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2024-06-03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精选十篇)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篇1

一、课程名称设计

成本会计或成本计算与管理等课程名称, 是会计专业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一般是按会计专业课程安排的。一般都是从成本的基本概念入手, 讲授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从产品成本的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 到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辅助计算方法, 再到产品成本的报表及成本报表分析的整个过程。这整个过程概括地说主要是产品成本以会计人员的专业视角的计算过程。对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是不适用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待选的企业不仅是工业企业, 还有各行各业, 如商品流通企业、物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服务行业等。只要有产品的地方就需要有市场营销人才。所以, 给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讲成本, 就应该以各行各业为背景。而要讲解的内容不能以会计专业做账的思路, 而是应该以对市场营销专业“有用”的角度来讲。将成本会计教材中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删除, 适量增加行业会计成本计算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和了解各行各业产品成本的构成等情况, 对作营销业务有所帮助。课程名称应改为“成本概论”。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成本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实用性”。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性高技术人才”。定位在市场营销第一线的营销人员。其应用性特点区别于本科以上教育;高技术人才又区别于中专以下教育。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人才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的中下层次。要成为市场营销第一线的优秀营销人才, 必须具备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要把产品推销给客户, 就要知道产品的成本是多少, 产品成本构成, 产品成本在市场上的优劣势。能看懂成本报表, 成本分析数据等。成本概论课程就是增强学生在成本计算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技能。

三、教学内容组织方案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成本概论课程的内容安排要打破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顺序模式。要以对市场营销的有用性来组织。为了让学生了解成本的基本概念, 成本内容构成, 能看懂成本报表和分析数据, 能做简单的分析和判断。课程内容作如下安排: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成本的基本概念。广义成本, 狭义成本, 成本的分类和作用。

第二章行业成本概述。分节分别讲解制造业, 商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物流企业, 餐饮、饭店、旅游业, 农业等行业产品成本构成等。

制造业主要讲解产品成本、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商业企业商品成本主要讲解其成本构成。商品的采购价格、进货费用、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成本构成。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配套设施费用、开发间接费用。

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等。

餐饮业餐饮制品成本主要是耗用的原材料成本, 包括主料、配料、调料等费用。

饭店业客人住宿成本主要包括房屋折旧费、水电费、服务费等。当然饭店服务项目还有如餐饮、小百货、美容、理疗、洗浴、洗染、卡拉OK厅、游戏厅、茶座、溜冰场、游泳池、球类活动场所等。

旅游业服务项目包括餐饮、饭店、交通、票据订制等。

农业主要讲解农、林、牧、付业生产的产品特点及其成本构成。

第三章企业利润、收入与费用。分节分别讲解利润的计算及层次;收入的概念及内容;期间费用的内容及划分。

第四章成本报表。分节分别讲解产品成本报表 (按成本项目和按成本产品品种及类别编制的) ,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 销售费用明细表, 管理费用明细表等。

第五章成本分析。讲解成本分析的意义方法等。

四、教学计划安排设计

教学课时的安排要服从于整个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情况可安排32学时或48学时均可。

32学时的安排:

第一章, 总论。4学时。第二章, 行业成本概述。16学时。第三章, 企业利润、收入与费用。4学时。第四章, 成本报表。4学时。第五章, 成本分析。4学时。

48学时的安排:

第一章, 总论。4学时。第二章, 行业成本概述。26学时。第三章, 企业利润、收入与费用。6学时。第四章, 成本报表。8学时。第五章, 成本分析。4学时。

参考文献

[1]许家林.行业会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08[1]许家林.行业会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08

[2]鲁亮升.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2]鲁亮升.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高职高专会计英语教材分析 篇2

引言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同时,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教材的好坏离不开评估标准,在英语教材的评估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标准,但是鉴于会计英语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改革后才出现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所以现在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笔者认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英语教材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注重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注重实用性,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学有所用;3.注重综合性,能够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4.注重时代性和科学性,能够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要。

一、《会计英语》教材简介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目前,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所选用的行业英语教材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英语》。该教材共分10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专业主题展开。每个单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热身练习――通常以练习说为主,以此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第二、三部分为听力练习;第四部分为对话练习;第五、六部分为阅读练习;第七部分为写作练习。此外,该教材还设计了网络阅读和自主学习的环节。

二、《会计英语》教材分析

(一)闪光点

该教材体例完整、难度适中、主题突显,是比较理想的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教材。

1.该教材从英语语言特点出发,用语简单、准确,避免了将会计英语课变成用英语简单地重复会计理论知识的第二课堂。内容编排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大量使用简洁的图示和表格,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较为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开创了会计英语听说之先河,每单元都设计了旨在训练学生准确接收和使用会计信息的听力和口语练习。

3.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专业主题展开,使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的学生能够很自然地把所学专业知识和会计英语术语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4.每个单元及教材最后都附有中英文对照的词汇表、常用会计术语、常用会计科目名称等供读者查阅,且选取的词汇与课后练习紧扣每课主题,注重语言功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5.每个单元开始都设定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设置,按照英语学习规律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组织语料、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强化训练。

6.网络阅读和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查阅信息及自学能力。

(二)不足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当然,该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中对该教材的使用和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对该书的改进提出如下建议:

1.课后的词汇过多,建议根据词汇的重要程度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在难度较大或出现频率较少的词汇前做个标记,表明学生能够达到识记的程度即可,不需硬记。其他不做标记的`词汇则需要学生必须记住且要掌握其用法。

2.会计英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长句、难句多,因此,笔者建议每单元应增加重点语句的详细注释和语法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3.《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该教材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四项,却独独没有设计相关的翻译练习,笔者建议增加此项内容,同时可提供相应的翻译技巧。

4.该教材内容以基础会计理论为主,但对管理会计、审计等内容涉及甚少,鉴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就分方向了,建议增加相关的学习内容,使教材的编排更加全面。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 课堂成本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7-02

陶行知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取最大的效果。”课堂教育也一直在追求着低成本高效果的终极目标。笔者认为课堂成本这一个概念,并不单指是为课堂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是课堂效果与投入资源的比例关系。关注课堂成本,是“经营"课堂的基础。于是关注课堂成本与课堂效率的对等和适切,成了走进真实课堂更是每一位教师最迫切的愿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所必须面临的话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和许多教师一起探寻着最佳策略与组合,探寻降低课堂经营成本、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力求生动形象,降低语言成本

笔者发现许多科学教师语言表达上还有种种缺陷:抓不住要点,拖泥带水,令人不知所云;语言干枯无味,生涩僵硬。词汇贫乏,充满“嗯、啊、这个、那个”等毫无信息含量的口头禅;一味强调声音洪亮,放开嗓门在课堂上大吼,语调平直单一。结果自己受累,学生厌烦。每一堂课都有45分钟,这对于每一个老师都是一样的,但是教学效果迥异的原因却在于:教师的语言能否被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较懒,课堂效率不高,容易走神,以及他们自信心不够,对学习没兴趣,就要求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比喻,成语生动、形象,易于被人接受,利用形象幽默的语言达到课堂的新境界,同时也具有趣味性,在愉快中接受了新的知识。如在讲授”累计折旧”科目时,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一看感熟悉和亲切,接着举例分析:随着时间按的变化,每个人都会变老。女生比男生老的快(也就是折旧的快),如果女生出门不打伞、不抹防晒霜,那么就会老的更快这叫“加速折旧”借助兴趣,讲解了折旧的特点,将较为单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学生也在好奇中求得了答案。高职高专的学生,未曾参加过生产实践活动,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授课时就必须善于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也就是用学生最容易理解、最熟悉的方法说明问题,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最贴切的实例来解释问题。如解释“现金流量”,可以用人的血液来比喻非常形象,易于让学生接受。如在讲“账户的概念”时,由于它较抽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看不见账户的真实形状,那么,可以用中药房里放药材的抽屉来比喻,因为那个抽屉是同学生活中可以看见的,这样抽象的概念能找到一个实物形象作为支撑点,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就容易很多。

二、合理配置课前和课堂时间,降低时间成本

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的时间,每一堂得得45分钟是非常珍贵的,教师在课题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有效时间与无效时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主导时间与学生主体时间的关系,处理好时间投入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节约时间就可以节约课堂成本,而有计划地合理规划、科学分配是提高时间高效运用的关键。

教师只有课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才有精力、时间去调控学生学习的动态,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得越充分,课堂生成就越精彩灵动。强调备课,即备课要充分,准备要认真,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尤为重要。组织教师对同一门课进行集体备课是不二选择,不仅使备课更全面细致,也大大地节约了老师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重复浪费。会计类课程课题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解时非常轻松,学生也愿意扮演其中的会计角色,但很多知识点都是一闪而过,碰到具体题目就不会做了。比如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每章内容即有各自的特点,前后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前面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学习后续知识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讲课时难点突出,详略得当,例如遇到一个新账户,我先指出账户的性质,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这类账户是如何使用的,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类似账户,之前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直接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新的知识中实现迁移,完成高效学习。在反复的强调和学习中,他们逐渐懂得了基本的记帐规律。但是时间成本的核算并不意味着课堂的40分钟要安排得满满当当。高职高专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利用一开始的25分钟,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由此可见,课堂时间的把握是有艺术性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重难点的多少及难易合理安排时间。

三、以生活资源为基础,降低资源成本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一个个繁杂的公式,都显得那么的无味。我们传统的“填鸭式”会计教学,只要让学生背会概念,记住会计分录,但是,记住不等于全部。就算学生把“资产”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就不会了。为此,笔者认为在会计课堂上我们应首选生活资源,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会计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就在身边,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案题讲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中,多以家庭理财等身边发生的例子来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学到存货环节时,有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一个是“材料采购”,一个是“原材料”,这两个科目有什么区别,分别在何时运用一直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虽然教材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材料采购”核算采购成本,“原材料"核算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但学生对于这样陌生和抽象的概念还是很迷茫:笔者是这样解释的他就说:“有些同学有个小名叫二狗,还有一个大名叫张三,上学之前呢,人们都叫他二狗,他妈常在窗台上叫:二狗回来吃饭了。可是,自从二狗来到学习开始在教室里上课后,人们就不再叫他二狗了,而改叫他张三。"紧接着问“我们班上现在还有哪位同学还在用小名的?有二狗吗?有狗蛋吗?”“哈哈哈”学生全都开怀大笑,“那老师现在问大家,上学之前和上学之后都是同一个人吧?"“当然是一个,不就是改了个称呼嘛。"“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老师话峰一转“那么,在会计的存货概念中购买材料的这笔资金就相当于是这个同学,‘材料采购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不同的两个称呼,没‘来教室上课就叫‘材料采购,进了教室就叫‘原材料了。而这个教室也就是我们在企业中的仓库,材料还没有验收入库之前,就叫材料采购,验收入库后就成了原材料。"由此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体验。

会计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其关键还是在让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大量的生活化案例,让艰涩难懂的概念变得浅显,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会计问题,让学生自觉地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生活情景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正是我们基础会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比如在讲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企业经济业务的业务核算时,尽量用学生生活中数字简单容易联想的例子。用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例子可能还不如街边水果摊卖苹果的例子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第一是学生生活中常出现,第二卖苹果这件事本身数字简单,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繁杂的计算而引起的厌烦感。仍然拿材料环节的核算来举例子,在讲材料购入时,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学生通常老把运杂费忘了计入材料实际成本。笔者是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老师打算购买一个篮球,如果去楼下校园超市买,价格80元。如果进城去超市场买,价格为75元,来回公交车2元。如果去批发市场买价格为70元,来回打的15元,问用哪种方式成本最低。由于这个案例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加之老师采用的层层设问层层深入的办法,就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降低课堂成本

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迎合了身处读图时代的学生的阅读习惯。充分地唤起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刨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用几个、用哪个课件,在什么时机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绝不能随心所欲。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能为多媒体教学而多媒体教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者投入与产出“百分比”的高低,最后再因课制宜、因“率”而定就可。正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学生的活动是认识的来源,是创新的动力。多媒体课件融文、图、形、声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等效果,可以说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声乐俱全。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但不能代替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操作过程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活动和实际操作。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有时候传统的板书虽然没有课件来得热闹生动,但也是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和预设的,其除时间成本外几乎没有其他成本投入,所以基本能收获较高的目标达成。总的说来,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整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l]陈志伟,陈秉初.中学科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崔允济,唐江澎.有效,无限的探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篇4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各项管理职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 通过学习会计系列课程, 应当能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具有基本的控制和决策能力。目前, 大多数企业已实现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已在企业广泛应用, 以介绍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课程应加以改革。因此,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作好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的角度, 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革提出了设计思路, 以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改建设。

二、培养目标定位

作为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的地位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上的一个需要明确的环节。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通才”、“专才”两种。“通才”是指能够适应专业工作的需求、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才”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实践操作的专门人才。结合高职教育的具体特点, 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运用;学生会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把握会计信息, 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创业教育逐步进入高职高专教育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急需加强。笔者以为,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是为管理工作者提供辅助支撑的知识体系, 应有与其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体系,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把会计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知识在结构上进行调整, 在内容上进行整合, 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会计课程内容体系, 因此, 针对非会计专业在会计课程开设上学时少、任务重的特点, 提出“一个平台, 二教合一, 三实协同”的一体化教学设想。即构建会计系列课程公共平台, 在课程内容上将会计、财务管理进行有机整合,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其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实训、实习”的协同配合。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满足非会计专业对财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四、“三实协同”设计

所谓三实协同即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环节有机融合, 相互配合, 同步运行。必须明确, 非会计专业实验、实训的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 而在于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结果, 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经济活动具有动态性、复杂性, 通过一般的软件操作无法从根本上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职业判断能力,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三实协同带来了可能。利用网络平台, 开发一套网络虚拟学习软件, 学生通过这一个平台, 可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公司的设立、经营, 同时在模块中加入知识点的介绍与应用练习,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从而从不同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的训练, 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信息分析对一个公司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对于非会计专业如果仍然坚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 会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应试内容, 必然引导学生走死记硬背的老路, 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降低多样化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 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测评, 如:课堂表现、软件实操、案例分析、团队报告、虚拟平台演练等。在考评上, 要分别加以权数, 通过综合加权, 来给出学生的总成绩,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完成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并非易事。首先, 在知识架构上要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内容精辟, 浅显易懂。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一般很难把握好尺度;其次,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系列不是站在核算的角度而是站在管理的角度,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同时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

因此笔者以为, 加强非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 与企业积极沟通, 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使教师“多行业”发展, 就算会计教师执教前有着较多会计职业经历, 但是由于各专业间所涉及会计业务差异较大, 往往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会碰到很多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所以, 会计教师应当针对所执教的非会计专业, 进行专项实践, 给学生传授最直接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 学校应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 或定期举办讲座进行交流沟通, 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仅是从数量上提高, 更要有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非会计专业的知识体系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角度, 对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革提出了设计思路, 以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改建设。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5

第一,开展教学比赛和交流,有条件的可以请名师到校传授授课经验和方法。第二,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加以熟悉,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教材问题及解决办法

成本会计计算量大是成本会计有别于其他会计的特点,产品的成本涉及各种料工费的归集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表格,教材往往对理论知识注重得较多,忽略了各个账证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在各个成本计算单中的意义,而与实践有关的各费用消耗的原始凭证,各费用如何汇总、如何归集等问题过于简约,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程的第一道门,若学生对其不能透彻理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效果。在解决教材问题时,应注意在选取教材时应做到教材难度适中,并且选择图表较清楚,详细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应注意教材出版的时间,尽量的选取比较新的教材。

三、教学内容、方法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的讲解,而缺少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中投料方式、产品转移方式等)的介绍,这样会导致学生因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直观了解,而无法深刻体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范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讲授+板书+PPT”的模式。成本会计讲授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时,会涉及到许多表格的编制,如费用汇总表、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表等,每张表格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由于黑板版面的限制,教师板书所涉及的表格,并且讲清楚表格中各数据的来龙去脉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有些授课教师要么就放弃板书,直接针对教材中现成表格解释数据;要么就采用PPT,将教材中的表格直接搬到屏幕上,却没有把这些表格中各数据的来龙去脉,如何计算得来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失去耐心,最终效果不佳。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应该制作比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在授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和课件,对于不同的知识传授,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书本在教授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对于各种分配方法的分配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授学生制作方法的同时,可以演示表格中各种公式的录入,并且告诉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尝试制作,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分配的方法,同时教会学生成本会计表格的制作。在成本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运用案例教学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如在讲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当地众所周知的一家大中型企业为例,也可由学生搜集自己所了解的企业,由师生共同创造案例这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

成本会计计算量大是成本会计有别于其他会计的.特点,产品的成本涉及各种料工费的归集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表格。从教学反馈情况看,学生通常反映成本会计的内容枯燥无聊,计算内容多,学习没有乐趣,许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各个数字的计算和获取,凭证账单账簿种类繁多,难以记忆导致忽略了各个账证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在各个成本计算单中的意义。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记忆计算方法,不能将计算内容与会计业务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就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游戏中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练习量较大,需掌握的计算方面的知识点较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习题练习,课堂自我测试且通过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全面地复习所学内容通过模拟实务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实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

五、考核方式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传统的高职高专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课程的设置,经过实践的证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是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会计问题方面则显的不足。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一、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存在有一定的偏差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会,而且要学精,在掌握最基本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把其应用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而经管系的其他非会计专业只是“够用”而已,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但在实践教学中“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都是一样的。这样会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不够充足或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的力不从心。

2.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合课程特点

我国高职高专“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数是以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为基础,分别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其中有理论知识,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特别是新生,如果一旦对其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变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教师在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很多是“照本宣科”很难保证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兴趣,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浅显易懂的例子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所以教会计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把理论讲清楚,还应时刻与实际相联系,努力创设让学生有激情的情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最积极最紧张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形成会计概念,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会计的兴趣。

3.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考核方式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过程,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验证是否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弥补。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目前,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往往还是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4.会计教材过于混乱

目前,很多高职教育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因此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课的教学,但是,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关于此类教材内容严重缺少,虽然重视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将实践教学和实际工作任务更好的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有些学校还自己编写教材,导致出现了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准则

通过对会计准则的改革,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快速接轨。新会计准则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如今,通过有关部门的数据调查表明,社会技术人才缺少高技能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学校必须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解决就业压力

近几年,高等教育学校的扩招对高职教育学校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压力,据统计,高职教育学校对口就业率还达不到一半,其中,高职教育学校招收学生最多的就是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高职教育会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3. 生源质量偏低,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在最近几年,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职教育学校想要继续发展下去,一再降低录取分数线,并且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免试入学的现象。这样一来,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学生入学成绩对比悬殊。因生源质量的差异,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对于人才质量的提高产生阻碍,将使高职教育学校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上述情况,高职教育学校必须制定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以便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高职高专会计课程的改革方向

1.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应合理安排

为了让学生重视会计职业,下决心学好会计知识,教师就有必要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充分认识未来所肩负的光荣职责,认识会计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也就是说应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而不应该只注重讲授和习题演算。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兴趣,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浅显易懂的例子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所以教会计不能局限于把理论说清楚,还应该时刻与实际想联系,努力创设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根据学生“懂会计”的需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宜专业性太强,应重点介绍会计日常工作流程及规范,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岗位技能、整理及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等。这样,基础会计的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原先基础会计课程按会计核算方法编排教学内容,这符合对知识结构的认知规律,但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够紧密。对此,我们不妨打破原先的框架结构,按实际就工作的流程来重组教学内容,并且应遵循先行后知的规律,突出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多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成果展示法等。譬如,对理论知识预习和总结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对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实训或综合实训任务可以采用竞赛法、分组法以及成果展示法等不一而足。具体应该做到,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非常基础但又有点枯燥的会计知识。比如,我们在讲会计科目这一章时,有许多的会计科目是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的,这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完成,比如,每个同学给他起一个会计科目名称,让同学叫其会计科目的名称而不直呼其名,这样,同学们就会很快熟悉。第二:在教学引导中,可以把热点的财经问题引入课堂,每周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参与财经要闻的演讲。让所有的学生建立参与的意思。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媒体查阅最新财经信息和要闻,能够汲取最新知识,并在不经意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起来。很自然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使“参与活动”演变成一项“创意活动”。

3.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制订是衡量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针对我们教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由以前的对纯理论的考核方法转变成现在的考核方法。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课上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70%基本上时看试卷上的成绩。当然,以上只是通过一张考试卷的分值的重新分配来改变我们教学中的侧重点,但我想对于我们目前暂时没有进行大的颠覆性的考试改革的时期,在同样的考核方式下调整考试侧重点,也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改革和改变。

总之,教好基础会计课,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进而他们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理论为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承亮.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几点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藤寒梅.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J].考试周刊,2011,(47)

[3]吴雪峰.浅谈如何提高“基础会计课”课程的教学效果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8)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篇7

1.1 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好自身专业课程才是最主要的, 对其他与专业不相干的课程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只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会计学可以增加知识, 扩大视野。此外, 《基础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 在学习中会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基础知识, 需要有一定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持。如不了解“经营”就难以理解“会计对象”、不了解“公司”就不能明确“会计主体”、不了解“税收”就无法进行“税务核算”。这些基础知识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都不具备, 即使有也是一知半解, 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 甚至在教学中涉及到这类知识, 他们也不感兴趣、听过就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非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 学习兴趣不浓。

1.2 没有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专用教材

教材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 而教学内容又取决于教学目的。因此, 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材的选择, 应根据其专业特点来确定。但是在现实中, 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教材非常有限, 有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与会计专业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在内容上几乎没有区别, 不适应高职高专的非会计专业教学。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而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涉及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如:会计报表的分析、成本的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的分析等等, 《基础会计》教材中却没有。

1.3 重知识传授, 轻实习实训

尽管高职高专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但在教材编写和教师讲授中还是存在着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问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只有少数学校安排了一周的会计实训, 而多数没有安排会计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 偏重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放松甚至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平常的学习中, 由于理论性太强, 缺乏实际操作, 学生主要通过凭空想象来解决问题, 因此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会计理论, 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是不会在实务中操作。

2 改进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设想

2.1 明确非专业会计教学目标和任务, 提高学生积极性

非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方便今后工作生活的管理, 利于从事相关工作时看懂会计信息, 做出相应决策, 因此在设计非专业会计教学大纲时应充分针对专业特点编制教学目标和任务。对非会计专业而言, 会计知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兼营”而不是“主攻”, 是一门独立封闭的课程。所以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 应做到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在讲主要经营业务核算时, 就应以商业企业经营活动过程来说明借贷记账方法的运用;国际贸易专业或国际商务专业在讲核算方法运用时, 就应以外商企业经营活动来说明等。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本专业特点, 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说,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 以能解决实际问题, 满足需要为其最高目标。同时在教学中, 要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完善专业教材的编著, 并调整教材结构

目前, 非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多是理论性知识, 缺乏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应是能满足社会需求性的人才, 不要求有过深的理论, 而要求有过硬的基本技能, 能够走出校门直接上岗, 所以对于非专业会计学教材, 应根据专业特点完善不同专业会计学教材的编著。另一方面, 针对非会计专业, 要调整教材内容。教材的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 是整个会计学科体系中的理论基础、是“门槛”, 涉及许多重要概念。这些概念有些是抽象的理论, 如“会计假设”;有些会在后面作详细的介绍, 如“账户”。再加上非会计专业学生“相关基础知识薄弱”, 如按教材顺序讲授, 学生会很难理解, 甚至有部分学生等你讲完这部分内容, 他还没明白会计是什么。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领会“会计的全貌”, 即会计是做什么的及如何去做的。可以按照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会计报表这个讲授思路, 让他们知道会计是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服务的, 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而会计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是账簿, 登记账簿的依据是凭证, 填制凭证的依据是经济业务。这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3 注重实习实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运用实物教具,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通过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与装订, 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是如何填制的, 原始凭证是如何附在记账凭证后面, 期末如何把全部的记账凭证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账簿的启用、登记、期末结账, 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会计人员启用账簿时要做哪些工作、登记账簿时如何做, 期末结账如何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实训实践环节。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 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 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实习。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另外, 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现场会计实践, 这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摘要: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设想。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玲.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2]刘向.浅析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现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5) .

[3]王瑜.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0) .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 篇8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 问题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基础会计》的学习对会计专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续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课,因此学《基础会计》就像打地基,关乎整个会计课程体系的学习。然而,现实教学中,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很好掌握《基础会计》这门课,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教学方式以“教”为主。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高职学生的性质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高职会计教学,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爱打瞌睡,基础没打好,影响学习的信心,对会计专业望而却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高职学生个人主义太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合作意思薄弱,这对于课堂学习、课后活动乃至整个素质教育都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学方式以“教”为主

高职教学更注重职业化教学,然而很多老师并非受过专门培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难免会有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存续,这种应试教育并不适合高职学生。

1.填鸭式教学。由于《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负有应对从业资格证的任务,这就使得会计教师背离高职注重培养一线人才的初衷,又回到了应试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并不断进行题海战术,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考证通过率,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

2.缺乏实践教学。由于资金不足、专业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并不完善,并且缺乏企业一线兼职教师,使得实践教学举步维艰。近年来,校内手工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校外实训基地却很少利用起来,校内实训室上课并未真正脱离传统教学方式,即使有模拟仿真情景及仿真财务资料,把学生带到实训室上课,教师仍然使用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机械地讲解凭证填制方法等,学生刚开始有些新鲜外,对后续的实训内容感到繁琐,对一系列会计账务处理方法感到乏味,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不能够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只是将课堂教学从教室变到了实训室。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解决途径———“课、岗、 证”融合

《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及会计核算方法三大部分内容,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基础会计》,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式的理论教学、任务驱动式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及讲练结合式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这三种方式进行“课、岗、证”融合。“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思路突出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鉴定的三个结合,以及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促进学生实现双证毕业为培养目标的两条主线。

(一)问题引导式的理论教学

问题引导式的理论教学是指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将严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化为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将枯燥难解的基本理论化为趣味性的问题,通过趣味问题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会计概念、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会计基本理论,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会计,会感到晦涩难懂,但是又必须传授给学生,否则会影响后续学习,面对枯燥的内容,教师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认真备课,花心思才能出成果,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方式来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就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入,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理论, 使得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教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时候,将会计比喻为加工产品,产品出厂前需要经过质量检测,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合格的,也就是产品质量标准是什么,就是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然后让学生讨论,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质量要求?

问题引导式教学,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带着问题去学习,假设学生自己就是经营了一家公司,可以引出很多问题出来。经过思考再学习,学生先学习,教师再引导,增强互动,变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对重难点进行提炼并归纳总结、指点迷津,这样既使教学效果提高,又使教师能够轻松教学。

(二)任务驱动式的岗位技能训练

任务驱动式的岗位技能训练是指将教学内容中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化为实际工作任务,将学生变为职业人,在实践中学习,做中学,并学中做,实现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双重提升。

技能训练可以按照企业财务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 模拟企业财务工作,以项目教学法将教材中的技能训练部分分为六个项目,依次是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表编制、会计凭证与账表的装订。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实行分组教学,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及合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深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贯彻其中。

以会计凭证的填制为例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具体运用,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3~4人,分别为制单人员、出纳人员、审核人员等,进行分工,并进行岗位轮换。首先,将仿真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填制会计凭证,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面临一系列问题:(1)用通用凭证还是专用凭证, 如果用专用凭证,是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与转账凭证中的哪一种?(2)选用完凭证之后,怎么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3)记账凭证是根据什么来填制的?通过思考、讨论并操作,让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可以实现以下教学内容的掌握:(1)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2)会计凭证与原始凭证之间的关系;(3)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4)会计凭证的分类。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只要通过引导即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项目教学与分组教学使得教学由讲授为主变为实践为主,使得以教师为主变为学生为主,提高岗位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复习,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

(三)讲练结合式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

讲练结合式的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是指教师要将考点讲清讲透,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岗位实践来加深考点的理解,使知识内化。

高职教育要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才能使高职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考证通过率。

首先,选定教材,调整教学计划。选择与考试大纲相符的教材,我校使用的是华泽出版社的《会计基础》,浙江省很多高职院校也在使用这本教材,并使用配套的辅导练习,使得教学更有章可循。与此同时,需要调整教学计划以应对考试, 第一学期上《会计基础》,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将经济业务核算移到第二学期的《企业财务会计》上,考试大纲要求的经济业务核算提前学习,组织学生参加6月份的考试。其次,嵌入考点,整合教学内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要求与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训指导书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将考点嵌入到教学大纲内,并借助实训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等方法来掌握各个考点。最后,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每一章结束之后,组织章节考试,考试内容应以历年真题为主,围绕考点来出题,运用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无纸化模拟考试,将章节考试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通过内容与形式上的加强训练,使得学生不再对会计从业证考试感到陌生, 并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课、岗、证”融合的三种实施路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变“教”为“学”,改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为引导式的教学。“课、岗、证”融合重在实践,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比重。

三、结语

高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思考 篇9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 传统教学理念使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

实践教学是成本会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成本管理工作的能力素质和在不同环境下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传授知识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获取知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 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 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 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相对弱, 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来, 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 在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高校会计教学工作关注的问题。

(二) 传统教学模式使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成本会计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先完成成本会计理论教学, 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一些模拟实验, 毕业前到企业短时间实习, 从而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工作, 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 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 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及到单位实习时, 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三) 当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 其中,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 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 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 使专业实习不能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 除大中型工业企业外, 由于多数单位成本会计业务少, 会计处理方法简单, 会计业务水平不太高, 成本会计的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可见,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 技术手段落后。

二、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 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以企业成本核算为主线, 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 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与企业合作,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理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企业参观实习培训”这样循序渐进的层次, 设计成本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项目, 分发凭证账簿进行技能实训,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课教学做到每次课有案例教学, 每周单项训练, 学期末有综合实训和会计仿真实训, 在期末的综合实训实施过程中, 单独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接受企业成本会计师的培训, 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又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二) 根据完成成本会计岗位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课程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部分、成本核算方法部分、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部分。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成本核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将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部分作为重点。根据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任务需求, 成本核算方法部分主要介绍成本核算要求、程序、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 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结合账页、凭证、演示操作, 理论叙述言简意赅, 技术方法介绍详细, 注重适用性、通俗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理论——技能——实例”的条理和层次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加强了动手的训练。成本分析部分对成本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分析, 使学生掌握如何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差距, 如何帮助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对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边讲边练, 边指导学生操作, 提高学生分析问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素质教学融入到课程的每个部分,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核算、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等方法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在内容的组织上应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 应注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在原来理论教学基础上, 设置“成本会计单项实训”、“成本会计综合实训”、“独立实践环节”, “企业实习”、“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课等。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 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 教、学、做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

(1) “教、学、做”一体化。“教”意指对教学内容精讲, 强调在教学中浓缩各学科的知识含量, 以“够用为度”。“学”是指在授课时通过真实的账页、凭证和各种表格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练。“做”是指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训, 学生动手操作, 到企业实习, 加强对学生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的训练。

(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具体如下:一是“成本会计单项实训”的设置。在理论教学环节做到理论叙述言简意赅, 技术方法介绍详细运用案例教学, 每上完一个单元, 根据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任务设计单元任务和项目, 分发凭证账簿, 进行单项实训,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成本会计综合实训”的设置。单独实训只是分解状态下的局部而非全局, 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该专业课程的实质, 所以在将专业技能教学分解的状态下, 进行了技能课程的综合教学, 将成本会计课程中若干个核心技能重组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 按“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成本会计报表”的成本核算程序组织教学, 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三是“独立实践环节”的设置。“独立实践环节”课在会计仿真实验室进行, 实验室设有虚拟公司、虚拟银行, 分设出纳岗位、资产核算岗位、税务核算与筹划岗位、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岗位、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岗位, 进行轮岗实训, 同时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在实习中即使有必须要完成的少量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在实训室进行, 以保持该课程的完整性, 连贯性, 使学生在此类课程中, 经过连续的实践过程, 提高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四是企业实习。企业实习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 体验、了解企业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的材料物资的收、发、结存核算与管理, 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类型的特点 (学生还可以体验到流水线上工序的操作) 。第二, 请企业财务部的会计师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在成本会计岗位的应用。通过企业实习为学生开拓专业视野,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 改进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优秀的会计实验教材会为会计实验课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新颖性是指成本会计实验教材的编写要能够应密切结合已颁布的《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和税务体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方面的改革方案, 将最新的会计理念、会计方法融入成本会计实验教材中, 使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更具新颖性与更高的使用价值。实用性是指成本会计实验教材的编写力求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能够体现会计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语言简练、内容通俗易懂、以实践操作为重心, 做到既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使用, 又能满足国贸、房地产估价等专业学生的使用。编写时可吸收企业专业人士参与, 加强实验教材的实用性。综合性是指在编写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时要考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如在编写实验教材中的案例时可以考虑假设一个大的集团公司, 其下属有几个不同行业的子公司 (如运输公司、建筑公司、产品生产公司等) , 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对每个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模拟实验, 随后再对大的集团公司进行综合性的模拟实验, 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集团公司做出成本分析, 并写出分析报告。这样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验教材就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最基本的凭证填制技能到较高级的报表分析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巩固,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此外还可增加事前预测和事后分析的资料, 让学生做出职业判断。

(五) 改革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法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 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 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项目调查报告、模拟实践四个模块;终结性考试内容包括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 并积极尝试命题改革, 在命题中通过多种题型、多种方式考核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应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重视学生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或论述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出解答;在整套试卷中, 注意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技能考试采用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考核的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各项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和相关的记账凭证, 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试时学生分组进入考场 (每组不超过10人, 每人的考题都不一样, 即使题型相同, 但数字不同, 避免作弊) 。例如, 根据“领料单”、各产品的产量、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单价等资料, 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将共同消耗的材料费用, 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并据此编制转账凭证, 进行账务处理;根据“工资结算单”、各产品的产量、工时定额等资料, 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将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 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 并据此编制转账凭证, 进行财务处理;总之, 考试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 不断探索合理、科学的考核办法, 积极尝试课程考试改革, 必将有利于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佩銮:《搞好会计实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2]宋在科、张莲苓:《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12期。

[3]沈小平:《论会计仿真教学的有关问题》,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陆建新、何新易:《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专业就业率》, 《南通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

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法探析 篇10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遵循“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宗旨, 课程设计更多地面向市场, 根据实际和战略考虑, 进行及时、动态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先进,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注重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使用仿真模拟式、情境探索式、背景阅读式、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与现场化教学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动手操作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 可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 对该理论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 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境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 实践教学中有理论”,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 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授课过程中, 将案例中某船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 核算中可以看出, 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0.08盘, 而实际工作中, 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胶带纸, 两盘足矣。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造成了浪费, 由此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控制制造费用的重要性, 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够树立先进的成本理念, 弄清降低成本的动因, 明确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且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工作在实际中绝不是单纯的记账、报账, 而是兼有参与预测决策、规划未来、控制现在的管理职能。

2 “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成本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精讲细练与业务操作、课程练习与仿真实训、板书讲授与课件演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并引入项目教学和模块教学, 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如在课程的每章节开始讲授时, 首先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学习资源都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每次课的内容, 有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向。此外, 教学中还可结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课前先把任务资料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 认真思考, 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课堂, 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再如, 根据所学内容, 让学生组成一个一个学习小组, 或进行案例分析, 或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实习。最后,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并进行评比,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 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顺利上岗就业。

3 设计教学案例, 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 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要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理论讲解以够用为度, 安排丰富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 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讨论,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训, 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最好能每个章节用小案例作导引, 用大案例介绍核算方法, 但最好自编一些例题给学生讲授, 不能图省事用教材上现成的例题。案例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的作用”、“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这些章节中。比如, 通过近期媒体公布的有关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 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真实、规范、及时和有用。让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作为教师最好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企业, 深入车间, 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 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设计教学案例,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授课时, 要注意做到严谨的课前设计, 使整个案例能够有针对性, 使结论与成本管理紧密相关,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去思索、分析、判断,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特别注意的是讨论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另外还要严谨地控制讨论的步骤和时间, 不让讨论偏离主题, 控制案例教学能够在课堂内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开阔视野, 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为适应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将开展试题库、理论习题库、实训习题库的建设工作, 实现考试方式的标准化、科学化, 让学生巩固知识,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考核方式, 并根据导向性的考核方式来有效组织成本会计的教学。同时, 在试卷中增加案例分析的题目, 给学生创造自由思考的空间。

5 丰富课件内容, 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建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资源库, 收集整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不断更新和增加信息, 并实行资源网上共享。多媒体课件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作业典型、层次清楚, 举例恰当, 文字设计合理, 色彩逼真, 图文并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技术手段, 促进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加深学生对企业成本核算流程的了解。充实、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阅读材料的内容、数量, 扩充课程学习范围、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强、计算量大并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甚至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对加强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析。

上一篇:社会责任收益下一篇:动态用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