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域经济

2024-06-12

县区域经济(精选十篇)

县区域经济 篇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修建致富路, 大兴水利, 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2009年, 该县投资700多万元续建东兴至龙岩四级油路和思恩至河钢二、三级油路, 投资345万元续建关安至内典、龙岩至达科四级砂路, 投资969万元建设下金至红山矿区公路, 投资299万元完成大才乡大麻桥和东兴镇板交桥建设;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资金2280万元实施大安至英豪三级、四级油路改建工程;共投入1995万元, 完成下甫、下庙水库除险加固, 东洞、快马等4座水库大坝及溢洪道水毁修复, 龙岩野马河680m护岸建设及300m河道疏浚以及一批水利渠道和2防洪堤岸建设;投资1958万元完成农村人饮工程99处, 解决8000多户4.8万多人饮水困难问题。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还采取非常措施, 稳定农业优势产业, 确保农民增收。该县以远丰公司日榨5000吨技改项目为依托, 扩大高产高糖优质蔗种植面积, 全县糖蔗面积稳定在19.82万亩 (1亩=1/15ha) , 预计2009/2010榨季原料蔗总产达52万t;进一步做强做大桑蚕业, 努力打造“广西茧丝质量第一县”, 以强化年产各1000t白厂丝的江缘茧丝绸公司和盛隆茧丝绸公司为突破口, 力争年内达到1000t白厂丝生产规模, 实现鲜茧全部就地加工增值, 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13.61万亩, 鲜茧产量9534吨, 产值达2.35亿元;以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 鼓励企业及群众大力种植速生丰产林, 年内全县新造速丰林1万亩以上, 完成新造林面积9.29万亩, 全县速丰林面积达36.99万亩, 林产品加工产值达7594万元。此外, 该县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 全力推介环江“五香”系列产品, 打响“五香”农产品特色品牌, 年内香猪、菜牛出栏分别增长10%以上, 产品均供不应求。

县经济工作讲话 篇2

同志们:

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就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进行具体安排。一会儿,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先就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扩投资、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按照“做强产业、做大城镇、做好民生、做优环境”的基本要求,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朝着持续健康协调有序的方向稳步迈进。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3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378万元、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7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到13.2:62.7:24.1,为加快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为抓手促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桑、畜、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个,2个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2个被评为市级示范,农业喜获丰收,农产品供销两旺,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日益稳固。工业稳定增长,新培育规模企业5户,新建成投资企业7户,陕西华电**发电公司落户**,火电厂项目已经开工,新的一年将掀起建设高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日益显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坝大峡谷二期建成营业,并启动了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云雾山和后柳水乡整体开发进展顺利,以打造迷人夜景和提升服务业水平为重点的旅游县城创建又有新的喜人进展,已运营景区游客趋旺,接待人次突破200万大关,农家乐、宾馆、饭店生意持续火爆,消费增长明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旅游已成为县域最具魅力最能长效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城镇化步入快车道。县城的杨柳新区已完成三年规划目标,东延项目全面启动,新堰完成了征迁和项目前期,骨干项目陆续开工,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网项目,配套了一批高标准的环卫设施,基本完成了亮化工程,编制了古街提升规划,启动了古街改造;修通了向阳大街延伸段,改造了杨柳大道,杨柳大桥建成通车。“三创”工作卓有成效,改造提升了县城公园,投资2200万元对县城规划区内实施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城镇绿化被市政府表彰,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已通过省级评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进有力。农村集镇设施进一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移民搬迁为重点的新型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开工建设30个新型社区,吸引5252人进城入镇,城镇化率提高3.2%,达到37.4%。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通村公路27.7公里,县乡示范路38公里,通村示范路288公里,连户路280公里,改造了池迎路,修缮了石紫路,长阳**大桥正式开工,修建便民桥45座。新堰堤防已开工建设,后柳堤防完成前期,池河、两河流域治理全面启动,县城第二水厂建设进展顺利,小水电增效扩容稳步实施,建成防洪保安工程2处,高质量地完成了防汛非工程措施项目,防汛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解决了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绿化造林4.8万亩,投资**万元基本控制了松材线虫病,保护了森林资源。建设农村沼气池500个,农村垃圾厂300个,环保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新增水电装机540千瓦,投资2500万元,建设和改造配电台区41个、电网212公里,北区供电体制已理顺,电网改造在今年全面启动,将彻底解决北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农村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启动了“户户通”工程和农村调频广播工程,农村文化和信息设施水平有新提升。

(四)民生保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民生领域投资7亿元,增长15%。落实了省上提出的教育投入要求,教育经费占总支出的26%。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改建学校5381平方米,新建幼儿园3所,实现了学前一年到高中的十三年免费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有新的增长。全面启动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在中省交流经验,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示范校全面启动;不折不扣落实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定向委培了4名贫困大学生免费上大学。三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群众看病成本下降12%;新建农村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室)30个,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工作基础,有效解决了看病难

问题;启动实施了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对特困家庭发放了就医卡并实行医疗费全报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9号文件”,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全面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全部落实,新农合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参保率达到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老龄补贴兑现到位,低保规范运行。开辟公益性岗位350个,安置复转军人34名,招录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78名,其中从农民中招录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名,促进了城乡居民平等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发放创业贷款资金9440万元,扶持1150户有效创业,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080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136套,累计完工5479套,竣工交付使用3685套。大力实施“三个五”扶贫攻坚战略,全年减少贫困人口6500人,移民搬迁安置2341户8660人,5个扶贫重点村和14个中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产业支撑基本形成,“造血”功能显著增强,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增长955元,为历年最好。

(五)文化发展形势喜人。出台了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配套了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文化发展有功单位、社团和人员等措施,使文化事业发展呈现空前重视、空前浓厚的景象。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了公益性服务机构,充实了人员,落实了财力保障措施。规划了影视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展览馆、红军纪念馆、杨柳体育馆、镇文化站和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骨干项目,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给**人民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围绕地域文化文物的保护挖掘,组织开展了鬼谷子文化研讨会,落实了汉剧保护传承阵地,出台了老艺人老学者享受政府津贴制度。围绕文旅结合和发展文化产业,布局了县城古街改造、杨柳陕南风情园、禹王宫广场、古戏楼以及后柳、熨斗古镇改造等项目。出台了优惠政策,从财税、用地、融资、奖补等方面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全年新增文化企业9户、文化社团8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532万元。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正月十五焰火晚会、首届民歌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扶持社团发展,调动社团积极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农村演出20场次,放映电影2595场次,有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夏江波和赵明翠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引领全县人民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公民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幅提升。

(六)改革开放取得实效。坚持用创新思维和改革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融资机制,整合国有资产,设立城乡开发公司,融资5000余万元投资于县城公共项目;积极争取设立了首家民营贷款公司,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从理顺生产关系入手,建立了订单生产模式、最低保护价和企业风险基金制度,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保护了农民利益,防范了企业风险,实现企业和农户双满意,使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农村“三留守人员”管护机制,在深化留守儿童关爱管护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管护制度,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开展了试点工作。创新治安防控和警务运行机制,全面建立了警务科技信息化、警务运行一体化、警务服务社区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创新信访机制,通过财力保障,实行免费打官司,引导大量的信访步入依法诉讼的法治渠道。创新以商招商方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全年引资26.2亿元,落地建设13个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了医疗卫生改革,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改革,居住证制度已被广泛接受,为农民市民化铺平了道路。

(七)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分门别类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强化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了一批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的人和事,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联系群众、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便民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管护、扶贫帮困、社区治理、舆论引导八大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完善了社会治安技术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开展了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活动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和包案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的社会环境有了新的重大改善。

**年是最难、最累、最苦也是最欣慰的一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铸辉煌,使县域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疲软、维稳压力增大和融资难、征迁难、财政保障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既保持了量的高速增长,又有质和效的显著提高,经济总体呈现基础趋稳、动力趋强、质量趋好的态势。尤其是以能源、丝绸服装、旅游、富硒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已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发展的长效产业;民间投资越来越活跃,投资结构有明显优化;消费持续趋旺,拉动经济增长效果已经显现;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性、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骨干项目少,产业层次低,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持续增收乏力是最大的不足;城乡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是最大的难题;基础设施薄弱,支撑发展和防灾抗灾能力不强是最大的瓶颈;融资困难,财力紧张,债务包袱重是最大的制约;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协调难度增大,法治保障能力有限是最大的压力;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创造性不够,自律意识差是最大的忧患。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应保持高度清醒,引起高度重视,以对**大局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扎实过硬的措施加以破解,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有序向前发展。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

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确定的“六个坚持”和“六大任务” 的要求(“六个坚持”:坚持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在稳增长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量力而行,协调推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继续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外向度;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六大任务”:提升设施、壮大产业、扩大城镇、保障民生、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今年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4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达到*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以上、达到*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达到8.2亿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达到720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指标范围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着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抓紧完成石云路、后合路、石紫路拓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开工建设,完成长阳**大桥主体工程,推进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饶峰至子午、迎丰至三官庙、石蒿路大沟桥至藕阳段改造、两河汶水河大桥和通村公路等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农村示范路、产业路和连组连户路建设,继续建设农村便民桥,完善公路养管机制,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全面提升公路交通保障能力。抢抓水利大发展机遇,推进新堰堤防、东延堤防、后柳堤防、流域治理和杨柳水保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第二水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供水,继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河道管理和执法,规范河道开采秩序。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南区网改工程,全面启动北区网改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00万元,切实提高电力服务能力;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和调频广播安装工程,扩大集镇和新型社区有线电视覆盖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用地审批和市场监管,有序推进土地整理、滑坡治理和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继续抓好县城周边、**两岸、公路两边及旅游景区绿化工作,加强森林保护。积极争取项目扩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和环保项目的实施,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村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引导形成清洁生产、清洁生活和清洁消费的行为习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产业体系支撑,壮大产业体系是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突出“电力能源、丝绸服装、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生态旅游”五大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帮扶力度,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继续稳定农业生产,扩大桑、畜、菜、渔产业规模和效益,使其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长效骨干产业。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烟、茶、果、药、菌等产业,多元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继续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山林开发,推广池河明星循环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引进良种良法,搞好示范推广工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引导合作社和农业大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原料生产合同,提升“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主导产业的扶持,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调节好农产品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物价稳定。加强农林和渔业执法,保护好农业资源。全年粮食稳定在6.2万吨,蚕桑综合收入12亿元,生猪饲养量 60 万头,肉鸡 200 万只,设施蔬菜2000亩,水产4200吨,烤烟1万亩,农业产值增长9.6%。

毫不动摇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电力能源、富硒食品、装备制造、丝绸服装四大工业体系。促进火电厂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采购,超前谋划火电循环产业项目,促进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培育丰标牛肉、鬼谷腊肉、博硒杂粮三个富硒食品品牌,帮助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基地和拓展市场,力争达到中省名优品牌。积极扶持水电设备、环保设备、奥邦锻造项目加快建设,保障好建设环境,协调好融资问题,使这几家企业尽快形成产能,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坚决落实丝绸企业风险基金制度,推动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丝绸服装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把园区建成企业之家,再引进落户3-5家企业。加大规模企业培育的奖补力度,年内再培育3-5户规模企业。

扎实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工作方案》中确定的七大工程,叫响“秦巴水乡、**十美”品牌,努力把旅游业建成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加快云雾山景区一期工程进度,启动**三峡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后柳水乡开发进程并启动后柳水乡国家AAA级景区创建;加快灵雀山佛教文化苑建设,完善燕翔洞AAAA级景区游乐设施;启动峡谷漂流项目,完成中坝大峡谷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工作;完成子午银滩一期,确保正常接待游客,同时启动子午银滩二期工程;继续抓好后柳永红、熨斗先联、城关上坝和红岩等旅游村建设,完成杨柳陕南风情园项目主体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景区交通,完善标识体系,改善景区供水供电条件,治理**两岸卫生环境,建设新堰、后柳旅游码头,改造县城、后柳集镇房屋风貌。继续推进绿化亮化工程,改造景区道路周边民居。实施文化内涵提升工程,营造县域旅游文化氛围,增强景区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旅游文化活动。重点是营造好县境出入口、重要地段和节点的宣传文化氛围,建好县城老街、城市展览馆、杨柳风情园、鬼谷子广场、汉水文化墙、云雾山鬼谷子文化公园等骨干文化项目,尽快推出一台精品地方文艺节目。挖掘地域文化元素,丰富景区景点内的文化参与项目,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留得住人的亲水游乐和乡村民俗风情项目,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卖点。组织开展导游词编撰工作,出台统一有文化内涵的导游词,加快提升旅游的整体魅力。实施宾馆餐饮提升工程,扶持建设十大标准化示范化宾馆酒店、休闲山庄和夜市店,组织开发**美食,打造“**家常菜”、“**渔宴”和“**十美宴”等饮食品牌,鼓励发展富硒农家乐。组建**菜研究会,加强对餐饮服务业的指导和监管,尽快改变当前粗放经营模式,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对外形象。实施宣传营销提升工程,瞄准关中、陕北及周边城市消费群,加强行政和行业交流,创新旅游推介活动,举办“后柳水乡渔家美食节”。印制旅游画册,制作视频广告进都市、进公园、进酒店、进市场、进广场、上电视、上公交、上杂志。统一外宣品设计,推出有内涵有特点高品质的对外宣传品,统一各级各类网站首页内容和宾馆酒店宣传内容,形成规范统一的宣传标识和形象用语。实施旅游商品提升工程,出台过硬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突出地方酒、丝织品、鬼谷腊肉、丰标牛肉、富硒杂粮、山野菜、**奇石、根艺盆景以及鬼谷子、鎏金蚕工艺品等,形成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体系。加快启动东延旅游综合超市建设,为旅游商品展销搭建平台。实施服务管理提升工程,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高峰期旅游应急接待长效机制,提高县旅游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建立咨询服务和维权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引导建立旅游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通过实施旅游提档升级,确保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同步推进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宾馆餐饮、现代金融、现代物业及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全年培育10个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

(三)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之路。城市经济是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是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培育消费增长点的主攻方向。扩大城镇化和做强城市经济的基础是扩大城镇体系。我们要继续按照“扩张规模、配套功能、兴业聚人、注重管理、体现特色”的城镇化思路和“12821”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继续做大县城龙头,加快推进东延、江南、杨柳片区开发建设,力促影视文化中心、城投大厦、禹王宫广场、桃园市场、城西物流市场、天然气配套管网和西关、中学巷棚户区开发项目早日建成。加快新堰片区路网、生态景观河堤、新堰行政办公区、限价房小区、移民搬迁小区、长安学校扩建、杨柳行政办公区、杨柳风情园、杨柳体育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加快明清古街改造工程进度,把古街建成独特的人文景点,把县城建得更有特色和内涵;继续推进“三创”工作,有计划地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大力度改造脏乱差的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和集贸市场,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设施,强化市容环境执法,把县城做精做靓,确保创国家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获得成功;加快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突出旅游和宜居功能配套产业体系,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池河工业镇、后柳、熨斗、两河、云雾山特色旅游镇建设,统筹推进其它集镇发展,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改善集镇设施,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功能配套,使农村集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抓住移民搬迁机遇,建设20个土地集中、产业集约、居住聚集和集镇化管理的“三集一化”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变集镇,农民变市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推进100个新村庄建设,当年完成1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51个县镇级新农村推进村建设任务,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年落实5000农民进城入镇,提高城镇化率三个百分点。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安居和扶贫为重点,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落实节约措施,严格审计监督,把更多的财力投放到民生领域,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不断改善。

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按照“抓普及、促均衡、提质量、强管理、重创新、出效益”的总体要求,提升教育质量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在高中免费基础上,从今年起实施学前三年全免费,实现15年免费教育。要拿出过硬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增项目投资5000万元用于校舍和幼儿园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保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和“双高双普”顺利通过验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尽快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免费培训政策,加强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高质量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安全有序。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和育人本领。进一步完善教育领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使教育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把化解债务、提升能力和规范管理做为重中之重,办强县级医疗机构。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建立药品配送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和严格的行政监管责任追究制,确保及时有效地为农村群众提供医疗和用药服务。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医保、合疗和大病救助工作,建立特困人群大病就医预付金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好特困群众医疗费全报销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规范医疗市场服务,整体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行政执法和优质服务能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关爱妇女儿童和奖励扶助政策措施,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稳定。

扎实做好创业就业工作。坚持“创业带就业、政府促就业、社会帮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全民创业政策,兴起全民创业热潮,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统筹境内境外市场,拓展更多就业门路。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家和能人大户的帮扶作用,帮助就业困难者有效就业。通过全民创业和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加注重大学生、复转军人、失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这些群体的有效就业。更加注重劳务维权和劳动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政策和农村“八类人员”、“五七工、家属工”、老龄人口的补助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医保(合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同步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同时,搞好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完善低保对象评审办法,确保客观公正地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020元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强化政府临时救助,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拓展和深化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工作,发挥好残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的作用,引导社会结对帮扶,形成扶弱济困的强大合力,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灾民建房工作力度,再建成300套1.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建成3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再改造农村危房 3000 户18万平方米,优先安排最急最需的家庭享受保障房,逐步缓解住房难问题。

务实推进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三个五”扶贫战略,再完成1400户移民搬迁任务。落实县级主要领导包抓责任,集中精力抓好大王山、中坝、左溪和云雾山四个特困片区连片开发,再实施6个重点村建设。鼓励贫困家庭创业,全年安排1000万元创业贷款资金予以扶持。继续落实贫困大学生资助和委培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圆大学梦。加强包抓帮扶工作,突出“谋路子、讲政策、送科技、给扶持”四个重点,做到“情况掌握到户、措施落实到户、政策扶持到户、成效显现到户”等四个到户,切实增强包抓帮扶工作实效,促进6000人脱贫。

(五)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落实《**县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影视文化活动中心、大剧院、数字化影院、杨柳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红军纪念馆和城市展览馆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投资,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镇镇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以此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挥好公共文化单位的作用,抓好民间文化艺术节、社团大赛等活动的组织,建立文化下乡长效机制,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以多种渠道和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开展道德模范和十佳教师、民警、工人、创业户、医护人员、公务员等评选活动,培育**的典型和榜样,着力塑造“尚德、包容、求是、奋进、创新”的人文精神。全面落实《**县文化发展奖补办法》,鼓励社团及个人积极创作和参加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对新发展社团和获奖的团体及个人给予奖补,不折不扣执行好老学者老艺人的津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县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杨柳陕南风情园、县城古街和鬼谷岭文化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成营运,鼓励加快发展文化娱乐和水上休闲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文化专家团队,鼓励文化高端人才落户**,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文化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奖惩,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要在全面完成中省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加快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选择有条件的镇,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的确权发证工作,努力迈出农村产权改革的坚实步伐;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机制改革,按照“精简、便捷、廉价”的要求,减少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性文件,完善三级便民服务机制,营造宽松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融资体制创新,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鼓励各镇建立多元的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农村警务和校园安保机制,提升农村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形成**模式;进一步创新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机制,促进公民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联系群众制度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引导民众用理性、文明、法治的思维发展经济、维护权益和与人相处。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创新统计方法,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进城农民市民化;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办学办医和经营水电路气等公共产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共社会事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七)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根本要靠法治,各级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深化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学法守法意识;深化局长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完善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机制,推进平安**建设;深化依法治访工作,促进信访向理性文明法治方向转化,严厉打击非法围堵、缠闹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深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建设,依法“打非治违”,依法防灾减灾,确保生产安全;深化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长效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探索行政执法和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与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行之有效的法治保障机制,促进法治**建设,以良好的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动工作落实的主要措施

同志们,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狠抓项目这个关键。项目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定不移地向上争取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和推动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中省投资抓争取、市场投资抓招商、项目建设抓环境”的意识,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多跑省进京争取,多灵通信息招商,确保全年新上各类项目150个,实现总投资41亿元,以此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继续创新推动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抓好投资环境治理,以优化服务和严惩干扰破坏行为为重点,超常规、出重拳解决好投资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无理取闹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建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继续完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体制,强化政府领导和部门局长责任,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重点针对融资难、征迁难和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协调指导,各级领导都要以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雷厉风行的精神推动工作。

三是进一步创新督查考核办法。强化督查考核权力,严格督查考核纪律,增强督查考核的公平性和实效性,运用好督查考核的结果,用科学的督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

四是加大效能监察力度。要以敢动真的勇气,强化效能监察,严惩不作为乱作为者,淘汰平庸无能无为者,着力提高工作效率。

县区域经济 篇3

一、用好谋划力,积极提出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建议

科学决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围绕党委重点工作及时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是党委秘书长充分发挥参谋辅政作用的必然要求。在对内调研、对外考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谋划提出服务市委科学决策的参谋建议和创新性思路,经市委确定实施后有力地推动了县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加工产业主导突出,双汇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对工农联动、城乡协调发展十分有利。基于此,提出在构筑县区域经济产业体系方面突出一个“联”字的决策建议,即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走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发展之路,有效地促进各县区食品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通过深入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不仅壮大了食品骨干企业群体,而且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又如,顺应“两个转移”加快的新趋势,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提出了突出一个“引”字的决策建议,即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不断提升县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各县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持续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等大招商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可口可乐、中粮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县区。再如,结合漯河市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新特点,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上提出突出一个“聚”字的决策建议,即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这一决策部署,各县区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县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出规模更大、质量更好、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的可喜局面,其中有两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行列。

二、用好协调力,着力提升服务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黨委秘书长在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党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动重点工作。要注重最大限度地用好协调力,不断提高服务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积极协调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市委办公室、市县区经济联席办和有关局委人员,定期深入两县三区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动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结合漯河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争创十强乡镇、五快乡镇和先进街区综合考评办法的《意见》,并定期组织集中考核评比,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乡镇经济蓬勃发展。源汇区干河陈乡、经济开发区后谢乡和郾城区城关镇3个乡镇跨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行列。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针对县区之间尤其是乡镇之间项目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及时引导、支持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对一些传统农业和偏远乡镇招引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协调其他基础设施好、管理水平高的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与之合作,将引进项目实行利税分成,充分调动“引进方”和“落地方”两方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乡镇经济发展双赢。在针对一些重大项目在推进中存在的土地、环评等制约问题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或者配合市主要领导参与解决。

三、用好督查力,推动县区域经济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党委秘书长不仅是党委谋划决策的“参谋部长”,也是实施决策、推进工作的“作战部长”,在协助党委抓好各项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运作落实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和特殊优势。要始终注重发挥协助市委抓督查、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借督查之力助推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将对县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落实情况督导放在首要位置,专门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特别是总结提出了“大督查”工作法,协调组织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区和相关主要负责人及新闻媒体等方面共同参与,采取现场察看指导、现场打分评价、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开展巡回督导,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另一方面,加强对县区广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的督促检查。要求年初组织各县区一把手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公开述职、公开承诺,增强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压力感,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按照省委“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切实树立起求实求效、狠抓落实的良好作风,确保漯河市县区域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式发展。

对宁洱县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思考 篇4

1 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畜禽养殖, 既可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 又可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可以有效解决宁洱县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的难题, 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山区就业困难的问题, 进而带动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和推广农林牧相结合的林下养殖模式, 可以增加林区农民经济收入, 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同时通过带动林下养殖大户、林下养殖企业和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 提高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下畜牧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发展林下养殖业, 可以加速森林的新陈代谢, 提高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 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效益,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解决畜禽养殖用地和粪污治理

发展林下畜禽养殖, 提高林下土地利用水平, 探索解决畜禽养殖用地;通过把合理的林下资源和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的前提, 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可有效解决规模养殖带来的粪污水污染问题。

1.5 提升畜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林下畜禽养殖, 是通过生态化养殖、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建立产业链条中畜产品生产各环节质量控制联动机制, 可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广大人民食品安全。

2 宁洱县林下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2.1 林下养殖业初步形成

目前, 全县林区散养土鸡养殖点达107个, 散养生态鸡50多万羽;林下放牧养牛点78个, 养牛4万多头;林下放牧养羊点46个, 养羊3万多只。

2.2 林下畜禽养殖企业已成雏形

全县建有规模较大的林下养牛养羊企业1个, 占有林地5000多亩, 年养牛200头和养羊400只;创办山地鸡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 有103户组成, 养殖土鸡10万羽;建办散养土鸡企业2个, 年养殖土鸡5万羽。

2.3 林下畜禽养殖规模户逐步形成

通过林下畜禽养殖企业的示范带动, 加快了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 全县林下畜禽养殖规模户达436户, 其中:年养肉牛50头以上的16户, 40~49头的42户, 30~39头的53户, 10~29头的104户;年养羊100只以上的9户, 50~99只的36户, 20~49只的108户;年养土鸡10000羽以上的4户, 5000~9999羽的8户, 4000~4999羽的13户, 3000~3999羽的17户, 1000~2999羽的26户。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总量不大, 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 林畜林禽养殖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 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林下畜禽养殖规模较小, 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不能满足市场成批成量的需求。

3.2 基础设施条件差

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林地大部分属于生态公益林, 地形地貌复杂, 主要集中在山区边远、偏僻的山地, 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制约了林下畜牧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3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养殖与普通养殖没什么两样, 要求甚至还不如普通养殖;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 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 怕吃亏、怕赔本, 畏首畏尾, 对发展林下畜牧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3.4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小, 粗放经营比较普遍;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因缺乏行业协会组织, 没有形成订单农业, 各农户各自为主、自产自销, 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 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造成疫病发生率较高, 致使养殖成本过大, 经济效益不高。

3.5 资金不足

由于没有林下养殖专项资金扶持, 农民在发展林下畜禽养殖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 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 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一要成立林下畜牧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对全县林地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二是要成立林下养殖技术小组, 为养殖户提供畜牧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发展条件

通过整合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林下畜牧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4.3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的原则, 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 宁洱县林下畜牧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两种模式。①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土鸡、鸭、鹅等禽类, 在一般情况下, 每亩可投放60~100只。②林畜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家畜, 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10只、兔30只。

4.4 加大技术培训, 提高劳动者生产素质

为农民定期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班, 邀请农、林、牧等部门专家就一些林下畜牧经济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指导和规范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的路子, 提高农民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提高农民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水平。

4.5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投资, 扶持和补助林下养殖户, 对林下养殖示范户、龙头企业和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养殖示范户和龙头企业, 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解放思想、增强信心, 致力于林下畜牧经济发展。

4.6 加大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 对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

4.7 培育龙头, 示范带动

县经济工作报告 篇5

“xxxx之乡”的攻坚之年,将按照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紧扣“三四四五”总体要求,即:围绕实现全国闻名的“xxxx之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先进县“三大目标”,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大事、稳定是第一责任、改革是第一动力“四个第一”,深入推进“四园”建设,继续实施“五大工程”,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观摩点评,又有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解读;既是2013年县委工作报告会,又是2014年全县经济工作会。刚才,刘乡县长总结了去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今年的经济工作,讲得很好、很全面,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2013年的工作并提出2014年重点工作的建议,请予审议。

2013年,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书记强卫两次视察xxxx时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全国闻名的xxxx之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先进县”的目标,坚持兴莲产业、创莲文化、树莲品牌、育莲新人,深入推进“四区”、“四园”建设,实施“五大工程”,统筹城乡,错位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蓄势突破、发展加快的态势。先后获得全省工业崛起奖、全省扶贫绩效考评A级县、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一、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产业兴县,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打造全国闻名的“xxxx之乡”,核心是加快发展。为确保完成全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县委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县委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县区域经济 篇6

摘要县级教育局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加大县域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框架下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县教育局县域经济政策措施

一、健全机制,规范优化渠道

县教育局严格按照县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归并有关职能,成立行政服务科,由机关办公室增挂行政服务科牌子,下达授权书,将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行政服务科行使,授予行政服务科长承办本单位窗口即时办理事项的审批权、承诺办理事项的协调指挥权,代表本单位组织联合审批,以及参与其他单位组织的联合审批,并签署联合审批事项会签意见等权限。县教育局行政服务科主要履行监督检查、执法管理、现场踏勘、协调指导和延伸服务等职能,积极配合行政服务科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形成“审管分离、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监督运行新机制。县教育局履行的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在网上受理、办结。依照有关文件规定需要收费的项目,一律在收费窗口缴费,且缴费标准取下限执行。

二、加强宣传,增强优化意识

县教育局利用多种宣传阵地,充分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惠民效果,把教育系统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充分调动他们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为该县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另外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利用机关干部政治学习、机关板报和孝昌教育信息网等,宣传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重要活动及工作动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规定和典型,引导全系统关注环境、维护环境、优化环境,进一步形成“尊商、安商、护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管理,严肃优化环境

县教育局突出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开展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专项整治。对县教育局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进行专项清理检查,积极配合并做好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对发现不规范的情况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涉教行政审批。积极配合县行政服务中心做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严格审批责任,杜绝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乱审批行为。另外,县教育局还健全、完善、优化、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建立为全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坚决制止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帮困助学力度。扎实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坚持学校收费工作透明公开,实行教育收费校长负责制、一票否决制,打造 “阳光教育”。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特别是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项目开工建设、干扰企业正常运转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完善受理、处理机制,做好投诉受理、处理和结果反馈工作,建立投诉回访制度,掌握督办投诉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处理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咨询答复率、投诉受理率、投诉办结率、群众满意率100%,并建立相应的通报制度。各学校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并与学校校长年度考核挂钩。对投诉查实的违纪违规行为,除对当事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学校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的学校,学校及其校长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事件当事人、学校校长不得晋级、调动。对一年中发生三起以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事件的学校,县教育局将撤销该校校长职务。

四、服务企业,拓展优化领域

为维护企业员工的稳定,推动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县教育局积极服务企业,严格履行行政审批制度,千方百计保障外商子女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外来投资者持相关证件到工商等部门审核认可后,可直接到县教育局办理入学、转学手续;外来投资者子女入学、转学、休学及学籍办理,符合规定、手续完备的,随到随办,当场办结;外来投资者子女凡在该县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一律作为本籍学生对待,在“评先树优”、“救助减免”、“升学报考”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教育投资者,按照《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标准申办民办学校,并在土地征用、税收征管、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已经批准的民办学校,对其招生、教师职务评定、教研活动、教育科研课题项目资助、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努力,县教育局积极服务企业,拓宽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域,推动全县经济社會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芳,林坪.温州与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4).

[2]吴蔚.转型升级推进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5).

[3]人力资源服务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宁波通讯.2011(18).

[4]何黎明.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01).

[5]马斌.干在转型升级实处.浙江人大.2012(Z1).

[6]宋群.“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中国经贸导刊.2010(03).

县区域经济 篇7

一、研究范围及方法

首都经济圈位于我国北方最大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与2001年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大北京”地区规划的基本思路相当,即首都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8个地级市,由于经济和地理的联系,现在基本上已形成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其他八个地级市为骨架、通过各种交通物流网络连结在一起的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分属一省两市,包括北京市16区2县、天津市15区3县以及河北省上述八个地级市所辖的29个区、71个县、17个县级市以及6个自治县,总面积约18.5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500万人(2005年)。

本文选取1980年、200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统计数据,并使用数字化的县域界限,经过互相与统计数据的比较,考虑到城市中心区的统计数据往往不太全面,故将北京市10个区、天津市13个区、河北省各地级市29个区合并处理,各区均为市区统一数据,因此本文中首都经济圈包含117个县域。由于各城市的地理范围较小,故这种处理在空间上不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由于1980年各县域统计标准与2005年并不一致,因此1980年人均GDP采用的是用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修正的数据,如果两个年份市辖各区统计数据比较齐全,则与市区分别处理。另外经过两个年份数字地图的对比,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导致的县域界限的变化不大,因此基于2005年行政区划的县际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分析基本可行。

二、首都经济圈县际经济时空格局

(一)分布特点

2005年首都经济圈县际经济空间格局总体上为高低交错分布(图1)。其分布大致有如下特征:

首都经济圈低于平均水平的县域个数远多于高于平均水平的县域个数,县域平均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在117个统计县域中,2005年首都经济圈高于区域人均GDP的县域为16个,除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各地级市市区外还包括个别发达地市所辖县域。县域人均GDP与区域人均GDP的比值的算术平均值为0.64,高于这一数值的县域为44个,而1980年仅有11个县域高于平均水平(图2),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中心区、部分郊区及河北省各地级市市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城乡差异大,城市市区人口多,人均GDP高,将区域人均GDP的均值拉高,导致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达不到区域人均GDP均值。与1980年相比,县域平均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直接表现为低发展水平的县域数目减少而中高发展水平的县域数目增多。

县域之间发展差异有所缩小但经济发展差异仍较显著,发展状况较为复杂。2005年首都经济圈县域之间人均GDP最高与最低值相差约14倍。除北京、天津二直辖市市区及其郊区、县人均GDP较高外,其他地区发展状况较为复杂,如唐山市各县市区人均GDP普遍较高,一些县域如迁西、迁安等县市甚至超过大部分地级市市区。而1980年首都经济圈县际经济呈明显的多中心环状格局。县域之间人均GDP最高与最低值相差约20倍。这一现象在区域内几乎所有地区表现明显。

区域发展呈东南高、西北低态势,低发展水平的县域在西北部山区连片分布。2005年首都经济圈人均GDP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京津唐地区及其周边廊坊、沧州以及石家庄市,而人均GDP较低的低发展水平县仍在石家庄、保定的西部太行山区以及张家口、承德燕山山区以及坝上高原地区连片分布。另外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在区域东部、南部呈岛状分布。

(二)发展特点

由于各个县域发展快慢不一(如图3),总体上看各地发展速度有如下特点。

1、县际经济发展不平衡。

部分地区发展速度快于区域平均水平,而部分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县际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其中低于平均发展速度的县域共36个,大部分为城市中心区及边远县,以冀西北较为集中。

2、发展速度相当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的远郊区、县以及唐山、石家庄、秦皇岛、沧州、廊坊等地级市所辖的区、县、市,而其他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中心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具有矿产优势的县域发展速度居于区域前列。

3、多中心空心环状格局明显。

由于城市中心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城市郊区、县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导致区域县际发展速度呈多中心空心环状格局,中心发展速度较慢,中心边缘发展速度快,向外则依次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边缘区县接收城市产业扩散比较强烈,反映出区域经济由城市中心区在向周边地区扩散。

三、类型简析

根据1980年各县域人均GDP与首都经济圈区域人均GDP和2005年各县域人均GDP与首都经济圈区域人均GDP的比较,以1980年人均GDP不低于区域均值1/2为基础较好,低于区域均值1/3为基础较差,处于二者之间的则为基础一般;将1980~2005年增长高于县域人均GDP增长倍数的平均值(40.02倍)为增长较快,反之则为增长较慢,由此可将区域117个县域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如图4)。

(一)基础较好增长较快型

属于这种类型的县域较少,包括北京市怀柔区、顺义区,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唐海县,廊坊霸州市、三河市,石家庄鹿泉市、栾城县共9个县域。这类县域主要分布于距离较发达大城市较近的地域,原有基础较好,又接受大城市辐射,发展较快。

(二)基础较好增长较慢型

属于这种类型的县域27个,大致处于城市中心区及近郊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城市中心区及近郊区。另外还包括距离石家庄、沧州、廊坊等地级市较远的部分县市。这类县域一般原有基础较好,但或者缺乏增长动力,或者远离发展中心,所以发展较慢。

(三)基础适中增长较快型

属于这种类型的县域20个,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的远郊区、县以和河北省唐山、石家庄、沧州、廊坊所辖部分县、市。这类县域地理位置较优越,而且受到政策指导,经济发展较快。

(四)基础适中增长较慢型

属于这一类型的县域13个,主要在张家口市东南部连片分布。这类县域地理位置一般,但由于远离区域增长极,所以发展速度较慢。

(五)基础较差增长较快型

属于这种类型的县域17个,主要包括天津市北部宝坻、蓟县二远郊区县、石家庄北部三县市、沧州和保定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部分县域。这类县域原有基础较差,但近来受到区域内部城市产业扩散等因素影响,发展较快。

(六)基础较差增长较慢型

属于这种类型的县域数目最多,共31个,在保定市外围、张家口市西北部、承德市大部呈连片分布。这类县域不仅原有基础较差,而且距离区域中心增长极较远,发展速度较慢。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呈日趋复杂的态势,总体上来看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区域之间发展速度不一,加之基础多样,导致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多种多样。其中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所辖各县域经济基础较好,加之政策扶持,人才优势明显,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河北省内东南部石家庄、廊坊、唐山、沧州、秦皇岛各县域经济基础较好且发展相对较快,部分县域拥有区位、交通或资源优势,发展前景看好;河北省内西北部保定、张家口、承德各县域经济基础较差,且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缺乏区位发展优势,发展速度较慢,是环首都圈贫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首都经济圈形成了独特的“双核”结构,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所辖区县发展水平较周边区域差距由1980年的基本相当发展为现在的差距较大,体现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仍较为松散,区域协调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

由首都经济圈县际经济发展的时间格局和空间格局来看,首都经济圈县级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国家政策、自然条件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如何解放思想,使区域内县际经济快速均衡发展,尤其是如何使西北部经济能力较差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应成为下一阶段首都经济圈区域协作的重点。

摘要:文章采用数字化的县城界限,通过对首都经济圈2005年县城人均GDP的现状分析以及同1980年的对比,从图形分析的角度得出首都经济圈县际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并将区域内县域依据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归结为六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县际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首都经济圈

参考文献

[1]、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城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1).

[2]、李小健,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2).

[3]、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城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3).

县区域经济 篇8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工业经济,第三产业

2010年,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农垦九三分局和牡丹江分局调研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垦区、林区带动作用, 加强在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上的合作共建,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这对场 (局) 县共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使场 (局) 县共建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地方、垦区、林区三方并存的县 (市) 需要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找准合作对接点和突破口, 打破所有制、部门和地域界限, 整合区域资源, 实现合作共赢, 合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一、以农业生产合作为重点,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也是地方、农垦、森工当前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 应该放在优先位置联合发展。垦区作为粮食主产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 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农机装备和机械化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国内领先。因此, 加强以农垦为主导的农业合作共建, 充分借助垦区巨大潜力和优势, 借鉴垦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对加快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 重点是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利用农垦现代农业带动地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着力加强三个方面合作。

(一) 依托垦区现代农业装备, 深入开展农机互助活动

坚持“优势互补、自愿有偿, 经济联结、共同受益”的原则, 大力开展以“旱田代耕、代种、代收”和“水田代育、代插、代整地”为主要内容的场县合作共建活动, 借助农垦大型机械力量较强和地方小型农机具数量较多的优势, 整合双方机械力量, 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 大力推进跨区作业, 逐步实现“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统一收获”, 进一步提高地方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 加快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 依托垦区科技优势, 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区

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为指导, 以试验示范为手段, 以辐射带动为目标, 毗邻垦区的乡村积极与农垦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区, 依托垦区农业科技优势, 积极向周边乡村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式、经营理念, 引导地方农民掌握机械深松、智能化育苗、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杆还田等节本增效技术, 以此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增加粮食产量。

(三) 依托垦区丰富的土地资源, 联合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以产业布局化、种植规模化为目标, 加快土地流转, 整合地方劳动力与农垦土地资源, 鼓励地方富余劳动力到附近农场承包土地, 采取委托种植、合作经营、租赁种植等方式, 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 合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共同申标、共同打造绿色品牌, 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二、以项目建设为突破, 联手做强工业经济

地方、农垦、森工三方地理位置相同, 资源条件相近, 产业发展趋同, 发展工业经济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共融性。但在以往一些地区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龙头企业吃不饱的现象, 甚至出现企业之间抢粮、抢奶等互相争夺农产品原料的恶性竞争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对农森企业引进的项目采用两种待遇, 农森企业对地方落户域内的项目也不支持、不优待, 最后即使有了好项目也引不来、留不住。这些问题致使个别地区内耗严重、经济发展滞后。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树立资源联开、项目联上、企业联合的新思维, 共同做强区域工业支柱主导产业。

(一) 携手招商引资上项目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各方在项目建设资金、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制定上要联心联手联动, 对上级项目联合争取, 对外来项目联手扶持, 探索项目联结型共建模式, 营造出共同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二) 共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无论是哪一方的企业, 谁有优势、实力强就扶持谁, 就让谁做龙头, 坚决避免地方保护, 消除人为行政壁垒, 为企业发展创造空间。地方要对垦区和森工的企业出台扶持政策, 完善扶持措施, 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政策, 为各方企业发展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农垦、森工要发挥垦区北大荒集团下属企业、森工集团下属企业的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 通过技术扶持、联合经营、合作办厂等方式, 带动地方企业创新, 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培育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大企业。

(三) 合力打造立县主导产业

地方、农垦、森工都具有丰富的资源, 联手做好资源精深开发利用,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形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符合各方利益, 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重点要围绕粮、油、乳、肉、糖及木材、食用菌、北药等资源利用, 整合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精深加工业, 大豆油、米糠油等食用油加工业, 奶粉、奶饮料等乳制品加工业, 生猪、肉牛等肉制品加工业, 高档板材、家具等木制品精深加工业, 北药及保健品加工业。通过大上精深加工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 增加产品附加值, 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动加工产业战略升级, 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企业增效、拉动职工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

三、以小城镇共建为载体,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场 (局) 县合作共建的重点。但从目前看, 有些地方在场 (局) 县共建小城镇过程中, 还存在着体制关系不顺、规划建设不统一、缺乏资金投入等突出问题, 阻碍了小城镇建设, 使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 各方要加强小城镇合作共建, 完善共建机制, 拓展合作内容, 增强吸引集聚人口、资源、产业的能力, 以此带动域内第三产业发展。

(一) 激活共建机制

健全完善联合规划机制, 明确城镇规划主体, 建立规划协商联动制度, 确保规划一盘棋、一张图, 避免因规划衔接不到位导致重复建设、无序建设。健全完善建设投入机制, 合理确定各方投入建设范围, 突出发挥农森企业资金雄厚的优势, 积极引领地方小城镇建设, 带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对地方与垦区、林区交叉的小城镇要实行联合投入, 共同开发建设;对距离垦区、林区小城镇较近的地方乡村要积极向农森企业驻地集聚, 城镇开发建设由农森企业主导;对距离地方小城镇较近的农场管理区、林业局林场应积极向地方小城镇集聚, 城镇开发建设由地方主导, 通过合理的投入建设, 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

(二) 用活城镇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土地资源, 通过棚户区改造、商业开发等措施, 三方合作发展房地产业, 积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迅速扩大城镇规模, 提升城镇档次, 共同打造现代化小城镇。充分利用现有的垃圾处理厂、供热公司、污水处理厂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采取市场化运作, 拓展服务范围, 同开发、同利用、同受益, 形成惠及各方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三) 搞活城镇市场

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有机结合, 通过共建小城镇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向中心城镇集中, 带动发展商贸、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 加快建成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市场和知名专业市场, 做到服务农村、繁荣城镇。此外, 以经济合作为纽带, 积极探索社会资源整合新路子, 促进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科技等社会事业共建共享, 共同造福各方居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武连运.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J].甘肃农业, 2005 (10) .

县区域经济 篇9

一、新时期县区域经济发展中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 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构建县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规模大等弊端, 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加快县区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使用,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为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2010年我国的城镇人为49.86%, 但是与西方国家仍有差距,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2、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升级与优化。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要求实现农业产业化, 让农业走向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经营方式, 并且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构建县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可以集中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化所需要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加快, 农村工业有了一定的进展, 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日益变强, 农业产业在新时期更需要升级优化, 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升级与优化的重要渠道。

二、当前县区域农村农村金融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县区域农村金融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就当前农村现状而言, 新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对“三农”发展的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1、县区域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尽管农村金融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可持续, 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 例如银行开发性金融业务逐步扩充、小额贷款业务稳步推广、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试点工作开展等, 但是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金融数量少, 资金少、信用担保差劲等, 都需要完善。

2、信用管理与保障体系滞后。

诚信体系的不完善, 一些农民缺乏诚信意识, 导致农村金融信用管理相对滞后;我国政府到目前为止依然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 一些养业大户缺乏有效抵押及担保手段, 很难申请担保贷款;农民对于耕地、宅基地只有使用和经营权, 这就使得一些产要素难以市场化, 不利于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的发放。

3、农村金融法制化境不健全。

目前我国法律中缺乏专门的农村金融法, 并且在现行的《破产法》中, 对于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无条件的破产起诉权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不利于对金融债权的保护;执法部门对逃债和赖债的欠债人执法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竞相这县区域农村金体系的混乱。

三、新时期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建议

1、坚定不移的完善法律建设。

在法治化社会, 依法办事,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应该成为社会的风气,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 就农村金融方面而言, 至今也没有制定出一部关于农村金融的专门法律。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靠法律来完善, 县区域农村经济体系的构建也必须有法律保障, 所以政府应该实事求是, 尽快出台《农村保险法》《农村信贷法》《农村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 推动农村金融法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 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农业的生产受自然与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般风险都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 所以急需建立一套含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保险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业保险体系;当前, 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大, 这势必制约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 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找保难、贷款难问题, 另一方面也可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

3、利用互联网技术, 加快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

当前, 农村金融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着服务滞后, 供给不足,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服务手段落后, 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投资, 特别是在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从技术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农民与开放市场无法对接的难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等各类现代金融业务。

4、从实际出发, 大力兴办百姓自己的银行。

建议当地政府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走颇具特色的路子, 大力兴办百姓自己的银行。可以将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区镇对村的各种奖励资金集中起来, 以入股的形式, 采取“政府+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农民+农民”等方式, 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社, 办一批农业投资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 让村民贷款不用抵押, 简化办理环节,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新时期, 县区域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 必须在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可持续的基础上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求矛盾,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持续的支农能力, 终坚持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金融是现代化农村经济的核心,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的县区域经济是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 农村服务业在发展中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 因而构建合理稳定的农村金融体系, 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满足“三农”资金需求, 更可以分散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 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县区域经济,农村,金融体系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平, 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 2006, (04) .

县区域经济 篇10

一、对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一)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的, 是财政决算审计的深化

通过对下级财政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 来衡量评价县 (市) 长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是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鲜明特点, 也是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切入点。要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围绕财政性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在财政决算审计的基础上来评价分析县 (市) 长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 实现审计资源的共享;同时又注意两者的区别, 一方面是要结合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扩大财政决算审计的覆盖面, 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 深入揭示深层次问题。

(二) 要围绕县 (市) 长“三权”确定审计重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县 (市) 长是当地政府最高行政首长, 与经济工作相关的权力主要有“三权”, 即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 是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因此,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于其任职期间财政预算执行和经济决策情况的审计, 并按财政性资金的走向延伸审计有关部门, 以综合反映县 (市) 长经济工作方面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避免重大事项脱离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视野。

(三) 审计具有综合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直接对象是县 (市) 长, 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类型审计的重要特点。其他审计都是对财务报表、经营管理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鉴证, 而不是直接针对领导人员个人。同时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又具有综合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要评价县 (市) 长个人责任, 财务收支及报表审计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审计职能必须向管理领域延伸。因此,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又不能泛泛审计。

(四) 审计具有较高风险性

一是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期限较长、审计内容多、审计跨度大, 审计工作量和难度会相应增加。二是涉及范围广。包括涉及审计单位多和涉及专业知识多。一些内容超越审计专业知识。如:党政领导干部主要责任目标涉及17大项, 48小项指标, 许多指标都超越审计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风险性。

二、主要做法

(一) 审计前精心准备, 实施审计中及时调整审计方案

按照国家审计署下发的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要求, 审计组应按照以下思路, 在审计前精心准备, 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 调阅、参考其他经济责任审计资料和财政决算审计资料, 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通过对县 (市) 长工作职责和述职报告的分析, 确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思路, 即以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用运营情况为主线, 展开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实施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从有关内控制度和财政性化指标等方面, 对县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总体评价;围绕县 (市) 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 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延伸单位;从财政收入征管体制、重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财政性资金支出的监管机制、财政性资金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建立、执行情况入手, 反映县 (市) 长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责任;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全社会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保障资金足额发放率和征收率等指标, 对县 (市) 长领导经济工作的业绩做出评价。主要审计和延伸的单位有财政局、地税局及教育和卫生等单位。由于审计和延伸的单位与县 (市) 本级财政预、决算和重大经济决策占有较大比重, 这样才能确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客观公正。实践证明, 这个工作思路符合实际, 抓住了县 (市) 长经济责任的关键。

(二) 将审计任务分解, 降低审计风险

根据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多, 评价的范围广特点, 在审计实施前应将审计内容进行了分解, 使审计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具体办法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结论和成果;利用上级党政机关的认定结果;由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材料, 由审计组负责审查。

(三) 审计中重视查处地方政府擅自制定政策等宏观问题

1. 注意查处地方政府擅自制定政策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地方财政在履行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大职能过程中, 财政预算内外收支中经常会出现损国家、利地方的经济活动。因此, 审计不仅仅要着眼于查处财政预算收支中的违规乱纪问题, 更要着眼于地方政府、财税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财政经济政策的情况。重点监督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情况, 正确处理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的畅通。

2. 审计中将政府重大决策的合规合法性放到重要位置, 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通过审计查出以下问题:一是违反规定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违反规定先征后返土地出让金。二是超越权限制定“一费制”政策问题。该县人民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 制定“一费制”政策, 即对缴纳税金5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防洪保安费、排污费、物价调节基金等收费项目实行企业年初申报, 领导小组审批, 企业定时上缴, 财政部门统一收缴分户划拨的办法。违反了“未经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批准, 行政机关不得变更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改变收费对象、减 (免、缓) 征收费收入” (《财政部关于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审批管理行政许可收费的通知》) 规定, 少征各项规费问题。三是无财政预算拨款用于党政办公中心等问题。

3. 注意抓住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问题。

查出混淆省级、市级、县级收入级次, 少缴省级、市级收入等问题。

(四) 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在审计前应做好精心准备, 审前数据一次转换成功, 审计中多次解决疑难问题, 确保计算机辅助审计顺利进行。

三、体会

(一) 提高认识是搞好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的, 是财政决算审计的深化。要围绕县长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及监督权以及财政性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确定审计重点。

(二) 抓重点是搞好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围广、内容多, 时间延续很长, 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只有紧紧抓住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突出重点, 抓好重点, 才能起到较好的审计效果:

1. 审计单位选择要抓重点。

要紧紧抓住重要的部门, 单位进行审计, 对这些单位要加大审计的力度, 扩大审计的影响力。

2. 审计内容要抓重点。

重点监督县 (市) 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情况, 正确处理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的畅通。

3. 审计评价要抓重点。

注重审计内容与审主评价的一致性, 没有审计过或者没有审计记录资料的不做评价, 评价采取写实的方法, 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三) 利用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

由于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综合性, 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又不能泛泛审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同时, 不断完善审计方法是搞好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1. 严格审计程序。在审计全过程都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2. 实行“双向承诺制”。

被审计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承诺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账户等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 审计小组也要向被审计单位作出审计纪律、审计原则等方面的承诺。

3. 审计实施中要处理好全面审查与抽查的关系。

根据不同单位的情况, 有的采取抽查, 有的必须全面审查。

4. 避免审计风险, 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上一篇:前期成本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