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程

2024-05-05

中职数学课程(精选十篇)

中职数学课程 篇1

一、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数学教材内容与专业不配套, 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不配套。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职业学校的专业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而设置。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 必须紧随专业的变化而改革。目前, 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高中相差不大, 体现不出为专业服务的特色。浙江永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在全国第二次中职校长论坛专题讲座指出:新疆有的地方是养马的, 而我们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 搞五金工业的, 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 怎么能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 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华校长的话深刻地反映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

(2) 数学练习题与生活联系不紧。任何一门学科, 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反映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非有些人天生对它感兴趣外, 大多数人会不喜欢它。当前, 教材安排的练习题过多强调数学本身知识的运用, 过多强调公式的运用技巧, 而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重逻辑性、严密性, 轻实用性。很多学生认为学数学没有用, 学习无兴趣、无动力, 厌学情绪强烈。老师煞费苦心地备课、认真地上课, 但学生不买帐。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最困难的课程之一, 数学老师常感叹书难教。

(3) 教材版面不够生动活泼。当前, 教材的版面设计、语言描述不够生动活泼, 显得呆滞死板。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基础差, 更加要注重版面的编排、语言的幽默, 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美国和台湾的普通文化课程教材形式活泼, 内容广泛浅显, 生动有趣, 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完全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动画、童话、笑话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和编排数学内容。

2. 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陈旧, 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显得比较枯燥, 而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一些落后的授课模式和讲课方法, 具体体现在“五无”。

(1) 无主体。很多教师上课“满堂灌”, 不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 总是一味的讲, 体现不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显得沉闷、无激情。

(2) 无衔接。为了赶进度, 完成教学任务, 很多老师不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对初中数学知识复习过少, 甚至不复习, 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懂, 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

(3) 无分层。很多教师备课嫌麻烦, 不注重分层教学, 不注重提问问题的阶梯性, 也不注重例习题的阶梯性。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听不懂, 作业不会做, 数学差生越来越多。

(4) 无幽默。在授课过程中, 很多教师不能注重语言的幽默性, 过多的数学术语、抽象性语言使学生听得乏味。

(5) 无技术。当前, 数学教师不太注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只有在上级检查, 或者开设公开课时应付一下使用多媒体技术, 但也仅仅是幻灯片技术, 吸引不了学生。究其原因, 一是老师缺少责任心, 怕麻烦;二是学校没有组织培训, 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根本不会用。

3. 缺少富有特色的数学选修课, 不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 很多职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 如汽车文化、理财、毛线编织、电脑等等。但是围绕数学开设的选修课很少甚至没有, 导致学生的数学视野不能得到进一步开阔, 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发展, 对数学的兴趣得不到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 非常重视数学选修知识, 在小学教科书中就涉及了, 如猫吃老鼠、生命繁衍等;在思维形式上更多的是开放性问题, 一般不依赖于计算。

二、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1. 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整合

对数学教材改革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要以学生实际的数学基础为据, 做到让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教学目标。要做到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要做到让学生获得为以后进入社会再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 要做到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课程框架。应分为基础数学和专业数学两部分, 重点在专业数学。职业学校应组织本校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的校本教材。比如, 正弦函数是学习简谐振动和交流电等专业知识的工具, 这部分内容对电类专业要加深、拓展。

(3) 知识内容。特别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专业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公式套用与解题技巧,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4) 版面编写。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趣味性, 要注重版面的灵活性, 从感官上吸引学生, 必要时制作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音、形、图、动画等因素去刺激学生。

2. 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普通高中完全不同。笔者曾在普通高中任教八年, 后来调入职业中专任教至今。一开始把普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搬到中专课堂上来, 结果教学效果很差, 其原因就是教学方式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中数学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 注重解题的技巧, 是为了在高考中能得到高分。而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中级技能人才,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下面五点。

(1) 重视导入技巧。普高学生有高考压力, 上课认真听讲, 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去激发他。而职校生, 数学对他们毫无压力, 甚至有些学生就是为了逃避数学或英语而进入职校的, 因此作为职校的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重视知识衔接。职校生基础差, 需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和检查, 不可一味地赶进度, 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 否则学生听不懂, 失去耐心。比如讲授函数时, 要复习初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 重视分层教学。普高学生是按分数线录取的, 学习成绩差距不大。而职校生之间差距很大, 教学时应适当降低要求, 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采取分层教学, 提问的问题、例题、作业要具有阶梯性。

(4) 重视生活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要及时解决生活的问题, 让学生明白数学真正的魅力。比如学完数列可以解决储蓄问题。再比如, 学完不等式可以解决“要去除碗表面的洗洁精, 是将一桶水平分成两次清洗好呢, 还是一次性清洗好呢?”。

(5) 重视与专业联系。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及时联系起来, 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对学好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数学老师要及时与专业老师沟通, 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6)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在数学教学中,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 提高教学效果。在发达国家, 现代教育技术使用非常广泛。联合国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指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节省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的时间并改善他们的行为, 让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学生的学习问题。以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10年, 全体教师接受了华东师范大学与华师京城联合开发的电子白板技术, 经部分班级实验, 效果非常明显。

3. 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学选修课,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多彩的数学选修课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思维。开设选修课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开设特色选修课, 教学内容要多来自生产一线。比如泰州地区以制造业为主, 需要机电、数控等方面的人才, 因此可以开设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方面的选修课。

(2)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及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家庭装修中的数学问题,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 购物中的打折等问题。

(3) 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原则。在职业学校虽然大部分学生数学很差, 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因此可以开设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选修课来吸引这部分学生, 通过这部分学生的宣传, 带来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比如我校开设趣味数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修。

(4) 与学生的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加剧, 社会越来越注重学历。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 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提升学历的欲望, 比如参加成人高考、夜大函授等。对于这部分学生应满足他们的需求, 开设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的选修课。

三、影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因素

1. 需要数学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

职业学校生源差, 综合素质不如普高, 教师上课时不仅要认真讲课, 还要时时刻刻管好课堂纪律, 老师心力憔悴, 没有成就感, 导致很多教师工作不积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 在改革过程中, 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去查资料、做实验、学理论。所有这些, 没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职业精神是不行的。

在课改过程中, 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需要广大数学工作者不断学习, 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理论和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

2. 需要专业教师密切配合

当前, 在很多职业学校, 办公室都是按学科设置的, 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都是分开备课, 数学教师缺乏对专业的了解, 而专业教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一无所知。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 数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不是靠数学教师的单打独斗, 它离不开专业教师的配合。

3. 需要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职业教育文化课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 需要政俯的支持和领导, 特别需要本学校教科研部门的直接参与和参谋。作为学校教科研部门, 必须做好课改的组织、管理及指导工作。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科研部门要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念,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及时提供与课改有关的各种资源, 处处给教师以方便。

摘要:文章在分析中职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认为数学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素质、各专业教师的配合以及教科研部门的支持是影响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中职数学改革,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Z].教职成[2003]5号.

[2]华康清.职业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J].中等职业教育, 2008, (32) .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古媛.关于设置数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中职数学课程 篇2

关键词: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衔接

一、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要求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这样可以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形式有: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等。

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过程中,对一线操作专业人员的要求由单项技能要求上升为复合技能或更高要求,再加上学习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提升需求等因素,都推动了高等教育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据统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的瑞士、德国,本科层次教育均占主要地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无论教育机构数还是毕业生人数比例都是最大的。由此可见,我国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高职公共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1)课时缩减,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难以完成

在中高职教育中,按其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对于数学课的安排遵循了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有些内容降低了要求,有些与高职、本科数学密切相连的内容被砍掉了。职业教育中基础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甚至被取消。有的学校学生对这些基础课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导致基础课出现了 “学生不爱学、领导少关心” 的尴尬局面。因此中高职教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必备的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能力的课程目标基本上还没有达到。

(2)中职学校开设的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高职不衔接

中职数学是高职数学的基础,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数学课时缩减,学习的内容也仅仅是高职高考要求的内容,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校生只上一学年数学课,后两年基本不再学习数学,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一个学期的数学课程,致使中职学生数学知识面窄,基础薄弱,造成了中职、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脱节。例如高职数学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求极限、求导及求积分的运算,因为中职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恒等变形,没有学习余切、正割、余割和反三角函数等知识,很难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函数知识来求函数极限、求导或求积分。参数方程、极坐标等内容中职没有介绍,而这些内容在积分中则是常用到的。中职和高职的数学课程衔接问题成为了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数学课困难的问题,也说明了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出现了问题。

(3)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本科不衔接

高职理工和经济管理类学科开设的公共数学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只完成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反常积分,这些模块。还有部分学校加上了多元函数微分及应用、重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些模块,课时量更充足的部分学校则在上述这些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线性代数初步或概率统计初步模块。由于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标准,高职的公共数学开设的内容与学时的不一致,造成这些学生升入本科后公共数学课程很难进行有效衔接。要么出现重复要么出现断层,要么课程目标要求不一致。

(4)对公共数学课程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形成应用能力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公共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属于文化基础课,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公共数学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专业支撑所需的数学知识、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而现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高职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实践,突出了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中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在基础理论课程的顶层设计上“重专业、轻基础” 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幅压缩基础理论课的课时,有的专业甚至取消了数学课的开设,成为中高职继续发展和与高职以及本科衔接的障碍。中、高职对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而导致对数学课程不重视 以及中、高职数学课程课时设置不利于与高职、本科的衔接。

(5)中、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在下降

中职入口标准的降低(初中毕业生只要是愿意升学,不论分数多少,都可以升入中职),使得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中职学生对口考入高职院校,文化课基础较差,不适应高职数学学习的要求。经过全国统一高考选拔后,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高职院校放在最后一批,使得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分数较低,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普高升入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中职升入高职的数学基础稍好,但是也不容乐观。同样高职生和普高生进入应用型本科统一编班后,文化课基础的差异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也增加了难度。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在本科院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以及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上比较困难,数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目前中高职学生生源数学基础知识还普遍薄弱,这样的生源质量与课时安排在中高职阶段是不能很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升入高职或本科后,基本上不能适应高职或本科阶段的数学课的教学。

三、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有效衔接策略

(1)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中高本教育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我们应从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出发,分别设定三个学段不同的培养目标,既明确区分出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不同层次,又做到在统一系统思维下的一体化设计。三个层次的明确定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制度保障的可能性。

中职主要培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的混合人才也就是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则培养专家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工科为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为技术工人-技 术 员-应用工 程 师,随着培养目标的升高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在下降,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也就是技术工人对操作技能要求高于理论知识;应用工程师对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操作技能;而对于这两种人才类型之间的技术员,则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等要求。目前,我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为营,同类专业的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没能建立在高职的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衔接。应用型本科有着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其高等性就是要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其职业性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传统本科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并重,懂理论会操作。传统本科教育,教的理论多,但真正到工作上,动手能力不强;而应用型本科,目的就是教出来理论与动手能力俱佳的人才,教出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人才而非理论人才。

公共数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的。随着培养目标的递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自然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基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层次型,数学知识的呈现也出现了层次型。数学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转变。数学定义由描述性定性定义到定量的严格定义转变。数学由具体到抽象转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要求在提高。

(2)制定统一的一体化的兼顾就业与升学的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尽管国内外各种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有效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目前我国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外延式的学制上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成为中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三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感到特别吃力,这表明了中高职教育在理论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许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了断层,到目前为止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标准没有统一,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对接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能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升学将来能掌握更高层次知识和发展更高层次能力的要求。因为公共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原则“ 必需、够用” 的模糊性,导致了部分中高职院校制定了典型的“ 实用主义”的数学课程标准,这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短视的数学课程标准。“ 实用主义”影响下的中高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养,出现了轻文化基础、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理论、重操作实践,轻深层次理解、重机械操作的现象,学生升入本科后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更高层次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改革

我国中职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职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系愈加完备,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我国的中职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并且大多数中职职业学校都是通过改制而成的新建学校,因此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却不尽如人意。注重数学的科学性忽视数学的艺术性、注重数学为“少数”忽视数学为“大众”、注重数学的演绎推理忽视数学的合情推理,以至于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仅仅是一些复杂、抽象的符号公式体系,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却没有形成。这就使学生的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阻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提高,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

1.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目前,对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更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很难真正达到中职数学应用教学目的。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问题

我国现在的中职学校,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法,就是教师对所授教材作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有利于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主动性而被广泛采用。从以上中职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成为必然,通过改革注重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同时考虑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因素,并且加强改革成效的科学评价。广大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性教育思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3.中職数学教材建设问题

中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而中职学校所用教材都是统一的,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近几年,教育部(或其他部)组织编写的中职学生数学教材,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但仍不能

满足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需要。首先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诸如直接就业、参加高职学校入学考试等,导致大多中职数学教材仍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模式上或是传统的高中教材直接翻版而成为中职数学教材,不具中职教育的特色。第二,我国中职数学教材体系讲求严密性、系统性、抽象性,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重理论分析和解题技巧训练,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表现在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没有或很少提及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一般的数学应用也不多,往往只局限于几何、物理方面的应用,没有反映出现代数学观点和数学在更多领域内的应用,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第三,没有做到以大纲来指导规范教材的编审和选用。由于很多中职数学教材是在没有大纲下进行编写的。又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建立新课题,综合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比较它们本质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围绕着以上这一些内容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树立学习信心。

4.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传授知识、语言表达、导学、课堂组织、育人、板书、知识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学能力及一定的课题选择及设计、过程操作调整数据获取及处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等教研能力。更要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更新、再提高,以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更重要的使教师了解当今中国和世界教育教学的新进展、新研究成果,如教育理论、心理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科研、教育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等。通过教师继续教育,使教师不断地吸取新的东西、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面面俱到,单纯追求理论上的严谨,而忽视数学应用等现状,以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有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提出了将中职数学课程分为两个模块进行教学,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应以专业为导向,合理制定相应的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的。通过对教学方法、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中职数学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是数学基本理论、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应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应采取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等观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初步拟定了中职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应用要求和提高要求,但还必须继续调查研究,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蒋志强.建立中职数学教学新理念.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探讨 篇4

近年来, 随着普通高中的一再扩招,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的数学基础尤其差, 有些学生甚至连21+31等于多少都不知道。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 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一方面, 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应付考试, 进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 掌握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 现在的中职数学教材基本上仍然沿用普通中学的教材, 不分专业“一刀切”, 跟专业联系不紧密, 数学与专业学习完全割裂开来。在学生看来, 数学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 导致他们对数学兴趣更加不高, 厌学情绪严重。教师越来越难教, 抱怨学生素质差, 数学质量难以提高, 数学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迫切需要大批中级技工人才, 而教育内容却和学生的就业走向相脱节。鉴于种种现状, 我校对数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开展了数学如何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专项研究, 编写了适合各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二、数学课程重新定位

按照规定, 数学课程在中职学校不能不学, 且要按照独立的、完整的课程来设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中职数学课程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 它应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需求, 且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本校近几年来的数学课程改革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数学等文化课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数学课程的实用性、够用性和服务性, 对教学内容、要求的难度和广度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 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数学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

三、明确数学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试行) 》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为:“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 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目标基本上包括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 但没有突出中职学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数学基础学科功能化体现不明显。目前在各类中职学校, 各专业数学教学目标, 以及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 给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是“零距离”上岗, 也就是说进入企业就能独立承担工作, 不用企业再进行岗前培训。为了适应企业这种需求, 我校一直以来实行“2+1”的教育模式, 也就是说前两年在校学习, 第三年顶岗实习。“2+1”教育模式下, 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又比以前少了半年, 但专业技能水平又不能降低, 作为为专业课服务的数学课必然要减少课时。这就要求数学课程要从内容进行精选,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讲生活中实用的、专业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实用的数学, 学有价值的数学。不管何种专业, 数学课程目标都应达到以下几点: (1) 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 (2) 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 体现基础课功能; (3) 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我校在这几方面近几年一直在开展各项改革, 以“复式分层教学”为基础, 不断明确各专业数学学习目标。

四、教材要体现专业特色

现今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数学教材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框, 不能为学生的就业及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准备,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就业走向脱节。一方面, 数学教材不分专业“一刀切”, 与专业学科联系不紧密。中职数学课程的普教化, 跟专业的脱节, 使得学生觉得数学无用, 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 随着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确立,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职业问题能力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我校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校本教材的改革和研究, 不断修改校本教材, 逐渐形成按专业设置的一套适合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特色的数学教材。数学教材的编写, 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需求为本, 突出“实用、够用”原则, 为专业学习服务, 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下面列举一二:在讲授“等比数列”知识点时, 采用例题:某城市2000年底人口为500万, 人均居住面积为6平方米, 如果该城市每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 每年平均新增住房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1) 问2010年底该城市有人口多少万? (精确到万) (2) 问2010年底该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精确到0.1平方米, 1.015≈1.05) 通过列举这样的例子, 较好地把等比数列的知识与财会专业知识联系到一起。再如:在某地种植葡萄, 若种植50棵, 每棵将产出70kg葡萄, 若多种1棵, 则每棵产量平均下降1kg葡萄。试问:在这块地上种植多少棵才能使产量达到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这在数学上就是二次函数,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如利润最大化计算、最优化规划等。

目前中职数学必学内容太多, 应当进行删减, 同时增加一些与专业课相联系的选学内容。那么究竟哪些数学内容是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呢?根据我校各专业课程, 各专业的数学内容调整作出如下建议:专业课老师参与共同编写数学教材。新教材要轻理论, 重应用, 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来源于生活、专业应用为主,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悉悉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 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 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在“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 数学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 如何解决数学改革中专业结合与升大的矛盾也是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标准 篇5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一、专业名称 会计

二、职业岗位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及非营利单位,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和日常会计管理以及代理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招生对象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

三年;

五、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六、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路线与体系

八、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十、教学实施条件

(一)教师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1)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

(2)具有会计岗位工作经历,熟悉会计业务;(3)精通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4)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2.兼职教师

(1)具有5年以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仿真实训

(1)实训场所:用于进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用的实训室;配置有应用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具备会计分岗位操作的企业财务模拟环境及模拟银行、模拟税务等外部环境的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会计工作所涉及到的各类办公设施设备及基本文具;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演练的沙盘及相关资料;

(3)会计日常用品;

(4)仿真实训资料: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会 计核算等相关资料;

(5)模拟实训软件:会计核算模拟软件、成本计算模拟软件、税费计算与申报模拟系统、财务分析模拟软件、企业版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小键盘票据录入实训软件、企业ERP资源管理软件等;

(6)配备足够数量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2.顶岗实习

(1)具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应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足够容纳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食宿及发放补助;

(3)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三)学习资源

电子教材及其配备的教学课件、生产工艺过程教学录像、会计实践操作流程教学录象及技能演示录像、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及校外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生手册、会计法律法规汇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模拟习题。

十一、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本专业教学组织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运用“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组织教学。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教学实施前,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2.形成性评价。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和操作偏差,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刍议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篇6

关键字:中职数学;教学创新

中职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文化课,而非专业课。数学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其应用极其广泛,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早已得到共识。职教教育以培育“实用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将中职数学作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这样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来说,责任重大,又是更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学校做好数学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看,读中职的学生一部分是成绩比较落后的,数学科落后尤其明显。所以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厌恶与逃避数学,同时部分学生也因此恨己无能,带有自卑心理,降低自我要求,缺乏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所以中职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老师可以先放低要求,从简单着手,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数学问题的梯度和难度。在举例题时,最好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变式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觉得“我也能行”。

二、重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息息相关,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中职学生由于缺乏对日常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的认识,更缺乏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感性认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要就是要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介绍与数学有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例子,如浓度配比问题在医学中的应用;直角坐标系在军事、台风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函数在储蓄、分期付款购房、购车中的应用等。最后,教师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和生活精彩的描述。

三、注重初中与中职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中职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中职数学园地。初中与中职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其中有的是中职数学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看一看”的事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这些辅助教具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投影仪的应用,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显得更加直观、具体。如二次曲线的轨迹、函数的图象等通过多媒体仪器显示就能直观地、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要发挥教学工具的优点,克服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的缺点。同时,可有效缓解甚至化解他们对数学内容枯燥无味的感觉。解决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坏毛病,同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有些事例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实际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教材中有许多新颖、生动、趣味的例题,有许多奇妙、趣味的叙述,教师都应形象、生动趣味的讲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数学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知识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所教的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机会,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他们数学功底薄弱,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关怀并给予鼓励,从初中学习数学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教师还可以采用讲一个数学智力题,或者数学游戏,尽量让全部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上,然后再继续讲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将数学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而言之,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将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自去探索、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学到一些社会上实用数学知识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中职数学课程的“小组讨论”策略 篇7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关系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内、组间活动,开展学习的一种互助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如果实施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意识的形成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教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方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精选问题,吸引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学习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建构成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是建立在数学问题之上的学习活动,因而,对讨论的问题的精选是提高小组讨论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我们可以从质量和数量等角度来精选问题.

1.提高问题的质量

不是所有数学问题都需要小组讨论学习,没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容易误导学生,引起学生小题大做.所以,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当问题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或独立解决没有把握时,需要学生讨论;对于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是学生能够讨论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当;问题超过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讨论就没有结果.第三,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则讨论难以顺利进行.从问题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需要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第二,能启迪学生思维或蕴含着某些典型的思维方式.第三,处于解决问题“突破口”的知识.

2.控制问题的数量

小组讨论学习,并不是讨论问题越多越好,在课堂上如果问题堆积,讨论连连,即使很有趣的问题,学生也会感觉疲劳生厌,使课堂效率降低.因而,在提高问题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应控制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数量,在数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一堂课中不能多于三次.出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此其一;出于教学方式多样性的考虑,此其二.

3.增加问题的能量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小组讨论学习是一个集体再创造的过程,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前人已经创造的数学知识重新展示、创造的过程.因而,我们给学生的问题,应该是便于学生进行再创造,是再创造的温床.

二、精心组织,促使学生参与小组讨论

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学会沟通,学会质疑,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班级的组织纪律,教师不做精心的组织,不设定相关的程序,小组讨论很可能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收效甚微.因而小组讨论的形式要相对稳定又要变化多样.

1.灵活分组,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确当的分好学习小组,是小组讨论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通常每组4~6人,组内选小组长,数学学习小组的建立,不能简单沿用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已经建立的学习小组.这样,尽量让各个小组整体水平相当,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组内组合,自愿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分成后,要尽量让每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整体,组间可以做一些微调,但组内的分工组合应该由学生自愿组合分工,强调组内成员之间彼此合作互动,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人人参与,成员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

3.组织形式稳定,讨论内容多变,保持学生的求知热情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小组讨论学习是一个集体再创造的过程,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的过程.因而,小组讨论学习再创造的过程要遵循创造的规律.首先要明确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有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在讨论中要及时总结讨论的成果,及时调整讨论的方向.

三、精益求精,学生产生小组讨论效果

较好地发挥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提高小组讨论学习的效率,其实是教师学生相互配合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

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良好的组织纪律是小组讨论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小组讨论中的纪律要求,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讨论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

2.引导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两个极端:只听别人讲不踊跃发言,或只说不倾听他人发言.这些都不是我们要提倡的习惯,较好的习惯是善言又善听.只要小组的每一个组员都能做到善言又善听,小组讨论的效率就提高了,效果就增强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在初用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时,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发言的顺序,运用熟练后可以让学生随机发言.

3.鼓励学生赞扬别人激励自己

小组讨论是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自己,而促进小组合作的动力源泉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赏识,相互激励.仅有严格的纪律、清晰的程序,只能保证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并不能保证合作的愉快!要让小组讨论愉快的进行,让学生享受小组讨论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讨论中增强自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学会赞扬别人.

4.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解决问题是小组讨论的目的,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多少有失偏颇,因而在讨论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各执己见,针锋相对,缺少包容,难得全面看问题.这种表面轰轰烈烈,各执己见的讨论不是高效的小组讨论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反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自己.

小组讨论学习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如果组织不好,往往会让讨论活动流于形式.当然,小组讨论学习的运用也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寻找适合自己,适合不同学生的小组讨论方法.

摘要:小组讨论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注意对讨论问题的筛选,没有注意对小组讨论过程的有效控制,没有注重对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的培养等.而有效的小组讨论,课堂中教师应注重“精选问题、精心组织、精益求精”三个基本策略.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篇8

1. 中职学校的生源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小学、初中基础差, 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不能正确掌握思考问题方法, 思维存在障碍, 学习遇到困难。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尤其是对数学, 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烦琐”、“艰难”的代名词。在数学教学中, 机械地进行知识灌输, 既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无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业基础较弱的同学更是把数学视作洪水猛兽, 唯恐避之不及。视数学学习为畏途是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普遍现象。学生数学基础差, 数学素质偏低, 学习积极性不高, 使得数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 教学学科的尴尬地位。

目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在一片“为专业服务”、“必需、够用”的声音中被大量压缩。中职学校教育总体上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文化教育的现象, 数学教育的地位令人担忧。中职学校培养要求的提高, 对数学教学目标提出考验, 但一方面提高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缩减了教学课时, 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 使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时间深入讲解, 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时间反复练, 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无法实践。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培养要求。课时减少的现状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处理, 长此以往, 数学教学很可能无法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平衡。

3. 教师队伍薄弱。

教师队伍薄弱主要就是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数学素质的缺失。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管理和组织教学上, 而自身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中职学校之间缺乏教学研讨和交流, 常常是闭门造车, 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局限性。

4. 数学教学与专业脱节。

数学教学内容与各专业教学脱节现象严重, 虽然现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学科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 但是数学教师对于其具体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数学方法的使用和数学模型的求解阶段, 而对于模型的建立, 却碍于各专业基础知识较多而难以深入, 造成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使学生学习数学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不知道如何运用。

二、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思考

针对上述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我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作了思考。

1. 明确数学课的定位。

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可以看出, 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应该是弹性的, 而且可以提出一个最低目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可以说学生并学不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但最重要的是以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 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中职数学课程的最低目标: (1) 获得与专业有关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简单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数学教师, 不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成效。

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 不适应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因此, 中职数学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 更应加强对所任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 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加强专业学习, 能彻底地解决中职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 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功能。

数学教师跨专业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 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 让数学教师自学; (2) 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中教研, 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中; (3) 通过继续教育选修。

3. 加强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1) 改变传统观念,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传统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管讲授数学知识就行,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不做太多管理。许多教师认为管理学生是辅导员的事情, 自己只管教学。但是, 现在的学生情况与过去大不相同, 中职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不好, 不少学生上课不带书、本和笔, 如果任课教师不进行管理, 教学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因此, 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 并长期坚持, 才能严肃课堂纪律,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现在使用的中职数学教材与普通高中数学旧教材比较, 虽然在理论性、技巧性方面教学要求有所降低, 但更重视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应逐步弱化系统性、理论性, 强化实用性、可接受性, 尝试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自己动手画画算算, 学会使用计算器, 降低学习难度。

(3) 改进学科教学管理, 调整学生学习价值的评价体系。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比较, 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 (数学、英语两科尤甚) , 行为习惯不好, 学习方法不当, 自我管理的能力弱等问题。反映在学习上, 有的因为文化基础差, 新知识听不懂学不了, 作业无法独立完成;有的因为行为习惯不好, 坐不住听不进, 高兴就学不高兴就不学;有的学习方法不当, 上课只听不记, 课后从不复习, 边做作业边听音乐, 作业只做不想, 做完就忘。太多的学习挫折和考试失败的经历, 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 简单地用考试成绩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习价值, 无法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对学生也不公平。

中职的教育教学活动, 必须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信心的重建等环节, 纳入学生的学习价值的评价体系中, 这样的做法既符合中职教育的目的, 又使教学过程能较顺利进行, 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此, 数学科主要把的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表现等学习环节, 纳入学生的学习价值的评价体系中, 并且对上述的形成性过程的定性评价进行量化。这样的评价, 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心。

(4) 改进教学方法, 提倡有效教学。

基于中职学生现状, 讲课前首先要检查学生是否带书、本和笔, 且每堂课都要检查,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要求学生做数学笔记, 将老师的板书的概念、例题等都抄写下来, 同时还注重“读”的教学, 让学生朗诵定义、公式等。这样做有如下几个好处:使学生精力集中;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使90%以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地获得数学知识;对于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 做数学笔记也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 应避免大量繁琐的纯数学的推导, 注重概念、结论的应用。对基础知识要精讲多练, 边讲边练, 严格要求学生熟记公式, 学会应用。

(5) 加强教学内容建设, 使之贴近专业、贴近生活。

课程教材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一些使用数学工具的主渠道, 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可以说, 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数学素质及修养。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 特别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 处理好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 注意引入现代数学的观念、概念和方法, 为现代数学适当地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提高学生获得现代知识的能力, 应当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 促进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 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淡化复杂的运算技巧训练, 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结语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职数学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 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努力建设中职数学教材, 在教材建设上体现“用”字,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利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相信通过中职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中职数学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摘要:如今中职学校面临生源差、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 尤其在数学教学中, 常常与专业脱节, 造成了中职数学教学的尴尬地位。面对重重困难, 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提出首先应该明确学科定位, 在此基础上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其次, 加强对数学教学的深入研究, 努力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数学课程 篇9

一、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现状分析

(一) 中职数学教材陈旧。

中职使用的数学教材过于陈旧, 与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匹配, 有些专业课讲授到某内容需要的数学知识还没讲到, 而有些专业课讲授到某内容需要的数学知识早就讲完了, 多数学生已经淡忘, 有些章节安排课时过多, 而该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密切, 对于这些知识, 学生只要一般性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不合理。

(二) 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数学学习。

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 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 数学对将来找工作作用不大。在课堂上, 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 等着教师讲, 只有少部分学生边听、边思考, 并在草稿纸上演算。

(三) 学生数学基础差。

从1999年起高校开始扩招, 上大学越来越容易, 许多学生选择上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 以致中职生源越来越少, 越来越差。从学生的中考成绩来看, 各学科成绩普遍较低, 尤其以数学和英语最低, 绝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 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分, 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困难。

二、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分析

许多中职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对学习专业课程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下面就举例分析说明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

(一) 中职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连接点

数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和方法广泛地渗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 代数结构是研究关于运算及其规则的学科, 代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密码学、网络与通信理论等;图论为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示理论等奠定了数学基础和描述方法。图论中的通路与回路, 为研究操作系统中是否存在死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支配集、覆盖集与近年比较热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地影响和推动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 中职数学与会计专业的连接点

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 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 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 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 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财务会计课程中,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 就会用到等差数列, 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 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 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 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 针对每一个税种, 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三) 中职数学与机械制造专业的连接点

在《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中, 提到车外圆时的切削速度:m/min) 或m/s) 式中, d为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 mm;n为工件转速, r/min。公式中, 涉及圆的周长。结合周长计算公式, 来分析切削运动的速度, 每一分钟或每一秒钟, 外圆的周长与工件转速的乘积, 也就表示单位时间内, 待加工工件所转过的距离总长。在机床和工具中, 常遇到使用圆锥面配合的情况, 如车床主轴锥孔与前顶尖锥柄的配合及车床尾座锥孔与麻花钻锥柄的配合等。勾股定理在几何中运用广泛, 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几何图形的问题。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很多零部件的平面图也都是几何图形构成, 当然也离不开勾股定理的运用。数学在机械制造专业渗透广泛。

三、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开发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

1、开发适合于各专业校本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数学作为基础课, 大多数中职各专业的数学教材是相同的, 数学教师对哪些专业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并不太清楚, 因此有必要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编写适合于各专业的数学校本教材。自编实用数学教材应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 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 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 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 并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

2、编制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体现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通用基础课程, 满足中职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需要, 可为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 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第二部分内容是专业数学课程, 即按专业需求的数学知识编写教材, 如编写习题应以专业课程作为背景。二是教材编写要注意趣味化。美国的基础文化课程教材的形式活泼, 内容广泛浅显, 生动有趣, 很值得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动画、童话、笑话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

(二) 改进课堂数学教学方式

1、加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要让其学好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必须带领他们对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复习甚至重新讲授, 特别要注意加强初、高中知识间的衔接。例如, 立体几何部分内容中的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需要复习初中阶段的线线平行与垂直等知识。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多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讲授过程中, 如果多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那么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讲授函数图象、立体几何等内容时可借助几何画板软件, 在讲授其他内容时可借助幻灯片、Flash软件、Authorware软件, 使教学有声有色。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 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数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 来解决专业课涉及的实际问题。中职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的同时, 应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己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方法,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讲授要紧密配合。

数学知识讲授适度超前, 相关的专业知识讲授紧随其后。这样, 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保证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效果。

(三)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检验中职办学质量如何的最终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受人才市场的欢迎, 因而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符合岗位所需要的标准来判断。学校应使自身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学校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中应加大应用能力的考核比例, 避免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建立严格、详实的考核标准, 在学期之初发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考核标准, 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如何做。

结束语: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各专业教学的需要, 通过开发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改进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在专业课程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现状和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 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职数学课程 篇10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很多药剂专业的学生, 学习基础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的兴趣比较淡薄, 上课难以集中精力, 厌倦作业和考试, 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与专业、生活无联系或联系不紧密。如简单逻辑、三角函数等内容, 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加之中职学校文化课授课时间大幅压缩, 很难完成一些与专业联系紧密数学内容的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学模式中, 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自成体系, 无联系或联系不紧密, 表现在教学内容和实践上协调不一致, 专业课需要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没有编排, 教学的时间安排与专业不匹配甚至滞后。

二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

从2006年开始, 我们根据职业学校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 对我校的数学教学评价途径实施如下措施: (1) 与专业及生活相结合——数学思维的课外延伸, 激励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 学习态度、习惯、效果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 设计一个问题, 开展调查,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落脚综合应用; (4) 测验考试。

1. 数学与专业及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教学中引入专业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例子和生活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 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个人参与调查活动、课外收集专业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例子, 学生学习习惯评比、小组评比。老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情况, 给予学生评价;同时将每次活动作好详细记录, 一个月做一次汇总, 及时肯定学生做出的成绩, 并口头表扬。

2. 学习态度、习惯、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创建一个表格, 每次课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上课所需的课本及学习用品, 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注意观察、模仿……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 写下简单的评语, 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小组评价, 说出该同学做得好的地方,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

3. 设计一个问题, 开展调查,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落脚综合

中职数学必须结合专业特色, 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进行教学,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为专业服务。 (1) 如让学生去调查回归分析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实例, 并运用回归分析去解决应用实例、Excel在处理药学实验数据中的应用等, 并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2) 在教学中开设讨论课, 由于学时限制, 教师每学期在课堂上要挤出2~4学时让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 大家展开讨论。

4. 小组间相互评价

小组间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 每小组6人。依据评价标准, 同学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教师可以让5个学生评一个学生, 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 重点在于该生的优点以及对该生提出的改进建议。反过来, 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 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学生互评的成功和自评成功一样, 需要教师提供榜样, 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通过评议, 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 树立“我也能做”的信心。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 包括学习经验, 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合作和向他人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 吸取他人的优点, 从而确立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对数学考试减少了畏惧感,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之,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不以简单地以分数高低来评价优劣。

摘要:随着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数学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编订, 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评价实践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选择医药中职学校药剂专业的数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课程评价实践探索, 提出了建立过程性评价方法和目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医药中职,数学,评价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殷堰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教育, 2010 (Z3)

[2]林秀红.多角度探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 (11)

上一篇:真空热压烧结下一篇:企业危机的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