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2024-05-01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精选十篇)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篇1

关键词:发挥特长,结合实际

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源泉, 有自己的特长, 每个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学校应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尊重, 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不可以拿着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 用同一个目标要求所有学生,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适当的肯定孩子的长处。真正要做的, 是通过不同的渠道, 不同的方式, 准确的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营造一个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用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以兴趣、自愿为原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积极开展各种比赛, 为特长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提高自己能力的舞台, 充分发挥美术、音乐、表演、朗诵、体育竞技等方面的才能,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没有个性, 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 就没有创造人才的呈现。作为教师,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 不同的学生, 成长的背景、个人的经历、学习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所以要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培养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操作能力,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意识, 通过学生自己努力独立的去获取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氛围, 敏锐的观察力, 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 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学习, 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 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 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一起工作,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前提下, 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在探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的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实行分层施教

以分层施教为主要原则,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显然这种做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备, 要在互相沟通中了解学生。二、又要积累大量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三、要紧跟学生在不同时期心理变化进程, 适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改变原有教育策略, 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取得进步。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尊重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 不要拔苗助长, 心态平和, 不要把分数看的唯一, 每个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充分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才能做到教学中的“利益最大化”。

四、培养学生兴趣

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 篇2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

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

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篇3

[关键词]角色转变 分层教学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112

在这三尺讲坛上,我辛勤地工作了十几个春秋,新课改以来我更加注重教学实践:上公开课;写论文;指导学生参加高考备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做教学的信条,我成绩的取得归结于下面三句话:①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理念;②锲而不舍地追求精湛的教学艺术;③奉行务真求实的教学作风。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在学校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应该给孩子上一节什么样的课,以哪种方式去教育和让他们拥有一种什么样的校园生活,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考虑。课堂应该能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实现自由对话和交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这样的学习过程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个性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

1.平等——“师生是朋友”

现在的高中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也正在逐渐成熟。所以,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去“管” 学生,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他们当中一起学习、生活。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十分融洽,教育教学活动才会顺利进行。我经历的一件事就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我因感冒嗓子哑了,我班的学生刘某悄悄地将金嗓子喉片和双黄连口服液放在讲台并夹上纸条:“老师,注意身体,祝您早日康复!”短短的几个字让我倍感温暖,那几天,学生见了我总是问:“老师,好点了吗?”真得感谢这些学生,是他们,让我在学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民主——“教学相长”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疑问、异议和争论。很显然,这不利于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为此,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上课时允许争论、出错,允许质疑教材,允许与教师理论,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一次英语课上,在学到《未来生活》阅读课时,大家都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这时,一个不协调的声音传来:“老师,我觉得未来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一样,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下可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些学生也举手表示赞同,并积极地讲述了他们的看法,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未来的交通工具环保、高效且不会造成路面拥堵?”学生积极发言反对。

“地面不堵了,那空中呢,多辆飞行器同时飞行,想想就……”另外的学生马上针锋相对……

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句地争论着未来生活的利与弊,俨然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在总结时,我让他们写了一篇有关未来生活利弊的小作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得充实又有条理。我觉得,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落实,教学相长。

二、激励学生创造机会表现自我,让他们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使其个性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1.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写作教学方面,我让学生做到:用我笔,写我心,表我意。所给题材多种多样,有命题作文、自由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有好的文章及时表扬,及时推荐。这样,学生会觉得有事情可写,有榜样可学,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班的写作兴趣。当然,对于不能被及时展示的好作文,班里创办了“优秀作文集”,把好的作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这样做既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丰富了班内文化,一举两得。

2.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你能行的”

无论是家庭报告单上的评语,还是课堂上的随机点评,对学生来说,都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学生都很看重。为此,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揭短,对学生的个性优点予以充分的肯定,扬长避短地有机会就表扬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犹如一缕阳光,只有得到阳光的沐浴,他们才会抬起头来走路,才能自由欢乐地学习,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昆.中小学学习评价改革的趋势[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篇4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照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

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前提。学生对学习内容个性化要求表现为:由于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不同,对学习内容的难度、速度有不同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喜欢学习的内容较简单,学习速度也较慢,如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势必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倦学习。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速度较快,学习目标较高,如果教师不作较高的教学目标设计,他们会吃不饱,这样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学生的学习类型不同,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要求不同,例如知觉型的学生喜欢数据、实验,注重事实的呈现;直觉型的学生喜欢原理;听觉型的学生喜欢共同讨论,听教师多讲来学习;视觉型的学生则喜欢图示,示范表演等。

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个性化要求,教学实践应做到:教学内容应分层设计,有难有易,让学生在自己偏爱的学习速度中学习。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以便照顾到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类型。

二、教学手段的合理化选择。

学生对教学手段的偏爱会影响学习效率。就语言手段而言,应做到科学美 (追求简洁、协调、奇异) ,形象美 (创造更富有美感、具有鲜明形象的学习对象和环境) ,情感美,逻辑性强,有强烈的感染力。就教学信息手段而言,教学内容在坚持范例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又应紧贴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不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教学物质手段而言,应尽量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制作图文并茂,声色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具有人机对话,指导阅读、听课、练习等教学功能,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单纯的班级授课制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可采用班级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来组织教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同一班级进行学习类型的测试,把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方式相同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分为知觉型、直觉型、视觉型、听觉型、归纳型、行动型、深思型、顺应型、综合型等学习小组。面对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听觉型为主的学习小组能充分展开讨论,深思型为主的小组能作出周密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教师要对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以听觉型为主的班级采用讲述法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在以视觉型为主的班级则不是奏效的好教法。同样是讲述法,有的学生偏向例证,有的学生偏向理论推导,有的学生偏向教师的图示,演示等动态的表现。2、教学中多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紧近发展区获得最大的进步。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志特征不同,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4、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内化新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中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也应扬长避短,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虽没有优劣之分,但都有自身的长处和弊端。例如直觉型的学生学习草率,易忘记;在学习环境的偏爱方面,有的学生喜欢在深夜读书,白天休息等。教师应注意矫正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实践中可尝试利用一种学习方式的示范,带动偏爱其它学习方式的学生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训练。例如听觉型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在讨论是非常的积极和投入,此时要引导其它类型的学生也参与讨论,这样就会弥补其它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足。

尊重学生个性与严格要求 篇5

广南县珠街镇初级中学校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育生涯二十年,回首往事,对比今天的教育,却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忽略了学生也是人,而把学生视为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采用“家长式”教育,统一要求,步调一致,硬让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做,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其实,尊重个性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不能重视尊重学生个性,而忽视严格要求;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教育目标,做到既能完成教育目标,又能尊重学生个性,建设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严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教,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需要尊重。要想法设法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篇6

教学内容

选自科学三年级下册《关心天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测量气温的高低,分析处理数据,敢于就数据中的情况与他人交流意见,并能体会标准化测量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天气预报比较熟悉,会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但对气温值如何获取充满着好奇。学生在学习中初次接触温度表,对温度表的使用并不清楚,本课第一次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且通过数据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设计理念

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抓住学生对于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方式轻松直接进入主题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导入并不需要太复杂。不妨直接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气温是高还是低呢?有没有方法可以准确得知现在教室内的气温有多高呢?”

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气温测量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二)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表的构造和使用

引入温度表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温度表的构造。在学生感性描述的基础上,教师详细讲授摄氏度的概念,并规范了温度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语言是丰富的。]

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探讨温度表的使用和读数。这里尤其要区分好零上和零下两种不同的读法,并加以练习。

温度表的读写,是本课的重点。这里我特意放慢了讲解的速度,边讲解边板书,并让学生练习读写,以期学生区分好零上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并巧妙设计练习,调动他们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热情,从而为后面的测量、记录打下了基础。

(三)活动“测量室内外不同位置的气温值并记录数据”、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探究规律

学会了测量气温值的方法,那么我们所处的室内外气温值是多少呢?是否相同呢?我们实际来测量一下吧!

1.教师启发学生选择可能相差较大的地方进行测量,并发放表格指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2.回到教室后,投影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规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值是不同的。

3.展示今天天气预报的气温,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气温是如何测量出来,课后去寻找答案,为探究标准化测量意义埋下伏笔。

[培养学生敢于就数据中的情况与他人交流意见,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最后让学生报出三亚、漠河和北京的天气情况,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在也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气温高低变化和祖国河川的秀美。

评析

1.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共同探究与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教师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

教学反思

通過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周围的气温产生浓厚的兴趣 ,掌握温度表的正确读、写法,能使用温度表认识事物特征;活动中从不同地点测量出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室外测量环节,由于身处教学楼中,温度差异并不特别明显,这时其中一组的学生向我大胆请求去校园中心树木较多处测量阴凉处的气温值。看着学生热切渴望的眼神,我心中快速思考了下,距离虽不远但可能要耽误计划好的时间。不过明显的对比结果正是我们非常需要的,而且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和个性自主要求也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最后我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孩子们欢呼着跑到树木花丛等阴凉处测量气温。之后在分析不同地点气温数据时,最惊喜的地方是去花丛处测量的小组,测量出来气温值和室内最高气温值相差12摄氏度左右。这一对比明显的结果强烈增强了学生对于气温测量科学探究的兴趣。

2.在教导学生读温度计读数时,我首先提问了一个学生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时,他很聪明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从0摄氏度开始到20摄氏度一共有20个,所以每一小格只有1摄氏度。在我准备表扬并让他坐下时,他说这个温度表的液面在0摄氏度上有13个小格,所以读13摄氏度。这时我在几个学生脸上看到相同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对读数的这个部分是掌握了,不过还有部分同学还在思考中,也有人对他的解说,表示信服。我知道这个学生已经为我后面的教读数的环节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我表扬了这名学生,接下来详细向学生教授读气温值的技巧,有了他的铺垫,后面的同学很容易掌握了这一技能,并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是充满变化的,并不会每一个过程都跟着教学计划走。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要赋予变化性、创造性,对教师自身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对于课堂教学有更多经验和更深的体会,对于知识体系充分的了解和熟知。教师要有跳出备课预设思路的准备,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篇7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

1.平等———“师生是朋友”

现在的高中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 独立的人格也正在逐渐成熟。所以, 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去“管”学生, 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他们当中一起学习、生活。这样, 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十分融洽, 教育教学活动才会顺利进行。我经历的一件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我因感冒嗓子哑了, 我班的学生刘某悄悄地将金嗓子喉片和双黄连口服液放在讲台并夹上纸条:“老师, 注意身体, 祝您早日康复!”短短的几个字让我倍感温暖, 那几天, 学生见了我总是问:“老师, 好点了吗?”真得感谢这些学生, 是他们, 让我在学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民主———“教学相长”

我们都知道,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没有疑问、异议和争论。很显然, 这不利于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为此, 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上课时允许争论、出错, 允许质疑教材, 允许与教师理论, 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一次英语课上, 在学到《未来生活》阅读课时, 大家都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这时, 一个不协调的声音传来:“老师, 我觉得未来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一样, 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下可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些学生也举手表示赞同, 并积极地讲述了他们的看法,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未来的交通工具环保、高效且不会造成路面拥堵?”学生积极发言反对。

“地面不堵了, 那空中呢, 多辆飞行器同时飞行, 想想就……”另外的学生马上针锋相对……

就这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句地争论着未来生活的利与弊, 俨然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在总结时, 我让他们写了一篇有关未来生活利弊的小作文, 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得充实又有条理。我觉得, 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落实, 教学相长。

二、激励学生创造机会表现自我, 让他们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使其个性获得良好的发展, 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1.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人人都有才, 人人能成才”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写作教学方面, 我让学生做到:用我笔, 写我心, 表我意。所给题材多种多样, 有命题作文、自由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有好的文章及时表扬, 及时推荐。这样, 学生会觉得有事情可写, 有榜样可学, 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班的写作兴趣。当然, 对于不能被及时展示的好作文, 班里创办了“优秀作文集”, 把好的作文打印出来, 装订成册, 在班内传阅。这样做既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丰富了班内文化, 一举两得。

2.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你能行的”

无论是家庭报告单上的评语, 还是课堂上的随机点评, 对学生来说, 都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学生都很看重。为此,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少揭短, 对学生的个性优点予以充分的肯定, 扬长避短地有机会就表扬学生,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犹如一缕阳光, 只有得到阳光的沐浴, 他们才会抬起头来走路, 才能自由欢乐地学习, 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摘要: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 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 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还要多关注他们之间的不同个性, 教会他们如何做“真”人,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能自由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 自由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从几个方面去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适时转变角色、态度和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人施教。

关键词:角色转变,分层教学,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篇8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根据家长的意愿, 是否把儿童送往托儿所, 绝对不是强迫性的。小学阶段除了少数州为6年 (如柏林) 之外, 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 德国主要施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 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 有为期两年的过渡期, 可以通过教师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 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定向阶段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 依次为主干学校、实科中学以及文法高中。具体要求如下:

1. 学业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法高中就读, 为期约九年, 乃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 学生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 政府领导阶层、社会精英多半出自于此。

2. 学业程度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科中学, 学程约5或6年。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结业考试, 毕业生多半继续接受全日制的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或科技类的高等教育, 少部分接受所谓二元职业训练。

3. 学业程度欠佳的学生则就读5年制的主干中学, 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完成学徒训练, 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

4. 此外, 与上述3种传统的中学途径平行的体系叫综合性类中学, 有些学生在小学以后还没有完全可区分去哪类学校, 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 直到在综合类中学结束大概为十年级, 然后再决定以后的去向。不会像社会淘汰机制一样, 因为暂时的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 他们在中学阶段以后再作选择。

看到这个体系,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德国中、高等教育体系的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 切切实实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着想。众所周知, 每个学生都有其鲜明个性、独特天分和发展梦想的, 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升, 所以必须得尊重学生个性、天分和梦想等。换句话说, 我们就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凭藉个性、天分来学习、发展, 最终实现他们的梦想来设计和经营好我们所办的教育。只有这样, 我们才有底气说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 是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服务。

二、我国高中教育应当“以生为本”

我国中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 之所以仍屡遭诟病甚至否定,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研究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和服务。“以学生为本”仍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 一切仍仅从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的意志出发来办教育、搞管理和实施教学的做法还是主流“, 以学生为本”的相关研究仍处在虚幻、美好的假想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问题, 高中教育的顶层设计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否则, 这样的合理诉求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首先, 我认为, 德国的中等教育“一本三枝”的体系是以学生为本的, 是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 就是在切实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和服务,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 我们的教育改革 (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 喊了30多年, 却至今仍未见一点实质性的改进。据德国朋友介绍, 在德国选择读文法高中、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的那部分学生, 一般不会超过15%。这部分学生将来主要步入政府领导、社会精英阶层。还有一部分学生有独特天赋, 如有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天赋, 一般也不会超过15%, 他们会选择综合性类中学, 凭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发展。其余约70%的学生, 自愿选择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 将来或成为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 或从事手工业、制造业等。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学生在校期间是边读书边到一些实业部门实习的,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过得硬的, 也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不低。

其实, 我国的高中教育现状与德国的中等教育状况也差不多, 各类学生的比例也应该大体相当。然而, 反观我国的高中教育现状, 30多年来几乎没什么大的改进, 尽管大家都在嘴上喊“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 实质上我国高中教育仍以“大学升学率”为命根子, 仍是教改的禁区。现在, 大学教育都已经接近普及了, 但考名优大学的火却还是愈燃愈烈, 仿佛不如此拼争就没有一点儿出路似的。更令人疑惑的是, 尽管一些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也曾到国外做了不少考察, 但我们高中教育顶层设计者们却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高中教育的顶层设计须尊重学生个性的问题。学生初中毕业之后, 既没有像德国那样实施“教育分流”, 建设足够的相当于德国“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的高中学校, 为那大约70%的考不上名优大学的学生早谋出路, 更没有配置足够的职业技术类大学来接纳他们。于是乎, 尽管我们高中教育都已经快普及了——大学升学率也已接近80%, 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希望考上名优大学, 结果往往是难尽人意, 因为那部分学生只能占全体学生的15%左右。于是乎, 那些一般性普通高中学校也就几乎成了摆设, 既不能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有所作为, 又不可能培养出几个考上名优大学的学生, 只好一天天半死不活地在那里硬撑着。

很多学生心有不甘地选择了一些没什么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和实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两无优势的大学, 胡乱地读几年混一张文凭, 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残次品”, 就是想到工厂就业还得“回炉重铸”。全社会包括学生的家长也都拼命地“赶鸭子上架”, 硬是想把这70%的学生活活地往名优大学里推, 以求将来有个好工作, 结果换来的常常是家长绝望和孩子身心备受蹂躏和摧残。

其次, 这种不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几十年无大改进的高中教育, 正在严重地分裂着很多教育管理者、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人格。一边在一心一意、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 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 一边却在轰轰烈烈地搞什么素质教育, 高高树起扯人眼球的牌坊。现在“, 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生命教育”、“立人教育”、“善美教育”、“幸福奠基教育”等提法很多, 在一些高中学校搞得也很热闹, 实际上大都没有切实融入学科教学和师生发展之中, 甚至与之毫不搭界, 只不过是一块块应时做景的招牌而已。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所诞生的高中教育名校, 真正很有底气地说自己确实没有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到底能有几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就是那些整天在那里高唱教育公平、育人第一的专家和官员, 又有几人不整天在那里设法给自己的孩子择高考升学率高的高中名校呢?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尽管几十年都过去了, 我们也还是不可能看到几所实实在在的中国式的“实科中学”“主干中学”“综合性类中学”, 只能是遍地的中国式“文法高中”!我们总是简单粗暴地把不同个性和天分的孩子都捆在一起来强行打造统一规格的“英才”, 梦想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政府领导和各业精英。我们的领导、教师、家长和全社会都在做着这种残酷而悲哀的梦。更可悲的是, 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却还在说自己在办“以生为本”的教育, 自己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可见, 这种高中教育现状正在分裂着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广大师生和家长, 甚至整个社会的人格。

三、我国高中教育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还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也造成了全社会鄙视实业技术和基层劳动者的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风气下, 金钱和权势正在一天天肆意践踏着教育公正, 真善美教育正在一天天被扭曲和淡忘, 人们的教育理想正在一天天地麻木和畸形, 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正在一天天滑坡和贬值。在这种社会风气下, 大学办学质量日益下滑, 硕士、博士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一些大学搞虚假就业, 一些企业出现用工荒等现象, 而且越来越普遍。

假如我们的高中教育改革也能像德国这样,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 不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中考分数来决定他们所上的不同等级的学校, 而是按学生的个性、天分和未来的发展来分类上不同类型的学校, 恐怕我们的高中教育就不会发展得如此被动和令人绝望了。假如我们早些动点真格,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实实在在地大力改进高中教育, 恐怕我们早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和无为了。可惜, 这一切都仅仅是假设“, 涛声”依旧“, 破船”依旧。一次次的仿真备考测试正在把学生逼成一个个只会做题的机器, 或一个个厌恨教育甚至社会的极端分子;一场场高考混战正在肆意毁掉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特殊人才, 而且全社会的人格也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分裂着。这绝非危言耸听, 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再这样发展下去, 中华民族真的就将面临着被整体取消“球籍”的危机。

在目前这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背景下, 尽管我国也有不少高等职业技术类学院, 但他们往往连自己都感觉低人一等, 大多都只是在维持生计而已, 几乎就没有如何针对国情实际做大做强的战略眼光。实际上, 这也不该只怪这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因为国家的高中教育大政方针就很脱离国情的实际, 且还没有更明朗、更有力、更合理的相关政策出台, 况且整个社会的大气候还处于教孩子“做人上人”的不良风气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普通高中教育都还在拼命地挤“独木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很不完善, 且整体遭社会鄙视, 两者根本还不具备良好的对接环境与条件。当然, 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仅靠教育界自身的科学规划和务实努力还很不够, 还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出台提高实务型劳动人才的工资待遇的政策或法规, 并在全社会依法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的良好氛围, 为大力改进高中教育, 实施“高中教育分流”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高中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 大力改进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必须充分考虑现代化建设对各种人才的实际需要, 切实做好工作, 建构好“高中教育分流”体系。一旦这个体系建构好了, 高中学生真的实现合理分流了, 相关的机制也就会大大理顺, 我国高中教育自然也就会以学生为本、健康地向前发展了。现在, 我们大家都在做着一个强国梦。毋庸置疑, 这个强国梦同样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行动。

德国中高等教育体系的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 切切实实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着想。

我国中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 之所以仍屡遭诟病甚至否定,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研究并没有真正做到 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和服务。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发展 篇9

1. 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师生平等对话, 学生才能充分地弘扬个性, 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才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 心灵得到解放, 学习自然地转化为一种乐趣,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刚进初中时, 还会保持小学时那种对老师的敬畏之心, 对我们“敬而远之”。我就利用年轻的优势, 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着一身休闲装, T恤配牛仔裤, 一根高高束起的马尾, 一双运动鞋, 这身极具亲和力的打扮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后来学生写作文时多次提到我这身打扮, 说我就像他们的姐姐, 觉得特别亲切。课堂上, 我也会和学生开些小玩笑, 用他们熟悉的网络语言调整氛围, 比如“XXX, 你怎么看?”和学生熟悉后, 经常会有学生对我说:“老师, 我们一点也不怕您。”我回答:“我不需要你们怕我。只要你们尊重我, 这就够了。”

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 学生读得开心, 想得开阔, 说得畅快, 问得自在, 议得尽兴。学生充分享受心灵自由, 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和文句的意蕴, 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2. 给学生独立真实的感悟空间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因为,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 有着各自的焦点, 每一位学生的理解, 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新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读书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不同的感悟, 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 我们要引导、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 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中, 我总是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 允许学生独树一帜, 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 允许学生随时质疑, 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 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

记得上《吆喝》一文, 课文收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怎么看待渐渐远去的吆喝声?”我原以为学生会对消失的吆喝声表示遗憾和惋惜, 哪知道学生竟然都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还列举了种种理由。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只要他们说的合情合理, 我尊重他们的理解和认知。

3. 针对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莱布尼兹认为:“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个性表现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喜欢鼓励, 我就给他“戴高帽”;有些学生容易得意忘形, 我就适时“打压”下;有些学生羞于表现, 我营造氛围尽量让他们放松……

班上有个学生很调皮, 不爱学习, 但是特别好面子, 还有些爱出风头, 老师们看到他很是头疼。我发现只要有学生在回答一些的问题, 他总要在下面插上几句。观察到这点后, 上课时我会故意点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回答正确了我就大力表扬, 其他学生也明白我的意图, 对他精彩的回答不吝掌声, 如是几次之后, 再上我的语文课时他就不好意思捣乱了, 时不时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不管学生个性多么不同, 他们也还是有一些共性, 比如怕丢面子, 对犯错的学生我一直尽量私下谈话, 保存他们的面子。

4. 分享

我班上大部分是寄宿生, 平时都在学校里, 对外面的信息接触比较少。上课时, 我会把一些重大新闻讲给学生听, 遇到比较好的电视节目就下载给他们看, 或者讲一些我的生活经历。时间一长, 学生自然而然也向我敞开了心扉, 有的写纸条讲他们的烦恼, 有的在作业本上留言, 当然, 我都会耐心回复。

记得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时, 里面谈到了爱情, 我那时刚刚结婚, 学生起哄让我讲讲我的爱情, 我早有心理准备, 便给他们讲起了我和老公的爱情之路。之后我反问学生, 他们理解的爱情是什么, 学生也大大方方谈了他们的想法。之后的作文, 我特意选了个很有诗意的题目:《那一刻, 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果然, 学生在作文里都幻想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但是我注意到, 学生的预设年龄都是成年后。有些我们家长、老师“谈虎色变”的事情, 如果都尽量以一种平和心来对待, 学生反而会淡下他们的好奇心。

和学生几年相处下来, 学生一直把我当成他们的姐姐, 有什么也愿意和我说。师生间的情谊在这种尊重、关爱的氛围中延续。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只有我们真正地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人平等看待, 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具有生命活力的空间时, 学生才能放飞个性的翅膀, 翱翔天际。

摘要:在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正是要培养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 提倡尊重主体、发展个性。我们的校本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为最优的观念, 引导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 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 弘扬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个性,尊重,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3]叶运生著.《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主体地位 篇10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 教育价值主体性缺失, 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上。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 因而课堂上教师自然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 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帮助的训练。尽管学生学得很苦, 但他们头脑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 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 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显然, 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的当今, 教学现实恰恰反映了马里坦所批评的背离了教育真理的两个方面。其次, 对学生主体个性培养不够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 就是传授书本知识, 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观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受教育者的许多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了, 表现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

二、对策建议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是教育家们一直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尽量使学生敢于开口, 乐于开口, 一定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法, 一味地使学生被动学习, 压抑他们的潜能, 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定要多给学生机会, 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对于课堂教学要有独特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 一切要以促进课堂效率为标准, 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 该放则放, 该收则收, 以体现教师作为“导演”的主导“作用”。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1、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在上英语课时,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 老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 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 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 众目睽睽之下, 不远处还站着老师监督着, 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 英语说得语无伦次。老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 让他说, 他不说, 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 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 模拟各种情境, 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 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 它毕竟是在课堂中, 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首先, 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 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 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 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 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个结, 还得先从教师做起。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 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间无心理距离。

其次,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做到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在教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同样的学习内容, 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 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 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 有的善于形象思维, 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 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 强求他们齐步前进, 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 课堂提问时, 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 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 学生们也会感到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从而也树立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

2、尝试探究性教学, 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 以个人或团体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怎么样”。

结语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 我们提倡师生互动, 以课上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 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玉梅:《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 《外语学刊》, 2007 (05) 。

上一篇:能源信息化下一篇:几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