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段舞蹈教学

2024-06-20

小学低年级段舞蹈教学(精选九篇)

小学低年级段舞蹈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范读,多元性,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至关重要。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就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所以,笔者在此就小学低年级段的朗读教学谈一点儿看法。

一、了解范读的重要性

所谓范读,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它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容易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人基于人的直觉语言知识、既成观念和感情倾向对于言语对象的整体直觉。”然而,人的语感是如何形成的,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语感的心理表征方式是什么,对此人们充满了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笔者认为,要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之后才会产生语感,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才能产生读的愿望,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视朗读的多元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和形式的权力,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语句、段落。这样,学生的朗读便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沟通的基础上的,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带有很大的个性化因素。学生在有情、有境、有理、有趣的朗读中,既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又获得了语言能力的发展。朗读的各种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节奏、语调等,是在经常性的朗读实践中习得的,不同的朗读主体其朗读技巧的处理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朗读处理也表现了学生对文本带有个性色彩的不同理解,它能丰富和扩大文本的内涵,使文本不再是“僵死”的,而是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被“活化”。因此,教学中要倡导个性化朗读,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气势、读出韵味、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三、增强评价的指导性

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十分重要。教师只有用点睛之语,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指点迷津,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细心倾听,一般读后就及时评价,这样评价符合反馈教学原理,有许多优越性,尤其适合评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学生读后,教师的一句鼓励会给学生增添百倍的信心。朗读是读者对作品描述感情的搜索体验,是读者对作者表达感情的升华,是读者对自己形成情感的流露。读不好的原因或是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或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后立刻给出评价,也许学生并不能体会。因此,这时应让学生在练读中体会,在听读中比较,当他能把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体验读出后再评价。总之,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朗读的方法,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

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 篇2

中国画是个与西方绘画区别甚大的独特体系,它本质上不是西方概念的纯绘画,特别是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画,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为西方所无,也正因如此,中国画才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因看不懂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文人画而逐渐放弃中国画特色而屈就西方画的画家时而有之。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到底是应该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去欣赏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精华呢,还是应该要求艺术降低传统文化含量和品位,去屈就没有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不高的现代人 答案显然是前者,因为文人画不能被欣赏就认为是它的错,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西倾之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要普遍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提高现代人对诗、书、画、印文化的欣赏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中国画从“精英培养”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教育”。通过学校教学将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事业“从娃娃抓起”!学校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近年来,中国画逐渐被引入小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但由于其用笔,调色及对水分等掌握等要求都非常高而被只限于在小学高段进行传授教学,而没有在小学低段学生中组织教学。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高段年级的孩子无论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较低段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学习好中国画教学。但是,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中国画的教学更适于在小学低段进行。

理由一,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和培养

中国画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在小学低段进行教学传授符合儿童美术才能培养的原则。有人曾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在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儿童美术才能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再次被证明,然而这不是我现在想探究的,上述调查结果除了表明儿童美术才能与其本身素质之间的一定联系之外,也说明了一个好的艺术环境多余激发学生美术才能的重要性。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艺术熏陶中成长。良好的艺术环境。父母对艺术的执着都将影响和激发孩子美术才能。同样,若要激发小学儿童对于中国画美术才能必定也要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创造出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这就要求中国画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五、六年级,而需要更普及到全校师生之间,包括低段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浓郁的中国画学习氛围。此外,另一项统计表明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从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在低段儿童中开展中国画的美术教学对于将来学生在中国画的创作和造诣上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教师不该忽略这一重要信息。

理由二,培养低段学生中国画能力有助于低段学生诗词教学 小学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和体味这一艺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是小学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如今小学低段诗词教学基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师借助诗词训练学生语感,要求学生背诵大量诗篇而并未真正领悟诗词意境,这导致多年来小学诗词教学成效不大的结果。事实上,诗词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自古以来,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合成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极至,要学习好诗词,一味死记硬背不足以体会出那种真正的韵味。在小学低段中培养学生中国画能力,可以使学生诗画结合,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同时,小学低段诗词教学的贯彻也可以促进中国画教学在小学低段的开设,让孩子在一种综合的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不断发展。

理由三,中国画能力的培养不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将中国画放置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之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因为有人认为低段学生无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都不适合拿毛笔作画。小学教育界曾发起过一场保护小学儿童生理健康发展而在小学低段学生中提倡用铅笔而不用自动笔或圆珠笔的运动。所以,同样有人认为,毛笔作画是会影响小学低段儿童的健康生理发展。小学低段儿童生理发展的确还没完全,本着保护儿童生理健康发展的愿望固然好,但因此而拒绝一切合理尝试与教学就显得不合理。事实上,脑的发展决定着个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决定着个体的心理发展。研究表明。人脑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为:新生儿为390克;8—9个月儿童为600克;2—3岁儿童为990—1011克;6—7岁儿童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岁儿童为1400克,达到了成人的平均脑重量。由此,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小学低段儿童(9岁)与小学高段儿童脑的重量仅差50克,小学低段儿童在这方面学习中国画的条件并不过于逊色小学高段儿童。以现实为例,事实上,许多著名画家古有齐白石,徐悲鸿,今有石涛,潘天寿无一不是从小开始培养其中国画的能力的。再者,从心理上说,小学低段儿童在心理上的发展也是以开始担当中国画的学习能力。艾里克森认为,人生的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而第四阶段正是小学低段儿童的发展阶段(7--12岁)。他认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种勤奋进取与自贬自率相矛盾的环境中。中国画教学在这一时期进行传授,正是着力于激发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学习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校的学习活动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尤其是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古有陶情养性之说,在小学低段正确开展中国画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从这样一种矛盾中摆脱出来。所以说。我们担心小学低段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会不适合中国画教学显然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小学低段儿童中,培养中国画能力,利用中国画教学去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身心更健康地发展。

理由四,中国画教学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想象力,引发创造力 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同样,艺术想象也需要艺术创造来促进.教师要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中国画艺术的教学,开发低段儿童的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首先,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中国画的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有别于油画的写实,却甚似于儿童画的天马行空。中国画的这一特征使得它比一般美术门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其次,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中国画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眼前,无论是一朵花的绽放,还是一条小鱼的游姿,中国画都以最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再现,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象展示,这更适合小学低段儿童形象思维的特征。总之,在小学低段儿童中进行中国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美好形象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变死记硬背为形象化记忆。

以上阐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画教学在小学低段儿童中进行非但不会因其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不足受阻,相反的可以促进小学低段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历来的中国画教学对象中,小学低段儿童被作为一个新的对象团体提出,仍是有别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的。针对小学低段儿童进行中国画教学时就必须区别于成人化教学,而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国画教学,以下提借几种方法,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方法一,从笔墨游戏开始让学生熟悉中国画,并培养其乐趣

7-9岁的儿童通常都乐于游戏的方式接受新事物。教师一开始采用笔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便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中国画时便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学生在将来的中国画学习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

方法二,从画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

从笔墨游戏的期待中走来,下一步教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从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更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画。简笔画的特点是以简单的线条画出生动有趣的图像和表情,这无疑是对孩子们的又一个游戏。当孩子用他们手中的毛笔画出那些可爱表情,有趣图像时他们的成就感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同时,这份成就感也将成为推动学生继续进行中国画学习的大动力。

方法三,用国画的工具材料,让学生画儿童画

在成就感的巨大推动下,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就会发挥到极致,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创作。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用国画的工具材料,让学生画儿童画。之前提及,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讲求的是一种意境,甚似儿童画的天马行空。从这一点看,发挥他们无穷的创造和想象力,又不为学生将来的中国画造诣作铺垫。现行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儿童画的方式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已成为小学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内容。

方法四,从小品画入手,规范地教学“正宗国画” 经过了儿童画式的中国画创作,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对学生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国画教学,从小品画入手,规范地教学“正宗国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充满文化底蕴,艺术氛围的中国画的殿堂。从理论到实践,对于学生而言,这才是中国画学习的开端,相比之下,之前的学习只是整个中国画学习中的热身运动而已,所有的铺垫和准备便是为了迎接这个开端,继续这个过程而来。

小学低年级段如何开展识字教学 篇3

一、结合生活实际, 串字成句, 丰富文本中单个生字的故事情节

日常教学中, 我们大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等一些常用识字方法来组织教学。这些常用识字方法的频繁使用对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一年级孩子来说, 实在是个挑战。为了摆脱这个问题, 教学中, 我创造性地将课后要求识记的生字改编成学生爱听、愿听的小故事。故事很好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生字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呈现。

儿歌《比尾巴》琅琅上口、读来极富儿童情趣。但认识12 个生字的识字任务依然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用以往识记生字的方法, 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研读教参后, 我利用课件大胆地将文本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编进了童话故事里。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 让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 其记忆方式也在不知不觉的变无意识记为有意识记, 开始主动而自觉地识记生字, 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依托教材, 领会编者意图, 灵活运用编者对文本编排的“匠心独具”

人生识字聪明始。良好的开端, 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其克服畏难情绪, 学得轻松愉悦。翻开人教版教科书, 不难发现, 一年级上册的识字 (一) 中的“口耳木”就是将象形字放在了一起来归类识字。这对于刚刚接触汉字教学的孩子们来说, 无疑是最恰当的安排。

造字方法中, 首推象形。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虽然不多, 但它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 也是培养识字兴趣的最佳切入点。编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 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去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编者对于教材的编撰、排版可谓煞费苦心。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善于捕捉编者的“匠心独具”, 灵活而巧妙地加以运用, 合理布局, 发挥教材的最优化作用, 整合教材, 优化课堂, 努力为学生搭建起与编者、文本对话的交流平台。

三、合理利用偏旁部首反推字义字形, 引申拓展, 扩大识字量

新课标给第一学段 (1-2 年级) 所提出的识字目标是认识1600 个左右汉字。虽然识字量较大, 但这个学段所要求识记的汉字大都是学习生活中常用常见的, 识记起来并不困难。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 所学非常有限, 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反推字义字形, 利用联想法, 举一反三, 帮助学生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识字思维。

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中的生字“胖”时, 我把课前精心搜集整理的“肉”字的字型演变图片通过课件予以出示。从甲骨文到金文和隶书, 生动形象的图片, 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肉”到“月”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大胆猜测, 我们的身体部位很多都是用“月”做偏旁。依据学生发言, 随机板书:肚、腿、脑、 (心) 脏、肝、肺、脚、胳膊等。这样的教学形式既丰富了学生对字理知识的了解, 又大大扩充了学生的识字量。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拿很多偏旁做文章。学生在这种系统的归纳识字中明白了字理, 了解了字形, 理解了字义, 实在是一举多得。

四、巧妙发挥教学机智, 让丰富的想象力为课堂注入新奇的魔力

依据偏旁部首反推字形字义的归类教学, 虽然好用, 却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可能面面俱到。小小的中国字千变万化, 如何将这种“千变万化”掌控好, 考验的便是我们教师面临一些独特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迅速、准确的应变能力。

教学生字“冰”和“净”时, 问题就来了, 为何“冰”和“净”字是“冫”而不是“氵”?

灵机一动的教学机智这个时候就少不了:

1.冰:河面已经结冰了, 水可不就少一点了。

2.净:教室里已经打扫干净了, 需要的水也就会少一点了。

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 篇4

现在只要是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谈论一个问题《新课标》。《新课标》带来了新教育,正确把握新课程“新”的特点是教师学习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的起点。《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

一、创设情景的困惑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情景,但有些教学内容就很难创设适当、满意的情景。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景呢?该遵循什么原则?

二、合作学习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大多数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报的现象多。同时,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小组中活动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合作学习的时间问题,把握不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等,盲目的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经常发现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时间太短,学生正在激烈争论,各抒己见,蛮有兴趣的讨论,交流时老师就强制学生停止,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长,致使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三、活动形式的困惑

目前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活动形式,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得

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篇5

一、打破教学形式, 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说到“教学”这两个字, 笔者认为应当这样去理解, “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站在台上一味地灌输, 而应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是已知者对于未知者传授知识的过程。在生字教学中, 这个已知者, 可以是老师, 可以是家长, 可以是同学, 甚至可以是街边的某位路人。传统的课堂, 都是以老师为主体, 由老师牵着孩子们的思维走, 采用强硬的反复写记, 可是往往效果不好。而当你把课堂真正地放手给孩子们时, 他们之间互相带动、互相竞赛, 一个个的字就悄悄地进入了他们的头脑中, 使课堂氛围一次次地到达顶峰, 取得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打破教学形式, 个个都是小老师

每节课之前, 选择几名小老师, 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课上, 老师把教的权利交给这些小老师们, 老师只做这个课堂的监督者。让学生用他们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讲解、记忆生字, 学习者理解起来会更易接受。讲授的学生在准备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预习生字的好习惯, 而且如果遇到困难, 他们就会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主动求知的意识在他们心中便逐渐养成了。成功之后, 孩子所收获的自信会对其他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班级中有几名学生成功做了小老师之后, 竞争意识在逐渐地蔓延, 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 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孩子独立的识字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方式很普遍, 但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孩子们不懂得合作, 只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浪费了课堂时间, 而且也很难维持纪律。其实小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为了避免小组学习的弊端, 可以这样进行, 比如:学生可以在班内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或四人小组合作) , 找到伙伴后, 教师便明确学习任务, 在小组开展识字活动, 按照独立认字的步骤, 每人负责一项识字任务, 有的正音, 即“认”, 有的说字的组成、结构, 即“想”, 还有的说组词, 即“用”。活动中教师边作检查边从旁指导,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小组长给予及时的帮助。孩子们的识字热情高了, 识字的效率也高了。

(三) 走出课本, 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 即使通过多种方式, 学生的识字量还是有限的。而在生活中, 却蕴涵着更巨大的识字空间。大街上的广告牌、沿街的商店、道路两旁的标语、超市里的包装袋等等, 都有大量的生字等待学生去认识。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时, 与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的支持, 让孩子在生活中, 多多识字。同时, 也要培养孩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要着急的品格, 引导他们有礼貌地请教他人, 让识字有更广阔的空间。

二、采用多种方式, 提高识字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既然让孩子喜欢识字, 兴趣就是关键, 而对于低年段孩子来说, 游戏的方式是提高兴趣的法宝, 运用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利用各类小游戏来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强化识字教学。我采用的游戏方式主要有:

(一) 巧用读字卡片

北师大语文教材为每一课都配备了相应的识字卡片, 协助识字教学。这简简单单的白纸片, 如果你动脑筋使用它, 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 把读字卡片变成一个个生字宝宝, 让学生认领生字宝宝, 认领生字宝宝后, 要独立认识它, 然后运用“认”“想”“写”“用”的四步骤教给全班同学, 表现最好的同学在下一节课时, 有认领生字宝宝的优先权, 而且这个生字宝宝具有终身权, 就是你一旦拥有了它, 这个生字就永远属于你了, 你不仅要自己学会并且记住它, 还要在课下肩负起责任, 哪个孩子不会的要负责教会, 保证全班同学都牢记它。这样, 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使每个孩子肩上都有了责任, 在督促别人学习生字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增强了自己学习生字的能力和兴趣。

(二) 帮部首找朋友

部首既可表示一个字的字音或者字义, 同时也是区分形近字的关键。所以, 我会在课上把每一个新字的部首拆分开, 打乱分布在黑板上, 然后重新组合部首, 组成学习的新字。这样, 既掌握了生字又加强了记忆, 而且在找部首的同时就区分开了这个新字的形近字, 起到了一箭数雕的效果。

(三) 编故事

同学们都特别的喜欢故事, 平时爱看故事书, 更愿意听故事讲故事, 如果把每一个汉字融入故事里, 同学们一定会更感兴趣, 记忆也更深刻。比如, 我就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来帮助同学们学习“羞”:“从前有一只羊, 它出生时尾巴就是歪的, 他总认为自己很丑, 总是很害羞”。把“羞”字赋予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后, 我发现几乎全班同学对这个字掌握得都非常好。我想这对识字教学, 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识字方法。

(四) 恰当应用简笔画和图片

在识记象形字时, 我画出相对应的简笔画, 把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些字。比如我在教学“瓜”字时, 就在黑板上画了结满果实的葡萄架子的简笔画, 寥寥几笔, 学生兴奋地举起小手喊道:“老师老师, 太像了太像了!”这样能使孩子很快识记生字, 又能掌握字义,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小学三年级“段”的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段”的训练

“段”, 是篇的组成部分, 是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是连句的结果, 也是篇的雏形与基础。“段”上连词句, 下连篇章, 把众多字、词、句所表现的材料, 围绕着一个中心, 构成了一个单位, 负担着表现文章中心的部分任务。必须从三年级开始, 扎扎实实地训练, 因为三年级是连接高低年级的纽带, 它既要巩固低年级字、词、句的教学成果, 又要为高年级加强篇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 我们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应该重视“段”的教学。

一、抓好基础

先让学生理解自然段里的每个句子, 每个句群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思考, 概括出大意。如在语文《周总理的睡衣》中, 第一段, 先让学生看一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一句一句读下去。由句子想到描写的事物, 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从而弄清第一段是写邓妈的年龄;第二句, 写邓妈妈补睡衣的神态;第三句写睡衣;第四、五句写邓妈妈补睡衣的熟练动作和认真态度。经过比较和课后提示, 找出三、四句是重点。从睡衣已经有个几个补丁说明睡衣已经补过好多次, 还没有换新的;再从下一句一个“又”字和“熟练”的动作, 联系邓妈妈的年龄, 反映出邓妈妈和周总理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段”的教学中, 应抓好词句的联系, 并在词句联系中注意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完善、正确的认识, 这是“段”的训练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学好“段”

有些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 通常写在一个能高度概括中心的意思的句子里, 这个句子, 我们把它叫做中心句。中心句在自然段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一) 在段落开头

它概括了本段的中心内容, 规定了本段的叙述范围。它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是总述与分述的关系。因此, 把这样的中心句又叫总起句。如第五册《大雪山》一课第三段中, 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 接着用了四个具体的实物写战士把“毯子”“油布”“枯草”和“羊皮”都当作御寒衣物的感人场面, 以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 使句子之间紧密联系起来。

(二) 在段落的结尾

它归纳全段之意, 起着总结全段中心意思的作用, 这样的中心句子又称总结句。如第五册《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就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绿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最后一句就是本段的中心。由具体到概括。

(三) 有的中心句写在段落中间, 一般把这段话划为两个层次

中心句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 第五册《南京长江大桥》第一自然段共有7句话, 其中第三句“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前一分句点明观看大桥的天气, 后一句总写大桥的壮丽。对以上有中心句段的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把握本段内容, 认识“段”的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有中心句的自然段, 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层次关系。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要善于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段的结构形式以抓住“段”的中心意思。

在自然段的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 教师可根据教材安排,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意义段的教学。通过意义段的教学, 初步教给学生连段成篇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搞清楚一篇文章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懂得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 为四年级进行篇章训练做好良好的铺垫。

三、在理解自然段的基础上, 教材逐步引导学生向理解意义过渡

指导学生按意义段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教材第一次在《李时珍》一课后, 提出分段的要求, 根据提供的段意分段。这是初步培养学生分段的最基本方法。教学时, 先让学生读懂课文, 弄清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自然段是意思明白后, 再和课后所提示的三段段意进行比较, 把意思相近的, 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划为一起, 这样把课文的5个自然段划分了3个段落。分段后, 还要指示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重点写了什么, 段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给学生一个分段的初步接触, 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之后, 转入三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教学, 除继续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外, 还要运用各种训练形式和方法, 由浅入深地加强意义段的教学。形式可为:教师做分段示范;按课后提出的问题分段;根据段意分段;编写结构提纲分段等。分段的方法可采取以下几种:按事情发生顺序分段, 如《黄继光》;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大海的歌》;按空间方位顺序分段, 如《小交通员》;按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分段;按总分关系分段, 如《课间十分钟》;按问题分段 (说明文) ;按参观访问的顺序分段,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除此以外, 还要教给学生归纳段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为概括法。就是对文章段落仔细反复思考, 然后用自己的话把段意概括出来;取主法, 同时有几个自然段, 其中有的自然段体现本大段的主要意思, 那么就以本段的意思为段意。对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就应该找出最能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作段意;缩句法, 对重点不明显的段落, 若把有关句子都写入段意又嫌太长, 便可采取缩句法, 将段落的文字加以压缩, 提炼成大意;连词法, 有的课文各段都有一些关键词语, 如能找出这些关键词语并将其串联, 也可表达段落大意;摘句法, 这是对有的课文段落中有总起句、过渡句、小结句, 这些句子往往统率全段大意, 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 就是很好的段意。

通过以上分段和归纳段意方法的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后, 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段, 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分段。教师要在不同类型的教材中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一类课文, 重点教方法、学技能;二类课文, 点方法, 练基本功;三类课文, 用方法。初步养成习惯。

小学低年段美术简笔画教学初探 篇7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我认为要使小学低年段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美术绘画技能技法,提高该年段学生的美术绘画水平,就应该不断改善与提高美术简笔画教学水平。根据低年段的特征,联系其年龄、心理等因素,设计出适合低年段美术简笔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小学低年段美术简笔画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全面并深厚地了解所教对象

小学低年段是最能表现儿童个性与情感,表现对世界看法的黄金时期。该年段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作品的画面具有表现力,色彩丰富大胆、无拘无束。我们需要在开学后有限时间内,去了解所教低年段学生的情况,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每一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有了解清楚了,才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例如,在我所教的低年段学生中,有个别孩子反应较慢,不如其他学生。我就让他从最简单的单个简笔画学起,降低对他的绘画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他们目前的绘画水平,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与大自然,不断丰富表现手法,使他们每个人的绘画都各有特色、不拘一格。

2. 掌握美术简笔画的知识与技法

美术简笔画是采用点、线、面等多元化的元素,将直线、曲线、圆点、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基本形状,拼搭创造出不一样的图形,把图形简洁、概括、形象、夸张地表现出来,平面化的造型,突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使得画面生动形象,装饰性强,具有易学的特点。美术简笔画会利用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如水彩笔、勾线笔、油画棒、蜡笔等,表现形形色色的人、植物、动物、景物,等等。

对于美术简笔画的基本步骤的学习,首先我们要学会选定适合的表现角度,如人物的侧面、正面、背面,瓜果蔬菜的外表以及切剥面等。其次通过细心的观察,学会运用基本的元素符号、线条等概括所描绘对象的基本形状、主要特征。最后设想好最简单的运笔程序、作画步骤。

3. 结合实际教学,探究美术简笔画教学方法

美术简笔画在美术教学中一直被运用,但是由于简笔画简单概括,让许多老师单凭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走进了误区,一直使用单一的简笔画进行教学,使得美术教学变得苍白无力。

学生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条件。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第一次美术课的作业,了解低年段学生对美术知识、技法掌握的情况。因此你会发现,低年段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他们普遍没有美术基础或基础不扎实。通过第一次的作业的反映情况,我们要及时改进美术教学方法。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简笔画进行教学,教授简单的简笔画图案。但在低年段学生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一味临摹的情况。我们要大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及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学会简笔画的技法,学会去观察事物、概括事物,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没有创新。

我发现除了学生思维定向外,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上,可以看出学生作品造型图示化、概括化很严重。学生的画面背景总是千篇一律,经常是太阳、云朵、小花、大树等,都是一模一样,使得画面毫无创意,让人看了很无趣。教师应该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看到并学习不同的画法,如介绍树的种类,观察不同树的形状:掌握树的不同简笔画画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课件了解长有果子的果树、四季都是绿叶的雪松、海南岛的椰子树等,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等多样化的元素创造画面。

色彩是画面结构的元素之一。学生一般只会用单一的色调进行涂色。对于学生来说,在给大面积的背景上色时是无聊而又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上色、自由畅想,把大面积的单一色调,发展成为有点、线、面结合的多色调画面。例如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三课《新花布新衣服》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利用点、线、面来设计花布,强调画面的统一性。运用手中画笔改变画纸白色的背景,让“花布”更加绚丽多彩。从色彩入手,可以让学生大胆作画、大胆尝试,不拘泥于现实,充分发挥低年段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

4. 低年段美术简笔画作品评价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经验探讨 篇8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低年段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识字、写字教学成为低年段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好识字写字教学,应借助现代科技,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认字、写字和记字的兴趣。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图片和影像资料, 加强学生对汉字与事物间的联系, 加速记忆。 如 “ 日 ”字教学 ,首先 ,老师展示不同有关太阳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共同点。 然后让学生画出心中的太阳, 并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 接着老师写出“ 日”字,将“ 日”字与太阳形象对比,从而很好地加强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二、在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低年段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爱玩天性,上课时易心不在焉,老师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应增加游戏环节,从而迎合学生爱玩的天性。 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生字。例如,让学生猜谜语。老师出谜语“ 日月相依猜一字”,引导学生思考,是把日、月画出来还是把日、月两字写在一起。 然后老师再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 明”字的认识和记忆。 同样“ 品”“ 休”等字都可利用谜语进行教学。 再如,识字抢答游戏。 老师把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抢答,答对的学生给予红花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开展专题识字教学

没有连贯性的识字教学其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不好,因此,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注意将各个生字有机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因此,老师可在每节课进行不同的专题识字教学。 例如水果专题教学,老师先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水果,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然后老师将“ 苹果、桃子、橙子、西瓜”等水果名字写下来,指导学生朗读和跟写。 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写下水果名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再如,动物专题、汽车专题、衣服专题等,采用同样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识字速度。

小学低年级段舞蹈教学 篇9

一、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有效阅读教学常态化

阅读素来就有“学习之母”和“语文学习的根本基础”之说。这种基本认识和教学行为,对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而言,显得既非常及时又特别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势必坚持把有效阅读教学实施常态化。首先,借助教材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现行版”的阅读教学中,小学各年级段都有其基本要求。如,中年级学段的基本阅读要求是:能够借助字典等工具联系课文进行分段,并能概括其段落大意;注意读通课文,能够全面把握大意,读出课文感情。从四年级开始,则是以“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的形式来渗透每篇课文的阅读要求。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阅读学习就会有种方向感和指向性,学习过程就会少走弯路。其次,通过自学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理解性地读和质疑性地读,帮助小学生能够基本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读通课文、简述内容、划分段落、答题质疑”。最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给予引导、启发和点拨,并做好当堂检测和总结梳理工作。切忌“面面俱到”“越俎代庖”甚至“大包大揽”,否则,学生思维将在“休眠”状态中沉沦不起。

二、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习作起步教学部曲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启蒙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我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和总结,逐步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了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三部曲。首先,唱“畅想曲”,让小学生在自由命题中“能说会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力做好三件事:畅学生所想,给予全面而积极性的鼓舞和支持;师生共同参与,认真配合,建立民主平等的协作关系;注重引而不发,努力把学生打造成“潜力股”。其次,唱“前奏曲”,让小学生在半命题中“信笔涂鸦”。具体而言,就是迎合小学生的生动活泼心态,引导他们在故事说写、游戏链接和句式训练之中开始“蹒跚学步”。如,引导小学生把有趣的儿童故事先说后写出来,把快乐的游戏经过先做后写出来。再如,把“小猫咪睡觉啦”丰富而成“玩耍了一整天的小猫咪非常疲劳,很快地就进入了美丽的梦乡,听,它在一边打鼾一边说着梦话呢!”最后,唱“进行曲”,让小生在统一命题中“一唱三叹”。就是在统一命题之下,鼓励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要求性习作,通过“以赛激趣促学”意义的课外活动深化他们的习作情趣,通过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当然,唱好“三部曲”亦非易事。

三、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口语训练教学规范化

常言道:“话有三分,巧说为妙。”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在意义,两者不可偏废。然而,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习惯性影响,普遍存在着“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训练”的片面教学行为,致使小学生的语言训练运用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之间发生了紊乱甚至是无所适从的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然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内,这一点我们仅从教材单元练习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一斑窥豹。因此,正确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说话可遵照以下内容进行:由字扩词,用该词说一句话,再围绕该句话说一段话;由实物产生联想,引导学生说上一段话;指导学看图说话。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编故事、创设情境”等艺术手段.善于“撬开”学生们的小嘴,创造机会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四、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良好习惯培养教学战略化

上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下一篇:企业灾害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