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2024-06-03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精选十篇)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1

近年来, 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全球变暖现象加剧, 人们提倡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低碳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对改善环境、实现低污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2.1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近几年, 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雾霾天气, 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以及冬季供暖燃煤, 雾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因此, 空气质量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城市中, 低碳高效园林建设必然以种植大量树木为主, 而这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 能够有效吸收一部分超标的二氧化碳, 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另外, 园林中的植被还有对空气中灰尘吸附的作用, 减少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 进一步净化了空气质量, 同时, 降低了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危害[1]。

2.2 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环保理念。在向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 使人们感受到低碳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提倡尽可能地减少碳的排放, 提高碳的利用效率。如蜂窝煤的投入使用就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3 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我国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终目标就是要城市的工业、住宅、配套设施等都遵循低碳原则, 让低碳理念渗透到人们生活中, 建设低碳型城市,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而低碳园林绿化建设仅仅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是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城市低碳园林绿化建设, 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如我国杭州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后, 截至2015年年底, 杭州市城区绿化率达到43%, 森林覆盖率达到65.22%, 对城市多处住宅实施了绿化改造, 建成近100处公园绿地[2]。

3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措施

3.1 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

众所周知, 土壤对于植物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上部10~25cm的部分对植物根部的生长发育有关键作用, 因此, 在实施园林绿化建设时, 要把握好土壤质量,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生长的植被, 进而对土地资源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尽量减少对土壤本质的破坏。

3.2 科学配置园林绿化植物

(1) 与普通园林绿化不同, 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的要求更高, 主要衡量指标就是植物的固碳能力, 植物固碳能力越强则越符合低碳园林建设的要求。在众多植物品种中, 强固碳的植物有夹竹桃、碧桃、垂柳、乌桕、悬铃木、五角枫等, 这些都是适合于低碳园林绿化的品种。 (2) 由于每种植物的生长季节不同, 为了满足季节性的要求,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对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而植物色彩的不同对于光线的吸收和反射效果也各有差异, 当前我国建设低碳园林绿化时通常选择彩色植物较多就是由于彩色植物对光线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并且彩色植物固碳释氧能力也高于常绿植物。但是, 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是, 彩色植物多为落叶植物, 在秋冬季节, 由于绿叶脱落而无法继续进行固碳释氧过程, 与低碳目标不相符。所以说, 开展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 必须权衡利弊, 综合考虑植物的特性, 以适当的比例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 进而保证每个季节固碳释氧过程的进行, 落实低碳高效的发展理念, 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相关调查显示, 如果是单种植物, 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强于乔木、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当种植相同面积的乔木和灌木时, 固碳释氧能力最强的是常绿灌木, 其次是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 (见表1) 。

3.3 加大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 除了绿色植物外, 还需要建设许多配套的构筑物、建筑物,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 在建设时, 应当尽量选择低碳环保材料, 如石材、竹木等, 最大程度地降低钢材、玻璃以及水泥等高碳材料的比例, 常用的方式有景观看台使用圆木、座椅用碎石或青石等堆砌、园林道路使用石材或木材等。加大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能够提高园林绿化的低碳节能水平, 且有助于园林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近。

3.4 不断推广应用节水型绿化技术

当前,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 对水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 在此情况下, 加强对节水型绿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是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建设实现的有效途径,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优化园林绿化植物, 在种植前, 需要先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在同等条件下, 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 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 提前调查植物生长、养护用水情况, 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在浇灌中, 使用微喷、渗灌等先进节水措施, 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而且还能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因此, 各大城市都应该重视低碳高效园林绿化的建设。在城市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建设中, 要注意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科学配置园林绿化植物、加大低碳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不断推广应用节水型绿化技术, 从而为建设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奠定坚实基础, 真正实现构建低碳城市的环保目标, 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普及, 打造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经济已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重要趋势。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论文分析了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建设措施, 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单瑞平, 陈万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6 (14) :56+60.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2

我国以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取得了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市场。目前,低碳经济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同。如何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发展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在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紧张等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际上,各国之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互相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携手促进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力求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尽量保证子孙后代的资源需求。

国内政策上,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处于落后水平,亟待改善。虽然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多等诸多问题。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进行的,在经济实力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全国多个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空气质量堪忧日渐成为人们目光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利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发展低碳会计的积极意义

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走一条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型发展道路。各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低碳经济也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低碳经济能够有效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强调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同时,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强化低碳意识、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使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得到同等的重视。低碳经济不仅响应了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也能满足企业完善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活动中,要想成功转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低碳会计的引入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实施低碳会计意味着建立成熟的会计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经济发展的成本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了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治理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低碳经济视角下,要综合地考虑各项成本,制定最佳的发展策略。低碳会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以健康的方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低碳会计的实际应用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基础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迅速推广,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固的基础。低碳会计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模式,具有强大的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在结构优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会计环境稳定而成熟。

会计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个行业,因此其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客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目前,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要真正在实际中发挥低碳会计的作用,必须要有成熟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一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会计行为提供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对低碳会计的实施来说,政府的支持是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一直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方向。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的热潮。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保证了低碳会计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行科技兴国的战略,鼓励技术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低碳经济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低碳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够促进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了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优化,如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制。国家在宏观调控、把握经济发展格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弥补市场失灵、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源争夺日益紧张,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一需求直接刺激了企业经济发展倾向于低碳经济模式,促使企业选择低碳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低碳会计,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的有效结合,得到精准的核算。从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探索经验的积累。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低碳会计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累积。低碳会计的理论体系日渐趋于成熟,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更早,研究居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1,例如碳排放量的计算和低碳产品的认定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标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为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尽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点已经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是由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变。这也导致了低碳会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中国工业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采取大量消耗资源而得到少量产出的方式。技术水平低下、能源设备落后、观念转变不及时等问题,都成为了低碳会计发展的拦路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是指在社会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中都实现节能减排,因此要完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低碳会计的发展在企业经营中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是:一是对低碳会计的认识不足。传统观念里,会计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只包含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全面认识。而低碳会计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概念,除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了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其他隐形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也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深刻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低碳会计理解的不到位,导致了低碳会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二是低碳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参与,因此从业人员对低碳会计的认识和了解是能否有效推进低碳会计的关键。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下,会计从业人员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在会计实践中,不具备长远的目光,阻碍了低碳会计发挥真正的作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就会出现缺乏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创新停滞不前、核算不够深刻全面等问题。

(三)低碳会计的开展措施

根据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低碳会计的推进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模式。当前对低碳会计的实践研究主要聚焦在计算碳排放价值、低碳会计处理和具体低碳经济活动的核算。相较于以前更多关注计算碳排放量、环境保护理论的做法,现在的策略更能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在低碳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大多采用价值法和事项法。前者更加偏重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局限于传统会计财务的总结。这种方法的片面性使其逐渐失去优势,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后者则引入更多的计量属性,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作为参考。后一种方式显然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会计确认

低碳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结构,投入更多资金支持科技研发,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下会计要素不断增加,有利于进行更加准确的核算。除了经济活动中固有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低碳会计更应重视能源耗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的核算,为企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3.会计计量

在低碳会计计量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是国外计量方法选择的主要属性,而计量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通常有两种常用的计量方法:一是直接市场法,二是替代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化来对市场环境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体现为企业中碳排放量计算的变化。这种方法计量结果更为客观,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够发达,并不适合采取这种计量方法。而替代市场法有直接市场法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在市场体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仍得到比较实在的效果。

4.信息披露

浅谈低碳经济下的低碳包装设计 篇3

关键词:低碳 包装 经济

低碳、经济、环保、节约、减排……这些词语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什么是低碳包装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从其含义上讲,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世界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大到世界經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受“低碳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这也完全体现出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低碳经济都是已经被非常的重视,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次,什么是低碳包装呢?低碳包装是指一个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根本目标,同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的包装模式。那么,包装要想低碳要从源头抓起,低碳包装提出5“R”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是:

(1)RECOVER(即获得新价值):通过焚烧回收废弃物的方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其新的价值。

(2)REUSE(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包装在使用过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资源造成浪费。

(3)RESOURCE(即节约能源):在进行包装印刷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的节省节约,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REDUCE(即减少材料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首先考虑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对环境最好的包装是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

(5)RECYCLE(即再循环处理):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使用和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再次,低碳经济对于我们包装设计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何谓低碳包装。对低碳包装理解有很多种概念,一是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也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样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包装的材料再使用,需要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对包装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来,商品的包装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与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相违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耗用材料过多。浪费保贵的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压力。二、分量过重,用料过档。为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而采用重量相对较重的材料,提高产品的价格。三、结构繁琐。许多产品本身体积不大,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看到“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四、容积过大。最典型的是一种名贵的西洋参包装,盒子不小,打开后,所买产品却只有薄薄的一层,产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百分之一。五、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给消费者产生性价比差、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如“茅台”酒的外包装盒很简单,却沿用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影响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销售,而且还能越来越能被人们所记住,越来越经典。二两装的“二锅头”酒没有外包装盒,形象一直也没变,却依然畅销全国。这样的包装市场,不仅没有做到低碳环保,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在上包装设计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包装就是要买各种好材料、贵材料来包裹产品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才能使自己做的包装设计高于其他同学。

第一,价值体现意识。即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成正比,与产品的成本成反比,但并非表达二者精确的数学关系式,而是提示着价值取向及功能与成本的数值取向。在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包装档次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的价值比值关系,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和不适包装。

第二,绿色包装意识。绿色设计产生最大影响者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我们要绿色包装就要加大包装与环境的研究,尤其是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力度,确定节约型、可回收型、可降解型、可利用型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技术测试和鉴定工作。

第三,规范化意识。为从源头遏制“过度包装”,打击与制止不正之风,规范市场秩序与包装业管理,政府等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或完善相关的包装管理条例和法规。例如:《产品质量法》、《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测规则》、《各类包装成本比例的参数标准》、《强制回收包装物管理办法》、《商品适度包装管理方案》等。在国外,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出售价的15%。另外日本东京规定的《商品礼盒包装适当化纲要》中也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必须在15%以下;商品与包装箱内壁之间间隙必须保持在20%以下:包装费用必须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cm以下。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各种包装的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5%。美国、加拿大政策规定,只要有以下情况者,均属欺骗性包装:包装内有过多的空位;包装与内容物的高度、体积差异太大;无故夸大包装。

低碳经济社会下纸包装设计文化外延 篇4

一、传统纸包装

纸包装随着造纸术的发明而出现, 它逐渐替代了绢、锦等昂贵的材料。随着生产力发展, 纸包装制成了防油、防潮材料及高碳材料的包装纸。如在明清两代, 纸包装在材料选取上浪费了大量稀有纸质, 这对生态产生了污染。特别是清代宫廷纸包装, 造型奇特, 使得包装在结构空间上产生了极大的浪费, 这对于低碳经济来说是一种不低碳的设计。

19世纪是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转变期, 各方面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但随着人们意识提高, 认识到设计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低碳经济下, 纸包装设计便着眼于生态平衡, 调整产品生命周期, 为生态环境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设计原则的革新, 设计观念的变革。达到人、物和谐与统一。

二、现代纸包装的设计构思

纸包装在低碳经济下需要一个与传统纸包装设计有所区别的设计观。由于国情决定了其经济发展方式自建国以来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 大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破坏了生态平衡。但随着世界绿色行动和我国“十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纸包装设计在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设计文化蕴含。

(1) 理念创新

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是包装设计过程中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是对产品、产业等当面进行整体思考和宏观的把握, 纸包装设计概莫能外。在选材选取上大量的传统纸包装材料逐渐向新型纸张靠拢。如在传统纸包装设计中, 违背了中国古朴的“协调自然与社会的自然”思想, 致使生态日益恶化危及着人类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现代人们必须改变设计观点, 建立一种人与自然都可承受的模式, 改变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低碳经济。因此纸包装的低碳设计必须从思维模式上发生转变, 建立稳固的低碳意识。

(2) 方法创新

方法创新是包装设计意识的转变载体, 是低碳思维模式下设计新方法。纸包装在众多包装材料脱颖而出, 设计师们可基于纸质的来源广、价格便宜、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在方法上进行创新,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低碳设计。如现代人们提倡环保、回收利用等。纸包装设计从系统、统筹的多角度出发, 以理论、方法、评价等方面寻求技术突破, 提高资源生产率, 进而设计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低碳纸的包装设计。

(3) 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设计灵魂。纸包装在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将以科技为主导来面对日益的环境恶化。设计师应以现代科技手段减少材料消耗, 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 具有可降解性等方法, 来使整个纸包装生命周期延长。如瓦楞纸箱由于单一的生产线过多, 生产过剩等造成了市场环境恶化, 但在高科技手段下, 新生的凹凸纸、蜂窝纸, 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在市场上超过瓦楞纸。可以说科技创新是纸包装低碳设计的成功保障, 是新型材料自主开发的主要途径, 是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

三、设计原则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包装行业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型设计, 作为政府、企业、个人对纸包装设计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 政府方面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制定、完善包装的法规, 解决纸包装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问题, 对那些不符合纸包装发展要求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在制定法规时, 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又要与国际接轨。

(2) 企业方面

从源头入手, 提倡纸包装设计减量化、促进回收循环使用、材料的可降解性, 达到包装用品的寿命周期。从材料开始, 开发新型的包装材料, 对生态环境有良好保护作用和可回收再用的包装物料, 走低碳包装之路。

(3) 个人方面

我们应树立低碳环保意识, 自觉使用低碳包装, 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为低碳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总结

低碳经济下的纸包装设计文化, 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纸包装, 它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表现了一种整体策划设计管理过程。低碳的纸包装设计通过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民族地域文化, 考虑生产过程的成本, 对环境的影响, 进而延长纸包装生命周期, 从而实现在低碳经济和零碳经济下, 纸包装的低碳设计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分析论文 篇5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放贷

从整体来看:虽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从宏观经济发来的信息来看:国内CPI系数不断增加,央行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备金率,实质上这是宏观调控最为严厉的方式,随之将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放贷。放贷作为先行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最热门的一种,被列为优质资产的房产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次贷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国内对房地产进行了很大的调控。另外,受连锁效应与价值链影响,商业银行中的回笼资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放贷与紧缩还存在很长的时间区域。

(二)放贷质量差异大

为了迎合低碳经济要求,各个政府、单位在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上,竞争趋势愈演愈烈。竞争的目的不只是促进经济内在发展,同时也是行政晋升的有效机制,对此很多地方官员开始对商业贷款进行打压控制。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很难保障放贷质量。而企业为了继续促进商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也就形成了商业借款等现象,此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腹背受压;一则,政府正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压力,二则受不对称信息影响,它很难掌握产品前景。也正是在这两种压力下,放贷质量始终不一。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的因素

自低碳经济提出以来,它改变了传统的促使经济增长的形式,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求其满足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现行的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低碳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金融银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影响因素。

(一)缺乏准确的认识

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提出时间晚、发展时间短是其主要特征,也包含很多内在银行机构不熟悉低碳经济境况,或者在理解与开展低碳经济环节与业务上存在偏差。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低碳经济的审查、立项、实施、批复与风险管理缺乏理解,不够了解低碳金融的利润空间与业务规程。也正是因为低碳经济缺乏强有力的认识,在发展低碳业务上缺乏动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二)发展理念和利润追求存在矛盾

从现行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来看:它更注重低碳环保。受技术水平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外加缺乏税收减免以及风险补偿制度,相关单位在经济转型时期很可能造成经营成本上升,最后减小企业盈利水平,影响最大利益。在经济效益受阻、企业效益快速提高的环境下,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贷风险。而金融银行不可能完全承担社会环境对经济成本带来的压力,这也是低碳经济诸多项目融资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原因。

(三)缺乏专业的中介

和普通融资相比,低碳经济项目开发,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它需要经历周期较长、相对复杂的审核。同时也只有借助专业单位才能推动项目实施与发展。但是,从国内中介机构来看:并没有相关项目开发,在帮助金融商业部门专业评估与风险分析上,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这也让金融银行单位在选择项目上更加严格、谨慎。

(四)法律风险约束

从当前的低碳经济实施过程来看:大众对低碳经济明显缺乏认识,在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疑惑,对世界各国协议还存在争论。另外,低碳经济的认证标准与认证程序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监管单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还存在风险。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的银行金融创新

(一)正视低碳经济,提高认识程度

从现行的银行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基于低碳经济的银行金融的认知态度与支持程度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与利润市场。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与银行金融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推动金融银行与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正视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提高认知。在银行金融发展中,通过渗透低碳经济理念,从根本上增强对低碳经济的认知。通过增强员工培训,借鉴与吸收国外发展经验,让整个银行业务正视低碳经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同时还能明确效益产生过程,推动低碳经济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有助于银行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在正视短期与长期效益的同时,扩充市场概率与绿色信贷之间的关系,并且担负起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低碳经济时,短期内很可能对经济效益构成较大的影响,从而损害金融机构利益。但是一旦放弃高污染粗放与高耗能经济模式的支持,就会大大减少潜在危机,推动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实施低碳经济时,金融银行也可能丧失原有市场与固定客户,如果在放弃高污染、高耗能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市场与客户,增加低碳经济投入,就能扩充低碳经济占有率,促进绿色信贷发展,让银行金融的相关业务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银行金融作为相对复杂的部门,它和很多细节都有牵连,不仅关系着股东权益,还承担着社会责任。为此,为了确保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客户、股东、社会共同利益出发,这样才能达成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低碳创新人才的培养

金融创新作为带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注重金融人才培养,对掌握市场主动权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管理人员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准,牢牢掌握新型投资评估与技术计量;通过增强对金融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做好低碳经济技术评估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以推动银行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是整合国家相关要求与发展规定,制定金融培训方法与内容,这样才能保障金融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完善与建立奖惩机制、绩效考评体系,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员工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将低碳业务与员工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健全奖惩体系与考评机制的同时,增强员工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力度,从而推动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银行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从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银行对低碳经济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可塑性,客户所处的地位与环境,完全不同于低碳经济影响,故使用的支持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创新银行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从而带动低碳经济发展。如:大型低碳产业项目对银行贷款的重视与支持,它对商业银行的后期支持,对保障低碳产业资金顺利进行都有重要作用。对于有较强辐射的企业,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贸易融资与产业融资,以此保障绿色环保;银行机构利用知识产权替代货权质押,为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在正常融资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度。而对于减排节能的高碳单位,一般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为低碳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与理财服务,让低碳产业相关项目不断向高碳单位发展、渗透。

(五)增强监管创新

从现行的低碳环境来看:银行金融中存在多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对此,除了要对其进行准则指导与规范外,还应该尽量降低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可以整合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低碳交易地位、作用和实际状况,对经济结构进行新的创新与设计。其次,对于低碳信息监管,除了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还应该对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进行有效跟踪与收集,通过整合调控政策与发展趋势,完善评估体系,对其作出正确的意见指导,并且使用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四、结语

低碳经济为银行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它能快速改善金融服务,帮助低碳建设各个领域与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制度创新工作,在服务与支持方式创新的同时,推进银行金融单位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空间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贯彻、近些年一些装修污染引发的恶性疾病的案例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经济理念,尤其是和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建筑装饰设计领域。

一、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价值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消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以此为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资源能源。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在进行建设装饰设计时,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对节约工程成本,降低建筑运行成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营造舒适环境。在建筑装饰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性能良好,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为人们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3、提高生活水平。通过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采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提高装饰设计水平,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困境

我国是建筑装饰材料需求大国,而且建筑装饰材料是非自然物,要经过二次或多次加工才能使用,因此会耗用巨大的能源和材料。我国的低碳设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低碳设计的认识不深,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仍然是“非低碳”的,目前我们的建筑装饰设计的低碳之路面临困境:

首先,受落后设计观念的制约。有的人认为越复杂、昂贵、高档、新型的装饰材料,才是好的设计,正好与低碳理念相反。其次,因为低碳设计起步较晚,在生产工艺和效率方面不高,导致价格和“非低碳”设计比高很多,消费者不愿接受,因此很多厂家也不愿意推广。最后,装饰行业要计算装修产品的成本,设计装饰单位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利益,选择“非低碳”材料,使得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不多。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在装饰设计行业中真正做到所谓的“低碳化”,要求设计师从一点一滴的设计细节做起,设计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争取做到低耗、节能、环保。

1、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传统的建筑设计重视装修,在室内拆除墙体,凿洞、刷漆,尤其一些豪华装修,浪费大量的木材和高污染的材料。既破坏了资源和环境,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不利。低碳理念重视装饰,在建筑内满足居住和办公的基础上,尽量增添灵活艺术的装饰手法,增加设计的文化感,突出设计的简单、实用,体现了人类生命的本质,崇尚自然、便捷、和谐的主体。

2、装饰材料要尽量低碳、环保、节能

建筑装饰设计要依赖建筑装饰材料完成,设计离开了合适的装饰材料,无法实现设计师的目的和思想。在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在注重装饰材料的耐用和美观外,还必须关注其环保指标。一定要使用低耗能的绿色、节能、生态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危害。从而避免发生因为建筑装饰材料释放有毒物质造成室内外污染而发生的悲剧。具体说来,选择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加工、多自然的生态材料 设计方案中,可多采用加工过程和工艺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要具备使用寿命长、能循环利用特点的原生态材料。例如柳编产品,纹理美观大方、经济节约,既可以编制成墙面材料,还可做成家具和小装饰品吊挂。还有竹制品的使用,在装饰设计中,利用竹席装饰墙面和屋顶,既天然,又有多种变化的图案产生的艺术气息。总之,这些加工工序简单、自然的生态材料,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正逐渐被业界关注。

(2)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 在室内环境装饰中使用绿色装饰材料,其优点体现在:绿色建材能够明显降低对传统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游离甲醛、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到最低。绿色装饰材料正在逐渐实现清洁、低能耗的生产加工过程,重视产品的生态化,确保在其生产过程和使用年限中对使用者及周围的环境产生零危害。选择生态环保型装饰材料对于促进人体健康,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高新科技、节能材料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对高新技术开发,提出了许多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策略。例如,LED灯的应用,目前它最符合民居室内“低碳”环境对灯具节能的需求:没有汞等有害物质;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设计师与业主在对室内光环境营造时多考虑对LED灯的应用,以此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实现室内光环境设计的“低碳”模式。

3、低碳管理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1)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是具体的装饰设计和技术的操作者,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低碳管理的效果。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知识的培训,要引进和培养符合施工低碳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节能环保观念,形成节能环保作风。

(2)物的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要耗费材料、水、电等资源和能源,因此,施工前负责人要对材料清单进行详细审查,既对材料是否 低碳环保进行质量上把关,同时对施工需要的材料用量进行细化。每个关节和工序都規定好领取材料的额度,一旦施工中超额用料,相关工作人员要负责说明原因,避免浪费。施工现场的水、电的用量和使用,由专人负责控制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施工机械的管理

要使用低碳的施工机械设备,符合低能耗、高效率、轻污染的标准。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过程中剩余的材料和废料,进行非类放置,对不可回收的废料和垃圾按照环保规定规范处理,对可循环利用的废料合理利用。

(4)施工模式管理

要注重施工的高效,必须选择合理、科学的施工模式,设计中的家具和装饰品,尽量在工厂完成,到现场集中组装。既能防止现场各工种的交叉施工的混乱和噪音,还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处理废料的环节,节约人力、物力,使工程尽快完成。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节约材料和能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低能耗和低污染带来的巨大的环保和社会效益。我们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在装饰设计中真正的发挥低碳经济的巨大作用,在带给人们美好室内景观的同时,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傅小龙,彭建波.论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低碳装饰理念[J].企业经济,2012(02)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7

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 承担着为服装产业培养高级服装设计人才、发展服装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任务。

在低碳经济下,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主动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围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两个基本点,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推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

构筑适应低碳服装产业发展的教学体系

减排和节能是我国服装产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关系到我国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 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服装市场消费时尚的流行趋势, 同时也将对中国服装产业的经济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低碳服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面临两项必须克服的问题, 即“绿色技术壁垒” (green technical barriers) 和“绿色碳关税壁垒” (green tariff barriers) 。所谓“绿色技术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环境和人类健康, 对服装商品中有害物质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 从客观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服装商品的进口。[2]“绿色碳关税壁垒”是指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进口高能耗的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3]我国服装产业是受这两种“绿色壁垒”影响和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低碳经济下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的创新、技术的发展必将对高等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为服装产业培养服装设计师的摇篮, 也是在低碳经济下攻克“绿色壁垒”抢占服装产业制高点的生力军。这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必须主动去适应这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 服装设计专业的设置已有近20年的历史。加快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培养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在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服装设计人才, 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 面对“绿色技术壁垒”和“绿色碳关税壁垒”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服装企业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品牌建设等领域都需要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 这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无论是美术院校设立的, 还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或工科大学设立的服装设计专业。普遍存在重创意轻工艺、重艺术轻科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市场的办学倾向, 对近代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低碳经济下, 我们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必然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矛盾,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在服装企业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知识结构单一、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低的缺欠。

我们有必要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中引入低碳经济理念、加强低碳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把低碳服装设计理念充实到在服装材料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中。适当增加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课程设置、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改革是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主动适应服装行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服装设计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加强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培养模式

1. 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探讨的重要课题。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决定了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服装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兼容性。

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服装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服装消费时尚也将随时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 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很难想象在低碳经济服装业界, 一个不了解低碳服装材料的设计师能设计出符合绿色服装技术规范要求的服装?一个不了解消费者低碳消费理念的设计师能设计出引领低碳消费时尚的服装?按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艺术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科学知识的综合性设计人才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2.建设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也必须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进行严格的现代服装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基础课教学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是服装设计师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 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传统的继承和现代发展的衔接, 专题讲授和创作示范的互补,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链接。在保证课程系统性、先进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模块化教学体系。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服装行业在服装面料生产、染织工艺的改进、加工工艺的进步、设计理念的创新、消费时尚的更新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服装设计师从过去由单纯创意的范畴向作为引领服装潮流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拓展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内涵, 引入与服装行业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知识, 同时把服装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纳入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十分必要的。以低碳服装设计教学为先导、吸纳国际先进的服装产业节能减排研究成果、把国际绿色服装技术标准和低碳服装的设计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低碳服装设计创新平台

低碳服装设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高等学校服装设计专业都是新课题。需要对低碳服装的理论基础, 国际和国内技术标准、行业发展动态、流行趋势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 结合艺术实践和设计实践开展低碳服装的创新设计。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建立“低碳服装研究室”开展低碳服装的理论研究和低碳服装创新设计研究工作及学生毕业实践指导工作。

2.建设“低碳服装模拟化设计平台”, 使学生从低碳服装材料、外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及加工环节均按绿色技术标准完成低碳服装设计的全过程。

3.开展与服装企业合作, 按企业低碳服装产业需求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工作, 这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都是一项有力的措施。教师在对低碳服装研究中提高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 加深了对国际低碳服装发展最新动态的了解, 并能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与国际化接轨的研究成果。教师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水平的提高必将使在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上一个新台阶,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

1.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服装设计教育现代化水平、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高校与服装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学与生产和市场密切合作的机制。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深入的了解, 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服装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应包括以下三种环节。第一, 认识性实践阶段, 该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概况, 专业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第二, 应用实践阶段, 该阶段要让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实践中达到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第三, 为创新培养阶段, 该阶段要在教师指导下与社会项目相结合, 根据项目任务要求, 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

2. 在产学研合作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校具有人才、技术、研究开发和信息的综合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可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转移、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形势下, 企业将面对“绿色技术壁垒”和“绿色碳关税壁垒”等技术难题, 更需要在企业结构调和产业转型中得到高校的技术支撑。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社会服务模式:组织“区域性的产学研服装产业创新联盟”;或与企业联合组织“绿色服装产业联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在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的同时与企业联合成立“绿色服装产业研究院 (所) ”。

3. 面向国际化、创办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

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 服装设计专业必须坚持国际化的视野, 学习借鉴国际上服装设计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 认真学习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设计经验。并根据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融汇贯通, 办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因此, 学校应在国际服装学术合作, 国际服装设计作品交流展览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另外一种重要形式是与国际知名服装学院联合办学, 互派访问学者, 交流学生和教师。或与国际知名服装研发机构, 服装生产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这样可以充分了解低碳服装发展潮流, 更全面地掌握国际服装低碳节能技术和绿色技术标准。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服饰发展的历史, 中华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有能力有信心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 吸收国际先进经验, 创新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7.

[2]赵英民.克服绿色技术壁垒、迎接入世挑战.转载自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 2002-7-7.

[3]许幸.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J].产业用纺织品, 2003 (5) .

[4]潘璠.绿色服装设计的启蒙[C].中国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3.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8

目前地下停车库所占建设成本的问题越发凸显,甚至已经成为部分项目开发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响应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趋势,在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减单个地下停车位所占面积,可大大节省项目的投入成本。由此可见合理提高地下停车库的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

下文将对汽车尺寸、车位尺寸、车道宽度、坡道形式、转弯半径等设计要点进行逐条分析和归纳总结。

1 汽车尺寸

根据各项资料数据分级,各车型从最小的以奥拓车型为代表的轴距在2 m~2.2 m之间的A00级轿车,到轴距一般均大于2.8 m最豪华的D级轿车,对主流车型尺寸进行统计得出各车型中尺寸较大者分别为(宽×高):典型小型轿车:1.7 m×4.4 m,中型轿车:1.8 m×4.7 m,大型轿车:2.0 m×5.2 m。

根据JGJ 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汽建规》)条文解释第4.1.1条的汽车分类中,微型车包括微型客车、微型货车、超微型轿车,小型车包括小轿车、6400系列以下的轻型客车和1040系列以下的轻型货车。条文第4.1.1条中规定,讨论小型车尺寸为长4.8 m,宽1.8 m,高2.0 m。

本文后面的讨论均以此小型车尺寸为基础数据。

2 车位尺寸

根据《汽建规》4.1.4条,垂直停车时汽车间纵向净距(长度方向)不小于0.5 m,汽车横向净距(宽度方向)不小于0.6 m,汽车与柱净距不小于0.3 m,汽车与墙体纵向净距(长度方向)不小于0.5 m,横向净距(宽度方向)不小于0.6 m。

根据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称《汽防火规》),汽车与汽车净距不小于0.5 m,汽车与墙净距不小于0.5 m,汽车与柱净距不小于0.3 m。

以上两规范尺寸不一致处均取较大数据,则均应参照《汽建规》4.1.4条数据。

停车方式主要选取最经济最常用的小型车垂直停车方式,根据《汽建规》4.1.5条,选取垂直式后退停车方式,主要停车区有两种布置方式,单排垂直于墙的和双排背对背的。一般设计师在地下汽车库设计中按经验均将车位取值2.4 m×5.3 m,车道取值6.0 m。

对于车位宽度,2.4 m正好满足1.8 m+0.6 m的距离要求,此处需注意的是长向靠墙布置汽车与墙需不小于0.6 m,所以靠墙车位最小尺寸应为2.7 m。

对于单排垂直于墙的汽车位,车位长取4.8 m+0.5 m=5.3 m,与5.3 m的经验数据一致,而对于双排背对背的车位长向总尺寸4.8 m+0.5 m+4.8 m即可,此处有一个0.5 m的尺寸是可以节约出来的。而恰恰在地下汽车库中,双排背对背的车位是最大量的,因此一定要对此予以关注。

3 车道宽度

部分设计师将车道统一设计为6.0 m宽甚至7.0 m,认为是双行道的规范宽度,在此首先要区分出是纯车道还是停车通道。对于纯车道,目前许多车库已实行单向管理,而即使疏散也是应该按照疏散指示方向行驶的,所以对于单向纯车道,净宽4 m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停车通道,根据驾驶经验,一般小型车辆在5.5 m宽的通道下,多进退一次是可以轻轻松松倒入车位的。所以按照《汽建规》4.1.5条小型车垂直式后退停车方式,车道宽不小于5.5 m即可够用。

4 坡道的宽度与数量

《汽建规》4.1.14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 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 m。

《汽防火规》6.0.6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汽防火规》6.0.6.1Ⅳ类汽车库;

《汽防火规》6.0.6.2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汽防火规》6.0.9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 m,双车道不宜小于7 m。

许多人看到规范中对双车道不宜小于7 m净宽的要求,只要做双坡道出口就简单的做成两个7 m宽的坡道。但在总图设计中,汽车坡道是非常占面积而且很难设计非常顺畅的,因此必须仔细推敲坡道的数量和宽度。

关于坡道宽度,不管直线坡道和弧形坡道,规范统一要求单车道不小于4 m,双车道不小于7 m。根据实践经验,在50辆以下的停车库中设6 m宽双车道出入口;在100辆以下的停车库中设7 m宽双车道出口;在100辆以上车位的停车库中设2个以上不小于4 m宽单车道出入口是比较经济可行的。而对于大型多层汽车库,做斜楼板而实现坡道、行车道共用则是最经济的。

5 车辆转弯半径

小型车的最小半径规范要求不小于6 m,很多人就把内径设定为最小半径6 m。拐弯半径是否就是内半径。实际行驶中,12 m的外直径宽度是能实现车辆一次掉头的,所以最小转弯半径不是内半径。查阅汽车设计专业术语,转弯半径实为外侧前轮轨迹圆半径,即前进方向外侧前轮的中心线轨迹半径,如图1所示。

注:a为汽车长度;b为汽车宽度;d为前悬尺寸;e为后悬尺寸;l为轴距;m为后轮距;n为前轮距;为环道最小宽度

这里面有几个数据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

r1为汽车最小转弯半径;R0为环道外半径;R为汽车环行外半径;r2为环道内半径;r为汽车环行内半径;x为汽车环行时最外点至环道外边距离,宜不小于250 mm;y为汽车环行时最内点至环道内边距离,宜不小于250 mm。

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以车型较大的奥迪A8L为例,其长度a:5 267 mm,宽度b:1 949 mm,高度:1 460 mm,轴距:3 122 mm,前轮距:1 644 mm,后轮距:1 635 mm,最小转弯半径r1:6.35 m。

经计算,即使最小转弯半径为6.35 m的奥迪A8L车型,其汽车环行内半径r=3 733 mm。可见一般弯路内半径取4 m时已足以满足正常小型车行车的要求。

6 直线坡道和弧形坡道

许多设计师在坡道设计中首选转圈的弧形坡道,当然在多层的大型停车库中转圈的弧形坡道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坡道集中,螺旋形上升方便驾驶者便捷的到达每一层。

但事实上一般中小型汽车库设计中,尤其是地下汽车库,弧形坡道是比较浪费面积的。通过转弯半径的分析已经发现从使用上弧形坡道比直线坡道对宽度的要求高,在设计中通过简单的数柱网的方法即可发现弧形坡道所占柱网要比直线坡道多好几个,而且弧形坡道相比直线坡道也不便施工。所以在解决好口部转弯半径的前提下直线坡道要比弧形坡道经济的多。

7 合理柱距

地下车库对于柱网的要求是停车尺寸+柱子尺寸,按照最经济的每跨每组3辆背对背停车方式,规范的最低要求是柱子尺寸A+0.3 m+1.8 m+0.6 m+1.8 m+0.6 m+1.8 m+0.3 m,即A+7.2 m(见图2),一般常规项目中柱子尺寸的断面从0.5 m~1.2 m不等,由此简单相加即可得出7.7 m~8.4 m各种柱网尺寸。

从7.8 m柱距到8.4 m柱距,每跨面积增加了10 m2,图2是按照600柱宽,7 800柱距所布的最经济停车布局。

根据图2,每4个柱网最多能布置12辆车,约每柱网3辆,按7.8 m的跨度,每车位约20 m2,按照8.4 m柱距,每车位约23.5 m2,每车位所占面积最少差了3.5 m2,即使按照每平方米地下土建造价3 000元核算,每车位的成本相差也在1万元以上。而且事实上所有的停车库加上周边车道及疏散出口和辅助房间,都不会有图2所画的停车效率,所以不同的柱网尺寸每个车位所占用的空间相差更大。

8结语

地下停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开发商抱怨地下车库成本太高,建了反倒赔钱。以上是结合项目经验对有效提高地下停车库经济性的一点思考。经过实践证明,通过设计师的用心设计,把地下停车位占用面积缩减下来2 m2~3 m2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这同时也符合了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大主题。

摘要:通过对汽车尺寸、车位尺寸、车道宽度、坡道形式、转弯半径等设计要点的逐条分析,指出了提高地下停车库经济性的有效措施,对实现低碳、节能、经济等设计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停车库,经济,节能,造价

参考文献

[1]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 篇9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理念是在全球环境恶化,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的, 倡导人们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避免环境气候的进一步恶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英国在2003年发布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发展白皮书, 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即在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资源的损耗, 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并为低碳经济在英国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自从“低碳经济”被英国提出开始, 各国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逐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如日本自2004年开始对低碳社会模式与发展途径进行研究, 2007年发布了《日本低碳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 指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就是应尊重自然规律, 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被大自然自行消化, 为此应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模式, 并提出日本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70%的目标, 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 低碳物流的内涵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 在当前经济与科技背景下, 物流是指以总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对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 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在整个供应链运作中的流动状况并提供库存定位管理的服务模式和流程。为了实现总成本的最小化, 提供物流服务的商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物流相关的财务费用和劳动力数量, 同时也必须将直接运作费用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如何将物流运作所需的资源、技能和系统三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这涉及到物流合理化的问题, 涉及到能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 从而促进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发展低碳物流首先应该考虑环境问题, 应以环境问题为基点改进和完善物流系统, 最终实现物流管理和环境维护共生型的管理系统。当前, 学者们对于低碳物流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 但各个观点具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 低碳物流是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合理充分的利用, 并能在此过程中有效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从而实现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益、高效率的物流发展目标。

2 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2.1 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

低碳经济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 我国政府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的郑重承诺。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 自1998年至2008年,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球增加了13%, 其中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为25%。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 物流业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因此, 实现物流业的低碳转型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

2.2 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这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必然选择, 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各物流企业只有走低碳转型之路才能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才能规避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低碳壁垒, 企业才能够抓住有着巨大利益的市场机遇, 实现企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3 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的主要策略

3.1 积极宣传低碳理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公众树立低碳理念, 发展低碳物流首先应培养公众的低碳意识。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可以通过相应的活动在行业内部宣传低碳理念, 使得物流企业和企业内部公众增强低碳意识, 这有利于物流业的低碳转型。同时, 物流业的低碳转型也需要媒体、其他相关行业和一般公众的配合和支持, 这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干预作用, 通过开展一些公共关系活动, 还可通过编写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 张贴低碳节能减排的标语、口号、招贴画、条幅, 征集低碳金点子, 倡导公众参与节能减排, 增强低碳生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重塑日常生活消费的新模式, 提升外部公众的低碳意识。在全社会的低碳氛围下, 发展低碳物流会更加的顺畅。

3.2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物流业也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已经颁布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清洁生产促进法、草原法和森林法等, 但有关碳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较为缺乏。对于物流业来讲, 想要发展低碳物流, 首先应该有该行业相应的碳排放指导标准。当然具体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物流业自身的特点, 作出合理的规定。同时, 在关于节能减排的信息统计和披露上应进一步细化相应规定, 加大惩罚力度, 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其有效实施, 这样才能促进物流企业向低碳转型。

3.3 注重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参考文献

[1]马晓芸.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J].北方经济, 2010, (8) .

[2]陶晶.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2) .

[3]罗峰.浅析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 2010, (12) .

[4]王艳, 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 2010, (14) .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 篇10

4.实行激励政策。政府对于环境友好的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优惠的融资机会等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政府的绿色采购对于环境友好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间接的奖励手段。对于环境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 使企业付出的成本大于获得的收益, 从而选择对环境成本实施严格的控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核算

1.正确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企业应改变以往单纯地将环境相关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作法, 对环境成本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区分, 并将其分配到产品当中。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质量, 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全程控制环境成本。在产品设计之初, 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采购、产品的制造、销售直至消费后废物收回、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而非仅考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成本控制。

3.建立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纳入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中, 包括一切已经发生和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 可及时地发现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予以纠正, 实现有效的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 促使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与技术创新, 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二是具体目标。通过对相关节能减排的会计信息的披露, 满足企业决策的要求。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低碳会计相关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决策者了解环境资源的流、存量、资产的分布, 分析环保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掌握环保投资数额、收益等基本情况, 使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能够对企业的低碳发展实时掌控, 为企业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特征 (一) 会计主体假设

一是微观方面的主体———企业。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求控制。

4.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与考核。

对环境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不应仅局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 对于采用非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也应加以评价和考核, 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 唤起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如果企业进行了环境投资, 但市场和社会不能正确地评价这种企业环保活动, 便会使其失去吸引力。因此, 社会公众在推动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消费者实践绿色消费, 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企业的产品;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 选择经久耐用的产品;选购包装尽可能简单的产品等。公众关注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要求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书, 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清新生活环境的需求日渐强烈, 企业担负的环境责任也日益重大。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将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 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 这对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 才能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

(注:本文系2011年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企业必须在牟取效益的同时, 兼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在实践操作中, 应将企业的环境资源消耗、投入等指标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全面分析企业的资源消耗, 评价企业的环境资源投资成本与收益。二是宏观方面的主体———社会。低碳经济条件下, 会计主体还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低碳会计不但要计量、核算企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还要全面分析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会计行为。

(二) 持续经营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可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必须走低碳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降低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 实现经济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双赢”。这就要求会计体系中要把目前缺少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纳入其中。在可持续发展假设条件下, 会计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衡量, 对会计要素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确认、计量、核算。例如:在评定企业的破产时, 环境负债将是重要的决定性核算因素。

(三) 会计分期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不但要涉及到传统的年度分期, 更要以节能减排、污染物的治理为依据进行分期。由于许多减少污染、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率的支出, 分配到每个年度的受益期较为困难, 往往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环境支出的收益, 这就需要会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

(四) 会计计量假设

由于低碳经济背景下, 涉及的诸如环境污染程度、排放量等指标不易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的计量要更加多元化, 应包括实物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一方面可以货币为主体, 辅助引入“标准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计量指标。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会计的计量仍处于概念性阶段, 尚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低碳计量模式, 以节能量为唯一标准进行计量是很难实现的, 可将节能指标引入货币计量系统进行会计的计量。二要引入会计计量的新理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在原有的“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等五种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添加节能机会成本。节能机会成本是用于“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时, 而放弃用于其他“非低碳”方面投资所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节能成本可以计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也可以是净现值和现值中的一种。三要将碳排放权作为计量核心。当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种计量指标选择, 若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维系企业的正常经营, 则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进行计量。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对象

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 增加了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低碳经济对“资金流”这一范畴进行了拓展, 新增了资金流之外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要素应添加绿色资产 (如:企业拥有的水、电、森林等资源) , 负债中应将节能减排、环保责任等因素加入其中。所有者的权益应加入生态资本, 收入要素中除了传统的经营项目的收入外, 还包括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获得的各项收益。在绿色资产的确认中, 通常把环境资源量进行货币化来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 倘若一项支出不能产生未来的非绿色效用, 则应将该项支出确认为绿色费用。在绿色效益的确认中, 可把绿色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绿色效益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开发, 取得资产而获得的效益。例如:合理开采石油、煤层气等。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治理时, 不能直接获得效用的收益。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成本核算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需要在传统的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增添“环境治理成本”这一要素, 应引入“负产品”这一概念, 来诠释企业因环境污染而新增加的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正产品成本+负产品成本, 负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产能的废物及温室气体的处理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则应引入“增量平衡”的理论, 把环境的治理费用列入其中。即:“本期投入+期初存量=本期产出+期末存量+环境治理费用”。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背景下, 财务报告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可实施普通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两种形式。首先, 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罗列低碳会计的相关项目, 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信息的货币化。即在披露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时, 将低碳信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展现出来。对某些无法货币化的会计信息, 则要在附注中进行标注。其次, 可形成独立的低碳财务报告。把企业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信息集中反映在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对于无法进行货币化的科目, 可以通过编制“生态情况财务说明书”, 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形象直观地展现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 展示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贯彻落实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 企业为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成绩等。Z

参考文献

[1].梁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的会计假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 .

[2].何帆.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 2011, (18) .

上一篇:连云港财经学校下一篇:网络小说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