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课程

2024-06-15

中职音乐课程(精选十篇)

中职音乐课程 篇1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音乐课程所要培养的目标不够清晰和明确

长久以来,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不全面,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的原因是技术更为重要,而文艺方面被过于轻视。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尤为困难。

(二)教学内容略显陈旧,教材也是如此

目前,一些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还是不够完善,而且相关的专家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所以学校还需要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教材选取进行不断完善。

(三)音乐的课程设立不够合理

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也就是说课程的设置会对学生素质培养造成直接的影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课程的设置是以培养音乐素质人才为中心,而从学生来看,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为教学做准备,这也反映出了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存在着问题,理论与实际脱轨。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可从学生与教师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与探讨。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都各有不同,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的文化程度是中学毕业。这个可以满足学前教学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满足。这是因为职业学校在招生方面放宽了限制,非本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考取,因而,一些音乐素质不达标的学生也被允许扩招进入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提升。作为老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更多其他层次其他领域的知识。其中现代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就是老师应该学会的一种技能。现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体系还在初步制定,不够完善,成果也不多,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有效教学对策

(一)实施教学合一

1. 设置演奏课程。

其中包括钢琴、电子琴等一些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结合老师讲的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典型的作品进行鉴赏,并且将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演奏相结合,为将来在幼儿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水平而做好准备工作。儿童歌曲是既可以满足儿童心理又能更好地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应该将键盘乐器教学课程纳入音乐课程中去。

2. 设置声乐课程。

包括将声乐的理论基础、歌曲唱法和技巧的学习与儿童歌曲如何演唱、排练等内容收入音乐课程中。声乐演奏中的一部分内容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单人独唱,集体合唱还有视唱练耳等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声乐课程中应注重声乐的技术演练。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节奏感和掌握表演技巧。

3. 设置音乐基础理论课程。

如果没有专门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为铺垫,那么在学习乐器和声乐等方面时总是感觉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很迷茫,似懂非懂,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也就失去了对这一方面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这样看来,开设系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视唱练耳这一课程主要的作用是锻炼并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等乐感。显而易见,此课程对键盘乐器和声乐等方面的学习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 设置综合艺术课程。

主要包括了对舞蹈基本功的学习,还有美术和手工的学习以及现代教育的技术等。综合类的课程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各类的艺术形式,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恰当地运用各类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使现代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发挥作用。

(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属性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学科间的联系与结合,使得各单一学科可以互相融合,形成整体教学。这不仅仅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能够体会生活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这一问题被广泛的关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唯有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开展情况实时跟进,才可以发挥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实施只涉及了两大方面,即声乐和琴法。以音乐知识为主,试唱练耳为辅。这明显存在了诸多问题,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地互相结合和渗透,致使一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难度加大。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一些有效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对策,音乐课程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中职音乐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2

2.2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音乐教师要在开始教学活动前,就需要先综合考量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便使制定的教学方案能成为最佳方案,再据此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从而使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对音乐课堂的走向进行很好的把控,教学方法方面可以侧重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等,以便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音乐教学决不能孤立地进行,应该紧密联系起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职音乐教师必须要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做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择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导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出来,加强并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的知识与内容,这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他们就会投人地更加专心。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作为美育的重要一部分,音乐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创造美的能力。中职音乐教材选取了很多经典作品,教师善加利用和引导的话,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陶冶其情操,升华其精神世界。

2.4改进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改革也在同步地展开。教学评价作为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其一般是借鉴或者依靠我国已有的学科教学评价模式,往往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结果,这种只注重书面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的效率无法有效提高,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改革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很重要。教师可以综合学生日常考核成绩以及学期末成绩,并且及时转变以往考核的内容,把学生在音乐教学综合的学习态度放到最终考核中。唯有采取这样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2.5教师要借助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有音乐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艺术家在创作音乐时就已经将自身的联想因素渗透到其中,学生们作为学习、欣赏音乐的主体,理所当然的要调动自身的联想能力。教师可尝试请大家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散文、诗歌和感想的新形式将所听到的内容以及个人感情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学生们从这首标题乐曲中会觉察到“悲怆”的心绪在其中,并且在领略优美旋律的同时,不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经过大家的探析,不难发现这首曲子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人民被沙俄所压制,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通过聆听世界名曲,学生们的情绪无疑会随着节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锻炼。

2.6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职音乐课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空间也逐渐增大。教师利用好现代化的音乐教室,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乐器,比如手风琴、脚踏琴、钢琴和现代电子乐器等,增长音乐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要欣赏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欣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欲望。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专的音乐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在教学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最终提高中专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

中职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音乐;体验式教学

中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培养院校,长期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在艺术方面的培养,音乐课堂也成为枯燥乏味的课堂,这不利于一个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探究音乐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发展兴趣爱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学习中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加强教学效果。在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提倡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设置规定情境以后,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感受与领悟,在情境中陶冶情操、学习相关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创造一定情境并在情境中有所收获。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情境教学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在学习中体验,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是学生学到多少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创新,有所感悟,并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的特点

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中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侧重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有所忽视,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并且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并没有从学生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从而趣味性有所降低。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兴趣,在音乐课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的结合

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升素养。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

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发声方法以及相关乐器的基本使用,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如何发声、如何使用乐器,这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失败的。因此实践在体验式教学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在发声练习的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共鸣腔发音,可以让学社尝试打哈欠、打喷嚏等,并告诉学生刚刚通过打哈欠等方式发出的声音就是共鸣腔的声音,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尝试找到共鸣腔的发声方法。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比教师从生理学、音乐学等角度讲授理论知识要直接而且简单,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2.通过表演的形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亲身体会,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再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播出某部音乐剧,如《歌剧魅影》,教师截取其中一部分精彩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该片段重新演绎。这样学生在趣味性学习中练习了发声、唱法,有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场景,将某歌曲融入到该场景中,通过音乐剧等方式表演出来,情节、对白或者歌曲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方式对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有很大帮助,对其未来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选取《送别》等旋律、唱法较为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自由设计情境和对白,通过演绎的方式感受歌曲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亲身体会,使其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丰富情感,提升素养。

4.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些专业与音乐相关,如音乐教育学、幼师等专业,因此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将课堂留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其担任教师的角色,将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说课的方式讲授出来。授课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性等方面与普高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别,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因此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双赢的全新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窘境,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课程知识,激发了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因此,体验式教学对中职院校教学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高丽莉.中职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J].商情,2013(2):270.

[2]徐金梅.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3(7):87.

中职音乐课程 篇4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项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上个世纪八十初年代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教授引进到中国的。一经传入迅速的在我国发芽开花。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人本主义,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原本性”,认为音乐必须与舞蹈语言相结合、人们必须参与其中,这种自然地、能被人体会的、全员参与的音乐教学更适合幼儿教育思想。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适用性

在原本性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直主张的是主张综合性、亲自参与性、节奏基础性、即兴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一)综合性教学原则,丰富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因音乐作为艺术手段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综合类的音乐教育活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遵循的综合性原则,除了对儿童进行演唱和演奏教育之外,还加入了即兴舞蹈、声势律动、游戏、朗读等一些有趣的艺术内容。这些综合的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还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亲自参与的教学原则,增加幼儿自信心

亲自参与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要求受教育者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而奥尔夫教育体系里所推崇的声势练习、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由于简单易操作,容易上手学习,有效的降低了儿童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和创作音乐的门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从中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节奏基础性原则,化繁为简提升兴趣

奥尔夫音乐体系主张节奏基础性,这是奥尔夫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要素,传统的节奏训练比较单一、枯燥。而遵循原本性的特点,通过动作节奏与语言节奏相结合的训练,对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节奏感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结合了人声、动作、语言的训练,在行进跳跃或者身体的律动中训练节奏感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更有理由学前儿童的接受,也提高了儿童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四)即兴创造性原则,激发想象创造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提倡的原本性就是即兴性和创造性。其主张从即兴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自由而有序的课堂形式,将即兴融入到音乐、语言、节奏、乐器等教学中。儿童通过游戏时的自由即兴开始,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引导下从而演唱或者表演自己创作的小的音乐、节奏片段,这样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使得幼儿没有技术上的负担,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学习训练,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迅速的掌握音乐技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而在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之后,他们只能被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操作者,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儿童教育者。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是一件十分尴尬的难题。

如今中职音乐教育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都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返校之后,普遍反映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不知道怎样组织一节音乐课等问题。这都是现如今一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技能、方法和内容,了解音乐教学教学理念,能够在离开校园之后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是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专业度要求不高,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而言,其原本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具有游戏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够让他们很快的掌握适用于以后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奥尔夫音乐课程,能够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和个人的感悟力、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要引导幼儿多参加艺术活动,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由此爱上参与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园老师多创造让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原本性音乐不谋而合。这种综合了歌曲、声势、律动、游戏等活动的综合教育方式,对于我们学前教育的音乐领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鉴。而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已经传入中国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起步和发展期,结合了中国的音乐素材之后,本土化的奥尔夫课程更适用于我国的中职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由此,笔者认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应引进奥尔夫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摘要:如今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健全幼儿人格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只有采用操作性强、生动形象的综合教育方法才更适用于幼儿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沿用过往的课程模式学习,必须与目前的实际的教育工作相结合,而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引进恰恰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 篇5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21-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在追求精神文化需求。所以,音乐作为精神文化需求之一,逐渐地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中职音乐教学也理所当然的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又由于流行音乐深受大众的喜爱,所以现代教育正在考虑如何将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完美地融合。因此,对流行音乐的基本概述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合流行音乐的必要性,以及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合流行音乐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清楚明白的。

一、流行音乐的概述

1、流行音乐的含义

流行音乐是随着中国的市场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实质就是商品音乐,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在艺术的造诣上,相对于古典音乐和戏曲等便会有一些差距。但是,它具有通俗易懂、节奏整齐、曲调平和、语言简洁等优点,正好符合人们的爱好。基于此,它们会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得到学生们的追捧。

2、流行音乐的特点

一是具有社会性。只有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音乐才会显现出其作用。比如,紧张工作的白领们在工作之余,欣赏一下轻松的爵士乐,必定会让他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

二是具有通俗易懂的特性。由于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其很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而且,它们的曲调也比较简单,所以很容易被人们传唱。

三是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由于流行音乐大致上的创作是反映当时的情况,所以其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四是具有很强的新奇性。由于流行音乐需要不断地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大众的口味,所以流行音乐必须要不断地变换形式,从而得到大众追捧。

二、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处在青春期,因为流行音乐的大众化、潮流化,这些中职学生对其有很强的追捧欲望。加之流行音乐中含有对于感情的向往等,这些正好是这些中职学生现在的心态,所以很自然的许多中职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所以,将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举措,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起来,而且也可以提升起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后,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进行培养。

三、流行音乐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音乐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有效地转变

虽然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缺点,但是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排斥它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将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会变得更加严格。如果教师不能摒弃对流行音乐的偏见,必将会与时代脱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从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此外,教师在任教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流行音乐有进一步的接触,从而培养共同的灵感。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对其进行引导性培养,在课外教学中不断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对音乐理论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也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方面的比赛,让其压力变为动力,明确学习目标,更加认真的学习音乐,从而有进一步的提高。

2、将流行音乐的潮流结合起来,对其内涵进行深刻地挖掘

虽然大家都很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哼唱几句,但是众所周知的是,我们仅仅是表面上的喜欢,对于流行音乐深层次的理论、精髓没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流行音乐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对其创作背景更是要了如指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流行音乐,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教给他们一些学习音乐的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分辨能力,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轻松地学习音乐。

3、将社会热点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给音乐赋予时代背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当下的一些热点结合起来,同学生关注的话题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音乐交融起来讲解给学生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学习。

4、不断地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流行音乐中

由于当代学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程度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中日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在教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时,还要教育学生在和平时代如何爱国、怎样爱国等,从而让学生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国热情。

5、不断将励志精神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中职音乐课程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课程 对策研究

现今学前教育行业快速发展,无论是社会、教师还是家长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前音乐课程的设置是为了通过音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还能促进孩子全方面健康成长。各学校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学前教育如幼儿园培养教师的场所,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对学前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实施问题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視,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突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音乐课程,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即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基本素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支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能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是目前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正是有助于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只有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调研和分析,才能有效发挥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洋.试述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6).

中职音乐课程 篇7

一、儒家“礼乐”学说

儒家的礼乐学说,成于先秦,但对后世音乐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以孔子和荀子为代表,他们对礼乐的论述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亦各有其特点。孔子认为,音乐本身就具有德育的内涵,对此他提出了“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命题,亦即音乐不仅要给听众带来审美享受,而且要表现符合道德准则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内容,这就赋予了音乐乐以“仁”的道德引导作用。因此,他也认为在音乐教育或者活动中音乐的内容要体现出仁爱的性质,使人更加的美好,足以陶冶听众之情操。

与此相应,孔子也从音乐的社会功能角度提出了音乐审美的准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音乐不应表现极端欢乐或极端忧伤的情感内容,而应表现有节制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情感内容。孔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内涵美与音乐形式美的交互融合,建构起了成熟的音乐审美准则,足以引导听众达成自内而外的审美体验。同时,也突破了音乐在夏商以来巫术祭祀活动中惯于表现神秘主义狂热情感的传统窠臼,赋予了音乐现实的社会功能。

鉴于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审美规范的音乐能够规范个体的情感取向,引导其归于社会群体性的情感表达维度,这同儒家所强调的“礼”具有异曲同工的教化作用。因而,孔子也指出“乐”是与“礼”具有同等重要性的一种教育手段。对此,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主张,并且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也将音乐教育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为后世儒家“礼乐”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战国后期儒家理论的集大成者,荀子则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德育因素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荀子在其《乐论》中明确提出了“礼乐”的概念,并指出“乐合同,礼别异”。即,“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从理性上区别社会阶层地位;而“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从感性上统一各阶层的情感取向,使各阶层均乐于认同其所处地位,以期维护社会阶层结构的稳定;其次,荀子提出了“审一以定和”的主张,这就赋予了孔子“乐而不淫”的审美标准以更明确的可操作性。“审一以定和”,即确定宫音之后明确音阶,从音阶、调性的角度首先保障音乐的平和、舒缓,才能够表现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且“尽善尽美”的旋律形式、思想内涵及音乐形象。

实际上,借助“审一定和”的主张,荀子就将“和”确立成为儒家音乐审美的具体标准。“和”字不仅凝练地概括了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执两用中”思想,而且强调了音乐的谐和属性,也就强调了“乐”的“合同”功能暨教化功用,这实为后世儒者提出“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主张之滥觞;最后,在明确音乐教化功能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乐”“足以治万变”,这就将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提升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彰显了音乐的治世功能。可见,从春秋末期的孔子到战国末期的荀子,儒家“礼乐”学说已臻于成熟,足以承担其指导音乐教化之功能了。

二、道家的“至乐无乐”

儒家音乐理论虽能发挥教化功能来调节社会群体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礼乐文化却可能被一部分人异化,成为利己谋私的幌子。为了超越这种局限,道家在对“礼乐”文化进行扬弃之后,提出了“道胜于乐”的主张,即认为音乐之美来源于抽象的“道”而非具象的“金石”物体——能够演奏音乐的“金石”(如铜锣、石磬)自己不能发声,必须得“道”(规律)才能发声。亦即必须有物体敲击才能发声,这是金石发声的规律。故而老子标举“道”为“大音”,提出“大音希声”的观点,认为作为“大音”的“道”本身虽无声但却是金石音乐之“声”的来源,故而凌驾于后者之上,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而庄子则进一步引申出了“至乐无乐”的观点。其逻辑是这样的:既然“金石”等乐器需要得“道”(规律)才能发声,那么人也必须得“道”(规律)才能享受到音乐之美。

那么,人的“道”又在哪里呢?庄子认为,这就好比小鸟在树林中建巢只需一根树枝、鼹鼠在河边饮水只不过喝饱肚子一样,人欣赏音乐也不过顺应自己的本性而已,这就是人欣赏音乐的“道”。因此,音乐欣赏的实质就在于“中纯实而反乎情”。亦即内心纯粹无杂乱欲望而回归自己真实的本性。这是欣赏音乐的必备状态,同时也是音乐欣赏所应导致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音乐和人的本性是同位一体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的音乐是那种并不追求极致欢乐的平和之乐,这才是道家眼中合于“道”的音乐。故而,庄子将道家的音乐观概括为“至乐无乐”,这也为我们现今的音乐教学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指导。

三、结语

本文约略阐述了先秦儒、道两家的音乐观,也就能够水到渠成地点明这些音乐观念对于当前中职音乐教学所能发挥的作用了。综上可见,无论是儒家的“中和之美”还是道家的“至乐无乐”,都提倡音乐欣赏者要节制过度的欲望而返归内心的纯粹本性,这样才能顺应音乐欣赏的规律,让学生感悟音乐之美。在今日相对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音乐工作者应该向学生细致讲解先哲的音乐观念,以期引导其复归于心灵的纯粹而聆听、感悟到音乐的天籁之美,从而发挥出音乐提升大众综合素养、净化心灵、规范行为的功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先秦时期是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为活跃的阶段,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很多的思想大家。在音乐思想方面也各异纷呈,体现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也蕴含着深远的德育因素,对现今的中职音乐教学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剖析先秦儒、道两家的音乐观,来阐释古代音乐思想对于当前中职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开发探析 篇8

关键词:中职音乐,校本教材,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保证学生修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研究音乐校本教材,进一步开发音乐校本教材的教育资源则是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急切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的丰富性,拓展、 充实和完善国家和地方教材也离不开音乐校本教材。

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 学习音乐的平台,使校本课程的实施真正注重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 极性与主 动性,拓展学生 音乐知识 的领域,增长见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呢?

一、发挥中职音乐教师及教材编撰者的关键作用

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是音乐校本教材开发 的关键因素,因为音乐教学者在教学的一线,作为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利用和施行的实际实施者,与学生和教材进行直接接触,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熟悉音乐校本教材的内容,知道音乐校本教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音乐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具有实际发言权。 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将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作为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并将其看做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教材建设的重要载体,从而积极投身到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中去。

二、深度挖掘中职音乐教师专业优势,构建特色音乐校本教材

教师资源条件是开发校本教材的一个基础要素,并直接影响对校本教材的有效利用。音乐教师大都多才多艺,要么能歌善舞,要么掌握一种或几种特色乐器,这正是音乐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只有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结合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专长、 特性,在开发音乐校本教材时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音乐校本教材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进行编写,在开发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形成独特的校本音乐课程特色,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现理想的音乐教育目标。

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好奇。”新课标提倡以兴趣爱好作为学习的动力,调动和激起学习兴趣,指引学生主动参加。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编写相关的音乐教材,有选择地将一些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同时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共同赏析和探讨,必然有助于在无形之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发对所学音乐课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一同探讨课外的其他音乐问题,逐渐提升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欣赏能力。

四、因地制宜,结合地方资源,融入地方特色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地方和学校可以将当地人文情志、地理风貌、文化传统等因素融入地方音乐校本教材中,开发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音乐课程资源。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对音乐教 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灵活性与广泛性,它既可以融入当地的特色乡土音乐文化资源,也可以收入其他音乐文化资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同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其核心 理念。对民族音 乐的热爱必定要以当地的乡土音乐为基础,当地音乐离不开地方人民的生活,必然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指引学生 认真品味 与欣赏当 地的音乐 艺术文化,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与加强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为学生打造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校园,从而实现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高效作用。因此,音乐校本教材的编撰者和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充分利用当地特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强烈意识,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开发和适当使用当地音乐资源,并注意突出和发扬地方音乐的教育特色。

探析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9

叔本华曾说:“音乐是这样一种伟大而又非常优美的艺术,它有力地影响了人的内在本性,它的独特甚至超越了感知世界本身。”的确如此,音乐教育在陶冶人格情操、提升艺术修养、涵养人文情怀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已经延伸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可能音乐老师自己都认为所执教的学科是副科,这种现象在我任教的这所学校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音乐课程的安排要等所有课程安排完之后才能考虑,所以上课时间要么是下午的课余时间第七、八节,或是晚自习的时间,每个班象征性地安排四五节课,试想,四五节课的音乐欣赏,只能是蜻蜓点水般浏览下。通过近几年对一年级学生入学摸底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不识简谱,更不要说欣赏歌剧等高雅的音乐作品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和平编写的《音乐欣赏》教材,该教材比较系统而又简要地普及了有关音乐学习的相关知识,比较适合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使用。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了五个模块来进行教学:(1)流行音乐欣赏;(2)摇滚音乐欣赏;(3)民族音乐欣赏;(4)合唱音乐欣赏;(5)校园民谣欣赏。

二、灵活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都比较薄弱,如果单纯地按照音乐欣赏常规来讲的话,确实我们的学生很难理解,自然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情,进行讲解或分析。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尽可能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的同时倾听《雪绒花》这首乐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进行情境的创设。在进行中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通过音响动画、音乐渲染,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及实物演示等。如,在进行《故乡的云》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画创设一个情境,将思乡爱乡之情升华为游子的爱国之情,这种情境的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绪教育。

三、欣赏结合实践,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1.在经过一段必要的基础积累之后,许多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聆听,而是对那些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能亲手演绎这些名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捕捉到学情的变化,加以适时的引导。告诉他们,这种“兴趣”“冲动”是学好音乐的基础,但是任何一门技能和技艺的掌握都不是简单的,如果想学好一门技能,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不怕辛苦,不能轻易放弃。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学校有军乐团、音乐社、吉他社等这样一批社团,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推荐学生到各个社团,并联合其他音乐老师一起来辅导这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当然单凭兴趣小组有限的活动时间,对这些乐器的掌握程度充其量只能算是入门,但就是这种入门让原来那些厌学、贪玩、爱上网、钟情于“口水歌”的学生慢慢地静下心来接触、欣赏、领悟这些优秀作品,已经是有很大的进步了。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巩固和提高。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歌手比赛、合唱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中职教学是艰辛的,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不断创新,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不仅能实现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种人文的熏陶与滋养。

摘要:中职学生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究。现在网上流行音乐大行其道,对学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冲击很大,但从长远来看,对许多中职学生而言,音乐欣赏教育有助于丰富音乐体验,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欣赏的敏感性,进而形成较高的审美价值标准。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审美能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新之.坚持自己认定的道路:记民乐作曲家顾冠仁[J].人民音乐,1993(12).

中职音乐教学方式初探 篇10

一、在情境中学音乐

情境是指人为设置的一种环境氛围, 对它的巧妙运用, 能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 并且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 从而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与目的。我认为在教学音乐时应结合音乐意境、形象创造音乐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 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用多媒体来展示情境

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 能很快的把学生带进紧扣教学内容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例如, 我在教学《多彩的民歌》首先通过一组各民族图片的循环展示把学生带入神奇的世界, 以此让学生了解有关各民族的知识, 然后运用自制的MTV动画片进行展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引导他们融入教师所预设的情境之中。

2.用语言来描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所构筑的音乐情境之后, 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如:音乐欣赏课《动物狂欢节》, 先让学生初听这个有趣的音乐, 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 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 在此基础上, 简要概括出在这个音乐中描写的简要概括出在这个音乐中大象的笨重, 狮子的威武, 天鹅的优雅等音乐形象,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情境之后, 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 激动万分, 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 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词不达意, 但教师还是应当及时给予鼓励,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情境表述, 这将有助于情境教学的深化。

3.用形体来表现音乐情境

首先, 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情境。如:在进行《爱, 感恩, 奉献》音乐欣赏时, 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时, 让学生先观摩, 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歌词来体会音乐情境。最后, 让学生边唱边学习手语。音乐情境的形体表现, 应以教师为主导, 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促使情境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

4.用歌声来赞美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情境, 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声来赞美它, 而这种自然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例如, 在教学《常回家看看》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所发生的点滴小事让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 感受人间的真爱, 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发自内心的情感。

二、使音乐贴近生活

音乐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现代社会生活中, 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 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等都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校园生活中无处不需歌声的点缀, 课上整齐嘹亮的歌声, 课余尽情的放歌, 歌声中同学间又多了几分友谊, 歌声中师生间又多了些须默契!在校园里师生情、同学谊都是特别珍贵的, 有时双方不需说话只用一首歌就能了解彼此的意图。一个班级用一首歌可以唱出团结, 唱出力量, 唱出强大的凝聚力。唱着“校园里的花, 春风里的柳, 老师和我手拉手”师生情浓了;唱着“睡在上铺的兄弟”室友情重了;相聚时一起唱“走到一起来, 心成一片海”;分手时一起唱“二十年后再相会, 未来会更美”。歌声搭起了心与心的桥梁。在学校里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 利用精心选择的每天的晨曲及课间音乐作品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一大亮点, 元旦汇演, 合唱比赛, 兴趣小组, 第二课堂等都让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 把舞台从课堂移到平时生活中,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在音乐中培养情感

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 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 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音乐课具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 是最能培养人、陶冶情感的一门学科,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 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以故事情节为线索, 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 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二段时, 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 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 “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 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一双彩蝶, 翩翩起舞, 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 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 心灵得以净化, 道德情操得以升华, 完善人格, 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 在澳门回归之际, 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我依然 ……”当唱起这首歌, 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 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 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音乐是门艺术,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都应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从自身出发, 了解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 转变思想和教学观念, 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及创新和适应的能力, 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使学生能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 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

上一篇:警用集群通信下一篇:高中语文问题设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