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2024-06-19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精选十篇)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1

一、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在座位上听, 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成为手机控,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 很少能得到学生的回应, 在这种氛围下, 教师上课感觉没有尊严, 学生上课也很无味。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笔者认为, 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理论结合实际, 课堂与课外相联系。对现有的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需要树立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 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突破“哑巴”英语, 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展示机会。其次, 教师要因材施教, 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堂考核标准, 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进步状况等。最后, 教师根据每章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课前多花时间进行备课, 在讲授教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也以此来提高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结合我院会计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 总结出以下比较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一) 启发式教学

会计英语的专业性较强, 专业词汇量也较多, 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精力来学习, 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帮助其一步步掌握专业词汇, 如教师首先引出Receivable这个单词, 可能有些学生不认识, 但是“Receive”这个单词学生是很熟悉的, 现在将“e”改为“able”那么单词的意思就变为“应收的”, 接着启发学生与“应收”有关的会计科目有哪些?在基础会计的会计科目表中, 学生学过的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等, 由此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账款”、“票据”、“股利”等用英语怎么表达, 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探讨。最后由教师公布答案为Accounts Receivable (应收账款) 、Notes Receivable (应收票据) 、Dividends Receivable (应收股利) 等。用同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Accounts Payable (应付账款) 、Notes Payable (应付票据) 、Dividends Payable (应付股利) 等会计科目。

(二)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动力,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方法包括主要的程序是呈现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下面以会计英语课程中“Accounting Equation (会计恒等式) ”的教学为例介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情况。

1.呈现任务。

在呈现任务前教师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将本章课程的任务分解为较简单的小任务 (见表1) , 教师将各小任务明确告诉学生, 让学生可以有目的进行学习和探讨。

2.实施任务。

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各小任务, 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分析任务, 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又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任务一, 各小组总结出会计要素包括Assets (资产) 、Liabilities (负债) 、Owners’Equity (所有者权益) 、Revenue (收入) 、Expenses (费用) 、Profit (net income or net loss) (利润) 。

接着,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二和三, 通过分析段落可以找出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比如Assets (资产) 的定义是指“Assets are e-conomic resources owned by a business that are expected to benefit future operations”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预期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受益的经济资源) , 资产中包括cash、receivables、inventories、buildings、equipment等。

再次, 让学生分组讨论任务四及其任务五, 得到会计恒等式Asset=Liabilities+Owners’Equity, 变体等式为Assets-Liabilities=Owners’Equity (or Net Asset) 、Net income (net loss) =RevenuesExpenses和Assets=Liabilities+[Owners’Equity+ (Revenues-Expenses) ]。

最后, 教师引导全部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大声说出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的4种类型 (细分为9种情况) 来完成任务六。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即In-crease one asset and decrease another asset、Increase one equity and decrease another equity、Increase one asset and increase one equity、Decrease one asset and decrease one equity。

3.完成任务。

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 学生已经对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时, 教师需要下达一个终极任务来验证学生运用会计等式的熟练程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教材的实例, 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继续引导, 学生之间仍可以相互探讨共同完成。

(三) 情景模拟教学

教师模拟实践将生动形象的英文会计资料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根据会计资料, 教师创设情景,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也可以更真实体会实际工作环境。比如在学习“The Accounting Cycle (会计循环) ”时, 首先, 教师根据Accounting Cycle的步骤设计情景, 分别设计Analyzing business transactions from source documents、Recording in journal、Posting to general (and subsidiary) ledger accounts、Adjusting the general ledger accounts、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Closing temporary accounts等六个情景。接着,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整个会计循环的业务核算, 鼓励学生用英语模拟场景对话。再次, 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 由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给出得分, 最后, 由教师总结发言, 指出各小组的优缺点和错误之处。通过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整个英文账务处理程序。

(四)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很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都会运用,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可以在会计英语课程中运用。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用会计英语进行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比如在学习“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 (基本财务报表) ”时, 教师可以事先根据真实的上市公司英文财务报表改编成教学案例, 在上课时下发给学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与分析该教学案例中的每张英文财务报表,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分析英文报表, 如Whatare the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s?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s?What are the main items of the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s?在学生进行分析后的基础上, 教师再归纳总结。接下来在学生真实了解英文财务报表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编制简易的英文财务报表。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一般以小班授课为宜, 同时要兼顾不同学生的英语和专业知识基础, 将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于教学, 以学生学习为主, 这样才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综合会计素质。

摘要: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英语语言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适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而是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 同时更快地掌握相关的英文会计基本业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经过探索和实践, 本文总结了四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以期能对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法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会计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祁文涛.以学习为中心的会计英语课程设计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25 (9) :137-138.

[2] .黄凌, 刘贤昌.高职高专会计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与改进对策[J].商业会计, 2013, (19) :123-124.

[3] .章婵君, 曾如刚, 王立平.会计英语[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0.

[4] .陈海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会计之友, 2011, (16) 89-90.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2

论高职会计专业下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

教学

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用于指导各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运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法来研究和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来阐述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沙盘对抗教学法等三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对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9-03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理财的能力。本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以来,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但是作为一门会计学专业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来说,其实践教学方法尚待摸索。

一、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之现状

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各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各校大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建立了校内或校外的实训基地。但总体来说,各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岗位衔接度不够,导致学生工作后很难马上上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平台课,不仅是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甚至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与企业价值有关的所有方面的决策,所以是企业未来各类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往往只侧重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和操作能力,却忽视或尚未建立对培养合格财务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验课,或者开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但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课程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非常薄弱。但是会计实训所培养的能力并不能代替财务管理所要求培养的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效果不佳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不足及财务会计专业资料的保密要求,word格式论文

加上一些单位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者是即使表面上有很多校外实习基地,实际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浙江有99%都是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财务部门能容纳的实习生有限,导致实习岗位不够,“僧多粥少”;反之,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虽然有很多实习岗位,但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导致有时几十人在一个基地短期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大多数实习基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做账能力,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几乎涉及不到,因此,学生校外的财务管理实践几乎空白。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构思

为了便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个具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贯穿整门课程的总体实训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分两条线走,“双线结合”的总体实训模式:

第一条线是选取某一行业中的某一企业(企业资料由教师提供),按照课程体系,即各学习章节,也就是各工作管理模块,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企业进行项目实训。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案例的系列知识大多都是围绕某一家公司同一数据进行层层深入分析而展开的,下一个实例是在上一个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下一个知识点是对上一个知识点的应用与延伸,学习实例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这样,学习结束后,学生具备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二条线是在前一项实训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企业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编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团队的优势互补性进行合作,设计一份创业财务计划书,重点确定公司制企业的筹资方式、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向、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利润分配制度和利润分配方法,并编制简单的财务报表,把相关内容写入创业财务计划书,并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大胆推销自己的计划。

这两条线结合的好处在于:一是模拟和全真相结合,便于加深学生对企业财务工作过程的了解;二是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联系与理解;三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实训跟踪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尽快融入岗位角色;四是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既可用于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也可作为今后创业时的基本材料之用。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

(一)案例引导分析法

1.案例引导分析法的形式

采用的教学案例应主要来自现实生活。由于受案例、教学需求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应用中可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方式(理论—案例)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第二种方式(案例—理论)主要应用于校内实训之中;第三种方式(理论、案例交叉)大多是在一个案例中分几个部分反映多个问题,每个部分涉及到不同的理论,主要应用于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之中。例如,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问题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超市、商场去了解分期付款商品的支付方式,有分6个月期、12个月期、24个月期的,每种方式的月付款额均不相同,然后就可以要求学生讨论:到底是一次性付款合算还是分几个月支付合算?三种付款期哪种最合算?

2.案例引导分析法的组织程序

(1)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要根据教师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

word格式论文

对策。对学生而言,应先通读案例,了解基本信息、基本概念和相关图表里给出的信息;再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为了增强说服力,最好能查阅相关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2)课堂讨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即可以进入正式的课堂讨论阶段。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自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注意适当加以引导,使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教师不应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应立即纠正,而应在有针对性的提问中使学生自我纠正。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做简要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学生的任务则是把案例中的各种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使自己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在讨论之始,首先应明确以下问题,如:需求状况如何?突出优势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公司的治理结构如何?是相对弱小或相对强大?什么方面弱小?什么方面强大?公司的目标是什么?追求目标的战略是什么?公司的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财务报表表明的财务政策和财务状况如何?公司在追求既定目标方面做得如何?存在什么优势及不足?其次在陈述并分析自己的观点时,应切记抓住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必须站在决策者角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来支持观点与方案。

讨论过程中学生如果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案例讨论就注定要失败。因此,教师应随时留心、适时鼓励那些心怀胆怯、欲言又止的学生积极发言。

(3)课后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必须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也不是自问自答式的思想总结。一般在报告中应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的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实现教学与工作的一体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和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选定行业,选定企业,结合教学内容,持续地关注、分析某一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同的环境。通过网络实训室,教师能便捷地得到相关资料,甚至能针对具体问题与企业高管提问交流。通过网络实训室,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企业的实训计划,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便捷的特点进行案例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和前面所述的案例引导分析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相同在于也是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达到该模块的学习目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所使用案例的来源多样:可以是教师指定的挂到校园网上的案例,可以是推选由学生从网上了解到的最新、最热门的财务案例,也可以是某个学生将工作、实习中遇到的实际财务问题挂到网上请大家一起分析探讨、群策群力、立克难关,总之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寻找最新的、最合适的、最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讨论。

网络教学的组织程序:

1.由教师选定合适的上市公司或最合适的案例,将其资料数据、实训内容(针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分析)、讨论要求(针对案例讨论)等挂到网上,并

word格式论文

同时公布实训作业完成时间或在线讨论时间。

2.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登录校园网,找到自己所在的小组,然后从案例室找到资料,与其他组员就上市公司的经营或案例资料展开讨论。讨论由教师做主持,首先强调讨论的注意事项及程序,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作用,尽可能不表示自己的观点,讨论完毕再由教师做点评及总结。

3.各小组应在教师规定日期之前提交实训报告或案例讨论报告一份。要求提交到课程主页的网上讨论区里,且在结尾处注明各组成员表现情况。

4.教师将从各小组提交的案例中选出一组有代表性的实训报告或案例报告,将其放到论坛上供各位学员参考,同时另外公布时间就本次讨论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并将答疑及点评内容挂到网上。所有提交案例报告的小组的成绩将计入本人期末综合考评成绩。

5.学员可以登录校园网案例室或教师主页,查看教师点评资料。

(三)侧重财务管理的沙盘模拟对抗训练

ERP沙盘模拟实训是以一套沙盘实训教具为载体,将每班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注册成立一家虚拟公司,运作四至六年,每组五至八个人分别充当总裁、财务总监、财务助理、生产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车间的员工等职务。各组之间相互竞争,共展开六个阶段的运作,每个阶段结束后都会由教师(或总裁)召开全体会议,分析上一阶段中各公司的经营状况,传授公司经营运作理念去帮助各公司规划下一阶段的行动,而每家“公司”通过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并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公司策略。经过几年的经营,比较最后一年各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在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驱使下,每位同学都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在总裁带领下拟订一年的投资计划、市场开发计划、产品开发研发计划等,财务总监提出资金预算,采购总监及生产总监进行本年度产能的计算,营销总监制订销售计划和广告费的预算等。各个岗位各司其职,亲力亲为。在整个沙盘模拟运行中,学生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并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通过体验“悟”出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把企业搬进了课堂,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成具体的活动,从而提升了知识的运用。但目前企业沙盘对抗课程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演练,重点在于运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决策能力,所以必须对现有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进行改造,使其向财务管理沙盘对抗转变。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一项实训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时要以资金流为主要线索,并提醒学生时刻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预测表等,这些报表清晰地展现该企业经营中产生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实验数据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财务决策产生的,学生由此可在实验中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的经营风险与责任。到了模拟训练的最后,有的企业不得不宣告破产,有的企业依旧保持平庸的状态,有的企业却使总资产增长了。通过模拟运营,学生们将学会如何解读财务报表、比率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术语,如盈亏平衡点、比率分析、部门财务特点、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增进与财务部门沟通的能力,学习制定有效具前瞻性的商业计划,学习多方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学习用财务原则考虑问题,改变财务枯燥难懂的传统看法,透视企业如何运作。中国论文联盟编辑整理。

word格式论文

参考文献: [1]李桥英.沙盘模拟实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8).[2]张立.浅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J].市场论坛,2009,(6).[3]王娟.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Vocational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ZHOU Gu-yu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式

高职会计专业普遍要求学生毕业前就要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初级证书。因此,同是财经类专业,相对于物流、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要大得多。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入学碰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理解会计、喜爱会计和后续会计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一是认为会计太难,不好学;二是觉得太枯燥,没興趣;三是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面,甚至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仍然摆脱不了手机的诱惑。另外,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会计专业,或者对会计专业根本不了解,再加上课堂教学偏理论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解过于专业

会计课程在财经类学科中实际上是比较容易授课的学科,主要是因为会计课程理论体系清楚、知识结构完整,通俗点说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实际,不空洞。可是,会计的教学完全照着教材的理论体系来讲解专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也趋于理论化和专业性,缺少变化。刻板的语言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也缺乏吸引力。

3.多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会计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因此由教师为主导、PPT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比较常见。但是,经过高中教育后,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了。通常情况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授知识,而这些知识无法进入学生的思考范围。

4.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从与大二学生的交流和后期课程的反馈来看,经过一年级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和会计理论仍然不明确,对简单的会计科目的用法依然不能熟练掌握。这不仅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麻烦和困难,基础不牢带来的学习困难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放弃后续课程的学习。

5.课堂设置过难导致学生放弃本专业的学习和就业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数学学习很为难,只要涉及数学的知识都学不好,因此对会计学科很抵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在理解逻辑和计算方面的确有些吃力,这是他们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一个鸿沟。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上面他们没有克服这个困难,不能进入会计学习状态,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自此放弃会计专业的后续学习。在学生就业阶段,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表明自己绝不会从事会计专业工作。

二、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的知识

会计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较强,理论体系较完整,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朗读教材一样的讲授是不可取的,完全按照书面的语言来讲解,没有进行再加工和演绎,而是书面语言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从教材中跳出来,用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或者站在一个高度去概括内容。例如,在编写会计分录时,对经济业务的描述,可以改成我们常用的通俗语言,就像在和学生陈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那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学生在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会自动分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内部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相互影响。而在这些小团体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中心人物,教师在授课过程或实训过程中,往往通过影响中心人物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团体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分小组学习时,不要盲目地将学生随意划分,而要仔细观察学生平时的座位和表现,按照他们的相处习惯来分组学习。对于不积极学习的团体,抓住一个中心人物施加影响往往更加关键。

3.对个别学生可采用一对一教学促

在一段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常进行针对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适用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全部任务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坚持学习、遵守课堂纪律。

4.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也十分重要

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表示友好与关心,在学生遇到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思想引导和帮助。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懈怠,或者昏昏欲睡时,教师可以用询问、关心、劝说和鼓励的方式来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三、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体会

1.图片、视频、新闻应用于会计要素讲解过程

会计要素为基础会计课程开篇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刚刚接触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陌生,不容易接受。而图片、视频的加入则会将抽象的会计要素概念变得立体,学生容易理解。同时,色彩丰富的图片,再加上教师故事化和生活化的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闻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资产、负债等相关内容,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动作和社会现象。

图片、视频和新闻的加入,使学生在整个会计教学中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已经对会计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启发式提问应用于课程导入

在课程导入阶段,设置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是难度不大但学生可能忽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挫败感,在学生不断回答企图猜对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展现正确的答案。提问的方式可以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中选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或者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到视频中去寻找答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入新内容讲解,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学习上,加强课堂互动,保持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会计核算的教学

涉及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教学模块中,生产过程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各种费用的分类原理和分类内容较难理解。在这里模拟一种场景对费用的分类原则进行引入比较适用。模拟场景宜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比如说,饭店这个场景的引入比较适应学生理解,一个学生对饭店非常熟悉,二是饭店里面的人员设置比较适合用来讲解费用的分类。经过描述饭店的场景和人员,将他们分为厨房和外部管理机构两部分。通过对饭店厨房里面主管、操作人员,厨房外的饭店经理以及人事、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描述和分类,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费用的分类。

4.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

在企业经营过程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中,每个过程的后半部分都会涉及会计分录的编写,往往是第二节课,学生有些疲劳,注意力有些分散。学生在这个时间都会选择将注意力移动到其他事情上,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不采取其他措施就很难将课程较好地进行下去。这个时候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会计分录,并规定出上交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另一个好处是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向教师提问,在这种主动思考和师生互动的配合下,学生对会计分录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5.思维可视化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会计核算的知识总结

在完成资金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后,为了将企业主要的经营过程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起到复习前面知识的作用,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复习。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构图过程,学生会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考虑,并且会将所有账户和经济业务都在头脑中复习一遍。

6.微课和实际操作法应用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教学过后,因此,可將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实训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并将会计分录填在记账凭证上,在实际操作的同时,逐渐熟悉几种关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讲解中,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告诉学生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和步骤,非常容易理解。

7.在概念解释时采用关键词法

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们发现,冗长的概念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可是概念又是理解理论知识、辨析知识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将概念进行适当的拆分,选取关键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授课效果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通过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会计的理论和原理;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平时完全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加入到听课的阵容中;通过小组的合理分类和引导,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纪律明显改善,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专业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继续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会计专业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齐文君.基础会计入门课教学探索[J].职业,2014(6).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4

按教育部课程规划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将基础会计学列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也因此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实际上高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将来要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本人根据数年来从事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就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1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会计的涵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掌握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上,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而目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并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教师授课基本照搬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其所学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很多高职院校不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受课时限制,可能只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简化版本。同时因为缺乏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和巩固,许多学生头脑中无法系统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性,更谈不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学会分析和应用会计信息。

除上述问题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滞后、忽视会计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强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等等问题。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2.1 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表1是针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前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弱化了对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操作技能的要求,在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理解会计工作与经济管理活动之间的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各专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在模块二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法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了解本行业的会计知识。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以及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本位、能力中心”的思想,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应灵活运用多种适合于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2.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课程考核上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和要求,改革以往的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团队报告、期末笔试四个部分,评价标准如下:

2.3.1 课堂表现,权重20%。平时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考勤并记录,占10%;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积极程度和讨论结果,占10%。

2.3.2 课堂作业,权重20%。主要指平时布置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训练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书面作业占10%;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占10%。

2.3.3 团队报告,权重20%。主要指学生在ERP沙盘实验室分组进行的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实训,经营成果评价占10%;出具的书面团队报告占10%。

2.3.4 期末笔试,权重40%。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形式,以考核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方法为主。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将基础会计学列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文章通过分析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佳林.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设计的设想[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2]刘世云.高职高专《基础会计》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企文化,2009,(36).

[3]张鲜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探析[J].时代教育,210,(04).

[4]王吉凤,孙力.基础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财务会计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统计和财务软件的高级会计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依据这一培养目标及高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和新会计准则不断出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然而,现在的很多《基础会计》教学仍强调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按会计核算方法构造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逻辑性。理论加实践的模式依然存在,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很难培养出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教学内容的知识很难更新更新,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而形成了职业教育评价的误区,以学科为本位,以理论考核为主要方法,教学评价不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也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力强的会计人才。

基于此,我们对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了改革。

2.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

根据新时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用技术的比例。本课程教学体系由原来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改为现在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总计90课时,其中理论54课时,实践36课时。理论占60%,实践占40%。在总的教学课时中,拿出最后一周的时间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讲授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校内单项及综合实训、校外见习、实习、参观、调查、报告心得等形式),单项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技能 ,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簿、错账更正、试算平衡和编制基本的会计报表等。整个课程体系紧密相连,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且相互促进,充分体现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大信息量,并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将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纳入课堂教学变为每课一法。

3.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实践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了三种形式:基本技能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课程组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改革为现在的课程标准,编写了实训指导书,针对《基础会计》实务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一个月的会计岗位基础模拟实训,实验室按岗位进行设置,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建账开始,填制和审核各种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训练,还允许学生自己设计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基础会计教学真正做到了实验资料的规范化、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手段的标准化,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顶岗工作状态。

除了在校内进行模拟实验外,还与企业部门建立了联系,并把广泽乳业作为我们的长期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主讲教师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并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并将从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现场模拟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很多实际处理经验。这样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又促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

(1)在教学方法上,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教学为平台,强调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实物演示、课后练习、模拟实验、角色扮演、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互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对于某些技能性较强的章节,在课内,我们探讨了“实践先行”的教学方法,在课内:(1)讲授新内容之前,把大量的实物(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等账簿、会计报表)展示在学生面前,请同学依据你已有的知识来进行逐项填写。(2)同学们开始填写,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系统学过,因而在填写的过程中有的能填上,有的肯定填错或者根本就不会填。这样同学之间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3)针对学生填对的给以肯定并进行赏识教育,针对学生填错的给以纠正、指导,针对大多数都不会填的,由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中学会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得出操作程序与技能的理论基础、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又促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使教书育人的效果非常显著在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口语表达能力。

(2)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针对教学内容,课程组自行开发了课件,对于内容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多数我们都制作了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会计资料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并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指导等公开,方便学生适时学习,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不仅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而且运用真正的会计凭证和各种账簿、报表进行演示,使教学更贴近现实,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总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我们仅仅迈出了一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培养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模式与方法。 [科]

【参考文献】

[1]郝敏.创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会计之友,2006,9.

[2]祖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6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强调应用性, 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有悖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弊端, 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通过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融为一体, 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已成为现代职业课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一、课程的定位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 已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改革需要的“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 即“三个培养阶段”:第一培养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培养阶段: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第三培养阶段:取得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合格证书。“四个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技能, 成本核算技能, 财务管理与审计, 纳税策划与申报。“四个实践环节”:实岗感知环节, 单项技能模拟环节, 实账实训环节, 实账实岗环节。该专业秉承“服务河南农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会计电算化行业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 了解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并以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 以岗位技能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 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指导思路为:根据就业岗位每项任务的工作过程, 分析每一个工作步骤所需的基本知识、必需技能、职业资格标准要求, 把这些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 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排列, 构建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既考虑了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 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采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用社会认可、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校内相应课程的考核工作, 实现了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环节和重要职业核心学习领域, 是学校为实践“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置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 它继《会计基础》、《办公软件与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 一方面可检验前导课程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 作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顺利取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 进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很好地体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特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力、基本素养和工作能力, 能快速适应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为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会计算化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 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确定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目标及内容。并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化, 分别以工具应用层次和企业类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首先根据软件应用层次由易到难共创设了四个学习情境———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会计电算化部门级应用、会计电算化企业级应用和会计电算化集团级应用, 分别满足企业特定应用需求、核算需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需求和集团企业管理需求;然后在每个学习情境下又结合学生就业分布行业及岗位分布状况, 依据企业类型分别创设了商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和农牧企业会计电算化两个学习子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为驱动, 并依照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流程, 采用“实岗感知+实验实习+实账实训+实账实岗”四种实践形式顺序组织和实施教学,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真实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就是工作, 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以及职业资格标准、会计电算化应用和普及现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学时及后续课程要求为依据, 重新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复习检测内容、核心教学内容和自学拓展内容三个部分,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构和序化, 确定核心教学内容为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和部门级应用两个学习情境, 共计四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又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并确定了八项工作任务, 涵盖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等系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 根据总账管理系统在管理软件中的核心地位, 以及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易程度, 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总账日常业务处理, 教学难点确定为总账管理和报表管理。在整个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 让学生能够在做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 适时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将理论教学实践化,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 以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形式, 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例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 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分层导向、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灵活运用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演示录像、课程教学辅助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最大限度地丰富学习资源、时空、方式和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在进行分层次导向教学时, 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知识水平的差异性, 将知识体系分为必学、选学和自学三部分。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采用分层差别化教学,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 针对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强、不主动思考、对出现的问题不主动分析和解决, 导致重复性的问题较多、老师指导工作量较大、教学效率低下这一教学现状, 设计了“实验问题记录与诊断表”。通过设计“问题描述”栏目, 让学生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 规范专业语言表达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计“问题诊断”栏目,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设计“友情提示及建议”栏目,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学习延展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指导,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积累教学经验,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求助对象依次为自己、同学和老师, 设计“诊断人”一栏, 记录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况, 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不断累积学习和工作经验,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五、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属于单列实验课,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考评方式, 将他评与自评、定量与定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加大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比重, 强化日常过程考核, 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如在对学生日常过程考核方面, 加大和拓展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 将纪律、认真程度、互助程度、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表现等都纳入考核标准和范围中, 并结合小组评定与老师评定的意见进行综合测评。在考核内容设计上, 不仅明确了理论考核30%与实践考核70%的比重分布, 加大了实践考核的比重, 还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 将实践考核分为单项技能考核 (实验) 、综合技能考核 (实习) 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三个部分。其中, 在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考核中综合考查学生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则规定凡在课程授课期间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同学, 就可以折2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而没参加考试的同学, 若在期末模拟资格测试中达到60分以上的, 也视为取得证书, 获得相应分数。这使整个课程的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考核内容也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形成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全面客观地考查和检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改革, 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等课程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逐步形成、全面构建了一个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全面带动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 已基本达到硬件与软件共强, 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共建的“牧专———百业会计真账会计实验工作室”, 为学生在实验实习和实账实训阶段进行“真账实做”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和支撑, 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多所高校前来参观学习相关做法和经验, 并普遍给予了好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加强和提升, 会计电算化证书通过率达到100%,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平均达到85%, 高于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同期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实习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就业率逐年攀升;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 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 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Z].2006-11-1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7

(一)教育理念的重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这些都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理念的改变。高职教育的理念是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强调的是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新的理念教育指导下,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构建由公共基础领域、专业领域、专业拓展领域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经过有行业专家参与的工作任务分析后,开设了《出纳岗位实务》、《材料会计岗位实务》、《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实务》、《企业审计实务》等课程,教材也基本上由教师自行编写,收到较好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重构

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属于学科式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学生应先掌握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实训应用或验证学科理论。课程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实践课(实验实训课)组成。课程内容也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亦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类。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严重。高职课程应该改变学科式教学模式,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由学科式教学变为能力本位教学,即能力为本,实践优先,摆脱传统的学术教育的影响,更多地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解决的方法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整合课程,使岗位课程从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过程,使会计的教育和工作过程知识充分交融。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原来的专业课程开设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收实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模拟实训等,从课程的编排看,真正体现动手能力的课程是在最后的会计模拟实训上。但此做法的出发点还是按学科式教学指导,课程内容还是理论和实践没有完全融合为一体。后来我校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职业工作任务贯穿教学环节,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因此,2008级的专业课程修改为《财产物资岗位实务》、《资本资金核算岗位实务》、《工资核算岗位实务》、《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总账报表岗位实务》、《税务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含考证)等岗位课程。

(三)教育课程的重构

在课程研究领域里,自从高职高专院校设立起,就开始有了“课程开发”的探索。德国“二元制”到“理解课程”的范式转换,从探求普遍的课程开发的模式和程序,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很多院校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我校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会计法》的岗位设置要求,与出纳员、记账员、资本资金核算、材料会计、往来业务会计、工资会计等岗位对应,以会计科目为主线,原来财务会计课程中属于会计科目知识类的内容就分由各岗位课程承担。各岗位课程负责讲授与本课程有关的会计科目。如材料会计,涉及材料核算有关的会计科目归在其下,以及与该岗位工作职责范围有关的职业能力知识,如材料分类、涉税业务、存货成本、存货发出成本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存货管理等。在岗位课程中合理分配,总的要求是课程知识体系重分类,分散不分离,既保证学历教育知识,又兼顾职业资格能力。二是拓展课程的设置。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育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遵循理论必需够用原则,不意味着以理论知识量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是以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岗位(群)对胜任要求的匹配度为衡量标准,以是否有利于创新能力形成为衡量标准。拓展课程是属于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开发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创新力和思辨力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类课程,它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财务主管岗位实务、企业审计实务课程,就是考虑拓展知识的内容。

二、建议

(一)解决好岗位设置课程和教学效果的矛盾

按会计岗位设置专业课程,符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要求,方向是正确的。需注意的是,设置的课程是否包括会计所有的岗位。专业课程内容包含企业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应源于岗位又高于岗位。它不是企业工作过程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过多注重岗位技能训练,影响效率,也容易使领会较快的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要解决好岗位设置课程和教学效果的矛盾。

(二)衔接好各岗位课程之间的知识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8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想要将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高校就必须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所谓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全部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安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可以顺利实现。会计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门核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除了要强调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有效结合。 只有按照这一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2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完善,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却仍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课程体系的构建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课程体系不符合教育目标的根本需求

专业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两个重点,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将这两方面凸显出来。以会计专业为例, 必须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而不是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来看,却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根本需求, 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实施仍旧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 2不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虽然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都过于局限,几乎将所有的培养重点都放在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比如说,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等,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职业道德,因此,不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势必是不完善的。

2. 3与企业人才需求结合不紧密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企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这一宗旨决定了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当前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来看,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却仍有一些差距, 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

2. 4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窄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窄也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会计这一专业而言,涉及的内容虽然比较集中,但若想使学生满足企事业发展的需求,单纯依靠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课程内容设置也不宜过细,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一旦步入工作岗位,势必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要符合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上述需要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 1建立 “以岗定课” 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进步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模式给予了明确规定,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就需要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以岗位需求为依托,确保课程设置能够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相适应。建立 “以岗定课” 的课程体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 1. 1会计业务核算岗位

对于从事会计业务核算的工作人员来看,其所需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 1会计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开设会计科目和建立账簿; 2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这部分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 账簿登记以及月末对账结账等。这部分内容都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3纳税核算、申报能力。主要包括网上报税、税收筹划以及发票的认购和管理等; 4成本核算能力。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总成本的计算、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5财产清查能力。包括财产清查方法的使用、清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清查结果的处理等。在上述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当前,最难掌握的就是纳税核算、申报能力,由于此项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 所以,会计人员此方面的能力引起了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综上所述,针对会计业务核算岗位课程的设置,应该包括 《会计学基础》、《税收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会计基本岗位实务》以及 《成本会计》等。

3. 1. 2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

对于从事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的会计人员来说,单纯的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学科性质来看,会计专业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比如说,经济学、营销、管理、法律、税收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规范的开展各项会计工作。目前高职院校针对上述两个岗位所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 《经济法》、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审计学》和 《管理会计》。

由于会计专业包含的工作岗位有很多,所以在实施 “以岗定课”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使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够有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比如说,会计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纳税申报岗位、会计监督岗位等。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人才培养适合当前企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2突出 “以证定课” 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 《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 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中也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条件、考试科目、 检查和管理等有关内容做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必须将从业资格考试纳入其中。在原本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中,适当加入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系统形成 “岗、证、课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职业资格证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结合,真正使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结合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进行。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进一步实现自我提升,学校在对课程进行构建的时候,还可以将初、中级会计资格证纳入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由此可见,突出 “以证定课”的课程体系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主要思路。

3. 3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专业能力、职业基本素养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几项能力,这些内容也将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必须将这些职业技能的培养纳入其中。

3. 3. 1专业能力

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是专业能力的两项主要内容,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最为注重的就是应聘者是否具备所聘岗位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对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那么势必无法胜任会计工作,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定律。所以,会计人员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对财政税收、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

3. 3. 2职业基本素养能力

目前,企业对于会计人员除了注重其知识结构之外,还十分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具备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面对复杂的社会,要学会自我调节,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在不断战胜挫折中成长。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职业道德并没有强制性,但却是每个从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 3. 3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社会进步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企业能否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客观因素外,关键在于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人员就应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并根据变化的经济活动,创新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会计工作的创新也能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带动经济效率的增长,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就业为导向将成为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必然趋势。 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要建立 “以岗定课”之外, 还要突出 “以证定课”,从多个方面着手,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多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会计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十分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同时,这一形势也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能够具备就业必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鉴于此,文章首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有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而更好地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9

1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开设会计课程, 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纵观当下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 其大多就业于一些企业的管理岗位中, 在工作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 还需要发挥财务管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会计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 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 而是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学习对财务工作的管理, 学会分析财务报表, 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等。教师在进行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时候, 要以此为教学目标, 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以为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其问题主要有:

第一,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由于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 教师在为其讲解会计课程的时候, 对教学目标有所模糊, 以至于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与专业会计类学生的目的不同, 其不仅要学习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 更要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 在目前的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 教师并未明确教学目标, 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从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角度出发, 在所实施的教学中以会计基础知识为重点, 忽视了对学生财务管理内容的讲解, 也并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

第二,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会计本就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较多的课时才能让学生掌握。但是对于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来说, 会计课程虽然是必修课, 但不是专业课程, 所安排的课时并不多, 因而学生很难完全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而且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 重点内容也不明确, 致使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印象不够深刻, 很多知识点较为模糊。另外, 教师所选择的教材和课程内容并未适应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 未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来制定合适的内容, 从而导致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不佳。

第三, 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未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依旧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 学生在台下听, 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气氛较为枯燥, 缺乏和学生的互动,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根据专业特性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考虑到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 将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 还应当学习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记账、算账的知识, 让其学会报账, 是会计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像市场营销类学生虽然不是会计专业学生, 但其仍然需要学习基础的会计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财务管理工作, 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在未来的就业中大多会从事一些管理岗位, 因而其需要有一定的会计财务管理能力, 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和适应以后的工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工作, 不是要去具体实施记账工作, 而是学会如何去管理财务工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一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来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

3.2 调整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则必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课程。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 所有教学内容都应当以目标为依据来安排。因而在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 要深化学生的会计意识, 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 使其意识到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学习会计核算方法, 了解会计核算流程。其虽然不需要去从事会计工作, 但是至少要能够看懂会计账簿, 明确会计信息的产生。另外,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分析财务报表, 分析相关数据, 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和诀窍。

3.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采用全新教学模式

在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 这就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因而,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多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产生共鸣。比如说, 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案例来进行教学, 选择经典的案例, 结合课本的知识来实施由浅至深的教学, 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 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开展一些实训活动, 以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4 结束语

在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中开设会计课程教学十分重要, 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潮流, 有利于扩大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能够帮助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或是更好的就业。在开展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 应当结合市场营销类专业的特点, 来实施有效地会计教学, 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会计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方法, 以促进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益的提高,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就业,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摘要:介绍了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来探讨提高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以保障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实现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市场营销,会计课程,教学效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粟卫红.高职市场营销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电子商务, 2010, (06) :78-79.

[2]毕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知识经济, 2016, (16) :103.

[3]汤晓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07.

[4]崔倩.高职会计专业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0.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税务实务 “以赛促教”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技能竞赛形式的教学,实现“以赛促教”,逐渐成为高职学校的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其通过组织开展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促进会计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税务实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税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引入“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对有效提升《税务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会计专业中的“以赛促教”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技能大赛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也成为衡量其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课程中的实践部分分解为任务内容,并以技能竞赛的形式来完成,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教师在其中通过对学生参赛进行指导,以弥补自身之不足,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以赛促教”引用于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上。

1.1推动教学内容的整合

高职学校举行会计技能大赛,必然要以会计行业相关职位为竞赛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根据行情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体现一定的实时性和前沿性,实现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

1.2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保证技能大赛达到可行性的效果,高职学校需要购置相关的教学软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逼真的模拟。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教学环境的改善,在课堂上就可以着手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因此,就是可以在技能大赛课堂,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等部分,讲解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流程或者处理方法等,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學手段上,高职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在相关的实验场所、实训基地完成教学的实践内容。

1.3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

技能竞赛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平台。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体现着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会计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可以说,会计技能竞赛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察和运用,更是对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考验。因此,高职学校必然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促进会计教师不断掌握新技能,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以实现会计教学的改革。

2.《税务实务》课程“以赛促教”的实践探索

《税务实务》是一门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与会计岗位群中办税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本课程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为此,笔者认为,在高职会计专业《税务实务》课程中实施“以赛促教”,实现“赛教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据调查,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只有一项会计技能大赛,其中每个赛队由出纳、成本会计、主管、总账等四个选手共同参赛,四个选手通过老师的指导,团结协作,完成赛事。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税法越重要,而在具体税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仍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够,因而学生较为被动,其积极性和协作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遏制。而技能大赛比的就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合作能力。在这一比赛规则下,《税务实务》课程教师可以从中受到教学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可以对教学过程、教学标准等根据赛项中的具体问题和工作情境,以岗位任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安排,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组建学生的技能学习社团,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走向企业和税务大厅,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2加大税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

《税务实务》教学既不能脱离理论基础进行全实操的实践教学,也不能一味注重法律理论内容,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实践课时,适当加大对税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从会计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上看,对学生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居多。因此,高职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具体针对《税务实务》来说,应适当加入办税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项目训练,以任务为导向,实现对学生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提升,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如可以将税款计缴精准作为赛事引入税务教学,对税务实务进行模块化的细分,使学生在一种开放式的仿真职场氛围中进行税务技能实训。

2.3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会计技能大赛也为广大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教学成果的平台。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具体的会计赛项也会不断变化,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水平要求也越高。这就需要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行业动态,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实现高效教学。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能力上,教师也要充分掌握技能大赛的具体规则和过程,参与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必要的示范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对于《税务实务》课程教师来说,也应该努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2.4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为保证学生对技能竞赛产生足够的兴趣,以有效发挥“以赛促教”模式的效力,还必须构建良好和谐的环境,改善硬件和软件设备。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实现会计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比如说,要对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开放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进入实验室进行项目的练习,开展技能竞赛实践等,充分发挥实训的价值。同时,高职学校也可以对会计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以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现“以赛促教”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有效实践,对实现会计课程改革,提升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税务实务》课程教师,也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科学化的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礼红.“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市场论坛,2015,No.13203:59-60+63.

[2]王慧.高职会计专业“课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5,No.68731:63-65.

上一篇:有效护理下一篇:艺术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