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2024-06-2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共6篇)

篇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指南

(2006年-2007年)

前言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省,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在十多年的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实践中,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我省的基础科学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基金资助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资助项目类型和结构也渐趋完善、合理。为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7年的资助政策,正确选择项目研究领域和资助类别,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特编写《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结合“十一五”我省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省自然科学基金突出鼓励源头创新,支持不同学术思想的交叉与包容。自然科学基金会经过不断的管理变革与探索,构造了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含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基金项目等。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所有这些资助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当前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为加强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科学性,保护非共识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会在面上项目的评审中,充分考虑非共识项目具有源头创新的可 能性,以小额经费资助这些项目的短期探索研究工作。联合资助是自然科学基金会为促进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而采用的另一种资助方式。联合资助拓宽了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经费来源,同时满足了某些特定社会领域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

项目申请者和依托单位在申请2006-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时需注意如下方面:

一、在撰写申请书之前要认真阅读《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规定、管理办法和通知通告等文件。在撰写申请书时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避免因为不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而不能通过初审的现象。根据以往申请情况,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种规范性要求: 1.撰写申请书时,一定要准确选择或填写“申请代码”、“资助类别”、等项内容。

2.申请书中如有外单位合作者即被视为有合作单位,在纸质申请书上一定要加盖合作单位公章。

3.申请者如为在职博士生,要附导师签字的同意申请证明材料。4.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一定要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不得代签字。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以及其他违规、超项的申请都不能通过初审。

二、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申请项目要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提出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要明确、深入,防止“大”而“空”的倾向。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应用背景要论述清楚。

四、重点项目的申请仍然按照原来的办法由项目依托单位限额推荐。

五、申请者应严格按照通知通告中的时间要求,通过所在单位报送申请书。自然科学基金会不受理个人申报的申请。

六、对于初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建议事先咨询本单位科学基金管理部门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

七、项目依托单位应严格按照《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管理规定、办法和通告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本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

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在受理、评审和管理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按照“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执行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高水准的研究项目,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11月15日

数理科学

数学

对于基础数学的资助,旨在保持我省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领域;鼓励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鼓励有较强背景和应用前景的课题;关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以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的科学领域的发展,积极寻找与这些领域交叉和渗透的切入点。鼓励针对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以及开展新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力学

鼓励应针对科技发展中提出的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问题,重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重视刚、柔、液、控制耦合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上的突破,关注微、纳米尺度动力学问题;鼓励结合我省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其中的动力学关键问题。使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协调,从而促进探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的创新研究。注重与物理、材料、工程等领域的结合。加强对宏细微观本构理论、损伤演化过程与失效机理,新材料力学行为、性能控制及其优化设计,结构的分析、优化、稳定性研究和安全评估,岩土类材料的破坏与地质灾害的防治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分支学科交叉与力学边缘领域的研究

鼓励力学与化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提倡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提炼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础问题开展研究。

物理学

重视对奇异量子现象、突破传统“物理极限”的各种低维度、小尺度系统(器件)以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物理理论、实验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鼓励对低维与量子受限体系中的物理问题、软物质中的基本物理问题、电子强关联系统的实验与理论、表面、界面和薄膜结构与物理性质、凝聚态物质结构、物性表征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功能材料的结构形成与制备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在学科交叉领域,特别关注凝聚态物质与生命科学、化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交叉的物理过程、基本理论和新一代高新技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物理问题。鼓励在冷原子物理、冷分子物理、强外场及其他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以及材料、能源、生命、环境与空间等科学领域中有关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鼓励对超快和超强光物理、新型量子频标、光频标和量子信息的物理问题,光在新型光学介质中的传输过程及其特性、高分辨、高灵敏和高精度激光光谱学及其应用,以及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中的光物理的研究。

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新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新型无机材料的设计及合成;信息光电材料化学基础;纳米化学基础;新型功能配合物、超分子化学和配位聚合物化学;无机生物效应化学基础,无机仿生及金属生物大分子;新型无机药物化学基础;放射化学基础;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优先资助研究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中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样品前处理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草药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疾病检测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标志物检测与分析;波谱、质谱分析;表面、微区和形态分析;原位成像分析;过程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芯片分析化学;化学信息学;仪器研制(包括仪器配件和仪器微型化)。有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机合成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选择性、高效率有机合成反应和绿色化学);超分子化 6 学、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等研究;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结构较为新颖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合成和仿生合成研究;化学生物学方面重点资助那些选择生物医学中特定研究对象、旨在解决本学科重要基本问题并能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研究,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多肽等)和小分子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酶和模拟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及高选择性化学生物转化;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中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物理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界面科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材料与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理论化学新方法及其在生命、材料、环境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及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反应调控及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调控策略以及在液相、固相中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化学信息学研究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生命体系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纳米组装、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等纳米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

高分子科学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鼓励研究:由小分子合成均聚与共聚高分子的各种方法学研究、产物结构可控的聚合反应研究以及大分子的生物合成;高分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问题、服役后的降解性或回收再利用的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大分子的生物化学效应等研究;具有电、光、磁特性、生物医用、能量转换、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分子识别等功能性高分子的研究,特别要注重超支化高分子等各种新结构高分子构筑和高分子立体化学研究。

在高分子物理领域鼓励研究: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新概念;聚合物结构和相转变、溶胶、凝胶形成结构和动态。注重从单链、寡链高分子聚集态到成型过程前后聚集态的研究;关注对受限空间高分子结构、表面与界面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纳米微结构与尺度效应、聚合物结构的动态演变、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研究;加强高分子溶液和聚合物流变学(包括复杂流体流变学与化学流变学)的研究。

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应特别注重吸收物理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软物质理论、聚合物电子学和聚合物光子学;应特别注重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新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

环境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超痕量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和消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界面过程的动态分析;复合污染过程、机制及效应;污染物与生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区域环境质量演变过程与机制;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原理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新技术及资源化原理;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毒化学物质低剂量长时期暴露的生态效应及风险评价的方法学等。化学工程

主要资助范围:化工热力学基础数据、计算与模拟,传递过程,分离与纯化工程,化学反应过程,化工系统工程,无机化工,精细有机化工,生物化工及食品化工,能源、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与生态化工。重点支持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关键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科学问题研究,特别关注从交叉学科发展中提炼出的化学工程问题及以社会需求和国家目标为导向,对于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项目。

生命科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学科主要资助微生物的资源与分类、系统与进化、区系与生态、遗传与发育、生理与代谢等各个层次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微生物基因组与基因功能、微生物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微生物代谢组及调控网络、微生物与环境(寄主)的相互作用等是微生物学学科资助重点。植物学

优先支持能够解决该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基因功能研究、新结构发现、原创性理论与方法探索的项目给予特别重视; 植物解剖学和胚胎学领域的研究应加强与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结合,重视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的机理研究。鼓励在分子、细胞及个体等多层次上对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生长发育调控、逆境适应与抗性机理、激素作用机理、信号传导、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多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鼓励生物多样性热点问题、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探索和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研究。生态学

生态学科鼓励创新性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倡野外观测、控制实验、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林学

林学学科重点支持林木育种的遗传基础和种质创新,天然林保护与恢复理论、人工林高效培育的基础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鼓励对一些重要领域如森林化学、树木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森林培育学进行创新性和学科交叉研究。重视森林重大灾害(病、虫、火灾和逆境)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森林质量、木材品质及利用率的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鼓励林木及花卉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分析、树木抗性分子生理学、林木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理论与技术、水土保持和荒漠(石漠)化防治理论、农林复合系统、林源重要天然产物组分和结构分析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重点资助:以蛋白质晶体学和NMR测定为基础的结构生物学,以高通量、大规模为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鼓励发展和引进新的技术,如新的蛋白质晶体学方法、异核多维NMR、生物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等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 11 DNA、RNA等遗传信息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编辑、snRNA在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siRNA和miRNA在生物发育和生命进化中的作用机制等; 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遗传学

资助重点:定位并分离控制生物学性状(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建立发展各种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基因功能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分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研究,表观遗传因素对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包括对非编码DNA(各种小分子RNA)的识别和功能鉴定研究)等。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的相关基础研究。

发育生物学

着重研究利用模式生物(小鼠、果蝇、斑马鱼、线虫、酵母、拟南芥、水稻等)研究发育问题,包括通过创建突变体来鉴定分离与发育有关的基因等。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范围是:细胞与亚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死亡(包括凋亡),12 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与胞间通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组织工程,细胞间相互作用,物质运输(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细胞学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注重通过单个基因或蛋白质去了解其在某一生理现象或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强调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去构建细胞的分子网络。提倡细胞生物学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主要资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免疫学

资助重点为天然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抗病毒感染免疫和免疫新分子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鼓励多学科合作。鼓励有创新性的多途径诱导移植耐受;鼓励开展 “新型免疫抑制剂”等研究工作。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重点支持能带动整个神经科学发展的神经系统活动基本过程和神经信息加工过程以及神经系统新功能基因的研究。重视神经科学中的一些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如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化及再生、损伤与修复等)。鼓励已经掌握了价值的遗传资源、病理标本的临床医生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合作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鼓励开展心理健康(如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行为)和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鼓励生物芯片、生物微系统以及膜与细胞生物物理的研究;环境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作用和相应的防护机制以及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研究,尤其是分子、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力学与流变学,强调力学-生物学(化学)耦合,以及微重力条件对生物体的影响;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结构和特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生物材料的结构、降解代谢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功能生物材料和器件;组织工程及其与生物材料、生物力学方面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的相关研究;生物医学信号中隐含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无创、实时、动态信息检测以及传感技术的研究,尤其是与动物实验和临床数据密切结合的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关注创新的生物医学图像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农学

鼓励现代生物学方法、技术与传统生物学方法、技术相结合,围绕农业科学中的某个科学问题(如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开展深入、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重视对来自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强优质农产品生态区划研究、设施农业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研究、农业遭受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结合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农作物优异基因资源的研究、农作物适应逆境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 14 研究(特别是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和农业有害生物的致害性变异研究将作为重点资助方向。畜牧兽医学

鼓励创新与交叉,大力支持可能获得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技术的研究,重视运用先进理论与新技术解决畜牧兽医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资助我国特有优质养殖动物产品质量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肉质性状选育的基础研究;与奶业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重要人畜共患病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技术研究;畜禽对重要病原体免疫识别;饲料与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安全(动物食源性中毒)基础研究。尤其重视我国加入WTO后畜牧兽医所面临新问题的基础研究。水产学

重点资助: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免疫机制研究;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探索创新,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动物学

鼓励创新,尤其鼓励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特色和区域特点,结合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讨的研究;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资助对已知物种的界定和分类地位的重新确定,对未知类群、物种的鉴定和描述的研究;动物比较生理学、比较基因组学、器官发育、干细胞形成的细胞基础和动物模型建立等方向的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濒危动物的保护、重要资源动物的持续利用、有害和外来入侵动物的治理等研究关系到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物安全,重视动物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理学与病理学

重点资助重大疾病以及发病趋势明显增加的常见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疾病转归机理研究;重视能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我国特有资源优势的研究。在加强分子水平研究的同时,注意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整合研究。重视宏观与微观、形态与机能、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利用基因工程动物开展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机制相关的研究工作,鼓励开展以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研究。预防医学

主要资助重要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及生活方式相关疾病防治的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环境、遗传与 社会心理因素对重要疾病发生的综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主要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易感性和三级预防的基础研究;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卫生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鼓励学科交叉渗透或多学科途径的研究。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突出我省的优势和学科的特点,鼓励创新,强调开展严重危害性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鼓励将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向临床实践过渡的研究。主要资助相关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的探索并阐明其功能的研究;与人类生殖、生殖健康、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研究;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等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揭示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鼓励探索恶性肿瘤病因和早期诊断方法的基础研究;重大疾病家系的收集以建立生物样本库和进行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蛋白质功能研究;创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包括组织工程学研究);妇女和儿童常见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人体衰老机理和常见老年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常见口腔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及口腔常见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导致视觉障碍或听觉缺失的常见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不同学科与医学广泛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的基础研究。药物学与药理学

鼓励多学科合作与学科间交叉性研究,以创新性学术思想开展针对我国重要疾病的新的药物作用机制和发病机制、药物作用靶点、新型先导化合物、新的药物设计思路及新方法研究。中医学与中药学

在注重学科交叉的同时,重点强调能切实反映中医药研究特点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有效整合,重点支持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研究;中医证候病机的基础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医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经络理论与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关基础研究;经典方剂及方药与证候、疾病相关性基础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毒效相关性、体内过程研究;中药制药技术相关基础研究;鼓励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协作研究。

地球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继续鼓励探索地学(含土壤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地球化学)前沿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探索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变化机制及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基础理论的深 化和探索研究、分析测试与实验技术的建立;生源要素、微量气体和颗粒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动力学及其生态效应、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机制的研究,毒害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健康风险和高风险污染环境的评价体系和修复机理研究;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涉及隐伏和难识别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研究;可直接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的各种分析测试和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探索研究。

工程与材料科学

金属基材料

主要资助: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科学、微观结构、表面与界面、杂质与缺陷等及其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的研究,并为发展新材料提供依据;金属材料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失效与功能退化的机制及其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相关科学问题;结合金属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具体科学问题,发展材料研究的理论方法、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鼓励实质性的学科交叉,无机非金属材料

鼓励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材料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结合我国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低维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及其性能表征的研究;外场诱导相 变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与相容性的研究,智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宏观、介观、微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制备科学技术研究;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

鼓励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如:制备和加工成型新技术与新工艺;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与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纳米材料;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如:天然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冶金与矿业

鼓励资源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的新理论研究;.矿物材料特别是道路与建材用矿物材料的制备、改性;资源循环科学如电子等废弃物再资源化;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如亚熔盐体系反应、结构模拟与材料设计结合、亚稳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外场(临界、超临 20 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极端条件下的冶金及加工过程理论;冶金反应工程学与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

鼓励学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加强学科交叉和新方法的探索。优先资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具有前瞻性、有可能成为新的知识生长点的基础研究。机械学

鼓励和支持:微机电系统(MEMS)测试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基础;现代机构创新及机械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明显应用背景的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基于网络驱动的产品设计及数字制造;大型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中的物理模拟及数字仿真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基础研究。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优先支持: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衡热动力学;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内流湍流特性和非定常流特性与控制;微纳尺度及微细结构内传热传质,辐射与相变换热;清洁、高效、超声速、微尺度燃烧;公共安全防治中的热物理问题;多相流动相间作用机理和热物理模型;热物理测量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热物理新原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如与物理、化学、生命、信息、材料、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建筑学

注重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注重环境工程领域(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镇给排水系统、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空气污染治理、受污染环境的工程修复等方面)新理论及高效低耗新工艺的技术基础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交叉学科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应注意与环境污染控制的有机结合。注重在复杂结构的分析、设计与可靠性等方面深层次的创新研究,鼓励在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现代结构实验及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修复等方面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注重在复杂环境下土的工程性质及土工结构物和基础工程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方法的创新研究,鼓励采用岩土工程新技术和新方法治理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注重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理论、建设关键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电气科学与工程

鼓励从国家需求中提炼出本学科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电能产生、变换、传输、利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或系统及相关问题;可再生(电)能源、节(电)能、储(电)能新技术及其系统;联网电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新性能电工材料应用的基础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和大气压辉光放电技术基础,包括强陡脉冲信号和各类 特殊相关信号的测试技术;生物电工学;电磁和生物信息的传感与处理;电磁兼容及其试验技术等。

信息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在注重理论方法创新的同时,希望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力度。主要支持的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电波传播理论、电磁场瞬态特性、复杂系统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高精度高效率电磁场计算方法、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微波毫米波器件与集成电路、新型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器件、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应用、新型天线技术、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传感器,纳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检测与识别技术、中医诊断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等。鼓励申请者开展纳米与分子电子器件、新型媒质的电磁特性与应用、太赫兹电子技术、物理场生物效应机理等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

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领域,继续支持编解码技术、传感技术及其系统、光通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可靠性、通信软件与协议、信息对抗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微弱信号探测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声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等研究方向;鼓励申请者注重探索新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图像分析与理解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先进信息处理(如生物信息处理);为适应信息系统 23 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强对如下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移动无线互联网、新型接入网技术、多媒体通信、空间通信、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鼓励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海量信息处理、多媒体、人机环境、移动计算、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计算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重点资助新型计算理论及算法、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处理、软硬件混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资助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工作。有关网格计算、信息安全、系统芯片(SOC)设计与测试等方面的研究。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

鼓励资助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多模态切换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网络传感器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微操作与微系统控制;极限环境下先进机器人技术;多源信息融合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网络信息检索与理解;生物信息的提取、识别与应用;认知过程及其信息处理。

鼓励支持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将鼓励支持学科交叉领域方面的研究、并优先资助这些领域中的原创性研究。

半导体科学和光学与光电子学

鼓励以下领域的研究:0.1微米级MOS器件中的物理、技术和工艺问题,微纳机械器件与技术,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器件及机理,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量子计算,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高密度光存贮、光发射、光显示、光探测和光传感等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先进光学制造和光制造技术基础、超光谱成像方法与技术以及健康和生命科学中的光学问题。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鼓励新兴分支学科领域研究,鼓励跨学科、跨学部的交叉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点关注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新的管理问题,积极支持结合中国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开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性研究;研究方法上强调规范研究、定量的科学分析与综合集成。鼓励结合我国管理实践、管理哲理与文化特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工商管理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性和瞄准本学科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应用性基础研究则注重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与现场观察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积累,发现管理规律,总结与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提高我省微观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其竞争力提供咨询与服务。积极支持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鼓励结合管理实践提炼出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或技术、方法的研究。宏观管理与政策

鼓励和支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业管理、循环经济管理、生态管理、区域发展管理等新出现的热点问题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研究将予以关注。

篇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2017-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基金

项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我省高职学院加强产教研结合,提升办学水平,加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积累,增强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能力,有效服务湖南“五化同步”、“一带一部”战略和“1274”行动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湖南省教育厅联合设立“湖南省自然科学科教联合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教联合基金”)。科教联合基金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用于引导和支持高职学院、职业教育科研院所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科教联合基金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一、资助原则

1、本指南是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规划,结合湖南职业教育科研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的。

2、科教联合基金以解决湖南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相关应用基础问题为出发点,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项目申请人应根据湖南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精准选题。

3、科教联合基金面向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科研院所。项目依托单位须确保科教联合基金资助资金专款专用。

二、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

1、现代农业与林业:围绕植物品种选育、植物种质资源、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农业智能设施、动物繁育、动物营养、动物疾病防控、农业残留物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农产品贮藏加工生物化学基础、农产品加工检测共性技术、农产品安全、植被与荒漠化、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等,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资源环保与安全:围绕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灌排与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污染与修复、空气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矿山通风与防尘、岩爆与瓦斯灾害、安全监测与监控等,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3、能源动力与材料:围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利用,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关键及共性制备技术,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4、土木建筑与水利:围绕建筑与城乡规划、绿色建筑与节能、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结构、水工结构、道路工程、洪涝干旱与减灾、河道农田污染治理、岩土体加固和处理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装备制造: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装备、矿山设备、航空航天装备、农业机械等湖南重点产业,针对整机集成、核心部件制造、基础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加工与维修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核心加工和修复工艺、状态监控技术、生产及维护模式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6、生物与化工:围绕微生物及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生物催化技术、化学工程基础、绿色环保涂料、催化及材料化工、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7、食品药品与医药卫生:围绕食品安全、新药物的开发、生物与制药技术、中药功能产物提取、新型药物制备、酶催化技术、康复与保健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8、电子信息:围绕智慧校园、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电网及光伏发电、自动控制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媒体传输技术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9、管理科学与工程:围绕湖南现代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针对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校企合作原理与政策、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技术技能人才预测理论与方法等开展研究。

三、注意事项

1、科教联合基金每年集中受理项目申请一次。

2、获得过国家和省自科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以相同的项目内容申报科教联合基金。

3、申请者当年申请(含参加)科教联合基金各类项目总数不超过2项,其中只能主持1项。

4、学科代码必须按《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系统中已录入)填写完整,有三级学科的请填至三级学科,否则,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篇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成果概况

1.1项目概况

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167个,资助金额2 270万元。各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均为10项,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重点项目略有变化,分别为44项、48项和45项,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

全部重点项目分布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七大学科。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最多,达到75项,资助金额达到930万元,占全部经费的比重为41%;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和信息科学较多,项目数分别为44项、27项和17项; 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较少,合计仅为4项。

24家依托单位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其中,获得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最多的单位是中南大学,获得项目64个,经费780万元,分别占总数的38.32% 和34.36%;湖南大学次之,获得项目25项,经费390万元;获得项目较多的单位还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但经费均在150万元以下。

1.2成果统计

全部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 300篇,出版专著29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6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3项,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1 841人。每个项目平均产出专利、论文、 专著、获奖及人才培养分别为1.61项、10.05篇、 0.17部、0.74项及11.02人。具体成果如下:

在论文产出和收录方面,发表论文2 300篇,论文产出总量和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均数逐年增加,万元资助论文产出数为0.73篇。分学科看,信息科学的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居各学科之首,高达1.12篇。全部论文成果中,世界三大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1 193篇次,其中SCI收录620篇次,EI收录219篇次,ISTP收录81篇次。2007到2009年度平均水平为0.52篇次/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总体上保持了在各学科中的领先,高于平均水平,万元基金资助论文收录数为1.17篇次。

在专利成果方面,产生专利成果269项。从专利类型看,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59项;从专利状态看,授权专利131项,申请专利138项。三年平均万元资助专利平均产出数为0.12项。

在奖励成果方面,获得各级奖励123项,其中国际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奖励98项。 三年平均万元基金资助获奖数为0.053项,整体水平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专著成果方面,带动出版专著29部。2007年带动出版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参编3部;2008年出版专著12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独著2部,主编或参编10部;2009年带动出版专著13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独著1部,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各类人才1 841人,其中有71人晋升正高职称、有322人晋升中级及副高职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23人,博士后35人、博士329人、硕士61人,三年来平均每万元基金经费资助人才培养数为0.8人/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人才培养的平均水平较高,信息科学与工程与材料科学人才培养增长较快。

在获得其他资助方面,获得国家级和其他省部级计划资助197项,获资助金额达2.49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的功能尤其显著, 争取经费合计4 881.8万元,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的2.12倍。从学科来看,生命科学和工程与材料科学获得的其他资助较高,分别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额的14.31倍和11.32倍。

在参与学术活动方面,主持召开或参加各类会议和学术活动536次,其中国际会议244次,国家级会议239次,省级会议53次,万元基金资助学术交流数为0.23次。

2绩效评价方法

2.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采用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方法,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1-2],根据自然基金项目合同的指标要求,设立6个一级指标体系, 即论文专著、专利情况、获奖情况、人才培养、其他成果、其他资助等。

二级指标设立的情况是:论文专著指标设4个二级指标,包括论文发表数、论文收录数、累计影响因子和出版专著数;专利指标设2个二级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获奖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 包括国际级获奖数、国家级获奖数和省部级获奖数; 人才培养指标设3个二级指数,包括高学历人才培养数、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和晋升职称人数;其他成果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软件数据库、图表图集数和新仪器方法数;获得其他资助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额、其他国家级资助额和其他省部级资助额。

2.2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绩效评价的依据为各项目负责人提供的验收材料及省基金办组织的项目验收评议专家意见,权重各自为30%和70%。各项目单项指标和综合绩效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德尔菲法,由验收的专家打分确定。

2.2.1单项指标得分的计算公式

其中,S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 N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值;θ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的重要系数。

2.2.2项目综合绩效得分的计算公式

1)定量评分标准分(Ei)的计算公式

2)项目综合评价加权评分

其中,Si:第i个项目综合评分;Sni:第i个项目第n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θn:第n项分项指标重要系数;Ei:第i个项目定量评分按百分制转换标准分; Pi:第i个项目验收专家评分;αE:定量评分(标准分) 权重;αP:专家评分权重。

3绩效评价结果

采用前述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验收项目成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在进行学科对比时,由于数理科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三个学科立项数较少,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只比较化学与化工科学、 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四个学科。

3.1整体绩效稳步提升

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整体绩效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07、2008和2009年度全部项目的平均绩效分别为81.10、81.63和89.96。2009年度项目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度项目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07年度项目提高10.92个百分点。

3.2学科发展潜力凸显

从各学科对比来看,湖南省主导产业相关领域的绩效增长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情况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绩效上升较快,而工程与材料科学和化学与化工科学领域的绩效上升较慢。其中,3个年度中,信息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01上升到91.1,累计提升16.2%,绩效提升幅度最大;生命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52上升到90.55,累计提升12.7%;工程与材料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2.7上升到90.62,累计提升9.6%;而化学与化工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3.13上升到90.35,累计提升8.9%,绩效改善幅度最小。

3.3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绩效突出

与重点项目相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更大,产出成果相对较多,绩效较为突出。3个年度项目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0.2,而重点项目的平均绩效为82.35,前者高出后者9.5个百分点。以2009年为例,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3.2,高出重点项目平均绩效(89.27)4.4个百分点。

3.4依托单位持续支持

2007到2009年度项目中,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7家主要依托单位平均绩效分别为80.07分、 82.15分和89.47分,每年绩效提高5.75%,接近整体绩效水平提升幅度,较为稳定地发挥了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作用。各依托单位项目成果的平均绩效差距逐年缩小,2007年度为9.04分,2008年度为8.62分,2009年度为2.51分。3个年度项目中,平均绩效水平在85分以上的是湖南工业大学(86.82分)、湖南大学(86.73分)、湘潭大学(86.60分)、长沙理工大学(86.25分)、湖南中医药大学(85.70分)、湖南农业大学(85.69分)。

4对策建议

4.1加强战略引导,统筹部署资源

加强战略筹划,强化培育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引导。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提升战略调控能力,有效发挥科学基金作为湖南省战略资源的导向作用。提高项目指南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项目指南和增量经费供给对学科均衡协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战略咨询,定期听取科技界对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与政策的咨询意见,凝聚专家智慧,组织开展学科布局与建设的政策调研,加强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战略分析,引导学科全面布局与健康发展。

4.2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畅通项目链和学科、平台、人才一体化资助渠道,落实科学基金管理责任制,完善评审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 信息服务机制。加强省基金对高校、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加大青年人才特别的高端青年人才以及人才群体的培养,使之成为湖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源头力量。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高水平科技资源,实现基础研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3]。

4.3对接国家资助体系,加强基金顶层设计

注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和相关工作的衔接,使基金工作始终坚持聚焦国家战略,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增强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快引导湖南省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工作, 逐渐扩大基金项目在湖南省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覆盖范围,逐步丰富知识创新主体的建设,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

4.4建设创新文化引导,展示基础研究成果

引导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和价值取向,促进科学道德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通过严格项目验收环节,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倡导良好科研实践。切实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改进创新研究和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平等争鸣、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激励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以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的文化凝聚力。

摘要:地方自然基金项目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篇4:2006年电子基金项目申报开始

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财政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设立的项目审查委员会确定本年度的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计划,得到财政部批复后,推荐单位将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办理项目资金使用手续。

据悉,申报必须同时提供内容一致的电子稿与纸质稿,申报截止日期为2006年6月22日(含资料的填制、整理、评估、排序、寄送时间。两稿同时截止,纸质稿以推荐单位寄送时的邮戳为准)。

“去年开始对发展基金进行了调整,今年的支持力度会加大。但是,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相关开发项目上,今年会加大支持力度。”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告诉记者。(王臻)

附: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

一、软件

1、高安全与可管理的BIOS研发(招标项目)

2、IT服务管理(ITSM)支撑平台研发(招标项目)

3、基于SOA架构的应用集成中间件研发与产业化(招标项目)

4、可复用网络游戏开发工具库研发与产业化(招标项目)

5、网络游戏(含手机游戏)与数字动漫软件

6、商业智能(BI)软件(中间件)

7、信息安全软件(内网监控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漏洞扫描软件、安全审计软件、电子证书及密钥管理系统)

8、嵌入式软件(卫星定位、医疗电子、数字化3C产品)

9、软件服务与外包

10、跨平台软件兼容层软件开发与产业化

11、国产LINUX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政府正版化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关软件)

二、集成电路

1、符合国家标准的WLAN射频芯片开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

2、半导体照明用外延片开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

3、数字化3C产品核心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内容保护的数字电视接口芯片、图像传感器、多媒体处理芯片等)

4、电子标签芯片封装(模块)、符合国家标准(与EMV兼容)的金融IC卡芯片模块开发及产业化

5、基于集成电路IP核的SoC设计平台开发

三、计算机与系统工程

1、网络威胁防御管理系统(招标项目)

2、笔记本电脑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

3、可信计算机系统研发与标准制定(招标项目)

4、基于WAPI标准的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和终端(招标项目)

5、网络存储及备份恢复系统

6、基于银行卡PBOC2.0(EMV)标准的POS、ATM机研发与产业化

7、多媒体益智娱乐产品

8、电子签名认证产品与应用系统

9、下一代互联网络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10、基于RFID技术的城乡邮政物流配送系统

四、通信

1、手机综合测试系统开发(招标项目)

2、NGN综合管理系统开发

3、FTTX相关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4、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业务与新应用的开发及产业化

5、偏远农村通信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6、新型IP承载网技术研发与应用

五、数字音视频

1、数字电视移动接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2、数字电视发射及同频转发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3、数字音频标准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4、高清晰度数字视盘机光学头、物镜、小机芯等关键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5、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6、新一代农村数字电影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六、电子基础产品

1、高密度互连多层印制电路板(HDI)开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

2、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

3、电视用TFT-LCD产品、生产设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4、片式聚合物电解电容器开发及产业化

5、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和材料开发及产业化

6、粉尘、一氧化碳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

7、高密度高可靠低温共烧陶瓷(LTCC)基础制造设备开发及产业化

8、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圆晶棒切方滚圆机、多晶硅铸锭炉)开发及产业化

9、汽车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系统

七、汽车计算平台

1、汽车计算平台总体体系结构研究及流程设计(软件类)

2、基于汽车计算平台的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类)

八、重点产业领域与信息技术应用专项

(一)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专项

1、TD-SCDMA智能手机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与产业化(软件类招标项目)

2、TD-SCDMA核心技术与终端产品产业化(通信类招标项目)

3、TD-SCDMA增强型技术(HSDPA)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通信类招标项目)

4、TD-SCDMA终端多媒体处理芯片(集成电路类)

5、TD-SCDMA远端射频模块和直放站产品开发(通信类)

6、TD-SCDMA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工具(通信类)

7、TD-SCDMA移动通信测试仪器开发及产业化(通信类)

(二)AVS研发和产业化专项

1、基于AVS标准的编码器、转码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广电类招标项目)

2、基于AVS标准的IPTV机顶盒和系统的研发(广电类招标项目)

3、基于AVS标准的红光高清视盘机的研发及产业化(广电类招标项目)

4、符合AVS标准的核心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集成电路类招标项目)

5、基于AVS标准的数字媒体播放、监控软件(软件类)

(三)节能、环保与安全生产专项

1、基于3S(GIS、GPS、RS)技术的江河流域水污染自动化测报和应急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类招标项目)

2、节能型电源用集成电路和电力电子器件开发及产业化(集成电路类)

3、家电节能技术(待机功耗)的研究与应用(广电类)

4、打印设备用环保型耗材产业化(计算机类)

5、电子废弃物处理设备开发及产业化(基础类)

6、环保型(不含铅、汞、镉、六价铬、PBB、PBDE)及实用新型关键电子材料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础类)

7、煤矿井下无线通信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通信类)

(四)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专项

1、开源软件(LINUX)成熟度评估标准及其测试平台开发(软件类)

2、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分析工具软件(软件类)

3、有关软件标准的研制(LINUX、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软件类)

4、集成电路IP核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集成电路类)

5、集成电路IP核的评测与认证环境建设(集成电路类)

6、信息产品安全漏洞检测评估系统(计算机类)

7、家庭互联(闪联)产品标准符合性测试系统(计算机类)

8、基于特色信息产业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广电类)

9、AVS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广电类)

10、印制电路板行业标准研制(通讯背板HDI标准、手机用HDI标准)(基础类)

(五)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专项(指南另行发布)

篇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2018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8.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2.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14.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5.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8.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1.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深入贯彻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奋力实现追赶超越;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7.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陕西建设;

8.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坚定不移巩固发展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10.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1.全力推动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 12.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1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4.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15.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6.全面推进“五新”战略任务,不断加快富民强省步伐;

17.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18.以深入推进国家创新试点示范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为抓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19.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20.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21.以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区域战略联动性、全局性,促进三大区域彰显特色协调发展;

22.聚焦脱贫攻坚、就业增收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铁腕推进治污降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24.遵循市场规律,强化法治思维,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

25.落实“三项机制”,突出“三条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26.弘扬延安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1.加强学习宣传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陕西贡献; 5.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6.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陕西文艺大繁荣;

8.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9.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加快壮大文化产业; 10.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 11.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英烈光辉形象; 12.陕西新形象建构与传播;

1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迁精神,讲好陕西故事; 14.持续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16.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经验总结。

四、发挥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着力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水平

篇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06年-2007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管理,进一步营造自主创新环境,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市,主要资助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第三条 基金计划设立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项目类型。

(一)杰出青年项目是为了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而设立的,主要资助本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进行原始创新性项目的探索研究。

(二)重点项目主要资助有重要应用前景,并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或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基础研究项目。

(三)一般项目主要资助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进行前期自由探索的项目。

第四条 鼓励在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与市科委共同出资,联合资助探索性和创新性较强的项目。

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针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对基础研究的重大需求方向,并与市科委共同出资组织开展研究。

第五条 基金项目的评审、立项和管理工作遵循“尊重科学、激励创新、人才为本、择优支持”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申请条件与受理

第六条 市科委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制订优先资助领域、项目指南等,公开向全市发布,引导基金项目的申请。

第七条 在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可通过项目依托单位提出基金项目立项申请。

第八条 申请者必须正式受聘于项目依托单位,是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的研究工作。

第九条 申请杰出青年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者热爱党,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二)申请者当年1月1日未满40周岁,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当于副教授级(含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申请者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

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或创造性成果,或对本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等,并对获资助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思;

(四)申请者依托单位具有从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实验条件以及精干的研究团队等基本保证;

(五)在同等条件下,对已列入“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后备人选的申请者给予优先资助。

对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市杰出青年基金不再重复资助。

第十条 申请重点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我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要求,有重要应用前景或重大科学意义;

(二)科学问题明确、学术思想新颖,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三)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精干的研究团队;

(四)已开展前期探索研究,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有望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

(五)申请者当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当于副教授级(含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 申请一般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项目创新性强,立项依据充足,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技术方案合理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三)申请者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对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科研人员申报的一般项目,原则上均给予资助,并简化立项程序(以下简称“直通车”):

(一)申请者为前一从国外或港、澳、台地区回渝并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学习研究一年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且申报项目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的中青年科研人员;

(二)申请者为前一从外地新引进的、当年1月1日未满50周岁的博士生导师。

第十三条 申请者通过项目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出基金项目的立项申请:

(一)杰出青年项目应填写《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杰出青年项目申请书》,并提供科技项目查新报告和相关的证明材料。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应填写《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立项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重点项目还须提供科技项目查新报告;

(二)“直通车”项目除填报《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立项申请书》外,还应提供申请者博士学位证书、出入境签证(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或引进博士生导师的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原件经市科委审核后退还)。

第十四条 项目依托单位负责对项目申请者的资格和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后,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通过市科委网络申报系统进行录入并提交,同时将项目申请书送市科委项目管理中心。

第十五条 联合资助项目不单独受理申请和进行评审,由重庆市科委从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中,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和择优的原则选择联合资助项目,经与联合资助方协商后,提出联合资助项目计划。

联合资助项目与市自然科学基金其它资助项目同样对待,并执行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规定。

第十六条 申请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已获得国家或市级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不得重复申报。

第十七条 申请者在同一个内只能申请一项基金项目,且前一个基金项目未结题不得再申请新的基金项目。

同一申请者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先后承担基金计划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分别累计不得超过二项。

第三章 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八条 基金计划项目评审按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公示、市科委审定等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 形式审查:市科委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申请项目的形式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一)申请者不具备规定的申请资格;

(二)申请材料含有虚假信息或撰写不符合要求;

(三)申请项目主体内容明显不符合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四)申请经费超出基金项目资助范围。

第二十条 专家评审: 杰出青年项目和重点项目采取会议评审方式。

一般项目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由计算机在专家库里自动匹配相应领域的评审专家进行网上匿名评审。

第二十一条 专家应按照基金项目评审标准和要求,摒弃非科学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公正,充分阐述个人观点,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认真填写《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专家评审意见表》,并就以下内容提出意见:

(一)项目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度等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完善等;

(二)对评分在85分以下的项目应明确指出其不足;

(三)对低水平重复研究,违背科学规律,无科学意义和价

值的项目应明确提出否定意见。

评议意见过于空泛或明显有失公正的,视为无效评议。

第二十二条 参加项目评审的人员,实行保密和回避制度,对评审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意见以及项目的内容负有保密责任,并遵守知识产权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公示:“直通车”项目在资格审查合格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直接予以立项资助。

杰出青年项目在通过专家评审后对拟资助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经审定后下达资助计划。

第二十四条 审定:市科委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进行综合审定,及时公布资助的项目。

第二十五条 在同等条件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给予优先资助:

(一)申请者以往承担的基金项目完成质量好、成果突出;

(二)申请者拟依托于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三)申请者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以往未曾受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科技人员。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项目依托单位对本单位的基金项目管理承担以下职责:

(一)落实项目匹配经费,监督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定期向市科委报告项目管理和实施情况;

(二)协助市科委实施项目检查,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负责项目经费决算和研究工作总结等结题资料审查工作,按要求向市科委提出验收申请或总结结题报告;

(四)组织做好项目结题和统计分析工作。

第二十七条 获得资助的项目,由项目依托单位在接到书面通知后1个月内与市科委签订计划任务书,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签订计划任务书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二十八条 市科委依据计划任务书,将项目经费划拨给受资助单位。项目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经费支出范围和要求严格按照《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对已立项资助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变更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对研究内容、目标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确需变更的,须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市科委批准后,方可变更;杰出青年项目和“直通车”项目获资助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转让或挪用。

第三十条 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每年年底应撰写《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并附相关的证明材料,由项目依托单位统一报市科委。

第三十一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在每年年底对本单位承担项目的执行、管理、人才培养、成果和奖励、后续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形成本单位《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市科委,否则,不受理该单位新项目的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按要求准备结题资料。一般项目以总结结题为主,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项目以验收结题为主。

一般项目须在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时间前提交《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总结结题证书》,并附上研究工作报告、发表的论文和论著、项目申请书、计划任务书等有关材料复印件一式四份,由依托单位审查和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送市科委办理结题手续。

第三十三条 申请验收的基金项目,须在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时间前一个月,由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七份):

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验收申请书》和查新报告;

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经费决算表》;

3、已发表的论文、论著材料;

4、执行情况自评估报告;

5、研究工作报告;

6、有关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

7、项目申请书和计划任务书复印件;

8、按要求需要审计的项目,须提供审计报告。

验收程序按照《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计划任务书规定的期限内结题的项目,项目依托单位应提前1个月向市科委提出延期申请,并报送《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修改(补充)合同》,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最长期限不超过一年。

第三十五条 基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拨经费、追回已拨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不通过验收、一定时限内取消其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

(一)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市科委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或其他违反基金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评审、批准和实施过程中违背科学道德或违反基金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向市科委监察室举报。

第五章 成果管理与应用

第三十七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科学发现等应及时申

请专利进行保护。

第三十八条 对已完成的基金项目实行跟踪制,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可从已结题的基金项目中筛选出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项目推荐申报市级相关科技计划。

第三十九条 资助项目研究所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获奖成果等,均应按规定用中文或英文标注“本研究得到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XXXXXXX”或“This research is funded by Chongq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The project No.is XXXX”,未标注的不予验收。其他语种参照翻译。

第四十条 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鉴定或评议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经评议或鉴定的研究成果,除市科委或有关部门审定需要保密的外,一般予以公开。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即行废止。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上一篇:描写清明节的唯美诗句下一篇:公共艺术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