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分析

2024-05-25

意愿分析(精选十篇)

意愿分析 篇1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形成源于自身的主观意愿,同样对于创业主体来说,创业行为的形成决定于创业主体的意愿,从而完成创业决策的过程。

创业主体的意愿是主体的内在需求,通常与创业活动系统和创业外在环境特性有关。它与创业活动系统和创业环境的服务水平有关。为此创业意愿模型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

公式(1)中Y——创业意愿;y——意愿函数;F——创业活动系统;W——创业外在环境特性。

影响创业意愿的外在环境特性,通常包括社会资源、创业者先前成功范例、创业政策支持等。创业社会资源是指创业主体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产业资源和区位资源等。创业者先前成功范例是指先于创业者从事相近行业或在相似地区,创办企业的成功者。创业政策支持是指由于创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社会管理者针对当前创业者创业行为所构建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公式(2)中w——创业环境宽松函数;Z——创业支持政策。

在某一个创业活动系统下,根据创业意愿和创业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理论上应呈现一种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

2 创业主体意愿

创业主体意愿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这是由于自身禀赋驱使创业主体而激发从事创业行为的自身需要。

由心理学可知,身处创业活动中的主体行为,主要是受到自身内部的需要和外界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随着主体自身生理需要的产生及外部环境刺激的加强,创业主体对创业活动的需求也随之增强。当这种需求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同的主体临界值是不一样的),创业活动需要就会形成,其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创业活动受自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收入状况、关系网络、创业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

由现代创业理论可知,创业主体行为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创业需要,即为了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通过创办企业来达到自身某种需要的目的;二是创业能力,即选择创业某种行业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包括创办企业所需要的资金、管理技能、市场信息等。本文认为,创业需要是创业意愿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创业意愿的充分条件。在创业需求达到一定临界值后,创业需要一旦形成,创业意愿就可能产生。至于创业主体选择何种行业进行创业,这就取决于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如图3所示)。

3 创业决策

根据现代行为学和决策理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创业主体对从事创业行为的选择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第一目标价值不同。这是由于不同创业主体的家庭背景、教育文化程度、创业精神等各不相同,为此创业主体创业目标也不同,所实现的价值也必然不同。第二目标过程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创业主体每种行为目标所呈现的可能性。为此,创业主体进行决策时,就面临两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创业行为目标价值的确定;二是创业行为风险评估。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就取决于创业主体决策过程中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从现有研究来看,众多研究者认为,创业主体在选择目标价值的决策备选方案时,一般符合效用最大化理论,也就是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处理,以此来决策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创业主体则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以实现创业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

3.1 决策依据

基于现代决策理论和方法,创业决策者通常是基于对某一具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态度与自身能力的准确判断,从而制定出较为客观的决策方案,以此来提高对未来创业行为和创业目标的准确概率。通常来说,创业主体的决策过程是需要历经反复分析、反复比较、综合抉择的复杂过程,并且是一个多次循环的决策过程。同时,决策主体对每一步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业主体的文化知识、先前经验和实践胆识及其技能的综合体现。最终决策的正确与否与创业主体对创业行为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资源整合、数据可靠和信息完整性等有着密切关系。

心理学理论同时认为,创业主体在选择创业行业或创业领域时,通过与其先前所从事的职业、对某一行业的各种假设等情景或实践形成的情景库和偏好库的对比,并结合当前外界环境对创业行为的约束力,最后做出的最优抉择。

3.2 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是把创业主体刚萌生出创业意愿开始作为决策的起点,通过选择某一种创业职业或方式,对创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最终成功完成创业这一行为。当创业者遇到两条或两条以上决策路径可以选择时,创业者通过自身先前经验在资源库中进行创业决策,我们把这一过程定义为决策节点。当决策活动没有结束时,此决策节点将作为新的创业决策起点,直到决策行为结束为止。图4所示为创业决策过程中创业主体决策节点分布,其中节点1为创业决策起点,节点1、4、7、11为决策节点,节点11为决策终点。

由于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决策节点的位置选择存在差异,这样就必然导致决策过程和决策内容的不同。当创业者位于某一创业决策节点时,创业者将利用先前经验对创业行为情景库进行搜索、对比、评估等决策活动。当评估结果有利于当前创业行为需求时,创业主体按照情景库所呈现的创业行为进行决策;当评估结果不利于当前创业行为需求时,创业主体将转移到偏好库进行判断、分析、再评估,直到满足当前创业行为需求,这时创业决策结束。创业主体通过创业方案制定、创业行为需求、创业行为对比、创业行为评估等过程,不断修正或丰富自身的创业情景库及偏好库(如图5所示)。

4 结语

对创业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创业意愿和创业决策是创业主体两个关键节点。为了激励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相关政策制定者或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创业主体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决策行为特性,来设计行之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2]张秀娥,孙中博,韦韬.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3(12):117-123.

[3]李永强,白璇,毛雨,等.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122-128.

[4]甘华鸣.决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5]杨其静,王宇锋.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创业决策:一个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68-73.

[6]严维石.创业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3):92-96.

[7]晏文胜,陈述.创业融资与决策行为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5):75-78.

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篇2

摘要:指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是农户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造成一定的影响。阐述了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对几种常见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6702

引言

通过实行林权抵押贷款,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还能够有效深化集体林权体制改革工作。然而,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对象主要是林业大户,很多林农因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林权抵押贷款参与水平比较低。因此,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至关重要。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概述

2.1 林权抵押贷款概述

林权指的是综合森林、林木以及林地为客体的权利,如果农户拥有森林、林木或者林地,则都可以将其归入林权,林权是十分重要的财产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关于林权的定义,林权抵押贷款指的是林权所有人,将其所拥有的森林、林木或者林地进行抵押,从而向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借款。

2.2 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1)林权抵押贷款是林农迅速获得林业发展资金的资源途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林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及集约化水平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林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在林业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而林业产出也在逐渐提升。林农的资金原始积累水平比较低,而在林业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很多林农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2)林权抵押贷款是林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林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比较长,林业资产不易变现,而且林权流转难度比较大。在林业发展中,如果需要进行融资,则难度比较大。为了促进林业融资制度发生变革,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林业商品信贷制度,因此,林权抵押贷款应运而生。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能够为农户发展林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

3.1 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比较低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如今,有些农户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方面的政策宣传至每家每户,或者没有对农户进行全面、细致的说明。

3.2 农户家庭经济实力不同

通过对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家庭经济实力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信贷需求。通常情况下,如果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比较高,则其对于生产性贷款需求的意愿也比较强,而如果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比较低,则其对于生活性贷款需求的意愿比较强。当今林业技术发展迅速,农户的家庭财产收入越来越高,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3.3 林权抵押贷款利率较高

在林权抵押贷款理论方面,农信社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调70%~100%之间,另外,商业银行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调30%~50%之间。由此可见,较高的林权抵押贷款利率,也会制约林权抵押贷款需求量的增加。

3.4 林权抵押贷款难度大

森林资源核查、资产评估工作日过长且收费偏高,授信(贷款)额度较低、手续繁琐不快捷,贷款业务未延深到乡镇网点因而不便民等。导致林权抵押贷款成本偏高,同样也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需求量的增加。政府缺少对于信用社发放林权贷款的协助,没有调动基层干部共同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另外,林权流转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林权证变更难度较大。除此以外,林业部门协助信用社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力度不够,没有将这一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中,导致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

3.5 贷款用途受限较大

目前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仅限于林业生产经营,而在这一用途限制的影响下,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量比较低。根据调查发现,如果林权抵押贷款只能够应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则很多农户对于贷款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提高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措施

4.1 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

如果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则其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高,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应该加强农户教育培训,提高其对于新事物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明确意识到借贷资金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类借贷风险,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林权抵押贷款。

4.2 加强林权抵押贷款宣传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配套措施,通过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户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明确意识到林权抵押贷款可以满足其部分的融资需求。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农户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量比较低,对此,应该加强林权抵押贷款的宣传工作,加深农户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了解,积极组织农业参加相关学习,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信用贷款行为,为农户提供示范,从而带动其农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

4.3 强化政府政策导向

政府在融资?h境管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优化相关政策,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支持。在林权抵押贷款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资产评估以及登记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另外,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联网,保证林权资产登记管理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运行。除此以外,为了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林业服务结构,组织农户进行林业技术培训教育,推广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并建立健全风险补偿金制度,并将其应用于林权抵押贷款损失补偿。

4.4 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有些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比较低,对于贷款的偿还力度也比较低,因此,贫穷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需求比较低。资金是保障农户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贫穷农户无法获得资金帮助,则会制约当地林业发展。因此,对于家庭收入比较低的农户家庭,还应该建立农村资产联合授信制度,即将农村家庭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宅基地,房产、交通工具等资产进行联合评估授信。

4.5 解除借款用途限制

如果限制贷款用途,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另外,限制贷款用途,还会导致相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增加。林权对于农户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农户愿意采用林权作为抵押,则表明农户对于贷款偿还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解除借款用途限制,以此提升农户贷款积极性。

4.6 建立林权交易流转平台

林权抵押贷款手续的复杂程度比较高,或者申请门槛比较高,由于工作难度较大,而且申请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比较低。对此,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林地林木交易制度,简化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流程,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门槛,促进农户进行林权抵押。与此同时,还应该规范林权交易流转平台,完善林权转让市场,通过建立林权交易流转平台,能够为林木资产交易提供重要基础。

4.7 强化农户林业生产技术培训

林农对于贷款的用途主要有两点:其一为林业生产,其二为商业性投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较低。对此,政府应该强化农户林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形成现代化金融意识,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户收益的增加。

4.8 积极拓展新型借贷形式

现如今,林权抵押贷款主要是小额贷款,另外,贷款模式比较单一,而且额度比较小。对此,可以建立家庭林场实行抵押行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林权抵押贷款成本以及贷款风险。通过对集体林地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扩大林业生产规模,而且还能够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对于林业收入,可以将其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除此以外,还可以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促进农户的贷款行为。结语

很多农户对于林权抵押?J款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能够了解林权抵押贷款的重要作用。另外,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流程比较繁琐、门槛较高、贷款用途受到限制,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除此以外,有些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比较低,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量比较低,对此,可以采用林业合作社的模式对集体林权进行管理,然后根据股份为农户提供生产效益,促进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就业难;影响因素

中国分类号:G455

0. 引言

随着近些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是飞速的发展,国内的产业结构也是随之改变极大,而随着高校安排就业模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使得高校待就业的学生需要自主择业。根据调查,高校的学生创业的意愿也是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影响这些高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因素不相同,此篇论文讨论的主题就是高校学生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克服创业的不利因素,指导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1. 高校学生创业的意愿调查分析

高校学生具有问题只以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现如今的社会形势下,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了潮流。经过对全国具有代表性性质的百所高校调查的数据来分析,可以得到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曾经有过自主创业的理想,但为之努力并坚持的仅仅为少数,而把自主创业做好的高校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了。在高校内,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小事业,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兼职的事情来实现自己的自主创业理想【2】。

2. 高校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内部因素

2.1性别因素

不得不说,性别也是影响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的来说,男生的自主创业意愿要比女生高近3倍,大多数男生选择进行合伙或者借助社会、国家政策的辅助来开展自主创业,而大部分的女生往往更易倾向于进企业或者走向固定的工作岗位。这应该与社会地不同性别之间的要求不同而导致的,大部分男生往往需要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

2.2个人性格因素

从高校调查的数据来看,个人性格是影响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往往是那些在学习里活泼或者外向的学生更易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而那些安静或者内向的同学往往更倾向于安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工作。同样的,年级不同创业意愿也不同。一般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更容易倾向于自主创业。因为新生对自己的社会事业总是充满信心和幻想,而大四的学生掌握的社会人脉和社会资历更强大和丰富,所以创业的能力和成功率更大些;相对来说,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读自己的所学专业或者自身能力的怀疑态度,往往问对自主创业不抱有信心,或者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的不理解,自主创业的意愿比较低,这就是年级不同,创业意愿也不同的原因【3】。

3. 高校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外部因素

3.1地域因素

经过度全国高校实际的调查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以及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地域因素是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简单度高校分布的地域来划分可以分为内陆和沿海,南方和北方。沿海地区的学生见识和接触更为广泛,相对来说,思想比较激进,喜爱探险,具有创业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不折不挠的精神,而内陆的高校学生更易于倾向于安定的工作岗位,对创业具有冒险性质的行业并不太热衷。南方高校学生的思想一直比较开放,不甘居于人后,创业精神相对于北方的保守来说,南方的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创业而非进企业。

3.2 接受的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产地,高校学生接受的学校有关就业的理念也会对高校学生的自主择业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的高校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取消了分配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等课程所传授的就业理念会对高校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往往更是倾向于采纳老师或者学校的建议,学校的教学理念有时候往往决定着高校学生是否进行自主创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意愿多少。

3.3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方面是影响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家庭的影响主要是高校学生家长的影响力。安定,和睦的家庭里更容易使人倾向于创业,而那些比较保守或者贫穷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往往更是倾向于安定的工作或者固定的工作岗位,不鼓励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家庭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学生创业的意愿也往往受到家庭的影响。

3.4 外界的支持力度

对于高校学生创业来说,更加需要的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鼓励。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与否的另一个外界因素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社会所提供的福利多少。杜宇高校学生来讲,自主创业的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有外界的态度,而此时,国家政策的倾斜方向局势高校学生创业的风向标,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往往与工程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呈正相关性【4】。

4结语

就业难的問题,一直困扰着高校带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都会有自己的创业意愿,但是由于受到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困扰,难以完成。希望通过这一篇对高校学生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广大有理想、有创业精神的高校毕业学生培育创业精神,克服创业中的困难,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从而可以积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中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年02期

[2] 姚茜;王维才;陈雪梅;;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的关系及背景影响研究--以青海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雷海潮;肖龙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聚类研究:基于卫生发展的视角[J];卫生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意愿分析 篇4

1. 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背景。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的损耗也是非常之大,人类正面临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恶化的生态问题。节能减排也如箭在弦、势不可挡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此举符合全球利益,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已有资料显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如不考虑短期投入因素,除能依靠政府方针政策上的倾斜外,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经济利益,对企业长期发展而言是利在千秋的。在今天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节能减排趋势日益加强,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客观发展趋势。

2. 江西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概况。

进人“十一五”以来,江西把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放在重要战略地位,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调查工作,搭建“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服务平台”,整合节能减排优势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保证了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数据,了解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关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大致情况如下:首先,企业节能减排建立的制度比较均匀,主要是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节能减排考核制以及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等,但制度建立的不够完善;其次,有71%的企业设有专门的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看出大部分企业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整个节能减排环境良好,但由于一些因素影响的原因,导致了这些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相关专员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第三,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充分的支持与引导,但是缺乏有力度的监管措施。

3.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所面对的问题。

(1)企业重视度不够,缺乏开展节能的积极性。从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认证和建立、节能环保人力与资金的投入研究显示: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认证比较基础、反映冷淡,制度建立的执行力度都普遍不高,不完善是节能减排的瓶颈问题;大部分企业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整个节能减排环境良好,但由于相关因素影响的原因,导致了企业节能减排的专员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2)缺少技术、资金的支持。一方面,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另一方面,自身资金的限制,使企业在考虑节能减排成本与收益时的风险系数增加。(3)节能成本较高,收益比率难以控制。在目前情况下,部分企业认为投入资金购买节能减排系统,成本高,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其效用,是否投入产出平衡还是未知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风险。(4)节能减排的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政府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前还是监督惩治为主,激励政策为辅,不能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保驾护航。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进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过程面临诸多风险:节能减排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报慢,风险不确定性高,使银行无法对项目前景、收益程度等做出准确判断。这时银行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考量会慎重给予企业融资、信贷优惠,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二、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者通过研究调查(问卷、访谈)获取企业内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情况,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相关因素,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企业节能减排的“五力模型”,即企业节能减排的五种驱动力量。在这个“五力模型”中,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核心,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根本驱动力量,其他四种力量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驱动力来运转的。

1. 企业经济利润。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最终的归宿点都是对于经济利润的追求,经济利润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而言,企业的经济利润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企业经济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了: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节能减排的生产科技水平)、能源价格、企业节能减排的生产成本、企业节能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与认可度、企业节能的成本收益之比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影响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因此,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子因素。

2. 经营者价值观。

经营者价值观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所遵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组织文化形成的根源,能够影响企业所有成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价值观。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企业经营者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且践行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并且为企业所有成员树立一个节能减排的标杆,将节能减排的价值准则制度化,用制度来引导整个企业都投入到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去。

3.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压力。

节能减排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研究发现,表现出很强竞争力的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做了很多节能环保的好事。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超越原有的以资本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的硬实力,转向了软实力,主要包括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当前的社会需求早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它包括节能减排、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资源等这些全球性的难题。倡导节能减排的企业将为自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媒体舆论都将给企业来无形的社会压力,这也会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

4. 政府的监管与扶持。

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执法和监察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重视和投入力度,而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也直接影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将大大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这些扶持不单是政策税收上的优惠,还包括节能减排需要的资金提供。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实施节能减排工作。

5. 竞争者与客户的节能减排偏好。

在五种驱动力量中,竞争者与客户的节能减排偏好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同一行业中,竞争者的节能减排标准将作为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重要参考标准,他们的实施成本将重要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对于客户的节能减排的偏好,是企业节能减排的真正的源动力,只有契合了客户的标准才能真正获得客户的认可,从而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获得收益。

三、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建议

1. 政府。

首先,要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次,政府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市场化,同时建立健全的节能评估审查和评价制度。再次,政府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工作问责制,同时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方面的合作,开拓企业节能减排的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降低所得税、增值税等,加大投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最后,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发挥政府节能表率作用。

2. 企业。

企业自身应该提高节能减排的工作积极性,重视并积极推动此项兼具社会责任的任务的展开,同时主动了解政府相关激励和优惠政策,有效配置资金,以降低节能减排的成本。另外,企业应当完善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企业认为,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均应作为抓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认可程度较高的是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稳定成熟的环保、节能管理方法和措施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保证。

最后,还应加强企业间交流,致力技术创新。企业要兼顾节能减排的长远意义,加强企业之间技术沟通交流,搭建一个企业技术资源共享的平台,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 社会公众。

作为社会公众,营造节能减排的舆论氛围,适时开展节能减排相关的主题活动和表彰奖励,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培养公众的节能减排的意识,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践行节能减排,使用节能的产品;由此,更加迅速的推进企业的节能减排。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逐渐枯竭,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包括企业经济利润、经营者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压力、政府的监管与扶持、竞争者与客户的节能减排偏好五个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从这个些因素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来引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关键词:节能减排意愿,影响因素,实施概况,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1]黄生琪,周菊华: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现状及措施[J].节能技术,2008(2)

[2]李宏伟: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2007(11)

大学生求职意愿及需求市场调研分析 篇5

一、调研的目的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开始关心起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调查大学生的求职意愿及需求市场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形势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只有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自己本人的求职意愿,才能对他进行相关的知识教导和培训,才能对他进行良好的指引。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对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只有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现状,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和市场进行调配,使他们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职业和适合的人才。

二、调研的内容

调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大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做的职业意愿调研;二是对现在社会市场需求了解和调查。

(一)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调研

1、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情况

2、大学生目前的职业规划情况

3、大学生自己的求职意愿

(二)对市场需求的调研

1、企业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

3、市场需要这样的人才

三、调研的对象

(一)调查怎样的大学生

1、调查所在大学的学生

2、调查身边朋友所在的大学

3、调查知名大学的大学生

(二)所要调查的市场的范围确定

1、调查所在地区的企业需求状况

2、调查某些知名企业的需求状况

四、调研表(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更简单的收集被调查的意愿和需求,可以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是调查中所不能缺少的关键的手段。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五、调研的时间安排

第四周,设计整个调研过程的初稿并制作初步的PPT

第五周,设计调查问卷

第六周,上网收集资料

第七周,向自己所在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并走访身边的大学

第八周,回收调查问卷并做初步整理

第九周,走访身边的市场或某些代表性的市场,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第十周,回收并整理所有的调查问卷

第十一周,分析整理回收的调查问卷,得出初步的结论

第十二周,检查调查资料和结果是否有误

第十三周,向指导老师和专家请教

第十四周,完善调研报告和PPT

第十五周,对整个调研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完善 第十六周,修改并完成整个调研报告和PPT

第十七周,提交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和PPT

六、调研的地点

以下地区作为调研的地点:从化、广州等地

1、从化以及广州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

2、其他地区的高校进行网上调查

3、附近所在的企业

4、某些知名的企业

七、调研的方式和方法

(一)、调研的方式

1、通过网络这个宝库收集相关的资料

2、询问身边的大学生

3、请老师和专家提供相关的信息

4、亲临大学和市场进行调研

(二)、调研的方法

1、电话询问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八、调研的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一)、调研资料的整理

1、资料的接收

2、资料的整合3、资料的审查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1、调研资料的分类

2、调研资料的汇总

九、调研报告递交的方式

(一)、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等到调研结果出来,整个调研过程结束时,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老师发我们的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和PPT

(二)、书面的形式

调研结束时,我们会把调研过程所制作的整份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和PPT打印出来交给指导老师

十、整个调研的组织计划

(一)、设计整个调研的初步报告和PPT

(二)、设计调查问卷

(三)、上网对自己的朋友进行调查并利用网络来收集资料

(四)、利用问卷对身边朋友进行调查,到附近高校进行调查

(五)、利用问卷对身边市场进行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

(六)、回收调查问卷

(七)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资料

(八)、向老师和专家请教

(九)、总结出调研结果并完善调研报告和PPT

(十)、提交调研结果

十一、调研的费用预算

意愿分析 篇6

关键词:二元logit模型 购房意愿 济南

一、引言及调研区域概况

我国房地产业占GDP比重大,产业关联性高,房地产市场化的进行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房价飞速增长,购房难的现象已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由于近些年房价的上涨速度远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广大中低收入市民以自己的收入来购买房屋的能力在逐渐下降。通过研究影响市民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政府政策制定和开发商建设规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购房者家庭特征因素对购房需求和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根据对济南市民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特征因素对购房需求的影响。

就影响因素而言,根据以往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特征因素、住宅特征因素、宏观政策因素、心理因素。由于数据获取有限性,本研究仅考虑家庭特征因素对购房意愿的影响,选取婚姻状况、年龄、个人年收入、工作状况四个变量作为影响购房需求的自变量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来自于山东大学(威海)SRTP“中低收入者购房意愿及能力”科研团队于2012年八月在济南开展的问卷调查。我们对选取变量的影响结果做出如下预测:已婚、年龄越高、收入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居民更有意愿购买住房。

二、实证分析

1、logit模型

当因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时,线性回归不再适用。从以往的研究来看,购房需求选择的实证分析主要使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当因变量是名义变量时,Logit和Probit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可以换用。二者区别在于采用的分布函数不同,前者假设随机变量服从逻辑概率分布,而后者假設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本文选择log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的因变量为“是否有意愿购买住房”,分为“是”和“否”两类,用“1”和“0”表示。

将事件发生的概率标注为P(yi=1 xi)=pi,我们将得到下列logistic回归模型:

将odds取自然对数得到一个线性函数,即得到logit模型形式:

2、样本与数据

本次调研对象为济南市区居民,调研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兼顾各个年龄阶层的市区居民,在深入小区调研以外,团队成员在济南的汽车站、广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区发放了分卷。总计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35份,剔除存在数据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5份。

样本平均年龄33.49岁;现阶段有意愿购房的有66人,占总体样本的62.9%;没有意愿购房的有39人,占总体样本的37.1%;已婚48人,站总体样本的45.7%;未婚57人,占总体样本54.3%。

在个人年收入方面,根据济南廉租房申请标准,我们将个人年收入30000元以下的定位低收入,30000元~70000元定为中收入,将70000元以上定为高收入。

在年龄方面,由于调查问卷中年龄的调查采用的填写式而非区间选择式,为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选择年龄的离差作为研究变量,当对象年龄大于平均年龄时为正值,当对象年龄小于平均年龄时为负值。

在工作状况方面,我们按照工作稳定性的递增分为无工作、个体户、企业工人、公务员和其他

具体操作定义如表一:

本文对济南市购房意愿的logit模型做出如下设定:

其中P代表选择购房的概率;X1代表婚姻状况;X2代表年收入;X3代表工作状况;X4代表年龄离差。

3、模型估计

本文使用用spss19.0进行了二元logit回归,采用向前Wald逐步回归法,模型估计具体结果见表二。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婚姻情况、个人年收入、工作状况这三个变量对购房意愿有显著影响(0.05水平上显著),而年龄离差的显著性为0.451,对居民购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1)婚姻状况。是否结婚的回归系数为负,已婚的居民相比于未婚的居民购房意愿较低。这与我们的预测不符合。据统计显示,在中国以婚房作为购房目的的比例很大,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一贯有结婚购置新房的传统习俗,因此我们推断可能是由于已婚的居民在结婚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因此现阶段没有再次购房的打算。

(2)个人年收入。个人年收入的回归系数为正,年收入越高购房意愿越高。收入较低的居民往往无法承担高昂的房价,进而选择租房、入住宿舍、与父母同住,而没有意愿购买住房。

(3)工作状况。工作稳定性的回归系数为正,则居民的工作稳定性越高,其购房意愿越大。现阶段购房付款的主要方式是按揭贷款,工作稳定性高,每月收入及时平稳的居民(如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医生),在申请和偿还住房贷款方面拥有更高的信用和便利,相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工作压力较小,因而更有意愿借助贷款方式购买住房。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数据和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济南市市民的购房意愿与其婚姻、工作和年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市民在新婚时会购置新房,所以已婚市民其购房意愿较弱;工作稳定以及收入高的市民的购房意愿较高。针对不同人群的购房意愿,政府部门应着眼于增加住宅的有效供给,满足普通市民的购房需求,实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与此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市场政策遏制房价的增长速度,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发展。由于稳定工作和收入提高对居民的购房意愿有正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调整就业结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居民有稳定的工作,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保持房地产市场的良性需求。针对低收入人群,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与经适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比例,保证其价格水平和户型设计符合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严格执行申请标准,改善分配不公、供给不足、设计不合理的现状。从居民自身的角度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从和攀比,根据自身的家庭特点和消费能力选择租购住房,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济川,郭志刚著.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建华,王亚伟.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5-29[J].统计与决策. 2006(20)

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分析 篇7

对于网络商家来说, 消费者市场是商家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也最终决定着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需求水平。团购网站应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对网络团购的接受和使用行为, 认识到哪些是影响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重要因素, 从而对自身进行改进, 进而促进网站发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 (TAM) 模型, 增加信任因素, 构建网络团购的消费者接纳模型, 并进行实证研究。

1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1.1 关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

技术接受模型 (TAM) 是西方学者Davis运用TRA理性行为理论专门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Davis[1]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中有2个主要因素, 一个是感知有用性其定义为个体用户预期感觉到在组织内部中使用具体的应用系统, 可以提高他或她的工作业绩的程度。另一个是感知易用性, 其定义为个体用户预期使用目标系统的容易程度。王萌、曹细玉[2]就技术接受模型的局限性进行研究, 认为消费者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产品因素的共同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许炜[3]第一次采用可视化引文分析方法对TAM领域的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为其他研究领域进行学术趋势分析提供范例。

1.2 消费者网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Vijayasarathy[4]确定4个因素影响个体对网上购物的态度, 分别是产品感知, 购物经验, 客户服务和消费风险。个人的主观规范主要由个体的配偶, 父母, 兄弟姐妹和朋友对网络购物的态度所影响。冯炜[5]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产品因素是一个影响网络消费者信任的重要因素, 且网页设计便利性对网络消费者信任没有显著影响, 因此企业需全方位把握消费者心理, 调整网络营销的经营重点, 更好地展开网络营销。徐连[6]关于大学生网络团购意愿的研究, 该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对消费者感知网络团购的行为意向的影响顺序依次是感知网络团购有用性、网购经验、感知网络团购的流行度、感知网络团购的优惠性、感知网络团购产品消费的便利性、感知网络团购的易用性、感知网络团购的风险性。

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者网上购物以及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很多很丰富, 对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但对于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化。因此, 重点研究的目的在于结合当前我国网络团购行业的实际营销环境, 运用技术接受模型, 增加信任因素, 分析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的因子, 以此找出目前我国团购网站应该努力的方向, 提出针对团购网站的一些建议, 以期对我国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2 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研究设计模型的构建与假设

2.1 模型的提出

网络团购对许多人来说是新技术、新产品, 那么消费者对于这种购物方式的接受过程也应遵从技术接受的理论框架。因此以TAM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来构建网络团购的消费者接纳模型, 并以此为框架, 来研究影响消费者接纳并参与网络团购的关键因素。整合主要效用的TAM模型, 如图1所示。

研究模型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将信任引入这一模型。同时, 将个体因素和产品因素作为外部变量, 系统探讨其对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及信任和参与意愿的影响, 为有效市场细分提供理论基础。

2.2 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模型各要素关系假设

根据消费者接纳参与行为产生的各要素, 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假设。

H1:个体因素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关系;

H2:个体因素与感知易用性有显著关系;

H3:个体因素与信任有显著关系;

H4:产品因素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关系;

H5:产品因素与感知易用性有显著关系;

H6:产品因素与信任有显著关系;

H7: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关系;

H8:个体因素与参与意愿有显著关系;

H9:产品因素与参与意愿有显著关系;

H10:感知有用与参与意愿呈正相关;

H11:感知易用与参与意愿呈正相关;

H12:信任程度与参与意愿呈正相关。

3 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的研究设计

3.1 问卷的基本情况

研究调查过程中, 主要采用集中时间发放与回收的形式进行调研, 把问卷发给所有可能填写的被调查者。采用Likert5级量表。

3.2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 回收110份, 问卷回收率为95.7%。在110份问卷中, 无效问卷3份, 有效问卷数量为107份, 有效回收率在93%左右。

主要变量的测量指标, 如表1所示。

研究样本的基本统计资料, 如表2所示。

4 实证分析

4.1 信度分析

根据假设模型、问卷设计以及问卷数据, “个体因素”由B1~B3这3个问题组成, “产品因素”由B4~B5这个2问题组成, “感知有用性”由B6~B8这3个问题组成, “感知易用性”由B9~B11这3个问题组成, “信任”由B12~B16这5个题目构成, “参与意愿”由B17~B18这2个问题组成。应用SPSSV13.0对各个因素进行信度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由该表可知信度系数均在0.6以上, 表示该问卷是可信的。

4.2 效度分析

对问卷的结构效度, 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来检验。同一维度中, 因子载荷越大 (通常为0.5以上) , 表明收敛效度越高, 即彼此之间的相关度越高, 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利用107份有效问卷, 对各个变量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因子载荷均在0.5以上, 表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4.3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 相关系数是以数值的方式精确地反映2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弱程度。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都在-1和+1之间, 如果系数r>0, 则表示两变量存在正相关;反之, 则存在负相关。一般认为, 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8时, 2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而绝对值小于0.3时, 2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Spearman相关系数及显著性, 如表4所示。

注:**.Correlation id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d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4.4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统计方法, 它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 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采用SPSS13.0, 对影响消费者参与团购网站的因素与参与意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自变量是个体因素、产品因素、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信任这5个因素;因变量是参与意愿, 具体如表5~8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有3条显著路径:

第一条为个体因素→感知有用性→参与意愿,

第二条为个体因素→感生易用性→参与意愿,

第三条为个体因素→信任→参与意愿。

4.5 实证分析结论

(1) 假设检验结论。综合以上数据, 本节将各个研究假设的验证成果汇总, 如表9所示。

(2) 模型修正。根据前面的分析, 得到修正后的消费者食品添加原料接纳行为的模型, 如图2所示。

(3) 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 个体因素对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以及信任都有显著影响, 产品因素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信任以及参与意愿无显著关系。因为网络团购是一个新型的购物方式, 前人已有的研究也表明, 网络团购的参与者大多比较年轻, 拥有高等学历, 精通现代化计算机系统使用, 互联网操作经验丰富。因为这些特点, 他们才会更明显地认识网络团购的有用性, 也能轻易地信任并使用网络团购这种购物模式, 这些正是用户个人因素的体现。因此, 消费者的个人因素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信任, 间接地影响着其参与网络团购的意愿。

另外, 团购本身就是多人一起购买类似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消费者大多有一种跟风的心理, 会认为大家都选择购买的东西是没有问题、值得相信的。因而, 产品因素对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信任和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

最后,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信任与消费者参与意愿呈明显的正相关。这与许多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认为某样事物能给自己带来帮助, 人们才会乐意去接受。感知网络团购越有用, 消费者的参与意愿就会越强烈。还有就是会用的、易用的才有实际意义, 越是方便易用的, 人们会感觉越有用, 越乐意使用。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们需要安全感, 因此更愿意使用自己信任的产品。根据上述结论, 团购企业应通过提高消费者个人体验;严把质量关, 提供优质产品;提高消费者对于网络团购的感知效用和感知易用性;增强自身信誉, 提高信任度;引导消费观念, 努力培养大学生潜在消费者, 以此促进网络团购网站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通过实证研究, 对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TAM模型和信任构建出了网络团购的消费者参与意愿模型, 将信任纳入TAM模型研究消费者的参与意愿。研究得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任正向影响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行为, 因此团购网站应提高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感知效用、易用性以及信任度, 以此来促进团购网站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网络团购已成为近两年最流行的购物方式之一。然而, 随着团购网站的高速发展, 网络团购市场也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一些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进行研究, 帮助团购网站增强营销能力。在对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网络团购的消费者参与意愿模型, 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运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以验证各个变量间的关系以及该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网络团购,团购网站,技术接受模型,信任,参与意愿

参考文献

[1]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 13 (3) :318-340.

[2]王萌.技术接受模型的局限性分析及其拓展[J].企业经济, 2008 (12) :64-67.

[3]许炜.技术接受模型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09, 3 (2) :72-78.

[4]VIJAYASARATHY, LEOR, JOSEPH M J.Print and internetcatalog shopping:Assessing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J].InternetResearch: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Policy, 2000, 10 (3) :191-202.

[5]冯炜.消费者网络购物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0:37-41.

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农户,农地投入,Logistic模型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农户农地投入意愿是农户利用农地获得经济收入满足家庭需求,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于农地的意愿[1]。农户这种意愿的主要目的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投入影响因素等相应内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2]。研究发现,各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和农户特征对农户农地资本投入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3,4,5]。有些学者把农户分成利润型和消费型与市场联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消费型农户与市场联系比利润型农户要弱[6];而阚酉浔等的研究则表明,农户家庭人口、年龄、消费等结构对农地资源投入的影响受制于耕地资源禀赋[7];还有些研究表明,政府农业公共投入增加将带动农户农地资本投入增加[8],家庭收入来源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9,10];有些学者从投入产品价格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产品价格对农业投资有负向影响[11]。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新疆焉耆县为调查区域,采用以典型调查法与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七个星村、哈尔莫墩村进行调查。调查时间是2015年7月份。本次调查共发出15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3份,收回147份,有效率为98%。

(二)变量选择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并在参考有关文献基础上,本文确定10个自变量,具体见表1。

(三)模型设计

本研究主要分析农户农地投入行为,一般情况下,农户农地投入决策分为愿意投入和不愿意投入两种[6,7,8],因此其决策行为可看做是二元分量,可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12,13,14]。具体测算中,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通过Wald统计量对各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Logistic回归的概率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1)中,Z是变量Xi1,Xi2,…,Xik的线性组合:

在Logistic回归分析时,通常要进行P的Logit变换,即:

其中,Pi为第i个农户农地投入发生的概率;Xik为影响农户农地投入发生的诸多因素;β0为常数项;βk为回归系数,表示Xik对Pi的贡献量。设Y为是否发生农地投入行为,用0和1进行赋值,1代表“发生”;0代表“不发生”。

三、农户对农用地投入的描述性分析

(一)劳动力投入

从调查结果来看,劳动力在1~2人的有80户,占样本总数的54.42%;劳动力在3~4人的有56户,占样本总数的38.10%;劳动力在4人以上的有11户,占样本总数的7.48%。从一年劳动天数来看,劳动天数最少的为20天,这主要是少数兼业农户,他们主要从事其他经营,农业生产是为了有点社会保障;劳动天数60~150天的农户有70户,占样本总数的47.62%,劳动天数150天以上的农户有41户,占样本总数的27.89%,这部分农户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精心经营,力求从农业中获得高产出。样本农户中,有77户雇佣劳动力参与棉花的种植、除草、施肥、摘花等活动,占雇人样本总数的78.57%,其中每年雇人费用4000元以下的农户有34户,占样本总数的23.13%;4000~7000元的农户有50户,占样本总数的34.01%;7000元以上的农户有63户,占样本总数的42.86%。

(二)肥料投入

从焉耆回族自治县农户单位面积施肥量上来看,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之上。施肥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总施肥量由2007年的245.05千克/公顷提高到2013年的370.37千克/公顷,每公顷增加125.33千克,年增长率为8.52%;氮肥施用量由2007年的121.63千克/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157.44千克/公顷,每公顷增加35.80千克,年增长率为4.90%;磷肥施用量由2007年的64.72千克/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122.95千克/公顷,每公顷增加58.24千克,年增长率为15.00%;钾肥施用量由2007年的5.00千克/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25.10千克/公顷,每公顷增加20.11千克,年增长率为67.08%。

通过农户调查发现,被调查农户中有13.5%农户愿意增加肥料施用,有54.32%农户愿意通过施用肥料提高产量。调查区农户施用的化肥主要有农家肥和化肥两种,调查农户中有48户农户家庭施用农家肥,占调查农户的32.65%;99户农户家庭只施用化肥,占调查农户的67.35%。调查县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等作物,其中尿素在种植棉花中施用量最高,平均为35.34元,二胺在种植小麦中施用量最高,平均值为16.52元。

(三)农药投入

农户施用农药情况调查,主要针对棉花、玉米、小麦、油葵、甜菜等作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5种常见作物中施用农药上棉花投资量最大,每一公顷平均为66.12元,1周施用多达3次,其次为玉米,每一公顷平均投入为22.12元,油葵农药施用量最小,每一公顷平均投入为12.14元。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多数农户反映原有的农药已经失去效用,必须用药性更强的农药,少数农户在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加大农药使用量,收效甚微,反而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作物的危害。

四、农户对农用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运行

本文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分析采用向后筛选(Backward conditional)方式,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所有自变量代入模型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将对因变量影响并不显著的自变量剔除,然后继续检验,直到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基本显著为止。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注:*、**、***分别表示在10%、5%、1%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显著;a为-2LL值(-2对数似然值),b为Cox&Snell R2值,c为Nagelkerke R2值,d为模型整体预测正确率。

运行结果显示,模型整体预测结果符合对因子进行解释的条件,半数以上变量系数检验显著,且大多相伴概率值较小。

从回归结果看,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总人口、农业劳动力人口、拥有农地面积、地块破碎程度、农产品价格、投入产品价格,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二)结果分析

1.农户家庭特征对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

农户家庭特征中总人口数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有正影响(回归系数为0.129),说明农户家庭人口越多农户农地投入意愿越高。主要原因是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为了保证家庭粮食生产、生活支出,通过增加化肥、农药、流入农地等方式以增加农业收入。农业劳动力人口数与农户农地投入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529),表明农业人口数多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因此对农地依赖性较强,愿意农地投入。非农业人口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为负向(回归系数为-0.006),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高的家庭对农地的依赖性相对低,家庭也没有多余劳动力从事农业,因此不轻易增加农地投入。

2.农户个人特征对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

户主年龄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有一定影响(回归系数为-0.072),说明户主年龄越高,其农地投入意愿越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户主年龄大后,一是受体力限制;二是主要依靠子女抚养;三是老龄农户不愿轻易改变现状,因此不愿意增加农地投入。户主文化程度与农户农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043)。文化程度较高农户倾向于通过农地投入增加经济收入,文化程度高农户一方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取得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较容易操作农业机械,愿意在促进机械化上加大投入来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3.农户拥有土地特征对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

家庭拥有土地面积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398),说明农户家庭拥有土地规模大,农户愿意增加农地投入。调查发现,农户家庭拥有土地面积大的农户家庭有两种,一是家庭总人口数多,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二是家庭总人口少或有兼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不足,不管哪一种家庭,都愿意增加农地投入。地块破碎程度与农户农地投入愿意的关系密切,影响为正向(回归系数为0.156),农户家庭拥有土地破碎度较大时,农户可选择种植多种作物来提高经济收入。

4.家庭经济特征对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

家庭收入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有影响,因家庭收入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非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所占比例大时,农户不愿意增加农地投入,对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农业收入的家庭来说,主要依靠农地,因此愿意农地投入。投入产品价格与农户农地投入意愿有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021),说明投入产品价格越高,农户越不愿意增加农地投入。农产品价格与农户农地投入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3),说明农产品价格越高,越愿意增加农地收入。

五、结论

(1)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投入的意愿较高,调查农户中74.15%的农户表示愿意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家庭劳动力人口较少,90%以上的农户都雇佣劳动力,一年内雇佣费用7000元以上的农户占总调查农户的42.86%;67.35%的农户认为使用化肥越多,产量越高;农药投入上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程度的农药。

意愿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杭州市6个主城区,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每个主城区抽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将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在职护士纳入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留职意愿和离职意愿三部分。正式调查前, 抽取20名社区护士进行预调查, 问卷各维度信度系数均高于0.80。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为自行设计, 包括性别、年龄、婚育情况、最高学历、工龄、工作经历、职称、编制、任职岗位、加班情况、班次安排、收入情况等内容。

1.2.2 留职意愿调查表包括“考虑辞去目前的工作”等6个条目, 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赋值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留职意愿越强烈。

1.2.3 离职意愿调查表包括“经常会有离开这个工作单位的想法”等4个条目, 从“从未有过”到“每天都有”依次赋值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离职意愿越强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 描述性统计分析留职和离职意愿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背景资料的社区护士留职和离职意愿差异情况, 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30名护士中, 年龄最大50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2.11岁, ≤30岁者占54.79%;女性占99.12%;已婚者占74.83%;已育者占66.11%;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5.81%, 本科以上学历者占46.12%;工龄在10年以下占71.28%;护师占42.61%, 无高级职称者;单位聘用人员占48.71%;需值夜班占46.12%;正常上下班占83.53%;工资收入≤3 000元者占54.79%;其中15.72%的护士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经历。

2.2 选择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工作稳定178人 (62.24%) , 有一技之长46人 (20.00%) , 喜欢护理24人 (10.43%) 。

2.3 留职意愿情况

留职意愿调查问卷最高分30, 最低分6, 平均分19.14±3.75。调查对象的婚育情况、最高学历、工龄、工作经历、职称、编制、加班情况、收入情况不同, 留职意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已婚已育者留职意愿相对较高;本科学历者留职意愿高于大专学历者;一直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者留职意愿相对较高;在编护士留职意愿高于单位聘用者;能正常上下班者留职意愿高于需要加班者;随着工龄增长、职称提升和收入增加, 留职意愿逐渐递增。留职意愿具体情况见表1。

2.4 离职意愿情况

离职意愿调查问卷最高10分, 最低2分, 平均3.53±0.16分。调查对象的年龄、婚育情况、工龄、工作经历、职称、任职岗位、加班情况、收入情况不同, 离职意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已婚已育者离职意愿相对较低;一直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者离职意愿相对较低;能正常上下班者离职意愿低于需要加班者;护士长离职意愿低于普通护士;随着年龄和工龄增长、职称提升、收入增加, 离职意愿递减。离职意愿具体情况见表2。

2.5 离职原因

离开本单位的可能原因依次为:报酬太低122人 (28.24%) 、继续事业上的发展76人 (17.59%) 、缺乏事业发展前景60人 (13.89%) ;在放弃护理事业的可能原因中:报酬太低66人 (26.61%) , 缺乏事业发展前景136人 (15.60%) , 工作条件不尽如人意69人 (14.68%) 。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社区护士年轻化现象明显, 学历层次较高, 工龄普遍较短, 职称水平中等, 单位聘用者较多, 收入水平偏低;虽然62.24%的护士选择社区护理工作是因为其工作性质较临床护理相对稳定[4], 但社区护士留职意愿并不高, 呈中等水平, 与国内和省内研究的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结果一致[5,6,7], 提示社区护士留职意愿水平有待提升, 需引起管理者重视。

3.1 收入对留职、离职意愿的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随着收入递增, 留职意愿递增, 离职意愿递减;在离开本单位和放弃护理事业的可能原因中, 排于首位的均为收入太低, 该结果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7,8]。收入不仅代表金钱, 还体现自我实现、尊重和职业价值等, 护理工作强度高、风险大、责任重, 收入却没得到应有体现。因此管理者要倡议建立灵活的薪酬机制, 合理评估护士工作价值, 突出业绩、注重贡献, 实现收入同个人能力与绩效相挂钩, 提高护士收入满意度[7]。

3.2 职业前景对留职、离职意愿的影响

离开本单位和放弃护理事业的可能原因中, 想继续事业上的发展, 认为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事业发展前景成为重要因素。管理者必须重视社区护士职业规划, 结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在指导和鼓励其专业发展的同时, 采取措施促进其自身和专业素质提高及能力培养[5], 拓宽职业前景, 减少因寻找事业上的发展而增加的离职率。

3.3 工作稳定性对留职、离职意愿的影响

工作稳定是研究对象选择社区护理的主要原因;能正常上下班者留职意愿高、离职意愿低;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 工作稳定性高于普通护士, 其离职意愿相对较低。因此管理者要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护士编制, 改革不合理排班方法, 减少护士加班时间, 为进一步创造社区护士稳定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3.4 其他因素对留职、离职意愿的影响

调查发现已婚已育者留职意愿高、离职意愿低;随着工龄增长, 留职意愿增高, 离职意愿降低;随着职称提升, 留职意愿增高。这与未婚未育护士刚走出校园, 职业认同感较低, 且没有家庭羁绊, 更换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大[9]。随着年龄、工龄增长和职称提升, 护士积累了职业经验, 部分成为业务骨干, 承担起管理或带教工作, 对职业认识逐渐深刻, 职业认同感提高, 呈现出较高留职意愿[10]。本次研究显示本科学历者留职意愿最高, 与既往学历对护士留职意愿有负向预测作用的研究结果相反[5,11], 这与现存用人机制有关, 近年来进编护士必须具备本科学历、老员工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已成为单位中坚力量, 所以学历较高者留职意愿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的正式在编者留职意愿高于单位聘用者也证明了用人机制对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为此, 管理者要重视年轻护士的职业教育, 积极引导并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努力为护士创造提升学历和职称的机会;积极推进聘用护士的同工同酬同待遇制度, 从而全面提升社区护士留职意愿。

参考文献

[1]王琳, 刘晓虹, 陶红.我国护士离/留职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8) :14-17.

[2]李志鹏.组织支持、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从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留职视角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3]Ellenbecker CH.A theoretical modal of job retention for home health care nurses[J].J Adv Nurs, 2004, 47 (3) :303-310.

[4]严笑金, 胡晓秋.温州市3家医院临床护士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12, 19 (12) :56-59.

[5]王琳, 陶红, 刘晓虹.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 :19-22.

[6]唐广良, 何兰, 夏结, 等.长沙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护士职业承诺和工作满意度对留职意愿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10) :700-702.

[7]张春梅, 许珊丹, 陈晶, 等.温州市医疗机构461名护士留职意愿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8) :25-26.

[8]邱德星, 杨灶金, 庞金成, 等.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工作现况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3) :237-239.

[9]葛津津, 陆佳韵, 杨阳, 等.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留职意愿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6) :10-13.

[10]刘红敏.齐齐哈尔市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1) :59-61.

河北省农村家庭节电意愿调查分析 篇10

一、调查对象与数据

本研究建立在2014年7~8月开展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大调研”的基础上, 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 调查范围覆盖河北省的11个市 (地区) 、171个辖区内有农户的县/区/市, 每个县/区/市选择3个中心村或产业特色村为村级调查对象, 每个村选择10个农户作为户级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涉及到农户家庭的人口、土地、房屋、财产、生活等诸多方面, 针对其中农村供电、农户用电、节电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基本数据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农村供电情况调查。

通过农户问卷对村级供电情况进行调查, 对农村供电的稳定性进行调查, 得到有效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见表2) 。同时, 为了与农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村级问卷加以验证 (见表3) 。

在分析、整理农户调查有效问卷时, 超过半数的农户回答日常生活供电稳定不停电, 接近半数的农户回答偶尔有停电的情况发生, 极少数农户表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停电;在对村级有效问卷分析、整理后发现, 仅有15.40%的村庄表示在农忙时回去有限电的情况, 仅有1.81%的村子表示村内变压器等重要电力设施从没有维护;对于电损的处理, 不到一半的村庄采用电损分摊到户的做法, 略少一些的是由村里承担电损费用, 一成多的村子采用提高电价的做法。

(二) 农户用电行为-意愿调查。

在农户调查问卷中, 询问了农户对电费开支、电气用电量等农户用电行为中的观点/看法, 具体的分析结果见表1。在回答电费开支对生活的影响时, 有接近一半的农户承认“电费开支对日常生活有影响”, 略少一些的农户认为“电费开支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这两种居中看法的农户占到九成左右;约有一成多的农户选择了极端的立场:8.71%的农户表示“电费开支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而2.64%的农户表示“电费开支对生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由图1可知, 农户对电费开支的观点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的趋势, 但图线基本偏对称轴左侧。这种现象表明, 在农户对电费开支的影响程度的看法中, 持悲观看法的农户数量要高于轻松看待电费开支的农户数量。

(三) 农户节电意愿调查。

在问及农户对购买的电器产品用电量的看法时 (有效样本率为78.4%) , 有85.5%的农户表示关注所买电器的耗电量, 而这种关注并不受供电质量的影响 (见图2) :表示所在地“经常停电”和“偶然停电”的农户关注家电耗电量的占到87%左右, 而表示所在地“不停电”的农户关注家电耗电量的比例略低一些, 大概是84.2%左右。

在问及农户对目前市场上的节电产品的看法时 (有效问卷率为88%) , 有近半数的农户认为目前节电产品的节电效果并不明显, 表示认可目前节电产品节电效果的农户占到近3成, 有超过2成的农户认为目前的节电产品虽然节电但价格较高 (见图3) 。

三、农户用电/节电行为-意愿的深度挖掘

前面的农户用电/节电意愿分析是建立在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之上,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农户用电/节电行为与意愿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 在一般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寻找新的发现。

(一) 关联规则简介。

关联规则 (Association Rules, AR) 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旨在从大量无逻辑规则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关系, 已经成功地运用在顾客消费行为分析等领域。在面对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时, 关联规则可以通过提炼少量的、易于观察的静态数据来发现隐藏在数据之后的潜在规则。

(二) 农户用电/节电行为-意愿的关联规则挖掘。

自1993年提出“关联规则”概念至今, 关联规则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多种领域, 其算法不断改进, 更有一些成熟的分析工具出现在市场上。本文采用Rapid Miner6.5数据挖掘分析软件, 对“年均用电量”、“电费开支对生活的影响”、“对节电产品的看法”、“供电情况”、“家电耗电量”等五项调查内容进行关联规则探索。对获得的农户问卷按照上述五项调查内容进行数据清洗、筛选, 从中选择出有效的调查结果3, 321条记录;将上述记录导入到Rapid Miner软件环境之中, 选择FB树频集算法, 设定最小支持度min_support=0.15, 最小可信度min_confidence=0.8的挖掘门限值, 得到12条符合上述条件的关联规则, 按照支持度高低排序如下 (见表4) 。

说明:调查内容中的回答采用符号形式表示农户意愿的选项。仅就表中代号进行说明:“停电与否”项中2-偶然停, 3-几乎不停;“电费开支对生活的影响”项中2-有影响, 3-影响不大;“家电耗电量”项中1-关注。

通过表4中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得出如下结果:有37.4%的农户同时选择“所在地不停电”且“关注家电耗电量”, 84.7%的“所在地不停电”的农户选择“关注家电耗电量”;有37.2%的农户同时选择“电费开支对生活有影响”且“关注家电耗电量”, 90.27%的“电费开支对生活有影响”的农户选择“关注家电耗电量”;有35.1%的农户同时选择“偶然停电”且“关注家电耗电量”, 87.37%的“偶然停电”的农户选择“关注家电耗电量”;有30.7%的农户同时选择“电费开支对生活影响不大”且“关注家电耗电量”, 82.37%的“电费开支对生活影响不大”的农户选择“关注家电耗电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所在地供电质量以及农户对电费开支的评价与农户选择关注家电耗电量的行为结果关系较其他因素更为密切。

四、结语

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大调研”的基础上, 对农户在供电-用电-节电等三方面行为与意愿进行单一调查项目的统计分析, 并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得出了农户关注家电耗电量的行为与所在地供电质量高、农户对电费开支态度轻松的行为结果关系较其他因素更为密切的结论, 这对单一调查项目的统计分析结果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参考文献

[1]王效华, 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 2002, 33 (3)

[2]李光全, 聂华林, 杨艳丽.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2)

上一篇:护理安全分析下一篇: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