁痛者加柴胡20 g、郁金15 g;恶心、呕吐者加橘皮、竹茹各15 g;水煎服, 1剂/d, 20 d为1个疗程, 小儿剂量酌减。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 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改善情况 (如皮肤巩膜黄染、疲乏无力、食欲差、厌油腻、肝区疼痛及尿液颜色) 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出院后院外随访6个月, 评估临床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谷丙转氨酶水平<80 IU/L、谷草转氨酶<80 IU/L、总胆红素<40.6μmol/L;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缓解, 谷丙转氨酶水平>80 IU/L、谷草转氨酶>80 IU/L、总胆红素>40.6μmol/L。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2例 (52.4%) , 好转18例 (42.9%) , 未愈2例 (4.8%) , 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愈13例 (31.0%) , 好转17例 (40.5%) , 未愈12例 (28.6%) , 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8.57, P<0.05)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 (HAV) 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时期往往起病急, 伴有发热、畏寒、乏力、食欲差、厌油腻、恶心、呕吐、腹部胀痛、腹泻、肝区疼痛、尿色深等症状。临床上大多数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预后较好, 经过治疗可以获得痊愈, 但少数患者病情凶险, 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导致病程迁延, 使患者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意义重大[3]。祖国医学在治疗该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受到临床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证实, 自身免疫反应参与肝炎的发病过程, 是其主要发病机理。甲型肝炎病毒复制可引起肝细胞损伤, 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但在恢复期通常不演变为慢性过程和病毒携带者。祖国医学研究发现, 该病中医发病机理为湿热蕴蒸、胆汁外溢, 致使黄疸出现, 皮肤迅速发黄者称为急黄。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为主, 并佐以泄下。作者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组方中茵陈具有利胆退黄的功效, 并具有抗病毒作用, 大黄能抑制肠内细菌的繁殖生长, 可有效减少内毒素吸收, 降低患者血氨浓度, 研究发现大黄还具有提高血清总补体水平的作用, 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力;茵陈、大黄、栀子联合应用具有扩张胆管系统的作用, 改善肝内循环, 从而加速胆汁的排泄;还能抑制过敏反应, 具有消炎作用;茯苓具有利湿作用, 可使湿热从二便去除;柴胡、郁金能疏肝理气[4];因此以上组方标本兼治, 不但能阻断或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反应, 提高机体抵抗力, 还可有效消除胆汁瘀积, 促进胆汁循环及肝细胞修复,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肝功能疗效显著。另外,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组方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患者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 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 治愈率高, 不良反应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运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 (52.4%) , 好转18例 (42.9%) , 未愈2例 (4.8%) , 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愈13例 (31.0%) , 好转17例 (40.5%) , 未愈12例 (28.6%) , 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 治愈率高, 不良反应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本林.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 10 (2) :31-32.

[2]陈亚平.柴平清肝汤治疗甲型肝炎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 (17) :97-98.

[3]徐闻涛.亮菌甲素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2) :323-324.

随机对照研究 篇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间断照射,连续照射,疗效,不良反应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其病因较复杂,与胆红素形成过多、代谢异常等关系密切。在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80%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而形成,如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可引起胆红素激增而发生黄疸[1,2]。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与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易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可致死亡。临床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生后有生理性黄疸;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溶血、缺氧、感染、低血糖及代谢性疾病等)导致胆红素形成过多、代谢异常,导致下列情况之一者,则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 L(12.9mg/d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15mg/dL), 或每日上升大于85μmol/L(5mg/dL);(3)患儿黄疸连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4)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2mg/dL)。对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患儿临床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为探讨不同作用方式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本研究选取相关病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小时~28天,平均12.62±1.63天;出生时体重为3.52±0.56kg;溶血病1例,感染2例,早产儿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小时~28天,平均12.52±1.15天;出生时体重为3.48±0.35kg;溶血病1例,感染2例,早产儿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时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片及输注白蛋白、纠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采用B100蓝光治疗仪(北京裕天医疗技术)进行双面光疗,具体方法为:进行光疗箱消毒,调节箱内温度27℃、照射温度30℃,每照射1小时翻身,确保蓝光充分照射皮肤;患儿双眼用眼罩遮蔽、会阴部用尿布包好[3]。对照组在照射16~18小时后休息6~8小时;观察组则在光照8~12小时后休息12~16小时。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4]

治愈:治疗5天后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好转: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到正常范围,继续治疗至第7天,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无效:治疗7天后黄疸仍未消退,血清胆红素仍维持较高水平。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 00%。

1.3.2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腹泻、皮疹、发热)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组间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疹1例,发热2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皮疹4例,发热4例,发生率为2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首选疗法为蓝光治疗,光疗主要利用胆红素异构体产生转变,促使胆红素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结合,从尿液或胆汁排出。目前光疗尚无确切机理,但可能由于作用于浅层毛细血管或间隙中而对胆红素白蛋白联结物产生作用。在光作用下,蓝光有425~475nm主峰波长,其可促进IXaZ型未结合胆红素异构化及光氧化反应,从而产生异构体水溶性IXaE型,稳定胆红素4z、15z结构转变为4z.15E异构体。但蓝光治疗根据其治疗连续性区分,也分为间断性蓝光照射和连续性蓝光照射,以往很多研究均表明连续性比间断性照射效果好,用时长则退黄疸快,但效果与间断性差别不大;而目前主要采用间断性照射,虽然其与效果连续性差别不大,但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与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且间断性蓝光照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其作用温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2]杜琳.间断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7-318.

[3]朱艳娥.间断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29):128.

随机对照研究 篇9

我们采用3种不同阿奇霉素给药方案, 治疗小儿肺炎支原感染150例, 并对其临床疗效、患者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感染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A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6个月~7岁, 平均 (4.8±0.4) 岁, 病程1~5 d, 平均 (2.1±0.6) d;B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7个月~6岁, 平均 (4.7±0.5) 岁, 病程1~6 d, 平均 (2.2±0.5) d;C组男23例, 女27例, 年龄5个月~7岁, 平均 (4.6±0.6) 岁, 病程1~7 d, 平均 (2.0±0.4) d。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纳入标准: (1) 符合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 (2) 新近发生咳嗽、咳痰, 病情加重, 出现脓性痰; (3) 有发热现象; (4) 实变体征或发生湿性啰音; (5) WBC>10×106/L; (6) 胸片提示有斑片状影像或间质改变。

排除标准: (1) 入院前使用阿奇霉素或对本药过敏的患者; (2) 病情严重引起意识不清、休克等患者; (3) 免疫缺陷的患者; (4) 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5) Ig M抗体呈阳性; (6) 合并感染的患者。

治疗方法:A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 (kg·d) 静脉输注, 1次/d, 持续用药4 d, 停用3 d, 再使用4 d, 停用3 d (4-3-4-3方案) ;B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 (kg·d) 静脉输注, 1次/d, 持续用药5 d, 停用2 d, 再使用5 d, 停用2 d (5-2-5-2方案) ;C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 (kg·d) 的剂量口服, 1次/d, 持续用药5 d, 停用2 d, 再使用5 d, 停用2 d。3组均给予平喘、退热、止咳等措施处理, 疗程结束1周后, 复查X线胸片。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文献[4]制定。 (1) 治愈:治疗后, 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X线胸片阴影吸收; (2) 显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 X线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3) 有效:症状或者体征得到改善, 胸片阴影部分消失; (4) 无效:治疗后, 症状、体征以及X线胸片无显著改善。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临床疗效对比:A组治愈4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0%;B组治愈47例, 无效0, 总有效率100.0%;C组治愈4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0%。3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对比:3组咳嗽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退热时间以及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t计算, 以A组为对照组, B、C两组为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见表2。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3组用药期间均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A组3例, 发生率6.0%;B组1例, 发生率2.0%;C组5例, 发生率10.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讨论

小儿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型、细菌型及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MP) 是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 它是导致支原体肺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 它不仅病程长、较难治愈, 且该病分布广泛, 基本每隔3~5年出现1次地区流行, 主要经血液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喘息、咳嗽等, 但是体征变化不显著[5]。小儿支原体肺炎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不仅能够导致肺外系统并发症, 同时也能够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时将会引起死亡, 所以小儿肺炎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关注[6,7]。而且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是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患儿服药后抑制中性粒细胞生长, 从而保护呼吸道, 同时还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 改善支气管平滑肌, 显著改善气管黏膜的水肿。阿奇霉素对于肺炎链球菌、支原体以及葡萄球菌抗菌活力良好。另外, 阿奇霉素组织渗透性较强, 生物半衰期长, 抗生素有效浓度高, 可以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 因此临床效果十分明显[8]。阿奇霉素抗菌谱广泛, 抗菌活性良好, 能够干扰肺炎支原体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达到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9]。阿奇霉素稳定性强, 其血药浓度较红霉素高出10~100倍, 可以比红霉素产生更强的抗菌作用[10]。而且其耐药率低,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同类药物低, 安全性高, 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3种阿奇霉素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支原体感染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阿奇霉素4-3-4-3方案, B组给予阿奇霉素5-2-5-2方案, C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5-2-5-2方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胸片阴影消失以及退热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奇霉素5-2-5-2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艳艳, 赵德育, 庄焕自, 等.阿奇霉素在支原体感染后气道炎症中的抗炎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2) :179-182.

[2]Park MY, Kwon HJ, Sung MK.Eva1uation ofsaloin and aloe-emodin as anti-inflammatorysagents in aloe by using murine macro phages[J].Biosci Biotechno Biochem, 2009, 73 (4) :828-832.

[3]张志立.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 2013, 10 (8) :55-56.

[4]Liu Y, Ye X, Zhang H, et al.Characterizationsof macroliade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spneumoniae isolate from children in shanghai, china[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0, 67 (4) :355-358.

[5]刘瑞华, 贾丽君.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24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494-495.

[6]Mansel JK, Rosenow EC, Martin JW, et al.Myeoplaema pneu Moniae[J].Chest, 2009, 95:639-646.

[7]Talkington DF, Thacker WL, Keller DW, et al.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autopsy and openlung biopsy tissuessby nested PCR[J].J Clin Microbiol, 2008, 36 (4) :1151-1153.

[8]艾山·塔斯塔.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544-545.

[9]许志香.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30) :33-34.

随机对照研究 篇10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维药阿萨润霜;青鹏软膏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7.003

Multi 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

GU Zheng-rong,CHENG Shao-dan,XU Jing,WANG Hai-peng,YAN Jia-hua,QIAO Ya-li,

Abodu Wupuerkadier,Ayoupu Wubuli,WANG Kai,XU Shi-hai

【ABSTRACT】Objective:To further verif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维药阿萨润霜)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300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150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Qingpeng ointment.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knee arthritis pain score,daily activity function limited score,knee stiffness score and safety.Results: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 and the control medicine Qingpeng oin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knee arthritis pain scores,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 and stiff knee score (P < 0.01);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 subjects were no obvious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only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knee local skin redness,itching,after stopping canceled.Conclusion: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 has good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and curative effect of Qingpeng ointment.

【Keywords】 osteoarthritis,knee;

Uighur medicine Asa moisturizing(维药阿萨润霜);Qingpeng ointment

维药阿萨润霜在新疆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临床结果表明,其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有确切的疗效[1]。为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为新药开发打下基础,由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负责临床试验,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维吾尔医医院、巴楚县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参加,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开展了维药阿萨润霜治疗KOA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青鹏软膏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完成300例,其中维药阿萨润霜组(治疗组)和青鹏软膏组(对照组)各150例。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维吾尔医医院、巴楚县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300例。男106例,女194例;年龄40~7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单膝183例,双膝117例。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KOA诊断标准[2]。

nlc20230902071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治疗前半年内没有口服影响疗效的药物;③同意治疗前

1周及治疗过程中放弃理疗、手法等外治措施,保证依从性良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精神病史等患者;②有皮肤过敏者;③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察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将维药阿萨润霜原料石菖蒲、细辛、蒺藜、大高良姜、红芥子、芦荟干燥,并按7∶17∶27∶17∶7∶17的质量比例粉碎,过120目筛,予蜂蜜调配,摊在伤科衬垫上(药霜厚度约0.3 cm,面积10 cm×15 cm,约合生药30 g),表面覆盖保护膜[1],敷于膝关节,用绷带包扎固定,双侧患者敷较重一侧,每日更换1次。3周为1个疗程。

2.1.2 对照组 采用青鹏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4020140,每支

20 g),局部外用,均匀涂布于患侧膝关节痛处(面积10 cm×15 cm,约合药膏5 g),并用手轻轻摩擦5 min,双侧患者涂布较重一侧,每日2次(早、晚各1次)。3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国际公认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3]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获得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3个方面评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僵硬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僵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僵硬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4。

3.4 不良反应 在试验过程中,全部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患者膝关节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痒,停药后消失。说明2种外用药使用都是安全的,但治疗组每日只需敷贴1次,较对照组操作方便。

4 讨 论

KOA又称膝骨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炎等,是骨关节结构发生广泛退行性改变的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主要造成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而且经常伴随滑膜炎症、充血、渗出、肥厚增生,出现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肿胀积液[4]。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达50%,而在超过7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达80%[5]。KOA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缓解软骨退化的保守治疗为主,临床上多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6-7],但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副作用,经常使绝大多数患者无法耐受。而外用药如贴膏剂、软膏剂等对本病具有显著疗效。青鹏软膏为藏族传统经典验方,对风湿痹痛等引起的骨关节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8],因此选择作为本研究的对照药物。

维吾尔医古籍中KOA以“母怕斯里”名称记载[9],认为KOA的发病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年老、创伤、骨骼缺乏荣养及家族、体态、职业等因素使体内产生的不成熟黏液质及异常黑胆质长时间沉积在关节及周围韧带,导致变形力和改变力的功能失调,局部物质代谢受阻,局部组织的质量及生长发生了异常变化,引起关节面骨质的增生,从而导致KOA的形成[10],这与现代对KOA的研究如出一辙[11-12]。维吾尔医学认为,KOA另外一种病因属石膏状黏液质,是黏液质体液受强热影响形成的一种异常石膏状体液,该体液易致组织间液变浓并在局部发生沉淀,引起骨质的增生,同时关节内软骨失去弹性形成骨刺。

维药阿萨润霜由细辛、大高良姜等辛热药物组成。采用蜂蜜作为赋形剂,柔软而细腻,贴患处舒适,吸附性强,易固定,能保持药膏的湿润[13],有利于减轻KOA无菌性炎症吸收,使消肿、止痛等作用缓和、持久,且降低了阿萨润霜对皮肤的刺激,降低了副作用[1]。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维药阿萨润霜在减缓膝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方面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KOA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5 参考文献

[1]徐菁,程少丹,黄仲义,等.蜂蜜与蛋黄调配的维药阿萨润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5-7.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

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30.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277.

[4]王慧芳,程少丹,李伟,等.银针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50-251.

[5]张奉春,费允云.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1):11-13.

[6]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等.陆氏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14-16.

[7]邱海彦.膝骨关节炎治疗概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59-63.

(下转第77页)

(上接第17页)

[8]钟世红,古锐,王文.奇正青鹏膏治疗骨关节疼痛方解及有效成分介绍[J].西南军医,2007,9(1):

88-90.

[9]玉素甫·买提努尔,拜合提亚尔·热合木吐拉,斯拉甫·艾白,等.膝骨关节炎维吾尔医诊疗指南[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8(8):63-64.

[10]艾力夏提·艾热提,阿卜力提普·伊敏.维吾尔药内服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1(11):14-15.

[11]徐菁,程少丹,阿卜杜吾普尔喀迪尔,等.维吾尔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0):68-70.

[12]中华中医药学会.骨性关节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1-72.

[13]董冰媛.蜂蜜调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00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4):318-319.

收稿日期:2015-02-08;修回日期:2015-05-29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哲学下一篇:地理教学语言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