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2024-05-16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精选十篇)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1

20世纪50年代前, 科学基金制的作用主要是集社会财富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存在形式往往以民间基金会为主, 最典型的代表是19世纪成立的一些基金会, 如德国的洪堡基金会、英国的贝特基金会、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等 (1) 。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地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有所创新, 与本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 推动高新技术的起步, 稳定壮大科学研究队伍, 吸引和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1 科学基金制的含义

科学基金制通常是指由政府拨款或企业、团体、个人捐赠形成基金, 通过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等方法配置科技资源, 鼓励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管理活动。 (2) 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依靠国家财政投入而建立的自然科学基金。它支持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基础研究, 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 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 为科技发展孕育源头。

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现状

2.1 承担主体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和各大科研院所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 辽宁省共批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300项, 其中高等院校承担了250项, 占比总量高达83.3%, 科研院所承担了23项, 占比总量为7.7%, 企业、医院、机关和其他单位承担了27项, 占比总量达9.0%。

2.2 各学科领域所获支持呈均衡态势发展, 医学、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等仍占有优势地位

2009年后,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系统更新升级, 申报项目学科由原来的20个增加到40个领域, 统计口径更加细致详尽。2011年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分别为24.1%、9.8%、5.8%、4.4%, 与2009年相比, 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分别下降了6.9和3.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增加相对较大的有化学、环境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 分别增加了2.6、1.7、1.2和1个百分点。

2.3 项目申报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

1993年以来, 辽宁省共有2209人累计2777人次获得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1993年以来, 辽宁省有25名院士累计48人次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003年至2012年, 共有院士35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是1993年至2002年 (13人次) 的2.7倍。

在中科院属高端人才 (3) 中, 共有106位学者先后获得251项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其中18人21次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占中科院属各类高端人才总数的17%。

2.4 科技产出成果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1~2011年,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共616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 省级科技进步奖591项, 分别占全省获奖总量的4.1%、95.9%。“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能力显著提高, 分别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 省级奖励283项, 与“十五”期间相比, 分别增加了5项和23项。

3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研究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虽然提高了对以自然科学基金为主要代表的基础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但还是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不能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 缺乏对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特点的深刻认识, 在科技投入上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

3.2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 辽宁省没有针对自然科学基金出台过管理办法, 2005制定的《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基金资助项目单位日常规章制度不健全, 激励措施不到位, 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相对单一, 没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相匹配, 灵活性明显不足。

3.3 资助数量不足

自辽宁省成立自然科学基金以来, 批准项目数逐年提高, 近年年均资助数量已达到300项。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年度资助项目数超过400项的地区已达到6个, 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有一半省份年度资助项目数在200~400项, 辽宁省目前处于第二梯队的中部。 (4) 随着辽宁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 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 需要省自然基金扶持的项目和人才层出不穷, 但每年自然科学基金的限项申报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 各科研单位对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量的需求十分迫切。

4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在强调研工作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省级科学基金与基础研究工作实际, 将调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在调研的基础上, 出台《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增加基金工作公开、公正程度。完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建议增设重点资助项目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 并适当增加自然基金项目支持数量, 扩大覆盖领域。

4.2 大幅提高经费投入力度

一是保障财政经费稳步提高。适当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财政科技拨款中的比例。二是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扩大联合基金试点范围, 积极引导省内各市科技行政部门、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省市、省校、省所、省企等联合基金, 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基金投入体系。

4.3 科学修订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对自然科学基金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修改完善自然科学基金的评价体系。一是完善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选择机制, 建立专家库信誉评价机制。二是推行通讯评审中“双盲”评议办法, 积极推进网上评审, 完善同行评议制度, 维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三是建立有别于传统同行评审的评审机制, 关注可能产生新思想的前沿性研究, 关注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培养, 实现基金项目立项评价的科学性。

4.4 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一是切实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改进创新研究和人才评价体系, 营造平等争鸣、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二是加强大科学工程、科技文献数据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基础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为科技人员创造潜心研究的环境氛围。三是加强宣传, 扩大基金工作影响, 出版《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画册》, 总结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成立20年来的经验和成果, 让全社会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历程。

摘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经过二十年的运行和不断改进, 为自然科学基金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基础研究

注释

11 赵红州, 等.论科学基金会[C]//马素卿, 等.中国科学基金年鉴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71-77.

22 胡明辉, 乔冬梅, 曾国屏.我国科学基金制的演变、评价与政策建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0.

33 此数据由辽宁省科技厅提供, 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百人计划”、何梁何利奖获得者、陈嘉庚奖获得者、周光召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2

各依托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12年7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2年8月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2012年7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天元基金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是为凝聚数学家集体智慧,探索符合数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资助方式,推动建设数学强国而设立的专项基金。

天元基金项目支持科学技术人员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青年人才,促进学术交流,优化研究环境,传播数学文化,提升中国数学创新能力。

第三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天元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术领导小组);

(二)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

(三)受理项目申请;

(四)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五)批准资助项目;

(六)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 天元基金项目包括研究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

第五条 天元基金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学术领导小组

第六条 学术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开展战略研究,筹划数学发展;

(二)拟订项目指南;

(三)负责天元基金项目申请的会议评审;

(四)检查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

(五)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学术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学风严谨、办事公正的15至21名数学家及相关专家担任。

学术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

第八条 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第三章 申请与评审

第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对学术领导小组拟订的项目指南广泛听取意见,制定项目指南。项目指南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开发布。

第十条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天元基金项目: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三)符合项目指南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 申请天元基金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项目指南的要求。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天元基金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参与者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天元基金项目执行期限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通过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申请人可以同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通讯评审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天元基金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通过依托单位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项目指南要求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四)申请人、参与者在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处罚期内的;

(五)依托单位在不得作为依托单位的处罚期内的。

第十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同行专家对受理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程序包括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对于科技活动项目,可以只进行会议评审。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对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时,还应当考虑数学领域发展的总体布局和特殊需求。

第十七条 对于需要通讯评审的项目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申请书内容和有关评审要求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3名以上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对内容相近的项目申请应当选择同一组专家评审。

对于申请人提出的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名单,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选择评审专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每份项目申请的有效评审意见不得少于3份。

第十八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学术领导小组对项目申请进行会议评审。必要时可以特邀其他专家参加会议评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向会议评审专家提供资助计划、项目申请书和通讯评审意见等评审材料。

会议评审专家应当充分考虑通讯评审意见和资助计划,结合学科布局和数学发展需要形成会议评审意见,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应当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会议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项目。

第二十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予以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以及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拟资助的经费数额等;决定不予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说明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整理专家评审意见,并向申请人提供。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复审申请。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 天元基金项目评审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决定予以资助的项目,应当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以及资助额度等制作资助通知书。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告予以资助项目的名称以及依托单位名称,公告期为5日。公告期满视为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收到资助通知。

依托单位应当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照资助通知书的要求填写项目计划书,并在收到资助通知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项目计划书之日起30日内审核项目计划书,并在核准后将其中1份返还依托单位。核准后的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检查和结题的依据。

项目负责人除根据资助通知书要求对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外,不得对其他内容进行变更。

逾期未提交项目计划书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接受资助。

第二十四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学术领导小组对天元基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十五条 天元基金项目实施中,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参与者的稳定,参与者不得变更、增加或者退出。

第二十七条 天元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内容或者项目计划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二十八条 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项目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申请延期1次,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6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二十九条 自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填写结题报告,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结题报告之日起90日内审查结题报告,对符合结题要求的,准予结题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不符合结题要求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对未按时提交结题报告的,责令其在30日内改正,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布准予结题项目的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项目申请摘要。

第三十二条 发表天元基金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当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

天元基金项目资助的科技活动项目,应当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资助。

天元基金项目成果管理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研究项目是指主要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符合数学自身发展特殊需求的研究而设立的项目;科技活动项目是指主要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与数学有关的研讨、交流、讲习、培训、传播等科技活动而设立的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3

【摘要】旅游研究项目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也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资金支撑点。基于1987-2014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据,文章从旅游类基金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反映的旅游研究状况,为全面把握我国旅游研究格局提供参考,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旅游研究格局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一、引言

我国旅游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支持科学研究主要渠道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无疑能够反映出旅游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国家级旅游项目的研究逐渐增加,如刘庆余对我国1987-2007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的旅游类项目进行了详细梳理,进而归纳了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态势[3];郑柳青、邱云志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统计结果中分析了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反映的旅游发展态势[4];朱峰、项怡娴、王春晖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0) 已立项资助的 243 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大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式均存在“去旅游化”现象[5];王慧娴、张辉等人用近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据探讨了旅游发展状况[6];陶鸿、汪侠、吴小根等从基金资助项目视角出发,对2004-2013年十年间中国旅游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研究[7];李经龙、付吉娟从所有已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旅游研究现状[8]。研究旅游类各种基金项目的成果逐渐增多,但是单独对30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研究现状,探讨旅游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对历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研究,从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个全面地把握。

二、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用全样本的研究方法,对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批准的第一个旅游类项目起,到2014年8月19日止的所有的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搜集整理。1999-2014年数据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历年资助项目”栏目,分别以项目主题词“旅游”、“旅游业”、“游憩”和“休闲”搜索,1987-1998年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来自保继刚、楚义芳编著的《旅游地理学》附录信息[9]。

文章基于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从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承担机构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主要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承担机构地域信息主要有承担机构名称、承担机构所在省份,并根据各自承担国家自科旅游项目数量的多少对各个省份进行旅游研究实力的划分;项目自身信息从项目学科归属、项目金额和项目名称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述,项目名称采用ROSTCM 6.0进行社会网络语义分析。

三、结果与简析

(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1.项目负责人数量较多,研究体系庞大。对项目负责人姓名采用SPSS20.0进行频率统计,按照计数多少进行降序排列,对资助频率进行整理(见表1)。在280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共221位,拥有2项以上的项目负责人有38位,拥有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占总项目的34.64%。其中,拥有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是陆林(6项),其次是保继刚(5项),此外拥有4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负责人有马耀峰、吴必虎、杜军平、胡涛、郭英之。

2.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研究主体精力旺盛。对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进行整理归类,发现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时年龄偏向青壮年,老年较少(见图1)。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集中在36-40岁之间,共75人,占负责人总数的26.79%;其次是31-35岁之间,共56人,占总数的20%;再次是41-45岁之间,共55人,占总数的19.64%;46-50岁之间的学者也很多,共49人,占总数的17.5%;小于等于30岁的学者有20人,占总数的7.14%;比重最小的是大于60岁的学者,只有3人,占总数1.07%。总之,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集中在31-50岁之间,共有235人,占总数的83.93%,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为高质高效完成项目研究提供了精力和体力的保障。

图1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负责人年龄结构

3.项目负责人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在280项数据中,男性181项,女性99项,男女比例为1.83:1。男性在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申请和研究中占有绝对优势。在承担项目数量前十位的项目负责人中,男性占到8个,男性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此外,在99位女性中,青年和壮年的比例也严重失调,青年比重高达80%以上,女性研究者中以青年女性为主。

(二)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

1.项目承担机构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项目研究承担机构较为稳定。280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中,共有承担机构114家,其中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而且以地理专业背景的机构为主,安徽师范大学24项、中山大学19项、陕西师范大学14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3项、海南大学和云南大学各10项、南京大学9项。承担项目2项及以上的机构共41家,共承担项目208项,占总数的74.29%。项目承担机构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大多集聚在经济发达的省区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这表明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载体比较稳固。endprint

2.项目承担省区较多,地理集中程度高。从地域分布结构来看,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黑龙江省空白),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安徽、江苏、上海、云南、陕西、海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旅游资源丰富地区(见表2)。采用SPSS20.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承担自然科学基金旅游项目的地区分成五种类型:一是旅游研究探索区,承担项目少于10项,共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是旅游研究参与区,承担项目频数在10-19项,共四个省、直辖市,分别是上海、云南、陕西和海南;三是旅游研究发展区,承担项目20-29项,只有江苏1个省区;四是旅游研究高发区,承担项目30-39项,有广东和安徽两个省区;五是旅游研究密集区,承担项目40项以上,目前只有北京市,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地区。

(三)项目自身信息

1.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总量逐年增加,总体增长缓慢,局部增长较快。2007年以前,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类项目年均不足十项,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07年开始,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旅游类项目数量迅速增加,增长趋势较为明显,2013年达到最高值,共50项,占历年总数的17.86%。这表明资助旅游类项目力度在加大,为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推动旅游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2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年资助数量(单位:项)

2.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学科归属较为集中,以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为主。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来自于地球科学部、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地球科学部是资助旅游类项目的主要学部,1987年至2014年共资助项目194项,占项目总数的69.29%;管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61项,占项目总数的21.79%;两者资助旅游类项目占总数91.08%。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虽然也资助旅游类项目,但是只资助了25项,资助的比重较小,占总资助项目的8.92%。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是资助国家自然科学旅游类项目的中流砥柱。

图3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学科归属

3.资助金额上,旅游类项目在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中地位逐渐增加,研究力度在加大。由于部分金额数据缺失,本文只分析1997-2014年的资助金额数据。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金额最低,只有13万元,1997年到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金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资助金额迅速增加,2013年达到最高额2432.5万元。由此可知,自然科学基金明显加大了对旅游类项目的基金投入,为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图4 199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资助情况(单位:万元)

4.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主题上,空间、资源研究多,产业和要素研究少。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资助倾向性明显,研究内容也比较集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地球科学部资助的以地理学视角来研究的旅游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从旅游活动的空间关系、生态影响力以及地表资源等角度进行研究。如1987年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另一类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旅游类项目,主要运用各种管理科学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以管理科学部资助为主。本文采用ROSTCM 6.0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项目名称进行网络分析,将280项旅游类项目分为三个部分:地球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管理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以及其他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分别对三个部分进行网络分析,既可以了解到各个学部旅游类项目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又可以找出各个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的差别和联系。

地球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多从地理学角度探讨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内容上多从旅游地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旅游的地域性特征[10],注重开发旅游地特有的资源和保护已有的生态环境;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旅游发展机制的研究、发展模式探索和发展过程的探讨(见图5)。

图5 地球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管理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主要是从管理学角度探讨旅游的发展方式方法,用管理学的模型解释旅游发展状况。具体来说,管理科学部从市场角度出发,探索旅游的供求关系;注重实证研究,强调旅游服务的重要性;用管理学的模型评价旅游发展的问题,如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研究的方法以及旅游发展过程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的问题、旅游发展与环境协调问题等等。

图6 管理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其他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指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这三类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数量较少,所以文章将这三类旅游类项目集中进行网络分析(见图7),虽然图中显示的旅游研究现状比较杂乱,但是不难看出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丰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景点景区,更是拓展到园林、森林、公园等广泛意义上的旅游地。研究方式上更加科学深入,更多结合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对旅游现状不再是“过去-现在”的分析模式,而是把“过去-现在-未来”作为努力的方向。引入了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预测机制。此外,研究也比较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景区和游客的协调、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总体而言,这三类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数量虽然较少,但是在丰富旅游研究内容、引进旅游研究方法、拓展旅游影响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个学部对旅游类项目资助力度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学部也会成为资助旅游研究的主力。

图7 其他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已经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旅游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旅游发展的现状。具体来说,从项目负责人角度看,项目负责人较多,但是拥有2项以上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研究者较少,说明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体还不够稳定,不时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旅游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研究力量也有所增强。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为旅游研究提供了精力保障。从项目承担机构看,项目承担机构多为师范类学院,而且以地理学为背景的研究机构较多,这与资助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学部为地球科学部相符,研究机构稳定而集中,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保障。从项目承担地域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地区较多,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比重较大,可见经济基础和资源基础是旅游研究无可比拟的温床。从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角度看,地球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最多,管理科学部次之,生命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较少,但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总量上说,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且局部增长幅度大于总体增长幅度。资助金额角度看,各个学部正在逐步加大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额度,旅游研究前景乐观。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题目网络语义分析显示,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旅游类项目研究呈现出一定的学科偏向性,地球科学部主要从地理学角度进行旅游研究,管理科学部主要从管理学角度进行旅游研究。其他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较少,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角度上都与前两者不同,是旅游研究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力量。endprint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的不足

1.国际化程度不足。我国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研究学者中,主要是国内学者,承接机构也是国内的承接机构,而且政策规定国外学者不允许以主持人的身份申请我国国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作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基础性项目之一应该力求实现成员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方法国际化和研究内容国际化,尽量放眼世界、走向国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学科归属结构有待提高。研究发现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来自于地球科学部、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属于地球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194项,管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61项,两者资助旅游类项目占总数91.08%。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共资助了25项,资助的比重较小。因此,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是资助国家自然科学旅游类项目的中流砥柱。学科归属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题趋于多元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等这些传统的旅游研究主题,更多注重的是深度的挖掘和质量上的提高。但是从总体趋势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主题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旅游研究中,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并足发展,深层次的挖掘研究和多元化的广度研究相辅相成,方能促进我国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周晓光,李志林.1991-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IS类项目的初步分析[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7(8):858-863.

[2]谭志喜,孙根年.近20年国内民族旅游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42-146.

[3]刘庆余.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8,23(3):78-84.

[4]郑柳青,邱云志.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论坛,2010,3(3):258-264.

[5]朱峰,项怡娴,王春晖.旅游研究中的“去旅游化”现象及反思——基于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1,26(11):28-34.

[6]王慧娴,张辉.近5年旅游研究发展趋势探讨——基于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2):1336-1341.

[7]陶鸿,汪侠,吴小根.十年来基金资助项目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5:25-34.

[8]李经龙,付吉娟.我国旅游研究20年(1993-2013年)——基于NSSFC旅游项目反映的研究态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7):847-851.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林清清,朱竑,陶伟.1987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J].地理学报,2014,69(8):1159-1176.

System Analyse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round Tourism Research Project in China

LI Jinglong; XU Yumei; FU Jijua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ourism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ttributive point of tourism scholar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it is also the capital support of tourism scholars for acade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cerning tourism from 1987 to 2014,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erspectives: the applicants informati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applicants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jects information. The author expects to reveal the status of tourism research reflecting by tourism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ourism research development status.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4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成果概况

1.1项目概况

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167个,资助金额2 270万元。各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均为10项,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重点项目略有变化,分别为44项、48项和45项,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

全部重点项目分布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七大学科。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最多,达到75项,资助金额达到930万元,占全部经费的比重为41%;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和信息科学较多,项目数分别为44项、27项和17项; 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较少,合计仅为4项。

24家依托单位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其中,获得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最多的单位是中南大学,获得项目64个,经费780万元,分别占总数的38.32% 和34.36%;湖南大学次之,获得项目25项,经费390万元;获得项目较多的单位还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但经费均在150万元以下。

1.2成果统计

全部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 300篇,出版专著29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6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3项,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1 841人。每个项目平均产出专利、论文、 专著、获奖及人才培养分别为1.61项、10.05篇、 0.17部、0.74项及11.02人。具体成果如下:

在论文产出和收录方面,发表论文2 300篇,论文产出总量和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均数逐年增加,万元资助论文产出数为0.73篇。分学科看,信息科学的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居各学科之首,高达1.12篇。全部论文成果中,世界三大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1 193篇次,其中SCI收录620篇次,EI收录219篇次,ISTP收录81篇次。2007到2009年度平均水平为0.52篇次/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总体上保持了在各学科中的领先,高于平均水平,万元基金资助论文收录数为1.17篇次。

在专利成果方面,产生专利成果269项。从专利类型看,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59项;从专利状态看,授权专利131项,申请专利138项。三年平均万元资助专利平均产出数为0.12项。

在奖励成果方面,获得各级奖励123项,其中国际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奖励98项。 三年平均万元基金资助获奖数为0.053项,整体水平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专著成果方面,带动出版专著29部。2007年带动出版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参编3部;2008年出版专著12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独著2部,主编或参编10部;2009年带动出版专著13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独著1部,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各类人才1 841人,其中有71人晋升正高职称、有322人晋升中级及副高职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23人,博士后35人、博士329人、硕士61人,三年来平均每万元基金经费资助人才培养数为0.8人/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人才培养的平均水平较高,信息科学与工程与材料科学人才培养增长较快。

在获得其他资助方面,获得国家级和其他省部级计划资助197项,获资助金额达2.49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的功能尤其显著, 争取经费合计4 881.8万元,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的2.12倍。从学科来看,生命科学和工程与材料科学获得的其他资助较高,分别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额的14.31倍和11.32倍。

在参与学术活动方面,主持召开或参加各类会议和学术活动536次,其中国际会议244次,国家级会议239次,省级会议53次,万元基金资助学术交流数为0.23次。

2绩效评价方法

2.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采用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方法,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1-2],根据自然基金项目合同的指标要求,设立6个一级指标体系, 即论文专著、专利情况、获奖情况、人才培养、其他成果、其他资助等。

二级指标设立的情况是:论文专著指标设4个二级指标,包括论文发表数、论文收录数、累计影响因子和出版专著数;专利指标设2个二级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获奖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 包括国际级获奖数、国家级获奖数和省部级获奖数; 人才培养指标设3个二级指数,包括高学历人才培养数、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和晋升职称人数;其他成果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软件数据库、图表图集数和新仪器方法数;获得其他资助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额、其他国家级资助额和其他省部级资助额。

2.2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绩效评价的依据为各项目负责人提供的验收材料及省基金办组织的项目验收评议专家意见,权重各自为30%和70%。各项目单项指标和综合绩效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德尔菲法,由验收的专家打分确定。

2.2.1单项指标得分的计算公式

其中,S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 N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值;θ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的重要系数。

2.2.2项目综合绩效得分的计算公式

1)定量评分标准分(Ei)的计算公式

2)项目综合评价加权评分

其中,Si:第i个项目综合评分;Sni:第i个项目第n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θn:第n项分项指标重要系数;Ei:第i个项目定量评分按百分制转换标准分; Pi:第i个项目验收专家评分;αE:定量评分(标准分) 权重;αP:专家评分权重。

3绩效评价结果

采用前述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验收项目成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在进行学科对比时,由于数理科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三个学科立项数较少,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只比较化学与化工科学、 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四个学科。

3.1整体绩效稳步提升

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整体绩效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07、2008和2009年度全部项目的平均绩效分别为81.10、81.63和89.96。2009年度项目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度项目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07年度项目提高10.92个百分点。

3.2学科发展潜力凸显

从各学科对比来看,湖南省主导产业相关领域的绩效增长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情况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绩效上升较快,而工程与材料科学和化学与化工科学领域的绩效上升较慢。其中,3个年度中,信息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01上升到91.1,累计提升16.2%,绩效提升幅度最大;生命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52上升到90.55,累计提升12.7%;工程与材料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2.7上升到90.62,累计提升9.6%;而化学与化工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3.13上升到90.35,累计提升8.9%,绩效改善幅度最小。

3.3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绩效突出

与重点项目相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更大,产出成果相对较多,绩效较为突出。3个年度项目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0.2,而重点项目的平均绩效为82.35,前者高出后者9.5个百分点。以2009年为例,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3.2,高出重点项目平均绩效(89.27)4.4个百分点。

3.4依托单位持续支持

2007到2009年度项目中,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7家主要依托单位平均绩效分别为80.07分、 82.15分和89.47分,每年绩效提高5.75%,接近整体绩效水平提升幅度,较为稳定地发挥了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作用。各依托单位项目成果的平均绩效差距逐年缩小,2007年度为9.04分,2008年度为8.62分,2009年度为2.51分。3个年度项目中,平均绩效水平在85分以上的是湖南工业大学(86.82分)、湖南大学(86.73分)、湘潭大学(86.60分)、长沙理工大学(86.25分)、湖南中医药大学(85.70分)、湖南农业大学(85.69分)。

4对策建议

4.1加强战略引导,统筹部署资源

加强战略筹划,强化培育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引导。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提升战略调控能力,有效发挥科学基金作为湖南省战略资源的导向作用。提高项目指南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项目指南和增量经费供给对学科均衡协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战略咨询,定期听取科技界对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与政策的咨询意见,凝聚专家智慧,组织开展学科布局与建设的政策调研,加强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战略分析,引导学科全面布局与健康发展。

4.2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畅通项目链和学科、平台、人才一体化资助渠道,落实科学基金管理责任制,完善评审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 信息服务机制。加强省基金对高校、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加大青年人才特别的高端青年人才以及人才群体的培养,使之成为湖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源头力量。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高水平科技资源,实现基础研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3]。

4.3对接国家资助体系,加强基金顶层设计

注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和相关工作的衔接,使基金工作始终坚持聚焦国家战略,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增强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快引导湖南省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工作, 逐渐扩大基金项目在湖南省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覆盖范围,逐步丰富知识创新主体的建设,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

4.4建设创新文化引导,展示基础研究成果

引导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和价值取向,促进科学道德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通过严格项目验收环节,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倡导良好科研实践。切实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改进创新研究和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平等争鸣、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激励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以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的文化凝聚力。

摘要:地方自然基金项目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5

71471130 邹高峰 天津大学 询价发行、投资者行为与IPOs市场表现 G0115 60 2015-01 2018-12

71471180 朱书尚 中山大学 Forward-Looking与Backward-Looking相结合的投资组合管理 G01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1079 朱洁 南京邮电大学 云计算环境下的多租户共享与动态资源调度理论与方法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01177 朱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指挥控制任务共同体的机制和模型研究 G010901 20 2015-01 2017-12

71471112 朱道立 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差异化选择行为的多产品竞争理论研究 G01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1115 朱兵 四川大学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应用商店客户识别模型研究 G011203 23 2015-01 2017-12

71471072 周迎 华中科技大学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时空耦合机理及实景仿真预警技术研究 G0118 60 2015-01 2018-12

71471178 周艳菊 中南大学 碳约束下基于行为的供应链最优决策和协调机制研究 G010303 63 2015-01 2018-12

71471108 周亚虹 上海财经大学 样本选择模型和广义可加模型的非参数识别和估计的理论与方法 G0113 58.5 2015-01 2018-12

71401093 周晓阳 陕西师范大学 随机型多目标双层均衡供应链决策模型与算法研究 G010301 21 2015-01 2017-12

71401080 周晓剑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组合模型的稳健参数设计 G0110 22 2015-01 2017-12

71471159 周翔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电商环境下的仓库系统的运作研究 G010303 60 2015-01 2018-12

71401182 周文梁 中南大学 基于时变需求与多节拍组合的城际铁路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研究 G0103 21 2015-01 2017-12

71461003 周乐欣 贵州大学 基于VCG机制的区域物流双边多对多在线竞价交易机制模型、算法及仿真研究-以西南区域物流市场为例 G0105 34.5 2015-01 2018-12

71401018 周佳 重庆大学 高龄用户心智模型与智能手持设备界面设计匹配度研究 G0110 22 2015-01 2017-12

71471007 周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不确定与动态信息环境下基于“预规划-重规划”集成建模的应急物流选址-调度鲁棒优化研究 G0110 61 2015-01 2018-12

71471135 周炳海 同济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车辆装配系统中的多载量小车实时调度方法 G0110 56 2015-01 2018-12

71401015 周宝刚 渤海大学 顾客策略与偏好行为下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设计与协调优化研究 G010303 20 2015-01 2017-12

71471119 郑尊信 深圳大学 基于商品价格联动视角的多商品期货定价研究:中国市场的实证 G0115 56 2015-01 2018-12

71471139 郑蓓蓉 温州大学 考虑缓冲区大小及在制品数量的多工序生产系统预测维护方法研究 G0110 60 2015-01 2018-12

71471069 赵勇 华中科技大学 报价人的行为实验和拍卖机制的可实施性研究 G0104 60 2015-01 2018-12

71401090 赵旭 三峡大学 基于非线性实证和社会计算的水库移民社会融合机制研究 G010902 20 2015-01 2017-12

71420107024 赵先德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企业供应链合作创新行为研究 G01 190 2015-01 2019-12

71471126 赵瑞清 天津大学 非对称信息下新产品开发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 G0104 60 2015-01 2018-12

71471006 赵秋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绩效考核影响下的维修备件供应链协调优化与库存管理策略研究 G0103 62 2015-01 2018-12

71461025 赵军 宁夏大学 基于规范的企业竞争力演化的计算实验研究 G0112 34 2015-01 2018-12

71401045 赵洁 广东工业大学 DS证据推理下抗信誉共谋攻击的行为信任研究 G011203 22 2015-01 2017-12

71471157 赵建良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社交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应用研究 G011201 62 2015-01 2018-12

71471094 赵辉 青岛理工大学 参与方个体视角下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体系研究 G0114 50 2015-01 2018-12 71401147 赵宏飙 厦门大学 传染性风险:模型拓展、模拟算法及其在金融与保险中的应用 G0115 21 2015-01 2017-12

71401166 章永辉 中国人民大学 具有交互固定效应的部分线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统计推断:理论研究

及其应用 G0113 20 2015-01 2017-12

71401025 章立辉 大连理工大学 考虑交通环境效应的动态次优拥挤收费研究 G010301 22 2015-01 2017-12

71401075 张哲 南京理工大学 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多层资源受限项目调度优化研究 G010301 22 2015-01 2017-12

71401168 张昱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基于超网理论的作战体系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G0104 23 2015-01 2017-12

71471032 张尧 东北大学 基于CBD的项目风险应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G0104 60 2015-01 2018-12

71401123 张阳 天津商业大学 复杂制造过程中轮廓数据监控方法研究 G0110 20 2015-01 2017-12

71410307017 张信东 山西大学 第十二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G0115 3 2014-08 2014-12

71401119 张欣哲 四川师范大学 口口相授对股票市场参与问题的研究 G0115 20 2015-01 2017-12 71401131 张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有限理性行为的风险型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G0104 23 2015-01 2017-12 71471176 张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众包”的敏捷虚拟组织建模、测度、演化与设计方法研究 G0116 61 2015-01 2018-12 71471034 张瑞友 东北大学 基于多资源视角的柔性任务集装箱接驳(Drayage)运输的调度方法研究 G0110 56 2015-01 2018-12 71461005 张茂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违约传染视角下的公司债券定价研究 G0115 36 2015-01 2018-12 71471169 张玲玲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于领域知识和链路预测的个性化推荐研究 G0117 60 2015-01 2018-12 71401157 张利花 浙江工业大学 调和稳定-GARCH模型下期权定价和风险管理研究 G0115 22 2015-01 2017-12 71471099 张丽宏 清华大学 多重模糊性,投资组合选择及资本资产定价 G0113 62 2015-01 2018-12 71401023 张莉莉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流程工业关键设备安全操作的人-岗优势匹配逆优化决策方法 G011202 23 2015-01 2017-12 71401052 张可 河海大学 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灰色多元驱动预测与优化控制模型研究 G0107 20 2015-01 2017-12 71401072 张军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四维航迹的终端空域进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G0103 21 2015-01 2017-12 71471043 张金清 复旦大学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的行为监测与风险评估 G0115 57 2015-01 2018-12 71401152 张洁 浙江财经大学 基于消费者参考价格效应的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G010301 21 2015-01 2017-12

71401106 张惠珍 上海理工大学(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快速半拉格朗日蝙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71181 张红川 中央财经大学 谦卑型领导的自我构念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G0108 60 2015-01 2018-12 71471044 张成洪 复旦大学 社会化媒体中基于群体智慧的知识萃取、组织与服务 G0117 60 2015-01 2018-12 71471173 张波 中国人民大学 非对称随机波动建模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G0113 60 2015-01 2018-12 71401047 翟莉 哈尔滨理工大学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规律及网络干预研究 G011202 21 2015-01 2017-12 71401127 余荣杰 同济大学 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风险预测建模方法研究 G0107 20 2015-01 2017-12 71401176 于战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服务质量保证的无线资源联合分配快速优化方法研究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71098 于瑞峰 清华大学 动态视觉搜索的绩效建模及工作组织研究 G0110 62 2015-01 2018-12 71471030 于刚 东北财经大学 因变量误分类下的二元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研究 G0113 60 2015-01 2018-12 71471103 于本海 山东工商学院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软件测度模型和过程改进工具研究 G011201 56 2015-01 2018-12 71401193 尹力博 中央财经大学 大宗商品资产战略配置模型研究 G0115 23 2015-01 2017-12 71471023 叶贵 重庆大学 基于人工社会的建设项目群体不安全行为涌现研究 G0118 61.5 2015-01 2018-12 71471066 叶飞 华南理工大学 考虑异质旅客渠道选择行为的―酒店+OTA‖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商务模式选择与协调研究 G010303 60 2015-01 2018-12 71471045 姚海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于非参数建模和下方风险控制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研究 G0114 60 2015-01 2018-12 71431001 杨忠振 大连海事大学 港口管理与运营的理论与方法 G0103 260 2015-01 2019-12 71401132 杨臻 西安交通大学 低碳快递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 G010303 20 2015-01 2017-12 71471090 杨洋 南京审计学院 带有保险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依离散时和连续时风险模型中破产概率的渐近估计研究 G0115 55 2015-01 2018-12 71471150 杨石磊 西南财经大学 牛鞭效应、需求不确定性与企业成本性态 G010303 61 2015-01 2018-12 71471146 杨乃定 西北工业大学 相继故障视角下基于风险传播模型的研发网络脆弱性研究 G0109 58 2015-01 2018-12 71422002 杨立兴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运输管理 G010301 100 2015-01 2017-12 71401035 杨杭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机场与航空公司的纵向合作——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G0105 22 2015-01 2017-12 71401185 杨恶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具有不完全基数语义的语言偏好多准则分析技术研究 G010901 21 2015-01 2017-12 71471067 杨春鹏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随机投资者情绪、投资者行为与消费的动态资产定价研究 G0115 60 2015-01 2018-12 71401066 杨炳铎 江西财经大学 基于惩罚函数的高维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与应用 G0113 21 2015-01 2017-12 71471129 杨宝臣 天津大学 非完美市场条件下信用债券定价及其资产组合优化研究 G0115 60

2015-01 2018-12 71471148 颜荣芳 西北师范大学 供应和需求混合中断下供应链协调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G010303 61 2015-01 2018-12 71401034 颜建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无转移支付的匹配问题机制设计研究:理论建模与实验分析 G0105 20 2015-01 2017-12 71471132 严敏 天津商业大学 项目控制权与风险分担动态耦合对工程合同状态补偿影响研究 G0118 60 2015-01 2018-12 71401172 闫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基于Markov方法的大规模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G0111 20 2015-01 2017-12 71471063 闫宏斌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质量管理的不确定性双向感性工学 G0106 60 2015-01 2018-12 71401020 闫芳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竞合关系的不确定运输服务采购决策研究 G0104 21 2015-01 2017-12 71461007 鄢慧丽 海南大学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供应链多渠道协调研究 G010303 34.5 2015-01 2018-12 71471040 薛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创新背景下流动性危机诱发机制的微观基础研究 G0114 60 2015-01 2018-12 71471070 薛明皋 华中科技大学 文化企业的GARCH实物期权理论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 G0106 62 2015-01 2018-12 71471037 薛澄岐 东南大学 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 G0110 60 2015-01 2018-12 71471166 许叶林 浙江理工大学 公私合营(PPP)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处理费的计算、优化与调整研究 G0118 60 2015-01 2018-12 71471056 许叶军 河海大学 残缺判断信息下专家共识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G0104 60 2015-01 2018-12 71401083 许岩 内蒙古财经大学 建筑物内行人行为特征及疏散机理研究 G0116 21 2015-01 2017-12 71471024 许茂增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负效应极小化目标的大城市交通能源供应网络系统优化与管理 G0106 60 2015-01 2018-12 71401149 徐宙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运力过剩下的航运服务网络设计问题 G010301 23 2015-01 2017-12 71401125 徐志宇 同济大学 未来智能电网情境下面向虚拟电厂逐利行为的信息融合管理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01171 徐一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大型武器装备全寿命风险动态演化的多分辨率建模方法 G0114 20 2015-01 2017-12 71471085 徐小林 南京大学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环境治理:策略选择与协同机制 G010303 58 2015-01 2018-12 71471071 徐贤浩 华中科技大学 信用期限制条件下具有资金约束的库存管理优化模型研究 G0110 62 2015-01 2018-12 71471065 徐维军 华南理工大学 多设备在线租赁优化模型与竞争策略研究 G01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1169 徐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复杂安全相关系统最优维护策略及其安全相关不确定性分析 G0111 20 2015-01 2017-12 71401136 徐雷 西华大学 基于信息融合的复杂系统健康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研究 G0107 21 2015-01 2017-12

71471087 徐海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图模型冲突分析反问题理论的第三方调解策略研究 G0104 62 2015-01 2018-12 71401143 徐广业 西南政法大学 基于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策略 G010303 20 2015-01 2017-12 71410307016 熊熊 天津大学 第十九届异质交互个体经济学国际研讨会 G0115 3 2014-06 2014-12 71461006 熊浩 海南大学 基于排队模型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实时优化策略及算法研究 G010301 36 2015-01 2018-12 71401170 邢云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具有可靠性增长的系统可靠性试验鉴定方法研究 G0111 23 2015-01 2017-12 71471101 邢伟 曲阜师范大学 基于现货市场的供应链信息获取研究 G010303 60 2015-01 2018-12 71401019 邢青松 重庆交通大学 专利保护下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效率及协调优化研究 G0110 21 2015-01 2017-12 71401033 谢海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基于极值信息的收益率时序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G0113 22 2015-01 2017-12 71471111 谢驰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电动汽车的交通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融合、均衡与优化 G0103 60 2015-01 2018-12 71401138 肖潇 西南财经大学 多元Variance Gamma期权定价模型研究 G0115 21 2015-01 2017-12 71471124 肖进 四川大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GMDH的客户分类半监督集成模型研究 G011203 60 2015-01 2018-12 71410307021 肖斌卿 南京大学 大数据驱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研讨会 G0115 3 2014-07 2014-12 71471143 夏绪辉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工业逆向供应链服务模块化及自适应匹配机制研究 G0110 62 2015-01 2018-12 71401098 夏蓓鑫 上海大学 复杂多环结构的半导体封装测试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G0110 20 2015-01 2017-12 71401040 吴泳臻 复旦大学 基于时序和互动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环境匹配的前因及结果研究 G0108 20 2015-01 2017-12 71471062 吴一帆 华东理工大学 服务团购中平台/商户决策优化与协调研究 G0103 60 2015-01 2018-12 71401113 吴玄娜 首都师范大学 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机制 G0108 21 2015-01 2017-12 71471002 吴文祥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用户异质性的交通网络拥挤收费模型与优化研究 G0116 50 2015-01 2018-12 71401046 吴天石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服务型组织业务学习曲线的多层面研究 G01 21 2015-01 2017-12 71471097 吴甦 清华大学 碳纳米材料生产过程建模及过程分析与控制研究 G0110 50 2015-01 2018-12 71401059 吴庆华 华中科技大学 考虑劳动力管理下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G0103 23 2015-01 2017-12 71401117 吴鹏 四川大学 跨产品生命周期的运营决策优化 G010303 23 2015-01 2017-12 71401051 吴利丰 河北工程大学 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费用测算中的应用研究 G0107 2015-01 2017-12 71401091 吴吉林 山东大学 非参数动态混合Copula模型:估计、推断及应用 G01 21 2015-01 2017-12 71471053 吴华清 合肥工业大学 动态环境下决策单元效率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G0106 61 2015-01 2018-12 71471144 吴锋 西安交通大学 面向网络环境脉冲式需求的采购风险控制 G0110 63 2015-01 2018-12 71471055 吴德胜 合肥工业大学 考虑具有风险结构的决策建模及应用研究 G0114 62 2015-01 2018-12 71401181 魏永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不确定需求环境下汽车供应网络的牛鞭效应研究 G0116 20 2015-01 2017-12 71401065 魏丽军 江西财经大学 基于耗油量的带装箱约束多类型车辆调度问题研究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01142 王增强 西南交通大学 不确定环境下基于QFD和CPT的产品概念方案开发研究 G0104 20 2015-01 2017-12 71401032 王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非参数与半参数回归方程组的计量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G0113 20 2015-01 2017-12 71471022 王昱 重庆大学 面向大规模数据流的集成学习模型与方法研究 G011203 63 2015-01 2018-12 71401130 王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规模动态社交网络社团检测算法研究 G011203 22 2015-01 2017-12 71401004 王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注视集中度的驾驶员非注意状态检测研究 G0110 23 2015-01 2017-12 71471082 王雪荣 南京财经大学 工程决策中业主乐观偏差的形成、测度及其影响研究 G0118 62 2015-01 2018-12 71471025 王旭坪 大连理工大学 B2C电子商务物流整体优化及动态调整方法研究 G011202 62 2015-01 2018-12 71401102 王晓蕾 上海交通大学 电召与扬召混合召车模式下的出租车市场建模、分析与优化 G0104 21.4 2015-01 2017-12 71422004 王晓芳 中国人民大学 医疗分诊分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G0103 100 2015-01 2017-12 71471100 王小群 清华大学 高维度、非线性模型下的金融资产定价和风险定量计算 G0115 62 2015-01 2018-12 71401160 王霞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条件独立性及其相关假设:基于特征函数的计量检验和实证研究 G0113 22 2015-01 2017-12 71420107023 王文彬 北京科技大学 人群健康管理和寿命疾病风险评估 G0111 200 2015-01 2019-12 71471156 王伟泉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网络用户隐私担忧与主动性泄露隐私信息之间的悖论:理论探索和基于社交网络的实证研究 G011201 62 2015-01 2018-12 71461023 王珊珊 内蒙古大学 流程监控与评估中多元数据整合研究 G011201 34 2015-01 2018-12 71401016 王宁 长安大学 多维状态监测数据条件下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G0111 22 2015-01 2017-12 71471079 王念新 江苏科技大学 企业多层次信息技术匹配及其对敏捷性的影响机理 G011201 60 2015-01 2018-12

71471039 王明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碳排放权拍卖理论与应用 G0105 50 2015-01 2018-12 71471018 王科 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效率测度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非参数前沿面建模方法研究 G0106 62 2015-01 2018-12 71471096 王凯波 清华大学 基于2-D空间离散数据的质量与产出的预测方法研究 G0110 60 2015-01 2018-12 71401122 王娟 天津理工大学 复杂结构化群体中的公共物品博弈机制研究 G0104 20 2015-01 2017-12 71401110 王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地铁多班组协同作业的人因失误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G0110 21 2015-01 2017-12 71401074 王建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依赖偏好视角下投资组合最优选择问题研究 G0115 22 2015-01 2017-12 71401054 王建军 华北电力大学 节能减排下考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的电源结构拟境演化机理研究 G0109 21 2015-01 2017-12 71471120 王吉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加工时间可控排序问题及依赖资源指派问题研究 G010302 58 2015-01 2018-12 71420107025 王惠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海量高维混合数据的统计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G0107 200 2015-01 2019-12 71401073 王华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失效传播感知的复杂系统运行可靠性监控研究 G0111 21 2015-01 2017-12 71471177 王国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面向经济复杂性的行为建模与计算实验及应用研究 G0113 62 2015-01 2018-12 71471167 王广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目标下集成土地利用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研究 G01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61012 王根生 江西财经大学 自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危机预警研究 G011203 34.5 2015-01 2018-12 71471054 王刚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文本情感和异质网络分析的社会化推荐研究 G011203 61 2015-01 2018-12 71431007 王帆 中山大学 港口管理与运营的理论与方法 G0103 260 2015-01 2019-12 71461010 王翠霞 江西财经大学 生态农业区域规模化经营模式反馈分析与动态仿真理论应用研究 G0109 36 2015-01 2018-12 71401088 王琛 清华大学 极端风险的专家估测方法研究 G0104 20 2015-01 2017-12 71401175 王长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研究院 基于Markov博弈的计算机网络对抗行动策略分析与建模研究 G0104 20 2015-01 2017-12 71471036 王蓓蓓 东南大学 柔性配置需求响应参与大规模风电消纳的调度模型及机制研究 G010301 63 2015-01 2018-12 71401191 汪涛 中央财经大学 生命周期视角下气候变化影响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与应对决策方法研究 G0118 20 2015-01 2017-12 71401179 汪送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复杂事故系统风险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 G0114 20 2015-01 2017-12 71471163 汪蕾 浙江大学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P2P网络借贷信任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 G0104 60 2015-01 2018-12 71401076 汪浩祥 南京农业大学 不确定生产环境下基于进化的制造系统自适应调度研究 G0110 20 2015-01 2017-12 71471140 万仲平武汉大学 云市场下云服务商与终端用户间利益均衡的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

G010301 63 2015-01 2018-12 71471019 万岩 北京邮电大学 负面在线评论和商家反馈对消费者个体态度和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研究 G011201 60 2015-01 2018-12 71401103 万相伟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等级依赖期望效用的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 G01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81330015 涂辉招 同济大学 中荷国际学术研讨会基于媒体情绪指标构建的研究 G0206 50 2015-01 2018-12 71472097 许晖 南开大学 企业营销探索与开发战略及其对国际市场适应性的影响研究:基于能力-战略匹配视角 G020801 63 2015-01 2018-12 71402094 徐最 上海海事大学 不对称信息下的贸易信用契约设计与价值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02145 徐永新 西南财经大学 政治关联、创业板上市与科技创新:作用机理及因果关系 G0206 20.5 2015-01 2017-12 71402189 徐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风险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作用机制和绩效研究 G0207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105 徐娴英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顾客选择行为中的多期望作用模式及其更新研究:服务属性视角 G0214 23 2015-01 2017-12 71402166 徐蕾 浙江工商大学 集群内领先企业知识网络架构与创新能力演进关联研究 G0203 21 2015-01 2017-12 71472142 徐岚 武汉大学 时间信息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时间与体验的内在联系视角

G020802 64 2015-01 2018-12 71472158 徐进 西南交通大学 项目知识情境提取与展现方法研究:基于主题模型和知识地图的大数据视角 G0213 58 2015-01 2018-12 71472017 徐鸿雁 重庆大学 竞争供应链之间存在横向信息共享的采购策略与合同设计 G0212 58 2015-01 2018-12 71472088 徐光华 南京理工大学 企业环境财务指数及其绩效牵引测度研究 G0207 57 2015-01 2018-12 71472112 徐凤增 山东大学 创业企业战略图式选择与成长机理研究 G021501 58 2015-01 2018-12 71402060 熊慧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顾客抵触与依赖行为的服务产品定价研究 G0214 21 2015-01 2017-12 71472144 谢永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核心企业领导力及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G0203 58.3 2015-01 2018-12 71472045 谢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负面公司联想事件与企业应对策略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多渠道背景下的双重视角研究 G020802 61 2015-01 2018-12 71472005 谢晓非 北京大学 决策过程中的自己-他人差异 G020401 63 2015-01 2018-12 71462014 谢盛纹 江西财经大学 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执业行为特征及其结果研究 G020702 35 2015-01 2018-12 71472157 肖作平西南交通大学 终极所有权结构,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契约 G0206 62 2015-01 2018-12 71472101 肖星 清华大学 国有企业高管升迁、薪酬激励与企业价值 G020701 58 2015-01 2018-12 71402197 肖土盛 中央财经大学 市场竞争、公司治理结构变迁及其经济后果: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G0206 21 2015-01 2017-12 71402183 肖刚 中国人民大学 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来自金融危机的视角 G0206 20 2015-01 2017-12 71402137 向希尧 西安理工大学 接近性对集群企业的群外知识连接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G021001 23 2015-01 2017-12 71402165 向婷 浙江大学 基于神经经济学的群体声誉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及预测研究 G020802 21 2015-01 2017-12 71472169 伍蓓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众包的群体智慧涌现及创新效应研究 G021001 60 2015-01 2018-12 71472164 吴晓波 浙江大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G0203 60 2015-01 2018-12 71472055 吴伟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产品开发中技术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制研究 G0210 59 2015-01 2018-12 71402125 吴绍棠 武汉大学 产学研联盟中企业联盟管理能力的形成及对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G0201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77 吴蕊 清华大学 基于文化距离的外资企业战略选择研究 G020101 20 2015-01 2017-12 71472116 吴隆增 上海财经大学 顾客服务主动性行为的内涵、形成机制与影响后果:一项追踪研究 G0214 60 2015-01 2018-12 71472078 吴建祖 兰州大学 注意力基础观视角下中层管理者内部创业行为的跨层次研究 G020101 63 2015-01 2018-12 71402088 吴芳 上海财经大学 我国商业信任危机背景下的消费者信任及其建立机制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以转基因产品为背景的实证研究 G0208 21 2015-01 2017-12 71402104 温馨 沈阳工业大学 多序参量协同作用下战略变革过程有序性的识别与调控研究 G020401 2015-01 2017-12 71472111 温德成 山东大学 网络购物平台商品质量管控作用机理及其演进研究 G020902 50 2015-01 2018-12 71472075 温碧燕 暨南大学 服务性企业员工正面心理资本、敬业程度和工作绩效的动态关系——基于双人组层面的研究 G0214 60 2015-01 2018-12 71402099 韦夏 深圳大学 忠诚计划如何强化顾客忠诚——基于顾客投入和产出的可比性视角 G0208 23 2015-01 2017-12 71472136 韦福祥 天津师范大学 角色冲突、跨界行为与服务生产率的跨层次集成研究:基于高接触度服务业一线员工的实证分析 G0214 63 2015-01 2018-12 71472160 王志强 厦门大学 财务灵活性与公司财务政策选择 G0206 60 2015-01 2018-12 71472100 王正位 清华大学 公司负债能力与公司资本结构 G0206 63 2015-01 2018-12 71402086 王悦 上海财经大学 转移定价分部自治的影响因素和组织后果研究 G020701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11 王勇 重庆交通大学 生鲜农产品冷链多中心共同配送收益分配优化研究 G0212 23 2015-01 2017-12 71402046 王永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因素:一项追踪的研究 G020401 22 2015-01 2017-12 71472192 王毅 中央财经大学 配音演员的声音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基于机器学习的声音广告研究 G020801 62 2015-01 2018-12 71422008 王艳艳 厦门大学 信息披露与宏观经济稳定 G0207 100 2015-01 2017-12 71472014 王秀村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契合营销战略:互惠规范、顾客感知与契合关系产出 G020801 62 2015-01 2018-12 71472188 王雄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风险信息披露、风险感知与资本市场风险识别行为 G0206 61 2015-01 2018-12 71472179 王小华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企业中多层次领导力模型的追踪研究 G020501 61 2015-01 2018-12 71472191 王夏阳 中山大学 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在线零售商战略性缺货与承诺机制研究 G0212 58 2015-01 2018-12 71402112 王文利 太原科技大学 供应链融资中信用保险决策与价值研究 G0212 20 2015-01 2017-12 71402164 王颂 浙江大学 双重嵌入的视角下集体离职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 G020401 23 2015-01 2017-12 71402083 王帅强 山东财经大学 基于机器学习融合精确性和多样性的电子商务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研究 G021102 20 2015-01 2017-12 71472033 王世权 东北大学 母子公司关系网络内信任不对称影响子公司创业的内在机理及治理机制研究 G0202 61 2015-01 2018-12 71472182 王珊 中国人民大学 复杂理论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G021102 63 2015-01 2018-12 71402131 王清亮 西安交通大学 消费者对网络UGC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UGC演化和消费者学习的视角 G020803 21 2015-01 2017-12 71472117 王能 上海财经大学 PE估值研究 G0206 63 2015-01 2018-12 71472016 王敏 北京外国语大学 谈判者战略型谦抑风格的特征及影响:基于动机性信息处理模型的跨层次研究 G020402 62 2015-01 2018-12 71472145 王龙伟 西安交通大学 治理机制对研发联盟知识创造与知识保护的影响研究 G0201 58

2015-01 2018-12 71472125 王丽亚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半导体制造的生产组织与设备维护安排联合优化问题研究 G020901 62 2015-01 2018-12 71402092 王莉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国情境下企业二元组织文化结构及其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G020401 20 2015-01 2017-12 71472147 王磊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角色、心理、过程和结构视角的共享式领导形成机理和影响作用研究 G020501 63 2015-01 2018-12 71402152 王磊 西南政法大学 保鲜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货与定价决策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02019 王磊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中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及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一个跨层次跟踪研究 G020501 20.5 2015-01 2017-12 71402158 王君美 烟台大学 交易契约视角下基于平台运行的创新授权优化研究 G0210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023 王雎 电子科技大学 创新如何开放:基于组织控制的研究 G0203 58 2015-01 2018-12 71402188 王婧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不同生命周期的可替代易腐品的生产管理与采供协调策略研究——以血液为例 G020901 18 2015-01 2017-12 71402057 王红丽 华南理工大学 共享的信任感知还是异质化信任组合: 工作团队中信任不对称的形成机制、影响效应及主动干预研究 G0204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128 王罡 武汉大学 新创企业创业网络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中介、调节及结构化效应分析 G021501 18 2015-01 2017-12 71402049 王峰 湖南大学 ―中立性‖用户创造内容的作用机制与形成模式研究 G0208 24 2015-01 2017-12 71402055 汪秀琼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管理认知视角的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及其对企业纵向整合模式影响机制研究 G0201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106 宛小昂 清华大学 基于认知心理学与虚拟现实的感官营销与跨通道联结研究 G020802 60 2015-01 2018-12 71402127 涂乙冬 武汉大学 研发团队的道德型领导、主动性人格与知识分享的多层次研究:基于社会困境的视角 G020401 23 2015-01 2017-12 71402002 童泽林 北方工业大学 企业跨国慈善行为的消费者反应及其干预机制研究:社会身份感知视角 G020802 20 2015-01 2017-12 71410307005 田志龙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学术会议 G020101 3 2014-07 2014-07 71402016 田一辉 大连理工大学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扩散机理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28006 田轩 武汉大学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与企业创新研究 G0206 20 2015-01 2016-12 71472099 田莉 南开大学 新企业组织边界的多元建构逻辑与机理:基于创业者身份认同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G021501 63 2015-01 2018-12 71472089 田厚平南京理工大学 零售商强势条件下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研究 G0212 63 2015-01 2018-12 71472029 田丹 东北财经大学 中央企业可持续创新的测度、模式与控制优化研究 G0203 57.6 2015-01 2018-12 71402018 滕文波 东北财经大学 网络平台式渠道模式研究:基于双边性和功能重组性 G0208 23 2015-01 2017-12 71472076 滕乐法 江南大学 ―抑制酒驾‖公益广告传播策略的实证研究:多种后果与不同群体的匹配 G020801 63 2015-01 2018-12

71472140 陶厚永 武汉大学 领导-追随行为互动对新员工追随力的作用机制:对偶心理定位的视角 G0205 57.2 2015-01 2018-12 71472006 唐涯 北京大学 流动性螺旋与投资者情绪:银行间市场与资本市场流动性冲击传导机制研究 G0206 63 2015-01 2018-12 71462033 唐滔智 云南财经大学 政府审计与腐败控制研究 G020702 33 2015-01 2018-12 71472131 谭劲松 天津大学 跨层次、动态视角的联盟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G0201 62 2015-01 2018-12 71472154 谭洪涛 西南财经大学 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理论、实证检验与应用 G020701 55 2015-01 2018-12 71462003 覃巍 广西大学 中小企业生态性创新网络优化促进西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研究 G021502 35 2015-01 2018-12 71462002 覃朝勇 广西大学 关键词广告中的最优广告策略研究 G020803 35 2015-01 2018-12 71472061 孙耀吾 湖南大学 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平台企业主导能力的演化机理研究 G0203 61 2015-01 2018-12 71402114 孙雪娇 天津财经大学 向上盈余管理与激进避税行为交互关系识别与股票定价研究 G0207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132 孙笑明 西安交通大学 结构洞及其动态变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G0203 23 2015-01 2017-12 71402095 孙晓琳 上海海事大学 跨市场风险传导下基于Kalman滤波的组合套期保值有效性研究 G0206 23 2015-01 2017-12 71472139 孙继德 同济大学 嵌入视角下建筑工人职业流动问题的行为仿真及对策评价 G0213 54 2015-01 2018-12 71472018 孙洪杰 重庆工商大学 基于双向情境效应的属性同异决策研究:效用解构、效应交互与模型构建 G020802 58 2015-01 2018-12 71402084 孙国华 山东财经大学 基于货架空间分配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72178 苏中兴 中国人民大学 合作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结构及其对个体和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员工组织内社会网络的视角 G0205 58 2015-01 2018-12 71472087 苏中锋 南京大学 合作研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合作伙伴、合作模式和治理机制视角的研究 G0203 60 2015-01 2018-12 71402121 苏涛永 同济大学 服务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共享的多层次网络机制研究:关系嵌入的视角 G0203 21 2015-01 2017-12 71432007 苏强 同济大学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 G0209 259 2015-01 2019-12 71462001 苏鹏 大理学院 可操作行为规则挖掘的建模与算法研究 G021102 34 2015-01 2018-12 71402141 苏坤 西北工业大学 股权激励、管理层权力与公司风险担当 G0207 19 2015-01 2017-12 71472165 宋衍蘅 浙江大学 审计风格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 G0207 60 2015-01 2018-12 71472020 宋晓兵 大连理工大学 营销沟通对双重社会身份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G020802 60 2015-01 2018-12 71472083 宋培建 南京大学 软件生态系统中核心平台和第三方应用间的互动:基于共生视角的研究 G021102 56 2015-01 2018-12 71402151 宋竞 西南交通大学 从―扩中‖到―扩大消费‖-转型时期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测量、构成及消费特征研究 G020802 21 2015-01 2017-12

71472022 宋金波 大连理工大学 BOT项目超额收入分配及补贴决策模型研究 G0213 62 2015-01 2018-12 71462024 税文兵 昆明理工大学 订单农业供应链中农户供应失效风险应对策略及应用——以云南普洱茶和蔬菜订单农业供应链为例 G0212 32 2015-01 2018-12 71472150 舒成利 西安交通大学 模仿型新产品开发过程及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机制:中、美、印的跨国研究 G020801 61 2015-01 2018-12 71472166 寿涌毅 浙江大学 项目驱动型供应链治理的前因与绩效效应:基于项目链与供应链的整合视角 G0212 56 2015-01 2018-12 71402048 施文 湖北经济学院 制造商产能变化对JIT供应物流的影响及稳健响应机制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 G0212 20 2015-01 2017-12 71472039 邵新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IPO营销、承销关系网络与新股发行定价机制 G0206 61 2015-01 2018-12 71402022 尚航标 东北林业大学 外部CEO与原管理团队的管理认知融合过程与策略:基于案例的方法 G02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051 戎珂 华北电力大学 商业生态系统的体系解构及理论构建:经营环境、协作机制和系统结构 G0201 23 2015-01 2017-12 71410307007 任旭 北京交通大学 第十一届服务系统和服务管理国际学术年会(ICSSSM’14)G0214 3 2014-06 2014-06 71472056 任际范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微信技术使用与策略匹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 G021101 59 2015-01 2018-12 71462029 热比亚.吐尔逊 新疆财经大学 基于供应链安全管理的食品企业质量信号与市场的匹配机制研究 G0212 34 2015-01 2018-12 71472073 饶品贵 暨南大学 通货膨胀与企业行为:影响、作用机制及经济后果 G020701 64 2015-01 2018-12 71402118 曲亮 天津大学 低概率故障过程多参数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G020902 20 2015-01 2017-12 71402106 邱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顾客间互动对服务品牌象征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 G020801 22 2015-01 2017-12 71472009 邱凌云 北京大学 外部激励对网络口碑传播行为和说服力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的实证研究 G021102 60 2015-01 2018-12 71472034 秦绪伟 东北大学 关键设备维修服务性能合同设计与激励行为研究 G0209 59 2015-01 2018-12 71402103 秦全德 深圳大学 模糊环境下基于参照依赖的项目组合选择研究 G0213 20.8 2015-01 2017-12 71472110 秦承忠 山东大学 贝叶斯博弈关于信息结构的比较静态分析及应用 G0202 62 2015-01 2018-12 71402108 钱晓烨 四川大学 团队集体心理资本的影响与扩散:基于心理资本趋同的跨层次研究 G020401 22 2015-01 2017-12 71472093 齐善鸿 南开大学 企业家的道德信仰对企业综合价值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G0204 58 2015-01 2018-12 71472063 齐国友 华东理工大学 绿色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耦合:利益相关者与吸收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G0203 58 2015-01 2018-12 71472128 彭广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涉农企业与农户信息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G021101 50.6 2015-01 2018-12

71462027 彭长桂 内蒙古大学 制度逻辑、政策话语与草原治理 G0201 36 2015-01 2018-12 71402135 裴云龙 西安交通大学 企业科学研究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多层面视角的研究 G0203 20.5 2015-01 2017-12 71472181 庞隽 中国人民大学 品牌形象、来源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 G020802 60 2015-01 2018-12 71472126 潘燕春 深圳大学 排放控制和市场驱动条件下的绿色生产策略与产品定价研究 G020901 59.3 2015-01 2018-12 71402044 潘奇 杭州师范大学 企业坚持做慈善吗:企业持续捐赠特征及其成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G0202 21 2015-01 2017-12 71402117 潘静洲 天津大学 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差异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对比与分离 G0205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012 欧阳桃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航空航天复杂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 G0201 59 2015-01 2018-12 71472098 牛芳 南开大学 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依赖关系研究 G021501 62 2015-01 2018-12 71462019 倪昌红 江西理工大学 员工动态匹配视角下的离职对企业绩效之影响研究 G0205 35 2015-01 2018-12 71462031 纳超洪 云南财经大学 制度环境、责任投资与共享价值创造——基于非财务信息的可持续价值投资 G0206 35 2015-01 2018-12 71402179 牟宇鹏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分类理论的混合产品消费者评价效应研究 G0208 23 2015-01 2017-12 71402170 梅胜军 浙江理工大学 绩效衰减与制造企业转变战略选择:参照依赖与注意力框定的作用 G020101 20 2015-01 2017-12 71402069 毛伊娜 南京大学 职场排斥产生原因及其对员工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 G020401 23 2015-01 2017-12 71402107 毛畅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员工沉默行为的产生机制:基于内隐理论的研究 G020401 23 2015-01 2017-12 71472152 马永强 西南财经大学 宏观经济变动、产权背景与企业成本费用调整机制研究——效率导向抑或代理动机? G0206 63 2015-01 2018-12 71472069 马士华 华中科技大学 互联时代C2M高适应性供应链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G0212 63 2015-01 2018-12 71402101 马建华 深圳大学 排放权总量控制与交易环境下竞争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72058 马华伟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甩挂运输协同机制与动态调度方法研究 G0212 60 2015-01 2018-12 71402007 马宝君 北京邮电大学 面向移动商务的丰富性信息评估与提取方法研究 G021102 21 2015-01 2017-12 71472173 吕萍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空间网络布局构建及其对企业海外运营的影响 G0201 58 2015-01 2018-12 71402053 吕君 华东师范大学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预测的空间-时间集成建模理论及应用研究 G0212 19 2015-01 2017-12 71472036 吕鸿江 东南大学 企业内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互动及其对组织适应性影响和权变机理研究:CAS视角的分析 G0201 60 2015-01 2018-12 71402159 罗裕梅 云南大学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G0211 21 2015-01 2017-12 71402032 罗妍 复旦大学 盈余下方风险: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新风险指标及其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G0206 22 2015-01 2017-12 71472137 罗瑾琏 同济大学 授权型与命令型领导策略组合对团队创新的阶段效应:单一性还是双元性? G0205 59 2015-01 2018-12 71472077 罗建强 江苏大学 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衍生机制设计及其边界识别研究 G0214 62 2015-01 2018-12 71472010 路江涌 北京大学 风险投资决策中风险投资管理人作用的研究 G021501 63 2015-01 2018-12 71422006 卢向华 复旦大学 互联网营销;在线试用营销;在线口碑营销;电子商务 G020803 100 2015-01 2017-12 71402040 柳玉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保健服务信任模型及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G0214 20 2015-01 2017-12 71472096 刘志远 南开大学 终级控制人、资本市场环境与企业风险承担 G0206 59 2015-01 2018-12 71472172 刘志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领导行为作用下技术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匹配机理研究 G0203 63 2015-01 2018-12 71402025 刘雪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审计事务所交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企业集团非统一审计视角 G0207 23 2015-01 2017-12 71402017 刘行 东北财经大学 投资者税负、企业行为与权益资产价值——以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为契机的研究 G0206 19.5 2015-01 2017-12 71462005 刘新全 广西师范学院 基于级联失效北部湾城市群物流道路运输网络可靠性优化研究 G0212 35 2015-01 2018-12 71402035 刘晓燕 广州大学 企业员工的延迟满足特质与职业延迟满足行为的关系——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分析和干预研究 G020401 19 2015-01 2017-12 71402184 刘小鲁 中国人民大学 标准化视角下企业标准与技术创新战略的交互机制研究 G0210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103 刘霞 清华大学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数据营销与地理空间营销的交互作用研究 G020801 63 2015-01 2018-12 71472105 刘文静 清华大学 服务接触中的高殷勤度研究:理论机制、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 G020802 62 2015-01 2018-12 71472067 刘善仕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视角下家长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G0205 65 2015-01 2018-12 71472092 刘宁 南京邮电大学 奖酬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心理机制及员工特性的调节效应 G020502 56 2015-01 2018-12 71410307015 刘林青 武汉大学 跨国管理 G020102 2 2014-05 2014-06 71402072 刘利平南京师范大学 整合维修策略的多阶段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优化设计 G020902 20 2015-01 2017-12 71462017 刘克春 江西财经大学 企业家社会网络与中小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G021502 35 2015-01 2018-12 71402038 刘家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 供应链弹性驱动机制及其优化与测度方法研究 G0212 18 2015-01 2017-12 71472081 刘继印 辽宁科技大学 配送中心物流作业调度问题的建模与优化 G0212 63 2015-01 2018-12

71402003 刘徽 北京大学 大数据医院综合评估中相关统计方法的研究 G0214 20 2015-01 2017-12 71402090 刘虎沉 上海大学 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医疗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G020902 21 2015-01 2017-12 71402193 刘春 中山大学 金融中介的固定组合与IPO质量:基于联合产出的视角 G0207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062 刘嫦娥 湖南商学院 上级无礼行为螺旋升级与涓滴效应:中国组织情境下多源、多层纵向研究 G020503 58 2015-01 2018-12 71402074 刘长贤 南京邮电大学 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的网络零售企业退换货组合决策研究 G0212 22 2015-01 2017-12 71472127 林志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我国企业创新型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研究 G020701 56.8 2015-01 2018-12 71402153 林亚清 厦门大学 中国情境下工会-管理层合作、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态度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 G0205 21 2015-01 2017-12 71472068 林丕源 华南农业大学 网络环境下服务系统的自主管理研究 G0214 60 2015-01 2018-12 71402059 林美珍 华侨大学 服务性企业授权型领导的培养与作用机制研究 G0214 18 2015-01 2017-12 71402056 廖明情 华南理工大学 买、卖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差异与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基金内部数据的实证分析 G020701 19 2015-01 2017-12 71462018 廖列法 江西理工大学 创新网络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G0203 33 2015-01 2018-12 71402033 梁祖红 广东工业大学 单元化流水车间双重资源优化配置 G0209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198 梁上坤 中央财经大学 国企高管行政级别与公司财务决策:理论与实证 G0206 23.8 2015-01 2017-12 71402054 廉鹏 华东政法大学 内部人交易策略、信息扩散与投资者学习能力研究 G0206 19 2015-01 2017-12 71472038 李自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新兴市场企业并进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层面影响因素与绩效研究:基于组织并行视角 G0201 63 2015-01 2018-12 71472028 李宇 东北财经大学 创新网络视域下有意识的知识溢出、知识创造与创新集群衍生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G0203 59.5 2015-01 2018-12 71402047 李耀 河南大学 顾客独创价值对顾客和企业的影响机理研究 G020802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97 李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于网络信息主动发现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影响路径研究 G020402 19 2015-01 2017-12 71410307006 李延喜 大连理工大学 第六届(2014)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 G0206 3 2014-06 2014-07 71472072 李雪灵 吉林大学 制度和资源视角下创业企业合法化战略响应研究 G021501 60 2015-01 2018-12 71402116 李晓梅 天津大学 跨文化情境下多重信任对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创新行为作用研究 G0203 21 2015-01 2017-12 71402177 李晓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大数据驱动的组织行为建模、分析与预测研究 G021102 19 2015-01 2017-12 71472130 李蔚 四川大学 基于位置广告(LBA)的效果研究 G020803 60 2015-01 2018-12 71472047 李万福 福州大学 内部控制、税务激进及其经济后果: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G020701 56

2015-01 2018-12 71402156 李诗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基于政治与文化的视角 G0206 22 2015-01 2017-12 71402134 李胜利 西安交通大学 垄断及双寡头市场条件下企业级软件交付模式的研究 G021102 23 2015-01 2017-12 71402091 李倩倩 上海大学 全球本土品牌偏好逆转现象的存在及引致因素研究:理性、认知与情感的框架 G020802 24 2015-01 2017-12 71402023 李莫愁 东华大学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事务所整体、总分所及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研究 G020702 19 2015-01 2017-12 71472066 李敏 华南理工大学 新生代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和职业承诺关系及行为选择研究 G0204 58 2015-01 2018-12 71402078 李旻文 清华大学 产品市场环境、CEO权力和企业价值 G0206 20 2015-01 2017-12 71402031 李玲芳 复旦大学 电子商务平台环境下的激励机制对消费者行为及市场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G021102 24 2015-01 2017-12 71402192 李玲 中南民族大学 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利社会组织行为的影响机理: Trickle-down模式的跨层次研究 G0205 20 2015-01 2017-12 71402027 李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云计算模式下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组织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双元性的视角 G021101 23 2015-01 2017-12 71472090 李昆 南京审计学院 基于价值嵌入的清洁技术创新活动平台效应溢出研究 G0203 57.5 2015-01 2018-12 71462035 李克芳 云南财经大学 服务失误情景下补偿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G0208 34 2015-01 2018-12 71472032 李凯 东北大学 抗衡势力背景下产业链纵向控制的机理研究 G020101 59 2015-01 2018-12 71462030 李京勋 延边大学 海外子公司知识开发战略和知识利用效果机制研究 G0201 35 2015-01 2018-12 71432002 李金林 北京理工大学 医疗与健康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G0214 259 2015-01 2019-12 71472170 李杰义 浙江师范大学 面向全球战略的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与行动策略模式:基于长三角汽车业的实证研究 G0205 61 2015-01 2018-12 71402133 李健 西安交通大学 时间自相关的若干种数据的统计监控研究 G020902 20 2015-01 2017-12 71402171 李绩才 浙江师范大学 随机产出下基于期权契约的季节性产品供应链决策优化与协调管理 G0212 22 2015-01 2017-12 71402012 李豪 重庆交通大学 面向策略乘客行为的航空客运动态定价策略及应对机制研究 G020802 21 2015-01 2017-12 708011111 李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test线性信息动态视野 G020701 17 2009-01 2011-12 71402081 李丹 清华大学 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及其后果研究 G020702 23 2015-01 2017-12 71472133 李波 天津大学 供应商入侵下考虑成员风险规避行为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研究 G0212 59 2015-01 2018-12 71472143 黎继子 武汉纺织大学 股权博弈和转移定价(TP)下的跨国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 G0212 63 2015-01 2018-12 71462008 冷志明 吉首大学 集体横向竞合及其对公司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G0212 35 2015-01 2018-12

71472041 雷光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官员异质性、社会信任与企业资源配置 G020701 63 2015-01 2018-12 71462025 况学文 南昌大学 公司债务保守主义之谜:基于隐性契约利益相关者的解释 G0206 34 2015-01 2018-12 71402050 康俊 湖南大学 联合型忠诚计划的多边忠诚关系模式及其驱动机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的整合视角 G0208 18 2015-01 2017-12 71472151 康华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风险行为视角的高管晋升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G021001 60 2015-01 2018-12 71432005 井润田 上海交通大学 变革环境下中国企业领导行为研究 G0204 259 2015-01 2019-12 71472114 靳庆鲁 上海财经大学 产业政策与公司投资:政府监管与企业之间的一个博弈 G020701 60 2015-01 2018-12 71402066 靳光辉 兰州大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研究 G0206 21 2015-01 2017-12 71402169 金鑫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周期、隐性资源市场与企业财务决策 G0206 20 2015-01 2017-12 71422005 金立印 复旦大学 消费者行为 G0208 100 2015-01 2017-12 71402065 金辉 江苏科技大学 中国本土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变量、路径与效用 G020401 19 2015-01 2017-12 71472118 解学梅 上海大学 TMT异质性对企业双元性协同创新影响机制:基于战略网络导向与协同学习两维视角 G0203 56.8 2015-01 2018-12 71462015 蒋淑珺 江西财经大学 铝工业电解-熔铸供应链调度问题研究 G020901 36 2015-01 2018-12 71472007 姜国华 北京大学 经济不确定性、企业投融资行为及经济后果研究 G0207 65 2015-01 2018-12 71432008 姜付秀 中国人民大学 企业的融资约束与融资策略研究 G02 259 2015-01 2019-12 71432006 江志斌 上海交通大学 医疗与健康的价值链整合与管理 G0209 259 2015-01 2019-12 71402154 江玮 厦门大学 联盟组合对企业创新竞争性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机会理论的视角 G0215 20 2015-01 2017-12 71410307014 江诗松 武汉大学 创新与创业 G0203 3 2014-05 2014-06 71402043 贾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生机制研究 G0201 20.5 2015-01 2017-12 71462034 纪春礼 云南财经大学 基于营销-金融对接视角的市场基础性资产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G0208 35 2015-01 2018-12 71402200 黄志烨 中央财经大学 不确定条件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PC项目多阶段投资决策研究 G0213 20.4 2015-01 2017-12 71472084 黄韫慧 南京大学 市场中隐藏的信息线索:因果、会话原则和缺失属性推论对消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 G020802 60 2015-01 2018-12 71402199 黄益建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盈余与GDP: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宏观视角研究 G0207 23 2015-01 2017-12 71402196 黄珣 中山大学 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对其选择偏好与行为模式的影响 G020802 21 2015-01 2017-12 71472155 黄旭 西南财经大学 环境战略的内外部选择机制及其对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共同影响:来自中国企业的纵向实证研究 G020103 61 2015-01 2018-12 71472186 黄速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G0202 64

2015-01 2018-12 71472115 黄蓉 上海财经大学 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G0208 59 2015-01 2018-12 71428008 黄蓉 西南财经大学 晋升机会、高管行为和公司效率 ——基于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的解释 G0206 20 2015-01 2016-12 71402037 黄琼宇 广州大学 家族企业关联股东结构的形成、演变及经济后果 G020701 20 2015-01 2017-12 71402182 黄继承 中国人民大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G0206 23 2015-01 2017-12 71402115 黄宏斌 天津财经大学 投资者情绪、信贷融资与资源配置效率 G0206 21 2015-01 2017-12 71402015 黄海昕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网络化成长分析框架的子公司主导行为机理研究 G0202 23 2015-01 2017-12 71402161 黄灿 浙江大学 基于专利存续期和溢价的中国企业专利价值估测和研究 G021002 23 2015-01 2017-12 71462026 胡杨成 南昌工程学院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信任的形成及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G0216 34 2015-01 2018-12 71429001 胡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生态系统及企业战略研究 G0202 200 2015-01 2018-12 71472080 侯锡林 辽宁科技大学 接力创新中大数据价值的评估与分配研究 G0203 60 2015-01 2018-12 71402167 侯旻 浙江工商大学 双边市场环境下个体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交叉市场网络效应的分析 G020803 20 2015-01 2017-12 71402073 洪志生 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化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基于顾客口碑参与和知识参与的行为比较 G0214 21 2015-01 2017-12 71402061 贺伟 华中科技大学 领导-成员交换策略及其对个人与团队产出的影响研究 G020501 20.5 2015-01 2017-12 71472046 何郁冰 福州大学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G0203 55 2015-01 2018-12 71472050 何晓斌 复旦大学 基于共同演化视角的新创企业政治策略和生存风险研究 G021501 60 2015-01 2018-12 71472113 何贤杰 上海财经大学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分析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视角 G0207 57 2015-01 2018-12 71462009 何炜 江西财经大学 基于心理契约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G0202 36 2015-01 2018-12 71472132 何曙光 天津大学 二维质保数据建模与产品早期失效预警方法研究 G020902 60 2015-01 2018-12 71402181 何青 中国人民大学 累积投票制度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 G0206 21 2015-01 2017-12 71402110 何会涛 苏州大学 基于双重网络耦合的创业网络资本优化与海外人才在华创业成长绩效研究 G021501 19 2015-01 2017-12 71402010 何昊 长沙理工大学 新产品沟通中的情境框架构建与消费者支持:制度理论视角 G0208 19 2015-01 2017-12 71472064 郝东洋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披露非理性失衡、内部风险控制与公司股价崩盘 G0207 60

2015-01 2018-12 71402052 韩玉兰 华东理工大学 谁是有效的管理者?中国背景下的管理觉知发展研究 G0205 20 2015-01 2017-12 71472159 韩炜 西南政法大学 创业网络联结组合的构成、治理与异变过程研究 G021501 62 2015-01 2018-12 71402191 韩姣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于公平偏好的项目复杂团队合作行为与激励机制研究 G0213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14 郭艳红 大连理工大学 网络小微借贷投资中多信息源融合的决策模型研究 G021102 20 2015-01 2017-12 71472044 郭晓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地球人‖兼―当地人‖:消费者全球当地导向对文化杂合产品评价的影响 G020802 58 2015-01 2018-12 71472059 郭会斌 河北经贸大学 面向―中华老字号‖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创业驱动机制研究 G021501 58 2015-01 2018-12 71472185 郭海 中国人民大学 求同还是存异?创业合法化行为与机会识别行为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及绩效的影响研究 G021501 60 2015-01 2018-12 71410307018 郭海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14年年会 G02 6 2014-06 2014-12 71462013 管考磊 江西财经大学 企业声誉与财务报告质量--基于契约执行机制的研究 G020701 35 2015-01 2018-12 71402126 关旭 武汉大学 基于产品有效识别的消费特征获取与质量披露联动决策研究 G0212 23 2015-01 2017-12 71472122 顾琴轩 上海交通大学 领导力从垂直到共享:创新团队共享领导内涵结构、形成机制及有效性的多层次研究 G020401 58 2015-01 2018-12 71472187 顾露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海外投资集群化、外部化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信息科技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分析 G0201 55 2015-01 2018-12 71402138 耿紫珍 西安外国语大学 意义建构视角下外部负反馈影响团队创造力的调控机理研究 G0203 19 2015-01 2017-12 71472109 耿新 山东财经大学 社会资本二重性作用机制研究:以战略柔性/战略惯性为中介的视角 G0201 59 2015-01 2018-12 71402039 葛姣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偏好不确定性交互效应的消费者选择模型及实证研究 G020801 20.5 2015-01 2017-12 71472071 葛宝山 吉林大学 我国竞争性行业大型企业公司跨界创业战略形成机理研究 G021501 58 2015-01 2018-12 71462010 高日光 江西财经大学 领导正直的前因与结果:一项追踪研究 G020503 36 2015-01 2018-12 71462020 高阔 九江学院 基于食品质量安全的生猪供应链运作模式优化及协调机制研究 G0212 34 2015-01 2018-12 71472027 高静美 东北财经大学 中层管理者战略性“意义生成-给赋”行为对组织变革压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 G020101 63 2015-01 2018-12 71402195 傅慧 中山大学 联盟网络、二元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动态作用机理研究 G021501 21 2015-01 2017-12 71472053 冯玉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社会行动论的企业信息系统消化吸收研究 G020401 60 2015-01 2018-12 71472171 冯立杰 郑州大学 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煤层气开采创新路径研究 G0203 61 2015-01 2018-12

71462028 冯蛟 宁夏大学 群发性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响应策略对消费行为动态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 G020802 35 2015-01 2018-12 71402067 冯彩玲 鲁东大学 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员工变革承诺的结构、多层次影响机制与效果的纵向研究 G020401 23 2015-01 2017-12 71402150 范春梅 西南交通大学 产品、激励与种子顾客的交互模式对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G0208 19 2015-01 2017-12 71462022 杜元伟 昆明理工大学 大规模协作模式下产品动态连续创新决策方法:基于大数据驱动视角 G0203 34 2015-01 2018-12 71402187 杜文宇 中国人民大学 传统企业向价值共创型企业转型:利用信息系统构建商业生态圈 G021101 19 2015-01 2017-12 71472070 杜兰英 华中科技大学 微公益社会公益价值创造机理和路径研究 G0216 58 2015-01 2018-12 71472065 杜刚 华东师范大学 不确定环境下临床路径变异监控、处理机制与稀缺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G0214 58 2015-01 2018-12 71402075 杜碧升 宁波大学 考虑顾客差异化的供应链库存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研究 G0212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26 董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网络社交媒体、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效率研究 G0206 23 2015-01 2017-12 71472001 丁忠明 安徽财经大学 制度逻辑、包容性领导与企业成长战略的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G020101 60 2015-01 2018-12 71402098 丁婉玲 深圳大学 跨国公司管理控制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基于内部嵌入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G0210 20 2015-01 2017-12 71402045 丁继勇 河海大学 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模式创新路径与增值机理研究 G0213 20 2015-01 2017-12 71402087 邓辛 上海财经大学 企业并购中的代理问题和信息聚合问题 G0206 24 2015-01 2017-12 71472060 邓今朝 湖北工业大学 突变式变革背景下组织内多目标取向的跨水平转换及变革效能机制研究 G020401 58 2015-01 2018-12 71402119 邓娇娇 天津理工大学 建设项目网络结构特征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关系规范的视角 G0213 22 2015-01 2017-12 71472011 邓春平北京工商大学 外包与云计算情境下IT业务匹配研究:适应性结构化理论视角 G021101 58 2015-01 2018-12 71402041 单子丹 哈尔滨理工大学 开放式知识网络与高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影响机理、动态耦合及路径选择 G0203 20.5 2015-01 2017-12 71402064 单标安 吉林大学 创业者特质对机会驱动型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创业学习视角的研究 G021501 20 2015-01 2017-12 71410307003 戴万稳 南京大学 第八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网络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G0205 3.5 2014-06 2014-06 71462023 代建生 昆明理工大学 风险规避供应链促销下的契约协调研究 G0212 36 2015-01 2018-12 71402109 代彬 四川外国语大学 控制权配置、审计监督与国企高管自利行为 G0202 20 2015-01 2017-12 71402028 崔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另类投资与制度突破 G0206 18 2015-01 2017-12 71472146 崔文田 西安交通大学 关键科技创新人员及其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G0203 63 2015-01 2018-12 71472141 崔楠 武汉大学 基于地点特征的消费者移动媒体偏好与使用行为研究:社会生态心理学的视角 G0208 62 2015-01 2018-12 71472019 崔淼 大连理工大学 资源编排视角下管理创新的实施机理研究 G0203 56.8 2015-01 2018-12 71402174 储昭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系资本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 G0212 22 2015-01 2017-12 71462007 程贤福 华东交通大学 大规模定制下基于可适应性重构的产品平台规划研究 G021001 35 2015-01 2018-12 71472015 程鹏 北京林业大学 本土化需求驱动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机制研究 G0203 60 2015-01 2018-12 71402168 程聪 浙江工业大学 国家空间距离、跨国并购战略聚焦与企业国际竞争力:基于海外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 G02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093 陈扬 上海海事大学 中国―绿色管理‖制度创业研究:场域合法性构建与组织应对策略 G021501 21 2015-01 2017-12 71402058 陈艳艳 华南农业大学 宏观环境变化、政治关联与现金持有 G020701 20.5 2015-01 2017-12 71402149 陈彦如 西南交通大学 面向分拣效率的多层流通型配送中心货位指派优化--考虑电梯排队系统的影响 G0212 20.5 2015-01 2017-12 71432003 陈旭 电子科技大学 医疗与健康的物流管理(重点项目群-4)G0212 259 2015-01 2019-12 71411130137 陈旭 电子科技大学 考虑期权合同的易逝品供应链优化:博弈理论的视角 G020901 10 2014-04 2016-03 71402144 陈晓刚 西南财经大学 交互记忆系统在传统团队与虚拟团队中发展过程的纵向比较研究 G020401 20 2015-01 2017-12 71472049 陈祥锋 复旦大学 支付方案对供应链企业运营决策的影响 G0209 62 2015-01 2018-12 71472102 陈武朝 清华大学 公司如实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吗?——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的研究 G020702 57 2015-01 2018-12 71402034 陈文婷 广州大学 关联并购中大股东掏空抑制机制研究 G0206 20 2015-01 2017-12 71472030 陈仕华 东北财经大学 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内在锚效应、外在锚效应,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G0206 62 2015-01 2018-12 71472104 陈荣 清华大学 二手产品的交易困境及交易促进策略 G020802 64 2015-01 2018-12 71472024 陈璐 电子科技大学 女性领导身份认同的量表开发、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的跨文化研究 G020401 63 2015-01 2018-12 71402013 陈康 大连海事大学 多方博弈下的沿海集装箱水运网络优化研究 G0212 21 2015-01 2017-12 71472124 陈洁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社区开放性对消费者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社会影响的视角 G020803 60 2015-01 2018-12 71402113 陈怀超 太原理工大学 制度距离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G021001 22 2015-01 2017-12 71472121 陈宏民 上海交通大学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G0202 63 2015-01 2018-12 71472190 陈宏辉 中山大学 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内部传导机制:跨层研究的视角 G0201 57 2015-01 2018-12 71472026 陈宏 电子科技大学 O2O业务模式下的供应链参与者决策和协调机制及方法的研究 G0212

2015-01 2018-12 71402029 陈栋 福州大学 产品市场竞争、银行股权关联与企业商业信用流动性风险:测度与实证检验 G0206 22 2015-01 2017-12 71402062 陈诚 华中师范大学 多水平导师指导行为对员工结果的影响机制研究 G020401 20 2015-01 2017-12 71472048 陈超 复旦大学 中国企业国际化、自愿性披露与公司治理 G0207 61 2015-01 2018-12 71402021 车平东北大学 电力企业发电调度与燃料库存管理集成优化研究 G020901 20.5 2015-01 2017-12 71428004 车海 复旦大学 基于社交化的消费者动态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分析:对于中国企业网络 营销的实证研究 G020803 20 2015-01 2016-12 71472079 柴国荣 兰州大学 空间受限大型复杂项目的安全与进度集成管理研究 G0213 61 2015-01 2018-12 71402005 蔡卫星 北京科技大学 企业集团、货币政策与现金持有水平G0207 20 2015-01 2017-12 71402146 蔡利 西南财经大学 审计功能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研究——基于维护金融安全视角的分析 G020702 23 2015-01 2017-12 71472057 毕克新 哈尔滨理工大学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跨越模式、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 G021001 63 2015-01 2018-12 71472138 白云霞 同济大学 金融制度变迁与企业期限错配 G0206 60 2015-01 2018-12 71472031 白春光 东北财经大学 绿色供应链环境投入协作影响机制及决策优化研究 G0212 63 2015-01 2018-12 71472184 Majid GHORBANI 中国人民大学 人格特征、制度感知及关系网利用对移民企业家与原籍国业务往来的影响研究 G0215 58 2015-01 2018-12 71402143 Chong Woon Kian 西交利物浦大学 电子营销服务于电子营销绩效:创新性、知识复杂性以及环境动荡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 G020803 18 2015-01 2017-12 71463027 邹晓娟 江西农业大学 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形成机理及引导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G030604 35 2015-01 2018-12 71473106 庄晋财 江苏大学 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与―村庄凋敝‖治理:机理与实证 G030503 58 2015-01 2018-12 71473245 祝坤福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贸易价值链分解及其应用研究 G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73232 诸克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物联网的滑坡灾害应急预案仿真研究 G0310 65 2015-01 2018-12 71403251 朱元倩 浙江理工大学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监管的协调机制研究——基于流动性传导的视角 G0302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238 朱燕建 浙江大学 基于新型信息交易分析框架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与交易监管研究 G030202 22 2015-01 2017-12 71473281 朱小能 中央财经大学 基于多重预期与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非线性关系研究 G030201 55 2015-01 2018-12 71473163 朱喜 上海交通大学 土地、户籍制度协同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拟分析 G0305 60 2015-01 2018-12 71473212 朱诗娥 湘潭大学 市场化、社会资本与中国阶层流动性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微观实证分析 G030503 46 2015-01 2018-12 71473114 朱庆华 南京大学 协同视角下社会化搜索的形成机制及实现模式研究 G031401 60 2015-01 2018-12

71403121 朱鹏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调节定向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演化机理研究 G031401 20 2015-01 2017-12 71473208 朱孟楠 厦门大学 动态优化视角下的中国外汇储备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G0302 60 2015-01 2018-12 71473052 朱满德 贵州大学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视角下谷物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G0305 54 2015-01 2018-12 71403046 朱丽娟 东北林业大学 不同灌溉方式下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G030504 22 2015-01 2017-12 71403169 朱静芬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青少年控烟模式研究及对策分析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73206 朱宏泉 西南交通大学 机构投资者投机性交易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 G030202 65 2015-01 2018-12 71473111 朱红根 江西农业大学 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行为测度、驱动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G030503 61 2015-01 2018-12 71473004 朱国忠 北京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的动态宏观方法分析 G0302 54 2015-01 2018-12 71411140050 朱兵 清华大学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学会暑期青年科学家项目 G031203 4.3 2014-06 2014-12 71473180 朱帮助 五邑大学 多尺度视角下的碳市场价格驱动机制与预警策略研究 G031203 63 2015-01 2018-12 71403249 周炎 浙江工业大学 内生信贷约束机制的金融经济周期模型方法应用研究 G0301 19 2015-01 2017-12 71403239 周旭东 浙江大学 中国流动大龄未婚男性对社会的影响研究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73137 周新苗 宁波大学 有效风险管控策略对产业安全维护效应研究:基于远景理论的微观分析 G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73260 周晓英 中国人民大学 医疗健康网站信息可信度与质量控制研究 G031402 59 2015-01 2018-12 71403193 周晓艳 武汉大学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研究:测度、机理与效应 G0306 18 2015-01 2017-12 71473177 周向红 同济大学 电子商务生态链减贫作用机理、实现路径及影响评估研究 G0306 63 2015-01 2018-12 71473067 周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共演与运行模式研究 G0307 65 2015-01 2018-12 71473219 周萍 浙江大学 中美科学基金资助与知识生产比较研究 G030701 61 2015-01 2018-12 71403096 周凌云 淮阴工学院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理及和谐性辨别研究 G031301 22 2015-01 2017-12 71473167 周静 沈阳农业大学 信息获取、锚定调整与菜农使用农药行为:机理与实证 G030504 55 2015-01 2018-12 71403025 周金燕 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和家庭投入对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G0309 20 2015-01 2017-12 71403132 周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家庭―能源效率缺口‖的测度、原因及应对政策 G0312 19 2015-01 2017-12 71473121 周宏 南京农业大学 稻作制度选择、农户收入与国家粮食安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为例 G0305 59 2015-01 2018-12 71463021 周海欧 江西财经大学 以政府统计职能创新为导向的国民主观幸福标准化度量方法研究

G0306 35 2015-01 2018-12 71473152 周成超 山东大学 基于病例队列随访设计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DOTS实施质量改进策略研究 G0308 62 2015-01 2018-12 71403284 钟玮 中国人民大学 风险交流对个体流感大流行期间自我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 G030602 23 2015-01 2017-12 71463028 钟锦文 江西师范大学 城镇化下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碳减排经济政策工具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G030602 34 2015-01 2018-12 71473032 郑文 东北大学 抑制不当得利的价格监管模型与价格监管体系设计研究 G030603 54 2015-01 2018-12 71473048 郑磊 复旦大学 大数据背景下开放政府数据的因素与机理研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政策仿真 G031402 60 2015-01 2018-12 71463031 郑季良 昆明理工大学 节能减排进程中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及协调优化研究 G0304 33 2015-01 2018-12 71403130 郑华伟 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管控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G030503 20 2015-01 2017-12 71473024 郑红星 大连海事大学 港群绿色增长模式和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G0312 53 2015-01 2018-12 71473033 郑红 东北大学 社区货币对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研究 G030604 56 2015-01 2018-12 71473256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进城农民工同乡同行扎堆创业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 G0305 63 2015-01 2018-12 71403244 郑春勇 浙江工商大学 产业转移、政府干预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多智能体的模拟与实证研究 G030603 22 2015-01 2017-12 71463060 赵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 基层医疗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适配性研究 G0308 34 2015-01 2018-12 71473268 赵玉虹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评价体系研究 G0308 62 2015-01 2018-12 71403035 赵宇哲 大连海事大学 面向自贸区的轴-辐式海运网络优化与对策研究 G0304 22 2015-01 2017-12 71403119 赵宇翔 南京大学 基于行动者网络框架的众包模式设计与管理研究 G031401 22 2015-01 2017-12 71463029 赵永辉 江西师范大学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度的警戒阀值与预警机制研究 G0309 34 2015-01 2018-12 71403190 赵一鸣 武汉大学 基于词汇空间集聚的潜在主题发现方法及其实现研究 G0314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099 赵杨 吉林大学 包含异质消费者的DSGE框架下的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传导机制与仿真研究 G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03114 赵霞 南京财经大学 供应链视角下粮食产区和销区利益协调政策的模拟与优化 G030502 19 2015-01 2017-12 71403163 赵文会 上海电力学院 基于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与排污权组合交易模型 G031203 20 2015-01 2017-12 71403094 赵微 华中农业大学 农地整理项目建后管护模式的绩效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构—行为—绩效‖的范式 G030503 19 2015-01 2017-12 71473120 赵顺龙 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联盟内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G030703 58 2015-01

2018-12 71403014 赵鲁涛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成品油供需系统应急管理建模与应对策略研究 G031203 23 2015-01 2017-12 71473233 赵领娣 中国海洋大学 能源与环境约束下人力资本驱动低碳转型机制、路径及政策研究 G0312 58 2015-01 2018-12 71403275 赵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粮食进口对我国农业影响的CGE模拟分析与对策 G030502 19 2015-01 2017-12 71403286 赵丽秋 中国人民大学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G0313 22 2015-01 2017-12 71403045 赵可 东北大学 城市用地扩张的碳排放效应与减碳公共政策研究——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的实证 G0305 22 2015-01 2017-12 71441016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APEC经济体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政策含义与对策研究 G03 30 2014-06 2015-03 71463050 赵红霞 石河子大学 制度变迁视阈下多民族地区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的模型建构——基于HLM模型的探讨 G0309 35 2015-01 2018-12 71403064 赵航 贵州师范大学 基于柔性的城市公交系统网络运能配置研究 G031302 19 2015-01 2017-12 71403247 章上峰 浙江工商大学 外生突发性冲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G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63013 张佐敏 海南大学 逆周期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基于异质个体DSGE的研究 G0303 36 2015-01 2018-12 71473043 张宗新 复旦大学 中国证券分析师荐股行为监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G030202 57 2015-01 2018-12 71403206 张之光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动态调整速度的信息技术经济价值测量方法及验证研究 G0304 22 2015-01 2017-12 71473009 张正平北京工商大学 普惠金融视角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目标偏离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G0305 58 2015-01 2018-12 71473044 张震 复旦大学 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G0306 58 2015-01 2018-12 71403139 张羽 清华大学 我国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对教育均衡和质量的改革效果研究 ——基于全国自然实验的追踪研究 G0309 20 2015-01 2017-12 71473090 张勇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金融压力、宏观经济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G030201 52 2015-01 2018-12 71403171 张宜民 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 基于家庭医生制的医保签约管理支付机制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 G0308 23 2015-01 2017-12 71441015 张亚雄 国家信息中心 参与全球价值链对APEC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影响分析 G03 20 2014-06 2015-03 71403047 张亚娟 东北农业大学 基于农产品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的冷链物流效用优化及协调策略研究 G030502 22 2015-01 2017-12 71422015 张珣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能源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管理 G0301 100 2015-01 2017-12 71473160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 交通网络、城市聚集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与模型化解释: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G031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3300 张雄 中南民族大学 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测度及效率改进差别化配置策略研究 G0305 20

2015-01 2017-12 71403197 张星 武汉纺织大学 在线健康社区的知识共享:个体动机与网络结构对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G0314 20 2015-01 2017-12 71473083 张兴平华北电力大学 我国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优化及协同机制研究 G0312 65 2015-01 2018-12 71403214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户异质性、碳汇生产激励与后退耕时代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黄土高原退耕区为例 G030501 20 2015-01 2017-12 71463041 张心灵 内蒙古农业大学 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与实现途径研究——基于会计视角 G0305 34 2015-01 2018-12 71473182 张晓娟 武汉大学 智慧城市数字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研究 G0314 60 2015-01 2018-12 71441008 张晓波 北京大学 京津冀一体化与产业升级政策研究 G03 20 2014-05 2015-02 71473222 张蔚文 浙江大学 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的实验研究 G031202 60 2015-01 2018-12 71403223 张烁珣 西南财经大学 银行金融产品、货币需求与信贷供给研究 G030201 19 2015-01 2017-12 71403068 张瞫 哈尔滨工业大学 时空约束下的微观出行网络模型及演化机制研究 G030601 23 2015-01 2017-12 71403138 张宁 青岛大学 金融市场传闻与澄清公告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 G030202 21 2015-01 2017-12 71403124 张宁 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收入效应及其正规化研究 G030503 20 2015-01 2017-12 71473143 张楠 清华大学 基于公共衍生大数据分析的政府决策过程重构与评估方法研究 G0306 60 2015-01 2018-12 71403266 张明 中国矿业大学 农村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及节能引导政策研究--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例 G0312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075 张萌 杭州师范大学 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研究 G0308 22 2015-01 2017-12 71463044 张玲 宁夏大学 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与发展路径探究 G0309 34 2015-01 2018-12 71403038 张琳 大连理工大学 微观视角下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动力机制与政策优化 G031203 20 2015-01 2017-12 71403191 张克群 武汉大学 基于专利布局战略与社会网络分析观点探讨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研究 G030701 23 2015-01 2017-12 71441022 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 G03 30 2014-07 2015-06 71473015 张纪海 北京理工大学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设计理论及其政策研究——基于全灾种全过程应急管理视角 G030602 60 2015-01 2018-12 71403233 张宏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发展----关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G031301 20 2015-01 2017-12 71403097 张红振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场地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与常规风险管控手段耦合方法研究 G0312 23 2015-01 2017-12 71473051 张河清 广州大学 民族传统聚落“文化与生态基因信息图谱”建模及应用研究----以湘黔桂省际边界侗族旅游村寨为例 G031301 61 2015-01 2018-12 71403213 张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双内生视角的非农就业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福建、江西、云南集体林区为例 G030501 22 2015-01 2017-12

71473226 张海洋 浙江理工大学 创新驱动、新老产品交替与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G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3118 张海燕 南京大学 大气污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研究 G0312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291 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G030503 23 2015-01 2017-12 71403168 张国雄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运用数量工具与价格工具的中国最优货币政策:一个创新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 G030201 20 2015-01 2017-12 71403100 张公一 吉林大学 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视角 G030703 20 2015-01 2017-12 71403009 张丹丹 北京大学 农民工子女教育与健康研究:基于客观人力资本评价数据的分析 G0311 23 2015-01 2017-12 71403102 张萃 暨南大学 基于产业异质性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分层研究 G0304 20 2015-01 2017-12 71403059 张传勇 复旦大学 住房对家庭资产配置及财富分配的影响研究:机制、模拟与实证 G0302 20 2015-01 2017-12 71403155 张持晨 山西医科大学 基于社区组织理论的城乡空巢老人―SMG‖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G0308 23 2015-01 2017-12 71403270 张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嵌入水资源和环境排放的社会系统可用能利用核算、模拟与评价 G031201 19 2015-01 2017-12 71441002 张波 北京大学 京津冀城市成长管理与城镇布局优化政策研究 G03 20 2014-05 2015-02 71403021 张斌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共生关系的高耗能企业减排合作模式与协同策略研究 G031202 21 2015-01 2017-12 71403229 曾雁冰 厦门大学 基于医疗支出SD建模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研究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03295 曾松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人民币均衡汇率非对称调整与政策启示 —基于多机制阈值模型的分析 G0301 22 2015-01 2017-12 71473010 曾诗鸿 北京工业大学 碳排放权市场特性、定价机理与政策模拟设计研究 G0302 60 2015-01 2018-12 71403246 曾利飞 浙江工商大学 全球供应竞争下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与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动态协调机制研究 G0301 19 2015-01 2017-12 71473257 岳希明 中国人民大学 寻找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手段 G030602 61 2015-01 2018-12 71473007 岳昌君 北京大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研究 G0309 60 2015-01 2018-12 71403157 袁晓燕 陕西师范大学 包容性城市发展:城市规模、劳动力流动对就业和婚姻的影响 G0313 20 2015-01 2017-12 71403204 袁晓芳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人因数据同步分析的矿工应急反应测试与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G0310 22 2015-01 2017-12 71473236 袁军鹏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英文论文中的中国作者姓名消歧研究 G030701 59 2015-01 2018-12 71473262 袁长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乳腺癌自我管理的行为机制及移动医疗智能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G0308 58 2015-01 2018-12 71403008 袁蓓蓓 北京大学 基于认知理论研究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动机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G0308 22 2015-01 2017-12 71403011 喻雪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社会实验的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评价与干预策略

G031203 22 2015-01 2017-12 71403123 虞祎 南京农业大学 储备调控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 G030502 19 2015-01 2017-12 71473158 俞卫 上海财经大学 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水平与激励机制研究 G0308 62 2015-01 2018-12 71403115 余泳泽 南京财经大学 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创新价值链与空间外溢视角 G0307 22 2015-01 2017-12 71433001 余乐安 北京化工大学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管理理论与实现机制研究 G0302 260 2015-01 2019-12 71403028 余靖雯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公共教育供给及不均衡问题研究 G0309 20 2015-01 2017-12 71403283 余华义 中国人民大学 货币供应区域异质影响下房价和通货膨胀的联动机制研究 G0301 20 2015-01 2017-12 71463058 余国新 新疆农业大学 新形势下新疆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扶持政策研究 G0305 34 2015-01 2018-12 71403183 余峰燕 天津大学 从信息到市场:媒体的中介作用 ——基于宏观经济信息的研究 G0302 23 2015-01 2017-12 71403195 于文蓁 武汉大学 社区开展大肠癌筛查护理干预模型的研究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03067 于楠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面向投资政策选择的基础设施分布效应作用机制研究 G0306 20 2015-01 2017-12 71473151 于良春 山东大学 中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性及协调机制研究 G0304 63 2015-01 2018-12 71403303 于丽 中央财经大学 人口预期寿命、退休政策如何影响职业选择---基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 G031101 16 2015-01 2017-12 71403026 于洪霞 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周期偏误与非长期面板数据条件下教育收益率估计 G0309 20 2015-01 2017-12 71473164 于广军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环境下医疗信息隐私保护体系研究 G0308 60 2015-01 2018-12 71473282 于爱芝 中央财经大学 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传递,福利效应与政策选择 G0305 60 2015-01 2018-12 71403235 游和远 浙江财经大学 农地流转中农地转出户生计演变及其驱动分层城镇化机制:度量、模拟与政策设计 G0305 23 2015-01 2017-12 71403154 由丽萍 山西大学 基于FrameNet的中文评价词汇本体构建与观点挖掘研究 G0314 21 2015-01 2017-12 71403282 尤婧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村家庭多维动态贫困研究 G030503 23 2015-01 2017-12 71463051 雍会 石河子大学 塔里木河水资源统筹管理机制与水权分配模式研究 G031202 36 2015-01 2018-12 71473038 尹建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基于环境规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理论与实证研究 G0312 61 2015-01 2018-12 71403074 尹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 基于结构方程的社区心血管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模型构建及分层干预效果评价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03091 殷晓旭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实证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 G0308 20 2015-01 2017-12 71473235 易荣华 中国计量学院 逆向交叉上市与海外主动退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G030202 65

2015-01 2018-12 71473214 易高峰 盐城师范学院 创业型大学学术创业的实现机制及激励政策研究 G0309 60 2015-01 2018-12 71403092 叶婷 华中科技大学 人际连续性视域下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效果评估与制度优化 G0308 23 2015-01 2017-12 71403088 叶明华 华东师范大学 农业气象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与粮农生产行为:基于苏、皖农户调查的微观实证 G0305 20 2015-01 2017-12 71403220 叶菁菁 西南财经大学 我国留守儿童健康:现状、成因与影响机制-基于异方差限定估计方法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G0305 21 2015-01 2017-12 71403200 叶金珠 武汉轻工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蔓延网络及阻断机制研究 G0310 22 2015-01 2017-12 71473102 叶德珠 暨南大学 儒家文化与过度储蓄:微观机理、实证检验与宏观政策研究 G0301 56 2015-01 2018-12 71403086 姚铮 湖南大学 众包协同创新网络的资源集成模式及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G0307 22 2015-01 2017-12 71403240 姚威 浙江大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理及激励政策体系研究——基于知识转化的视角 G030703 20 2015-01 2017-12 71473195 姚顺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政策生态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 G030501 63 2015-01 2018-12 71410307011 姚立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4产业经济与产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IEIS’2014)G0304 2 2014-07 2014-07 71473213 姚冠新 盐城工学院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调控研究 G0304 62 2015-01 2018-12 71463038 杨中东 内蒙古大学 成长型煤炭资源城市发展制造业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理论 G0304 35 2015-01 2018-12 71463062 杨增雄 云南财经大学 企业家人力资本多维异质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G0313 35 2015-01 2018-12 71403160 杨有智 上海财经大学 农民工的失业和流动:一个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G031101 23 2015-01 2017-12 71422012 杨永恒 清华大学 公共服务与管理 G0306 100 2015-01 2017-12 71473172 杨洋 四川大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空间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 G0308 60 2015-01 2018-12 71463035 杨扬 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陆港演化机理及仿真研究 G031301 33 2015-01 2018-12 71473061 杨晓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城市居住群体需求特征的居民住房联合选择行为研究 G031302 56 2015-01 2018-12 71403103 杨卫忠 嘉兴学院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机制及风险管理 G030503 22 2015-01 2017-12 71473221 杨廷忠 浙江大学 自主戒烟的人群行为模式:基于群体的政策证据研究 G0308 62 2015-01 2018-12 71473252 杨汭华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的农作物收入保险需求及应对机制研究 G030502 57 2015-01 2018-12 71473259 杨励雅 中国人民大学 出行链视角下的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机理研究 G0313 61 2015-01 2018-12 71441006 杨开忠 北京大学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G03 30 2014-05 2015-02

71403253 杨静 中国计量学院 创新型企业组织间信任的形成机理及效应研究-嵌入性视角 G030703 22 2015-01 2017-12 71403215 杨虎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P2P网络借贷绩效评价及其制度优化路径研究 G030504 20 2015-01 2017-12 71463034 杨红娟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和有效路径研究 G031201 34 2015-01 2018-12 71403256 杨冠灿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专利引用关系形成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G0314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241 杨高举 浙江大学 要素成本倒逼下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G0301 23 2015-01 2017-12 71403309 杨帆征 中央财经大学 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及其对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影响的研究——基于―单独二孩‖新政的夫妻合作博弈理论和实验分析 G030602 19 2015-01 2017-12 71441011 杨翠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APEC主要经济体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G03 20 2014-06 2015-03 71463011 杨传喜 桂林理工大学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效应及优化的计算实验研究 G0307 30 2015-01 2018-12 71403031 晏文隽 长安大学 政府引导基金驱动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风险补偿选择及权益结构设计研究 G0302 20 2015-01 2017-12 71473187 颜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立在文化度量空间上的国家风险分析 G0301 63 2015-01 2018-12 71473190 阎波 西安交通大学 问责机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门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 G030603 56 2015-01 2018-12 71403211 闫振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规模生猪养殖场(户)污染治理技术采纳行为及应用效果研究—基于技术吸收能力约束视角 G030502 20 2015-01 2017-12 71403208 闫小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民职业化对高价值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实现路径的影响研究—基于苹果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G030504 20 2015-01 2017-12 71403090 闫辉 华南理工大学 碳交易情形下公共建筑节能政府激励契约设计——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 G031202 22 2015-01 2017-12 71473047 薛迪 复旦大学 中国公立医院安全文化、临床指南实施、医疗质量的关联机制模型研究 G0308 58 2015-01 2018-12 71403212 薛彩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行为选择及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家庭劳动力配置视角 G030501 23 2015-01 2017-12 71403166 许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宏观效应研究---基于两国异质性个体模型的数值模拟 G030202 23 2015-01 2017-12 71473173 许庆豫 苏州大学 教育政策实施效应研究:基于义务教育政策实施的调查和分析 G0309 54 2015-01 2018-12 71403287 许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针对城市的生物剂风险评估方法与评估系统研究 G0310 19 2015-01 2017-12 71403198 许昆鹏 武汉纺织大学 创业榜样对农村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G0305 22 2015-01 2017-12 71403217 许冰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例的理论与仿真模拟研究 G0306 20 2015-01 2017-12 71403255 徐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基于论文和专利资源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 G031401 22 2015-01 2017-12

71403033 徐鹏鹏 重庆大学 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协同机理及演进模式研究 G031201 20 2015-01 2017-12 71422010 徐猛 北京交通大学 绿色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研究 G030601 100 2015-01 2017-12 71473157 徐龙炳 上海财经大学 行为信号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其监管研究 G030202 62 2015-01 2018-12 71433003 徐立中 河海大学 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G031203 250 2015-01 2019-12 71403109 徐兰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质量属性重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监控机制问题研究 G030604 22 2015-01 2017-12 71403210 徐家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利益主体契约选择与关系视角的生猪产销纵向协作整合治理研究 G030502 20 2015-01 2017-12 71473202 徐程 西南财经大学 复杂系统下二型糖尿病防治与管理的动态经济学评价研究 G0308 60 2015-01 2018-12 71473116 徐彪 南京大学 公共信任危机的形成及修复机理研究 G0310 56 2015-01 2018-12 71473276 熊勇清 中南大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市场培育与国际市场地位构建的互动融合机理与对策研究 G0304 60 2015-01 2018-12 71433004 熊才平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究 G0309 260 2015-01 2019-12 71403093 邢斐 华中科技大学 企业规模、市场竞争与研发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研究 G030703 19 2015-01 2017-12 71403006 谢铮 北京大学 采用服务券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评价 G0308 22 2015-01 2017-12 71473118 谢建国 南京大学 强制性生育政策、低生育陷阱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微观机理与实证检验 G0301 62 2015-01 2018-12 71463033 谢波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西部人口适度、能源消耗与生态承载的复合系统协调机制研究 G031201 34 2015-01 2018-12 71473060 谢秉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交通行为的道路网络脆弱性识别及改善策略研究 G031302 62 2015-01 2018-12 71473040 肖志国 复旦大学 对我国加入TPP的经济影响评估:基于非关税措施等价关税的CGE模型分析 G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03049 肖欣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基于网络理论的金融传染与投资者行为研究 G030202 23 2015-01 2017-12 71473153 肖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及其增进路径研究——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角 G030502 61 2015-01 2018-12 71403153 肖丁丁 山东师范大学 创新能力结构视角下跨界搜寻对组织双元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G0307 20 2015-01 2017-12 71473071 肖德 湖北大学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数值模拟方法 G0301 60 2015-01 2018-12 71463055 肖春梅 新疆财经大学 基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机制设计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G031301 34 2015-01 2018-12 71473082 向洪金 湖南师范大学 贸易便利化福利效应的微观机理、实证检验与政策设计:基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研究 G0301 62 2015-01 2018-12 71403173 武田艳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基于MASPSO的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时空配置决策及优化研究 G0306 20 2015-01 2017-12 71463007 伍红艳 贵阳医学院 基于环境因素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开发及效用值积分体系构建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6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本体研究;翻译;社会语言生活;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046-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基金,而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在招标条件限制和项目工作评审中要求最为严格。重大项目可以说是国家社科研究方向的指向标,同样,在语言学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旨在通过对近五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的重点和热点,以此反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课题立项总体情况

(一) 数据来源

笔者统计了2011—2015年共125个语言学类重大项目。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www.npopss-cn.gov.cn)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栏目中的“立项查询”,按条件分别找出2011—2014年语言学重大项目立项情况,获得的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工作单位、项目类别、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等。但2015年的信息并未在数据库中显示,笔者从重大项目申报的”申报动态”中获得,但获得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工作单位。在这里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使用数据库方式查询会出现遗漏的项目,有些项目属于语言学类,但是项目类别却显示为零,有些项目在类别上类别虽然标明的不属于语言学类,但在笔者分析看其内容也是属于语言学类的。因此,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布的2011—2015年所有重大项目进行逐次的排查筛选,筛选出125项语言学类的立项课题。

(二)数据分析

如表1所示,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进行整体的分析统计。2011—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总立项数为1 122项,其中语言学类立项数为125项,语言学类立项数占重大项目总立项数的11.1%(保留一位小数点),从总体情况上看,语言学类占得比例是相当大的。其中2011年重大项目共计188项,其中语言学类12项,占年度立项数的6.4%;2012年重大项目共计233项,其中语言学类27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1.6%;2013年重大项目共计192项,其中语言学类20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0.4%;2014年重大项目共计261项,其中语言学类36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3.8%;2015年重大项目共计248项,其中语言学类12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2.1%。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整体上增多了,但2013年和2015年的立项数同前一年相比较而言减少了,这与这几年的重大项目立项总数是有密切关系的。2011—2015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整体变化趋势同重大项目总立项数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2014年是最为明显的一年,无论是重大项目立项数还是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类立项数都处于这几年中的最高值。可见,语言学类立项在重大项目立项中地位不断增强。

二、立项情况分析

(一)研究领域的划分

根据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将研究领域分为了三大部分(见表2):第一部分是关于语言本体研究,第二部分是翻译,第三部分是社会语言生活。语言本体研究中,根据所统计的内容将其分为八小类,其中汉民族共同语、方言、汉语史、汉字四小类为汉语语言本体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字为民族语言本体研究。民族语言与汉语、汉语与外语比较研究这两类是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这里需要特殊说明一下,语言和文字分属于两个系统,文字本不属于语言本体研究的范畴,但是因为很多种情况下需要借助文字去研究语言,所以将文字归入语言本体研究范围内。翻译这一大类中又可以将其分为汉语与民族语言、汉语与英语。社会语言生活这类中分为语言规划与使用、新学科、语言与教育、语言学及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辞书等。

(二)研究领域大类分析

根据表2的划分和统计可以看到,在五年的重大项目中,语言本体研究的课题为58项,占了总课题立项数的46.4%;其次是社会语言生活类,立项数为38项,占了总立项数的30.4%;翻译类的课题立项数为29项,占了总项目数的30.4%。

笔者在对研究领域大类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各领域每年的立项数也作了分析统计。如图1所示:语言本体研究相对于翻译类和社会语言生活类波动较大,2013年立项数骤降,到了2014年又大幅度提升;社会语言生活类虽有所起伏,但是幅度较小,最为平稳的还是翻译类,2011—2014年持续平稳上升,2015年虽有所下降,但是降幅比较小。综上所述,翻译类研究是总体上发展最为稳定的。

(三)研究领域小类分析

以上分析了语言学中大类上的发展趋势,这是用宏观角度看语言学发展。同时,也更应该从微观角度看各研究领域中具体研究的发展状况,在表2中可以看到各小类研究中立项数量情况,而在图2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各类研究所占的比例。

第一大类语言本体研究,其中“汉民族共同语”领域包括汉语语法、语义、词汇、语用、语篇等普通语言理论研究。这方面课题共有3项,占总数的2.4%。“方言”领域有跨方言区的普通问题研究,也有各具方言区的问题研究及关涉方言与民族语言交叉交融比较的研究。该领域有课题8项,占总数的6.4%。“汉语史”领域为对汉语史上各个历史断代及历时比较的研究,包括语法、语义、词汇等问题的专题研究。该领域共有课题8项,占总数的6.4%。“汉字”领域的课题大部分集中在甲骨文、铭文、简帛等古文上。该领域共有课题20项,占总数的16%。民族语言领域主要是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蒙、维、藏、壮、回、纳西、锡伯、彝、土家、苗等多种语言,该领域共有课题10项,占总数的8%。“少数民族文字”涉及很少,只有3项,占总数的2.4%。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的比较研究加在一起也只占了4.8%。这一部分研究重点为汉字其次是民族语言。

第二个板块是“翻译”类。其中汉语与外语之间的翻译为28项,汉语与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只有一项。同时在汉语外语翻译领域中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由外向内”的翻译,现在注重把中国文化典籍面向世界,这类课题的逐渐增多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第三个板块是“社会语言生活”类。传统的语言学学科一直重视本体研究,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社会,所以说研究语言不能脱离社会应用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课题中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的课题已占据了相当比重,并有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新学科”“语言规划与使用”所占比例很大,在整个语言学立项课题中都属于热点。

通过对图2分析可看出汉语与外语翻译类所占比例最大,为22.4%,其次是汉字研究占了16%,新学科占了13.6%,这几类在立项上占据一半的比例,是这几年语言学类整体上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研究相对薄弱的地方,如,汉语与民族语言翻译类、语言与教育、辞书研究、少数民族文字、语言学及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这里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汉民族共同语言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小,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从图2还可以看出每个大类中的研究热点,汉语本体研究中,研究热点为汉字、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汉语史方向,翻译类主要是汉语与外语翻译,社会语言生活类中热点为新学科。

(四)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下面就语言本体研究、翻译、社会语言生活三大类中的热点部分作重点的分析。

首先是语言本体研究中的热点类汉字分析。关于汉字研究多在甲骨文、金文等方面,同时,汉字规范化研究这两年也渐渐增多。汉字研究的如:“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通用规范汉字表》8 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等。关于汉字类立项2011—2015年间是处于平稳上升趋势(如图3所示),2011年只有1项,到了2015年上升到8项。

翻译类中汉语与外语翻译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为外文著作包括文学、哲学、宗教等翻译,如“当代德语哲学译介与研究”“《剑桥基督教史》(九卷本)翻译与研究”“法兰克时代核心历史文献的汉译与研究”“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本雅明全集》翻译与研究”“《美国非裔文学史》翻译与研究”。翻译类研究这五年的立项数处于持续平稳发展,没有太大的起伏,其中2011—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社会语言生活类中,研究热点为新学科,新学科包括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研究语言。如2011年的“现代汉语计量语言学研究”“脑神经系统疾病及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研究”;2012年的“面向网络文本的多视角语义分析方法、语言知识库及平台建设研究”等。新学科这五年中不断地起伏变动(见图5),但因为数量的原因,总体上变动不是太大。

(五)地区学校分布

笔者对125个立项课题单位进行了统计汇总,共计5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由于篇幅问题,笔者列举出了立项课题数在三项以上的单位,共计18所(如图6所示)。

通过图6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立项数最多,达到了八项;其次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六项。由此也可以看出语言学中重大项目分布单位多为各高校,尤其是原211、985类重点大学,这也是符合常理的,重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设施齐全,能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学校所在城市多为北京、上海这种发达城市。整体上看,多位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这也是现在语言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三、“重大项目”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立于1986年,旨在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研究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国家社会科学最高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居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之前沿,客观上反映了各学科研究的重点、热点、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对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研究趋势和热点等作出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语言学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体上看,“重大项目”语言学类研究占的比例总体上比较高,且一直处于平稳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语言学处于稳步发展中。重大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单位多为重点高校和中东部发达城市,可见语言学研究的主力方向还是比较集中,分布不是太平均,当然这里面存在因课题内容造成的地区差异。但是,大体上还是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

从具体研究内容、类别和热点上看,近五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学类的研究重点还是在语言本体上的研究,社会语言生活类研究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发展不是很稳定,翻译类的研究这几年一直处于平稳发展中。从研究热点上看,汉字、翻译、新学科在所有语言学研究中占的比例较大。其中“新学科”值得我们注意,虽然上述分析中,新学科类立项数不断地起伏变化,但就笔者看,新学科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着很好的发展。语言学的发展,如果仅限于用语言研究语言自身,用语言解决语言学的知识永远会存在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学科”的发展将会促进语言学的进步,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珊.中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十年(2001—2010)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苏新春,刘锐.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课题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刘国兵.语料库语言学的多维视角——“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综述[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2,(2).

[4]王露杨,顾明月.我国语言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SSCI(2000-2011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校对:齐 园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of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major projects from 2015 to 2011,the number of established linguistics projects has increased and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number of major projects in recent five years.Linguistics major projects establishment organizationsare given priority to key universities andMiddle Eastern developed cities,with the hot topics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Chinese characters,and new disciplines. In general,linguistics development shows a trend of steady rise.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7

关键词:科学基金,过程管理,绩效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对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在建立较为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评价职责和评价方式的正确运用, 准确实施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绩效评估。其过程不仅包含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立项、实施与执行、结题与验收、监督与管理, 还包括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产出的成果和对成果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应用, 以及后续过程所形成的实用技术、专利技术及其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宁夏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的第三期建设高校, 面临着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 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过程化管理, 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评价, 确保国家基金项目的完成质量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 过程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基础科学研究是国家实现源头创新的灵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则是我国基础研究的摇篮[1]。国家科学基金的建立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说不仅承载着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重任, 而且也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 建立和实施国家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强化国家基金管理, 优化科技资源, 发现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引导和支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 增强国家基金项目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它对于促进科学基金研究与地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 实现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 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系统

国家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系统是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一体化系统 (如图1) , 该系统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 其指标的形成和权重分配对于项目的评价结果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项目的前期基础。

主要是指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 包括该项目申请前所取得的与项目申请相关联的出版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的数量、档次, 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数量、档次及影响因子等基本信息。

(2) 项目申请书信息。

主要是指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书的电子版全部信息。

(3) 年度进展报告信息。

主要是指项目获得国家基金立项资助之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年度进展执行情况, 存在的问题, 经费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

(4) 结题报告信息。

主要是项目在三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总结, 包括研究进展过程中的成果展现、创新性发现、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经费使用等研究过程的全部信息。

(5) 后续成果信息。

主要是指项目在完成结题后的后续性成果, 包括项目研究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成果形成的实用性新技术, 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其对地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成果获得的国家及地方政府奖励、形成的专利及其档次等综合信息。

(6) 项目延伸信息。

主要是指项目研究成果被列入或转入其他类型的国家研究计划的情况, 包括列入国家其他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层次、经费等。

1.2 过程管理的信息处理与分析

科学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涉及的是一个相对较长期的过程, 需要采集和获取的信息量相对较大, 并且具有时间和周期上的不确定性, 相对而言对于项目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要求较高。由于受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目前在国家科学基金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上还只能是针对项目研究成果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的权重也只能是对项目研究中和研究后发表的论文情况、专著情况、获得的专利情况、奖励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基本信息[2], 因此,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于进一步预测项目研究发展趋势, 特别是对于管理部门决策是否继续支持该项目的后续延伸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项目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过程管理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管理中所涵盖的信息内容从项目申报, 直至项目延伸到国家其他科技发展计划的全过程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包括:1) 项目申报的前期准备信息;2) 项目研究过程报告, 包括年度进展报告和项目结题报告的全部信息;3) 项目后续研究成果信息, 主要是项目结题以后的成果信息补充;4) 项目延伸研究和应用情况信息。

(2) 项目指标完成情况的定量分析

主要是根据项目实际完成情况, 结合项目研究计划任务书的定量指标进行对照, 通过评价管理系统进行初步的对比验证和定性分析, 完成对原计划任务书设计指标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判定。包括原定计划任务完成指标与实际完成情况比较, 项目经费预算及其实际支出情况比较, 项目研究的创新程度、存在问题以及其它可定量的指标比较等。系统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效果评价, 为专家评价的介入和形成鉴定意见提供相对真实的依据。

(3) 项目评价意见的形成

评价意见的形成有赖于评价专家对系统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予以认证的同时, 对难以定量比较的相关信息进行定性评价的过程。因此,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 在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取得项目评价指标定量比较系统和评价专家认证的基础上, 由系统对项目进行相对客观、合理、公证的评价定位, 确定和形成项目的评价定语、分值或等级等。

2 过程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基本职责

为使国家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尽可能作到客观、公正、准确, 并且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作为地方院校, 宁夏大学在尝试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制定了《宁夏大学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将国家基金项目纳入重大项目管理的范畴。

2.1 绩效评价中专家的确定

绩效评价是对项目执行过程的客观评定,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它的形成不仅要依靠严格的制度措施保障, 同时要依据专家意见的采纳。所以, 在确定专家过程中应以聘任为主, 在聘任条件上应采取专家组成员自愿参加, 能对项目的评价工作富有兴趣, 具备奉献精神, 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拥有丰富的从事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经历和经验, 并且处事公正, 愿意发表积极和建设性的督导意见;另外, 专家的确定还应全面考虑其专业知识背景和主要学科领域, 身体健康, 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2.2 绩效评价中专家的工作职能

为使专家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执行过程, 科技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的组织专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听取项目组的汇报并实际进行调研与指导, 与项目实施人员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沟通信息;同时查验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 如实反映和客观评价项目研究工作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科技管理部门结合专家的检查和调研情况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及时反馈交流信息, 为更加有效地管理项目、科学合理地监督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正确发挥和行使专家的工作职能。

2.3 绩效评价中的专家委员会

绩效评价中的专家委员会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他的运营采用聘任制, 聘期为两年。专家委员会设主任一名, 一般由学校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两名, 由科技处处长和专家成员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构成以离退休专家为主, 一般每两年为一届, 每届专家委员会约10人左右组成。换届更新专家成员时应适当保留上届专家的一半或更多成员, 这样不仅可以保障专家委员会有效的行使职能, 而且更有利于科技管理部门检查工作的延续性, 也保证使一些刚从科技工作一线退役, 但仍然具有卓越建树的专家教授被充实到专家委员会当中。

3 过程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工作方式

国家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式要在科学、有序的原则下进行。科技管理部门应确定当年需要检查的基金项目特别是结题项目清单和具体时间安排, 并及时向二级学院科研办公室及项目负责人发出通知,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准备, 积极配合并接受检查。专家组成员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审阅被查项目的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年度进展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等, 通过听取项目汇报, 查阅相关资料, 现场答疑等方式将项目的研究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照。专家组在检查过程中采用集中听取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进展汇报 (要求必须以多媒体形式) 、现场质疑与答辩、专家与项目负责人互动讨论、专家组评议 (项目负责人回避) 、专家组写出书面评语、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3];科技管理部门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反馈, 共性问题由科研管理部门集中解决, 个性问题由科技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会商共同协商解决, 全力为基金项目的顺利完成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3.1 高水平的专家成员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关键

专家成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决定基金项目检查与督导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近年来, 宁夏大学随着向多学科性和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 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不断涌现, 当代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因此对专家组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目前, 在宁夏大学聘任的三届检查与督导专家组成员当中, 专职成员全部为当时新近退休的专家。由于宁夏大学是一所以理、工、农科为优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上以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为特色, 研究领域相对集中, 因此在对评价专家的选择上也是以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专家为主。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些学有专长的10位专家均能够比较好地按照要求履行项目检查与督导工作的职能, 在时间和精力上具有切实的保障, 并且在利益和学术等方面能够相对超脱, 在履行专家组的职责方面也发挥得比较出色。

3.2 规范的管理方式是取得评价实效的基础

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方式是国家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取得实际效果的基本条件。就绩效评价的本身而言,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个别项目的负责人由于存在认知上的差别, 可能会对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责有一定误解, 甚至表现出不积极、不配合或者有抵触, 因此,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部门合理、规范、科学的工作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管理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绩效评价时只能把它当成一种履行管理职责的手段, 其目的是旨在加强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 并主动为项目的按期完成承担起监督责任, 为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提供帮助[4]。其次, 作为项目依托单位应该经常注重与评价专家、项目主持人、项目组成员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沟通, 寻求管理者和项目实施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再次, 管理部门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 要力求作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将评价工作的内容更加合理地融入到服务的过程当中,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真正体现专家组对项目实施的指导作用和咨询作用, 使项目执行者能够体会到评价的目的是有利于项目的完成和提高, 特别是积极和建设性意见对于项目顺利完成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3.3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确保评价实施的保证

几年来, 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制度, 在坚持认真组织并力求使评价取得实效的基础上, 宁夏大学注重强化绩效评价与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提高, 使项目实施者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科研管理部门与评价专家之间、评价专家与项目负责人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架起及时沟通、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的桥梁, 并进一步增强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项目负责人对计划任务书的执行意识、计划任务书的执行和科技研发工作的时效意识。通过这些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实现, 使得在宁夏大学承担的国家基金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2007年底宁夏大学获得国家基金资助的132项项目都实现了按期结题, 这也为该校实施创新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有益保障。另外, 从实施绩效评价的结果来看, 该项工作的进行所取得的效果远不止于此, 从多年的实践结果看, 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计思考与预期, 特别是对于促进学校的学术交流、帮助和督促项目的实施、实现管理创新、促进学科交叉、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良好的科研素质、使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等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之, 2008年宁夏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三批建设高校, 面临着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期, 因此, 学校也提出了“以提升内涵发展为主, 实现科研工作丛向与横向的十字型发展”目标。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宁夏大学在国家基金项目的管理上除严格按照2007年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外, 还应紧跟国家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 进一步实现科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目标, 继续完善和实施绩效评价制度, 积极寻求和探索国家基金项目的创新管理方法, 为国家基金项目依拖单位实现科学、有序、规范的管理提供积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冯鸿雁, 肖广岭, 苏俊斌, 等.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目标定位与绩效评估[J].科学管理研究, 2005 (4) :49-52.

[2]牟瑞, 王鸥.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科技基金项目评价体系[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7 (3) :86-88.

[3]陈晓芳, 田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 2006 (1) :39-4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8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和地方都加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力度,设立了各类扶持青年科技人员的基金项目。如教育部设立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人事部设立的“博士后基金”,以及各地方设立的人才项目,如上海市“晨光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这些基金在资助规模、资助范围和资助强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青年科学基金是影响最大、申请条件比较宽松、覆盖范围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人才资助计划。

近年来,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量从2001年的3,441项增加到2009年的28,527项,增长了7.29倍[3,5],竞争日趋激烈,资助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笔者就青年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的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分析,指出申请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校科学基金管理,提升青年科技人员竞争力的对策。

1 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表的评价要点(见表1)为分析标准,对某高校2009年未获得资助的4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5份明确不予资助的同行评议全文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得出如下结论:(1)创新性不强问题有33项,占项目总数的76.7%,有72名专家提到此类问题,是青年科学基金落选的主要原因;(2)研究价值问题有8项,占18.6%,有10名评议专家提到此类问题,其中7名评议专家提到立项依据不充分,4名评议专家提到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不高;(3)研究内容问题有30项,占69.8%,有65名评议专家提到此类问题,其中46名专家提到研究内容不恰当类问题,18名专家提到研究目标不明确类问题,17名专家提到关键科学问题阐述不准确类问题;(4)研究方案问题有29项,占67.4%,有50名专家提到此类问题,主要有技术路线、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问题;(5)研究能力问题有21项,占48.8,有25名专家提到过此类问题,主要指工作基础、前期工作积累方面不足的问题;(6)其他问题有8项,占18.6%,有4名专家提到项目属于开发类项目,不在基金资助范围,5名专家提到项目写的简单或格式不规范,3名专家提到博士后研究时间无法保证。

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予资助的同行评议全文反馈意见统计分析来看,青年科技人员在申请青年科学基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是基础研究的灵魂,也是能否获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关键因素。从青年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不予资助反馈意见来看,创新性不足成为青年科学基金落选的主要原因。大部分落选资助的基金申请缺少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创新性不足或缺乏新颖”,“研究内容过于庞杂,属于泛泛而谈,缺乏新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缺乏创新或特色”和“引用的参考文献较老,项目起点低,较多研究工作是对他人研究的跟踪,缺乏新意、特色”等。青年科技人员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有创新的火花,但往往不能提出创新性强的科研项目。一方面,一个项目是否有创新性,主要体现选题上,而一个好的选题是从自己多年工作积累中产生,而青年科技人员提出的一些想法多数是延续导师的课题,缺少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创新性越强的项目,风险越高,项目实施过程遇到的不可预知问题越多,而青年科技人员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经历较少,科研经验不足,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往往考虑不周,导致评审专家对申请人完成该项目的能力怀疑。

1.2 运用政策能力不够

有些申请者对基金委的有关政策和管理规定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不清楚青年科学基金的定位,偏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范畴,如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申请者提出的课题属于科技攻关及产品开发类项目;(2)不清楚基金委各科学部的资助范围和优先资助领域,选错学科;(3)不了解青年科学基金以往的资助情况,提出的课题与以往资助课题雷同,缺乏新颖,低水平重复研究;(4)不清楚各类项目的管理规定和撰写要求,以至于撰写格式不符合要求,经费预算不合理等。

基金委出台了《国家自然基金管理条例》、每年度的《项目指南》、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都在基金委网站公布,其中每年度的申请须知,介绍本年度各科学部资助情况和优先资助范围,申请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和各科学部的撰写要求,分析了上年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等等。青年科技人员应仔细阅读上述文件,清楚青年科学基金的政策和管理规定,了解重点资助领域,就能准确把握我国基础研究战略发展的趋势,找到切入点和突破点。

1.3 工作基础薄弱

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多数是刚刚毕业或工作时间不长的博士,科研团队组建时间短,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为主体,科研工作时间也较短,前期研究积累很少。同时,实验性课题缺乏前期实验结果,评审专家不能正确判断申请者是否有能力承担该项目的研究,进而怀疑课题可行性和预期研究结果,即使是有一定创新思想的项目,在基金申请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也难以获得资助。评审专家倾向于资助那些科研经历丰富,申请者曾主持或参加过一些相关科研项目、在相关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申请的课题做过前期研究,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的竞争力就强一些。

1.4 撰写项目申请书经验不足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没有答辩的程序,只是关于申请书的书面评审,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申请书撰写质量的评审。这样,申请书撰写的质量就至关重要。而青年人撰写科研项目的经验不足,容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充分、不准确,没有准确反映出申请者学术水平的真实情况,以致申请书中表现出立项依据不足,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关键问题没有抓住等问题,因而没有获得资助。一份好的申请书应该反映出申请者的创新思维,选题新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立项依据充分,研究内容恰当,研究方案具体可行,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基础好、团队结构合理,经费预算合理,还要做到行文流畅、文字规范、逻辑清晰。

2 加强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升青年科学基金竞争力的对策

2.1 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科研工作积累和科研基本素质的培养。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强、不可预见等特点,需要长期孕育才能厚积薄发,学校营造宽松学术氛围,坚持按基础研究规律办事,不盲目追求科研政绩,不片面追求成果数量,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创新挫折;鼓励并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条件,促进不同学术观点平等争鸣,交流碰撞,促进交叉与创新。

申请者在平时注重科研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科研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掌握基本科研技能;培养热爱科研的事业心、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具有科学探索的求知欲;重视信息收集加工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尽可能地了解各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了解本学科目前急需解决的前沿领域问题,着重把自己将要申请的项目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上与国家的要求统一起来,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有创新。

2.2 加大基金政策和管理规定宣传力度

各高校应及时掌握基金委的《项目指南》、与基金项目相关的规定、办法和通知等文件精神,尤其要了解每年的热点资助领域和重点重大项目资助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展申报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聘请学术和管理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广大科研人员了解基金资助政策和基金管理工作动态,基金项目的申报要求和评审要点,熟悉本校的基金申报程序和申请规则,树立信心,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研究人员瞄准学科前沿,选择高起点、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交叉空白点,选择研究的问题既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又对我国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3 注重扶植培育工作,夯实研究基础

鉴于青年科技人员思想活跃,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相关研究工作积累,同时缺乏研究经费进行相关课题的前期研究。各高校对于一些有创新思想、有发展前景的青年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经费等条件支持,使其申报前就开展前期科研探索,积累工作基础。学校科研基金要重点资助那些有创新思想,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员为他们开展预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增加他们的科研积累,鼓励他们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提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内的同行专家对他们的研究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2.4 提高项目申请书撰写质量

一份好的项目申请书要做到“外行看了有兴趣,内行看了有水平”,申请书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让小同行、大同行、基金管理人员和有关领导看得懂。按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撰写提纲来分析,项目申请书应该向评审专家阐述4个关键问题[7]:为什么(要干)——立论依据;干什么——研究目标与内容;怎么干——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凭什么(来干)——研究基础。写清楚这4个问题并非易事,需要青年科技人员不懈努力,通过不断撰写项目申请书进行实战锻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高校要加强青年科技人员关于项目申请书撰写的培训工作,邀请经验丰富,懂得撰写技巧的专家帮助辅导,并请同行专家审阅,找出申请书中的缺点与不足之处,给予指点,提高申请书撰写质量。

3 结束语

青年科学基金作为 “起步基金”,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青年科学基金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应遵循基础研究的规律,宽容创新挫折的学术氛围,为青年科技人员的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创新精神;加强政策宣传,做好“育苗”工作,夯实研究基础,提高青年科学基金申报质量。通过青年科技人员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提升青年科技人员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靳征谟,杨雷.充分发挥“青年科学基金”的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1996(3):218-22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EB/OL].http://www.nsfc.gov.cn/nsfc/cen/bzdh/index02.htm.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报告[EB/OL]http://www.nsfc.gov.cn/nsfc/cen/ndbg/2009ndbg/index.html.

[4]李晓轩,马颜,龚旭,赵学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成长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2(3):39-44.

[5]吕群燕,张农,李东,唐郁.青年科学基金相关政策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8(3):162-169.

[6]杨震,徐瑞成,何冰,等.从同行通讯评审意见看不予资助项目申请书中的共性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09(2):104-107.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9

1 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

2012年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与往年相本相似,在药学类项目中,天然药物化学学科、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和中医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仍然与往年一样保持优势资助学科领域,新增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生物转化,另把中药学从药物学领域中分出,与中医学并列一大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力度与往年有较大变动,意在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 天然药物化学(或植物化学)学科

此学科的总体目标是获得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主要研究内容有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1];天然产物有效化学成分[2]在植物体内随生态环境、采收季节、时间消长以及发育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生药在加工、炮制及贮藏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及为质量标准提供对照品。国内外新药研究历史表明,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为新药研发中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提供结构模式,将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系统活性研究,推导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奠定良好的前期基础,更有希望成为治疗重大疾病新药的候选化合物,其活性筛选的成功率比合成化合物更高。广西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理位置,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挖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使其更有效地为21世纪人类医疗保健发挥重要作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必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学科的资助范围较广,在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有机化学学科、植物学学科、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的指南中均有资助,可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此类项目的重视和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

1.2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此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对新药研究由“仿制药”为主向“创制新药”为主的转变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国际上药学和生命科学中重要发展方向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首先是针对重大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运用生命科学(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的重要理论、思路和方法,寻找、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如酶、受体、细胞因子、离子通道、核酸、糖与糖复合物等)和可能的干预环节(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等);其次是利用与两者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与发掘药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此学科的资助范围较广,更突出创新性,如创新药物的生物转化、活性代谢产物的寻找与发现。

1.3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此学科是由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组成的综合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学科,重点突出我国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其中中药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为结合中医病证特点,借鉴细胞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思路和技术,阐明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阐明方药与病证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解决中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完善方剂的配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相关性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质量控制、毒-效相关性及中药炮制、制剂的基础研究,使研究体现中医药理论思维特点,开创具源头性创新性学术思想。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指南中,将中药学学科从2011年度的药物学学科中分出,除基本的研究特点外,中药学学科还增加了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研究的内容,说明了对中药药代动力基础研究的高度认识和重视,可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做了较大的努力,同时结合学科国际发展特点,对新领域努力吸收、消化和开拓创新。

1.4 生物转化

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已知结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工作重复率很高,从天然产物中直接分离具有新颖结构、新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困难,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研究,尝试模拟体内生物环境优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结构。生物转化[3]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又称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ation),是指药物经过体内吸收分布后,在各种药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生成的代谢物(metabolites)有Ⅰ相代谢产物及Ⅱ相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药理和毒理活性的改变。国内外经历了过去30多年生物转化技术在有机化学成分领域的研究尝试和广泛开展,该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展生物转化研究对于明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发现结构改良的活性化学成分、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剂型设计及新药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药物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确定代谢途径这两方面,方法有体外代谢转化法(包括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基因重组P450酶系、精细肝切片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和离体肝灌流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体内代谢转化法。其中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能对各种药物进行非特异性的代谢转化,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体外代谢研究便于控制、代谢率高、易于对代谢物进行分离提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候选化合物的代谢特征(如酶诱导、抑制、酶种类、活性代谢产物生成等)确定药物的开发应用价值,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首选的被广泛采用的体外药物生物转化法。

2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指南中,医学科学领域在保持2011年度的特色中草药、民族药成分筛选、作用机制及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新增加了生物转化的研究指南,此外还在化学与化学工程科学领域中新增设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结构修饰及其功能研究的部分内容。

可见2012年度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重点项目仍然重点资助天然产物活性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除对医学院校或医药学研究机构资助此类项目外,还对化学及化工类专业院校或研究机构资助此类项目,说明此类项目资助面较广泛。

综上,在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指南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和重点项目中均新增加了生物转化研究的资助范围,这对于完善某些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中药起作用物质基础的深层次解释、推进地方新药研究进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均起着重要的意义。作者相信,随着生物转化国内外研究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其研究内容将不断完善和充实,更进一步发挥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价值。

3 讨论

各地方自然科学基金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渠道之一,体现各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和科学性。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度药学类项目指南,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步伐基本一致,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4],将进一步促进广西药学类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为广西科技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在药学中的影响力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要:本文对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项目指南作简要评述,从项目分类和发展方向、创新点、资助范围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提出作者观点,以期为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帮助,使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为药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生物转化

参考文献

[1]刘蕾,刘艳霞,刘俊康.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39-141.

[2]周荣汉,黄文哲,段金廒,等.试论《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6-10.

[3]吴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9):785-787.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篇10

把握科学基金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资助及分布情况, 对下一步的宏观资助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选定某一领域或某一侧面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将会更加直观和清晰地展现规律并辅助决策。很多学者对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数据进行过分析[3,4,5], 发现了一些规律, 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本文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选取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类项目资助数据, 从承担单位和地区分布两个方面统计分析得出一些战略与政策方面的启示, 为有关材料学研发的管理部门提供主要研究机构、材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1数据选取与处理

材料是进行各项建设、发展基础工业与开发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撑和基础[6]。《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7]中“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中都涉及材料研究和技术;在目前国家最主要的七个科学计划中, 材料的基础性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涵盖了纳米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传统材料的高性能化等领域。

本文所需的基础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公布的1986-2009年项目资助基本数据。通过网上批量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 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为从中正确选取本文的研究对象—材料科学领域项目, 直接走访或电话访问了兵器工业集团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部分专家和学者, 就有关材料科学项目的筛选与鉴别、内容属性分类、统计分析角度等问题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 制定了材料领域项目的判定规则, 根据此规则, 将自然基金资助的材料项目的范围进行了选定。实际工作中, 聘请专家对项目类型进行标注, 至少经过两轮的专家修订, 力保研究对象的正确性, 从而保证分析结果最接近真实情况。

将初步得到的结果再经过查同、内容补充和校验之后, 最终得到了14116条材料领域的项目基本信息数据, 导入到Microsoft Access关系数据库中进行下一步处理。研究所需要的其它信息通过人工判断或网上信息检索的方法添加, 如依托单位所在的省份地区字段、单位的依托部门字段等。

2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单位地理分布情况

通过数据流程处理, 所选定的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到了基金总资助项目数的8.76%, 资助金额超过402亿元。

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的增加, 这与国家经济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研的重视, 尤其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材料学科队伍的成长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2.1整体分布情况

24年来, 材料领域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单位分布省份整体上逐渐增多, 1986年有25个省份, 2009年, 有材料领域的基金项目受资助单位分布在除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外的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依据承担材料领域项目的总量对这些省份进行分类, 自然分界法 (Natural Breaks (Jenks) )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它分组相近的数值到一组, 使不同分类之间数据值之间有较大的跳变[8]。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ArcGIS对受资助的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承担省份用自然分界法进行分类, 均值为501.37, 中位数为508。

从分类的结果可以看出, 各省份地区的受资助情况整体差别比较大, 有着不均衡的情况。根据这一分类统计的计算结果, 各个省在材料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4个梯队, 其中, 北京、上海、辽宁、江苏4个省份在材料方面的研究课题申请情况可认为属于第一梯队, 各获得了671项以上的项目资助;湖北省、吉林省、浙江省、陕西省、四川省、广东省、天津市、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12个省份分别获得了226项以上的资助, 形成了材料研究的第二梯队。江西省、河南省、甘肃省、山西省、重庆市、云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9个省份形成了材料研究的第三梯队。在材料项目申请项目数处于前6位的省份中, 东三省就占了两个, 这与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高校与研究院所的研究基础和国家对其投入有着紧密的关系。

2.2第一梯队省份的年度变化

从北京、上海、辽宁、江苏4个省份的材料类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数的趋势图中 (图1) 可以看出, 第一梯队中, 存在着北京一枝独秀的局面。共申请到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15个, 占到材料类项目总数的25.52%。

从整体上看, 2000年以来, 增长率大幅增加。上海、辽宁和江苏处于一个区间, 上海在材料领域的受资助量呈现稳步增长局面, 共申请到1391个项目, 占到9.82%;辽宁在2004年以后项目数略有下降, 2007年后又有了新的大幅增长;江苏在2000年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受资助项目, 2006年申请到的项目数超过了辽宁, 2007年有所下降, 2008年同样有了大幅的增长。

2.3项目资助分布集中度年度变化

为了分析材料类项目资助在各省的分布变化, 引入了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简称赫芬达尔指数, HHI指数) 。HHI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 它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 用来计量份额的变化, 并表征离散度。它以下面公式来表示:

undefined

借助每年HHI指数来表示每年项目在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即各地区获资助的项数占项目总项数的百分比的平方和, 因此, 上式中:X—当年总的自然基金资助材料类项目数;Xi—第i个省、市当年受资助的材料类项目数;Si=Xi/X—第i个省的当年申请数据百分比;N—获得材料类项目资助的省份个数。

HHI指数介于0和1之间, 其值越大, 表明资助项目在各省中分布越不均衡, 即资助项目越来越集中, 反之亦然。

项目在各省份分布的赫芬达尔指数年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HHI指数值在0.079~0.159之间, 同时线性趋势线表明指数值处于下降的状态。整体上在获资助依托省份数量和资助总项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赫芬达尔指数从1986年后基本保持震荡上行在1998年达到0.159的历史高点, 之后呈现出整体下降的态势, 下降到2009年的0.079。其值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虽然对北京地区的资助相对偏高, 但整体上资助并没有过分集中, 说明各依托省份获资助项目的分布不均匀度在逐步降低, 对除第一梯队外的省份的资助比例有所增加。

3受资助单位情况分析

3.1受资助单位情况

经统计, 14166个材料领域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终落入了523个单位, 平均每个单位承担了约27个项目, 承担项目最多的为清华大学, 承担项目628个, 占项目总数的4.43%;其次是浙江大学, 项目数459, 占3.24%, 北京大学, 项目数382, 占2.7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紧随之后。

基金项目的承担情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的强弱, 研究能力的强弱是衡量高校排名的重要标志。从受材料领域基金资助的前20的单位情况中可以看出, 承担项目较多的几个机构都是国内的知名高校, 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这些学校的材料学科具有雄厚的实力, 也是大家心目中的一些名校。在科研院所方面, 中科院的4个院所进入了前20名, 其中包括在材料领域实力突出的金属所, 在化学领域研究实力突出的化学所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及物理学领域实力突出的物理所。

材料领域项目承担单位的分布其另外一个趋势是比较分散。图3展示了承担项目数提名前100个单位的受资助金额趋势和项目数散布情况, 从拟合的结果来看, 项目数呈现出了指数分布的趋势, 拟合函数为:y=365.97e-0.03x。前20%的单位承担了85.57%的项目。金额的变化趋势与项目数是相同的, 但是金额局部的波动却相对比较大, 这与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金额差别较大有关。也体现了在具体项目的资助强度上不搞平均主义, 拉开档次, 保证部分最优秀的项目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9]的原则。

3.2受资助单位的依托部门统计分析

统计发现, 承担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523个单位分别依托于90个部门之下。在承担单位的依托部门中, 教育部下属的单位承担了7358个项目, 占到总项目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所, 以2989个项目占到了21.10%的比例, 省属高校占到了13.03%, 这三类部门占到了项目总数的86.07%。

图4是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资助前5个依托部门: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省属高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市属高校的历年来受资助项目数百分比堆积图。可以看出, 在项目分配上, 材料领域自然科学基金对教育部以及工信部所属单位的支持份额整体上是比较稳定;对科学院的支持份额则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对省属高校的支持份额在进入2000年以后则迅速加大。市属高校近年来的支持份额也有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近年来省属及市属高校对科学研究的日益重视与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很大的联系。

从不同依托部门下的单位的平均承担项目数来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占据最高的比例, 其下属的8个单位承担了859个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平均每个单位承担107.38个项目, 教育部属高校紧随其后, 69个单位承担了7358个项目, 平均每个单位承担106.64个项目。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平均承担项目数为41.51, 远远落后于教育部属高校;而省属高校则更低, 单位平均承担了8.83个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3受资助单位的机构属性归类分析

将承担单位分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四类, 如表2所示, 高校与科研院所所承担的项目数分别占到了材料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78.06%和21.23%, 两者加起来占到了总项目数的99%以上, 企业类性质单位所占比例非常少。

这主要是由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侧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定位是瞄准科学前沿, 激励原始创新, 而企业主要进行工程应用与开发型研究, 因此获资助可能性较小。而相比科研院所, 高校占到了所有材料项目的近80%, 是获资助项目的中坚力量。

1990—1997年期间, 材料类的项目资助数呈现出先降低然后又回升的趋势, 参见图5。2000年以后, 资助力度有了显著地提高, 尤其是对高校的资助项目数,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科研院所。2009年, 高校的材料类项目数已经接近科研院所项目数的5倍。这反映出近年来许多高校定位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 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造成高校的科研人员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数量大幅增长, 使得获资助数量也不断增加。而科研院所本身定位就是研究型机构, 科研的投入与支持相对稳定, 因此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承担相对较稳定。

4结论

本研究从自然科学基金材料领域承担单位及其地区分布反映材料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分布及发展状况, 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和思考如下:

(1) 从受资助项目的地区分布来看, 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分布不均衡, 地区间差异很大, 呈现“马太效应”。这种现象不利于科学发展处在前列的省 (市、区) 属经济相对发达或高校科研院所较多的地区。就全国省份来看, 材料类的研究形成了4个梯队。资助项目多集中于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而在贵州、宁夏等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 资助项目则较少甚至没有。如何在保持本地优势的同时, 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念传播给研究相对落后的地区, 实现科技均衡发展, 是材料学科能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材料领域自然基金对北京地区的支持力度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北京一枝独秀, 以3515个项目占据总项目的1/4强, 这说明北京在材料学领域的研究规模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各地区的科研教育水平决定了基金在各个地区的资助份额。各地区科研教育水平不发生变化, 基金资助额的地区分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地区之间教育程度的差别, 会导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 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推进的整体速度和效率[5]。

(2) 从获得资助的机构来看, 高等院校占据无可比拟的优势, 高等院校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和学者, 更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情况反映出, 一方面, 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优势, 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各省部实验室数量等;另一方面, 反映出科研院所除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外, 可能从其他渠道能够获得更充足、稳定的科研经费, 而以教学为主的高校, 获取科研经费的渠道相对较窄, 因此更迫切地需要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覆盖面较广的经费支持。就材料领域的资金支持来说, 高校获资助项目数占据项目总数的78.06%, 而且从发展态势上看, 对其支持力度还有增加的趋势。统计的结果表明, 材料学科研究已经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体, “科研机构”为辅的机构格局。“企业和其它类型”的机构所占比例极少。

近年来, 省属高校异军突起, 项目数稳步提高, 这一方面说明了基金资助的支持面在扩大, 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对所属高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结果体现为这类学校科研能力的提高。2000年以后, 对高校的资助增长速度远大于对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 这与许多高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关系。从所占的比重来看, 科学院的机构在近10年也出现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宜瑜.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科学基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J].中国科学基金, 2009:129-133.

[2]张霞, 盛正卯.原始重大创新与科学基金资助相关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1) :114-116.

[3]陈晓田, 余振, 刘作仪, 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1999-2008一般类项目资助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9, 2009 (8) :69-76.

[4]钟立国, 朱旺喜.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石油工程类项目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09, (5) :307-312.

[5]候聃.2001-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目项目分布及产出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 2008, (12) :197-200.

[6]高瑞平.从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看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J].中国科学基金, 2005, (4) :231-23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2006.

[8]ESRI公司.ArcGIS Desktop Help[M].ESRI Press, 2008.

上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活下一篇:校园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