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2024-06-20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精选十篇)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1

一、键盘乐器进入中学音乐课外活动的条件已成熟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稿) 》指出: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这一系列教育教学法规和文件的出现, 摆脱了过去教育无法可依的状况。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政府在音乐教育投入比例上逐年增加, 音乐教育人才不断涌现, 大批的专职音乐教师进入了普通中小学课堂, 学校音乐教育资源配备也不断提高。这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键盘乐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进入中小学校园。首先作为一种固定音高的乐器, 它能很好的将唱歌、识谱、和弹奏学习结合在一起。由于键盘音乐有大量的、丰富的谱例资源, 还能很好的将现代流行歌曲的弹奏与欣赏和古典键盘音乐的弹奏与欣赏都展现给广大学生, 扩大学生的视野, 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键盘乐器之间 (如钢琴、电子琴、电钢琴、风琴) 弹奏的基本手法相似, 对于资金比较短缺的普通学校来说, 各种乐器都可以尽可能的加以利用。键盘乐器中尤其电子琴、电钢琴的音色丰富, 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 可帮助学生更好感受音乐的变化。左手的多指和弦, 也简化了键盘学习的难度的同时又丰富了音色的伴奏效果,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二、键盘音乐活动开展的教学研究

1、教学目标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 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术练习, 再加上反复的机械的练习, 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 键盘音乐进入中学课外活动的重点是以简单的技术训练为载体, 再通过键盘音乐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综合训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自己的耳来寻找美, 感受美,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学内容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和手指弹奏知识。第二是乐器音色听辨与合作 (限电子琴或电钢琴) :能听辨电子键盘乐器中常见的乐器音色, 能单手完整的演奏出旋律, 倾听自己弹奏出来的旋律, 并学会相互配合, 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小型的合奏乐曲。第三是古典音乐欣赏与简易伴奏弹奏:欣赏古典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左手能配简易伴奏。第四是简易歌曲即兴演奏与创作。

3、教学课时安排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把键盘课外活动安排到下午第三节课 (学校下午第三节课为活动课) , 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以学生自愿学习为前提, 键盘课外音乐活动的总时间设置为一年, 共44周, 每周一次课。

4、教材选择

键盘音乐课外活动教材的选择突出了简易性和对比性的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了一些简单通俗、学生接触较多的歌曲或流行歌曲, 以便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中对比, 在对比中体验, 以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5、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做好示范演奏的准备, 能完整表达乐曲的情绪和内容。演示法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在重难点时要单独示范演奏。

(2) 讲解法

讲解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介绍背景、作者时多用此方法。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明确、通俗、易懂。但要注意,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应以引导为原则。

(3) 练习法

由于键盘音乐自身的特点, 练习法在键盘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练习难点, 师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再通过练习达到要求。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防止问题再次扩大。

(4) 对比法

音乐的一切法则中最主要的法则就是对比, 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对比的法则也无处不在, 不同音色的对比, 不同节奏的对比, 不同音高的对比, 不同情绪的对比, 不同风格的对比, 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音乐, 在直观的情感体验中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5) 游戏法

游戏法用更为通俗的字面解释就是采用各种灵活的、生动的, 易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在教授音名与唱名的时候, 每个同学抽张纸条, 每张纸条上会写上一个音符的唱名, 请每组同学上来, 按老师黑板上的旋律站队, 八分音符的同学用手侧举, 表示符干上的一个尾巴, 四分音符的同学, 原地站好, 二分音符的同学用手掌挡住脸, 表示空心的白色的符头, 全音符的同学, 用手抱圆, 表示没有符头的全音符。每组同学做一组旋律, 再对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

6、教学评价机制

键盘音乐课外活动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 因此键盘音乐课外活动的评价不是只局限在用分数记录一个学习结果上, 而应当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等多方面的多元评价。

(1) 学生自我评价

(2) 学生相互评价

在键盘音乐活动课中, 我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分工,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培养学生的合作、团体意识。例如, 上乐器听辨课时, 教师出示旋律片段, 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这个旋律应该用什么音色的乐器演奏, 左手应该加入什么多指和弦, 各组完成后, 再每组进行比赛, 同学们通过对比, 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自己的编配和别组编配的优缺点。在得到共识, 找到最好的编配方法后, 请所有同学进行练习, 这样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评价为主, 教师适时适度的欣赏赞美学生, 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并能将学习兴趣与动机持续下去。

(4)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谈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篇2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又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普遍存在教师缺编,以及代课、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等情况,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老务重,组织不健全,领导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差等多种因素,故改效甚微。从农初中实际情况来看,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切切实实抓紧抓好,如何开展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要使学校各方面有成效,就一定要向教研要质量,要搞教研必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必须要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并有一支活跃的教研队伍,学校校长要亲自抓教研,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期初要认真做好各教研组的组建工作,使教研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机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全功能。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教学上展开讨论,相互学习,事业上相互竞争,让老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及时得到指导。教研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组长的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要特别注意抓好教研组长的配备和培训。教研组长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更要有

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组织能力,教研组长得力,教研组的活动就有特色。

二、加强教研课题及活动的调控

教研组织的健全,目的是为了开展教研活动,但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决定活动的质量,如果目标不明确,研究课题活动内容一般化,就会流于形式。安排教研活动决不是组长一个人的事,要组织教师参与讨论,学校领导调控指导。学期初,要认真落实计划,从研究课题到活动内容、时间、方式等,都要一一明确。教研课题、活动内容,都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都要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研组长要结合本组本学科的教学实际,提出组内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围绕研究专题,制订出本人的活动内容,人人争取上研究课,并认真总结、探讨,必要时认真撰写专题论文或总结。

为避免由于中心活动、课务紧等因素影响教研活动,所以教研课要制度化、经常化,把教学研究与日常工作合理安排,再忙也不能放弃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要保证教研课的评议时间落实,提高评议效果。把教研活动的开展列入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成绩的比重。

三、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研

学校校长、教导主任,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更应当是教研活动的骨干力量和教学研究的带头人,这样不仅具有教研导向

性、示范性,对教师还具有带动性、教育性,因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头上研究课,参加听评课,写专题论文,校长教导主任都要分工一个教研组,深入教学第一线,这样既密切了教师关系,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抓好测评,讲究实效

对教学研究活动的测评,也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教研组的活动不能给予认真测评。评课时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不足。那么,这种评课就成了走过场,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课要从研究的角度,从大家真正接受教育、相互学习、提高的角度,根据研究的目标,针对实际情况认真、公正、实事求是评课,使大家都有受益,都能提高,从而使好的教研风气形成,再进一步达到教研的目的。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3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影响因素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来源于“一操一活动”。课间操是中间的换脑阶段,让学生走出教室,伸展肢体,呼吸新鲜空气,为接下来的学习注入新鲜血液;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是重点,让学生放松心情,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既促进了同学间感情的交流,又愉悦了身心。

2.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与家人一起活动、与同学一起活动、参与班级学校组织活动、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等,这说明中学生的情感内容已日渐丰富,同学友谊感逐渐加强,喜欢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活动。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羽毛球、排球、跳绳或踢毽球。这表明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内容,男生特别喜欢球类项目。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多安排球类活动项目和形体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上尽兴、尽情的活动。

3.影响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3.1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器材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经费。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投资少,到地方更少,体育经费在学校教育经费中占1%,轮到每个学生头上少得可怜。要确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增加和明确学校经费的比例,保证场地器材的配套,才能搞好体育活动。

3.2余暇时间对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作息时间虽对课外活动时间有明文规定,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文化课程安排经常与课外活动时间相冲突。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下午文化课安排得太多,就餐时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矛盾。

3.3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据了解,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由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球类比赛等形式举行。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样式的竞赛活动,受到学生一致欢迎。通过运动会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间友谊,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4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要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具有全面优良素质的中华民族将会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5体育教师的质量和班主任的工作问题

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关键。教师这个词,其实就是“奉献”两个字。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丢掉了奉献精神,那他就是不称职的。目前,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够,但质量不是很高,必须加强提高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支持他们钻研业务和技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能只抓智育,丢掉体育,试问一个智商很高而体弱多病的学生,对社会能做几天贡献?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调查得知,考高中的学生中,爱好体育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考上高中比例占90%以上。由此可见,体育对发展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6学校体育的管理问题

加强组织管理是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措施。只有加强组织管理,从校长到体育教师,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才能在时间上和质量上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依军.论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5

2.祝蓓里.心理学教材(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姜红卫.体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3.

4.邱远.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报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唐文玉.课外体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07.06.06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4

一、初中历史课进行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科学有效的历史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加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成功开展“活动课堂”

1.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堂”。虽然活动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准备,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需要教师为其设计一些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热情又能体现学科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活动课堂中偏离课堂主题。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备好学生。学生该采取何种活动方式,也需要教师指导,在活动完毕后,如何表达自己的收获,如何撰写总结,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所以教师在活动课堂中要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设计师。

2.教师要组织好“活动课堂”。活动课堂的组织过程是其开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将历史事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或以活动来关联,这个活动组织过程要严谨、有序,防止活动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明确,仅仅是“热闹”了课堂,最后,学生收获不大,时间却浪费掉了。教师在组织“活动课堂”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素材准备、知识基础及学生的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活动课堂的意义才能显现。另外,在活动课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真正地体现因材施教。

3.教师要参与好“活动课堂”。这里的参与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参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参与多为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启发等教学活动。“活动课堂”中的教学参与,要求教师可作为普通参与者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既拉近了师生距离,为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另外,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可以及时观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附:“活动课堂”实例之“西安谈判”部分资料

人物: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等。

地点:西安金家巷张公馆西楼二楼进门左边的会客室。

旁白:应张学良邀请,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谈判。1936年12月17日夜,周恩来、张学良促膝交谈至深夜。

(周恩来、张学良出场。二人走到台前,边问好边握手。)

张学良:周先生,您好。

周恩来:张将军,您好。

......

周恩来:哪里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此举才值得我们钦佩,我们共同合作吧。

张学良:好。(二人一同站起并握手,张学良退场。)

旁白:本月18日下午,周恩来又会见了杨虎城。

杨虎城:周先生,您好!

周恩来:杨将军,您好!

杨虎城:请坐。

周恩来、杨虎城:谢谢!(二人握手后,退场。)

......

旁白:本月24、25日周恩来两次面见宋美龄,表示中共愿意协调处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诚意。(周恩来、宋美龄上场,握手问好。)

宋美龄:周先生好!

......

蒋介石:好吧,我答应停止剿共,连手抗日。

周恩来:谢谢。

宋美龄:希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日实现,合作愉快!

......

旁白:本月25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飞抵南京。西安事变得到圆满解决。

活动总结:本次谈判达成了以下意见:

1.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统一中国,但全军受蒋指挥。

2.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蒋与周恩来解决以前商谈好的问题。

关于开展中学兴趣班的活动方案 篇5

为了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我学校准备举办兴趣班。活动方案如下:

第一部分: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体现“学习兴趣自选,参加培训自愿”的主题。

第二部分:兴趣班设立办法

根据各中小学的报名情况在本校建立兴趣班,进行学习。如人数达不到开班要求的,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兴趣班合班上课或改为小班教学。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

一、英语兴趣班

由南宁市宏树教育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由有丰富经验的英语教师、外籍教师任教。主要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传授中小学生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恒心。以提高英语成绩为切入点,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全科总体应试成绩;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或基础班、提高班。

二、绘画书法兴趣班

由南宁市宏树教育派出优秀的艺术教师执教,为绘画书法爱好者提供良好的系统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艺术的无穷昧力,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分为卡通画、国画、素描、书法等内容;结业后可能参加相关评比比赛,获奖者由权威部门颁发证书。

三、数学奥林匹克培训班

由南宁市宏树教育的数学奥林匹克辅导教师因材施教,以提高参加奥数成绩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奥数的应试能力,以获奖为最终目的。

四、作文提高班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写作技巧指导,强化学做训练,培养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一般书信的写作,主要抓学生的感受感想,写出真挚感情的文章。同时注重学生对情景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情景作文特点的认识,从而熟练对情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中小学课程辅导

针对中小学生所学课程,以提高成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辅导。采用班级授课制或者一对一方式,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

六、高考艺术辅导

针对高考艺术类考试进行考前培训辅导,让艺术类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实力优势、成绩优势。主要有主持、舞蹈、声乐、美术。

七、越语、泰语兴趣班 分为初级班、提高班。初级班培训结束后能够掌握越语、泰语语音,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会话交流以及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班在初级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和语法学习,学习结束后能够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译能力。

第四部分:时间安排

一般分为晚班、周末班、暑假班、寒假班 第五部分:中小学校在此次活动中凸显的价值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6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的智慧都是由音乐、体育、数理、言语、人际沟通、反思等智慧构成的。其中有些智慧可以充分显示出来,称之为显能;有些智慧不能充分显示出来,称之为潜能。每个人的潜能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是可以转化为显能的,而这种转化除了课堂之外,就应该是学生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新课程改革将过去的课外实践活动,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课型新,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师个人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无论是学科内、学科间还是活动设计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落实得好,确实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山区学校由于受条件限制,按统编的教材无法完成其设计的活动,只能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自行设计活动。我校自2003年秋实行课改以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实现一个目标,进行两个整合,分为三个层次。全员参与,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体验、提升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确定的基本目标。同时,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两个整合: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实践探究活动整合,充分开发利用教师、学生和课本资源;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活动整合,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合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师个人根据课本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组织的学科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如《谈天说地三分钟》、《地砖的铺设》、《英语语境与语言得体性探究》、《现代电话与老式电话》、《抗生素的使用与危害》等。二是教师合作组织的跨学科小型综合实践活动,如《家乡贫困原因调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体育标志的设计》、《保护环境,关注水资源》、《动物与文学》等。三是各处室和年级组统一组织的多学科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们与环保同行”这一主题,活动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环保知识知多少”,由信息技术教师和班主任负责,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资料,以班为单位组织知识竞赛;第二步是“我国或家乡的环保现状大分析”,通过图片、论文、调查报告等对环保现状进行分析,由各教研组负责,利用黑板报等,将活动结果进行展示、评比。像化学教师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家乡水资源污染状况调查”,地理老师是“家乡矿产资源调查”,思品教师让学生收集“关于环保方面的公益广告”,语文教师让学生搜集下载“风沙等危害严重的图片”。第三步是开展“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面对种种现状,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由各班主任负责,召开讨论会,最后选代表参加德育处组织的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会。第四步是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如团委组织的“保护母亲河”行动,让学生到汉江边捡垃圾等;生物教师和总务处组织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栽培一盆花;物理老师组织的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技小制作等。类似的大型综合性活动还有以《家乡民俗采风》、《燃烧青春,释放激情》和《感受艺术魅力,创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这种做法我们已运作了五年多,效果良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课本、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资源的开发,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我们预定的目标,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管理、德育工作、教学质量是同行咨询取经的主题。然而,探索有佳境,奋斗无穷期,我们没有把成绩作为包袱,而是作为继续努力的精神驿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道路勇往直前,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教学成果,回报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县内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的亮点,然而,我们的实验才刚刚起步,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进一步实践,努力创新。

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活动课的开展 篇7

一、开展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

新教材的历史活动课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 可以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历史活动课也使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帮助和鼓励上来, 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的活动学习中来,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要开展一堂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的历史活动课, 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很多时候活动课的开展又往往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 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 取长补短,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因此, 小组成员在完成活动内容的同时, 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感, 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责任感, 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开展历史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1. 举办历史故事会

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时不时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很高。如果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大片, 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与冲击, 学生就会更喜欢上历史课了。

其实在历史课堂上除了教师讲故事、播放历史故事片外, 很多时候也应该让学生来讲一讲故事。如布置学生收集、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学生就会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找到许多那个时期的成语故事:如奇货可居、如火如荼等。另外, 开展历史故事演讲比赛也不失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一种好方式, 历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如笔者上完了三国这个单元内容后, 便举行了主题为“论三国英雄”的历史故事会。

通过收集历史故事、举办历史故事会等活动, 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等能力, 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历史视野,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开展社会调查及报告会

让学生经常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来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学生双休日的时间有弹性地布置他们一些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又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的活动任务。比如笔者上完了改革开放这个单元后, 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三十年前的家乡, 给他们两个双休日的时间, 然后组织开展一次调查报告会。在报告会上, 学生展示的成果大出我所料:有奶奶收藏的早已经发黄的布票, 有曾经是全村最漂亮的房子的旧照片……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活动, 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 穿插历史小品、相声、短剧等活动内容于常规历史课堂教学中

历史科课时本来就少, 如果再把有限的课时整节整节地让学生去开展课外活动诚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一个学期顶多上一两节专题历史活动课。但是历史教师可以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穿插一些历史小品、相声、短剧等简短的历史活动, 形成常规历史教学与历史活动相辅相成的新的教学形式。历史活动课中的每一个活动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 三五分钟就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 学生也无需做太多的准备, 临场发挥即可。如讲到西安事变这个内容时, 笔者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历史短剧, 三名自告奋勇的男生分别扮演了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虽然没有经过任何的准备, 但他们还是把这个故事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这种活动形式, 将书本中“死”的历史知识变为“活”的实践演出, 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除了以上几种活动形式外, 历史教师也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更灵活的历史课外活动, 比如举办手抄报比赛、图片展、重大历史人物功过辩论会等。

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篇8

何为健康?健康的定义不仅是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近年来, 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 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远不能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据资料显示, 我国有1/3的中小学生, 23%的大学生有心理疾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中学教育这个领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指数, 还包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学校教育, 育人与育智同样重要。育智的过程如果融入了身心发展的心理认知规律, 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心理健康教育, 是一种大众工程, 不是光靠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就能够解决的, 必须领导, 班主任, 科任老师, 家长, 学生, 还包括社会的支持, 大家一起努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精神

1.三个基本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它包括提高生存技能, 增进自我保护意识 (自救) , 建立危机干预防备体系三个基本点。

2.二种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有传统的问题模式 (也叫疾病模式) 和现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预防模式 (也叫健康模式) 。疾病模式是有的放矢, 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有什么疾病就治疗什么疾病, 是以治疗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健康模式注重提高人们的心理防御能力, 增强心理弹性, 使人能有效地预防和抵制心理疾病, 是以预防为主的教育模式。

3.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全体学生。发展性辅导, 针对全体学生的共同问题, 如入学时的适应性教育, 学习方法, 人际关系, 青春期身心健康等。

第二层面:部分学生。预防性辅导, 针对部分学生厌学, 考试焦虑, 学校不适应等问题进行的辅导。

第三层面:特定学生。矫治性辅导, 针对特定学生的情绪和人格异常, 学习障碍等进行的辅导。

三、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内容

心理健康课程教什么?我认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三个基本点入手, 以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兼容的方式, 从全面、部分和个体三个层面介入。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年来推行的是问题模式, 也叫疾病模式, 主要关注发展性的问题,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就针对性地解决什么问题, 有什么疾病就治疗什么疾病。近年来, 很多发达国家更多的是采用了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 倡导的预防模式, 也叫健康模式, 这个模式着重提高人们的心理防疫能力, 更多的关注人们的积极因素, 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更好的应对和抵御挫折和压力, 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两种教育模式兼容互补, 结合使用。为此, 我设计了二套方案, 一个问题模式, 一个预防模式。主要以主题班会和讲座形式进行。

1.将幸福课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

幸福课, 也称之为积极心理学。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 最好的中学以及很多的权威咨询机构开设这门课程,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等很多著名大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现在, 发达国家很多中学也开设了这门课程, 非常受欢迎。积极心理学之所以有很多的人学习, 有很多的权威机构开设这门课程, 是因为他的确有效有用, 还因为他所涵盖的内容。这门课程, 包括了人生、成功、自尊、善良、美德、人际交往、爱情、二性关系、快乐感、幸福感整个领域。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面向社会, 面向现代化。幸福课架起了科学与通俗, 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他服务的对象可以说是整个人类, 人的一生。

2.以问题模式利用主题班会课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主题班会课中, 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团体辅导的方式, 有的放矢地进行,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比如, 初中阶段, 我们可以抓几个关键的节点, 典型的问题, 进行发展性辅导。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 如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渗透到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中, 以及渗透到学生寒暑假中。

3.建立以学校分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包括:学校分管领导+学生处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教师+各班心理委员+特色心理辅导团体成员+全体学生+学生家长, 多角度多方位提倡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网络和媒体的作用

学生的个案辅导和预约, 很多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比如, 利用校园网, 辅导一些发展性的问题, 利用微博, 辅导部分学生节点上的问题, 利用QQ聊天, 辅导学生难以启齿的个别问题, 有很好的效果。

四、心理健康课程效果评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帮助全体学生达成其发展阶段的任务, 促使个体最大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从而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反馈, 课程后续的评价阶段必不可少。心理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因此, 评价结果应与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比如,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到心理课程的全程管理, 对心理活动课程的组织与领导、计划与制度、设施与基地建设、师资的培养与聘任等及时提出相应的策略。由此, 可使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有效性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并收到实效。

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发展时期, 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应该考虑育人, 更重要的是育智。从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 设计了几种心理健康课程方式, 将幸福课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 以问题模式利用主题班会课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以学校分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重视网络和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育智,幸福课,问题模式,主题班会,夏令营

参考文献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153.

[2]宋光春, 刘卫, 刘瑛.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体育学刊, 2002, (9) :4.

[3]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2.

[4]何源, 徐济达.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 :9.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9

一、中学生课外活动现状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 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限制, 利用课余时间和空间在学生中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2]。国外学校的课外互动形式比较丰富多彩, 组织性和趣味性较强,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提供发挥能力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和渠道方面做得较好。而国内学校由于学习及升学的压力, 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特别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国内课外活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外活动缺少与学科的结合

中学生的课程远比小学生的复杂得多, 枯燥的教学课程和繁琐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无暇进行课外活动, 且课外活动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较少, 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难以致用。这除了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 也阻碍了他们更多的人际交往, 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2. 课外活动被补课所代替

由于受到升学带来的压力, 许多学校把课外活动改成了补课、补差的活动。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禁止中学生补课的规定, 但是并没有使这一现象发生质的改变[3]。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心发展不平衡下, 缺少人际间的沟通, 还要受到家长和学校两方面的学业压力, 往往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3. 课外活动形式单一化

目前, 许多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以音乐、美术和体育为主, 而且大多是以班级形式开展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世界丰富、容易接受新事物, 这些课外活动的内容虽然比较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特征, 但对于培养他们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兴趣爱好来说不太全面。且全班一起的活动, 使得少部分活泼外向的学生表现突出, 而大多数学生只是看客, 不利于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 难有自信, 大家取长补短的机会也会减少。

4. 课外活动变成了应试的舞台

在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中, 比较常见的是体育课, 这个能让学生得到身心缓解的课外活动, 现在也要被加入到升学考试科目中。这使得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无法参与团体的合作竞赛, 他们在体育课上难有自由表现的机会, 而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训练, 以应对体育会考, 无形中又加大了他们的压力和恐惧。

二、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而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有利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1.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 与同伴的交往增加

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越来越少, 同时对父母开始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 从而产生了孤独感和无助感。青春期中学生心理上产生的感受能从同龄人那儿获得共鸣, 这使得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得到了感情的寄托。因而, 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发生了变化, 开始注重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

(2) 交往开始注重个性一致

童年期儿童主要是以团队方式交往, 而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范围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他们选择交往对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性格相近, 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就使得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3) 交往的稳定性增强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他们越来越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兴趣爱好。相比于初中生,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更高, 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他们在人际交往时, 会根据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与自己相处得当的朋友, 一旦形成人际交往, 就能很好的稳定下来。

(4) 交往呈现多层次特点

进入中学后, 青少年志趣和爱好的发展越来越广泛, 内心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所以只在一个朋友的身上难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因此, 他们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兴趣与某人成为朋友, 又因另一方面的兴趣而与其他人交朋友, 这就使得青春期的交友呈现多层次性。

2. 课外活动对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促进

(1) 课外活动能促进中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 增长见识的地方, 也是学会如何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团队合作及观点采择能力, 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最初场所。在活动中, 中学生们互帮互助, 共同完成任务,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社会技能[4]。课外活动中, 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一员, 在团体中学生们容易与别人产生共情, 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同时活动中的交流也能让彼此更加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 缓解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力感。这样既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 又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2) 课外活动能帮助中学生建立稳定的友谊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会选择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和追求者, 或者性格相近者做朋友, 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特点。平时, 大家都是在单一的班级里学习和交往, 单一和有限的环境使得一些中学生很难在自己的班级里面找到能与自己融洽相处的朋友, 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产生心理问题。而课外活动的开展则会使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活动, 这就使他们更容易在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促进和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3) 课外活动能促进中学生交往的广泛性

随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及身心的快速发展,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人际交往上的多层次性需要使得他们不满足于班级的活动, 渴望寻求各类志趣相投的朋友。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喜爱接受和模仿新鲜的事物, 他们也需要能与其共享的朋友。课外活动为中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兴趣, 认识和选择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的机会, 而这种良好的人际交往形式对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有很大帮助。

(4) 课外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克服负性情绪

由于青春期的到来,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人感”的形成, 中学生的心理由最初的开放逐渐变得封闭, 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父母透露, 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 比如自卑、焦虑、孤独等[5]。负性情绪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导致他们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之一就是交往对象由父母转向了同龄人, 因此, 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向朋友倾诉自己内心的小秘密, 形成心理共鸣, 并能与同伴共同发泄内心的焦虑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这也直接促进了他们的友谊。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 促进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中学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外活动都能促进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有时候课外活动的开展反而会影响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发展, 比如, 课外活动形式单一, 组织散乱等等。这就需要有效地组织和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

1. 多选取能促进中学生互帮互助、互相交流的课外活动

实践证明, 在体育活动中, 个体往往能为群体所吸引, 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群体认同、社会强化和竞赛刺激等因素的作用。在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体育课往往是最常见的课外活动形式, 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例如, 经常以团体的形式开展体育竞赛,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能激发斗志也能体会到体育比赛要靠大家齐心合力才能胜利。在开展学术活动时, 也应该多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 尊重他人意见, 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活动中的互相交流能促进中学生们的相互理解, 这对他们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帮助, 也能消除或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

2. 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果学生参加的是单一的兴趣活动, 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 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活动形式单一不仅难以满足个人兴趣的培养, 也会让中学生对活动产生厌烦感, 从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这就需要在组织课外活动时, 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面向全体开展活动, 运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组织手段, 既可以开展书画、舞蹈、音乐等艺术活动, 也可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各种学科小组的学术活动, 激发中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参与其中。由此, 学生们就会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快乐, 进而能真正融入团体中, 寻求归属感和发展友谊。

3. 在课外活动中增加挫折体验, 培养中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学习情境有三种: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 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情境。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长的骄纵宠爱让中学生们从小娇生惯养, 过于自以为是, 不懂得与他人分享, 在人际交往中不注意虚心和尊重他人。因此, 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设置一定的挫折情境, 让中学生多尝尝失败的滋味, 使他们了解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才能变得更加优秀。促使他们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会尊重他人, 学习与他人协同一致地完成工作。

4. 多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鼓励中学生打开心扉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开展的, 具有趣味性且有咨询和治疗意义的团体活动。如“解开千千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要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开重重困难, 让参与者体会到团体支持对个人的意义;“相见欢”活动, 成员要互相握手, 点头微笑问好, 最后拥抱鼓励, 从而起到增进中学生彼此的亲密感和信任感;“镜中人”要求成员轮流模仿对方的动作, 培养对他人的敏感性, 相互沟通, 相互接纳。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中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 而且还能在活动后分享体会。中学生可以在团体情境中学会与陌生人认识和交流, 学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懂得与别人分享, 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综上所述,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中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 对他们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 学生们能够互帮互助, 交流情感, 增强团队合作, 在发展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加了内心的开放, 从而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章红, 张跃刚.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6) .

[2]李莉.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 .

[3]谭劼, 张璐丝.中学生补课现状与根源.教学与管理, 2002 (7) .

[4]Schaefer, D.R., Simpkins, S.D., &Vest, A E.The Contribu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 to Adolescent Friendships:New Insight Through Social Network Analysis.Developmenta Psychology.2011 (4) .

中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相对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学:阜康市一中、阜康市二中、阜康市三中、阜康市四中、阜康市准东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通过访谈法, 走访阜康市文体局相关领导、部分学校教师进行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

抽取相对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学:阜康市一中、阜康市二中、阜康市三中、阜康市四中、阜康市准东中学各发放学生问卷100份, 合计500份问卷, 其中共回收489份, 回收率97.8%, 有效问卷484份 (男生269份、女生215份) , 有效回收率99%。将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1.2.3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登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 18.0数据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阜康市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意识, 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很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和自身需要有着密切联系, 也符合该年龄段的成长规律。

2.2 学生参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

从表2看出, 58%的学生每周活动的次数比较低, 占总人数的半数, 初中生每周只有两次的锻炼是远远不够的, 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 每周运动次数在3次以上才是合理的;42%的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在3次以上, 符合这个年龄段生长需要, 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增强身体素质。

2.3 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 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 h, 从表3可以看出, 被调查的多半学生们每次锻炼不足1 h, 只有少部分达到每天锻炼1 h, 从表4可以看出, 影响学生们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大, 作业太多没时间和场地器材的缺乏。体育场地器材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资源, 尽管国家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但由于许多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器材缺乏;大多数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 新疆冬天长达半年, 极大地影响学生们的兴趣;家长的意见起关键作用, 许多孩子非常喜欢体育锻炼, 但是怕孩子耽误学习成绩, 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阜康市中学生整体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明确, 有较强的锻炼意识, 基础较好, 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多数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场地器材缺乏, 大多数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较少, 达不到每天锻炼1 h的标准。

(3)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 作业多。

(4) 学生家长思想保守, 不支持孩子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害怕学习成绩下降, 怕孩子受伤。

3.2 建议

(1) 学校加大对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学校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拓展资金渠道, 可与大型企业合作拉赞助;教育局和体育局合作利用体育彩票机制与学校合作等, 积极有效地改善运动场地、运动器械, 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

(2) 学校领导应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如果一位品学兼优而体弱多病的学生, 能为社会做多少贡献呢?因此, 身体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 保证学生锻炼时间, 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

(3) 学校教学督导小组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减负。学校召开教学会议, 要求各教研室主任合理安排学生作业,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留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4) 提高家长体育理念, 改变家长保守思想。学校召开家长会时, 应当请体育老师就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现状做相关阐述, 让家长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摘要:阜康市位于新疆天山东段北麓, 属于昌吉州管辖, 与首府乌鲁木齐市相邻, 著名的天池 (5A级风景区) 成为阜康人民的骄傲。2016年, 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即将在昌吉州阜康市的天池开幕, 冬运会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提高了当地人民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阜康市共有中小学近20所, 其中中学近12所, 该文抽取阜康市相对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研, 旨在分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改善课外体育活动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阜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参考文献

[1]魏秀芳.南充市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 (5) :138-140.

[2]韩春英.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11) :101-102.

[3]李谦.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中学实施阳光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 (11) :10-11.

[4]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1) :44-45.

上一篇:土地整理问题下一篇: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