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质量

2024-06-21

财务监管质量(精选十篇)

财务监管质量 篇1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明晰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这些质量要求相互依存, 共同对会计信息以至整个会计体系发生作用。会计信息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呈现, 如果表述不清晰或虚假, 将影响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信息时代, 决策有用性常常被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和价值判断标准。而会计信息失真, 必然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效决策。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监管。

二、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 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是最主要的会计信息造假动机, 是造假者最根本的内在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 不顾后果。造假者的逐利心理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时, 就不得不依靠会计信息作假来改变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 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常见的造假手段包括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 (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 、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等。

(二)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着时空上的、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与公司管理当局相比, 信息使用者明显处于信息劣势。管理层为追求实现经营目标, 增加了不恰当会计处理的道德风险, 极有可能利用会计自身的弱点, 在复杂会计信息的遮掩下, 蓄意杜撰虚假的信息欺骗资本市场和信息使用者。过于详尽和面面俱到的信息反而模糊了更重要的信息, 财务报告甚至成为数据垃圾。

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产权结构决定了委托—代理制度的发展。企业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为其代理, 出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经营者虽不拥有企业的全部资产, 但在作出有关资源配置的决策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 他们的利益必然会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 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双方的冲突, 若出资者不能对内部人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 他们就可能利用这种对资产的控制权来通过造假牟取私利, 使造假成为可能。

(三) 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我国的社会经济转轨时期处于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法律法规体系在逐渐完善, 需要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法规, 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塑造会计行业诚信形象。特别是《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机关会计的准则发布实施后, 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根据制度及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这也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可能。

(四) 违法惩戒机制不健全

由于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执法环境不够优化, 执法力度和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使很多企业、个人的会计造假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严惩, 使会计造假收益大于会计造假成本, 更加剧了会计造假, 形成了恶性循环。政府必须建立全方位的惩戒机制, 使会计造假者没有立足之地, 不敢造假。

三、加强会计监管的对策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对加强会计监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必须完善我国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 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内部治理机构与市场机制在会计信息产生过程及其披露的积极作用, 加强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加强法制建设, 优化执法环境;加强新闻舆论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和主要制度, 包括议事规则、专门决策体系、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依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组织和制度;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机构和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 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应该通过立法对高管人员的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 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使造假代价大于造价收益。

(二) 加强政府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凸显。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应加强会计的监管, 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规范统一的标准, 保证其真实性, 也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成性。

首先, 政府制定各方参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主要指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核算办法等会计标准。规范会计核算, 保证各单位、个人有法可依。其次, 严格监督检查, 使各单位、个人有法必依。最后, 对各单位、个人的执行结果采取优胜劣汰, 激励守则者、严惩违法者, 直至逐出市场。只有政府强制性的会计监管, 让造假者得到毁灭性的造价损失, 才有可能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三)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企业治理的要求,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 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会计控制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 其中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健全的账簿制度, 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 科学的预算制度, 定期盘点制度, 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 使会计造假没有了造假的环节、载体, 从源头上杜绝信息造假。

(四) 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假事件的产生, 会计人员是主要、必不可缺的实施者, 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 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 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 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 对坚持原则, 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要公开表扬和奖励, 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 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五) 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外部会计监管——审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政府审计已转为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 使其对会计监督难以成效。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就承担着企业监督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规模与业务种类扩大, 应计制会计得到普遍实行, 审计的主要目的转变为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而查找舞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注册会计师对查找舞弊职能的忽视, 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实施舞弊的机会, 降低了会计造假的成本。因此, 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遏制会计造假现象, 加强职业道德的塑造, 提高执业能力, 防范会计造假。

根除会计造假这一痼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社会的、法律的、道德的和制度的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协调、综合治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一种必要手段, 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更好地服务于决策者。

参考文献

[1]王锦璋.浅析法人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 2011 (6)

财务监管流程 篇2

财管监管流程

甲方: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 合同法 》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就企业管理咨询事宜达成一致,在合同期限内履甲乙双方以下条款内容。

一、监管流程

1.健身会所营业额全部存放于惠天然锦绣福邸会所所开的账户接受甲方监管,按月向甲方提供会所运营支出财务报表及账户财务支出明细。

2.每月员工工资及宣传品费用需从监管账户中发放,额度由本公司财务工资报表为准。

3.如乙方支配超过两万,乙方需要提供资金流向明细,需经甲方同意方可使用。

4.甲方需代办一般纳税人临时认定手续;

5.乙方应于每月5日出具上月财务使用情况表,供双方负责人参考;

二、生效、违约处理及其他约定事项

1、本协议书于合同签订后生效。

2、双方之间发生争议的,应当进行协商或由第三方调解,在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方式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3、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持积极态度友好协商解决。

4、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效力相同。

6.7.其他约定事项

甲 方:乙 方:

年月日年月日

加强财务监管 规避医院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监督;规避风险

1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 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严重束缚财务人员监督管理职

能的发挥

过去由于财务人员在人事上统一由医院人事部门调配,工资待遇等也都由人事部门说了算,在这种外环境下工作的财务人员做事放不开手脚,处处受制于人。即是预感财务风险来临,也得看领导的脸色行事。由此,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1.2 财务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必然因素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对一些财务会计业务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引发财务风险。

1.3 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也是产生财务风

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1.4 存货资产运营不当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配置效率较低,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国有资产管理通道不畅,出资人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账实不符等造成存量资产运营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医院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 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2.1 打破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解除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鉴于人事制度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制约,我国开始实行会计委派制,以改变由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医院则应从内部管理制度上下手,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医院所有的会计人员应由财务部门领导。医院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工作安排、领导和人事部门不做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工作去向由总会计师说了算。对下派财会人员的经济利益与所在工作部门脱钩,他们的工资、奖金、福利由财务部门统一制定标准,统一发放。这样总会计师掌握了财会人员的人事调整权和经济管理权,财务部门在人员管理上就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被派出的财会人员因在人事调动、经济利益两个关键问题上不受制于所在工作部门,因此工作起来就能放开手脚,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该部门财务管理健康发展。财务处(科)作为全院财务管理部门,也可以得到各经济活动部门的真实财务信息,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出面解决,对超出自己权限的也可以向有关领导建议解决。另外,被派出的财会人员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权力,而且有配合所在部门工作的义务,他们的行政管理应由所在部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总之,要想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人事管理是关键。

2.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医院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使其成为一个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舞弊的会计人员。将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工资待遇挂钩,重用有学历、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促使财务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价值。

2.3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

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并有时间表,以便监督;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审计是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2.4 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管理

财务监管质量 篇4

一、会计监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 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绩效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 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下图1:

1、法律环境支撑不力。

近年来, 我国出台了以《会计法》为基础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从原则性和操作性上都对会计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差强人意, 虽然大体上没有出现严重的缺陷和漏洞, 但一些挥之不去、杜之不绝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法》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没有跟上, 由于存在会计监管的漏洞, 造成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较轻, 没有形成真正的威慑力。二是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足, 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 部门立法, 部门分割, 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 形式不规范, 体例不统一, 编号不系统, 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三是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建立尚早, 许多条款不够成熟, 而且刚刚出台不长时间却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而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2、内部会计监管缺乏力度。

目前,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大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制度执行力度不度, 考核不符合环境要求等, 使监督处于疲软无力状态, 进而对滋生的违纪腐败现象无法查处。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弱化了会计监管, 同时还造成财会人员内部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

3、会计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会计准入门槛的市场定位对会计市场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计市场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此, 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从而规范会计市场准入行为。当前, 我国会计市场准入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导致了会计市场的混乱, 会计监管无力。一方面准入手续不规范, 一方面存在严重的寻租行为。

二、强化会计工作监督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的法制建设。

会计监管工作能否有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以《会计法》为基础的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会计法治进程, 使会计监管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违规处罚较轻滋生了对处罚有恃无恐的人的犯罪心理, 对此一定要加大查处力度, 实行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追究“三管齐下”。要加大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不仅对违反规定的人追究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还要将责任人在行业内曝光, 他们只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才能感受到进行不法行为的恐惧, 才能遏制违法行为滋生与发展。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单位应对《会计法》为基本准则, 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下, 结合单位的特点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基础管理制度。首先,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从而使企业保持健康发展。其次, 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明确会计的责任与权限。第三, 健全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规范会计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会计监管队伍的人员素质。

会计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是会计监管工作的基础, 是提高会计监管水平的根本保障。一要加强会计基础人格及职业人格的教育培训, 提高现有资格认证标准, 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另外, 还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后续教育, 通过教育学习的方式培养出一批精明能干、业务过硬的高水平会计监管带头人。在市场经济时代, 新经济、新业务层出不穷, 会计监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还要有诸如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会计监管人员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监管效率的提高。

总之, 只有创新会计监管理论, 才能健全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才能使我国的会计监管工作实现质的转变, 才能够在规范会计行为、加强监督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明显的效用, 使我国的会计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摘要:近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 虽然这些问题与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会计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 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会计工作监管不力。本文分析了会计监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完善会计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会计工作,信息失真,监管

参考文献

[1]王毓.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3) .

[2]刘亚琼.浅谈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 2011 (12) .

加强部队财务监管,杜绝军队腐败 篇5

关键词:军队财务;健全管理制度;军队腐败

一、当前军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部队的财务管理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一些军队财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案件之所以发生,既有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禁不住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的原因,也有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不足,执法不严,惩处不力。2001年以来,全军先后实施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行政消耗性费用管理、公务卡支付结算、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经费标准一体化等五项改革,军队财经改革呈现出重点突破、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态势。总的来说我军的财务法规、制度对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操作规定得较多,规定得比较全面。但下属部队业务水平低、政治素质不过硬的财务人员执行就要相对差一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的法律还需要完善。特别是违规人员的法律责任要详细区分,对监督机构的设置和权限予以明确,对监督机构和执法机构的协调、合作加以说明。目前为止我军财务管理中还未出现失职干部引咎辞职的先例,只有上级领导研究形成决议后责令其离职的情况,而这些干部往往又被调整到其他岗位继续任职,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问责对象的处理标准不明有关。财务工作人员往往与审计部门相互包庇,对于审计工作可以尝试跨军区,跨兵种,跨部门等形式审计,对于发现问题的单位和人员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二)财务部门分管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历年以来部队领导对财务,审计的工作重视不够,审计部也才是刚在2014年从总后勤部转属于中央军委,升级为审计署。而财务部门在各大军区的地位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有些单位财务部门的领导只重视经费来源,而放任经费开支;有些单位财务部门的领导只重视经费支出,而不重视经费来源。无论哪种情况,对搞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都是不利的。财务部门的领导除了在业务上起到指导作用外,还应该实时掌握本部门人员的思想情况,发现任何危险思想苗头,及早制止,防止资金流失。

(三)财务部门内部管理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部人员分工不合理。由于受编制体制的限制,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少事多,往往出现人不够用,必须一人同时身兼多职。如有的单位的出纳要经办支票的签发、进账,现金的收付及银行的结算业务,同时还兼管银行对账,这就给出纳提供了将所收款项不入账和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机会,向银行提供真实信息。第二:印签、支票管理不善。根据规定,财务部门为防止资金流失,印鉴、支票应交由会计、出纳两人分别管理,以便制约滥开支票的现象发生。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仍有部分单位印鉴、支票管理不规范,存在印鉴、支票由一人管理的现象;还有的单位虽然印鉴、支票分别管理,但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出现印鉴使用不当甚至丢失的情况发生。

(四)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财务专业素质,还包括拒腐防变的观念和廉洁奉公的精神。首先,部分财务人员政治觉悟不高,缺乏拒腐防变的思想观念,在面对金钱诱惑时,为了自身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侵吞国家和军队财产,造成军队财产的严重流失。其次,部分财务人员廉政意识薄弱。在金钱的诱惑面前,没有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的姿态,而是为金钱所迷惑,成为金钱的俘虏,崇尚金钱,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见财起心,向军队资产伸出了魔爪。再次,心理不平衡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财务部门资金流动金额较大,财务人员需要受理大量现金业务,每天看着大量银行存款从一个账户流到另外一个账户,自然滋生了一种难以克制的“贪婪”心理。

二、改进军队财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军队财务问责机制,实行主管责任制。当前,构建军队财务问责制,使财务工作得到有效制约和激励,对于促进财务活动高效运行,实施财务全面监督,防止和降低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提高财务保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全程提醒和全面问责的结合。军队财务问责制包含确权、明责和经常化、制度化、全程化的问责,它把问责分为事前问责、即时问责和事后问责三个阶段,因而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军队财务问责制通过对问责对象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事先的约束、即时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价,全程提醒督促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使其对行为的后果负责。第二,坚持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结合。根据问责的主体,问责可分为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当前,构建军队财务问责制,应立足我军的实际情况,明确问责对象、工作方式和惩戒权限,实现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有机融合,形成功能优势互补。第三,坚持教育引导和制度激励的结合。军队财务问责制通过对军事经济活动的全程监督问责,以实现对问责对象的教育引导,对军队财务管理问责范围、方式等要素的合理设计,规定各种财经违法或不当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其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依法办事。实行主管责任制,调动部门领导积极性,造成紧迫感。实行主管责任制,主要财务事故发生后,除追究当事人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其所在部门领导人的管理上的责任。在今天我军的财务工作中,显然不能直接套用这一做法。但是我们分析以往的财务案件可以发现,财务人员违纪违规很多时候是在其部门领导知情的情况下,部门领导干部就有失职渎职的责任。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经费管理。第一方面;加强党委“一支笔”审批制度,集中财权,重视管理。出问题的财务部门往往是财权过大、自主性过高的部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部门加以限制。各级党委应明确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经费开支计划必须报党委集体研究,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同时,对于财务部门经常性的收支活动,党委一班人也应该了然于胸。第二个方面:明确清查内容,扫清障碍,力求全面准确。私人资产包括货币财产和实物财产两部分。实物财产一般比较分散和难于辨认物主,清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实物资产清查中也要把握一个灵活性问题,清查的目的是要掌握足够有力的证据,并非要把所有的实物集中到一起。因此要调查进行到一定的深度,掌握足够的材料能够充分说明问题。同时,在实物财产清查的时候,要注意为了避免案犯对财产进行隐匿、转移,还必须对案犯的亲友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一旦这些调查对象也有财产来源不明的情况且没有合理的解释,经过认真严密的分析论证,即可视为其人所占有的不明财产部分是案犯转移的非法所得。

(三)加强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及考核的制度化、正规化,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上岗前培训制度。目前军队院校中开办财务专业的规模很有限,财务人员毕业数量十分有限。全军部队每年要从地方院校接收大量的财务专业毕业生以及一部分人员改行从事财务工作。这些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学历或特长,但对军队财务知识缺乏,为此,军队财务部门应指制定上岗应试制度,要求这些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从事军队财务工作。第二,鼓励和鞭策财务人员自学深造。军队财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又要财务干部有高学历、高素质,工学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后勤人员自学提高自身素质。自学成才应得到组织上的鼓励和支持,要指定相关制度予以奖励,对于长期不学无术的或只顾个人学习影响正常工作的应给予必要的惩罚。第三,制定财务负责人任命前的业务考核能力。财务处(科、股)长是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负责人,他们的业务素质如何关系着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党委的理财决心,同时也影响着全体财务人员能力的发挥。而目前,财务处(科、股)长的任命是由单位政治部门考核推荐,由有关上级党委报批,没有履行业务考核手续。这种任命制度不免带有重政治、重领导印象,轻业务能力的缺陷。财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仅看中他们的政治表现和活动能力是很不够的,还必须看中他们的理财能力。因此,建议建立财务处(科、股)长任命前的业务考核制度,在业务上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同样不能任命财务处(科、股)长。

(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管作

用。从财务部门内部来说,财务部门内部分工要明确合理。钱、账是财务部门的命根子,尤其是对业务较多,动用资金较大的单位,更应该加强管理,坚持管钱、管账两条线分开进行,不能让管钱的出纳同时又记账,不能搞“二合一”,应该分工明确,出纳只管收付资金,会计只管记账。对现金流量较小,而银行存款账户使用较多的单位,其银行对账是一项比较大而且艰巨的任务。财务部门每月月初都应该根据银行提供的《银行存款账户明细表》对上月所发生业务进行核查和清理,找出银行存款与单位实际存款不相符的未达账项,查出其原因确保资金安全。进行银行对账的人员需要谨慎、认真、细致的心思,而且遵纪守法,防止伪造银行对账单。会计应该坚持与出纳每月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掌握资金动向。对有些项目要素不全的发票,超出经营范围的发票和超范围开支的发票,指出漏洞,不予报销。对有疑问的记账凭证,要及时指出并查明其原因,认真分析并加以改进。同时,会计肩负着监督的重任,因而更要做好全程监督,切实把记账、管账、查账工作落到实处,格尽职守,充分履行其职责。

(五)构建财务自动化监督网络,实行网络自动化监督。针对新时期军队财务腐败现象的新违法犯罪方式,廉政建设应该有新的措施,增强自己的反腐能力。当前,财务管理已经初步有了一套自动化、电算化的措施。为了加强经费的管理,相继开发了相关软件,并在大多数后勤单位特别是财务部门建立局域网。这些软件的开发、应用,这些网络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效率化,为后勤建设的正规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但是纵观这林林总总几十套软件,却没有一套可以专门适用于财务监督。在军队腐败现象增加、情节日益复杂的今天,仍然依靠原来的人工监督显然力不从心。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开发一套财务监督软件,将财务监督工作也纳人电算化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如果要加强我军纯洁性建设,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必须要做好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监督机制,标本兼治,杜绝腐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并提高部队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形象,并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构建军队财务问责制的理性思考》军事经济研究?2011.05

小议国有企业财务监管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管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简析

(一)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1. 贯彻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渠道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企业等社会主体的贯彻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策作用的显现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参与, 而贯彻宏观经济政策需要通过财务活动来完成, 只有财务管理真正发挥其职能和作用, 才能使国有企业沿着正确轨道和制定的既定目标, 实现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库

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全局性管理, 一方面保证常规性业务的正常开展, 完成核算管理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活动会形成有参考意义的成果, 为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财务及经营信息,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决策信息可以从财务管理活动中获取, 一定意义上讲, 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库。

3. 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着力点

国有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必须实施一定强化政策, 管理的强化既可以从生产环节入手, 也可以从销售环节入手,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着力点。

(二)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模式粗放, 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革后建立起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 具体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是粗放的, 具体表现为财务数据可靠性不强、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管理松散等情况, 加上国有企业结构复杂, 账目繁杂, 此外还有人为因素干扰, 致使管理、监督缺位, 造成企业的资产流失。

2. 财务核算质量不高

国有企业的财务核算质量不高, 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存在虚假内容,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为自身政绩考虑, 无视会计法规与财务制度, 进行违法活动, 致使财务核算存在虚假的情况, 财务核算脱离了实际的经营状况以及业务数据。二是部分国有企业营业外收入不入账, 为部分管理人员挪用企业资金提供了便利, 被挪用的资金一旦流入高风险领域, 资金损失可能性较大, 国有企业面临损失。

3. 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 财务监督缺少成熟制度的支撑, 财务监督没有制度依据。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 但是国有企业中缺少财务监督制度运行的企业环境, 在执行过程中阻力较大, 财务监督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二、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必要性与遵循的原则

(一)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实施的必要性

1. 现代企业制度下维护所有权主体利益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 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将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分离, 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通过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建立起现代的管理制度, 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建立实施, 导致监督主体长期缺位, 使得经营者的违规行为脱离监督。为了维护国有企业所有者的主体权益, 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并且认真实施是企业的现实选择。

2. 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有效途径

国有企业虽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这种情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在于管理层的违规操作, 而违规行为之所以没有被及时制止的原因在于监督缺位。财务监督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因此就不能及时发现管理层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了有效保护国有资产, 避免国有资产浪费以及损失, 企业必须实施切实有效的财务监督, 强化财务监督是保护国有资产的有效途径。

3. 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财务活动的成果为企业的决策和市场经济主体服务。财务信息无论是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 还是向社会主体传达企业信息, 都需要有较高的质量。财务信息一方面能够反应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状况, 另一方面还要对将来企业发展有预期效果,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财务监督的作用, 财务监督对财务管理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实施遵循的原则

1. 全面性

我国国有企业涉及的领域较广, 且单一企业业务流程环节众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财务监督也要与财务管理活动保持一致, 确保财务管理活动整体处于监督管理之下, 防止营私舞弊现象出现。全面性既包括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监督管理, 也包括某项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的监督。国有企业需要避免部分业务流程财务监督缺位的出现。

2. 合规性

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 按照制度进行监督管理。财务监管不是凌驾于财务管理活动之上, 干预正常的财务管理活动, 更不是按照监管人的意愿进行监管, 而是按照企业的财务监管制度对日常的财务管理互动进行兼顾, 防止财务人员违法违规的行为的出现。

3. 目的性

财务监管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质量和促进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为目的。财务监管与财务管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不存在对立关系, 财务监管是对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促进。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监管体系不完善,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从国有企业改制开始,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资产变成市场化产权过程中, 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存在诸多漏洞, 造成很多国有资产的流失。财务监管漏洞的存在使部分人员侵吞国有资产有了可乘之机。比如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操作规范性不够, 出现许多账外资产, 出现账实不符, 由于财务监管不到位, 没有及时进行纠正, 账外资产被违规记到个人名下。由于缺少财务监督, 部分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 被违规划为个人自有资产进行处置, 处置收入划入个人账户。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 财务监管传导机制不畅, 难以落实监督管理

进行市场化改制的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 经营管理不受政府的干预。但是国有企业不像一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 国有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 作为一种行政主体, 其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制度由一部分人来完成, 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监管也无法像其他股份制企业一样直接, 很多原因导致监管传导机制不畅, 国家相关部门批示的各种监管指标和内容, 难以落到实处。

(三) 财务监管模式落后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模式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 监管层对监督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 事后监督走过场, 很多国有企业由专门的检查接待人员, 财务监督人员难以得到真实的信息, 难以真正起到监管应有的作用。在制度建设方面, 现行的财务监督忽视了制衡和牵制机制的建立以及事先、事中监督制度的建立实施, 即使是常规的事后监督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加强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措施

(一) 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制度

由于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要改变当前国有资产流失和财务监管失效的现状, 需要从健全财务监管制度着手, 制度建设是财务监管的前提和基础, 它可以使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措施相对稳定, 并得到更好的执行。国有企业首先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财务监管制度的欠缺之处, 确立制度完善的目标。完善涉及筹资、资本金、消费资金、运营资金等管理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完善成本费用监管制度;完善收入费用及财务报告监管制度。

(二) 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畅通财务监管渠道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资产运作的法人实体, 应该要按照《公司法》要求, 建立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 明确界定各机构的职责, 建立各负其责、高效协调, 既互相支持又互相制衡的工作机制。在财务监管方面应该出台专门制度, 设立财务监管机构, 并根据相关规定赋予其监管职责与范围, 使国家的有关财务监管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畅通财务监督的渠道, 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三) 实施新的财务监管模式

改善事后财务监督的模式的实施效果, 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理, 杜绝执行过程中严重违规从轻处理的现象。此外要引入新的预防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 并建立对应的制衡和牵制机制, 重视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 提高财务监管的动态性。

(四) 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浅析金融风险与财务监管机制 篇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金融风险不仅具有市场经济国家所具有的市场风险, 而且还有自身特有的制度性风险, 表现多样。

1、政策风险及投资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因素引起的风险, 如政府迫使银行扶持亏损企业, 为财政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投资风险是指在市场中进行投资时, 因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可能蒙受损失。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在业务经营活动中, 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过程中, 因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随着外汇业务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已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就银行而言, 要求银行资产必须具备相应的流动性,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 但困难也将越来越多。

5、犯罪风险

由于金融业货币资金量大, 容易滋生经济犯罪, 经济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犯罪案件越多。

6、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 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在金融市场中, 利率的变化是经常性的, 因此可能给交易主体带来风险。

二、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金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核心, 在带给人类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从而产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由于财务管理在经济主体中的特殊作用, 财务监控是是产生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1、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

由于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的不完善, 加大了金融风险的系数, 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不到位, 其主要体现在松、假、弱、差、低等方面。由于财务工作在一个单位中具有核心作用, 而其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与职责的不明确, 容易导致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 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容易产生呆账、滞帐等不良资产, 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虽然很多经济主体也制订了很多加强财务管理与监控的制度与机制, 但其可操作性及执行情况不尽人意, 一些重形式轻执行, 有章不循等问题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内存在。财务内部管理无法统一, 导致中央与地方在政策的传递过程中造成“真空”地带, 不利于政策体制与机制的贯彻执行。

2、财务信息的失真、隐蔽性强

我国财务信息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而财务信息只有遵循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的原则, 才能通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而采取相关措施, 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现如今, 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发展利益, 经常出现人为调账使资产负债比例达标等情况, 虽然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粉饰太平, 但终究会使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也使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加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力度。

3、财务人员观念、素质及技能的挑战

由于财务人员是经济主体的切实参与者, 他们的观念、素质及技能是造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 常常忽视了基本的法制教育, 而导致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素质低下, 使一部分员工成为本行业内的“法盲”。由于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知之甚少, 容易产生挪用公款, 甚至做假帐, 以为替本单位谋了“利”, 做了“贡献”, 却不知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触犯了法律法规。从人员知识水平结构来看, 许多金融公司的财务工作主要是日常的记录、算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他们并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往往缺乏深刻理解, 凡此种种都将带来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

三、强化财务监控职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由于财务是任何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的重要的一环, 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在金融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防范金融风险, 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 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1、建立健全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通过财务决策的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经济主体要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 建立财务咨询组织, 直接参予决策, 建立投资、融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2、建立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财会部门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 来调节和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 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对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情况比例管理, 成立协调小组, 定期通报资产负债情况,

编制考核表, 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 加强检查监督。

3、严格的财务控制机制

加强制度控制, 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 对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 加强财会知识和制度的学习, 作为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制定执行财会制度的奖罚条例。严格审核资金进出、资产变动等情况, 要求资料和手续真实、齐备。实行跟踪控制, 提供信息和建议, 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加强监督, 并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

4、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财会人员必须成为理财能手, 及时化解金融风险。梳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关系, 减少资金阻滞, 加速资金周转。调整债务结构, 进行资产重组, 降低债务负担。

5、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调整不实账务。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 对各环节予以监督, 并进行考核评比, 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对此承担法律责任。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 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 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摘要:近几年, 中央虽然加强了金融监控的力度, 但收效甚微。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要防范金融风险, 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本文就金融风险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和为防止风险强化财务监管机制等进行论述。

职业技术院校财务监管的研究 篇8

一、职业院校财务监管存在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之一是要强化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其办学经费来源和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其他院校有所不同,只有加强财务监管力度,依法规范财务监管.完善现有的财务监管体系,加强对财权运行的有效监管,才能在财务收支的关口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财务风险.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教育经费安全和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目前职业院校财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财务监管的力度不够,财务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领导普遍视财务规章制度等同于财务的监管制度,重学校的财务状况,轻视高校的财务监管工作;重业务管理,轻监督管理;在人员使用上注意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缺乏对道德修养的考核和评价。在资金的使用上重收入轻支出,重合理轻合法,重使用轻效益,在财务监管上,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监管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没有真正建立相应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导致教育资金脱离财务监管,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利用凭证做假隐瞒学校经济活动真相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的违法犯罪。

(二)财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内部监督工作在许多方面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职业院校的财务制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复杂化、多样化,而财务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化、经常化上做得不够,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对财产物资的采购监管多,对资产安全保障监管少;对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监管多,对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监管少,这样容易造成对资金运作、资金循环、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控,从而引起资金循环不畅,资产利用率不高,给职业院校后续发展带来一些财务压力。在经济活动较为频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的环节,比较容易发生违纪违法的行为。

(三)预算管理不严肃、不科学,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学校预算编制是根据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与学校事业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定编定员定额进行编制,是一项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活动,应有多方人员参与论证,部分职业院校的工作人员不去关注国家的有关财经纪律,缺少研究影响高校经济秩序的复杂因素,所谓预算只是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预算申报数据的简单汇总,财务部门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校预算的编制机构,又是预算的执行机构,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起不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对资金的预算管理缺乏统筹安排,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考核依据,造成某些设备的重复购置,尤其是实训场地等基建工程超预算现象严重,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的高校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约束力不强和预算执行不力,没有相应的跟进分析和评价制度,没有把预算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依据,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更改,资金使用混乱;有的学校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以至于很难对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准确的分析定位。

(四)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不严,财务评价指标欠科学

一些职业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对资金的监督上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监督不到位现象非常严重,使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还有少数人害怕得罪领导,模糊做帐,甚至利用“小金库”为手段进行贪污、挪用等犯罪活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职业院校的财务分析工作是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财务工作人员根据本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学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以从各个方面全面掌握本校经济运行状况,有利于校领导正确的进行科学决策。但这项工作在职业院校中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大部分职业院校只按国家拨款和事业费收入等使用经费的额度,以不超支或少超支来评定高校管理的好坏,财务分析只是列举了几个基本的分析指标,缺少反映办学社会效益、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这种过于简单的评价方法,使得编制事业经费预算缺乏科学依据,也难分析职业院校的人才、效益的产出成果。

三、针对财务监管问题的存在,探讨改善职业院校财务监管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一)重视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监管

职业院校不仅要从源头上而且还要从制度上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内控制度随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不断完善,全院校各级管理层人员、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较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只有通过这样方法、措施和程序才能够帮助高校及时识别风险和处理风险,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腐败、防范风险、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促进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健全财务监管体制,加强财务监管队伍建设

财务监管作为专业性的行业监督于日常的财会业务之中,做到监督跟着资金走,要通过对资金的预算安排、审批、拔付、收支全过程的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防范能力。完善内部财务监管体系,强化高校财务自监管职能,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加大大宗物资设购、基建工程监管力度,重点对大额资金的进出安全、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监督,推进校内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职业院校的财务监管制度及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必须“与时俱进”,诚信守法,一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资金的安全。学院领导要重视财务监管队伍的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财务人才的机制,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对在岗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财会队伍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和能力。

(三)强化预算管理

学校预算的编制要以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贯彻执行了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以及勤俭办学的方针。建立完善的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规范财务支出行为,调动教职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校内经济责任制必须坚持以“责”为依据,建立科学的以经济责任为核心的责权清晰的岗位责任制,使责权利紧密结合。高校应建立与预算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在预算执行中预算内收支计划、预算外收支计划与学校工作目标、任务、事业计划不一致时,应查清原因和财务责任,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力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建立实行主要负责人追究制度;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二为一,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切实有效地进行预算审查与监督。

(四)加大审计力度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和学校审计制度,建立科学的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扩大审计的范围,开展经常性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其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国家审计机关不定期的对职业院校领导阶层实施届中审计,重点查处盲目决策、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或是在高校设置特派机构,或是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抽调一批熟悉审计业务、个人原则性强的人员,组建一支审计队伍,专门监督院校各项经费使用情况,使经费收支明细纳入公共监督之下,以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财务监管中的重大作用。审计部门应将有关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便于管理者及时修正决策方案和措施。高校也可以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

总之,加强财务监管力度,依法规范财务监管.完善现有的财务监管体系,加强对财权运行的有效监管,充分发挥财务监管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确保教育经费安全和使用效益,使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端.对高校财务监管问题的思考[A].经济师.2007年第10期.

[2]杨德芹.高校财务监管体系构建.财会研究.2009年第14期.

[3]冀玉芹.完善高校财务监管的对策探讨.中国外资.2010,10.

[4]杨秀梅黄骥.构建高校财务监管体系的探讨.财会研究.201 0年第8期.

[5]胡进锋.高校财务监管问题研究[A]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3期2007,(06).

[6]蒋美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A]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12卷第10期,2010,(10)

[7]杨练.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于对策探讨[A]湖南商学院学报.第17卷第4期,2010,8.

加强财务监管 促进医卫事业发展 篇9

一、财会人员必须由财务科统一领导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外, 人事管理是财务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1998年, 我院就对财会人员实行了统一管理, 财务科作为医院的一级财务机构, 医院所有的会计人员一律由财务科领导。财会人员的业务、工作安排, 领导和人事部门不做过多的干涉, 他们的工作去向由总会计师说了算。为了对所有财会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我们还对下派财会人员的经济利益与所在工作部门脱钩, 他们的工资、奖金、福利由财务科统一制定标准, 统一发放。这样总会计师不仅掌握了财会人员的人事调整权, 而且还掌握了他们的经济管理权, 财务科在人员管理上就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被派出的财会人员因在人事调动、经济利益两个关键问题上不受制于所在工作部门, 因此工作起来就能放开手脚, 大胆工作, 敢于坚持原则, 依法办事, 并敢于向所在部门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促进该部门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当然, 医院实行财会人员统一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打消财会人员的思想顾虑, 使其大胆工作, 敢于管理, 财务科作为全院财务管理部门, 也可以得到各经济活动部门的真实财务信息, 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财务科可及时出面解决, 对超出自己权限的也可以向有关领导建议解决。另外, 被派出的财会人员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权力, 而且有配合所在部门工作的义务, 他们的行政管理由所在部门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总之, 要想发挥财务监管作用, 人事管理是最根本的管理。

二、做好内部财务预算, 是医院财务监管的基础和科学依据

单位内部预算不仅仅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形式,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单位对整体工作的安排。因此, 财务预算是建立在经济运行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预算是否科学, 收支安排是否合理, 能否真正地得到执行, 这就要看预算本身是否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是否实事求是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何, 要想做好内部预算并得到执行,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了解医疗市场行情, 正确预测各项收入

收入是支出的保证, “量入为出”是预算的基本原则。要想把预算搞得科学、准确、切合实际, 就要对医疗市场行情进行了解、预测。特别是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吃透, 正确估计市场形势。除国家方针政策对医院有影响外, 市场行情还应包括:过去的经验、医院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设备增加带来的效益等, 尽量把各项收入算准、算细。只有可靠的收入来源, 才能保证支出的落实, 否则, 所谓的预算将成为一纸空文, 甚至因为预算的失误而影响医院整个工作计划的落实。

(二) 全面了解医院工作, 尽可能把预算做到项目上

所谓的预算不是凭空想象, 它是对一年来的工作及所需资金进行计划性地安排, 预算的依据除来自历史资料外, 全面了解医院工作是关键。除正常的开支外, 还应该按照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对一些大项支出作精心安排, 确实无法得到落实的要向领导说明资金的筹措方式或建议不安排, 非安排不可的建议减少其他项目开支。预算的制订者要对医院需办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 并根据以往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当年的医疗市场形势, 再综合医院的工作需要安排各项支出。对能细化的一定要做到项目上, 对不能做到项目的要分类归口预算, 使领导对每项开支做到心中有数, 计划用钱。

(三) 建立预算经费使用账簿

内部预算通过后,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预算得到执行, 根据我们的经验, 建立预算经费使用账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 预算按分类和归口管理, 每个口的预算经费都要建立预算经费使用账簿, 并将账簿交给执行的职能科室或主管领导, 执行的职能科室或主管领导在办理报账手续时必须持账簿由财会人员销账。一旦预算经费用完, 财会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报账手续。实行预算经费使用账簿制度, 不仅使经费使用人对经费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而且减少了财会人员与使用者甚至领导之间的误会。

(四) 实行财务监督是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

财务预算本身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 但在过去, 因领导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会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作出的预算往往流于形式, 预算通过后谁也不再过问预算的执行情况, 财会人员更是无能为力。近几年, 我院领导对预算工作非常重视, 预算在通过前大家可以充分讨论, 一旦经党政联席会通过, 大家都要遵照执行, 并明确规定财务科是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人。财务科不仅要对经费实行总额管理, 而且还要对预算的用途进行监管。如果预算经费用途改变, 必须在使用前通过一定形式通知财务科;对追加的预算外支出, 也要事先通知财务科, 以便财务科及时调整预算方案, 安排资金, 对事先不通知的, 财务科可拒绝办理。

三、理顺财务报销审批程序是财务监管的关键

财务监管是建立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的, 内部制度好比法规, 人人都要遵守。在诸多的制度中, 财务报销的审批制度无疑是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历史上各单位根据不同情况曾有“一支笔”审批制度、“会签”审批制度、“限额”或“分块”审批制度。上述办法各有所长但同时又存在不足。比如说“一支笔”容易造成权力过于集中;“会签”制容易引起领导之间的矛盾;“限额”审批容易钻空子;“分块”批报摆脱不了人情味。我院现在实行的是:预算、分块、限额、一支笔四者合一的审批程序, 即任何人的审批是以财务预算为依据, 各业务主管领导可在所分管的经费内先审, 最后经院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对差旅费、招待费等敏感费用必须是院长审批。同时规定各口所分管的经费不审批, 不延伸使用, 这样一来, 财会人员在办理报销手续时可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程序明确, 减少矛盾。

四、财务人员对大笔支出应全过程参与

内部预算是医院年度收支的基本依据, 在执行中除一些零星、小笔支出可由有关科室直接办理外, 对于一些大笔支出计划还应加强论证和考察, 确保投资万无一失。如医院要购置一台大型设备, 首先应了解市场行情, 论证经济效益等有关事宜, 毫无疑问, 财务科作为财务监管部门应全过程参与其中。这样做不仅可保证资金得到落实, 而且对投资项目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并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参考一些意见,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与事前的论证工作只是第一步, 财会人员在投资后还应参与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所谓管理主要是指投资项目使用效益的管理, 监督投资项目是否按论证时的情况执行使用, 是否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如达不到预期效果, 财会人员应根据各种数据帮助使用科室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经营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领导往往忽视财会人员参与管理的作用, 特别是项目投入后根本不考虑财会人员参与其管理, 错误地认为那是使用科室的事, 至于投资后达没达到预期效果, 根本没人过问。正是因为这些投资缺乏财务监管力度, 没人要求“投入与回报”挂钩, 才造成有些设备的严重浪费, 但科室还年年要增加投入, 并且理由十分充分, 就是不见效益, 这是公有医院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五、做好财务分析, 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医院领导大多不是学财会专业的, 因此他们对一些纯数字的财务报表往往缺乏兴趣, 久而久之, 这些报表就成了摆设。但是, 作为财务科有义务帮助领导了解医院的财力状况, 除平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财务信息外, 各期的财务分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在财务分析中, 财会人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期财务状况, 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向领导提出建议和看法, 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领导都是管理者, 财会人员在写财务分析时应尽量注意文字的通俗性, 少用术语, 一针见血, 使领导读起来方便。总之, 一个好的财务分析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十分有益, 它不仅为领导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提供了可靠信息, 而且也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间接的监督。

摘要:本文从财务监管的角度提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问题;措施

民政资金是国家对保障困难群众、特殊及弱势群体的基础生活而设置的专项资金。因此,民政部门需要管理民政专项资金,有效的保障困难群体的根本利益。切实强化对民政专项资金的财政监管,提高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能够使专项资金使用更合法和规范,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有利于降低挤占及挪用违纪行为的发生,使民政专项资金有效的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另外,财务部门通过强化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监管,也能够参与于管理监督中来,加快财务职能向管理型的转变。

一、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违规挪用专项资金

在对民政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民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自已手中的职权来套取专项资金,利用政策漏洞来谎报和冒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利用各种手段对抚恤金进行截留,从而使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这严重违背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初衷,给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未进行专款专项核算

在财务监管工作中,专项资金管理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严格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管理,按计划发放及对全过程进行专账核算,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和预算。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发现部分民政部门对于民政专项资金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核算,专项资金存在被占用的情况,专项资金核算中存在其他经费开支项目,从而导致核算不清问题发生。

3.会计核算机制混乱

部分民政单位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较低,在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核算时往往只简单的设置一个科目,然后将不同的账类计入到一个账面,这就导致各项支出混乱,模糊不清。甚至部分单位年终总结上存在各项专项资金收支和结余核算不清的问题,从而给恶意侵占民政专项资金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4.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给民政对象调查、审批带来一定的困难

民政专项资金涉及对象较多,对审批和调查程序具有较强的要求。特别是城乡低保资金,需要由工作人员深入到辖区低保对象家中进行调查和审批,对信息进行核实,并在辖区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报政府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调查家庭,即开社保金又领低保金,甚至有车有房的人也领着低保金,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从而导致违背民政资金管理原则的问题发生。

二、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政监管的措施

1.建立健全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1)专款专用。对于相关民政部门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专款专用的意识,将民政资金纳入到财政专户中,确保做到专款核算。在对具体对象进行发放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定的用途及对象进行发放,避免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的问题发生,严格惩处挤占及挪用民政专项资金来的现象。

(2)加强对日常账务处理的管理。做好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的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确保审核程序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会计凭证保管人及具体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强化日常账务处理的管理工作。

(3)集体审批。所有民政专项资金分配由相关业务主管科室提出分配意见和依据,与计财部门会商,经领导班子集体开会研究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查。

(4)公示透明。在发放救灾、低保等款物时要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做到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时段、救助数量的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设立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建立救助款物发放台账和花名册,以备核查。

2.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在民政部门做好自查、聘请行风社会监督员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加大对民政专项资金的专项检查力度。

(1)扩大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每年要组织三至五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检查面不小于下拨资金总额的50%,专项资金种类做到“全覆盖”,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2)加大对专款专用的检查力度。需要加强对民政部门民政专项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查处挤占、挪用及扩大支出范围的现象,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确保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完善民政资金的使用监督循环机制。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情况是民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民政资金使用监督循环机制进行完善,确保预算、执行、支付、决算及绩效评价等环节能够做到环环相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执行的规范性、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决算分析的适时性、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使资金的在流运过程中处于封闭式的流程中循环,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

3.加大监管惩处力度

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惩处机制,加大监管惩处力度,对于民政专项资金违规使用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在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对于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没有处理妥当之前需要停止拨款。同时,还要定期不定期加强对财政部门专项资金运作账面的审查工作,使责任能够及时划分。

三、结束语

上一篇:非线性动态特性下一篇:练习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