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2024-06-26

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共6篇)

篇1: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为进一步调动我校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做好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今年我校将提前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具体申报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12月16日-1月5日):申报动员及撰写申请书初稿。学校下发2010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通知,各单位根据学校的申报方案组织动员,邀请有关方面专家举办专题报告,进行专题指导,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撰写申请书。

第二阶段(1月6日-1月8日):各单位初审及单位内同行评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申报者向所在院(部、研究所)提交申请书初稿,由各单位进行形式审查,尤其对参加人员进行查重检查。各单位组织专家从选题、切入点、立题依据、研究内容等几方面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申报书进行同行评议,申报者可及时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进行修改;对于多次申报未获得资助的项目,可根据国家基金评审专家给出的反馈意见,有重点的针对某一地方提出合理性的解决建议,着重完善再次申报的申请书内容,力争达到字斟句酌。各单位尽可能组织申报项目评审会,由申请人讲述申报内容,专家协助提出意见。

第三阶段(1月9日-1月20日):学校集中邀请有关方面专家举办专题报告,进行专题指导,申报者按照修改意见进行申报书修改。

第四阶段(2月21日-2月26日):上报申报材料,校级形式审查。各单位的科研主管统一将上述项目的纸质申报材料(申请书和项目申报汇

总表)报送到科研处计划科,并由科研处进行第二次形式审查(重点:查重)。

第五阶段(3月1日-3月3日)校内专家评议。

学校将按学科分组,组织专家着重从摘要、立题依据、总体研究方案(主要包括: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可行,技术方法是否有创新)进行审查。尤其对于2009年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较好评价,且未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申请人再次申报的申请书进行重点关注,尽量完善其申请书质量。

第六阶段(3月5日-3月10日):申请书再次修改,并签名和盖章。各单位科研主管制作汇总表,检查申报限项。

第七阶段(3月12日):提交正式申报书电子版和纸质版,学校上传。所有申报者提交正式申请书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学校将再次对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电子版与纸质版本号应保持一致,依托单位盖章,有合作单位的是否有合作单位盖章,申请者本人签名,主要成员工作时间>4个月,超项申报、附件等几大方面);打包查重,最后网上提交。

科研处

2009年12月20日

篇2: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迎新晚会

主办单位: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承办单位: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

协办单位: 毕节学院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

毕节学院大学生旅游协会

毕节学院大学生环保协会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2010年

迎新晚会策划书

金桂飘香的九月,2010届新同学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来到流仓河畔,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为我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青春的足迹和风采。为了表达我系全体师生对新同学的欢迎和美好祝福,为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学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我系特策划举办2010年迎新晚会。

一、活动目的:

为了表达我系全体师生对新同学的欢迎和美好祝福,为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学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友谊;营造一种温馨和谐大家庭的氛围,让更多师生感受环生系大家庭的温暖。

二、晚会主题:我行我show(暂定)

三、活动时间:2010年11月5日下午19:00(暂定)

四、活动地点:毕节学院演播厅

五、主办单位: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承办单位: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

赞助单位:待定

协办单位: 毕节学院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

毕节学院大学生旅游协会

毕节学院大学生环保协会

六、活动节目:包括舞蹈、歌曲、朗诵、弹唱、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

七、迎新晚会领导小组 顾问:胥献宇 陈群利 指导老师:饶萍 组长:马关卫

副组长:史欢

杨春萌

柴聪锴 策

划:

史欢

杨春萌

赞助商联络:柴聪锴(总负责)史欢 汪盾 彭洁

成员:学生会其他干部、各班文艺委员

八、活动咨询:马关卫(***;622500)

欢(***;622180)

杨春萌(***;692705)

九、活动安排

1、前期工作

(1)节目征集截止时间:2010年10月23日。

(2)节目征集方式及要求:除2007级生物本科班、地理本科班级2008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科班外,每班必须至少报送2个节目;我系各协会分别报送1个节目;学生党支部及团总支须报送1个节目。节目可以包括舞蹈、歌曲、朗诵、弹唱、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要求:推荐节目需题材新颖,符合迎新主题,鼓励突出“创先争优”主

题。)

(3)节目彩排:10月30日进行第一次彩排,确定节目;11月2日进行第二次彩排。(如有调整另行通知)(4)主持人选拔:由大学生旅游协会承办

(5)场地申请:10月30号前由主席团负责申请。(6)海报宣传:由宣传部负责,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7)在晚会前,文艺部负责做好节目单,办公室部负责入场券制作;组织部及宣传部负责发放入场券。

2、晚会期间:

(1)由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大学生环保协会在晚会前负责组织学生入场和秩序维护;晚会正式开始后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大学生环保协会负责巡视会场,确保会场秩序稳定。

(2)晚会开始后大学生旅游协会负责前台与后台的联络,做好后台演员联络工作,做好音响、灯光等调配。

3、晚会结束时:

(1)邀请领导、嘉宾、全体演员合影留念;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2)维持闭幕时的会场秩序。

十、晚会流程:18:20组织观众入场——18:50观众入场完毕、会场一切准备工作就续——19:00晚会开始(开场舞)——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嘉宾介绍——胥主任致辞——赞助商负责人致辞——文艺表演——幸运观众抽奖——文艺表演——幸运观众抽奖——

文艺表演——幸运观众抽奖——颁奖——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观众退场(领导、嘉宾、演员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十一、奖项设置

1、本次晚会将评选出优秀节目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最佳创意奖1个、优秀奖5个。

一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赞助商提供的礼品;二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赞助商提供的礼品;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赞助商提供的礼品;最佳创意奖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赞助商提供的礼品;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赞助商提供的礼品。

2、本次晚会将产生6名幸运观众,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3、优秀节目评选办法:一二三等奖、最佳创意奖及优秀奖由我系相关老师评选产生。

十二、经费预算

1、舞台装饰费:1000元

2、演员装饰费(含化妆、服装等):400元

3、礼仪费用:200元

4、奖项:(1)奖金:100*1+80*2+60*3+50*1+30*4=610元

(2)荣誉证书及奖状:8*12+1*12=108元 小计:718元

5、主持人聘请及服装:400元

6、光盘刻录:200元

7、请帖、门票制作(预计人数:1000人): 800元

8、资料打印: 300元

9、矿泉水:100元

10、摄影、照相:300元

11、横幅、海报等宣传:300元

12、礼花、荧光棒等:

600元

总计:1000+400+200+718+400+200+800+300+100+300+300+600=5318元

十三、晚会要求

1、本次晚会各节目内容要健康向上,符合主题。

2、参与者必须接受活动组织者的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分工协作,精心实施。

3、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晚会各环节顺利进行。

4、遇到突发问题,有关方面应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5、各晚会筹备组成员应认真对待自己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耐心处理面临的工作,协助晚会筹备组其他部门的工作。

6、晚会当晚的各环节责任分清,晚会筹备组相关人员须带上和自己责任对应的工作证。

7、如果活动中出现各种自己不能解决的突发性问题,请找活动负责人。

十四、工作安排

1、节目编排负责: 文艺部(负责人:杨春萌)

2、音乐制作负责:文艺部(负责人:杨春萌)

3、主持人选拔:择优选拔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强,普通话好的同学。主持人4个,组成风格和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负责人:柴聪锴)。

4、宣传负责:宣传部(负责人:姚天月)

5、组织观众入场: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负责人:陈应胜);会场纪律及安全负责:大学生环保协会(负责人:杨志钱)。

6、晚会期间卫生负责:大学生环保协会(负责人:杨志钱)

7、会场布置与场地规划负责:组织部、文艺部、大学生旅游协会(负责人:史欢)

8、邀请领导及对外联络负责:主席团(负责人:马关卫)

9、主持人服装及化妆负责:大学生旅游协会(负责人:吴亮亮)

10、演出现场联络负责,包括前台、后台、灯光调节、音乐放映联络:组织部(负责人:张鑫)

11、晚会摄影、摄像负责:宣传部及大学生旅游协会(负责人:吴亮亮)

12、话筒、催场、道具、碟片管理:组织部、办公室(负责人:江波、高凤霞)

13、晚会结束后卫生负责:生活部(负责人:张成万)

(注:特殊情况由主席团临时安排)

十四、应急控制

1、停电应急方案:

⑴若晚会前停电,晚会最多推迟1小时举行,此间观众自由处

理自己的时间;如果1小时后仍没有正常供电,则由主持人宣布晚会改天举办。

⑵ 在晚会前半部分之间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晚会改天重新举行;在晚会后半部分之间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晚会闭幕。

⑶ 在停电期间,由节目组负责演员的组织与服装道具的看管工作;由礼仪组负责领导及来宾的服务工作;由活动组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持;由舞台组负责舞台、音箱设备、灯光设备等的看管。

⑷ 在主持人宣布晚会改天举办或闭幕后,按“附则”中“会后工作分工细则”清理会场。

2、灯光应急方案:

⑴ 照灯两个以内无法正常使用时,正常使用剩余照灯。

⑵ 照灯两个以上无法正常使用时,关闭所以照灯,打开使用其它灯。

3、节目应急方案:

(1)台上一个节目演出时,其后的两个节目在后台准备,前一节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出演时,下一个节目即时跟进。

(2)任一节目在演出过程中发生失误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时,由节目的领演人迅速组织演员重演此节目;若重演仍出现问题,则该节目立即退场,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再次重演或取消。

4、其它紧急情况发生时,由活动组负责处理。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安排。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

篇3: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 目前已有11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 苏州大学十分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以下简称科学基金) 工作, 依据科学基金的管理政策, 结合学校科研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管理措施。近年来由于学校的科学基金项目和经费不断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苏州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型发展。本文从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的申请与获资助情况、项目科学部分布、项目类型以及与全国、江苏省项目获资助率比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苏州大学2010~2014年科学基金申请和获资助情况, 总结了苏州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思路。

二、苏州大学2010~2014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获资助情况

(一) 项目申请与获资助概况。

2010年以来, 随着科学基金资助力度和规模的扩大, 苏州大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立项数不断提高。五年来, 学校共申报科学基金项目4, 869项, 批准1, 319项, 资助经费67870.37万元, 每年项目申请与获资助情况见表1。年申请量由2010年的722项增长到2014年1, 115项, 增长了54.43%;获资助项目由2010年的188项增加到2014年的324项, 增长了72.34%;资助经费从2010年的6, 446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575.7万元, 增长了188.17%。这表明, 近年来苏州大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资助数与资助经费稳步提高, 学校基础研究的实力不断增强, 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 获资助项目科学部分布。

苏州大学获得资助的1, 319个项目, 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 的全部8个科学部, 分别为数理科学部142项、化学科学部206项、生命科学部141项、地球科学部4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118项、信息科学部164项、管理科学部19项、医学科学部525项, 其中医学科学部占总数的40%, 学科分布符合学校的学科特色。

(三) 获资助项目类型。

从2010~2014年间苏州大学获得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类别来看, 主要是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共占总数的90%, 尤其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增长迅速, 从2010年51项到2014年153项, 已经超过了当年获批面上项目数, 这说明苏州大学后备人才力量较充足, 年轻人已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2014年苏州大学共申报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4项, 9项获得资助, 更加充分体现了苏州大学青年人才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四) 与全国、江苏省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苏州大学近五年获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均比国家和江苏省的资助率高, 资助率的增长趋势与江苏省基本一致, 这说明虽然苏州大学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数量在快速增长, 但是申请书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三、对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 领导重视, 工作推进有力。

苏州大学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 年初与每个二级单位和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签订科技目标责任书, 年底召开科研总结表彰大会, 全体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研究生导师参加会议, 对所有单位完成情况予以公示, 并对科技目标责任书完成好的单位和科研工作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分管校领导每年9月份主持召开全校下一年度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 邀请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撰写申请书、提高项目资助率等内容作专题报告。每年10~11月份率领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到各二级单位现场推进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通过跟踪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及时了解各二级单位的科学基金情况。苏州大学科研管理人员严格对照科学基金的形式审查要求对超项、合作单位盖章、是否本人签名、项目起止时间、年度研究计划等细节问题层层把关, 坚决杜绝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苏州大学2014年度申报科学基金项目的初筛率仅为0.63%, 远低于全国2.75%的平均水平。

(二)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人才的“内培外引”。

人才是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根本所在, 青年人才则是未来创新能力提升的主力军。苏州大学采用“学术大师+创新团队”建制模式, 近年来, 累计投入7亿多元, 共引进169位特聘教授, 其中青年科技人才占半数以上。在重视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 苏州大学也十分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先后开展了“校内特聘教授”遴选、实施了“东吴学者”计划、“东吴名医”培养计划和“东吴讲席教授”制度, 并对教师职务聘任制进行了改革, 加强对现有师资 (本土师资) 的培养和管理。

(三)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科研平台是高校提升科技实力及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依靠, 也是学校创新体系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拥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0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19亿元, 4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445台。这些科技平台为学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 注重培育, 支持科研人员前期研究。

为了提高科学基金的资助率, 学校设立了校内培育基金来加强项目的前期积累, 以促进科研人员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产出。通过苏州大学科学基金预研项目、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叉学科预研项目、科技创新四大培育工程等校内培育基金的设立, 资助了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科研人员和创新性较强的项目, 使他们继续完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研究目标, 明显提高了苏州大学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力。

(五) 重视科学基金项目过程管理和服务。

科学基金的管理不仅仅局限在申请阶段, 获资助项目过程管理也同样重要。苏州大学严格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各项规章制度, 按时上报项目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学校还很重视科研经费管理, 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基金管理条例, 对科研经费进行规范管理, 经费使用严格按照各项目的计划任务书执行, 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也经常沟通, 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带领科技处人员共同学习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另外, 项目从申请到结题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材料, 科技管理部门都会复印留底, 整理归档, 方便日后老师们申报职称、奖励等工作使用。

四、结语

苏州大学近五年在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不断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与发展中学科的交叉融合, 逐步提高学校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和层次, 做好科学基金管理与科研工作, 推动苏州大学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报告[EB/OL].http://www.nsfc.gov.cn

[2] .江秀华, 杨礼富, 马千全, 董志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12, 26 (6) :358~360

[3] .王从东.安徽理工大学2006~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14, 28 (6) :473~476

篇4: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回顾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52-06

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规划管理。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设立申报学科26个,其中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学科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分别由全国教育规划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艺术规划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和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办理。本文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所公布的数据为依据,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教育学科项目的年度分布、项目类型、项目主持单位系统、项目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并借助于这种综合的统计,分析教育学科发展现状及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从中找出教育学研究的某些规律性,以期于教育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一、立项项目数量及类型分布情况

在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教育学学科共计资助立项837项。从表1可以看出:

1.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2005年以前为两年申报一次,2005年以后,每年申报一次,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

2.从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立项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立项项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

3.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主要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4个项目类型。每类项目资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一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传统项目,通过一般项目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要考虑研究队伍的组合和研究力量的配备,都要力争推出优秀成果,培养优秀人才,使国家社科基金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孵化器”。十年来,教育学学科一般项目共计立项484项,占立项总数的57.83%,是教育学学科的主体项目。

(2)青年项目共计立项254项,占立项总数的30.34%,仅次于一般项目,重点资助青年科研人员。我们要通过青年项目发现和培养学术后起之秀,要继续增加对青年项目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够在承担国家研究任务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提高学术水平。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十年来,重点项目立项97项,占立项总数的11.59%,立项数量较少;重大项目最少,为2项,仅占立项总数的0.24%。重大项目因其要求高、标准严,立项比率较低。这表明,国家社科基金委在项目立项方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项目立项的公平、公正、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教育学学科突出优秀人才不足,在承担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力量不足。据资料显示,这两项重大项目是袁振国主持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和袁贵仁主持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

二、立项项目的隶属单位系统分布情况

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因其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主要申报者大多为全国从事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从每年立项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科研机构、中小学及幼儿园及其他部门中。2001—2010年10年间,高校系统共计立项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91项,占立项总数的82.56%;专业教育研究机构系统立项133项,占立项总数的15.89%;中小学幼儿园系统立项4项,占立项总数的0.48%;其他部门系统立项9项,占立项总数的1.07%。从表2可见:

1.高校是项目申报立项的主力军。在高校系统中,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各立项58项、38项和31项,位居高校系统前三位,各占高校立项总数的6.9%、4.5%和3.7%。(见表3)

2.在专业教育研究机构中,教育部属各单位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数量较其他单位多,这与单位性质有着较大关系。而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学校立项数量偏少,这与单位人才在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有专家指出,中小学校拿不到多少科研课题,会影响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校科研兴校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将来项目评审应当分类,高校按高校系统的标准进行评审,中小学校按中小学系统的标准评审。给中小学科研适当倾斜,通过地方教育科研规划系统层层选拔,长期培养。

总体来说,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立项主持单位系统分布上分布很不均衡。就立项数量最多的高校系统来说,也存在较大差距。师范类院校立项数量高于分师范类院校,重点高校立项数量高于省属高校。

三、立项项目地区分布及多次立项项目主持人情况

1.立项项目地区分布情况。就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而言,分布不平衡,差距比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

(1)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范围较广,承担单位遍及全国(除海南、西藏、港澳台)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每个地区承担近29项,这表明我国教育学发展迅速。

(2)地区差异明显。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立项数量较多,反之较少。北京地区以239项位居第一,占立项总数的28.55%;上海以77项位居第二,占立项总数的9.20%;江苏63项名列第三,占立项总数的7.53%。宁夏在立项地区中居末位,仅是北京地区立项数量的0.4%。西藏和海南两地无立项记录。endprint

2.获多次立项主持人员情况。国家社科基金在培养和造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就是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涌现和成长起来的。在教育学学科立项项目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部分项目主持人获准2次以上立项。从表5可见:

十年间,共有49人获2次以上项目立项,其中袁振国、裴娣娜、杨贵仁、黄尧和朱小蔓等获3次立项,教育学学科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项目立项上优势更为明显,学科建设优势明显,特色显著。

四、教育学学科立项项目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本文依据历年资助项目标题所属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所列学科加以分类,大致分为等主要研究内容,部分项目综合性较强,涉及学科研究方向面广,划分内容时依据主题关键词分类,故本文研究内容的划分仅供参考。从表6可以看出:

1.关于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和基础教育方面研究内容的项目立项数量较高,各占立项总数的18.04%、16.85%和12.43%。这也是教育学科传统研究方向和内容,因此立项数量较高。

2.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发展战略立项项目数量偏少,分别为34项、24项。国际比较教育不但要求有较深厚的国内教育理论知识和思想,同时还是要具有国际全瞻性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战略要求具有系统的宏观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因此,项目要求标准高,立项数量偏少。

3.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在成人与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立项数量较少。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成人教育学列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点,自今已有十余年之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不尽如人意。成人教育学是以成人教育问题的发现、表达和解决为己任,是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所检验的知识,是在描述事实、发现规律的同时去建立实践原则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整个成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都存在着与经济、社会的现实与发展脱节的问题,没有能够处理好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在成人与社会教育方面,还需投入更大的研究力度。

五、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2001—2010年度教育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近5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对教育学科累计投入经费5520万元,比“十五”的1660万元增长了232.5%;累计资助研究项目585项,比“十五”的253项增长了131.2%;累计近3万人次参与项目研究,推出了600多部专著、7000多篇论文和585份研究报告[2]。但不可否认,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项目重复立项多,研究深度不够,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较少。从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标题来看,多数项目研究内容在不同年度存在重复立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基金项目立项指标,资助意义不大。同时,重大的教育实验成就、重大的研究成果没有多少。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省级以上教育规划机构每年立项课题8000多个,项目数量可谓庞大,但缺乏优秀项目的数量。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要通过优秀的科研项目培育优秀的科研队伍,为优秀成果的生产奠定基础。

2.与国外研究成果接触不多。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产生的标志一般被认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3]。西方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有许多启迪,国外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曾基于对CSSCI(2000-2007)的分析做过“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的统计指出,在入选的对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256种图书当中,国内著作127本,国外著作91本,是两大主体。尽管国外著作入选的种类少于国内著作,但平均被引次数却远高于国内著作。有许多国内著者的作者正是国外著作的译者,有不少国内著作和国外著作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继承性,可以说,国外著作的影响力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渗透到国内教育学相关著作上。这些著作大多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名作,对于教育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4]。但从历年立项的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容来看,以中国教育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占主体,涉及国外教育学研究的项目较少(即使是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的项目在研究方面依然是对中国教育研究成分远远大于对国外教育的研究),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国外教育学成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单位部门之间合作交流缺乏。通过立项的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单位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系统之间立项数量差别较大。多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数量较少,单位系统之间交流合作缺乏。因此,鼓励各部门、各单位跨地区、跨系统、跨学科合作、协作与集体攻关。学术研究是一项全方位、关联性较强的群体性活动,任何封闭式的研究方式或方法对学术研究来说都是一种阻碍。因此,我们要在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从单兵作战、分门别类的研究为主向协同攻关、综合研究为主的转变。鼓励不同单位系统之间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4.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从项目申报、评选、立项各方面来看,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因此,必须深化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强各省教育规划办的基层把关环节,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保证评审质量;其次,重视教育科研基地的建设。要在全国教育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教科院所机构要建设若干基地,更加凸显各地原有的教育优势,让有特色的地方更加有特色。第三,提倡课题研究方法有新突破,鼓励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刘云山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发挥好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国情、立足当代,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5]。

参考文献:

〔1〕李中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3-25.

〔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质量 铸精品 促发展——“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项目规划巡礼[N].光明日报,2011-1-5(11).

〔3〕百度百科.教育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751.htm,2009-9-27.

〔4〕杨秦.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58-267.

〔5〕刘云山.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 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作用[J].求是杂志,2005(10):6-9.

篇5: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一、数理科学

数 学

当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是其各分支学科的内在统一,且在众多的其他研究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前景。数学科学鼓励针对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数学中的重大重要问题、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探索新的数学思想和新的数学方法,形成新的数学理论;鼓励数学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鼓励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鼓励和资助有较强实际背景和应用前景的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项目;关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以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领域的发展,主动了解这些学科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前沿问题,积极寻找与这些领域交叉和渗透的切入点,以促进应用数学的发展。要求申请者应具备相当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并对所研究课题的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项目的资助和实施,培养优秀人才,调整、重组研究方向,逐步使我省的数学研究与国际研究的主流接轨,为赶超国际数学研究水平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

力 学

力学主要资助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力学学科分支领域的研究。一方面资助处于国际前沿、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的基础研究项目,另一方面侧重资助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的、能推动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重点实验室条件开展力学的实验研究;提倡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一道进行学科交叉问题的研究。

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领域的申请项目应注重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理性力学和物理力学等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注重刚、柔、液、控制耦合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关注动力学反问题及微纳系统动力学问题;注重与物理、材料、信息和生物的结合,善于从工程应用领域提炼科学问题;拓展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理论,推动微纳米力学与多场耦合力学的发展。加强对宏细微观本构理论、损伤演化过程与失效机理,新材料力学行为及其性能控制,结构的优化、耐久性分析与安全评估,岩土类材料的破坏与地质灾害的防治等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复杂流动(包括非定常流、湍流与多相流等)的演化规律和机理的研究;支持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和化工等领域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加强能源、环境以及高新技术等领域中流体力学问题的研究。关注人类健康及医疗科学领域的力学问题,注重与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的结合,加强对生物力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并加强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鼓励结合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开展研究。

物 理 学

物理学资助涵盖基础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学、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与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离子体物理、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对新的交叉研究领域,更支持侧重于探索性和基础性的物性研究。

资助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物理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注重当前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尤其与实验紧密结合、通过科学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前沿性及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物理问题。重视对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量子现象,突破传统“物理极限”的各种低维度、小尺度系统(器件)量子现象和量子效应以及与生命科学中相关的物理问题和实验方法的研究;鼓励对软物质中的基本物理问题,表面、界面和薄膜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纳米系统的物性研究、器件物理以及纳米结构表征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新功能材料的结构形成与制备过程中的物理问题、以及与凝聚态物理相关的交叉科学问题等的研究;特别关注重大需求技术中的急需解决的物理基础问题;在继续择优支持原子、分子和团簇的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的同时,鼓励在冷原子分子物理及应用,原子、分子体系的复杂相互作用,原子分子精密谱、精密测量的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材料、能源、生命、环境与空间等科学领域中有关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鼓励结合内陆核电站建设的重大需求,研究堆功率控制、反应堆泄露监测、辐射监测与评价、三废处置等新方法与新技术;鼓励结合一些重大需求、研究关键的基础声学问题的申请项目;希望在超声学及声学效应、结构声学与振动、声学材料、声信息处理、噪声及其控制、信息科学中的声学问题等方面提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课题。重点资助粒子物理中的唯象理论及其实验,极端条件下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等问题。探索瞬时、高能量、高功率的各类强场辐射(如离子、中子、电磁场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重视加速器与探测器和等离子体领域中的纳米微束、高功率离子束、强流加速器、等离子体源以及各类先进辐射源的研究。

二、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理论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放射化学基础,无机生物及药物化学基础,新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功能无机材料的设计及合成,分子组装、结构与性能,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重视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与杂化;加强功能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以及介观和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深化金属生物大分子、无机仿生过程及分子以上层次生物无机化学基础研究。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优先资助研究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中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草药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疾病预警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波谱、质谱分析;表面、微区和形态分析;原位成像分析;过程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芯片分析化学;化学信息学;涉及突发性事件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注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的集成, 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检测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有关物质相互作用、信号转换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发挥分析化学在各类生物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中重要作用。

有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机反应及机理;高效率和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有关绿色化学的研究,有机合成新试剂、新方法和新技术;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研究;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结构新颖、独特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生源合成途经以及合成研究;高选择性生物(酶)催化与生物转化反应及仿生催化。重点资助以生物医学中重要生命现象和过程为对象、旨在解决基本问题并能产生学科新的增长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多肽等和有机小分子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中其他基本理论问题。

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调控策略以及在液相、固相中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理论化学新方法及其在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界面科学基础及其与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基础研究;复杂体系的热力学;化学信息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生命体系和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原位、实时动态表征的方法与技术等。鼓励更广泛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应注重有可能成为新生长点的基础研究,重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

高分子科学

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注重吸收物理新理论与思想,发展软物质理论、电子学聚合物和光子学聚合物;善于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新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发展高分子化学生物学。

环境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重大环境效应或危害的污染物的发现;新的重大环境问题的探索;超痕量有毒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污染形成机理;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界面过程的微观机理;污染物与生物交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与组学;复合污染过程与机制及对生态和健康的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演变过程与机制;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原理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纳米材料在生态环境修复及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有毒化学物质低剂量长时期暴露的生物效应;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学、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指示物;新发现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效应等。

化学工程

鼓励研究领域:化工基础物性数据测定、计算与模拟,传递过程,分离与纯化工程,化学反应过程,化工系统工程,无机化工,精细有机化工,生物化工及食品化工,能源、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资源化工等。关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独特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方法及在该领域的创造性应用。重点支持从交叉学科发展中提炼出的化学工程问题,在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和以社会需求和我省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三、生命科学

微生物学

鼓励围绕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微生物细胞与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生理与遗传、微生物群落与生态功能、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研究方向和领域,对模式微生物、应用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开展系统的生物学研究,鼓励开展固氮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同时继续对“真菌经典分类”和“原核微生物分类”研究予以适当倾斜。鼓励充分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促进微生物进化、遗传、发育、生理等传统学科的融合。

植物学

鼓励植物学领域开展系统学和个体发育相结合的研究,鼓励与生理生化等学科的密切结合。重视植物资源、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的研究。优先支持围绕植物学主流科学问题提出的研究项目,鼓励借鉴基因组研究成果开展植物分子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等核心领域的研究,不断挖掘新基因、新蛋白以及新功能,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鼓励科学家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对新兴学科的研究。

生态学

鼓励野外生态学研究、自然水体生态系统及其安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全球变化与生态效应领域创新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以及新兴分支学科项目;优先支持紧密结合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研究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突破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鼓励野外观察、控制实验、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林学

鼓励科学家围绕林学关键科学问题和我省林业重大工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优先支持针对重要发现和发明而深层次解释其机制和规律的研究;鼓励利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深入认识林木特有的生物学现象的基础研究;重视林木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和评价研究,林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多世代遗传改良理论和育种方法创新,森林植被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森林生产力形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森林生物灾害预防与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研究,林产品开发和利用以及生物质能高效转化中的重要问题的基础研究等。注重针对能源林、木本粮油、橡胶、茶、竹、干鲜杂果等经济林特有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农学

鼓励源于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应用潜力的研究;鼓励科学家将学科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实验室工作和田间试验相结合,长期围绕某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重点支持作物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及其重要性状利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和生物固氮能力,作物生物灾害(病虫草鼠害)预防与可持续控制,农作物产品营养品质与食物安全。同时,对小作物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旱作雨养条件下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抗逆的基础研究,区域性农业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基础研究,农作物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基础研究;农业信息学、设施园艺学、作物-土壤互作过程及调控研究领域或新的学科生长点将给予适当倾斜。

畜牧兽医学与水产学

重视创新与交叉,大力支持可能获得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技术的研究,重视运用先进理论与新技术解决畜牧兽医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如加强我国特有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与畜牧业发展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重要人畜共患病(牛结核杆菌病、猪戊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等)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技术研究;加强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安全基础研究;畜禽对重要病原体免疫识别研究;加强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重视畜禽营养代谢机理的研究;鼓励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免疫机制研究;主要养殖生物繁殖与发育分子基础和调控机理;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动物学

鼓励动物比较生理学、适应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模型建立等方向的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濒危动物保护、重要资源动物持续利用、重要外来入侵动物相关的生物学以及生物安全的研究;鼓励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特色和区域特点,结合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鼓励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对我国特有动物类群动物学研究给予优先扶持。

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鼓励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预测、蛋白质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生物质谱、电镜等研究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申请。鼓励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方法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鼓励重要信号通路和途径中各个重要环节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和发现信号转导网络的新组分,揭示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等的研究;鼓励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特别是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编辑、snRNA、miRNA在涉及诸多生命活动过程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重视膜与细胞生物物理领域的研究。重视和鼓励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或整合生物学研究课题;适当鼓励计算生物学、单分子技术等交叉学科课题研究。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鼓励基因的鉴定(人类疾病相关基因、植物的重要生物学性状相关基因等)和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研究;鼓励非编码RNA基因的调控功能,表观遗传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多基因复杂性状等方面的遗传学研究及新的信号通路组分、非编码RNA和各种表观遗传修饰对重要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与性状的关系研究;重视利用模式生物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疾病的机制研究;重视利用遗传资源开展基因的分离鉴定,采用遗传学研究手段,开展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手段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组结构信息特征、比较基因组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鼓励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重视组织、器官发生与再生;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鼓励通过模式生物(酵母、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灵长类、拟南芥、水稻等)建立各种研究系统和模型。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重视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在时空上的精细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行系统研究,重视细胞在机体环境中的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优先资助领域:细胞内各种结构/细胞器的组装机理;蛋白质合成、修饰、降解、定位、转位的机理;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蛋白复合物的聚合、解离、及其组分的定位和活性的时空变化;细胞衰老、死亡、癌变或其他病变的分子机理;细胞分化与迁移;染色质重塑与转录调控;miRNA对细胞功能的调控;细胞对抗逆境或微生物感染等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机理;细胞生物学新的研究技术。重视应用解剖和人类学的研究。鼓励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从结构形态扩展到功能,从细胞延伸到分子水平开展相关的研究。

免疫学

鼓励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分化、表型特征、组织分布与迁移和功能调控;新型免疫分子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调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细胞定位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识别机制比较、固有免疫系统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递、抗原结构及其识别机制、免疫细胞活化与调控网络;注重各种调节性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鼓励应用免疫基因组学、免疫蛋白质组学、免疫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定量生物学方法对复杂免疫体系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鼓励建立免疫相关疾病的模式动物研究体系和创建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免疫学诊断技术;鼓励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密切结合、开展基于临床核心问题的免疫学基础研究;鼓励开展有湖南(或地区)特色的重大疾病和充分利用我省疾病资源优势和遗传资源优势开展的临床免疫学研究;注重疫苗研制中基本免疫学问题(如致病原的免疫逃逸)的研究,重大传染病(结核、肝炎、艾滋、疟疾、血吸虫等)新型疫苗的研究;注重器官移植、生殖与避孕、自身免疫疾病中免疫耐受与免疫病理机理的研究;鼓励应用各种现代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体系发现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鼓励免疫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相互渗透。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鼓励与特定行为相关的神经通路及其分子细胞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神经和精神系统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支持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概念用于研究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鼓励利用掌握的有价值的遗传资源、病理标本等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重点关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侧重于生物诊断标记的发现、心理应激等环境因素的致病机理等。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鼓励开展人类思维、创造力、心理健康(如网络成瘾、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认知神经基础和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支持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展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鼓励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与细胞、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强调力学-生物学(化学)耦合;鼓励组织工程、新型生物材料、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评价;鼓励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中隐含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无创、实时、动态信息检测和传感技术的研究;鼓励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治疗。鼓励超声、核医学、影像诊断学、光学成像以及放射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功能影像及分子影像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预防医学

鼓励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技术的研究;根据我省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合理选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将现场人群与实验室相结合的研究;针对我省卫生保健工作急需的人群流行病学基础数据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重视学科交叉渗透或多学科综合研究。

生理学与病理学

鼓励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和分子,尤其是新的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的创新性、前沿性研究;分子病理学,尤其是针对临床病理学问题开展深入的机理研究;重要病理生理学问题,如炎症、应激、血管新生等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等重大疾病和肿瘤病理学,以及发病趋势明显增加的常见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重视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在加强分子水平研究的同时,注意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上的整合性研究;鼓励开展以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为目标的实验研究;鼓励利用我省丰富的临床资源开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等逐渐整合性地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干细胞的研究是新兴学科领域。鼓励开展离子通道、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生物调控分子作用机理、细胞间相互作用等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关系的研究。对于本学科属内科学领域的申请项目,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基础研究阐释病因及发病机制,为提高疾病诊疗水平提供依据的申请。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突出我省的优势和本学科的特点,鼓励创新,强调开展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鼓励将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向临床实践过渡的研究。鼓励发挥我省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现相关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并阐明其功能的研究。

诊断与治疗学基础主要涉及检验医学、物理诊断和治疗学的基础研究,体现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在检验医学中的发展;体现物理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外科学及其分支学科涉及麻醉与复苏、感染与炎症、移植与免疫、烧伤、创伤与修复、肿瘤、畸形等。以“无创修复”替代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治疗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退行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下,老年医学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筛查、鉴定和检测衰老相关易感基因以及我国族群特异性易感基因、研究重要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探讨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衰老与老年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关注其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新对策是老年医学的方向。康复医学研究既涉及传统康复疗法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也体现了组织工程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交叉渗透和推广应用。

肿瘤学、妇科学、生殖医学、产科学、围生医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和护理学

鼓励研究领域:来自临床实践、湖南需求、并凝练成临床医学科学问题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特别是其研究成果有可能向临床转化的探索性研究;重视结合省情,利用临床资源优势,在一定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的合作研究;微观与宏观、形态与功能、局部与全身整体相结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重点支持对本学科领域重大疾病或常见、多发疾病、疑难病及感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及创新性的治疗手段和功能重建的研究:包括对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研究;对影响母婴健康、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及探讨防治不孕不育新策略,从中发现避孕新途径的研究;探讨儿童期发病、预后较差的重要疾病的病因、早期诊治手段的研究;对口颌感官系统重要和常见疾病及功能障碍的研究;肿瘤学是本学科的优势领域,我们将继续鼓励对常见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特别是对肿瘤早诊、预警、疗效和转移复发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新途径的研究;围生医学、生殖医学、感官系统、肿瘤诊断及防治学及法医学是本学科相对薄弱而又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学科将鼓励对该领域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的交叉性的创新性研究。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药物学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学,药剂学,生物药物,药物分析学,海洋药物学,药用材料学,特种药物学;药理学的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神经精神、心血管、老年病、抗炎与免疫、抗肿瘤、抗病毒、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其他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重点鼓励对生物药物、药物分析、海洋药物、药用材料和特种药物学基础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多种成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

基础性研究和连续深入研究的申请项目仍将是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今后优先资助的方向。鼓励多学科合作与学科间交叉性研究,以创新性学术思想开展针对我省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药物作用机制、新型先导化合物、新的药物设计思路及新方法研究,重视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研究。适当资助有特色的Me-too药物研究项目。为报批新药开展的常规研究和制药工艺研究不属于本基金的资助范围。药物学药理学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要,申请人应注意处理好项目申请和保密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关键技术秘密如化合物的结构等,如不便在申请书中介绍,应通过保密信函的方式直接寄给省基金办并在申请书中对此予以说明。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本学科以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为宗旨,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及民族医药学。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中医基础研究-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证候基础研究,中医诊断,治则治法,方剂学,经络学与腧穴学。中药基础研究-中草药化学,资源学,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炮制学,制剂学,中药药动学,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临床基础研究-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科学,中医眼、口、耳鼻喉科学,针灸学,按摩推拿学,中医老年病学,养生与康复的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民族医药学的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中医药学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及有效整合能切实阐释中医药理论,并有利于中医药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克服不合理应用高新技术等倾向。继续重视鼓励以下研究:藏象理论;证候病机;中医药防治重大或难治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经络理论与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基础;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作用机理;方药与病证相关性研究;中药毒性、毒理与毒效相关性研究;中药炮制、制剂等相关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创新性方法学研究等。

四、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学

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觉。现代地理科学一方面注重对其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进行动态观测,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综合分析。进而在观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表达和优化布局,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鼓励研究的领域,在自然地理方面包括:洞庭湖流域表生作用过程及其环境变化;极端环境事件与重大灾害致灾机制和灾害预警理论;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预防;大型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矿区陆面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城市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定量分析;矿产开采对区域环境的定量评价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在人文地理学方面包括:城市化过程的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结构优化模式;区域发展中城市群、交通流的结构优化及规划设计;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城乡差别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人文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在土壤学方面包括:洞庭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的土壤-肥料技术及其基础研究;土壤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城市化与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包括:环境变化遥感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遥感信息机理研究;极端环境事件与重大灾害微波遥感的机理及方法研究; GIS环境模拟的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化过程、环境影响、及其变化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模拟InSAR技术在城市灾害、地表形变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它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湖南省地球物理学研究将进一步鼓励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实践探索,鼓励研究领域:地质灾害的成灾、致灾机理及预测预报;矿致异常机理及矿与非矿异常快速区分;深部矿产资源面积性快速探测方法与理论;隧(坑)道大深度探测;电磁法勘探的高维高分辨反演。

地质学(含环境地质学)

湖南地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地质现象典型多样,并具有很高的研究程度,是我国很多地质理论的发源地。湖南地质科学研究将进一步鼓励地质理论创新和应用地质的实践探索。鼓励研究领域:壳-幔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超大型矿床、大型矿集区的深部成矿动力机制及找矿预测;典型矿床的成矿穿时特征及其构造动力机制;盆-山耦合作用机制与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灾害的成灾、致灾机理及预测预报;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球化学

现代地球化学研究既探讨地质过程的地球化学问题,又研究人为作用的地球化学响应。鼓励研究领域包括:湖南花岗岩深部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及找矿预测;低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湖南油页岩成岩地球化学作用及成藏预测分析;地质(自然)污染源及其环境污染效应的地球化学示踪;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生态恢复的地球化学机制;微量元素土壤-根际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工程科学

冶金与矿业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绿色资源开采、数字矿山的新理论;重大灾害事故,特别是矿山瓦斯爆炸、煤炭自燃和矿井水灾的防治新理论;矿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资源循环科学,如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资源化利用、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新过程;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极端条件下的冶金及加工过程理论;冶金反应工程学与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批量、超大尺寸冶金产品均匀性控制理论。对部分需要较多经费的研究项目,如火法冶金、电(化学)冶金、电成型、金属塑性加工等,将给予重点关注。

机械学和制造工程科学

鼓励涉及机械工程领域新理论、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项目,突出自主创新机电装备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前沿方向。对于面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机电系统(装备)的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基础研究。鼓励与企业联合申报和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选题项目,鼓励结合具体工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研究。机械学重点包括机构学、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结构强度学、机械摩擦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学、传动机械学、机器人机械学等。制造科学重点包括高能束成形与短流程近净成形制造、高速高精度加工制造、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机械测量与核仪器、微/纳机械系统等。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鼓励范围包括工程热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及热力系统动态学,内流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燃烧学,热物性和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热物理问题,以及与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领域相关问题的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鼓励跨出本科学处传统边界,研究与相邻科学处形成交叉的课题(如与物理、化学、生命、信息、材料、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衡热动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复杂系统的热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内流湍流特性和非定常流特性与控制;微纳尺度及微细结构内的传热传质,辐射与相变换热;清洁、高效、超声速、微尺度燃烧;公共安全防治中的热物理问题;多相流动相间作用机理和热物理模型;热物理测量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热物理新原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优先鼓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把握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能够促进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和国际学术合作交流,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研究,不支持纯技术性产品开发或一般意义的重复研究。

建筑学、环境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研究

建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研究区域、城市、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革新,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筑学基础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环境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是水和空气污染控制与质量改善、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其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学的发展趋势在于面向工程实际、研究工程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解决带有前瞻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先进实验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的采用是本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

鼓励注重研究我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的科学问题,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注重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环境工程领域应注重新理论及高效低耗新工艺技术基础等的研究,鼓励重点是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镇给排水系统、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空气污染治理、城市受污染水环境的水质修复等,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研究应到其他相关学科申报,交叉学科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应注意与环境工程学科的有机结合。土木工程领域应注重复杂结构的分析、设计与可靠性等方面深层次的创新研究,鼓励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现代结构实验及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损伤修复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结构抗灾研究要注意加强整体结构层次的研究,提高结构抗震、抗风和抗火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岩土与基础工程方面应注重在复杂环境下土的工程性质及土工结构物和基础工程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方法的创新研究,交通工程方面应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

水利科学

鼓励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与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工程、水利与海洋工程影响的研究;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中的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方法研究;岩土工程、高坝工程的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研究;干旱与洪涝灾害研究;高效节水及环境影响研究;泥沙运动及其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水环境污染治理、城乡供水安全、生态需水、生态环境水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水信息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新型水力机械系统研究等。

电气科学与工程

鼓励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有创新的课题,特别鼓励重视电磁参数及电磁特性的测量原理、方法及其与信息化的结合,重视试验验证以及试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方面的研究。

在电能科学领域,要结合我省能源发展需求,探索电能转换、传输、应用的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的新设备、新理论与新方法。包括:电能高效转换与利用、电磁特性测量、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与装备安全运行及可靠性、电力电子变换与集成化、超导应用技术等。

在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科学领域,要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需求,研究新现象、探索新原理、建立新模型和发现新应用。包括:复杂及特殊条件下的电气绝缘,纳米复合材料微结构与介电性能,电磁能量的时空压缩与传输,电磁脉冲与作用对象的能量耦合,放电理论及高活性等离子体的产生,电磁场与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生命过程电磁信息提取与利用,复杂条件的瞬态电磁场等。

六、材料科学

鼓励范围包括: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类金属等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合金相、表面与界面、尺度效应、杂质与缺陷等及其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影响的机理;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相变及合金设计;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形变与断裂、强度理论;能源、环境、生物医用、循环再生金属材料中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失效与功能退化的机制及相关基础;有关金属材料体系的计算材料学基础;新型金属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及相关科学基础;结合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发展材料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继续鼓励有实质性的、有深度的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与能源、信息、生物领域交叉并以金属材料科学问题为主体的基础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鼓励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思想的、以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身为研究主体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进行实质性的学科交叉研究,鼓励结合我省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低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及其性能表征、新效应及其应用中的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外场诱导相变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和相容性的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材料制备科学;智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宏观、介观、微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和相应的制备科学;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

鼓励在不同层次上与生命、信息、能源和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提出创新思想,开展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鼓励在以下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如:制备和加工成型新技术与新工艺;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与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纳米材料;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如:天然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

七、信息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鼓励研究领域:电路与系统、电波传播理论、电磁场瞬态特性、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方法、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微波毫米波器件与集成电路、新型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器件、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应用、新型天线理论和技术、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其系统、微波光子学、太赫兹电子技术、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检测与识别技术、医学诊断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鼓励申请者开展纳米与分子电子器件、新型媒质的电磁特性与应用、太赫兹技术、电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信息获取机理、电磁生物效应机理等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

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鼓励研究领域:新型编解码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新型通信网络、通信软件与协议、探测与成像系统、微弱信号探测与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方面的研究;鼓励申请者探索新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新的图像理解与表示方法,以及先进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如分子、细胞、系统等层面的生物信息处理;为适应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移动无线互联网、网络通信理论与系统、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新型接入网技术、多媒体通信、空间信息处理、天波雷达与地波雷达信息处理、服务科学、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等前沿领域研究和探索。

鼓励开展与网络信息安全、探测与成像技术、生物信息处理、空间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网络信息处理、低功耗通信电子学有关的研究和对我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学科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鼓励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原理与系统、系统软件、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多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人机环境、移动计算、嵌入式计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特别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研究解决国际公认难度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问题,以提高我省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信息科学

鼓励研究领域:面向节能减排的生产过程一体化调度与控制;基于模式的控制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复杂网络分析与网络化系统控制;复杂系统的涌现与演化进化规律;信息获取新方法与新型传感器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新理论与新方法;网络(WEB)信息检测、搜索与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与语义计算;非合作目标识别;数据理解与机器学习新方法;生命科学中的信息处理与控制;先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认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鼓励研究领域: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半导体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新型信息器件(包括纳米、分子、超导、量子等各种自下而上的新型信息功能器件)。

光学与光电子学鼓励研究领域: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光子与光电子器件、传输与交换光子学、红外物理与技术(包括太赫兹)、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激光、光谱技术、应用光学、光学和光电子材料、空间光学、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信息科学优先鼓励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太赫兹器件、纳米器件与技术、量子信息与量子器件、光信息处理与显示技术、先进光子学技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等方面的研究。

着重鼓励以下领域的研究:光电转换与相互作用、功率器件与集成、射频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微纳光机电器件与技术、传感器技术、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及器件、纳米尺度MOS器件和工艺问题、片上系统和片上网络芯片设计、低维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学和自旋光电子学材料与器件、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高速光通信、光交换、光互连、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高密度信息存贮、显示材料与器件、光发射、光探测和光传感等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微波光子学、微纳光子器件、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技术、超光谱成像方法与技术、超快光学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研究等等,以及面向健康和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信息器件、光学和光子学技术。

八、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包括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运筹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管理心理与行为、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统可靠性与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金融工程、管理复杂性研究、知识管理、工程管理等分支学科领域。重视前沿性与基础性研究的研究,鼓励结合我省管理实践、管理哲理与文化特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以微观组织(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理论、创新管理、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市场营销、运作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经济、企业信息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继续鼓励创新性和瞄准学科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与现场观察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积累与发现的研究,重视对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凝练与总结的研究,重视能够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的研究。提倡科学精神,鼓励探索未知,积极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鼓励结合我省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提炼出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或技术、方法的研究。

重点鼓励带有管理基础数据调研与收集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项目。鼓励围绕服务科学前沿问题开展的探索研究,以及服务型制造基础理论、新兴服务(如移动商务/娱乐服务、大型会展或国际赛事服务等)管理理论或方法的探索研究。鼓励探索网络化、国际化和人才流动等新形势下企业/组织技术管理的新问题与新规律、企业知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等。

鼓励在企业理论、企业战略、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对组织行为、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与工程、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以及移动和智能商务、大型项目的风险与安全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研究。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

篇6:许昌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案

一活动简介晚会主题名称:晚会目标:欢迎新同学、融合师生情谊、展示化生系特色、扩大化生系团总支学生会影响力。时间:2010年10月中旬地点:内江师范学院东区礼堂主办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团总支学生会

赞助单位:晚会形式:舞蹈、歌曲、小品、武术、话剧等,为活跃晚会气氛,特设立有奖问答以及有奖评选最受欢迎节目环节

7活动对象: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全体师生晚会筹备工作管理方式:阶段式管理和项目式管理结合二工作人员和项目组

顾问:化生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莉老师

学工办主任:孙绪兵老师

辅导员:王志萍老师

统筹组:化生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项目组:

① 第一项目组:节目组(文娱部)

组长:曾晓芸副组长:姜伟

组员:文娱部全体干事及实践干事

任务:a 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节目排练和彩排的工作

b 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和台词的审核

c 协同各班进行晚会服装的租借

d 负责礼仪的选拔与训练

e负责晚会的化妆工作

f负责节目顺序的编排以及晚会流程的衔接

② 第二项目组:宣传组(宣传部)

组长:刘俊宏

组员:实践部全体干事及实践干事

a 负责海报,横幅的制作以及利用海报、横幅、网络等进行迎新晚会的宣传

b 晚会现场的照相及摄像工作

③ 第三项目组:外联组(实践部)

组长:李培胜副组长:赵度宗

组员:实践部全体干事及实践干事

a 负责联系商家以及完成承诺给予赞助商的服务工作b 负责晚会当晚与商家的联系,负责接待商家

④ 第四项目组:活动组(秘书处和生活部)

组长:张红、谢海副组长:李交、胡存英

组员:秘书处和生活部全体干事和实践干事

a 秘书处负责购买迎新晚会准备过程及晚会当天所需物品,并

进行预支和财务管理。

b 生活部主要负责迎新晚会准备过程中及表演当天所需的物的搬运和管理,包括饮用水和道具等。

c 协同进行晚会当天会场的布置

d 晚会当天化妆室,换衣室协助工作

⑤第五项目组:礼仪组(学习部)

组长:龚利副组长:陶林溪

组员:学习部全体干事和实践干事

a 负责迎新晚会节目场地的申请

b 负责迎新晚会的请柬的确定和分发

c 负责晚会当天现场的秩序以及工作证的分发

e 晚会当天联系校报记者,确定到场的嘉宾

f 负责迎新晚会台词的编订和审核

⑥第六项目组:机动组(组织部 体育部)

组长:徐砚佼黄军副组长:王晶刘旭浩

组员:组织部、体育部全体干事和实践干事

a 晚会当天礼堂的设计,布置,确保布置安全性

b 负责礼堂后勤保障和组织结束后礼堂的打扫以及处理紧急

情况。

三各阶段任务和工作分配

晚会前三个阶段:

(一)晚会策划及准备期

本阶段主要完成宣传,节目收集,主持人确定以及确定赞助商。① 节目收集:由文娱部负责,采取各个班提供节目和邀请协会提

供节目作补充。

② 赞助商确定:由实践部负责,联系商家,并配合商家开展一系

列活动。

③ 前期宣传:由宣传部负责,海报设计,横幅书写及张贴等。

(二)晚会协同及进展期:节目的筛选、彩排,中期宣传,礼仪小姐

确定,舞台灯光的确定和物品的购买。

① 节目筛选及排练:有文娱部负责,每个部门的部长协同监督,并进行第一次彩排。

② 舞台确定:由组织部拿出初步的舞台设计和礼堂设计,并由实

践部负责与赞助商联系,商定。

③ 物品购买及礼仪小姐确定:由文娱部负责,所需物品每个部门

上报到秘书处,由秘书处统一代购。

(三)晚会倒计时期:

本阶段要完成晚会全过程的确定,包括节目单确定,第二、第三次彩排,末期宣传,领导邀请,院报记者确定,以及开展迎新晚会动员大会。

① 晚会全过程确定及第二、第三次彩排,由文娱部和主席团负

责,每个部门部长监督。

② 末期宣传:有宣传部负责,宣传单和门票的分发,③ 领导邀请及院报记者确定:由学习部负责邀请人员和邀请名

单的分发

④ 召开迎新动员大会,部署学生会每个干部干事的工作,并请

统筹组领导作出安排的指示

四、节目单

本次晚会节目暂定15个,包括两个抽奖环节。

五、资金预算

第一部分;节目

1、教练薪酬 ……………………………… 3002、主持人服装 …………………………… 4003、化妆品 ………………………………… 200

第二部分:宣传

1、背景横幅 ……………………………… 12002、横幅2条 ……………………………… 110+90=2003、海报 …………………………………… 20*4=804、请柬 …………………………………… 2*50=1005、节目单 ………………………………… 2*30=606、对联横幅 ………………………………80*2=160

第三部分:后勤

1、水 ……………………………………… 20*7=1402、荧光棒 ………………………………… 12*2=243、工作餐 ………………………………… 3*60=1804、礼花 …………………………………… 8*16=1285、灯光师薪酬 …………………………… 2006、师傅薪酬 ……………………………… 100

第四部分:赞助商

1、方案 …………………………………… 102、车费 …………………………………… 40

第五部分:材料

1、气球 …………………………………… 8*12=1282、钢丝 …………………………………… 20

总计:3670元

上一篇:公交车上的让座作文450字下一篇:苏荣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