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2024-06-04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精选十篇)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1

一、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必要性

1. 档案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加速,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而目前高校学生档案却不能全面地反映这些内容,缺少学生学习心理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参加各种素质教育基地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竞赛、“三下乡”活动、对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记录。

2. 档案的利用滞后于高校学生就业需要。

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打破了过去高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人事制度。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给了用人单位选择优秀人才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和自主择业的空间。学生在寻求就业时所利用的并不是人事档案,而是自己制作的一份自我推荐表。用人单位全凭这份可信度难以判断的推荐表来决定是否录用,录用并签定合同后,学生档案才能转递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才能从档案中了解学生的情况。这种档案材料利用的滞后性严重消弱了档案原有的使用价值。

3. 高校人才信息资源流失。

高校学生档案在学生毕业后会随个人转递到工作单位,学校之后就没有关于如何培养该名学生的档案记载,看不到该名学生在学校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记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过程及成果客观记录的学生档案的缺失,会使高校历史存在空白,学校也失去大量宝贵的人才信息资源。

二、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操作要求

高校学生成长档案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能集中反映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反映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状况,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拓展人事档案的功能,因此,目前急需改革人事档案的管理,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

1. 在档案内容方面。

高校学生成长档案需要归档的内容,除了学生档案的原有内容外,又增加了许多项目和内容。(1)学习方面。除学籍材料外,还要有反映专业学习方面的内容,如课堂笔记、作业、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及选修课等考试试卷、学习体会、论文、报告等;反映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如实验报告、发表科研论文、获得的专利及科研成果、获国家奖学金等;反映能力水平方面的内容,如大学英语四六等级证书、计算机合格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各种荣誉证书、竞赛证书、在报刊上发表的各种文章、出版的专著等。(2)身心健康方面。除了健康体检卡、体育课情况和考试成绩、体能特征外,还应有记录个人医疗保健状态的材料,能反映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及职业观的个性心理特征测试表等。(3)行为表现方面。包括日常行为,如早操和自习情况、宿舍清洁及在宿舍的表现等;生活能力方面,如与父母及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与同学和老师的书信往来、日常生活的收入支出情况等,以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责任感;诚实守信方面,如考试有无违纪情况、助学贷款的偿还情况等,以反映学生的信用行为和品德状况。可见,新增的这些档案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档案的内容,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益的人才信息。

2. 在归档要求方面。

在新生入学时,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把需要建立成长档案的有关内容标注在档案袋上,学生按归档范围进行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手段,建立每位学生的信息数据库,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说明归档要求。首先,从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形成看,都是日常真实发生的,在形成过程中应经有关部门、组织完成审批程序,内容真实、完整齐全、手续完备,具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其次,从高校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看,是为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提供充分的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更需要了解所用之人的能力、素质及个性特征,这需要档案提供的内容对每一位学生能有全面的记录。成长档案的内容基本上能全面反映该名学生在高校期间的经历及个人综合素质情况,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科研活动、社会实践能力、反映身心健康、与人沟通能力、诚实守信等。因此,无论从成长档案的形成还是内容上,都能为用人单位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3. 在管理机制方面。

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应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集中由学校的教务部门或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各院系、各班级分级管理,毕业后,人事档案部分随个人迁走,其余部分档案移交学校档案馆保存,它将成为每位学生选拔、任用、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备查的历史记录,体现了高校在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痕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史。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2

侯俊锋

邮编:452392 邮箱;houjunfeng710529@126.com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牛店村 摘要:学生成长档案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档案袋是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的追踪记录,指的是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对学生发展状况所作出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成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档案袋;档案袋评价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成长记录,实行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通过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发展过程去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现把我校对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认识与使用做一简要介绍。

一、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认识

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portfolio),其原意为“代表性作品选辑”。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委托人展示。把这种做法移植到教育上,就成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成长档案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保存一个学生成长状况的各种文字和资料,帮助学生整理记载着自己的成长轨迹的资料,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意义

1、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使之不断完善自我。

2、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家长了解的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3、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制定教育评价计划。

4、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以成长记录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它分为:展示型、文件型、理想型、评价型和课堂型。结合国内的实践探索,一般将他分为过程型记录袋、目标型记录袋、展示型记录袋、评估型记录袋四类。

过程型(描述型)记录袋:所收集的学生作品不仅指结果性作品(如作文的终稿),还包括学生在完成这一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性作品(如作文的草稿和修改稿)。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照片、文字记录资料、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典型性评价或评比记录,各种小竞赛的情况等也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等,只要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可以收集。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但所收集的资料必须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目标型记录袋: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与内容列出成长记录袋的主题,对收集的内容不作具体与严格的规定,由学生自己计划和编制其中的内容。内容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作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例如学生可从平时考核的各科试卷或作业中各选出最满意的一张及各科的期末试卷装入袋中。

展示型(最佳成果型)记录袋:是收集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以及他们对作品的自我反省与选择标准的说明如孩子的各种作品如手工、优秀作业、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光盘、日记、绘画等。包括各种荣誉证书和作品、成果等。但必须让孩子自愿选择,并在所选作品上标明收集的时间、选择的理由。评估型: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成长记录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就像其评分过程一样,这种成长记录袋可以作为学生升级,留级的参考,也可用于一定时期的总结报告。

四、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

(一)明确目的 确定主题

教师在决定使用成长记录袋之前,必须明确用成长记录袋去反映、评价和促进学生哪一方面的发展,既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如,以展示为主的目的;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以特别任务、评价目的。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以语文学科为例:评价目的是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主题如:“我爱写作”。还可以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上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

(二)确定作品 进行收集

在实施中,根据确定的主题,师生共同商讨要收集哪些作品,怎样收集、需要的数量是多少,在师生、生生相互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反省自己的学习,更好地扬长避短,更进一步。另外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过程中可将其应用于某一学习阶段、专题或具体技能训练,而不必拘泥于是否贯穿整个一学期或一学年。

(三)及时评价 进行反馈

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收集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才是成长记录袋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把学生辛辛苦苦收集来的作品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我校要求成长档案袋在班内保存统一保管,每一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一次整理,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展示交流。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创设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组织专题研讨、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彼此间的探讨与合作,不断提高“记录袋”的评价质量。每学期初,学生应将上一学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上交班主任,由学校统一集中保管。

(四)家长参与 完善记录

在成长记录袋建立初我们就与每位家长作一次沟通,就什么是成长档案袋,为什么要建成长档案袋,怎样使用记录夹等问题与家长们作交流,以得到家长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此后每个月我们都要不定期将成长档案袋给学生带回家中,让家长在看完后都及时与教师沟通,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实践证明让家长做我们成长记录袋的忠实拥护者。家长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制作,尤其是指导并参与孩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孩子成长档案袋资料的丰富性提供支撑,可以使家长热情的关注孩子的成长,也能让让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

学生成长记录袋以它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能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等优势迅速被各校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如果各科都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也会觉得烦等弊端。因此我校建议在建立成长记录袋时建立过程型综合性记录袋

建立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 篇3

推行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教师以经常性和阶段性反思方式评价自己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与要求等。这里,我想重点阐述一种以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自我评价方式。

一、何为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

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应是教师根据有关机构或学校的指南而自己开发(收集和编纂)的关于个人教学和专业成长的记录(当然,也有学校统一开发的档案袋)。这种档案袋通常包括教学档案袋和专业成长记录档案袋两种。

档案袋并不只是各种资料的收纳。虽然在档案袋的开发过程中,其目标、结构和内容、形式是由教师本人决定的,带有较浓的个性色彩,但开发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是作为一种形成性、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方式(评价自己的教学改进和效果、自己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档案袋不仅收纳一些关于学生学习与成就,教师本人成长与成就的资料,而且是教师本人对资料的概括表述或是叙事化表述,既是收集、陈列性的,也是分析性的,带有教师本人对教育、教学的分析和思考。

从教师评价角度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拓展了评价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特别是对教师和学生在平时课堂中活动和成果的具体反映,对真实而复杂的教学过程和轨迹的真实反映,使评价信息更趋完整,而不再是评价者持有的一些片断和零星的印象,不再是被评价者一段时间的终结性结果。收集评价信息成为经常性工作,可以形成一个收集来源、整理序列的体系。它建立起教师针对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信息资料进行反思与解决问题的资源库;建立起吸纳专家、同伴关于自己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的评价反馈通道;建立起关于阶段性专业成长和发展报告制度的基础,这些都将使教师评价更具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上,教师一直对仅凭书面问卷测试、教学成绩检验和几次甚至一次性观课的教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心存怀疑,从而削弱了评价的权威性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的作用

作为当前一种新的教师评价方式,相比起传统评价方式,运用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将会增加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使评价变得繁复而持续化。然而,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认清这种评价方式的意义和优势,并使广大教师一起认同、接受。

1.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能及时捕捉教师的实践智慧

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冰山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显的只是犹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多深不可测的部分还隐于水面之下,不易被人发现和探测到,而这部分隐性的知识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实践智慧。对这些隐性(缄默的)实践智慧的发掘途径并不少,比如课堂观察、教育叙事、草根式研究、教学反思等,然而对通过这些途径所获得的信息的收纳、归档、整理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这将为教师评价,特别是自我评价提供丰富而可靠的信息和线索,使教师本人能从中得以发现、显现隐含其中的实践智慧。

2.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的电子化更能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电子化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将克服纸质档案袋的局限性,快捷地实现同行交流,使每一位教师在横向比较中寻差距、促发展。当然,要形成这样良性互动的平台必须有赖于和谐的学校文化,特别是合作的教师文化的支撑。

3.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能促成教师成为评价主体

传统教师评价一个明显的缺陷是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大多数教师本人没有机会参与,且评价多局限于看得见的外显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生命主体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感悟以及专业方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理念等)等人格因素因缺乏信息和依据而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这对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利的,这样的教师评价也是不全面的。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成为一种评价方式,将很好地克服上述一些弊端,能对教师的期盼作出积极的回应。从实践层面考察,对教师本人来说,档案袋反映了自己教育实践活动和成果和专业成长轨迹。教师能从自我纵向角度进行比较性自我反思与评估,发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和教学实践理论,表达自己的教育信仰。这种评价方式最能让教师自我发现:依据教师评价标准判断自己达标与否,拿什么证明自己达到了标准要求,用什么项目和成果证明我的成长与发展水平;我如何以更出色的成就来进一步证明我的潜能体现;哪些标准我还未达标,我的弱势在哪里,如何去克服,等等。总之,档案评价的方式犹如照镜子,让教师看清真实的自己;又能使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档案材料,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诊断,不断自我调控、自我改进。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成为教师学习的一部分,教师成了自己进步的见证人,也成为自我对症救治的“医师”。

三、如何有效开发教师自我专业档案袋

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档案袋实际上是一种质的评价方式,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角度讲,它主要是一种过程型开发,而不能流于展示。而且由教师本人依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倾向决定档案袋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体现个性化,但在开发过程中还应以一定的规范为依据。比如,可依据教师的专业技能分门别类设计档案袋,可依据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设计档案袋,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设计档案袋,可依据教师专业活动项目设计档案袋,等等。显然,选择了某一种依据,就意味着决定了从这种依据出发的一系列内容,如依据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档案袋项目与内容如下。

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本人的简历、专业背景以及本人专业发展规划或计划等。

专业引领。包括参加专题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果;参与专业研讨的笔记与感悟;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读书笔记;专家或专业人员观课后建议等。

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叙事故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案例、学生问卷等调查反馈、课堂观察与诊断结果等。

同伴互助。包括专业合作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资料、课堂观察笔记与收获、同伴观课后对话与交流的记录和评价表,以及课堂观察诊断报告等。

校本研究。包括课题实施方案与阶段报告、终结性报告;教学研究中收集、积累的信息资料;关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关于本人对教育思考的论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个人实践理论等。

为了促进教师通过档案袋进行自主评价,学校应支持每一位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文件包或教学档案袋。比如可以是纸质的档案袋,也可以是其他质料的某种收纳容器,而最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子档案袋。这种教学文件包或档案袋通常收纳的资料分为“教学资料”、“学生资料”、“自我专业发展资料”三个部分。

“教学资料”包括课程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优秀或典型教案、教学活动及上课生活影像、自主开发的教学材料(如测试、练习设计等)等。

“学生资料”包括学生作业样本、学生课堂生活表现影像、学生作品、学生定期学习自我评价表、家长定期评价表和交流沟通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调查反馈结果(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事实判断”性评价结果)等。

“自我专业发展资料”包括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或计划、阶段发展自我评价表和反思总结报告、反映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成果、自编校本教材等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以及学校等他人评价结果。而更多的是前面例举的教师研修中有关“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项目活动中所有值得收纳的资料。

这里特别强调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自己能说明为什么收纳这些资料。教师对“为什么”作出阐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教师回答“为什么”可以是一个面试形式,也可以写成书面的反思纪事放入档案袋。后者可以随档案袋开发和充实过程而随时补充完善,使档案袋具有反思性。这样的档案袋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评价工具,而不只是林林总总材料的收纳袋。

二是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开发注重过程,它是由教师本人开发的。因此,引导教师以“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为中心开发档案袋,使档案袋评价成为校本学习与研修的过程,是教师自主研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自我评价方式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判断自己的成长状态,从而成为自己进步的见证人,成为自身缺陷和与同事差距的发现者。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4

我校从去年9月份开始为新升一年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每个学生每学期一本, 伴随着本学期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成长档案的内容是由校长亲自拟定, 中层领导、班主任共同讨论通过的, 其内容包括:

1、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个人一般情况登记表。

2、体现评价主体互动性的成长寄语:①老师的话;②家长的话;③我的奋斗目标 (本学期总体目标) 。

3、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每周学生学习评价及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意见建议、本周我进步的地方、下周重点冲刺目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等。学习评价包含了学生一周学习各科知识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综合评价包含了学生一周的纪律 情况、课堂表现、参加活动情况、课外读书积累及总体评价, 这些内容的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两种, 最后各栏目又设立了教师评价。

4、体现终结性评价的学生成绩评价表和体现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期中、期末总体评价则由学生自己、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来完成。其内容包含①成绩;②自我评价;③家长评价;④班主任评价;⑤其它成绩展示等。其它成绩展示栏目可随时存放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对学生写下的质性评价, 如奖励卡等, 也可存放学生自己感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如一个好的专业设计, 一个小发明、小创造, 一篇好的作文, 一页做得较好的作业等等。

二、加强学生档案管理

针对“学生成长档案”的管理与使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1、为了使用好“学生成长档案”, 我们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通过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各代课教师共同讨论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例如要求教师在评价每个学生时要客观,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不能说喜欢哪个学生就给好的评价, 不喜欢就不给好的评价。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并将做好此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的范畴。学校也要发挥监督的作用, 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情况, 对于做的不好是老师要进行批评, 并督促其完成。对于完成出色的老师要进行表扬, 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同时可以让完成出色的老师与别人进行交流, 积累经验。有好的改进的建议及时采纳, 更好的完善这项工作。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能只依靠学校来完成, 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为了能让学生家长配合这项工作, 可以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了解这项工作的必要性, 保证家庭学校能够同步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计划。

3、可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成长档案”的成果展示, 让学生可以进行成果交流, 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 让家长学习优秀的档案成果, 吸取经验, 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更好的完成“学生成长档案”工作。

4、实践表明, 创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老师积极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更好的创新。但是老师不能经常使用一些诸如“不错”“回答正确”“回答非常好”之类的语句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语句时间一长让人觉得比较单一, 乏味, 激励作用也会降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 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同, 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 评价语句也要不同, 要有针对性, 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句。让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发挥其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三、建立学生档案的效果

“学生成长档案”的成功建立, 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它更侧重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老师和家长根据档案的内容可以多角度、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 能够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此档案还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可以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 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通过“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哪方面比较优秀, 哪方面有待提高, 可以真实的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档案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过程, 孩子的优缺点, 与学习一起监督学生更好的学习。老师也反映, 上课时学生经常坐在一起进行互相评价和小组间评价, 学生们变得自觉了、自律了, 尤其是在学生经历了一段学习时间后, 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而写下的深刻精确的评价, 学生们则认真保存, 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 而且这种评价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动态化, 评价实施的日常化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关注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学生成长档案”的实施, 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 使我们看到了成绩, 尝到了甜头, 但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还需更加努力。“档案”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教育评价理论知识, 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方法。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要积极的参与进来, 不要让这个评价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这个档案中的主要角色, 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总结、反思,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尽快改正。当然这一工作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 不必凡事亲力亲为, 以指导和监督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认真的完成。

参考文献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篇5

作者:田慈凤 孙晓梅 来源: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幼儿园 点击:

1534 时间:2006-12-14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是新近学校和幼儿园时髦的关键词。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在我们幼儿园我们尝试和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就我对“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建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档案的建立虽严谨规范,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提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设立,应有一定的个性和特色体现,因此在档案的建立中我们倡议老师们将首页设置为具有个性化的页面,做一个开门见山的展示。有的老师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照片附上,并注明自己的工作感言,并对页面借助于绘画,手工等精心进行了装饰,对此做法在全园我们做了推广适用。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我的基本情况,我的成长规划,我的教育行为,我的教育成果几大部分。

“我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个人的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格言,QQ号码,邮箱等。

“我的发展规划”体现个人对自己的现状分析,以及个人成长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等。

“我的教育行为”内容主要包括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究课、教研活动、公开课等活动的记录以及教育教学反思的相关材料(教育随笔),对个别幼儿的个别教育策略,教学活动总结,及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的记录,反思等。

“我的教育成果”包括荣誉称号,论文案例获奖、发表情况,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及自己的兴趣特长获奖情况,并将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充实到档案中。

在档案的充实中我们重点放在“我的教育行为”环节,将自己有价值的教育行为进行体现,充实的材料要多样化并富有代表性,这也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障。

重视学生基本信息档案的建立 篇6

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登记表,是开學初班主任快速有效地了解学生信息的捷径之一,也是班主任要做的常规工作之一。做好它:有助于我们及时、快捷、有效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个人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有助于快速建立起家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有助于日后班主任的应急之用。

那么如何把这项工作作细致、作完美,我有以下体会:

一、登记要及时,内容要详细

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的功能之一就是应不测之急。所以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应在学生组班之初便及时进行。此项工作如果滞后,在学生发生意外时就措手不及,影响事故的快速处理,给学校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时间性要求强的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即使再忙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绝不能滞后。

学生基本情况的登记,内容要具体、详细、系统,一人一表,以便于收藏、管理、开展工作。关于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登记表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类项?我设计的表格是:(见下样表)

2012届毕业生基本信息登记表

二、尽快甄别学生基本情况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学生记忆错误、笔误、学生的故意隐瞒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基本情况收集的错误,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话访问甄别学生信息的真实性。早一分钟落实,也许就少一次大麻烦、大事故。这个最短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周,必须加班加点完成。特别是对学生所提供的各类电话号码等基本情况的真实鉴定,过程要快,时间要短,工作特别要耐心细致,比如,电话号码是否打得通?留的电话号码是远在异乡的父母的还是现实住址的?(我认为,务工家长的电话号码要留,现监管人或寄居地的电话号码也要留。)电话是座机的,还是手机号?接电话的人是学生的什么人?对没留电话号码的学生要追问邻居家的、离住家最近的,甚至是村小卖部的、村干部家的电话号码。只有细致工作,反复甄别,认真登记,才能掌握真实的信息,才能临危不乱、遇事从容。

三、分类建立学生档案库

学生档案的分类建设是班主任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今后一学年甚至是三学年工作手头必备的基本依据和参考,班主任要当作头等事务来做。

我认为,要做好八种学生档案:

①通家生;

②寄居生(住校生、校外寄居生);

③留守生;

④孤儿、单亲生;

⑤农村二女结扎户;

⑥经困生;

⑦学困生、问题生;

⑧特质生。

留守生、学困生、单亲生一般人都明白。我所说的经困生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类学生关系到政府生活费的补贴发放,班主任要在开学之初便进行详细调查,甚至访问学生邻居和村干部;问题生涵义较广,或者个性偏执,或者行为过激,或者习惯很差,或者不服管教、或者心理问题严重,特别是心理问题学生更是要关注他们的随时变化。特质生,指的是身体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寄居生住校的要登记清楚宿舍号,在校外寄居的要登记清楚房东住址(直至门牌号)、房东姓名、房东联系电话等,方便随时访问。

这八种学生的档案要设计专门的表格,登记清学生的姓名、个案特点,分析出个案的防护及教育措施,并随时更新。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第二中学)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7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现状

(一) 专业科目繁多, 学习量较大

本专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成长需要和专业需要开设了6门基础课、9门专业课 (如钢琴、声乐、舞蹈、美术、口语以及“三学六法”等) 。这些专业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些课程中如钢琴、美术、舞蹈等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理解、记忆。这样的专业需求极大地考验了职高学生的耐心、毅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专业课学习目标不明确, 自我督促方法单一

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每天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不明确每一阶段专业学习努力的目标和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每一个学生都整齐划一按照教师安排的进度学习、练习, 但不明白学了这些东西要如何应用。督促自己学习的方法比较简单, 许多学生都把突破上一次教师给出的分数或者超过排名在自己前面一位学生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缺乏自己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划, 也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

(三) 考评方式与专业结合不够密切

每一门专业课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考评。如结合期中、期末的时间与文化课一起考试, 或者引进社会的考级方式促进学生某个专业课程的学习 (如钢琴、舞蹈、声乐的考级) 。它考查的是学生单项技能的掌握情况, 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结合的因素。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钢琴家、画家、舞蹈家, 而是幼儿园教师。这样的评价、激励机制恰恰弱化了与专业的结合, 不适应当前的学情, 跟不上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要。

二、专业成长档案的构成

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和现状, 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目录、主页两个部分。目录是专业成长档案总体构架, 并设置页码, 便于查找和翻阅;主页包含了详细的内容, 主要有个人基本信息、专业发展内容、专业评价等内容。

(一)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照片、曾任职务、特长、爱好、幼儿教育经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成长档案的认识, 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个人基本信息板块的色彩、图案、排版方式, 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爱好。

(二) 专业发展内容及评价

专业发展内容分为理论知识篇、专业技能篇、实践操作篇三大部分, 主要记录学生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中, 与今后工作岗位联系最密切、最常用的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使命感。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将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需要联系起来,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门专业课程在每一阶段的目标, 以及下一阶段的任务。

1.专业理论篇

专业理论篇包括幼儿卫生保健中常见5种意外事故的处理和5种常见疾病的幼儿园内护理方法, 以及事情发生后与家长说明情况的沟通方法如表1所示。

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对幼儿园中常见的小意外等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还有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在教学中可能会碰到的20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和指导要求 (方式同卫生保健) 。这些问题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教学、生活上的特殊情况, 以及常见情况的处理方法。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面对一个新教师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专业技能篇

专业技能篇主要包括口语、弹唱、舞蹈、美术。口语:会背10首以上儿歌, 会讲10个以上童话故事;弹唱:会弹唱10首以上幼儿园教材中的幼儿歌曲, 会看着简谱准确弹唱30首以上的儿歌;舞蹈:会10种以上的基本律动舞步, 会3—5个幼儿小舞蹈, 会自编一个幼儿小舞蹈;美术:会20种以上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的简笔画, 会20种以上折纸和橡皮泥造型, 会制作主题墙设计图, 能根据故事内容画插图, 能用纸条造型、废物利用等方式制作小摆件或小玩具3件以上。舞蹈、美术的内容主要以照片的方式记录, 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为主。这些内容的考核一是让学生能够满足艺术领域教学活动的需要;二是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用所学的技能激发幼儿对自己的崇拜心理, 快速地让幼儿信赖自己, 从而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3.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篇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和执教, 以及四种幼儿园常见计划。如班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观察记录的制作、填写等。实践篇的内容都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工作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之后, 选择最初的作业和自己觉得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作业粘贴在档案中。通过自己收集、制作、阅读这块档案的内容, 学生了解、掌握幼儿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之外, 又感受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喜悦, 还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三、专业成长档案的建立

专业成长档案作为学生在校时必须完成的专业学习指标, 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推荐相结合。在学生实现就业的过程中, 专业成长档案作为学生展示自己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成果, 供就业单位参考。成长档案的内容由教师、同伴、个人共同完成。在完成专业成长档案的过程中, 应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一) 及时评价

完成的结果以优、良、合格打钩或评语等方式呈现。在学生完成了一项相关的学习内容之后, 学生自觉拿着自己的档案请相应的评价者进行评价。例如高二下半学期的钢琴课上, 教师会开始渗透即兴伴奏的内容, 让学生对简单的儿童歌曲进行伴奏, 声乐老师则教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儿童歌曲。当儿童歌曲会唱了就进行唱歌评价;钢琴会弹了就进行伴奏评价;两者都会了就由学习小组的组长们对各组的成员进行儿歌弹唱评价。

(二) 多形式、多元评价者共同参与

评价的方式以口试、面试、笔试三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考评的内容不同, 如专业技能、实践的内容多采用面试、口试的方式, 理论的内容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评方式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一群人发表自己的见解, 形成当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学生的专业成长档案中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有文字的形式 (如教案) 、照片形式 (如舞蹈的照片) 、图画作品 (如美术) ;记录册中的评价者也是来自不同的群体:有教师、同伴、自己, 例如, 小组的舞蹈作品、小组的课堂教学展示大多都来自学习小组成员互评和自评。

(三) 考评的时间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

成长档案的完成共分四个学期, 可以结合日常的教学、阶段考试、技能比赛等不同时间、不同活动, 随时随地进行, 保证每一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能够完成对每一个学生本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每一学期都有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评价, 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第四学期的考核内容最多, 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知道高一是打基础, 每一项技能的学习最后都要融合到高二的课程学习中, 融合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以组织生活活动的形式, 以幼儿园的音乐活动、美术活动、语言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呈现。让学生明确各门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以此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学生完成成长档案的过程, 不但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历程, 还可以展示成就, 体验成功, 在不断的回顾和体验中产生自豪感, 确立自信心, 从而更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8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就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一种形式, 将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引入教学工作实践, 符合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评价理念。所谓“档案袋评价”是以美国教育专家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 以始于80年代的评价改革的思想基础为思想基础的一种评定方式。笔者借用定义为: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自己、教师或同事收集并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 以证明评价教师在能力发展上的进步情况或者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和学习的记录, 主要包括教师的作品, 以及对作品的反思。这些材料由教师、教研组和学校共同收集, 集中反映教师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成长档案袋有四个特点:过程性、实践性、反省性、独特性。

二、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让教师专业成长呈动态发展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的收集和教师对材料的反思, 客观而形象地反映教师在教科研等各方面的进步、成就以及问题从而进行反思和改进。本人建立成长档案袋包括以下步骤:

(1) 介绍档案袋以及制作的材料:采用了书面材料装入档案袋, 第二种利用QQ空间, 微博和博客等记录方式。前者已文件形式存档, 后者以互联网公开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与人分享, 采纳建议和意见。

(2) 明确档案袋的目的

(3) 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公开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教学记录, 论文案例记录, 反思记录等。

(4) 确定记录时间和次数:教学记录每天一次, 反思一周一次, 论文两个月一次等。

(5) 制订交流计划和保存:利用QQ, wechat群组里活动或者每周教研室活动来交流和评论然后保存。

档案袋随时更新, 对于可以卸载的材料, 形式如图表, 可以去旧装新, 对于难以卸载的材料如文字记录可以重新记录, 然后注明更新修改的时间。档案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头到末的完整过程或整个跨度, 展示教师教学过程和进步的轨迹。它通过描述和激励性语言动态地全面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所以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呈动态发展。

2.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档案袋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方式, 用来向自己、教研室和学校报告教师教学科研等成长情况。它包括教师自评, 教师互评, 学生对教师评价, 学校对教师综合评价。本人参加了各项评价, 记入档案袋, 以期反省或鼓励自己。评价指标如下:

表一: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表:

注:满意A, 基本满意B, 不满意C

对教师的总体评价根据以下指标予以评价, 教师有不足之处请在相应的地方打勾

表二:教师教学情况互评表

_____总体评价分优秀

A, 良好B, 合格C, 不合格D等。

指标A:师德素质, 指标B:工作态度, 指标C:课堂教学, 指标D:教学效果, 指标E:教科研能力, 指标F:协作精神, 指标G:教书育人, 关心学生

还有其他形式的更为详细的评价表, 评价以后记入档案袋, 展示的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是教师在课堂中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

3. 借助教师成长档案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英语反思能力是英语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以及概括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 主要包括对英语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教学评价的反思等.而档案袋的建立是需要收集资料;教师需要对教学科研, 进修学习进行反思或评论, 这有利于培养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选择, 自主成长的能力和品质。档案袋的建立有利于提升英语实践的合理性,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利用教学札记, 日志, 个人记录等, 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记录等途径, 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1) 多向评价方式更有益于行业英语课程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多向评价的焦点, 而不是期末卷面成绩.例如在Unit8 Career的pre-task中, 本人让学生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未来的计划, 如此教师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未来发展思路。教师从这些材料中, 体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不仅大力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2) 从多方面评价学生, 突出学生自主地位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入手, 采用工学结合任务型, 仿真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由教师, 个人, 小组以及班级等之间的交替自测自评互评构成。

4.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发展教师个性化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自己选择材料组成, 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为教师的个性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职英语改革呼唤着具有个人风格和魅力的新型教师.我在自己的档案里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染力。教师这些具体体现自己专业成长的业务成绩都纳入了档案, 便于总结经验, 发展自我。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新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集教学, 科研, 管理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教师。而建立教师档案袋记录了教师成长的历程, 勾画了教师走向成熟的锦图, 不仅见证了教师取得的成绩和成就, 而且促进教师的反思和发展, 成就了心理上的坚韧和淡定, 乐观和自信, 这正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梦想。

摘要:高职院校淡化公共英语的语言教学, 强调其职场性和实用性。为了促进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至关重要。本文具体从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四个特点来阐述教师成长档案袋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行业英语,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文丰.对高职公共课动态教学建设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0. (5) .

[2]邱九凤.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J].教育探索.2010 (8)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9

一、立足幼儿发展需要, 科学完善档案栏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来实施教育, 以促进每个幼儿实现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去发展, 而幼儿个人档案恰恰能给教师提供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苏州幼儿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 市场上印制的那些“幼儿成长记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 只有针对本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去设置档案栏目, 才能大大增强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实用价值。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 档案栏目有所区别。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 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档案栏目的设置理所当然应该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如小班的孩子刚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 认知的直觉性特点十分突出, 思维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波动性较大;他们特别好动、爱模仿。我园在小班幼儿的档案中就设置了“边做边说 (唱) ” (鼓励幼儿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想法) 、“快乐天使” (鼓励幼儿来园不哭闹、游戏中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 等栏目;中班的孩子较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 已具有初步的情绪控制和交往能力, 规则意识逐步增强以及能用身体感官去探索事物等特征。我们就设置了“小帮手” (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争做值日生、在家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 、“友好之星” (鼓励幼儿同伴交往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争吵) 等栏目。而大班孩子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 如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控性逐渐显现, 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表现出好学、好问等。我们在档案中也相应地制定了“我是小主人” (教师、家长在放手、放权的情况下幼儿的生活、学习能力) 、“我的计划我做主” (培养幼儿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 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孩子们有了张扬自己的充足空间。

2. 根据群体结构变化, 档案内容相应调整。

随着新苏州幼儿的大量入园, 我园的生源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新招收的小班幼儿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孩子, 这些孩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的, 不仅行为习惯较差, 而且最大的困难是各说各的方言, 给老师、同伴与他们的交流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发现了这些情况后, 我园教师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重点, 同时也对档案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把“边说边做 (唱) ”这个栏目改成了“会说普通话”, 鼓励幼儿到园要说普通话;在“学习不走样”这个栏目里又增设了小专栏“好习惯大家学”, 鼓励他们仿效好的榜样, 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如此等等。根据孩子群体结构的变化, 相应地调整档案的栏目, 有利于促进幼儿按照教育要求去努力, 群体的教育成效体现得较为及时和明显。

3. 认同幼儿个体差异, 全面反映成长痕迹。

幼儿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不仅应体现年龄层次的差异和群体结构的特征, 更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以利他们的健康成长。 (1) 关注幼儿生活习性, 引导幼儿逐步适应。我园的幼儿因为来自不同地域, 所以他们初入园时在生活习性上总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我们在保持档案栏目的设置与《纲要》要求基本一致的基础上, 还根据各班孩子的特殊情况, 为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度身定做”了档案的专栏。如:有个小女孩叫兰兰, 她来自新疆, 全家都信奉伊斯兰教, 所以凡是和猪肉有关的食物她一概不吃, 再加上许多蔬菜她也不爱吃, 因此营养严重不良, 长得又瘦又小。为此, 教师在和家长协商后, 每到幼儿园吃猪肉的时候就请家长送午饭。教师在兰兰的档案栏目里特设了“营养均衡身体棒”的小专栏, 既体现了对他们民族习俗的尊重, 又注重帮助她改正挑食的坏习惯。 (2) 针对幼儿发展偏差, 栏目设置呵护进步。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问题, 难免有的孩子在发展上也会存在一些必须纠正的偏差。此时教师多指责孩子, 无异于在责怪家长, 也就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了。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 在栏目的设置上有所针对, 多多反映孩子的进步, 既能唤起家长的重视, 又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例如:涵涵的父母都是外地来苏的“高知”, 孩子非常聪明, 语言能力又强, 在班里小朋友都叫他“小博士” (父亲是博士) , 但由于家长比较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涵涵有比较任性、骄横的缺点。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 以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 并在涵涵的档案的“好习惯大家学”这一栏目里特辟了一个小专栏“聪明的孩子不任性”。由于家长能不时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 也逐步认识到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足。 (3)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丰富幼儿档案素材。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必定要家园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 幼儿成长档案除了幼儿园提供以外, 还应该包括在家的甚至在社会群体中的素材。这一部分能帮助教师看到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 看到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家长与自己协同合作所付出的努力, 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 我园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以及调查表上的附言等, 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宣传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并以“金点子招募”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档案版面、栏目和内容的设计中来, 既让家长知晓了幼儿园在教育上正在进行的工作, 也让他们懂得了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重要意义。在建立的过程中, 每个月我园教师都会通过博客或短信向家长征集幼儿离园后的一些素材, 对于能提供音像等过程性材料的家长, 我们也会在幼儿个人档案里的“星爸、星妈”栏目里给他们贴上一颗五角星。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 幼儿成长档案中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档案也成为了密切家园关系的无形纽带。

二、珍视幼儿点滴成就, 发挥档案积极作用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幼儿成长档案就记录了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幼儿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就是教师进行教育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 教师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幼儿成长档案, 以充分发挥档案辅助教育的功能。

1. 注重幼儿成长过程, 彰显亮点及时更新。

《指南》在实施原则中强调了应“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就告诉我们, 应多多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 张扬他们各自的亮点。如:在整理晨晨的档案时, 教师发现他的画从胡乱涂鸦一步步地到眼前的涂色均匀、画面整洁, 这对于一个小班幼儿来说是十分可贵的。发现这个变化后, 教师把他的个人档案展示在班级门口的公共栏里, 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他的进步, 同时鼓励他把在家里自己画的、比较喜欢的作品也拿到幼儿园来, 及时更新档案里的内容。这一做法, 让他对绘画兴趣大增的同时, 也激励了他争取其他方面进步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长和发展方式, 他们不时会给成人带来一个个惊喜。也许这种惊喜很不起眼, 但对于具体的幼儿来说, 可能已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我们成人应该多多留意, 为他们留下各自美好的记忆。

2. 重视积累正确评价, 激励幼儿不断进取。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新的亮点, 注重积累相应的素材, 再用这些材料去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如:珍珍在小班、中班时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学习型”孩子, 在她的档案里有许多令人夸奖的内容, 但也总能看见她哭鼻子的照片:摔跤哭了;没拿第一哭了;饭吃不下也会哭……可自从进入大班后, 这样的照片就越来越少了。原来, 珍珍参观小学后, 萌发了她做小学生的愿望, 她想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教师充分肯定了她的想法和决心, 并把她一个个进步的镜头都拍了下来:手不小心被小朋友挤痛了, 她憋着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在看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比自己做得更牢固, 更美观时, 她还能微笑着;她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不是太爱吃的馒头……细心的老师将这一张张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 放进了她的成长档案里。每当一次次翻开她档案时, 这无声的记录总能给大家讲述出一个孩子为了目标不断进取的故事, 她也更感到自信了。事实说明, 教师注重发挥档案的辅助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 能收到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的教育效果。

3. 恰当运用档案素材, 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虽然幼儿的成长档案只能记录孩子个人的成长轨迹, 但它是师幼、家长共同的辛劳成果和关注点, 教师要善于用好这笔财富, 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协助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园孩子大多来自不很发达的省份, 家长的文化层次大多不是很高, 他们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 因此往往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作横向比较。针对家长这一较为普遍的倾向性问题, 我园利用每月的班级开放日, 请家长来园翻看孩子个人成长档案中孩子进步的历程, 并用一句话作出评价。那些平时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家长在看了档案后, 又惊又叹。“儿子, 你进步了!”“小蕊, 原来你那么能干啊!”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充分肯定, 他们也学会了用纵向的眼光来评价孩子。我们教师也会把在档案里发现的问题请家长带回去一起协助教育, 如:彤彤的有些生活习惯不够文明, 老喜欢把一只脚翘在椅子上, 经教师反复提醒, 改变仍不大。彤彤爸爸看了档案里儿子的“不雅”照片和老师的“温馨提示”后, 忍不住笑了, 说自己在家里就是这样的, 所以孩子也学会了。在和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后, 彤彤爸爸痛下决心以身作则, 改掉坏习惯。在他的积极配合下, 没过多久彤彤的小脚就再也没放到过小椅子上了。他还当起了班级的管理员, 每当看到这种现象时, 他也会对小伙伴说:“快把脚放下来, 小椅子会脏的。”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篇10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于军区机要学校毕业, 我就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人委从事机要员的工作, 从此开始了档案工作生涯。1954年8月1日, 松江省建制撤销, 合并于黑龙江省, 新的黑龙江省政府成立。与此同时, 省人委办公厅在机要室的基础上成立档案科, 编制4人。1956年4月, 省人委办公厅档案科扩大为档案管理处, 编制由4人增加到10人, 内设档案保管组和业务指导组, 工作范围由管理省人委和办公厅内部档案扩大为管理和指导省人委直属单位和专、市县的档案工作。

1957年7月, 省人委办公厅成立“黑龙江省档案馆筹备处”, 定编15人, 我是其中一员。档案馆筹备处与办公厅档案管理处合署办公, 档案馆筹备处的任务是负责对省直各机关档案的数量、案卷质量进行调查和接收, 并收集革命历史档案。筹备处成立后, 首先接收了原龙江、松江省财经委员会、政法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修建委员会、监察厅等撤销机关的档案5 000余卷。

1958年4月3日, 档案馆筹备处接收了省清理敌伪档案办公室移交的敌伪档案2 452卷, 同时接收了8名干部加入档案队伍。1958年10月, 黑龙江省人委办公厅与黑龙江省委办公厅两处的档案机构合并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 设在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1960年4月22日至27日, 省委办公厅在龙江县召开全省地、市、县档案馆工作现场会议, 主要贯彻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交流档案馆工作经验。省委副秘书长宗克文作了会议总结, 他强调在档案整理上从1960年开始, 要以问题为中心, 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领, 以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为原则, 结合其他特征, 对文件进行组卷。对过去形成的卷宗, 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别情况、分期分批、由近及远地加以调整。1960年11月12日, 根据省人委通知, 在省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的基础上, 正式成立了黑龙江省档案管理局。档案馆筹备处在省档案局的领导下负责档案馆的筹备事宜。筹备处下设3个保管组 (科级) , 分别负责收集保管党群、政府和敌伪旧政权的档案。

1961年9月7日, 省档案管理局函知省直各单位, 于9月下旬至12月, 分期分批接收省直各单位代管的撤销机关的党政档案, 即原合江、牡丹江、松江、嫩江等省和黑龙江省委、省人委系统1954年合省前的党政档案, 由省档案馆筹备处集中统一保管, 并为各单位需要时提供利用。至1963年底, 档案馆筹备处经调查接收, 作为馆藏基础的档案卷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11月22日, 省档案局以关于省档案馆筹备处工作情况和今后开展工作的看法为题向国家档案局作了报告。“到现在, 保管档案和资料56 696卷 (册) , 其中革命历史档案2 260件, 撤销机关档案40 915卷, 敌伪旧政权档案3 219卷。档案共计125个全宗, 44 134卷, 资料12 562册。”

1964年2月8日, 省委、省人委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省级档案馆的决定, 正式成立黑龙江省档案馆, 定编42人。省档案馆是省委、省人委的直属文化事业机构, 业务上受省档案局指导 (局、馆合署办公) 。省档案馆内设机构改称三部一室 (科级) , 即第一保管部 (党群档案) 、第二保管部 (政府档案) 、第三保管部 (旧政权档案) 、编研室。自此, 省档案馆筹备处的工作圆满完成, 档案馆工作走向正轨。

1965年10月19日, 黑龙江省档案馆由哈尔滨市阿什河街18号迁往花园街14号, 这是刚刚落成的新型档案馆库, 建筑面积3 065平方米, 也是全国省级档案馆中最早的新型馆库。同年11月15日, 省档案馆青山营林区档案战备后库竣工, 总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3栋平房) , 经与小白实验林场共同验收, 由小白林场负责代管并使用。

但是,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 档案局馆均停止了工作。从1966年11月到1968年12月, 档案工作出现停滞。12月28日, 省档案馆恢复工作, 成立黑龙江省档案馆革命委员会, 兼管全省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文革前原馆一、二保管部合并为一个保管组, 称党政档案保管组。省档案馆恢复工作后, 主要任务是接收省直机关的档案进馆 (1955~1966年的档案) 。1972年省委决定恢复省档案局的职能, 实行局馆合署办公。1974年组改处的建制, 局馆的内部机构统一排列为:办公室、一处 (局业务指导) 、二处 (党政档案保管处) 、三处 (旧政权的历史档案保管处) 。1980年3月, 为了加强对档案馆工作的领导, 局馆的内部机构分设。档案馆的内部机构设有:党政档案管理处 (负责对省委、省政府及所属单位、人民团体、中央驻地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的保管、整理和编目) 、历史档案保管处、编研处、技术处、征集科 (1986年8月成立, 1990年末撤销) 、档案利用接待室。

黑龙江省档案馆在筹建及发展过程中, 馆藏共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等工作, 为今日之黑龙江省档案馆的存在夯实了基础, 也为档案利用服务社会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档案的接收

1961年1月在阿什河街18号有了档案库房后, 第一次大批量的接收了省直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省前撤销机关的全部档案 (原牡丹江、合江、嫩江、松江撤销省和黑龙江省1954年前的档案) , 计120个全宗, 40 915卷。

1968和1969年第二次接收了省直机关1955至1967年全部的档案和资料 (包括未办理完的文件、待销毁的重要文件等) 。文书档案约22万4千余卷, 财会档案100余箱。因省直机关所有机构均被“砸烂”, 全体干部都参加学习班, 档案陷于无人管理状态。省革委决定全部档案由省档案馆接收。

1988年第三次接收了省直1968至1975年的档案 (省委、省政府接收到1980年) 。

1993年第四次接收了省直1976至1980年的档案进馆。

二、档案的征集

在1959年档案馆筹备期间, 筹备处两次派人去中央档案馆复制历史文件———满洲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档案2 400余件, 每件印制21份, 分给辽宁、吉林和我省各7份, 主要为党史研究提供利用。

1961年省委宣传部、省委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局、省档案局关于收集和统一保管革命历史文件资料的报告, 根据此文件精神, 筹备处从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和省地方党史研究室接来革命历史文件原件和复印件130件, 日伪档案中反映我党活动的材料150余件。

1963年1月12日从省文化局接来撤销单位哈尔滨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45本 (其中包括邓小平1961年7月视察大庆油田的纪录片) , 除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纪录片保存在我馆一处, 其他44本于1964年移交给省文化局, 转交中央文化部有关部门保存。

1965年11月派出两个组分别去佳木斯、牡丹江市档案馆、图书馆征集, 征集回来一定数量的党报、政府公报和资料。

1981至1990年先后到辽宁省档案馆和我省、吉林省十几个市县进行了广泛征集, 通过借回复制、当地复制、抄录和翻拍等方法, 共征集档案6千余件。

1982、1983年两次去中央军委解放军档案馆复制、抄录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文件300余件。

1987年去中央档案馆复制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发给地方的电报档案2 200余件, 同时接回经中央档案馆清理出准备处理的属于我省各级机关越级上报中央和东北局的文件8麻袋, 经过鉴定整理, 属于我馆保管的, 已补充到各全宗里, 属于市县的, 分别转送给各市县档案馆。

三、档案的移出

1971年根据省革委办12号文件通知精神, 鉴于省直各机关都已恢复职能工作, 将1968、1969年接收进馆的1955~1967年长期保存的档案40 600卷以及1960年以后的财会档案移交省直各机关自行保管。

1976年11月根据中央办公厅通知精神, 将毛泽东主席1950年2月访苏归国路经哈尔滨视察时, 对松江省及哈尔滨题词原件送交中央办公厅保管, 由中央办公厅制作1套复制品交予我馆保存。

1986年9月根据国档发[1985]48号文件“关于军事革命历史档案移交解放军档案馆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 将我馆保存的龙江、松江等军区的档案, 移交给中央军委解放军档案馆, 我馆保存1套复制件备查。

此外还有满洲里外运公司及绥芬河军政委、海关、外运公司等机构的档案交回原机关。

四、档案的整理与编目

(一) 档案整理。

1958年前各机关都按过去的“分类大纲”类项目分类法组卷, 1958年后按新方法———六个特征重新进行了组卷。采用新方法立卷时, 上级文件作为指导性文件是与本机关文件分开立卷的。1959年上海会议后, 又按周恩来总理关于“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才好整理”的批示为指导思想, 将上级与本级、本级与下级文件内容有密切联系、保管期限相同的组合在一起立卷。我处首批接收档案是在1961年, 进馆的档案都是按新方法立卷的, 档案进馆后, 一直保持原基础未进行加工整理。只有省邮电局几个全宗是按分类大纲方法整理的, 为了以后研究分类大纲方法的需要, 而没有按新方法整理。1963年末, 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省档案馆工作会议, 我随同副局长韩二辉、办公室主任盛彦参加了这次会议。国家档案局曾三局长针对各地整理速度缓慢的情况, 提出了“以利用为纲”的整理方针。参加会议后, 我们参观了中央档案馆的档案库房, 看到中央档案馆的重要文件都是单份文件保存的, 认为这样在提供利用上便于保密, 于是在1964年决定将保管一处的几个省委1949年前的革命历史档案都分成单份文件, 以件为单位装订, 又按问题组成子母卷。

档案的整理工作, 在文革以后, 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过一些小量的整理, 如1969年接受了一些零散文件的整理;档案战备鉴定后部分文件调整立卷;新征集来的文件立卷;缩微前案卷的标准整理等, 总之, 零星的整理工作每年都有一些。

(二) 档案编目。

我们所说的档案编目, 主要是指编制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目录, 提供给接待室, 为广大利用者提供方便。省档案馆1968年恢复工作以后, 首先编制的是全引目录。将1954年前各省委卷都编出全引目录。1969年10月至1971年, 档案转移后库, 此时主要任务是在后库看堆。1972年至1975年, 中心任务是核对1969年6月鉴定保存下来的案卷, 逐全宗逐目录地清点核对, 然后重新编制1套案卷目录。1976年5月4日, 派人去北京荣宝斋复制毛主席题词, 并对原件进行单片装裱。1977年至1981年采取集中人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编制了一些比较适应当前需要的专题目录、专题卡、文件分类目录等检索工具。1982年以后, 省档案馆抽出部分同志搞档案史料汇编工作。到1987年止, 共编出《剿匪斗争》、《土地改革》、《建党》、《建立政权》、《支援前线》、《大生产》、《城市工作》和《黑龙江1945~1949年大事记》等8种史料, 每种发行全国各省市档案馆、图书馆近千册。1987年进行了合江省委全宗档案的著录试点工作。

五、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我省馆藏档案自1965年至1982年曾鉴定过4次, 销毁过3次。

第一次档案鉴定于1965年, 是为了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进行的鉴定试点工作, 同时也想通过这次试点提出一个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标准来, 以指导全省的鉴定工作。首先试点的是合江省委全宗。由局、馆科级以上干部参加, 以文件为单位划期限。具体做法是每个人轮流看1份档案文件, 阅后签上自己对这份文件划期限的意见。这次鉴定没有涉及到销毁, 只是划分出永久、长期两种期限而已。

第二次鉴定于1969年6月开始到9月末基本结束。鉴定的原因在于:1969年3月, 前苏联军队侵犯我省边境“珍宝岛”并发生了激烈的战斗。4月, 毛主席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指示。为了加强战备, 避免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档案抢救转移不及, 经请示省革委领导批准, 从省直各系统干部学习班临时借调30多人搞档案鉴定。这次将24万余卷档案划为永久、长期、销毁三分开。永久、长期档案转移后库, 将剔出销毁的11万卷档案资料和1959年前的财会档案, 于1969年12月2日经省革委办公室主管领导批准销毁。

第三次鉴定销毁于1978年, 针对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档案, 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省委机关红色造反总团形成的材料, 共计488卷, 根据1978年省委批转省委组织部关于清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干部档案材料的请示报告要求, 由省委揭批办负责同志主持清理。清理结果:总团的档案留下51卷, 各分团的档案留下5卷。1978年6月6日揭批办写了清理情况报告, 经谢勇、陈文治、陈俊生、李力安同志批准, 由揭批办负责销毁。另一部分是省委定案组形成的原省委、省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定案的副卷, 共69名干部, 1 098卷案件材料, 由省委定案组调回负责清理。将被审查人写的一些“反省交代”材料退还本人, 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资料交省档案馆保存, 剩下的831卷全部销毁。

第四次鉴定销毁的档案是1960~1970年省委、省政府、省委党校、团校、贫办、经委、计委、建委、统计局、林科院、外办、航空俱乐部、省政府驻上海、北京办等单位11 455卷 (册) 财会档案。也有批准手续, 存在档案全宗卷中。

六、档案的保护

我馆保管的部分档案, 历史上曾经受过山洪的侵害。主要是在1969年10月以后, 档案战备转移至尚志县冲河宏伟山区, 临时借用三线工厂的两栋宿舍做库房。由于山区夏季阴雨连绵, 库内外的湿度几乎相等, 又加上1970年夏季连下暴雨, 引起山洪暴发侵袭库房, 有些接近地面的卷柜受到山洪的浸泡, 致使一些档案出现发霉现象。1971年7月从后库转回前库, 不久“9.13”林彪叛逃事件发生, 迫使在10月份又将这部分档案从前库转至五常县长征林场新建的地面后库。虽然是专门建立的档案库房, 但毕竟是山区, 空气中的湿度和尚志宏伟山区类似, 库内又没有特殊的防潮设施。直到1978年4月25日, 档案才由地面库转进山洞库。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改善, 基本上达到了恒温5摄氏度。湿度方面, 在未采用机械除湿前靠冬通风、夏封闭、春秋两季看天气, 入冬后11月开始靠人工掌握调节湿度。1982年安装了3台除湿机, 自动控制除湿, 相对湿度基本上控制在55至65度之间。冬季仍然采取自然通风。1987年7月, 五常后库的档案全部运回省档案局所在地的前库。

上一篇:制冷空调技术下一篇:体外抗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