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分析

2024-05-25

护理安全分析(精选十篇)

护理安全分析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我院共上报护理缺陷和护理缺点登记表105份, 其中轻度缺陷39份, 中度缺陷46份, 重度缺陷为0, 护理缺点20份。经护理部核实认定后, 与用药有关的护理缺陷是38件, 占总护理缺陷比例44.7%, 其他缺陷依次为:标本采集用错试管或采血量不够、病情观察巡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告知和健康指导欠缺、未按医嘱执行、处理电子医嘱不熟练、皮肤评估不认真等。护理缺点20件, 均未给患者实施, 未造成后果。

2 护理缺陷结果分析

2.1 护理缺陷的构成

通过以上护理缺陷分析汇总, 我们发现给药缺陷发生最多, 由此可以看出在所发生的缺陷中, 绝大部分与用药有关。

2.2 护理缺陷分布科室及发生时间

结果显示:临床护理缺陷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比较紧张、工作量比较大的科室, 内外科无差别, 而且发生时间多在夜班、节假日及周末休息日。

2.3 护理缺陷易发生的人群

新护士群体 (年资在1年~3 年) 、老护士群体 (年资在28年~30年) 。

3 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3.1 给药错误占比例大的原因:

(1) 管理方面的因素是指由于管理制度建立的不足, 制度实施和监督力度不够, 业务培训不到位, 设备物资管理不善,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等组织管理因素[1]。在我院给药错误与管理方面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我院的护理管理者对缺陷的认识及管理均不到位, 由于认识欠缺, 在管理制度和流程上较滞后, 不便于临床护士操作。 (2) 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 仍以功能制的方法配液操作为主, 不注重巡视和告知。 (3)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仅凭印象办事。 (4) “三查十对”执行不认真。 (5) 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 口头交接易造成遗忘, 床头交接落实不到位。 (6) 执行医嘱不规范, 不规范的医嘱不及时与医生沟通。 (7) 不能够正确执行用药时间, 如Bid输液。 (8) 不采用两种以上的有效方法确认患者。

3.2 其他类型缺陷原因分析:

(1) 新护士专业知识相对欠缺, 经验少; (2) 老护士自身素质差, 凭印象办事; (3) 重要告知不到位, 健康宣教指导欠缺; (4) 违反操作规程, 例如提前配好液挂在病房等; (5) 对老年患者, 特殊患者、危重患者评估不到位, 无特殊防范措施; (6) 工作流程不合理。

4 针对护理缺陷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4.1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自身修养, 采取请专家讲座、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和院内强化培训等方式, 让护士增长知识和技能。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 并以《护士条例》要求作为行为指南,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让全院护士知法、懂法、守法, 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 正确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4.2 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取得他们的配合。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实行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护士的三级护理管理制度, 层层把关。加强护理管理, 采取护士长夜间值班、节假日及双休日轮班制, 加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

4.3 护理管理者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关心和爱护护士, 为护士尽可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管理因素进行流程再造, 我院引进摆药机, 按顿集中摆药, 杜绝了整盒发放药物的错误;成立了配液中心, 集中配液, 减少了护士配液差错。

5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 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 任何一细小环节的失误均可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护理工作是一切治疗的终结, 是防范的最后底线, 有着为相关医疗活动最后把关的极为重要的职责。同时护理安全管理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影响到护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安全护理案例分析 篇2

要求:

(1)针对提供的案例分析案例性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2)分成4大组,按组号1-4号相对应选择案例2个。

(3)各组轮流上台汇报,组内成员进行补充。其他各组同学可同时参与讨论。(4)汇报时间15分钟。讨论5分钟。

(5)请每个同学讨论课前亦要了解一下别组的案例内容。

案例1.1 患者,女,68岁,诊断: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病情危重。5月19日当班护士戴**上前夜班,当时班内工作量非常繁忙(接收四位急诊病人,另有一位抢救出血病人),导致未执行翻身计划。23:45分夜班接班时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夜班护士翁**也未执行翻身计划。5月20号责任班接班时发现病人尾骶部皮肤发红未见破损,当时即予以一系列防范措施,因病人病情较重,无自主翻身能力,于5月26号尾骶部出现一约5×6cm大小褥疮(Ⅱ度)。

案例1.2 患者于22:10急诊入手术室拟行“左全肺切除术”。右下肢静脉通路由病房建立带入手术室,穿刺部位在右小腿内侧浅表静脉,由微泵维持垂体后叶素和立其丁。入室后与麻醉师共同检查穿刺局部无红肿、通畅、有回血,予继续使用。术中在右小腿静脉通路上输库血并加压。于1点30分左右发现该处静脉周围红肿,滴液不畅,立即停止在此路静脉输血输液。术毕4点30分发现右下肢发红肿胀明显,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

案例2.1 患者女,56岁,诊断:动眼神经麻痹、2型 糖尿病。于9-16由内分泌科转入。10-2中午 李**护士给病人注射诺和锐30R特充时,打开笔盖时,发现里面有气泡,就先旋3U,再向前旋,见有液体排出,就认为这种笔可以旋转注射,便旋到20U给病人注射,但觉得没有阻力,不对劲,就把余液用按压法按完。10-4中午给病人注射时,发现阻力较大,就改为旋转注射。接下来晚餐护士虽发现阻力较大,但能把液体注入,未引起重视。10-5早餐、中餐及下午补注射时有三位护士均发现注射时阻力较大,液体不能注入,就告知可能笔坏了,患者解释说:“前面阻力也较大,但回旋一样能把药物注入,前面有护士这样做过”。护士就按照患者说的把药物注射。事后证明特充笔回旋时不能把药物注入体内,此次阻力较大的原因为针头阻塞所致。

案例2.2 患者,男性,82岁,患者4天前因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加剧,伴恶心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尿淀粉酶:3172U/L,拟诊:“急性胰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经补液、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输液量很多,病人疼痛难忍,在床上展转不安,出现静脉输液外渗,当班护士知情后立即予患处硫酸镁液冰敷,密切观察局部的变化。第二天明显消退,患处轻度疼痛,保姆用热毛巾外敷,出现烫伤现象。经SD凝胶治疗后,患处无疼痛,创面修复。现患者仍住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

案例3.1 2006年12月3日晚上11点,监护室中夜班护士交接班,交接完两个患者后,其中一位气管插管患者较烦躁,接班护士就忙于处理此患者,而忽略了另一患者的输液情况,仅口头交接患者的病情。当时患者一直在胡言乱语,回答不切题,脂肪乳剂针在缓慢静滴中。约过了15分,家属从外地出差回来要求到监护室看病人,发现患者下肢浅静脉穿刺处有较多的渗血,拿出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当时情绪较激动。当班护士立即向患者家属道歉,拔除下肢留置针(当时留置针回血已经凝固,肝素帽衔接处有少许松动)予以上肢静脉重新穿刺,并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经值班医师解释,护士长到现场向患者家属道歉,患者家属情绪平稳,要求护理交班做记录。

案例3.2 本科室现口服药发放分三餐前后,qn、qid、q6h、q8h等药较少,发现有护士将时间口服药按tid发放给病人,可能导致有些药没有按时间服用,影响药物疗效,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案例4.1 患者因解黑便拟“上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治疗,患者是个孤寡老人,平时住在老人公寓,因年岁已高缺少照顾,入院时全身多处褥疮,当日予睡气垫床,双侧床拦保护,并有专职保姆陪护,2006.5.31晚睡梦中发现山上有人追杀他,于是梦中在逃跑,致使从床上爬起从床尾掉落在地以双脚及双肘着地,导致肘部一个0.5×0·5㎝大小皮肤破损,夜班值班护士黄**知情后立即安置好病人,询问病情,检查受伤情况,碘伏消毒伤口,并通知医生,测血压正常。经过1周病情观察未见明显与坠床相关病情变化,肘部破损皮肤已痊愈。

案例4.2 患者,女,45岁,诊断:系统性硬化病、心肌病。11月23日早班护士赵**为19床患者王**输注CTX0.4+生理盐水100ML(化疗药物),输液过半时,家

护理安全分析 篇3

【关键词】 护理安全隐患;神经内科;舒适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7-02

神经内科患者多病情严重多变,且存在一定的意识辨别功能障碍,极易发生各类并发症或者损伤,护理安全隐患较大。积极分析并解除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非常重要[1]。与此同时,针对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病程较长、临床预后较差以及致残、致死率较高等特点,高度重视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对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必要。本研究在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将舒适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相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30例,其中,男73例,女57例,年龄在53-88岁之间,平均为(65.2±5.6)岁;病程在5-30年之间,平均为(8.2±4.5)年。均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加强对本组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以及专科护理技术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建立安全质量监控管理方案,全面监控护理安全質量。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同时,介入舒适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生理方面 ①病房管理:维持病房内清洁干净、通风、温湿度适宜;②疼痛护理:护理中注意动作轻柔,并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予以镇痛药物镇痛;③饮食护理:实施科学化饮食指导,控制摄盐量,少食富含胆固醇及脂肪酸等食物,禁烟酒;④肢体护理:视患者病情尽量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1.2.2 心理方面 护理时,注意遮挡患者的肢体,保护其隐私,使其身心均保持舒适状态。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知识及自身康复情况,以消除其疑虑。全程以微笑服务,充分关心患者,使其感到安全感和亲切感。

1.2.3 社会环境方面 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争取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支持和配合,予以患者更多的爱护和关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及舒适护理,仅2例患者因体质衰弱不慎摔倒,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3.1%;对照组3例烫伤,2例冻伤,2例输液外渗,1例窒息,11例跌倒,发生率为29.2%,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4%(62/65),对照组为75.4%(49/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9.2±3.5)d,生活质量评分为(90.3±3.5)分,对照组分别为(26.8±4.5)d、(85.4±2.5)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生活适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患者具有特殊性,临床护理安全隐患较大,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疾病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癫痫疾病,可突发抽搐,常因未佩戴防护具而骨折或咬伤舌头;部分脑实质损伤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异常行为,出现自残或无故伤人等。

3.2 年龄因素 患者多年龄较大,伴有偏瘫或者其严重机能退化,行走不稳,且对于病房患者不习惯,容易坠床、跌倒等。

3.3 环境因素 病房内未设置相关的防护装置,地面有积水或者过度潮湿等,极易发生摔伤、跌倒。

3.4 技术设备因素 因患者的年龄较大,且血管功能明显退化,如长期予以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容易引发静脉炎;护理人员对新设备心技术应用不熟练也可提高护理安全隐患。

3.5 护理人员因素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较大,如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工作繁重,导致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护理业务水平以及护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都可引发安全隐患。

3.6 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对疾病及诊疗护理操作不了解,擅自更改用药剂量、输液速度,或无法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等均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2]

本研究针对神经外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并全程落实优质护理,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予以患者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地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杨红艳,杨红.安全隐患干预在神经内科干部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5-6.

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4

1 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1.1 患者

(1) 患者的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被害妄想, 幻听, 幻视等情况下出现的自杀自伤、毁物、自知力缺失, 拒绝住院而出现外走等。 (2) 康复期患者因思家心切, 怕出不了院而不安心住院, 极力讨好工作人员, 趁户外活动出走, 或产生抑郁情绪而自杀。 (3) 精神患者伴发躯体疾病, 导致自理能力下降, 易致跌倒等意外。

1.2患者家属

(1) 患者家属不遵医嘱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 家属缺乏精神疾病常识, 刚住院几天就强行办理出院, 或对患者做出不兑现的承诺;患者易冲动伤人毁物, 借探视机会私带危险物品予患者等。 (2) 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在门诊就诊时疏于管理出现伤人、毁物、出走行为;患者病程长, 家属缺乏耐心而打骂患者;出院后家属监管不力, 使患者不能按要求服药而犯病或超量服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1.3 护理人员

(1) 工作责任心欠佳, 执行规章不力, 引起安全事件的发生。 (2) 法律概念淡漠, 护理文书件写不准确, 记录病情变化不及时, 和 (或) 医疗记录不相符合。

1.4 医护配合

(1) 医生掌握病情不足, 未正确调整护理级别, 使护士执行错误医嘱, 监管患者不力, 容易伤人/外走。 (2) 医生对护士反应的病情不予理睬,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符合规范, 可取患者猝死;抗精神病药物量不足, 患者症状控制差, 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1.5 医院设施

门窗结构差, 易发生患者出走;配套设施不合理, 如厕所台阶高、地面滑、室内有裸露电线, 无重点病房, 辅检室太远, 均易发生。

1.6 管理体制

(1) 新上任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2) 护理人员资源欠缺, 护理人员压力大。 (3) 精神科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让患者感到生活枯燥无聊, 易造成自杀/外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1)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特别是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 让护理人员要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医德、尊重患者, 有足够的处理危机的能力。 (2)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学习法律知识, 特别是精神卫生法及护士条例。 (3) 依法执业,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2.2加强人员管理,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1)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护士要克服工作中的弱点,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改革排班模式,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根据护士层级和能力排班, 责任到家, 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安全性。

2.3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管理探讨 篇5

陈声容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南京,江苏210001)

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无损于患者为先”。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护士条例》的颁布,人们在关注护士地位、待遇及护理质量对患者疗效和疾病恢复的影响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护理质量和安全问题。同时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护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士自主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职业过程中不允许可承受范围之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一、目前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护士缺乏护理伦理与法律观念,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长期的医院护理工作中发现,护士在院校或职业培训中不注重护理伦理及法律思维的培养,使得护理人员只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忽视了伦理及法律意识。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不注意患者的心理是否能够接受,直接将患者的身体暴露在其他人面前,这使得病患的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有些护理人员在公共场合大谈患者的某些隐私,患者的保密权同样受到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忽略了有关证据的保护和管理等。这是一真实案例:某大医院护士小张,聪明、热情、乐于助人。一天,邻居大妈一早来敲门说老伴病了,昨天去医院看病后,是支气管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可是老伴不想住院,于是医生就开了3天的抗生素在门诊治疗,但是两人的年纪都大了,来回跑医院腿脚不方便,想到小张是医院的护士,又是邻居,便来求小张给打针。小张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之后,她来到大妈家看了一下病历,是头孢类抗生素静脉输液,而且昨天在门诊已经做过过敏试验,并且输过了一次,今天是第二次,便按照常规给老人打了针。但万没想到灾难就此临头了,上午9点,小张接到大妈电话,哭着说,大爷在小张走后不久,感到胸闷气短,不舒服,但大妈并没注意。又过了一小时,大爷突然面色青紫,浑身抽搐,大妈吓坏了,急忙拨打了120,救护车将他们送进医院,但已经回天无术。小张听后非常震惊也十分悲痛,但是更让她意外的是大妈竟然为此一纸诉状将小张告上了法庭,最后小张败诉,不仅被开除了公职,还终身吊销护士执照。在这一案例中,小张违背了护理伦理中的自主原则和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是尊重患者自己做决定的原则,其前提是知情同意,也就是指患者被告知,在知道事情真相后,自愿同意或应许给与某些检查、治疗手术或实验。不伤害原则是指诊治、护理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凡是在医疗、护理上是必须的或者属于适应症范围的,按照规范和法规要求所实施的治疗护理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导致小张这样结果的原因是:静脉输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严密观察的过程,因为此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小张作为护士应该清楚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迟发过敏反应,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生命。但小张在操作之前并没有[ 1]

向两位老人解释清楚,他们只想在家输液方便,不知道存在风险。因此,小张没有做到知情告知,也没有留在现场观察,在这一前提下,她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对患者是一种伤害。其次,从法律方面,《护士条例》中规定护士都是在一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护士义务履行需要医疗卫生机构直接进行监督。小张的执业范围是医院内,或者医疗机构授权的家庭病房、社区护理。因此,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本案中,小张由于没有遵循法律规范,擅自在医疗机构外执业,才酿成了悲剧,也伤害了自己。当然,情理上可以理解也被同情,但毕竟触犯了法律,没有挽回余地。

2、专业素质影响

2.1护理技术不够熟练、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技术关系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事实上,确实有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危重患者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导致了患者及他们的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这与护士自身缺少学习有关,也与医院在护理培养经费投入上远低于医疗投入有一定关系。护士外出学习及进修的机会就更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缺乏全科护理知识。如产科护士由于缺乏内科、急诊及危重症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缺乏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产科以外的合并症观察不到位或不够重视,导致产前、产时、产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紧急情况的处理结果不理想。又如,操作不规范,分娩时保护会阴方法不当,手法过紧、过松或手法错误,直接造成会阴裂伤或侧切伤口延长延深,甚至3度裂伤的事故;疏大意、纱布填塞后忘取出,留下后患;无菌操作不严谨,增加了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率等。

2.2护患沟通欠缺。有效的沟通在有效的护理措施中至关重要,当患者不能讲话或不愿说话时,沟通困难就产生了。如果护士没有接受沟通的培训,困难就更大了。护患沟通在护理实施和护理质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沟通不好时,护士和患者都感到担心和受挫甚至压抑。如,一些癌症病人,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护士和病人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病人较大情绪波动;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与带教老师或护士长沟通,帮助解决,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3、患者的因素

当前医患关系不是非常理想。患者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维权意识增强,媒体对医疗案例负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很多患者对护理人员,甚至对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在配合上并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患者对医疗给予过大希望,对治愈的期望值有些过高,当得到的回复不能满足期望时,往往会发生矛盾,产生医患之间纠纷,对护理安全及护士自身安全形成威胁,影响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如,患者年龄较大,存在跌倒的可能,特别是年老体弱、糖尿病、肾病患者,视力严重减退,或者是营养不良,拒绝帮助者,跌倒概率高;慢性病老年患者,医从性差,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差,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随意性及盲目性,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有的患者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比较弱,加之不能对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并进一步对护士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一些孕产妇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够严格遵守和配合,经常请假甚至私自离院外出,结果导致不慎摔伤,胎膜早破和胎盘早剥等状况,不得不进行急诊剖宫产,或者是产后又出现了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这些情况常常造成医疗纠纷。

4.环境方面的原因:医院工作环境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影响护士的操作,改变护理过程,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

4.1基础设施及分布: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及其他方面的分布是否科学。如,室内光线、室内电线插座的设置、地面是否防滑等都会给护理工作的执行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

4.2环境方面的污染:环境消毒不严格,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噪音大,噪音作为公害已成为社会问题,对患病休养的人尤为重要。一些人为的噪音如:护理车、治疗车、饭车的车轮过响、高跟鞋声、电话铃声、医护人员大声谈笑等不仅影响患者休息、声音刺激造成不适,还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修养和医院管理产生怀疑,埋下护理安全隐患;不良气味,如尿、便的气味、化脓伤口的气味、疾病引起的分泌物的气味、腐败的食物、不洁身体的气味等,如没有及时处理,引发患者不满。

5、管理方面的原因:

5.1缺乏专门的护理安全管理机构。很多国家设有专职机构,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如澳大利亚成立的“医疗安全与质量委员会”,美国退役军人卫生管理局成立的国家患者安全中心(NCPS)等,我国的护理安全工作多由护理部和各科室护士长监督管理,缺乏专职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

5.2 缺乏科学管理系统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差错、不良事件等,往往首先是找护士自身的责任,给与处罚等,较少去找管理系统出现的问题,管理路径是否合理等。

5.3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直接护理时间的研究不够。绝大多数医院不能够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来配备护士,认为增加了成本。有些过于教条的按床护比而没有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特异性,没有根据直接护理时间来配备护士,导致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够,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特别是在病患要求更多的护理措施时,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精神不济,难以专注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出现,给患者带来不舒服感。

二、管理措施探讨

1、强化护士的伦理及法律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保障患者及护士的权益,护士的相关伦理及法律的学习从高校就要重视起,让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就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转变护理伦理学学科观念,正确定位,指导护生理解职业道德,熟悉现环境下的护理学科的道德环境,并向其传授如何从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中辨别出道德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其次,优化课程结构,调整伦理学教学内容,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伦理问题带入课堂.如器官移植、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捐精、捐卵等,增加师生互动,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结合讲解临床护理伦理难题的实例,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课程产生兴趣[5-6][4]。加强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学队伍还不

[7]够成熟,授课教师未接触过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或者认识不深刻,从而可能影响授课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至关重要。

最后,加强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及法学的再教育。面对走上工作岗位的临床护士,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开展护理伦理学再教育是避免护理差错的重要举措之一。一线工作的护士会直接面对医护、护患以及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各种伦理学问题。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伦理学教学,邀请护士楷模及法律界的老师授课,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也能更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违反法律的后果,懂得自己该怎么做,并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性化服务,最终使患者受益。

2、强化护士专业技术及专科技术培训,沟通交流培训。[8]

医院统一安排,对所有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准入培训,要求新护士必须掌握核心护理制度,在1年时间内,完成24项基本技术的操作考核。在定科前进行主要科室轮转,使护士对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护理知识和操作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各专科护士有具体培训计划,并通过考核后上岗。对护士开展规范化培训,定期进行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新药品、新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使护士熟练掌握各专科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做到操作技能专业化、规范化。所有护士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案培训及考核,训练护士对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定期送不同等级的护士去国内外交流,带回各地的先进经验,实时的融入自己护理工作中。

组织沟通培训。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培训。各专科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及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护士根据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给病人介绍。训练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必须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详细告知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和预后,并予签字确认,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巧。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

3.1.APN 排班模式班次合理,人力资源合理应用。我院现在实行的APN排班模式,人员分配上白天多、夜班少,各班工作量均衡,人员结构合理,新老搭配,优势互补。年长护士专业水平高,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验丰富判断准确,抢救技术全面熟练,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有效降低了医疗护理纠纷。同时利于传帮带工作,减轻年轻护士的压力,促进其成长。APN 排班护士上班时间集中,缩短交接班次数和时间,减少交接班遗漏等误差,由以往一天交班6次变为3次交班,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无缝隙以及患者病情观察处理的连续性,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3.2 加强直接护理时间的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落实护士编制,保证护理安全。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病人所需护理时间的不同,合理配备的护士人数,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完成,取得病人满意。

4、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4.1 建立护理安全委员会,使安全工作职有所属, 提高管理效益。

护理安全委员会采用分层管理方式, 领导机构由护理部人员组成, 负责组织协调, 并提供政策支持。实施机构由各科护士长组成, 直接领导安全工作的执行。执行机构则由各科室部分护士直接参与, 全面负责安全监督工作。护理安全委员会结合各科室情况, 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护理安全评估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 使护理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建立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包括药品、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及人员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等。各委员对其所在科室的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并及时向委员会上报安全工作情况。同时护理安全委员会定期组织委员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交叉评估、检查, 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质量改进。

4.2运用科学管理系统,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4.2.1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目的在于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上报医疗护理安全事故, 营造合法化的安全事故上报氛围,构建高效的上报系统。不仅要及时上报已经造成伤害的事件, 还要上报暂时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建立上报系统的意义在于发现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 而不是单纯的评价不良事件的危害。

4.2.2建立优先处理系统。通过分析上报事件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决定需要优先分析和改进的行为。

4.2.3 建立学习系统和责任系统。构建一个安全护理系统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 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到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 9]

。在获取危险事件信息后, 安全管理人员分别从

学习和责任两大方面来综合分析事件。学习系统主要针对事件而言, 关注发生了什么, 发生的原因, 怎样做才能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而责任系统则是针对个人而言, 从本质上看这些人是否关注系统的安全问题, 能否胜任安全工作。学习系统和责任系统构成了完善的事件分析体系, 通过两者的互补作用, 使我们在不良事发生后, 并不仅关注谁犯了错误, 而是通过系统分析事件,最后达到提高护士警觉性, 消除护理安全系统疏漏, 不让类似事件再现的目的。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 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 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 有助于管理者根据科学流程, 准确的解读上报信息,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及时反馈, 合理处理, 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349.[2] 王霞,陶新陆,肖美莲.护士工作环境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254.[3] 左月燃. 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3): 191- 192.

[4]崔文香,裴莲花,李明今。护理学专业伦理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11):846-847。

[5] 刘沫,戴靖华.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需求及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 640 -641,692.

[6] 李敏燕,崔妙玲,陈飞. 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与思考[J]. 中华护理教育,2009,6(9): 422- 424.

[7]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10): 879 - 881.

[8] 孟利敏,刘波兰,许瑞.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再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 74 - 75.

护理安全分析 篇6

(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用根本分析法分析安全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改善建议。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护理缺陷174例,分析导致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制定改善措施。结果:导致护理缺陷的系统原因122例,占70.7%,其中教育培训系统75例,占系统原因的比例最大,为61.5%。结论:系统原因是导致护理安全的根本原因,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以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率,保证患者安全。【关键词】根本分析法;护理安全;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0-01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护理安全案例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即使是在医疗卫生体系先进的国家,护理缺陷率也在不断攀升[1]。因此,如何降低医疗缺陷率和纠纷率,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本原因分析法(RCA)作为一种常见的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能够从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中,追根溯源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防止失误的再次发生。我院现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来分析近年来我院安全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现结合实例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发生的护理缺陷174例。我院护理制度规定,护理缺陷发生24h内,当事护士要及时用文字形式把护理缺陷的全程记录下来,并由专門机构进行调查,掌握关于护理缺陷的第一手客观资料。本组所有案例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1.2 RCA分析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1)准备阶段:组织专门的RCA调查团队,进行资料全面搜集工作,主要包括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原因、当事人报告、目击者说明等其它相关证明材料。(2)寻找近端原因:由当事护士和患者具体、详尽的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用流程图和时间线方式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理清,找出事情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护理缺陷的护理环节。评估这些环节中是否发生错误,并从中找出事件发生技术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再搜集资料佐证近端原因,并对这些导致护理缺陷的因素采取补救措施。(3)确定根本原因:结合近端原因,理出与事件相关的近端原因所隶属的组织或系统,常见的有资讯管理、人力资源、环境设备、组织领导和沟通系统等。从系统中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确认这些根本原因间的关系。(4)根据分析出的根本原因,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2.结果本组护理缺陷RCA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原因122例,占70.7%,其中教育培训系统75例,占系统原因的比例最大,为61.5%,。其他系统原因分布为:工作任务因素17例,沟通因素12例,组织管理因素11例,环境设备因素7例。非系统因素51例,主要为病人或护士的个人因素。3.讨论3.1系统原因是导致护理安全的根本原因:有研究表明,系统原因占护理缺陷原因的75%左右[2],本组案例中,系统原因占70.7%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系统原因是导致护理安全的根本原因。大多数的护理缺陷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于护理系统中的一环或几环出现问题多导致,因此,我们的重点应放在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护士个人。通过对护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优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3.2教育培训原因是最常见的系统原因。本组案例中,教育培训系统75例,占系统原因的比例最大,为61.5%。主要表现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流程。此外,还严重缺少特殊药物使用、药物搭配禁忌等专业培训。调查结果还显示,我院护士的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整体水平差强人意,这正是缺乏健全的护士教育培训制度所致。3.3沟通系统:本组沟通因素主要体现在护士在发放药物、输液和特殊检查上,因过于专业的术语表述使得患者不能理解,造成沟通不足。此外,医护人员间沟通失误也是主要原因,本组中存在口头医嘱错误3例,诊断结果通知单送达错误1例。3.4工作任务系统:本组工作任务系统原因17例,主要集中在人员数量、人员结构和工作负荷上。由于病患群体较大,护理人员相对人手不足,在输液和换药时出现错误率高。而且夜间值班医护人员较少,也容易出现差错。4.改进措施4.1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将安全护理列入医院的总体目标,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告知全院医护人员,安全护理是医疗卫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此外,我院还将进一步完善护理缺陷报告制度,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系统原因,有助于帮助减少护理缺陷。4.2健全护理培训教育制度:我院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医院的护理制度和流程,同时根据护理缺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工作。对于新护士,护理部会根据岗前培训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制度、流程、操作方法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强化护士的技能。4.3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医院根据RCA分析结果,强化了对护理各环节的管理,对存在问题的系统和细节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改善药物交接流程;至少用2中方法辨别病人身份;增设定时器,以避免漏发药物;细化药品贮存细则,规范药品管理;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合理调节医护人员值班表,增加夜班工作人员人数。4.4构建医护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教育使医护人员明白沟通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我院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解答患者疑惑时,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不能过于专业化。对于护理过程中态度不好的护士进行批评和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倾向于把护理缺陷原因归咎于护士个人因素,而忽略了对制度和系统的审视。而根本原因分析法则告诉我们,系统原因才是导致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转换传统观念,重视护理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率,切实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参考文献[1]王青.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2):76[2]徐伟萍.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105-106[3]任青青.郑木明 医疗缺陷研究现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 2006(04):98-99[4]张玉君

青岛市肿瘤医院 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29号楼三单元502户 13006502361

266000

护理安全分析及对策探讨 篇7

1 护理差错、缺陷分析

1.1 给药问题

护士在操作中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错误、漏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这类问题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

1.2 采血问题

不能一针见血、搞错采血对象、采血的试管出错、采血量过少或过多、血液被污染、采血部位选择不当等。

1.3 压疮防治

未能正确评估患者,未及时记录并按要求为患者翻身或患者及家属拒绝翻身,受压部位皮肤擦伤,病情不允许翻身,恶液质、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特殊病例极易发生压疮。

1.4 各种引流管的管理问题

未能妥善固定、安装错误、滑脱、扭曲、阻塞、断裂、引流物的量与性质未能准确及时记录等。

1.5 新入院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

对生命体征不平稳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未做有效止血处理,就去做CT、胸部X线检查或直接转运ICU或普通病房,在此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则易酿成严重的医疗纠纷。

1.6 仪器使用中的问题

输液泵未能按要求工作而造成药物应用的错误,尤其是在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湿化气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7 住院环境

地面湿滑导致患者跌伤、无床栏导致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患者烫伤。

1.8 危险品的管理

氧气的管理故障,患者擅自使用电器造成电路故障而耽误抢救。

1.9 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在操作前未向家属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操作中存在的风险;护士班次轮换导致睡眠质量差、家庭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等。

1.10 护士自身防护问题

锐器、化疗药物、抗菌药物、生物制剂等对护士的伤害。

2 防范对策

2.1 注重护理安全管理的前馈控制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具体性,因此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仍会有一些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在分析因个人失误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发现,个人出现失误难以完全避免。因此,护理管理者需要转变“护理人员不应该出错”的观念,应认识到护理人员都有出错的可能,把出错作为前提,思考如何减少差错的发生,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所引起的患者伤害,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事件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注重护理安全管理的前馈控制。

2.2 注重环节管理,查找系统缺陷

差错是众多环节中某一种或几种因素发生改变所致,既有系统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个人仅是差错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要素,绝大多数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事件发生的多个环节中,个人仅仅是其中最后一道关口。差错多来自系统缺陷,系统缺陷主要是指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流程方面的缺陷,如管理制度不严、人力不足、工作程序不合理、装置和设备的维护不足等。个体犯错的背后,大多存在某种产生错误的条件或环境,而这种条件或环境主要是由于系统缺陷所造成的。差错并非由于个人的疏忽和无能所致,而是由于系统内潜在的缺陷造就了使个人产生差错的环境,在系统出现问题的瞬间,责任被转移给了运行系统的个人。管理者在处理护理差错或事故时,传统上仅注重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个体加以责罚,而忽视真正的管理制度或流程上的缺陷,这种做法无益于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继续发生,治标不治本。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实证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寻找事件根源,使护理安全从源头抓起。

2.3 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认真听取和分析下属意见,除了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外,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人文关怀放在重要的位置。护理安全氛围的营造,必须有医院上层领导的全力支持,从长远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切不能以不良事件的多少来衡量患者安全受重视的程度,应从动态管理和科学的角度看问题,早期错误暴露得越充分越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因此,个人和系统并重的工作方法,营造安全公正的文化环境,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2.4 建立自愿报告系统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自愿报告系统,有助于发现整个护理体系的安全隐患。相关管理部门接收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临床专家分析讨论,重点针对系统而非个人操作提出改进建议,以防止失误再次发生。自愿报告系统的建立应以创建“安全文化”氛围为基础,只有在一种非惩罚性的、针对系统的、学习性的文化氛围中,自愿报告系统才能有效运行,有助于护理安全管理。

3 小 结

护理安全是评价护理质量最敏感、最有效的指标,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差错的防范是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护理安全管理应始终贯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往往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存在着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防范和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临床诊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在给药、采血、压疮防治、引流管的管理以及危重患者转运等方面均可能引起护理安全事故。护理安全管理应贯穿护理服务各个环节,不但要注重其前馈控制,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还应个人与系统并重,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影响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分析 篇8

1 医疗安全内涵

随着医学的发展, 医疗质量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扩展。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治好病, 而是更关注医疗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包括诊疗效果、工作效率等。

2 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

医疗技术, 包括检查诊断的延误或错误;流程设置, 即就医流程不便捷、设施不合理和不安全;设备保障, 即设施的配备不完善、不到位和功能不完好;交流沟通, 即与病人缺乏必要的提醒、告知和解释等;护理因素也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3 案例分析

1例神经内科病人, 因烦躁不安, 遵医嘱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 护士未注意控制注射速度, 结果导致病人呼吸抑制, 其原因是护士基础知识不扎实, 医护沟通欠缺, 不及时。1例妇产科病人术前肠道准备, 遵医嘱予生理盐水灌肠, 执行中护士误用亚硝酸钠作为灌肠液给病人做了肠道准备, 结果导致病人亚硝酸钠中毒, 其原因是管理制度不严谨, 制度执行不规范。1例肝肿瘤病人术后监测, 护士按常规术后测量血压至平稳, 此后病人反复出汗, 护士也协助家属及时反复更衣, 但未引起对生命体征监测的注意, 结果当病人出现意识淡漠时再量测血压, 病人已休克, 其原因是护士更多的倾向于机械操作而缺乏综合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病人欲行静脉肾盂造影, 医嘱开出病人静脉肾盂造影需领取造影剂UItravist, 护士分辨不清英文药名时问医生, 得知是造影剂, 并仿照字样开具领药单, 药剂人员发药时在未辨清药名情况下将药错发为UItrafluide, 放射技术人员为病人使用该药物时未仔细核对, 结果加重病人肾衰竭, 其原因是流程不严谨, 多环节防范不力。2例妇科门诊手术病人, 赵某 (上环) 、蔡某 (电灼) , 同时处于候诊过程中, 当护士叫号于赵某时蔡某随意应答, 当躺于手术床上时护士未再次核对, 结果蔡某实施了赵某的手术, 其原因是未建立完善的病人应答制度, 操作中不规范。

4 防范措施

管理学家克劳斯比提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 是要求每个人尽可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面对。”护理管理者应力求将缺陷率将至最低。从管理者的角度以建立健全和落实制度为主要立足点, 其中需要强调“四化”, 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格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其中强调“四性”, 即科学性、可行性、习惯性、互控性。建立病人的“安全共识”, 医疗安全防范同样需要病人的参与和配合。全体员工应团队合作, 当遇到有病人急救、手术、特殊检查和用药时应及时病情交代、解释, 与病人沟通,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护理安全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9

1 影响护理工作的主要不安全因素

1.1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 或者有制度, 但是没有有力的执行, 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影响护理工作。

1.2 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

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足, 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另外新聘合同护士增多, 这些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应急能力差, 工作经验不足造成了护理质量下降。部分护士超负荷工作, 产生急躁情绪, 与患者交流少, 服务质量下降。从而护理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1.3 护士本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核查制度、执行医嘱制度等, 对患者不认真观测, 机械地执行医嘱, 护理记录不具体, 在病情变化时候, 不及时汇报, 从而延误患者诊治, 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有些医护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 积极性, 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 观察病情不细致, 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护理工作不到位, 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法律意识淡薄,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不严。

1.4 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具体工作流程繁琐

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查对制度不严格、粗心大意, 如三查七对一注意未落实, 形式化, 机械化, 不能检查出问题, 例如为患者换药不戴口罩帽子;加药配液时不仔细, 加错药或者剂量错误;检查无菌溶液不仔细, 如瓶口松动、瓶体有裂缝、溶液内有异物等;到血库取血时, 不与血库人员核对, 拿错血;治疗单不及时改, 造成执行错误;发检查单时不仔细, 如将时间看错、迟发、早发、漏发;发错药, 打错针, 标本送错等。另外, 有些工作流程繁琐, 如由患者家属取药, 其手续繁多, 增加了出错的机率, 又耽误了患者家属时间, 引发患者家属不和谐。

1.5 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部分医护人员以自己为中心, 服务意识淡化, 在为患者操作时, 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 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 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 在进行治疗操作时, 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服务态度差, 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6 技术因素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大多数护士起点是中专学历, 理论水平总体不高, 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时间较短, 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 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另外, 在岗学习精神不够, 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 如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知识学习不到位, 缺乏相应的药理学知识, 如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到位, 缺乏终身学习意识。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 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 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 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 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 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

2.1 加强培训力度, 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加大对新毕业的护士、进修生、实习生、新调入医院或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新成员对护理安全缺乏认识, 缺乏实践, 若不充实此方面的知识和素质, 必然造成安全隐患。对新成员的教育重点为进一步熟悉护理安全规范, 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并且要对她们介绍医院特点、科室特点、有关安全的规定, 让他们进一步熟练操作规程。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士长对排班模式, 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 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 都应实行动态排班, 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 及时帮助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根据每个护士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成就动机, 尽量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责任心、爱心、热心。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 及时调配人员作好应急处理, 忙而不乱。

2.3 规范护理工作程序, 简化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护士长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处理, 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 完善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严把质量关, 确保护理安全。应该培养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让每一位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每项操作都必须科学和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提出改进措施, 使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查对制度, 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危重病患者时, 医生下口头医嘱, 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并做好记录。另外, 简化工作流程, 可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 大大降低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2.4 提高个人修养, 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 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语言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 合理使用保护性语言, 改善服务观念, 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 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了解患者的心身需求,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多用解释性语言。当发现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不满意时, 要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反映,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可以避免许多误解和纠纷。

总之, 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 护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了一套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态度, 有效地维护了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51.

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现状分析 篇10

1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患者方面

1.1.1 高龄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处于老化的过程, 关节僵硬, 肌肉的张力和强度均减弱, 影响了肢体活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老年患者视力和听力均下降, 加之大脑反应相对迟缓, 当有危险存在时不能及时的躲避,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1.1.2 合并症

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伴有头晕、运动感觉障碍, 容易导致跌倒或坠床等意外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对受到抑制, 而迷走神经的活性相对增强, 心脏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降低, 心率和血流都有所减缓,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发生缺氧而坏死;但是这个时间患者的回心血量却相对较高, 心脏前负荷增加, 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脑梗。

1.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 如果再没有亲属陪伴, 缺乏亲情的关注;病情反复, 治疗效果相对不明显;收入相对较低的老年患者, 经济拮据, 医疗花费大等因素, 很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 认为自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或者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 部分患者甚至会自伤甚至自杀;也有部分老年患者认为“久病成医”, 不能很好的适应患者角色, 过高的估计自身的身体状况, 或者是由于自尊心过强而不愿意“麻烦”护士也不愿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很多事情勉强亲力亲为, 而发生损伤。

1.1.4 药物因素

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会出现头晕、嗜睡、定向力障碍以及共济失调等, 如果老人同时有夜尿增多等症状, 则极易由于意识模糊和步态不稳等原因而发生摔倒。此外,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 内环境稳定性也较差, 因此对于很多药物敏感性升高, 在使用同等剂量药物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多种疾病, 往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发生药物反应的概率亦明显升高。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减退, 在服药依从性方面表现较差, 如护理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提醒, 时有多服、少服或者错服的现象;对老年患者实施静脉穿刺虽避免用药依从性带来的问题, 但是患者血管脆性较高而弹性较弱, 容易发生滑动, 反复穿刺可导致血管壁的损伤。

1.1.5 治疗因素

老年患者病情相对较重, 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尿管、吸氧管等;由于患者血管条件相对较差, 有时会建立多条经脉通道, 如果患者行动不便或不能给予密切的看护, 容易发生管道脱落, 或者患者自行拔除管道。

1.1.6 院内交叉感染

老年患者胸腺退化, 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 抵抗力相对较弱, 长期住院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1.1.7 烫伤

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敏感性相对较低, 皮肤感觉迟钝, 温触觉均有减弱, 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 患者对保暖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使用热水袋等进行紧贴皮肤的保暖时很容易发生烫伤, 特别是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由于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 肢体末端感觉相对迟钝, 更容易发生烫伤。

1.1.8 褥疮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 活动障碍或迟缓, 部分患者长期卧床, 营养不良而体型瘦削, 大小便失禁, 床单被服容易潮湿, 如果患者体位的不能及时改变, 长期受压的部位极易发生褥疮[3]。

1.1.9 误吸

老年患者神经发射迟缓, 吞咽肌群不协调, 若患者一次进食过多或速度过快则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呛咳, 甚至导致窒息。也有部分患者需通过鼻饲获取营养, 在进行鼻饲时如果操作不当可造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的肺炎。

1.2 环境因素

我院部分病房相对较小, 有时患者物品随意堆放, 进一步缩小了活动的空间, 如果患者所穿鞋子较滑, 或者地面积水导致地面湿滑时患者容易发生摔倒、跌伤等事件。也有些医院由于细节考虑较少, 卫生间缺乏扶手、指示牌不明显或者不清晰、甚至是缺乏呼叫器, 这些都对患者安全产生了影响。

1.3 陪护方面

老年住院患者自理能力差, 多需要专人进行陪护。但是陪护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培训, 对疾病的了解和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 只是简单的照顾患者的吃喝问题。在对患者进行喂水、喂饭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患者误吸。

1.4 护理方面

1.4.1 主观因素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学科[4], 但是在学校中却很少进行专门的学习, 因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知识掌握相对较少, 这就给护理安全带来了隐患。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护理意识或责任心, 在对患者完成一般治疗后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4.2 客观因素

老年患者病情重, 病程长,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治疗性护理和生活护理, 如果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则个体工作强度就会过大, 难以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

2 护理对策

2.1 患者安全教育

在每位老年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安全评估, 包括患者服用的药物、合并疾病、肌力状况、跌倒史以及辅助行走工具等, 对于存在有跌倒、坠床、褥疮以及其他各种危险的高危患者于床头放置一览表, 制作醒目标记[5], 为患者佩戴手腕标志或挂胸牌。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告知书, 对其安全工作进行指导。鼓励视力、听力较差的患者佩戴眼镜盒助听器, 指导患者穿着舒适的衣服, 对于有起夜习惯的老人特别是反应相对迟缓或者活动不便的老人建议其在床旁准备好便器, 尽量不在夜间去卫生间, 如果一定要去, 应有专人进行陪护。

2.2 环境改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床高度要适宜, 并配备护栏, 老年患者卧床期间应使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提供气垫床, 或在局部受压的位置提供水袋减压。浴室铺放防滑地砖或放置防滑垫[6];走廊内和楼梯口均设置椅凳, 以备患者行走劳累时进行短暂休息;在走廊、楼梯以及厕所、浴室内均要设置扶手和醒目的安全提示牌, 卫生间最好为座式;床边及洗手间均安置夜灯;保证地面干净、干燥, 病房内物品有序放置。定时为患者开窗通风, 对于合并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适当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2.3 陪护指导

护理人员应主动向陪护人员介绍医院环境, 告知其陪护制度、医院管理规定以及设施的使用等[7], 向其详细交代和讲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饮食方案以及护理注意事项, 尽快的帮助陪护人员熟悉医院和患者的情况。向陪护人员强调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性, 加强其责任心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比如在患者休息时应装上床栏, 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倒, 特别是进出卫生间及浴室时均应检查地面是否干燥, 以防滑倒;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改变体位时应注意动作轻缓, 避免引起头晕[8];对于有假牙的患者应在睡前取下假牙, 避免异物进入气道引起窒息;禁止老年患者使用电热毯以及取暖器, 以免发生触电或烫伤[9], 对于特别需要使用热水袋进行保暖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保暖部位的皮肤。

2.4 患者家属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对患者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告知家属并引起重视, 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请家属及陪护人员协助监督患者正确用药,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换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10], 选择营养丰富而清淡的食物,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指导其选择舒适的体位缓慢喂食。请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消除其不良情绪, 对于有自伤或他伤行为的患者应进行特别看护, 必要时在取得患者或家属的谅解下给予适当约束, 在约束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 取得患者的配合。

2.5 护理能力

对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学习, 提高安全护理意识。护理人员应于每天检查病房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老年患者需要外出进行检查时应由专人护送。为患者整理床铺时应使其干燥平整, 防止异物对皮肤造成损伤;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 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或者搬动时动作要标准, 避免简单粗暴的拖、拉、拽等动作。如果患者体位要求抬高床头, 应注意角度不可过大, 以免患者沿坡度滑下而损伤皮肤。在为患者发药时护理人员除进行常规的核查以外, 在条件允许时应亲自监督患者服用, 外用药绝对不可以放在内服杯内, 以免发生误食, 造成严重后果[11]。加强病区巡视, 及时督促保洁员对地面进行清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老年患者应多关心, 满足其合理的需求, 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护理人员, 合理安排班次。

1.5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系统[12]。静态方面是指制定针对性的规章制度, 动态方面是指安全管理的人员要从思想上进行重视, 注重细节上的监管到位。在对护理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应树立起相应的管理理念, 善于分析安全隐患之所在并积极的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并利用会议、交班、查房等机会对患者、陪护以及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

3 小结

安全是护理的前提也是重点, 如何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已经成为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13]。目前认为循证护理具有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的愿望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个人技能制定出相应的完整的护理方案[14]。寻找护理实践中的问题是其第一步[15]。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 根据其不同情况提出相应有效的措施, 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生活环境, 并把握各种机会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宣传, 将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做到实处。

摘要: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和相应对策。通过阅读大量资料, 总结目前老年患者住院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现状: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多方面, 主要有患者因素 (高龄、合并症、心理、药物、治疗、院内交叉感染、烫伤、压疮、误吸等) 、环境因素、陪护方面的因素以及护理方面因素等。对策:针对上述安全隐患, 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预防发生不良后果, 包括: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办法并认真实施。

上一篇:古筝演奏技巧下一篇:意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