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2024-05-05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精选七篇)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1

博客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可以利用其建立起一个互动方式的课程教学平台, 对教师教案、学生作品以及问题交流等记录汇总, 成为一个可以实时更新的有效教学资源库, 对课堂教学将是一个极为有益的补充。

1、创建课程博客的条件和环境

博客的创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托管博客, 无需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 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的风格, 需要一定的条件。三是附属博客, 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或一个地址。课程博客的创建方式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校的条件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 可以采用第二类或第三类, 建立能体现本课程特色的博客。

要充分发挥课程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设一个专门为课程教学活动服务的Blog平台, 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易于安装和维护;主要是在校园网内使用;教师和学生经申请都能拥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Blog;不仅能达到平台所有的Blog共享, 还能进行跨平台的资源共享。

目前, Internet上有许多开放源代码的Blog程序及相关工具可以供选择使用。在构建自己的Blog教学平台时, 应考虑学校网站空间是否支持所需的软件, 然后再选择适当的Blog程序来建立Blog服务器, 并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以下是基于校园网构建博客平台需要的条件。

1) 实验对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 建立课程博客。

2) 硬件环境的支持。一般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学校服务器支持Windows2000sevrer的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的WEB服务器, 校园网服务器支持ASP作业平台。

3) 软件选用。因校园网服务器支持ASP作业平台, 选用基于ASP的国内因校园网服务器支持ASP作业平台, 选用基于ASP的国内Blog管理软件-OBlog, 其自带的模板美观, 功能比较齐全, 使用较普遍。

4) 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地方大学教师和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学校里算机多媒体教室供学生和教师上网。

2、博客平台的模块构成

整个课程博客共由三个模块构成, 分别是用户注册模块、留言板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用户注册模块主要是对新用户的注册和登陆等所有权限的管理, 主要是嵌入用户系统中;留言板模块, 可以提供留言、回复等基本功能, 也可以上传图片、声音、视频等功能;用户管理模块是供管理员使用的模块。

以下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博客为例, 简要说明课程博客的模块组成。用户主要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两类用户构成, 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自己的Blog, 任课教师和学生的Blog在系统中都具有登陆、日志发表、管理三大模块。在任课教师留言板模块中, 教师可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设置公告栏、教案上传、问题讨论、作业布置、科学研究等栏目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如图1) 。需要说明的是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添加特色模块, 笔者就增加了发展简史和应用研究模块。

学生的日志发表模块功能与教师相比则相对较少, 通常可包括:作业提交、专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资料, 、学习成果等 (如图2) 。当然每位学生也可以自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栏目。由所有登陆系统的教师和学生的博客通过与课程博客平台连接到一起, 变成了一个资源可以共享的课程动态整体。

另外不同的课程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创建独具特色的栏目完成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

3、课程博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初步应用

Blog应用于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 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讲, 主要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笔者以计算机文化基础博客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为例说明课程博客所发挥的作用:

3.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 不利于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博客平台辅助教学, 一方面, 在平台上指明学习的目的和要点, 介绍大量的基础概念和操作技巧等知识, 并且让学生在平台上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从博客平台上了解的信息, 教师在教室给学生讲解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演示, 再结合上机实践, 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另外课程博客上可以及时介绍一些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 计算机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作为教材的补充, 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 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3.2 记录教学、学习心路历程, 共享思想

传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 更多的教学模式是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管理。使用博客对知识管理, 可以记录不同时期各自对所讲 (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作为教师, 记录下对每一堂课的分析与反思记录下当时自身的思想观点。作为学生, 记录下对教师所讲知识的认识和对这次授课的评价。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博客忠实地记录了这一认识变化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再来品味各个阶段的不同认识, 我们会发现, 自己获得的不仅是博客所记录的知识的成长, 还会从这一成长过程汲取很多有助学习和工作的普适营养。

3.3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过程大部分的时间是独自进行的, 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个人的, 学习者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 会对学习感到烦躁。课程Blog可以让学生方便地找到学习伙伴, 形成学习团体。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博客中, 发布的日志后面跟随着评论区, 每一个阅读的学生可以对这个日志内容进行评论, 发表感想。慢慢地, 学生会固定去阅读其他人的Blog并发表评论, 自己的Bolg也会受到别人的评论。在这种过程中, 没有作者与读者之分, 每个人既是作者也是读者, 课程Blog扩大了学生交流的空间。在长期的交流中, 学生会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班级以外的人成为固定的学习伙伴。经过一定积累, 学生可以在阅读自己的Blog过程中进行复习或思索, 修正自己学习和见解上的偏差, 从而得到更多的体会和启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过程不断持续, 逐渐会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4、结束语

博客已经是影响最广泛的网络应用技术, 其教育应用已经深入人心。但相对于其它成熟的网络应用技术, 博客应用还处于发展完善时期。其用于辅助教学更是刚刚开始。如何应用它辅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活动, 提高其教学质量则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侯凤梅.教育信息化进程中Blog文化的助动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2]:85-87.

[2].胡勇.浅析Blog的特点及其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 2006[1]:22-25.

[3].张燕.Blog:信息化教育中简便有效的学习工具[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5]:199-201.

[4].张伟.Blog, Wiki在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2]:88-89.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2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做准备。结合我校校情,我们拟定了本次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使广大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实用基本操作知识。2.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3.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

三、培训的内容与要求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五、培训内容:

1、校务办公系统

2、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4、成绩分析管理系统

5、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六、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15:30-17:50

七、培训要求:

1、按时参加,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2、集中培训时,主讲教师要有教案,要求听课教师认真做好笔记,利用课余认真实践集体培训内容。

3、培训的教师要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熟练的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

4、爱护设施,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制度。

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1.9.26

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依据,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搞好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校的教师笔记本配备数量达到了1:1,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用笔记本。每位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水平能力测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简单的培训便可以掌握我校的校园网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方法。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指学校的所有教师。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将教师分为五部分:

(一)班主任教师。

(二)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

(三)新调入学校的教师。

(四)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

四、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必须与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需要相结合,做到每位教师都能熟悉校园网数字化平台的内容,都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并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真正把培训的内容掌握和落到实处。

五、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实用基本操作知识。2.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3.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三)内容

1、校务办公系统

系统针对办公管理中的公文办理效率低、请示汇报等事务繁多、信息传输量大的特点,强调了信息共享和利用,提高网络协同办公的能力。本软件主要由学校基本信息、通知管理、公文流转管理、留言管理、日程管理、通讯录、请假管理、值班管理、用车管理、报销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等模块组成,可实现日常办公提醒、进行网络会议、论坛交流等功能,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校园“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帮助实现工作有序可控。

2、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为教师高效率高质量的备课和教案的管理与共享提供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实现教、学、案的一体化。

本系统提供了专业、课程、部门、教师、教案等多种管理方式;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组织管理电子备课,把教案内容按学科划分,以知识点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中存放。

系统提供常用的备课模版、案例、工具库和多媒体素材资源,配有WORD在线编辑器, 可以在浏览器中方便的创建、编辑和打印电子教案;可以对电子备课进行检查、审核、评比、统计等管理,并通过灵活的权限设置保证资料的安全性。

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学校拥有大量的各类电子文档资料。这些文档资料由于存放散乱、分类不明、没有统一的管理,带来了检索不便、交流困难、易遗失、安全性差等问题。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一个好的电子文档管理平台,提高学校各类文档管理的效率和安全。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软件采用.net技术开发,基于B/S结构的WEB应用系统,可实现学校的电子文档如电子教案、课件、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影音资料、照片等的集中、有序存放和分权限管理,有效地解决学校在电子文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成绩分析管理系统

《成绩分析管理系统》(B/S版)是一套能够满足广大中小学校成绩分析需求的管理软件,本软件主要由学生、职工、考试等基本信息设置和成绩的维护(录入)、查询、统计等模块组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适用保证成绩的统计分析质量。

系统支持批量导入学生成绩数据,减轻了成绩录入人员的工作量;以三维图表的形式呈现学生、教师、班级成绩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直观、简洁、方便查看;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由此了解该生的成绩变化趋势,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还可以在线填写教师评语,生成和打印学生成绩单,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

5、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教师业务管理系统》软件是为学校方便对教师业务的管理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实现教师任课信息、个人信息、教师获奖、论文、进修培训、常规考核、工作总结、教学成果等综合信息的管理,提供学校教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统计和测评,建立教师的工作档案,动态了解教师全方面的准确数据资料。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综合评估及职称评定提供准确依据。

七、组织管理 校长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师培训。

八、制度规定

参加“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平台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数据中心 数据标准 信息编码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4-04

一、引言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业务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投入应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各个业务系统都是独立的,各自维护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业务部门之间的交互还是通过传统的单据报文传递。[1] 这样整个校园中形成很多“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信息的大量冗余和不一致,同时很难在这些信息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

(2)由于已有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很多信息的存储都被分布存储到不同的数据存储载体上,有些存储在数据库中,有些存储在数据文件中,还有些是用文本文件进行保存的。

(3)各个部门采用的信息编码不一致,各自使用自己的编码规范。

(4)各业务系统只存在综合信息查询的功能,比如各个部门的数据统计,但不存在面向特定用户角色的全面信息服务的应用。因为这些信息服务所需的数据存储在不同部门的应用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存储源中,而且这些数据存在重复、冗余、不一致等情况,为了满足信息服务查询或者决策分析的需求,需将这些数据进行集成处理。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存在,各应用系统必须做到数据共享,形成“综合统一的门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一致,减少冗余,提高利用率。因此我们根据学校信息化工作多年来的经验,结合宁波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在数字化校园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统一学校内各个系统的数据,提供集中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为校领导、教职工、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为今后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提供支持。

二、数据中心平台概述

校园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神经中枢,负责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为了实现系统的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为有效的决策提供数据,就需要建立基于数据管理和综合性技术方案的共享数据中心,在存放大量数据的同时有效地将数据管理起来,并建立起良好的数据访问管道,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管理与安全保护,保证数据资源不因人为或意外的损坏而消失。[2] 另外,通过校园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财力,实现资源共享,达到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同时,可以确保学校各信息应用系统稳定、高效、协同、安全运行,推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科研建设管理,促进各个系统间的业务处理。[3] 数据中心平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如下:

(1)整合资源,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取

将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存放于共享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存放更为精简有效,避免存取不需要的数据,并且减少了数据存取时的开销,同时能够保证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了全校信息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2)整合平台,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与管理

随着校园网提供的信息服务质和量的提升,校园网对信息安全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当校园网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时候,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服务权限管理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原来各个服务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难以满足这个要求,这就必须要建设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管理,同时让用户无需频繁登录即可方便使用。

(3)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安全存储

这也是建设数据中心的最重要的原因。网络建设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是有了各种应用项目,才使得网络成为今天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开展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以共享数据库作为桥梁,通过建立和完善权限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查阅只需通过数据维护者管理端简单的授权,就可以轻松查看、导出。数据是这些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所以,数据存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不再具有直接的数据关联,数据交换统一由业务数据库与共享数据库之间完成。[4] 应用系统之间无直接数据联系,各应用系统耦合度降低,从而使得各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增强,同时共享数据又能集中存储、集中管理。

三、数据标准与信息编码建设

数据标准和基本信息编码工作是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目前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市级标准和学校内部标准,各个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如何兼顾各个标准的兼容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提出具体高校的信息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成为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前提。

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阶段的不同,数据标准和基本信息编码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我院首先将重点建设人员(教职工和学生)基本编码以及部门、单位基本编码(部门指系、部、处和学院等;单位指教研室、科室等)。[5] 这两类基本信息编码覆盖范围最宽,通用性最强,使用频率最高。这一套编码的质量(字长、兼容性、易用性)对于规范数据库设计、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具有长远的作用。在进行基本信息编码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编码唯一性和规范性

编码的唯一性和规范性是编码标准的基本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编码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编码的简洁性和学校的体制都与学校的信息化紧密相关。制定一套编码方案, 不仅要考虑用最简洁的编码完成检索功能,还要考虑到这套编码方案在操作和实施上是否可行。比如,由于学校体制的原因,学校的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类学生的招生工作是各自的管理部门独立进行,如果不在编码中增加“ 学生管理部门”部分,编码工作根本没法进行。因此制定编码标准时,应该深入了解学校的体制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确保恰当的简洁性与可操作性。

(3)编码的可持续性

制定编码方案时,要考虑方案在不同时期的兼容性。比如,描述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身份可能不同,如本科生转为研究生、毕业后变为校友、在职员工转为离退休等。如何保证描述对象与信息库的唯一对应性,在制定编码方案和实施办法时应加以考虑。

(4)编码的可扩充性

编码要具有可扩充性,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变化。例如要考虑体制变化带来的影响,学校分为多个校区或多校区合并、系部种类与数量的增减等。还要考虑管理能力与需求的变化,如:对临时来校人员的管理,对来校参观、参加会议、短期住宿等无需在人事处登记备案而又有安全保卫统计需求和上网需求的外来人员的管理等。

(5)编码的可兼容性

基本信息编码工作开展的背景往往是校内已建立若干系统,不同基本信息编码同时并存。此时推广一种新的编码,必然要存在多种编码并用的局面,务必处理好过渡时期的兼容问题。

(6)编码的输入方便性

基本信息编码要考虑人工键盘输入的方便。如果信息编码中同时带有数字和字符,则人工输入时,经常要切换数字键,很不方便。因此在设计编码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数字与字符混用的问题,也要考虑到适应不同数据库检索需求、大小写限制、数据类型,有效数位前“0”的个数的处理等等。

(7)编码的格式统一性

推行基本信息编码标准后,部门之间的信息开始共享与流动。由于各部门数据表的格式各不相同,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要做大量的数据转换工作。因此应及早进行统一数据格式的工作。

四、平台的总体架构

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有阶段性建设的特点,所以总体上各应用系统松散耦合、相对独立。为了使目前的应用系统得到有效的利用,在结构上,数据中心平台和其他应用系统是松散耦合的关系,即数据中心平台的运行不会影响学校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同时,某个具体应用系统的运行也不会影响数据中心平台的正常工作。因此,可以保证整个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数据中心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数字校园中信息编码和数据的统一和一致,我们采取“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保证提供能准确、实时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并为以后开发学校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下面将具体讨论数据中心平台各部分的作用与功能。

1.数据集成

数据是数据中心平台最关心的问题,它的基础必需建立在良好的数据来源上。这些数据来源主要是学校所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其中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现在学校已有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二是后续建设的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包括记录学校内部各种活动的数据,比如学生的各种记录、人事记录、成绩、成果等,这些数据可以建立起多个数据库,比如人员数据库、学业数据库、招生数据库、科研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等。人员数据库一般包括人员标识、地址、账号、人员统计信息、模型评分等信息;学业数据库包括人员标识、帐号、选课、活动、成绩等信息;招生数据库包括各地生源学校、入学成绩、招生活动等细节信息,这个数据库在对筛选有潜力的学生,优化招生等预测性活动定位模型和响应模型中十分重要。数据集成的前提条件是对于要接入的每一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源进行调研,应用系统应该确保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接口。这是个从应用系统往共享数据中心上行的过程,首先需要确定从应用系统抽取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含义是什么,即提供相应的数据字典,并且确定对应于数据中心的哪张表。

2.数据中心库

数据中心库是所有共享数据的集成地,所有应用系统的共享数据在这里集成。[6] 它向下从数据源集成数据并保持更新同步,成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通道;向上作为统计分析服务的数据源,为统计分析服务提供从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过来的共享数据。数据中心库的数据来源于数据源,它通过数据集成工具从数据源的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抽取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分类存储。在建设数据中心库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历史数据导入和数据同步的问题。

历史数据导入是指对数据中心库存在之前产生的数据的导入工作。这主要应用于已存在的应用系统的集成,即对于那些已经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而且运行情况良好的那些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就是要把历史数据导入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库。

在历史数据导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数据同步的问题,即共享数据库和被集成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其和历史数据导入不同的是:数据同步的重点是获得差异数据,而数据同步的本质也就是差异数据导入。所谓差异数据就是两个时间点之间数据的变化。数据同步包括两种,第一,数据的上行:应用系统的差异数据到共享数据库的同步。这个步骤要求应用系统对差异数据的捕获方式必须要非常可靠,不能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并且要求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在共享数据库发生变化的数据条数和提交的差异数据条数相同前,应用系统必须保留捕获的差异数据。另外,数据的同步过程必须建立健全的日志功能,对数据同步的全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日志支持。第二,数据的下行:共享数据库的差异数据到应用系统的同步。因为应用系统之间无直接的联系,所以当独立的应用系统之间有数据交换时,需要以共享数据库为中介,并且与数据上行一样,在数据下行的过程中,在业务数据库发生变化的数据条数和提交的差异数据条数相同前,应用系统必须保留捕获的差异数据。同时,建立健全的日志功能,对数据同步的全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日志支持。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差异数据的复制等过程,这时临时数据库就起作用了,首先将差异数据复制到临时库中,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差异数据进行转换后再复制到共享数据库或应用系统数据库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差异数据的处理过程不会影响到数据源与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

3.中心管理端

数据中心平台的管理端主要包括: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主题查询等功能。权限管理主要是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来实现,它是一个集中的用户认证管理和集成环境,可管理和分发用户的权限和身份,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各应用系统只需保留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数据库资源统一保存在认证服务器中,用户和角色的管理由应用系统自行管理,从而简化了应用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的建设。该系统将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界面,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包括B/S的用户名/口令认证、数字证书认证、卡认证等,使用户在完成身份认证后无须再次登录就可以接受校园网中其他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同时,该系统还将为其他类型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如对于暂时没有应用系统的部门,也可以提供数据录入查询的基本功能。对于不同等级的安全要求, 该系统也将提供相应的从简单的密码保护到数字签名等不同等级的安全措施。

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结构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即对数据中心中的标准表的元数据进行登记,以方便日后的数据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1)表的注册,对表名进行中文注释,并对该表进行详细描述。数据中心库中的表数量非常多,而且涉及学校的每一个方面,表的注册就是为数据中心建立档案,供访问者查阅。2)字段注册,和表注册一样,字段注册也是为数据中心的数据结构建立档案,供访问者查阅。3)更新数据库结构,为了做到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与时俱进,或者面对数据标准的错误或误差时,更新数据库结构是必要的,但因为更新时牵连极大,必须万分小心,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更改。更改的原则是对于未使用的表可以更新、新增和删除字段信息,对于已经使用的表只能做新增操作。另外在数据管理中还涉及数据分类问题,根据信息子集进行标准化的分类,这样可以方便业务人员查找,也便于数据的跟踪和统计。

主题查询是指用户可以根据某个指定的主题对数据中心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比如说对一个教师可形成一个数据主题,即与该教师相关的所有信息的集成。例如:人事管理系统中与该教师相关的基本信息、档案信息、工资信息、异动信息等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归入教师主题之中,以次类推,科研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教师相关信息(如,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等)也可以集成过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主题信息,通过主题查询可以获得全方位的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进行用户自定义查询,实现个性化功能。

五、结束语

数据中心平台的建立是校园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建立一套信息化标准和设计一个合理、适用的数据中心则是实现校园网统一规划、疏导全校数据流、使整个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持续发展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根本保证。数据中心将校园中分散的数据资源集中存放,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数据中心在校园信息化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数据标准和信息编码的建设思路和数据中心平台的总体架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定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沈培华,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议书[R].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文件,2000-081

[2]戚丽等.校园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方法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2(7)(增刊)

[3]戚丽等.校园数据中心建设问题探讨[A].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135-139

[4]李海霞,韩锡斌,程建钢.数字校园中资源中心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4

1 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2) 学生中心论。“以学生为中心”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

(3) 自主学习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 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Holec认为,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 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 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指导这一外部条件, 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离不开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外部指导。

2 校园网平台上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内容及辅助设施

校园网平台上自主学习中心是供在校学生使用的信息资源。从资源内容上看, 学习中心不仅囊括各种英语课程和其他各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 还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辅导材料, 同时中心还收纳大量的英文原版影视和时事新闻资料。从语言展示形式来看, 学习中心应该是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的综合, 既有静态的内容, 也有不断更新的动态资料。从功能上看, 学习中心不仅有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资源, 还应设置BBS论坛空间, 供学习者交流学习经验和教师答疑。

完善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还应该配有其他的设施。

(1) 专业技术人员的制作管理

建立学习中心需要计算机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 参与网站制作的人员必须在对某一类学习者的需求作具体分析, 对某一个网页的功能进行定位后, 才能开始着手对巨大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 并对网页的内容作加工, 从而制作出适合不同学习人群, 并能分门别类的供学习者学习的英语网站。

(2) 专业英语教师的资源支持

校园网平台上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实质是一个英语学习网站, 需要专业英语教师时时搜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最新的英语资讯和信息, 例如可以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网站的最新信息, 也可是来自诸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网站的英语资讯,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及时更新网站, 让学习者跟上时代, 及时了解时事。

(3) 自主学习环境与设备

虽然说基于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中心使学习者在校园网内随时都可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但是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能够提供一个拥有数百台计算机的机房, 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氛围比学生在网吧或者寝室学习更好, 其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学校还可组织学生统一时间在机房进行自主学习, 并安排任课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3 校园网络平台上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应用

(1) 教师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中心的优势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授新课文之前,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后, 自主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搜索引擎工具, 例如学生需要搜集准备哪些资料, 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搜索网络资源站点等各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 初步解决问题。课后, 教师让学生把作业结果或发现的问题提交到班级论坛区参加小组讨论, 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教师答疑。在课堂学习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要求在自主学习中心进行单元测试以巩固加深。

(2)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优势来实现教师的指导

在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中心,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遇到问题, 除了通过发电子邮件请教老师外, 学习中心还专门开设了BBS学习论坛, 专供学生即时发帖子提问题, 并鼓励学生积极对问题进行跟帖讨论, 教师还可以提供线索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将答疑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角色转换

(1) 引导者

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体现在引导学习者正确地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英语学习。在学习者进入网上自主学习中心前, 教师可以开展一次讲座, 提前向学习者简要介绍自主学习中心的结构模式和主要内容, 以便学习者能够对自主学习中心有个大致的了解。此外, 教师还应向学习者展示如何在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中心查询搜索资料, 如何利用BBS论坛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交流等方法技术, 并在学习者进行网上学习中进行现场指导。

(2) 促进者

在自主学习环境下, 教师作为促进者充当了两个角色:一是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包括:教师引导学习者分析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帮助并参与学习者的自我评估;教师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和学习意识。二是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具体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习者的个人素质, 如勤奋、耐心、主动性等;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技术和心理困难;引导学习者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等方式。

(3) 辅导员

辅导员主要指在自主学习中心工作的教师, 通常是一对一的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心, 辅导员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语言, 具体体现在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适合学习者的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并帮助学习者适时地调整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5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英语改革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堂之外找到学习的乐园。但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大部分学习者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指导,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校园网络平台上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能给学习者构筑起一个学习英语的平台, 使学习者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学习英语。本文就该中心的建立、应用及教师在该中心的角色转换等问题进行探讨, 进一步推动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网络平台,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者自主性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79.

[2]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 2001 (5) :41-44.

[3]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 2001 (3) :76-79.

[4]戈玉和.网上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5 (1) :77-80.

[5]彭灿辉.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 2006 (4) :137-138.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5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笔者设计了关于“构建校园赛事平台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意见,多次修改,最终确定调查问卷。针对珠三角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者和专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发放相关问卷共计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95%。

2.2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2000年-2012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资料,并从网络上获得相关佐证材料。

2.3 访谈法

笔者针对构建校园赛事平台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访谈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专家,获得了较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较为客观的数据,为本论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支撑。

2.5 逻辑分析法

本文从统计数据、课堂改革、课外组织和实施,分析了当前高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构建校园赛事平台,改进了针对高职校园体育课内外缺乏联动性的不利局面,为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体育课改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导向性。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高职体育健美操课程定位

由图1可以看出:高职体育健美操课程定位在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实现人终身体育的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各有不同,人们对体育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年轻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体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延续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的终身体育的目的。

明确了高职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定位,我们再回头反思我们的体育在高职校园中的状况不难发现:缺乏联动效应和激活平台,换句话讲就是这些活动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课后大家也很少参与类似的活动,即使有也是选拔个别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比赛,没有想成一定的参与氛围和规模。校园赛事平台的构建可以激活大家参与比赛的兴趣,起到良好的课内外联动效应,为组建高职学校代表队提供后备力量。

3.2 高职体育健美操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3.2.1 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健美操课依然是沿用传统的套路学习,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是原因之一,其次是体育教育缺乏连续性,导致学生基础薄弱,甚至是零基础,最终只是机械的学完了一个套路,仍然不能把健美操作为体育锻炼的内容,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快乐体验。

3.2.2 注重个人锻炼,缺乏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们体育工作者首次自己有具备这种意识,这一点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本科院校的学生也存在缺乏团队协作的意识,原因有三点:一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二是科技带来的便利,三是老师引导的不够。

3.2.3 注重套路学习,忽视学生的创新编排和表演

健美操属于难美类项目,具有较强的表演性,编排和表演是学习者的最终目的,只是注重套路学习,将限制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

3.2.4 缺少展示平台

校园体育赛事是学校体育中的重要部分,是高职校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副强心剂。通过校园体育赛事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大家对高职健美操项目的兴趣和热情。然而,我们的校园体育赛事却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3 高职体育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简要思路

由图2可以看出:以学习动作组合为基础,通过成套设计与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贯穿健康理念,以体育“贵在参与”的心态,通过表演展示团队的成果,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健美操通级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培养,可以作为更高一级的内容,满足部分“吃不饱”学生的需要,这样也更好的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避免出现“一刀切”。

3.4 构建校园赛事平台这一思路将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起到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3.4.1 以校园赛事平台促进教学

对于高职校园赛事,往往只满足了少部分技能较好学生的需求,加上严格的参赛人数限制,如球类赛事,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技能一般又想参赛的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女同学。健美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尤其是几年发展起来的啦啦操在校园赛事中更是火了一把,这类项目可以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然而,此类活动往往止步于课堂之上,通过搭建高职校园赛事平台,可以更好的解决课内外互动的局面,这正是目前高职体育课改所要形成的良性互动局面。反过来,可以激发大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练习的主体。

3.4.2 以校园赛事平台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课外体育是第二课堂,是课堂的延续。然而,我们只是做好了课堂这一部分,缺少课堂和课外之间联系的桥梁,校园赛事平台正是我们要需找的桥梁。同时,必要的课外辅导也不可少。

3.4.3 以校园赛事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促进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

同时,搭建校园赛事平台,拓展学生的专项技能的提高,拓宽就业门路,如以赛事的形式融合考核,增加学生在该行业的准入资格和社会指导员(健美操)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广开门路,具体体现在图3中。

3.5 健美操课改前后的效果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本着构建校园赛事平台这一思路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目前仍在实验—完善阶段,若推广至整个校园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4 结论和建议

1.构建校园赛事平台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课内外联动的有效途径;

2.建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前期宣传和配合工作;

3.建议各位体育工作者通力合作,有序做好课内指导和课外辅导工作;

4.建议发动校园社团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素娥.翁家银等.自我效能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作用及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6)53-54.

[2]张红星.王素娥.从201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广州市级赛)审视广州市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13),115-116.

[3]王素娥.张红星等.伦敦奥运周期世界男子双杠比赛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1),60-66.

[4]王素娥.张红星.从历届比赛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8)96-97.

[5]陈九思.开展体育活动的作用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

[6]吴立坤.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构建和谐高校活动对策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6

关键词:学生服务中心,自我,核心价值观

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昭通学院最大限度地做到知行合一,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以学生服务中心为龙头, 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一、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学生服务中心是在学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 是一个朝气蓬勃、追求探索、积极实践、服务广大师生的志愿者组织。该组织是昭通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造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社会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通过树立榜样、加强实践、创新机制等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提升健康的审美趣味。该组织自成立以来, 始终以校党委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在团委的领导下, 带领广大学生,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服务中心章程, 以“团结自律, 奉献创新”为宗旨, 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 把“教育引导为主流, 树立榜样为载体, 监督检查为手段, 服务同学为目的”作为工作思路, 以建设一流的校风和良好的学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学生服务中心在带领全校学生创建“文明、健康、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工作中起到了先锋队和排头兵的作用;在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 创建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坚持以树立榜样为载体, 以学生成长为目的, 传递“福来者福往, 爱来者爱返”的爱心理念, 广泛开展“自我教育”活动;为切实贯彻落实昭通学院关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神, 在全校广大同学中掀起参与教育思想的热潮, 凝聚广大同学的活跃思想和聪明智慧, 为建设优秀学生组织献计献策, 提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效果, 学生服务中心在新生入学时, 在校门口开设新生咨询处, 各系优秀学生志愿为新生答疑解难, 不仅为新生提供了一个疑问咨询平台, 而且成为展示校风学风的一个窗口, 让新手在这些优秀的学长身上初步感受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 充分发挥学生服务中心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在改进和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思想教育规律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每学期都坚持拍摄公益微短片, 创新对同学们的宣传教育方式, 把“福来者福往, 爱来者爱返”的爱心理念和公益思想扩散和传递到广大同学中, 让校园充满正能量!此外, 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 服务中心主办的校园电影放映活动于每周五晚与同学们不见不散, 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影视文化大餐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更成为宣传先进文化的一个牢固阵地!这正是“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的具体实践!

2.坚持以“自我监督”为理念, 以卫生督导为载体, 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宿舍文化环境而努力;学生服务中心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对学生公寓进行全校性卫生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 本着“自我监督”的理念, 切实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帮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卫生检查的过程中也排查着学生公寓的安全隐患, 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宿舍进行上报, 防患于未然, 及时处理隐患问题!同时学生服务中心也倡导着校园“宿舍文化”的建设, 伴随着同学之间思想、性格、追求的不断融合, 宿舍与宿舍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通过创建宿舍文化, 营造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生活, 使宿舍成为学生美化生活、优化环境、独立人格、健康身心的成长与成才的摇篮, 这也是学生服务中心一直以来鼓励优秀“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这份文化不仅美化了宿舍, 更美化了校园和我们的生活!

3.坚持以“自我管理”为理念, 不断完善自我, 追求卓越的奉献创新!服务中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志愿者组织。建立健全的组织, 对发扬民主, 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开展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自觉遵纪守规意识, 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反映学生的意愿,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协助学校管理,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学生服务中心开办了“昭通学院公益跳蚤 (二手) 市场”, 倡导绿色节俭文明生活, 服务方便广大师生。到目前为止, 该市场完成图书交易量2000余册, 生活用品近千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这也正是我们”自我管理”的实现和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宣扬!

三、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经过五年的工作实践, 学生服务中心走上了制度化、规模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 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首先, 树立榜样, 潜移默化。从新手入学开始, 学生服务中心设立新生咨询处各系热情接待, 入学后组织优秀学长讲座, 在学生宿舍中设置学生党员公示牌, 优秀宿舍评比, 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班干评选、综合素质考评、专升本等就业奖学金等等。这些活动和做法不再是干巴巴的说教, 而是给全校学生树立各种榜样, 学生从这些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为人处世, 待人接物, 端正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完善自己的人生。其次, 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在日常工作开展中, 严格按照昭通学院学生服务中心管理规定和工作要求开展宿舍卫生检查、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督查和开办公益跳蚤市场等工作, 坚持以制度管人, 实行人员岗位淘汰制, 违反工作制度、发生不文明行为的成员坚决淘汰出局, 保证了这支队伍的高素质。再次, 以点带面, 以老带新。通过示范效应, 提出“人人都是一面旗帜”, 要求服务中心所有成员在校园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引领广大团员青年遵纪守法, 大兴文明礼仪之风。最后, 领导重视, 资金保障。校团委指派一名副书记专门负责联系指导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并在经费使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每个学期投入近万元工作经费, 充分保障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开展。

昭通学院学生服务中心秉承“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训, 拓展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 该中心的相关方法和途径对创新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共青团昭通学院委员会年终总结报告[Z].昭通学院内部资料, 2012. (12) .

[2]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07) .

[3]冯刚.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13) .

校园课程中心平台 篇7

一、课程开发,透现兰艺内涵

2015年初,“兰艺”微课程的开发拉开了帷幕。经专家论证,教师反复尝试探究,“兰艺”微课程基本框架已见雏形。学校首先确定了“兰艺”微课程研究的基本领域,分别是知兰、植兰、赏兰、颂兰四个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又拓展延伸出12个子项目:识兰、说兰、种兰、育兰、绘兰、咏兰、唱兰、赏兰、学兰、制兰、绣兰、售兰。例如“知兰”,可以让学生了解兰花的分布情况、生长条件、品种特点等。又如”赏兰”,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不但可以让学生探究兰花叶、花、香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从形、色、味、韵等方面进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更可以开展给兰花取名、造型设计、标签设计等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接下去就是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例如“颂兰”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在阅读分享中品读兰诗,引导学生感悟兰韵,接受兰品熏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爱兰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如何做一个具有兰花品格的人的一种思考。确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后,学校就组织几个教师先上单一内容的课,然后不断丰富、完善、优化课的内容,确定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形成课的特色。一段时间后,通过对这些课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评价等方面的逻辑梳理,按照课程的理念,制订出课程纲要与实施方案,这样兰艺微课程就初步形成了。

为了确保课程开发少走弯路,良性发展,学校决定先在五年级进行尝试,然后推广到其他年级,最后覆盖整个学校。目标是围绕兰文化开发50门左右微型课程,让全校每一个学生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二、实践体验,展现兰艺风景

围绕“兰艺”微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还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兰艺”微课程的内涵,让课程的开发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一)知兰———擦亮智慧的眼睛

课程的实施不能只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兰花,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周边的丰富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兰花丛中知兰、懂兰。“中国春兰样品园”与学校近在咫尺,课程教师时常带领学生信步前往,聆听专家介绍荷瓣、梅瓣、水仙瓣等春兰品种。“浙江省蕙兰样品园”的工作人员则让学生了解了春兰与蕙兰在根系、叶形、花期、花量等方面的区别。

尤其是“丝网花”的制作,更是让学生倾情。学校在网上了解到“丝网花”的制作工艺,就专门派遣教师到上海去学习技艺。学成归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普通的丝袜和铁丝等简单的材料,围绕“认识花、制作花、创造花”这一主题目标,制作出色彩艳丽、造形丰富、花形逼真的各种花卉。通过对花形感知,引导学生发现“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的勇气。同时,学生独立创作、不断创新的能力也在类似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丝网花作品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频频亮相,受到围观与点赞。

(二)植兰———播撒希望的种子

学校开展了“我与兰花同成长”的活动。首先是教师讲解种植兰花的步骤和注意点。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不一会儿,一盆兰花就亭亭玉立地呈现在眼前。同时,摄像老师把刚才的情景拍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课外学习。接下来,轮到学生开始大显身手。他们五人一组,时而专注地种植,时而相互交流一下种兰经验,时而对其中一盆评头论足。兰花种好了,大家各自捧着劳动果实,舒心地笑了。种植完毕,各班把花领回教室进行护养。学生上网查找或请教家长学习养护兰花的知识。每班养护两个月后,初步检查评比各班的春兰生长情况,开展兰花选美活动。

每年的阳春三月,学校均组织学生到兰文化基地去给兰花换盆。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种植技术,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三)赏兰———追寻最美的风景

在“兰艺”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兰花的欣赏能力,有许多课例脱颖而出,《我给兰花取芳名》就是其中一节。那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兰文化博览会开幕,展览地点就在学校附近。于是,执教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赏兰,其中一个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兰花拍下来。回到教室,投影出自己喜欢的兰花,继而聚焦兰花芳名。经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发现有些兰花的名字是由发现者姓氏或名字来取名的,如宋梅、朱氏仙、张荷素等;有些是根据兰花产地来取名的,如漓渚第一仙、东山梅、龙泉素等;有些是根据兰花形态来取名的,如舞蝶、四喜蝶、端秀荷等;更有根据人们的意愿和理想来命名的,有大吉祥、如意素、长寿梅等。掌握了兰花取名的规律,就发给每个小组一盆兰花,比一比哪位同学取的芳名最动听、最有内涵。

给兰花取好芳名后,接下去就是制作标签。标签的设计又是一项挑战,既要考虑标签的材料和制作的形状,还要书写漂亮的字体。有几个学生在纸上练习了几十遍后才写到标签上。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训练,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四)颂兰———沐浴纯洁的心灵

咏兰诗是我国诗歌王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知兰、植兰、赏兰后让学生了解颂咏兰花的诗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兰花的认识,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学校组织学生搜集咏兰诗,再精挑细选30首编印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诵读学习。还带领学生走进“兰文化研究基地”———诚信国兰家庭农场,开展“我咏颂兰诗”活动。从孔丘的《猗兰操》、屈原的《九歌》、郑板桥的《峭壁兰》,到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当代名人的咏兰诗,还有自己创作的儿童诗,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在兰苑回荡,表达出学生争做“清高不自傲·孤芳不自赏·自珍复自爱”的新时代“兰乡好少年”的美好追求。

三、文化建设,体现兰艺元素

兰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以“春兰”为校花,校徽设计也别具特色,以“漓渚”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Z变体,组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寓意花乡少年在花园般的校园里茁壮成长。学校对楼、廊、厅、室规划建设亦具匠心———楼:从漓渚的花乡地域特点命名各个教育楼,分别为春兰楼、芝兰楼、蕙兰楼、育兰楼。廊:围绕“知兰、颂兰、学兰、绘兰”四个主题进行设计布置,培养学生识兰、爱兰、品兰的思想意识及高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厅:大厅是学校的文化窗口,也是展示学校特色创建的窗口,布局上突出学校的兰文化品质的特点,使进入校园的每一位来宾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兰文化。室: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都是学生进行学兰、研兰的重要场所,从班级命名到教室的布局充分体现兰文化的精髓。

课程应该以教材为支撑,在实施“兰艺”微课程的同时,学校在原来校本教材《儿童花文化》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兰艺”微课程教材。利用丰富的兰花资源,以“春兰”为载体,深挖“少先队活动与兰文化”的内涵,把兰花素淡、雅致、洁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芬芳永留人间的无私品质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编写了《兰精灵扬帆课程》。课程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上、中、下三册。低段《兰精灵扬帆起航》,中段《兰精灵扬帆远航》,高段《兰精灵扬帆领航》,分别通过“识兰乡,塑爱乡情怀;品兰诗,咏兰花品质;叙兰事,修身心立德;学兰人,扬清风正气”等板块,引领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达到“学兰·树兰·尚德”的美好境界。

“兰艺”微课程的开发,让教师的研究有了抓手,由于探究的资源遍地开花,可以信手拈来,激发了教师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摘要:为了跟上课改的节奏,漓渚镇中心小学根据“花木之乡”“春兰故里”的地域文化,种兰育兰、售兰赏兰的民间特色,以“兰艺”课程为切入点,推进微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知兰、植兰、赏兰、颂兰”,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点燃教师开发课程的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兰艺,微课程,开发实践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5.03.

[2]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上一篇:公允价值实务会计审计下一篇:完善我国税收授权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