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旅游

2024-05-14

三国文化旅游(精选十篇)

三国文化旅游 篇1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詹姆斯·赫斯克特等五位哈佛教授组成的服务管理课题组在1994年建立了服务利润链模型,该模型为服务企业利用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最终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引自The Links in the Service Profit Chain[James L.Heskett,Thomas O.Jones,Gary W.Loveman,W.Earl Sasser,Jr.,and Leonard A.Schlesinger:“Putting the Service-Profit Chain to work,”Harvarl Business Review,M arch-April1994,p.166]

服务利润链理论认为,在获利能力、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服务的价值、员工生产效率、员工满意度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服务利润链将服务企业的利润率、顾客的忠诚度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紧密相连,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原理是:企业的盈利取决于顾客的忠诚,顾客的忠诚靠顾客满意,而企业提供的服务价值决定顾客的满意度,服务所提供的价值是与员工的忠诚度和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而员工的忠诚度和能力则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高质量的员工服务支持体系和员工感受到的激励度。理解服务利润链的理论要把握好以下关系

1.1大力提升内部服务质量,提高员工满意度

根据服务利润链理论,企业应将顾客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指企业内部员工。该理论认为:内部服务质量决定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内部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增加。

1.2员工满意度是导致员工保留率的关键因素

员工流失,重新招聘员工会给企业增加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员工满意度低是导致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员工满意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员工保留率与生产效率、服务价值高低有直接关系

员工对企业忠诚,说明员工对现有工作和工作环境满意。只有员工对企业忠诚,他们才会努力地工作,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外部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顾客服务价值增加。

1.4服务价值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

顾客的服务价值往往是通过顾客得到的总利益与顾客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差值,差值越大,顾客获得的服务价值越大,顾客满意度就增加。由于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总希望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以此来得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5顾客满意影响顾客忠诚

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只有顾客满意,才会产生让顾客持续购买的行为,最终成为忠诚顾客。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顾客的需求基础上,通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使之成为忠诚的顾客。

1.6顾客忠诚导致企业收入增长

服务理论研究表明:“因为顾客忠诚度增加5%,利润可以增加25%~85%。”顾客忠诚能够节约交易成本,老顾客已经非常熟习自己所忠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新顾客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企业为老顾客提供服务自然就比为新顾客提供服务要容易多,减少许多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

2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经营存在问题

2.1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

四川省现存的三国遗迹为全国数量之最。现有的主要遗迹约有50多处,包括:成都武侯祠、大邑赵子龙祠墓、阆中张飞庙和古城、南充陈寿万卷楼、汶川姜维城、广元剑门关和古柏蜀道、德阳庞统祠墓、绵阳梓潼七曲山大庙、翠云廊、富乐山和蒋琬墓等。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不但所存的三国遗迹数量多,而且具有品味独特、垄断性等特征。比如,成都武侯祠是全国最有名的纪念诸葛亮和刘备的祠堂;广元剑门关则是著名的天下雄关,诸葛亮曾在此设立关隘,驻军防守;大邑赵子龙祠墓是全国唯一的赵云墓。柏蜀古道是保存最完整的古蜀道遗存,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行道树群。

2.2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景点经营中存在主要问题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经营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诠释,笔者归纳观点如下。

2.2.1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缺乏总体规划

吕一飞教授(2006)就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造成全省三国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旅游线路规划欠科学。”

2.2.2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孙璐等学者(2013)指出:“一些城镇基础设施缺乏,公共设施落后,游客咨询、餐饮、住宿和标识标牌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接待能力差。”

2.3旅游产品单一,开发建设档次低

方海川教授(2010)指出:“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互动,几乎都是观光产品,开发建设档次低,缺乏体验和参与性。”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旅游事业的投入,将会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要使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笔者谈谈自己看法。

3提升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对策

3.1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如何有效地提高三国文化旅游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构建激励机制的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3.1.1待遇激励

待遇激励实质上就是物质激励。(1)员工持股计划。让部分优秀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能够使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翁,起到激励员工和吸引人才到企业来工作。(2)优化薪酬制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以此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满意度。(3)重视工作环境的设计。舒适、温馨的服务场所,也能起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3.1.2事业激励

忠诚是相互的,员工总是忠诚于那些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员工与企业关系应当伙伴关系,员工需求分为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不仅考虑员工眼前利益,更应该考虑长远利益。从我们调查来看,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重视不够,要十分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和挖掘员工的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愿望,科学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努力做到将员工的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3.1.3情感激励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现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方式越来越被受到企业的青睐。若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企业在谋求决策的科学性的过程中,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会极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另外,企业同事间融洽关系十分重要,企业应为员工之间形成融洽关系创造必要条件。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是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手段。

3.2提高外部服务质量

3.2.1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要想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竞争力,需要变革观念,树立顾客至上服务理念,追求卓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既要在服务技能上下功夫,同时也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三国文化景区、景点的服务人员精神面貌直接反映景区、景点的形象,大力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强化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规范服务人员工作行为,努力稳定服务质量。熟练的工作技能是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通过定期地进行考核或比赛等形势,不断地提高员工烦人工作能力和服务本领。

3.2.2提高有形展示质量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服务质量难以在消费前被旅游消费者识别。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通过感官对有形物体的感知及由此所获得的印象,将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认识和评价。三国文化景区可以将无形服务通过有形方式展示给顾客。如,通过演出、互动、声音、影像等让顾客感受三国文化;通过对三国文化中的大量诗词、历史传说、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精心设计、整合与包装,使之转化为物化的旅游产品;通过三国人物雕像、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多种形式来吸引消费者;将《三国演义》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战争场面,通过情景展示的形式再现给观众,不断增强游客的心灵体验。

3.2.3重视服务补救措施

由于服务具有差异性,导致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没有统—的标准可以衡量。另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具有不可分离性等特点,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也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过程,服务质量结果不但取决于服务提供者,也需要消费者积极配合。因此,即使再优秀的企业和员工偶尔出现服务的失败和差错是难免的。当服务出现差错或失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美国技术协助调查程序(简称TARP)经过研究发现,在批量购买顾客中,未提批评的顾客重购率9%,抱怨未得到处理者为19%,抱怨得以解决者为54%,抱怨得以快速解决者为82%。由此可见,服务补救工作做得好,能够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为此,关于服务补救,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1)重视内部服务补救。关于对外部顾客的服务补救的处理,学者们已经进入深入的研究,而对内部服务补救问题研究的甚少。服务利润链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内部顾客满意才可能提供优质服务给外部顾客。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对顾客满意度研究,同时也必须注重内部服务补救,内部服务补救也是提升内部服务质量有效手段之一。

2)及时处理投诉建议。服务—旦出现失败或差错,快速解决失误是十分关键的。否则,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服务失误会很快扩大、蔓延并升级。研究表明:解决服务失误越快,成本越低,效果越好。

3)授予一线员工充分的权力。由于服务补救要求具有及时性,如果不给一线员工授权,一旦出现服务差错或失败,员工只能向上级请示,耗费时间,违背了服务补救及时性原理,给服务补救增加成本。因此,企业给员工大胆授权,鼓舞员工大胆用权,提升服务补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一飞.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2]方海川,冯佳.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孙璐.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3(3).

[4]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4).

[5]周培,魏金萍.管理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6]周彤.服务利润链理论在餐饮企业中的应用初探[D].成都:四川大学,2014.

三国文化作文 篇2

因为历史是前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无数英雄呕心沥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无处不起作用的。它们有关于友情亲情的忠诚,也有关于臣子对国家的孝忠。这些优秀的文化无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

厚重的优秀的三国民族文化积淀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灿烂的一幕。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应大力发掘,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三国文化重在“信义”二字。诚信、仁义、道义自古至今都是应当作为人生的准则。刘关张兄弟三人也都是凭此信念才结下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条。

现在已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二字尤为显得重要。如果你是企业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打造你的品牌,纵横商场。如果你是处交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家形象,驰骋列国。诚信,在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历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呢?

在三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也涌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他们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一个人应当像苏轼看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才能跳出历史看历史。

读史使人明鉴,也正是历史上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才更近于完善,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开启美好的明天。

汉中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3

关键词: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汉中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96-02

一、三国文化旅游的概念

1.“三国文化”的概念

总的来说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第二个层面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即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第三个层面认为“三国文化”并不仅仅指“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根本,以三国精神和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主体,实际上是广义文化上的“三国文化”观,是包含了《三国演义》及其相关文化产物为重要内容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我们在讨论“三国文化旅游”概念的时候,使用第三层面的理解。

2.“三国文化旅游”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把基于三国历史遗迹开发出的旅游景点为考察对象和活动场景的旅游活动,一直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日本、韩国旅游者常常称其为“三国志之旅”,我国曾经称其为“三国旅游”,但在这里我们称其为“三国文化旅游”更加恰当。第一,旅游不是简单的“吃、住、行、游、购、娱”,也不只是表象上的游山玩水,而是一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二者不可或缺。第二,“三国旅游”或“三国志之旅”的称位,主要受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影响,以“三国文化旅游”来命名,从内容上看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二、汉中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一区十县,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84万。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汉中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因地势险要,攻守皆宜,东达荆襄,连接东南;西控羌陇,达于西北;北瞰关中,而通中原;南蔽巴蜀,直下四川,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汉王刘邦公元前202年,统一天下,以“汉”为国号,建立西汉王朝。东汉末年,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刀劈夏侯渊,赵云大破曹军于汉水之滨,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为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遗命葬定军山下”(今陕西勉县)。公元263年后主刘禅下诏在勉县为诸葛亮建祠,是全国修建时间最早的武侯祠。

武侯墓。武侯墓位于汉中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陵园,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追封为“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

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有小说、评书、木偶、神话传说、戏曲等等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有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电影(《定军山》1905)等现代的艺术形式,《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地方台的播出曾经引起轰动。其中有许多的片段就发生在汉中。例如,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尤其是诸葛亮与汉中共度八年,更提高了汉中的知名度。

三国故事中可以和汉中联系起来的三国人物众多,有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之久,奸诈多疑的曹操曾经两次攻伐汉中并且留下了“衮雪”二字的摩崖石刻。定军山战役中刀劈夏侯渊的老将黄忠,长坂坡上于百万之众中取上将首级的赵子龙给汉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故事。

目前汉中三国文化景点中,包含了亭台楼阁、庙宇、碑刻、牌坊、古战场等等,它们反映了三国时期及历朝历代的兴衰演替和科技文化。游客可领略三国人物的风姿,恢弘的古代建筑,精湛的建筑技艺以及历史事件场面的大气磅礴,同时,各种碑刻中的书法,碑文也给游者很强的美学、文学震撼。此外,系列三国文化节庆活动(如武侯墓的庙会、戏曲表演)的举办让更多的游客参与进来,增长知识见闻。

三、汉中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一是汉中的旅游资源丰富,品质比较高,外地游客选择汉中主要是想领略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自然风光,其次想感受汉中厚重的两汉三国文化。张骞生地,诸葛亮墓地,黑米之乡;朱■之乡,古栈道之乡这是新闻界对汉中的概括。不难看出,这些事件,人物,遗迹和珍稀动植物,都属于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二是汉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地位,因此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古时战争年代各个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同时不忘通过汉中统一全国,在汉中都相继修建了一些军事、城防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这些建筑如今都成了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两汉和三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即各类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在汉中各个行政区划中数量多质量高。这在全国范围内是很少见的,因此汉中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显著的先天优势。

2.劣势分析

一是经济距离长。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目前外地游客选择汉中作为旅游目的地就面临这一问题,这使得很多游客另选他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汉中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偏远的位置和闭塞的交通使汉中历来远离各大经济、政治中心城市。同时由于物流成本偏高汉中与同级城市相比物价水平也比较高。

二是产品形式单一且较为初级,吸引力不强。三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和展示出来,产品几乎全是简单的陈列式,往往以三国文化的物质层面为主体。即游客来到景区后,只是走马观花主要以观看三国文化的历史遗址,纪念性建筑为主,并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不能形成区域旅游的精品。

三是客源市场范围小。来汉中旅游的游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地游客即本地居民,由于汉中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都比较低,选择旅游来消遣、休闲和娱乐等的人数不多。第二部分是关中地区的游客,这些游客是构成来汉中旅游的外地游客的主体,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汉中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特色不鲜明等,这些游客的数量正在下滑。第三部分是少量以感受栈道文化和观赏珍稀动植物为目的的外省和外国游客。

3.机遇分析

一是后发制人。我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正在进行重大调整。结合现阶段市场上旅游需求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从静态向动态旅游转变;以被动向主动旅游转变;由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汉中的旅游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劣势但换个角度来看,轻车好调头,这也为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降低了难度。

二是整个西部地区包括汉中在内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山川秀美工程的启动必将在增强旅游知名度和提升吸引力等方面获益,国家会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扶持。这对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着重大推动作用的。

4.威胁分析

一是旅游竞争力弱,受周边旅游城市的影响大。和成都、西安以及湖北襄樊相比较,汉中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结构、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明显不足。例如距离汉中5小时车程的成都市三国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好,景区景点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也相对集中。所以,游客在选择将西安、成都和汉中作为旅游目的地时,对汉中就会产生替代效应。

二是旅游竞争加剧。周边省市均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同时汉中市与湖北、成都的三国旅游资源组成相似度高,已开发的旅游产品雷同,旅游客源市场选择也大体相同,区域旅游的竞争必将更激烈。

四、汉中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深度挖掘三国文化

首先,以三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为基础,其中重点是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建筑。由于三国年代历史久远,大多数三国遗迹已荡然无存,加大历史遗迹的恢复十分重要。在恢复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历史的严肃性,在体量、风格和材质上与历史保持一致。第二,以三国文化的精神层面为重点,可以搜集三国故事、民间传说,来创造景点。例如:在三国故事发生的地点,依据记载和民间传说增设牌匾、碑刻、介绍三国故事和历史事件。第三,以三国文化的制度层面为突破口,举办三国文化旅游节庆、展示三国时期汉中的民风民俗等表演活动来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2.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由于汉中客源市场范围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应当大力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汉中在全省和全国的旅游等级,在目标市场定位时要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不可把目标市场定位的过高过大。应当以本地游客为基础,以关中游客为主体,以外省和外国游客为补充。

3.加大旅游投入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汉中的生态旅游完全可以做成区域内的精品,汉中两汉三国文化游可以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而珍稀动植物游可以做成世界品牌,现在的旅游是需要大投入的,只有大投入才有可能有大产出。目前汉中旅游在发展中比较缺乏的就是资金,而大量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也不现实。所以,必须研究和创新旅游投入机制,采取灵活的方法解决好旅游产品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有效分离,可以借鉴全国其他有成功经验的景区将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出让给投资商,到期后再由政府收回,以此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实现汉中旅游投入的突破。

4.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设施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旅游设施是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快捷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当改善汉中旅游交通条件,尽可能缩短游客来汉中的经济距离,降低旅游成本。

参考文献:

[1]冯明放.关于汉中旅游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4).

三国文化旅游 篇4

关键词:许昌旅游,三国曹魏文化,旅游产品

河南省的三国文化旅游研究集中于许昌, 但是研究不够系统, 不够深入, 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乏旅游产品一体化与旅游企业一体化, 因而需要进一步对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进行探讨。

一、许昌市“三国曹魏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1、许昌旅游城市软实力提升。

随着许昌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获得“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称号。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首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中名列全国宜居城市第四名, 入围“2005年、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06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100强”。许昌市下辖的禹州市、长葛市也分别取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许昌市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称号。在香港举行的“2009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新闻发布会上, 许昌在全国289个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 跻身“2009中国十佳宜游城市”行列, 排名第九, 成为河南省唯一上榜的城市。

2、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高。

公元196年, 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 使当时许昌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 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立魏, 因“魏基昌于许”, 改许县为许昌, 一直延用至今。作为汉魏故都,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在全国500余处三国文化遗迹中, 许昌市就有80处之多。《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 172处写到许昌, 使许昌风靡全球。[1]郭沫若曾感叹说“闻听三国事, 每欲到许昌”、“三国名胜古迹河南最多, 河南中许昌居首”。许昌是1994年国家推出的“中国文物古迹游”14条旅游专线中的“三国战略线”上重要城市。河南全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20个, 许昌独占14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真迹及与《三国演义》相关的传说两种类型。历史真迹的旅游资源价值高、可信度强。如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许都古城遗址、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许下屯田 (军屯民屯) 的营屯遗址、曹丕登基的受禅台 (受禅碑, 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内) 、汉献帝的衣冠冢愍帝陵、曹操论事城、议事台遗址、一代名医华佗墓、张公祠、曹操割发代首处、张辽城、永始台等。与《三国演义》相关的传说形成的旅游资源多引人入胜, 对于有人有很大吸引力, 如许昌的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关羽挑袍辞曹的灞陵桥、曹氏父子雄踞许昌的曹丞相府、许田围猎的射鹿台等。

3、许昌旅游目的地区位优势明显。

许昌位于河南的中心,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许昌市距新郑国际机场只有56公里, 横穿东西的南日高速、国道311线, 纵贯南北的京珠高速、京广铁路、国道107线, 及许平南、郑石等地方高速公路构成“米”字型的快速通道。在中原城市群中, 许昌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 与省会郑州毗邻, 成为郑州南大门, 并处于开封、平顶山和漯河的环抱之中, 与新乡、洛阳、开封一起围绕郑州构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四翼一核”的发展格局。许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有利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4、许昌“旅游立市”、政策环境良好。

2006年, 许昌市人民政府制定了《许昌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明确许昌市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其中, “曹魏文化”是许昌市确定的“三大文化”主题之首。2009年, 许昌市确立“旅游立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贯穿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全过程, 以更新观念为先导,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 以旅游企业为抓手, 以政策扶持为保障, 围绕许昌特色旅游产品, 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 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因而促进许昌向旅游目的地转型需要深入挖掘许昌特色文化, 整合许昌文化旅游资源, 着力打造许昌“曹魏故都、智慧之旅”的品牌形象, 充分发挥许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特色优势, 进一步提高许昌知名度, 进而促使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最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许昌市的支柱产业, 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另外, 许昌中国三国文化论坛 (文化周) 已成功举办四届,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许昌三国文化的影响, 更好地塑造出许昌厚重博大的地域文化形象, 推动许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二、许昌市“三国曹魏文化”旅游发展的劣势与挑战

1、旅游景点景区各自为战, 缺乏旅游产品一体化。

旅游产品一体化主要是指旅游产品的区域功能具有较高的差异性, 并形成功能互补和吸引功能多向性的格局, 能引导旅游者最大限度的流动;在产品形态上使有形的旅游产品和无形的旅游产品有机结合, 使旅游产品成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体验的复合体;在产品档次结构上能满足不同经济阶层的需求, 形成与客源市场经济阶层结构相联系对应的高、中、低档搭配协调的旅游产品档次结构。[2]就目前而言, 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有代表性的景点景区, 如曹丞相府、春秋楼、灞陵桥等, 只注重各自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效应”, 缺乏整合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客源、联合经营旅游产品的意识, 尚未形成旅游产品一体化, “三国曹魏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明显。

2、主题旅游体系缺失, 缺乏旅游企业一体化。

旅游企业一体化是泛指在旅游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形成过程和旅游中间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 旅游企业对相关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活动的协调和控制的集中化趋势, 以及相关企业间通过契约所建立的交易关系的密切化倾向, 其核心是旅游经营活动的一体化和旅游经营战略的一体化。[2]目前, 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缺失相关旅游辅助企业, 如主题饭店、主题餐厅、主题旅游商品、旅游体验参与性产品等。许昌发展“三国曹魏文化”主题旅游, 需要拥有旅游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重视“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的主题建设与主题旅游线路的整合设计, 又要发展“三国曹魏文化”的旅游辅助产业,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 形成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企业的一体化发展, 提高旅游产业的质量, 增强旅游者的“三国曹魏文化”主题旅游体验价值, 从而充分实现许昌“旅游立市”战略, 促进许昌旅游循环经济的增长。

三、许昌市“三国曹魏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1、整合旅游资源, 形成“三国曹魏文化”联合旅游线路产品。

史学家们认为, “三国文化”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 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 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学家认为, 三国文化旅游是指在游览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过程中体验三国文化的旅游活动。其包括三国文化游客、三国文化旅游景区、三国文化旅游产品、旅行社及餐馆、酒店、交通、娱乐、商店等相关旅游企业。[3]由此可见, 资源整合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途径,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协作的产业,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景点以及公共服务部门等在这个大产业内互相依赖、互相合作, 才能形成令人满意的旅游产品。[4]为此, 应采取措施:其一, 需要将许昌零星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 进行整合串联设计, 虽然像灞陵桥、关帝庙、春秋楼, 各自开发得不错, 但仅依靠几个点难以支撑整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的发展。其二, 进行省内“三国曹魏文化”旅游产品整合, 将安阳、洛阳、南阳等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热点串联起来, 通过整体市场推介, 进行三国曹魏文化体验, 突出许昌“曹魏故都”的品牌影响。其三, 以国际旅游市场为目标, 强调跨区域的国内“三国曹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以“生于亳州、卒于洛阳、葬于安阳、功在许昌”为旅游资源整合线索, 形成旅游产品一体化的“三国曹魏文化”主题旅游精品走廊。

2、提升旅游体验价值, 树立“三国曹魏文化”优势竞争力旅游品牌。

“体验旅游”是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基础上更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和历史的感觉体验, 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 让游客获得完美体验, 满足心理感受的高层次旅游形式。[5]旅游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体验文化、体验生态、体验环境、体验景观、体验娱乐、体验情感、体验健康等多方面体验的过程, 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完整的耐人寻味的经历和感受过程。三国历史性文化遗迹、历代纪念性建筑、还有从《三国演义》及相关民间传说衍生的名胜古迹, 大都具有较高的旅游欣赏价值。它们融汇了庙宇、亭台楼阁、古战场、牌坊、碑刻等, 反映着三国时期以及历朝的科技文化及其兴衰演变。曹氏父子开创的“一代风骨, 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学, 继承大汉遗风, 上袭春秋战国灵脉, 下开隋唐文化先河, 拓荡盛唐浩气。这里的三国文化名人中, 还有诗文典雅的阮禹, 书法深妙的邯郸淳, 文美词丽的繁钦, 才华横溢的蔡文姬, 字画绝世的钟繇等。许昌三国曹魏文化, 不仅使旅游者从这些景点中欣赏和领略三国人物的风姿、古代建筑的伟岸精妙以及历史事件场面的恢弘, 还能让旅游者体验到各种碑刻书法、碑文所带来的美学、文学震撼。此外, 通过创造性的开展许昌中国三国文化节、许昌三国圆博园 (主题餐饮) 以及曹丞相府实景三国演艺等集“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三国文化系列活动, 更能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增强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活动的可视性与愉悦性, 以利于形成“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的双强优势。

3、增强“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感染力, 培养文化型导游队伍。

文化型导游是指以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为宗旨、以旅游者游览的景点、景物以及涉及到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为依托, 以友好、平等、灵活的方式挖掘、介绍其文化内涵, 使旅游者产生文化共鸣, 达到主客双方文化交流、文化共享、文化体验效果的文化传播型导游人员。正如许昌“三国曹魏旅游”产品, 更加需要文化型导游的渲染。导游人员需要顺应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 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知识与信息的含量, 满足各类旅游者的需要, 促使自己向文化型导游转化。文化型导游是文化旅游的传播者, 不仅要娴熟的导游业务能力, 更需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三国文化旅游是以三国历史为根据, 以《三国演义》为主导, 以游览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纪念性建筑和历史人物的出生地、居住地、墓地遗迹等相关的现代人造景观, 体验三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活动。[6]因此, 文化型导游在讲解设计中需要把握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景观体现出的历史性、演义性、体验性、欣赏性的特点, 探究三国历史的真实性、灵活运用三国文化的演义性、巧妙设计三国旅游的体验性、渲染三国艺术的欣赏性, 使旅游者穿越历史、感受不一样的曹魏魅力。[7]

4、强化旅游后效应, 设计开发“三国曹魏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 精巧便携并沉淀着旅游记忆的旅游商品。它是旅游商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旅游印刷品等。“地方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当旅游纪念品成为目的地特色的物质载体, 有些甚至成为某个目的地的标志时, 旅游者看到它就能回想起某段旅游经历, 这时它才具备了纪念性、礼品性。[8]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商品它是能反映旅游点特色、摹拟旅游点内容或文物并能保存收藏的商品, 是某个旅游点所独有、带有这个旅游点特有徽记的用品或艺术品, 是这个旅游点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独占性的商品, 具有一定的资源性价值和垄断性价值。在许昌“三国曹魏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 可结合地域工艺优势产业如工艺钧瓷、帝豪烟草、姚花春酒品、瑞贝卡档发、纪念邮票等专门研发曹魏特色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1]许昌旅游资讯网.许昌概况[EB/OL].http://www.xctour.com.cn/xcinfo/xcjj.asp.

[2]赵春园.长吉旅游一体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袁红.对湖北三国文化旅游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1) .

[4]李华.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罗佳明.遗产旅游的发展向度:遗产地精神与体验旅游的融合[J].旅游学刊, 2010 (5) .

[6]沈伯俊.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J].中华文化论坛, 2007, (4) .

[7]潘利.刍议许昌“三国曹魏旅游”与“文化型导游”[J].焦作大学学报, 2011 (2) .

三国文化征文 篇5

我相信,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三国纷争,群雄并起。有志者,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置对方于死地而一统天下,又随时担心着会被对手吞并而消亡。我武不如关张,谋不如诸葛,但在乱世中,我无疑是个英雄,成功的人生策划家。“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兵将,三人而已”,我刘备既能拥有天下奇才一人,另有“五虎上将”为何不在乱世中驰骋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呢。

我从一个家无余财,身无专长的“涿郡小辈”、“织履小儿”,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终成与魏吴三分天下而得其一的人物,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

浅谈三国吴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篇6

早在日本的弥生时代中国的青铜器和铁器传到日本,日本由新石器时代后期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代,中国的稻种和种稻技术传到日本,日本由此从渔猎社会一跃成为农耕社会。此后,汉文,佛教,儒学的东渡,对日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可以说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本文列举部分中国出土三世纪的文物,初步探讨古代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的交往,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期方家指教。

古代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的交往,日本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五世纪日中开始交流。他们把倭五王遣使中国东晋和南朝,看作是古代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交往的开始。 国内考古学家认为至迟在三世纪时,日本人已经来到了吴地。王仲殊先生根据日本各地古坟出土了大量三世纪的三角缘神兽镜,认为“从镜的形制,花纹和铭文来看,三角缘神兽镜大体上都具有中国镜的基本特征,制作也相当精良” 并论证了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是吴地的工匠东渡后在日本所作。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军甲土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海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有时至今会稽货币,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绝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徐福入海求仙。《史记》也记载,当为史实,有关亶洲,日本学者也认为是日本列岛一部分。

三世纪前半叶,日本邪马台国曾派使者到中国曹魏受诏封印,同中国北方曹魏保持频繁的接触。三角缘神兽镜在日本大量出土,表明古代日本与江南吴地是交往密切的。此后直到五世纪初,较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把同中国的东西多冠以“吴”字。如“吴国” “吴人” “吴床”“吴服”等。甚至连安置来自东晋和南朝的中国人的地方也称为“吴庭”。可见邪马台国同孙吴交往的程度相当密切。

我们从名刺和谒来看,它们是古代官员交往、拜访时通报姓名时使用的名片,在三世纪吴地出土的名刺有:三国孙吴名将朱然墓出土的名刺十四枚,谒三枚。名刺呈长条形木片。形制大小相同,木刺行文相似,正面直行墨书,隶书。内容分为三种:“弟子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故鄣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 〔图一〕湖北鄂城孙吴史绰墓出土六枚墨书。分别为:“童子史绰再拜 问起居 广陵高邮字浇瑜”,“广陵史绰再拜 问起居”。 江西南昌孙吴高荣墓出土二十一枚墨书均为“弟子高荣再拜问起居 沛国相字万绶” 在墓中放置名刺,是六朝时流行的习俗。这虽然是供墓主人在阴间使用的明器,但规格、尺寸一如生前实用的名刺,特别是朱然墓谒和名刺同时出土,一是对考究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证据,二是对谒和名刺使用上的差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关于谒和刺《陔余丛考·名帖》:“古人通名,木用削木书字,汉是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于纸,而仍相沿曰刺。”名刺和谒虽然都作为名片使用,朱然墓出土的名刺和谒却表明在使用对象上有所不同,朱然墓出土“谒”,内容较名刺略为复杂些,包括官爵,籍贯,姓名,问候语。顶端独“谒”字,以示尊敬之意,据《释名》曰:“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知至诣者也。”在使用上,谒比刺郑重的多,往往用于下对上。所以把爵位,姓名等靠边书写,中央写“谒”字。以示尊敬之意。书写的内容也就相对固定。名刺往往用于亲朋好友和同僚等,其内容有详有略,有亲有疏。持刺者可以根据交往的情况而选用。除此之外,也有于逢年过节时,自己不登门而使仆从到亲朋僚友家投送。名刺为贺,类似于现在人们在元旦春节互致的贺年卡。

日本至今仍将名片称为“名刺”,写做:名刺(めいし,罗马音meishi)。日本『广辞苑』解释为:(昔,中国で竹木を削ってこれに姓名をしるしたから刺という)小形の纸に姓名·住所·职业·身份などを印刷したもの。访问·面会その他,人に接する场合に用いる。翻译成中文是;(古代中国用竹木做成,上面刺上人的名字)小张的印刷着姓名,职业,身份的纸片,访问会面时与他人交换使用。日本至今仍有每逢春夏重要节气和新年正月都有互相投寄问候与贺年-明信 片的习惯,意是感谢上一年中对自己有过关心和帮助的人,希望来年依然保持这份联系。这些名刺的说法和投刺习惯,和三国时期是多么相像,它应该是三世纪随着三国吴文化一起传入日本的。

木屐,是中国古代一种两齿木底鞋,适合在南方雨天,泥泞道上行走。《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主,而施而齿,可以践泥”。有关木屐,两边文献多有记载,相传春秋吴王春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上为西施建造“馆娃宫”,宫中有一长廊称为“响屐廊”或称“鸣屐廊”,西施脚着木屐在廊上行走,发出富有节奏的,犹如欣赏到木琴优美的声音。吴王听得如痴如醉。可见吴越非常流行穿木屐。三国时木屐的使用已非常普通。《晋书.宣帝记》:司马懿“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木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着屐,然而马兵俱进。”司马懿与诸葛亮征战五丈原,因地多蒺藜,遂令士兵穿木屐开道。

三国朱然墓出土了一双漆木屐,屐板前后均为圆头,中间略宽,似椭圆形,屐板前端有一单孔,后端有两个单孔,系绊穿在三个单孔上。屐板绘有漆彩。 从形制及出土位置看,应是朱然妻妾所穿。 江西南昌高荣墓中也出土了两双木屐,其中一双保存较为完好,可见屐底前后有两齿,屐头为圆形,据考古发掘者认为是高荣妻妾所穿。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画,五彩为系。《晋书·五行志》“初作屐头,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出土的木屐,印证了史书记载妇女出嫁流行制作漆画五彩木屐以及汉魏时期妇女木屐为圆头的准确性,同事也将古代木屐式样呈现在我们面前。日本镰仓时代的名画《扇面法华治册子》及《明惠人上图》中描述了雨中穿高齿木屐行走的人物形象,其木屐的形制也与朱然墓及高荣墓出土的木屐十分相似。可以说日本木屐的根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木屐在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已很难看见,但在日本木屐却无所不在,每逢过年(元旦)或婚,嫁,寿等喜庆场合。成年男女都身穿和服,脚着齿屐,以示庆贺。日本的艺妓穿木屐后,不仅增加了高度,木屐本身也带给她们一份独特的韵致。木屐不仅作为鞋子出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而且也是很好的馈赠品,尤其是正月和夏季的盂兰盆节时,更喜欢赠送并穿着木屐。木屐不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物证之一。

综合上述可见,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文化交流在三世纪已产生,并在其文化的形成中,逐渐将中国文化吸取并融合在自身文化之中,并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见图一)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1963.3.16.

[2]日中文化交流诸问题.305.

[3]木宫泰彦.《日中交流史》第三章,胡锡平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

[4]王仲殊.关于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问题[J].考古,1981.4.

[5]王仲殊.关于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问题[J].考古,1981.4.

[6]见《?魏志?倭人伝から見た古代日中贸易》.东亚古文化说苑,1973:227-239.

[7]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六朝文化》[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667-668.

[8]王俊主编.马鞍山文物聚珍[M].文物出版社,2006.

[9]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館:《鄂州六朝墓》.

[10]江西省历史博物馆:江西南昌高荣墓的发掘[J].考古,1980.3.

[11]王俊主编.马鞍山文物聚珍[M].文物出版社,2006.

三国文化旅游 篇7

一、对军事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曹操整个一生都比较好学, “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是其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东汉末年残酷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实践中, 曹操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详细阅读, 并亲自撰写了很多军事理论书籍,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有十四篇的《孟德新书》。曹操的军事理论著作, 文风简约, 通俗易懂, 注重实战运用。《诗品》卷下曾对曹操的情况有详细的描述:“魏武帝曹操, 字孟德, 沛国憔人。少机警, 有权数而任侠, 资兼文武, 才略出众。御军三十余年, 手不释书, 昼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 登高赋诗, 被之弦管、书法音乐, 擒猛射雕, 多才多艺, 诚一时之豪杰。”可见曹操在当时的乱世情况下, 对于军事和文化素质是比较重视的, 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很关注的。

曹操平时的身体锻炼主要是与军事体育活动相关联的。《魏略》记载曹操“才力绝人, 手射飞鸟, 躬擒猛兽, 尝于南皮, 一日射难获六十三头”, 这说明曹操对于骑射的军事专项素质能力是非常关注的。《三国志》中陈寿曾经写道, 在汉初平三年 (190) , 曹操时年35岁, 与夏侯惇在扬州募集士兵, 一共募集的士卒约4000余名, 当行军到龙亢时, 部分士卒哗变, “夜烧太祖 (曹操) 帐, 太祖手剑杀数十人, 余皆披靡, 乃保出营”。可见曹操当时的身体素质是很好的, 剑术等专项军事技能也是比较熟练的。此外在《异同杂语》中孙盛曾记载道, 曹操年轻时曾经想刺杀当时的中常侍张让, 偷偷潜入其住所, 后被发现, 曹操手执戟, 使张让的卫士无法近身。曹操将武士逼退后, 跳墙而出。这些都表明了, 曹操是有雄心壮志的, 能够注重自身的军事能力训练, 为将来的征战沙场打下基础, 而且武功较高, 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文武兼备的领袖。

曹操在对儿子的教育中, 也非常注重其军事体育的教育。曹操深知在当时的乱世情形之下, 要想获得成功, 只注重文化素质的教育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的。在建安十六年, 曹操亲自书写了《百辟刀令》, 其中记载道“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 先以一与五官将 (曹王) 。其余四, 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 将以次与之”。通过这个手令, 我们能看出, 曹操对于儿子的教育中, 非常关注武力的锻炼和发展, 并且将这个能力上升到接班人的选拔标准上, 期望选拔出文武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曹丕是魏王朝的创立人, 其谥号为文帝, 其文化造诣也是很深的。陈寿在《文帝纪评》中记载道:“文帝天资文藻, 下笔成章, 博闻强识, 才艺兼该。”曹丕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厚的底蕴, 而且在军事能力上有相当功底。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随曹操四处征战, 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很好的武术能力。在曹丕自己编著的《典论自叙》中记载, 其在5岁时, 曹操看到汉王朝较为动乱, 就让其开始学习射箭, 6岁的时候, 曹丕已经基本掌握了射箭技术。随后曹丕开始锻炼马术, 到8岁的时候就基本掌握了骑射技能。在十余岁的时候就较为熟练地运用骑射技能, 在日常的打猎活动中“逐禽辄十里, 驰射常百步, 日多体健, 心每不厌”。在建安十年 (205) , 曹丕17岁的时候, “弯弓忽高驰, 一发连双糜”, 经过一天的狩猎, 曹丕一人就捕获了璋鹿9只, 野鸡和兔子有30多只, 满载而归。这可见曹丕的骑射军事能力是比较高的。建安二年 (197) 此时曹丕年仅10岁, 随其父亲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后, 又反叛曹操, 曹军大败, 曹操长子曹昂遇害, 曹丕杀出一条血路脱险, 可见其是比较注重剑术的锻炼, 他的身体素质也是相当好的。在剑法方面, 《典论自叙》中曾记载道, 曹丕为了学习剑术, 在很多地方拜访了很多名师, 在河南向剑术高手史阿学艺很久。曹丕能够熟练掌握单剑和双剑的技击技巧。他曾与奋威将军邓展饮酒论剑“时酒酣耳热, 方食甘蔗, 便以为杖, 下殿数交, 三中其臂”。后邓展不服, 曹丕又再次击中其面部, 可见其剑术是很精通的。曹丕曾自我总结道“文武之道, 各随时而用, 生于中平之季, 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 于今不衰。”

在三曹中, 曹植的文学成就是最高的。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文章极力推崇, 认为“陈思之于文章也, 譬人伦之有周、孔, 鳞羽之有龙凤, 音乐之有琴笙, 女工之有瀚献”。曹植不但对于文学有较高造诣, 在军事技能方面也有较多训练。曹植曾说道, 父亲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征战, 统一国家的时候, 他自己也是天天训练剑戟, 整日披盔戴甲。在平时的军事体育训练中, 主要以骑射为主, 曹植的骑射技艺还是比较熟练的。他可以手持中弓利箭, 从马身右边射中左边的箭靶, 也能从马身的左边射中右边的箭靶, 在马上卧身仰射时的命中率也很高。这些情况都在曹植的《白马篇》中记载的:“宿昔秉良弓, 枯木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揉, 俯身散马蹄”。曹植对于剑术也是比较追崇的, 在《魏略》中曾经记载过, 邯郸淳善对于剑术比较精通, 曹植就经常请邯郸淳来到其馆舍进行切磋和学习, 并且学习了很多其他剑术技艺。

在汉末和魏初的时候, 三曹处于整个政治活动的中心, 所以他们对于军事体育的关注和身体力行, 对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各级官员提高军事体育活动都有很强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这就使得汉末的曹操的军事实力一直保持很高的状态, 军队的军事体育活动开展的也比较广泛, 军队中士兵的身体素质是比较高的, 军队的战斗力比较高, 为后来的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二、对棋类博弈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在汉末魏初的时候, 整个社会上较为流行博戏。在流行的博戏中, “格蒲”、“弹棋”、“围棋”是文人士大夫比较喜欢的棋类体育活动。“围棋”由于其中蕴含的军事阵法、军事运筹等方面的博弈内容, 使得这个智力体育活动在当时比较流行。曹操出生官宦世家, 所以其对“围棋”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 其在围棋上的功底是很深厚的。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太祖纪》中记载道:“汉世, 安平崔瑷、瑷子寔, 弘农张芝, 芝弟昶井善草书, 而太祖亚之。桓谭, 蔡邕善音乐, 冯詡、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 太祖皆与埒能。”曹操能与当时公认的围棋高手平分秋色, 可见其围棋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曹丕除了对围棋较为喜爱外, 他对于弹棋比较擅长。弹棋是一种根据古代足球比赛演化而来的一种棋类游戏。这种棋的主要玩法是“二人对局, 黑白棋各六枚, 先列棋相当, 下呼上击之, 以手巾或葛冠巾拂棋, 以分胜负”。曹丕在其《典论自叙》中记载道:“弹棋始于魏宫内, 用妆仓戏。文帝于此戏特妙, 用手巾角拂之, 无不中。有客自云能, 文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 低头拂棋, 妙逾于帝。”虽然其中有对弈对手的有意放水, 但是也能看到曹丕对于弹棋是比较精通的。曹丕还曾撰写《弹棋赋》来表达其对弹棋的喜爱。

由于处于政治中心的曹氏父子对于棋类博弈体育的喜爱, 使得棋类博弈体育在汉末魏初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上人们对于博弈棋类游戏都非常喜爱。著名的建安七子都是爱好围棋的人士。这个风气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影响, 在全国内很多有名人士都爱好博弈棋类体育活动。同时也为围棋等棋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对球类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足球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 这个运动在我国汉朝时期被称为“蹴鞠”和“蹋鞠”, 这种活动在社会上是比较流行的。这种活动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多, 且考验人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的耐受能力, 因此在军队训练中也引入了该种活动。曹操对于古代足球运动是比较爱好的, 他对于足球运动对于军队战斗力提升是比较认同的, 因此他对于大力推动蹴鞠运动的开展。在《会稽典录》记载:“汉末, 三国鼎峙, 年兴金革, 上 (曹操) 以弓马为务, 家以嫩鞠为学。”这足以证明曹操对于蹴鞠的喜爱。另据《魏略》记载:“孔桂, 字叔林, 好墩鞠, 太祖爱之, 每在左右。”孔桂是当时的足球高手, 曹操对其很宠爱, 让其伴随左右, 可见曹操对蹴鞠的喜爱程度, 也能看出曹操期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推动蹴鞠运动的开展。曹丕对于蹴鞠也是很喜欢的, 但是他更关注的是蹴鞠转变而来的弹棋游戏。

正是曹操父子三人对于军事体育文化活动、棋类体育文化活动和球类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视和身体力行, 使得整个社会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得以增加, 使得曹操割据力量的居民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军队的战斗力提升, 为最后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操集[M].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9.

[2]余冠英.三曹诗选[D].人民出版社, 1979.

[3]黄友军.三国两晋南北朝棋类体育博戏小考[J].百色学院学报, 2011 (4) .

[4]三曹资料汇编[D].中华书局, 1980.

[5]白洁.嘉峪关魏晋墓葬体育彩绘砖画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6]路志峻.敦煌魏晋古墓体育画像砖研究[J].敦煌研究, 2005 (3) .

[7]陈祎晟.关于嘉峪关魏晋墓葬中体育题材彩绘砖画的研究[J].敦煌研究, 2012 (3) .

三国文化旅游 篇8

历史文化产业是以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经营的行业,包括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历史文化产品以其创造性生产、独特性生产更易形成垄断和创造超额剩余价值,也是一个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和金融的支持。因此,研究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经验不足,国家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产业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回报周期长、而又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融资渠道单一且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财政上,利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融资却很少触及,由此引发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一直面临“融资难”的发展瓶颈。因此,解决好我国历史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历史文化产业,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和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许多问题上形成共识,但目前围绕历史文化产业和中小历史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较少,且探讨的内容较分散,特别是结合区域历史文化产业融资的研究明显不足,但上述观点均为鄂南地区历史文化产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参考。鄂南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且日益壮大,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而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一部分的历史文化产业也在释放着能量。根据咸宁市政府的规划,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包括历史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咸宁市2010年统计年鉴》指出,2010年咸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5.2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5%。在鄂南文化中占据很大份额的历史文化也正在被挖掘,产业开发程度的加深和规模的增大为咸宁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二、国内外历史文化产业融资模式

(一)历史文化产业常见的五种融资模式

(1)BOT融资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企业自己融资开发建设许可项目,期满后再将此项目转让给政府。

(2)TOT融资模式,即转让-经营-转让(Transfer-Operate-Transfer)。政府把已经建设的项目特许权移交给企业或私营机构,企业或私营机构根据所接收项目在今后若干年内现金流量的评估核算,一次性给予所有费用,经营期满后再把项目移交给政府。

(3)BTO融资模式, 即建设-转让-经营(Build-Transfer-Operate)。也就是政府或代理机构与投资人发起组建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允许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建成以后按照协议规定,政府和机构一次或分次付款把所有权收购回来,并组织经营或管理。

(4)ABS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模式。指资产拥有者或银行通过特设信托机构和其他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将其不流通或可预见的未来有稳定现金流入的存量资产转变成资本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销售给投资者以此来融通资金。

(5)PPP模式,即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强调项目的选择、政府角色的转换、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设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最终形成有效的监管机构。

(二)国内外历史文化产业融资模式

(1) 国外历史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历史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政府参与并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是正常的事情,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区别在于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各国政府对历史文化产业控制和参与的程度也不一样。如以文化产业体系和政策架构较为完善的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政府引导模式”,即政府通过财政与税收政策来引导社会各方投资,政府对历史文化产业的投入只能占到其收入的一小部分,资金的投入大多来自于社会。而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则采取“政府管理模式”,即政府对文化企业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法国文化部每年对文化产业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1%以上,地方政府则需要另外投入两倍的预算来支持文化产业,政府支持的力度可谓世界第一。

在发达国家中,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方式也值得推崇,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现在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GDP的20%左右,总体竞争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美国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以及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都为历史文化的发展融资带来了很多便利,政府扮演政策调整和法律支持的角色,无论个人、团体都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来注入资金。美国在文化领域倡导自由主义政策的同时,又经常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抵制外国文化的入侵,因此别国的文化产品要想进入美国市场只能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这也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能从国外获得很大一部分融资。

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这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有点相似。中央集中财政资金来扶植历史文化产业,并建立专门基金,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韩国还通过二板市场为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便利。日本则对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产业提供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综合援助,集多方之力来保证历史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

(2)国内历史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和思路。国内现行历史文化产业的融资模式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和产业内资金,大量产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有限,且不畅通,仅通过购买上市文化企业的股票,或加入私募股权基金并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对资金的需求,而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和产权交易中心也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市场的检验。国内像北京、重庆、山东等发达地区都在努力搭建产业融资平台,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信用评级专项机构和担保公司,建立专门的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并成立示范集聚区和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文化企业的投资。如山东支持文化企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并将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列入全省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计划,推动文化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同时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组建山东省文化产业融资公司,推进政府主导下的文化产业融资体制建设。重庆则建立了公益基金平台,市政府出资成立重庆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并把社会上有意资助文化发展的分散资金和资源集中整合起来,有效地投入到文化发展中去。像河南这些经济欠发达但是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采用的则是重点突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行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优先为这些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融资,并取得巨大成功。武汉则同时构建了融资担保平台、投资基金平台、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市场平台,为武汉的历史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模式和路径选择。

三、鄂南地区历史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狭义上的鄂南一般指湖北咸宁市,即咸宁市所辖的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因这些县市区位于湖北省南部,故称之为“鄂南”。鄂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并且贯穿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时期。从上古时期传说中居住于“左洞庭、右彭蠡”的三苗部族开始,经历过春秋文化的洗礼,又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被赤壁的“东风”所熏陶,最后经过南北朝直到宋朝1000多年的北方人民大迁移形成了鄂南地区丰富独特的文化。随着长久的发展与沉淀,在本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以三国赤壁文化、九宫山道家与闯王文化、汀泗桥为主的北伐文化以及冰心、沈从文等名人故居的向阳湖“五七干校”文化为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中最为著名的还属三国赤壁。因为在本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中,最为惊心动魄而让人印象深刻、广为传诵的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发生的那场战争,史称“赤壁之战”。三国历史最终被罗贯中以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形式总结下来,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高超的智慧,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蕴藏其间,开发价值巨大。

三国赤壁文化项目位于咸宁市所辖的赤壁市,赤壁市政府力图通过三国文化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三国赤壁文化除在湖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外,在外省特别是东南沿海诸如福建、浙江等省份知名度不高。

从2006年开始,赤壁市政府借鉴文化产业中比较成熟的TOT融资模式,将已经建设好且长时间经营的三国赤壁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权转让,市政府的职能逐渐由建设、经营管理向服务转变。山东一家投资商与赤壁市政府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并成立了湖北三国赤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三国公司”)。它是一家主要从事旅游综合性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的民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在赤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国公司”在2007年8月正式接管了三国赤壁的经营管理权。早在接管之前,该公司就已对三国赤壁景区做出了部分升级改造。2006年“三国公司”陆续投资了3.1亿元的二期工程对部分景区进行全方位、高标准打造,使景区的档次和品位有了进一步提升。2007年后,“三国公司”建设的二期工程和规划投入6亿元建设的三期工程,资金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投入,同时依靠政府“搭桥”向银行借贷获得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鄂南由于处在金融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历史文化产业项目更是单一通过政府有限公共投入和经营性收入以及文化企业自身的直接资金投入,这种单纯依赖一种或少数几种融资方式让融资规模和项目资金投入同样遭遇了瓶颈。首先,融资渠道不通畅且过于单一。项目资金主要通过文化企业自身和银行来筹集,社会上闲散资金、外资很难进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缺乏、资金链断裂、建设工期一拖再拖的情形。其次,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本地区在发展历史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融资与资金投入和资本市场联系极少,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方式与渠道急需探索和开发运用。最后,缺少专业融资机构。国外在文化产业项目融资上拥有众多的专业融资机构,而鄂南地区乃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融资仅靠银行融资的贡献力非常有限,极其缺乏专业的融资机构。因此,咸宁在发展历史文化产业项目时还应多探讨与探索与专业的融资机构合作,更多引入市场化的专业融资方式以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和保障性。

四、鄂南历史文化产业融资完善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并做好宣传工作,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融资环境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咸宁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一方面,政策上要做好引导,鼓励文化企业主动的融资行为,并建立监管制度形成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发展鄂南历史文化产业还应做好宣传,丰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咸宁市政府主推的“温泉文化旅游节”和赤壁市打造的“赤壁文化旅游节”都为鄂南历史文化产业的融资做了宣传和推引的作用。三国赤壁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浓厚历史特色、能够辐射区域内外的“赤壁论坛”,以此来提高地区知名度与美誉度,带动咸宁经济与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企业可通过资本市场借助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融资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证券市场是许多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文化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可在主板市场之外另设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包括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也成为加快文化企业上市的重要推手。负责开发三国赤壁文化产业的“三国公司”在建设产业项目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融资”与“融智”结合的金融创新模式,在历史文化产业项目上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帮助企业积极入市,在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中融入资金。

(三)多个文化企业通过集合票据进行统一债券融资开发历史文化产业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多家企业进行信用增级后发行集合票据进行债券融资,可以有效解决单个中小文化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小、费率较高的难题。比如2010年,由北京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的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通过成本分摊、各级财政补贴,最终三家企业联合发行集合票据债券融资,成本比单独发行债的利率要低得多。像“三国公司”可以与开发九宫山文化旅游的湖北省九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本地文化企业探索多家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的办法来进行项目的融资,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融资的问题,还可以形成区域内产业联动和整体的规模带动效应。

(四)政府、公营融资机构通过“借资本”为历史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在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政府的干预与扶持,政府和一些公共机构有义务为融资搭建平台,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在这一方面,赤壁市政府在发展具有地区和城市代表性的三国赤壁文化时也正在探索与尝试。例如,赤壁市通过城投公司市场化经营和加快股权多元化进程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累计融资7.4亿元。赤壁市还成功引进美国花旗银行和江苏吴江银行,累计放贷3亿元,为三国赤壁文化产业“助力”。

(五)建立历史文化发展基金,努力树立品牌带动各方投资在一些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需树立品牌,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来吸纳资本这种方式已经被成功运用。咸宁市政府和“三国公司”通过建设“赤壁论坛”来为三国赤壁文化建设造舆论声势,还有正在规划建设的“三国”影视城、“千古赤壁”大剧院、“三国”智慧研究所和“三国”系列影视剧拍摄创作基地等项目,以及“赤壁文化旅游节”,这些都在提升着赤壁的品牌价值。而这些项目和措施的施行也必然带来三国赤壁文化产业投资收益和前景的改善,反过来也为建立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

五、结论

三国文化旅游 篇9

一、学前教育体制建设

中国和日本强调通过国家法律政策,全面细致地指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保障了学前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美国强调通过严格的法律体系保证学前教育配套资金的规范投入和使用,各州参照要求制定相关法律细则来落实,以此满足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政策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 作规程》; 2000年颁发《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 2010年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 意见》;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幼儿教育包括0—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以3—6岁的幼儿园为主,虽然在一些大中城市有为0—3岁儿童服务的早教机构,但0—3岁幼儿仍然以家庭抚养为主。幼儿园与小学属于相互独立的教育体系。

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个以拨款法为主的成文法律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如1974年的《教育机会平等法》、1981年的《提前开始法》、1990年的《早期儿童教育法》、2002年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11年推出“力争上游”早期教育挑战计划等。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的形式保障学前教育有足 够的经费投入,以期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资源公平享有和师资提升。

美国幼儿教育包括0—8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繁多,形式多样, 体系完整。包括对0—3岁前婴幼儿的保育机构,3—4岁儿童的幼儿园 ( Pre- school ) 教育和5岁儿童的 学前班 ( Kindergarten) 教育。在美国,幼小衔接受到特别的关注。每个公立或私立小学都有学前班 ( kindergarten) ,专门为5岁儿童提供幼小衔接学习场所。自学前班 ( kindergarten) 至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的国民教育即是一般所指的简称为K - 12的教育体制。同时,美国实行幼小师资证照合一制度,幼儿教师的资格证书是涵盖学前班与小学低年级 ( K - 2) 阶段的。因此,学前班教师对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质、内容与方法非常了解,能够保障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日本幼儿教育包括0—6岁的幼儿教育,实行幼儿教育双轨制。保育所是社会福利机构,招收0—6岁家庭困难的儿童。幼儿园是正规学校教育机构, 招收3—6岁儿童。双轨制学前教育体制的设立使贫困家庭的幼儿也能够以较低的学费获得学前教育,儿童入园率达90% 以上。日本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相互独立,幼小衔接出现一定的断层, 近年,日本积极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以保证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二、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者即可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但是对幼儿教师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目前主要通过教师的自主研修提高教育水平。美日两国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都要取得大学及以上学位方具备申请幼儿教师证书的资格,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为进阶式的体系,需要不断的进修,通过评估才能拿到永久教师证书。在日本,教师虽然入职起点非常高,但实行终身的公务员聘任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在沿着幼师—幼专—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系道路发展,但高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仍然保持较低水平,专科以下学历占85. 2% 以上。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发展迅猛,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幼儿教师自觉通过职后学历教育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

美国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如下进阶方能获得永久教师资格证书: 幼教执照一教师资格证一初级、中级资格证一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业务素养,美国政府大力倡导幼儿教师在工作之余进入高校研修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修以考取永久教师资格证书。

日本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分三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教谕专修资格许可证, 须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第二等级为教谕一种资格许可证,须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 第三等级为教谕二种资格许可证,可为大专毕业生,但在幼儿园只能从事助理工作。具备了幼儿教师许可证,还需通过入职录用和选拔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入职后须参加严格系统的职后研修。日本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有严格的规定,与教师晋升级别和聘用密切相关,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新任教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职后研修,工作10年后还要参加10年经验者研修项目。

三、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中美日三国都制定了全国性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纲领。美国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性、统一性、公平性与文化普适性。中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思想都借鉴了欧 美的教育经验,但是日本非常重视在学前教育中注入本国文化传统传承的思想和内容。

2012年9月, 我国教育 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前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课程实施“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 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0 ~8岁儿童适宜发展课程》( De- 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I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3rd Revised Edition, 简称DAP) 是全美通用的一套学前教育准则,多州政府将DAP作为本州幼教机构课程标准。适宜发展课程纲领将学前教育内容分为八大领域: 美感领域、情感领域、认知领域、语言领域、身体领域、社会领域、假想游戏领域、建构领域。课程实施强调 “减少儿童的学业发展差距,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国国民素质世界竞争力”。

中国和美国幼儿园教师都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 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教育经费,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课程需要购买相应的玩教具。幼儿园主要负责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配备助手,并安排教师参加全国性的研习会,提高业务水平。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学前教育国家标准。在《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目的强调“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机会, 培养幼儿健壮的身体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日本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非常具有本国特色:

( 1) 崇尚自然的校园环境创设。日本传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密不可分的,人类要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才能获得快乐。日本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产生好奇心,激发兴趣,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知识。根据自然教育的观念,日本的幼儿园校园环境创设非常朴实自然。幼儿园室外地面绝大部分是沙土地,院子里还有畜舍、沙池。幼儿园的教学方案大多安排有各种各样与自然亲近的活动, 如: 荡秋千、采摘树叶、喂食小动物、玩沙子,等等。

( 2) 开展种类繁多的行事活动。日本每年有数不清的行事活动,即节日活动。在日本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中,行事占有重要位置,幼儿园会安排儿童庆祝每一个行事活动。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儿童在期待和兴奋中度过了丰富的行事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成长起来。有些幼教工作者甚至提出“行事中心保育”的观点,即幼教机构要以行事活动为中心实施保育。行事活动对培养日本民族凝聚力、集体意识、爱国精神和传承日本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四、结语

三国文化旅游 篇10

无锡在2 0世纪9 0年代初成功开发了央视影视基地和灵山大佛这两个旅游资源, 二者的开发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适应当时国民观光式出游方式。

其中影视基地还创造性的将著名影片中的场景予以重现, 让游客体验到影片中所表现的古风遗貌, 创造性的开发了“体验式观光旅游”资源。

2.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

突出文化主题是这两个景区共有的特点, 影视基地着重突出唐宋遗风;灵山则着重渲染佛教文化。二者都是将外来文化作为背景, 其承载文化都有:受众多、影响面积广、开发潜力大的特点, 加以后天雕琢, 成为一代旅游佳作。

3. 成功的营销理念。

影视基地将旅游资源与名著和媒体相结合, 其效果远远大于单纯的媒体广告, 收益也远远高于一般性的旅游景区;灵山大佛则将其营销理念关注于世界之最, 营造氛围, 令广大信众趋之若鹜。

二、无锡外植文化旅游景区所面临的问题

1. 人造景点自身生命周期的限制导致人造景区生命的没落。

无锡影视基地已经创造了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的奇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景点新奇度降低, 吸引力也随之减少。另外, 由于其建设时代限制, 在观念的变化上难以与时俱进, 适应性创新略显迟钝。

2. 景点资源历史文化的缺失导致其发展可持续性和可开发性差。

外植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着眼点是复制和复原外植文化的表现形式, 景区自身的创新性和可开发性由于没有文化的历史积淀就显得尤为薄弱, 一旦面临外植文化地的同质旅游资源竞争时就会凸显出来。

3. 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后同质景点间竞争凸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影视城旅游资源的促销面临着降温的威胁。而对于灵山景区, 则面临着同质竞争的威胁, 如何在对手林立的竞争中走出一条个性化的道路是景区再开发所要考虑的问题。

4. 景区性质导致景区收入出现增加瓶颈。

这两个景区都是以观光式旅游为主的景区, 一方面难以拓展新的收入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收入的有限性导致了景区自身对资源创新的乏力。

三、从无锡外来文化旅游开发看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趋势

1. 植根本地文化, 深层次发掘锡地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只有承载在深厚积淀了的历史文化上才能拥有巨大的人文价值和史学意义, 其资源开发也才拥有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随着休闲型旅游理念的提出是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前沿, 其对旅游资源的要求也由过去的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 这种观念的转变其实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再开发提出了要求, 旅游已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 而是切身实地的领略资源所代表文化的底蕴和历史。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只有对其文化进行深刻发掘才能以更多种的可选择方式适应旅游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也才拥有更多样的旅游文化承载物。

2. 开发与现代旅游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旅游方式。

时代可以变迁, 观念可以转换, 但历史是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 只是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诠释它。对于旅游来说, 在以观光式旅游为其理念的时期, 我们可以以其历史文化表现的再现和还原进行开发。而对于当前休闲式旅游为其发展方向的旅游方式, 我们不仅要对历史文化作更深层次的发掘, 更重要的是要将前沿理念引入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在还原其历史进程、展现其文化变迁的同时以休闲作为开发理念, 以体验作为开发方式, 将旅游资源作为本地文化扩散与游客感受体验的媒介和桥梁, 将体验方式作为旅游的催化剂, 让游客充分感受异域文化下的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风貌。对于当前休闲式旅游为其发展方向的旅游方式, 要将前沿理念引入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在还原其历史进程、展现其文化变迁的同时将旅游资源与本地文化和游客体验相结合, 开发新型旅游休闲方式, 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3. 提高旅游地开发柔性。

旅游地开发柔性是指当外界环境或内部环境出现变化时 (如游客出游观念变化、旅游地凸现同质竞争、旅游业发展趋势变化、旅游地主题性质发生变化等) , 旅游地是否能够快速的转变自身经营方式 (资源开发方式) , 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对于观光型旅游资源, 由于其资源设置静态性的特点, 资源本身可开发性和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差, 旅游地生命周期短暂, 人造观光型景观往往是昙花一现, 景观“一次性”现象严重, 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也造成极大破坏。提高旅游地开发柔性要与旅游地的旅游主题相结合, 与旅游地特质相一致, 对于文化旅游资源来说, 要围绕其文化精髓, 以不变应万变, 不变的是其所要表现的文化内涵, 变化的是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多种表现形式, 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旅游发展时期开发出适时的旅游资源, 从形式上入手延长了旅游地生命成熟期。

四、结语

本文对无锡外植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 在总结其经验与出现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旅游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出游观念的变化提出了本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方向, 为同类型城市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参考资料和意见。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以引入外来文化为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案例不断增多, 无锡即是其中之一。外来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快速地取得经济效益, 但同时对城市原有文化产生影响, 不利于原文化下的旅游开发。本文在无锡外植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中, 探讨了外植文化导向下城市旅游开发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外植文化,旅游开发,本地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志国:浅论外来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绥化学院学报;2006.7

[2]蔡梅良:南岳景区生命周期的分析与调控;经济地理, 2006.3

上一篇:质量风险控制下一篇:调查研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