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音乐

2024-06-20

幼师音乐(精选十篇)

幼师音乐 篇1

将视唱课与声乐课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的乐感培养即节奏、音准、旋律美感的培养, 来提高学生歌唱的感染力。使音乐教学尽快过渡到职业教育上来。

1、音准感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视唱课中基础训练和听音训练来进行, 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训练音阶练习时, 先让学生听琴感受音阶中音与音之间的音高感觉, 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练唱音阶;如:在练习音阶上行时这样帮学生分析:唱do re mi时感觉自如大方大步走, 唱fa时与mi的距离较近是平着的感觉, 而唱so la si时要大踏步前进的歌唱感觉;这样来分析音阶上下行后, 让学生记住这种歌唱感觉, 并且在每次上课时都进行这样的想、记忆、练习, 强化学生运用形象具体的思维来记忆音高, 并逐渐学会运用到旋律中;在训练听音模唱时, 采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游戏教学“人声的和谐”, 具体教学过程是每人可以设想三次, 在唱的过程中向自己认为准确的音高的同学靠拢, 最后统一在一个音高;这种训练走出了以往教师给学生音高学生模仿的固定模式, 随意性、趣味性较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较好。

2、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 没有了节奏, 音乐就没有了生命, 失去了表现力, 所以节奏的掌握在音乐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首先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比较法、归类法、扩展引申法及组织策略法, 并将它们揉为一体, 帮助学生分析掌握各种节奏, 来加强学生对不同节奏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如:附点节奏

这样帮助学生归类总结已学过的各种附点节奏,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如: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中的“1”是原始节奏型, 可以拓展引申为:“2、3、4”等不同的节奏型。

通过这样分析节奏, 学生认清了节奏的原始形态, 并充分利用好音符的时值, 将复杂的节奏可以简化成简单的节奏, 并让学生将各种节奏打出来感受, 划出击拍图示和比较分析记忆, 并做到举一反三。其次从节拍入手, 让学生听几首不同节拍的歌曲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分析歌曲的基本特点, 比如:《雪绒花》、《国歌》、《祝你生日快乐》等, 让学生感受, 并根据他们的感受总结这三种拍子的特点, 3/4拍具有舒缓摇曳的感觉, 2/4有进行曲的感觉, 较整齐, 4/4拍宽广、抒情的。这样通过感受旋律来学习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接受;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基本风格特点。

3、旋律中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方能培养学生旋律美感的表现能力

随着学生音准节奏的准确性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乐感素质, 在此基础上, 要想把歌曲唱得有韵味, 就要利用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已有的情感丰富, 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 并利用流行歌曲在学生心里能产生较强的共鸣这一有利因素, 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歌词所描述的情景中, 例如学生喜欢《栀子花开》、高晓松的《同桌的你》, 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主要原因, 一是歌曲创作的好, 二是歌曲被演绎的好, 他们在歌唱时达到了入情和忘我的境界, 所以, 我们学习歌唱也应如此, 也应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情感因素深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做到声情并茂, 本着“要想感动别人, 先要感动自己”的原则进行歌唱,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歌唱较前又了明显的变化, 情真了意切了, 情感较到位了;这样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旋律美感和音乐表现力的能力的目的。

幼师音乐教育探讨 篇2

摘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突出幼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已成为现代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队伍抓起。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把音乐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鉴于此,笔者认为,幼师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适应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新型幼儿教师。

一、重视音乐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研究表明,音乐能使人产生意想、联想、帮助自我实现,唤起人深层意识结构中潜在的东西。音乐能激发人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发挥潜课程功能的重要手段”。幼儿I的一个重要阶段,音乐教育对幼儿身一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现状并不令面。忽视甚至轻视幼儿音乐教育的现复一方面,在各式各样音乐兴趣班与众:的背后,更多的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以2盲目的心理和随众心理。对于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很多人并不了解,因此,我们必须纠正上述的两种错误现象。让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音乐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知识的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的重要作用,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认清新世纪形势下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唱歌、旋律、倾听等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教给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他们有能力以声音、节奏为手段去表现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并能够富有热情、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幼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索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都成为音乐家。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素养全面的新型幼儿师资,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音乐教育的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教师应经常通过良好的示范演奏和深入浅出的理解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兴趣浓厚、积极舒畅的心情接受教师指导。

(二)注重伴奏能力的培养。

首先对一些幼儿歌曲伴奏曲式、调式、风格、情绪进行分类,并对和声及伴奏音型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编配歌曲伴奏的的规律。其次,让学生多作编配儿歌伴奏的练习及音阶琶音练习,熟悉各种大、小调的音位,以便在以后教学伴奏时灵活运用,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习惯,做到心、手、口一致,从易到难。通过训练,达到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地弹唱。

(三)开设欣赏课

对幼师学生适当开设欣赏课,也是十分必要的。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想象、理解、鉴赏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理解作品,以提高对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分析能力,还要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适合何种年龄的幼儿,敏锐地察觉音乐作品内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幼儿的发展。

(四)让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与实践

首先,定期举行汇报会。每学期一次大型汇报会,每月一次小型汇报会。通过一些合唱(大合唱或小合唱)、独唱、弹奏、舞蹈等节目,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以汇报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其次,参加区、市等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竞赛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密切配合,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加强修养教育。提升幼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师德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以往的师德教育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师范学校教师身上,对幼师学生的师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把师生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师德教育。首先,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她们不仅应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精通专业学科知识、技能,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而且应具有为音乐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幼师音乐教师热衷于家教、走穴,对自己本身工作缺少使命感与责任心,以挣钱为主,以教学为辅。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同时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工作没有压力,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再学习新知识,导致文化素养,专业素养逐渐衰退。不仅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也很难立足于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以,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应针对目前在幼师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厌学情绪和对幼儿教育事业缺乏热情的现状,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逐步地改变她们“幼儿教师辛苦,工资待遇低,前途渺茫”的观念。把幼师的师德教育作为幼儿师范学校教育中的永恒主题。通过教育,让她们理解幼儿音乐教育是造福下一代的光荣事业,培养她们树立为学前教育献身的精神和服务意识。

谈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师学生 音乐 素质培养 .

培养音乐素质是一种让人们学会感知音乐、聆听音乐、理解音乐的音乐实践活动。聆听音乐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信息,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培养音乐素质,让学生学会音乐鉴赏,使他们能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情感的满足,还可以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音乐视野、陶冶音乐情操,培养音乐素质。

一、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

现在,我国很多学校的幼师教育专业,基本上没有开设专门针对幼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课程,缺少专业的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体系,导致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出现很多问题。

1.学生音乐素质整体不高

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师教育专业进行学习时,并不了解幼师教育工作。实际上,由于幼儿的整体发育水平不高,所以就需要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激发幼儿学习,而音乐教育就可以用娱乐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对幼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因此,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因此,培养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幼师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不足

幼师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不足是幼师学生在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时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幼师学生在接受幼师专业教育时,总会把重点放在幼师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幼师教育综合素质方面,往往会忽略幼师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即使有一些学校会对幼师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那也仅仅只是表层的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缺少综合、系统的音乐素质培养体系,再加上幼师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或音乐悟性高低不同,所以导致幼师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足。因此会导致幼师在日常教学中无法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培养方式相对落后,没有突出幼师特色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幼师担负着儿童成长的第一阶段引路人的重任,所以幼师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对幼儿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师专业课程设置中,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在对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时,还使用传统的音乐素质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没有体现幼师的特色,因此,培养幼师学生的方式落后是对幼师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时面临的难题。

二、对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建议

1.学生角度

要想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幼师学生自身对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视,从而有意识地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先了解学生自身的音乐悟性,了解幼师学生自身的音乐基本素养,了解幼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从而使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对幼师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可以对幼师学生进行声乐训练、钢琴训练、音乐艺术基础鉴赏训练等等,丰富幼师学生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塑造幼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拓幼师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

2.学校角度

因为学校是培养幼师学生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促成者,所以学校对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具有重大作用。首先,学校要先做到开设培养幼师学生音乐素质的课程,建立健全专业的幼师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其次,要重视提升幼师学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水平,增加幼师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课程研究,还可以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训练,增加教学实习时间,提高幼师学生对幼儿通过音乐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总之,幼师学生是未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引导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因此,注重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十分关键。再者,幼儿很容易被音乐所吸引,并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培养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利于幼师学生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幼师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浅谈幼师音乐教育 篇4

一、要给予充分和足够的重视

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社会、家长、学校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时下的幼儿音乐教育状况很不乐观, 幼儿音乐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 幼儿音乐教师也没有足够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 即使当下有众多的幼儿音乐兴趣教育组织, 也大都有功利性目的, 甚至于有些是出于盲目的跟风或随众心理。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 幼儿音乐教育要想以实现美育和德育教育目标来开展, 势必是不大顺利的。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并且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很逗人对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了解、不关注、不重视, 所以, 我们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幼儿师范院校及其音乐教师, 一定要让即将从事幼儿音乐教师工作的学生真正了解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情感认知等诸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充分认清和重视新形势下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师音乐教育目标要十分明确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儿童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和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使儿童通过学习和感悟音乐, 学会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方法, 并可以有感情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幼儿师范院校及其音乐教师一定要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要让学生明白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儿童一些简答的音乐技能的同时, 要培养儿童的音乐想去, 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 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幼师音乐教学中的措施

在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教育目标后, 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在幼师音乐教学中, 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 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 掌握音乐技能和幼儿音乐教学技能, 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可以促使学生自发学习, 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和钻研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演奏师范和形象生动的解析引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音乐作品有了丰富和深刻的理解,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进而以主动愉悦的心态来学习音乐知识。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闪光点, 并给予及肯定的鼓励, 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潜质的挖掘, 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体验赞美中巩固学习兴趣。久而久之, 学生会在鼓励和赞美中, 将音乐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 要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主体发挥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给学生提供表演和展现的机会, 使其能体验到学习的自信和喜悦。教师可以在课堂解析和歌曲示范后, 通过增进师生互动,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延长一小节或者整首歌曲, 之后师生都给予鼓励和肯定的掌声。这样在树立学生音乐学习信心的同时, 使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得到了巩固。当然, 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有效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只要能够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 就一定要使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优势作用。

(二) 在注重音乐知识传授的同时, 要注意幼儿音乐教学技能的提点

教师在幼师音乐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音乐思维的发散, 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领悟音乐学习的真谛, 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方法和技能以及音乐教学方法和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歌曲的讲解, 使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再通过设置好的递进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作品的意境中。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 要适当提点教学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在收获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既锻炼了思维能力, 又学习了音乐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 要将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适当地穿插其中, 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熟记于心,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时有侧重,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可以更好地为以后走上幼师岗位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艺术, 教师要想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单纯靠课堂讲授是很难达到的。伴随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运用得很广泛, 其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对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 音乐也要重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并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促进音乐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多媒体融图文声像与一体, 运用与音乐教学中, 可以很好的丰富音乐形象, 引发学生学生展开联想, 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同时, 多媒体这一教学设备的应用, 不单纯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 幼儿音乐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让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同时, 让学生学习到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以便其在以后的幼师岗位上能够灵活而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来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总之, 幼儿音乐教育在受到关注的同时应当受到重视, 同样, 幼师音乐教育更应该被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保障, 幼师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开展得更顺利, 教学中的一些改进举措才能顺利施行, 为更好地培育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 幼儿师范院校及其音乐教师也应当在实践过程中, 在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为幼师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经验, 提供宝贵意见和改进措施, 更好地促进幼师音乐教育的发展。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 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样, 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影响到儿童的审美观念和能力, 而且对儿童思想道德和情操的形成和提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信息的今天, 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与时俱进, 所以, 幼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技能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能符合儿童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所以在提高幼师综合素质的同时, 对幼师音乐教育教学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对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入手, 简单阐释了幼儿音乐教学目标, 并对幼师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晨曦, 李宝林.《加得纳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2]郁文武, 谢嘉辛《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徐进.《关键期——造就天才的最佳时机》中国华侨出版社.

幼师音乐教育中的美育 篇5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心灵出发,到达心灵深处的美育活动。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就教育的本质来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完善学生人格、和谐身心发展、培育高尚情操、积蓄优秀品质等方面均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化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师音乐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因而,在幼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树立音乐美育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这既回应了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即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也凸显了音乐美育功能与其他艺术教育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映照出人的美好的精神世界。幼师音乐教育中,本身就富含了音乐审美教育元素,或叫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在常规的学科设置中,声乐课、钢琴课、器乐演奏课、合唱合奏课等,均是从不同教学角度、不同教学目的出发,实现着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声乐课中学唱一首《我爱你中国》,会让学生领略到祖国秀美的山河,激发热爱祖国的崇高之美;钢琴课中,弹奏一曲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能让学生体会到外国古典音乐的优雅之美;教师和学生互动、合唱《让世界充满爱》,便会唤起大家热爱和平的一种大爱以及和谐之美。这些,均是在平日教学中就可实施、体现的具体的音乐审美教学内容。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对学生的美育方面,音乐美育以富于情感的人性化方式,引导着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欣赏美的真谛、创造美的愿望,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价值、自觉增强文化艺术修养、完善道德人格。

二、幼师音乐美育的内容

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一般应着重在感知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培养、认识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综合体验的一种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前提。幼师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课、音乐欣赏课、声乐课、钢琴课,及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视唱练耳课应担负起对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其他音乐课程,实际也是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学习、欣赏音乐缺少音乐想象的翅膀是不可思议的,没有良好的对音乐音响的想象和联想,也就不可能生发相应的音乐形象,更谈不上音乐审美上的意义。这一点上,幼师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对音乐本身富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层次地审美体验,同时,使之自我的思想情感得以拓展和升华。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保护学生个体的音乐情感体验,不应强求所谓的“标准化”。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音乐情感差异化的体验,就会自然存在。这也说明了音乐艺术所独有的艺术欣赏个性。

音乐艺术作品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与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欲达到完美的音乐欣赏效果,还应从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完美的、综合性的音乐审美体验。上升到音乐美育教育的认识高度,幼师音乐教师所有的教学努力,都应是“育人”、“树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外部世界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和正确的认识。想想,我们的中外音乐大师、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科学家、甚至政治领袖,如:贝多芬、孔子、钱学森、周恩来等,谁没有和美妙的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呢?

三、幼师音乐美育的途径

实际上,音乐美育在幼师音乐各科教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使在技术含量要求较多的教学中,也包含着音乐美育的因素,哪怕是技术性的欣赏美。

(一)开设音乐欣赏课程

音乐欣赏课中欣赏古琴传统名曲,在给学生提示必要的基本欣赏要素,以及古琴的抹、挑、勾、吟、揉、绰等具体弹奏技法外,还可以对古琴艺术上升到人文化的审美艺术表述。如是: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史可查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乐器,它还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这样升华了的音乐欣赏,浸染了学生的艺术文化熏陶,无疑是一种令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而获得从心灵到精神上的美育满足。

(二)在声乐教学中贯穿音乐美育

幼师声乐教学中,教授中外经典名曲是必不可少的。像教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除歌唱技巧以外,如果教师能从多角度对歌曲进行解析,上升到多维审美高度,同时伴随着必要的声乐技术训练,就可能更好地使学生表达歌曲形象,体现特有的艺术风格。如:《茉莉花》是我国的一首经典民歌,它已从江苏唱到了全国,从全国唱到了世界。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了《茉莉花》,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美国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将《茉莉花》改编成萨克斯独奏曲,使之风靡世界。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再次唱响了世界。《茉莉花》这首民歌,已不仅仅停留在歌曲本身的意义上,它可以是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向上向善的精神体现,很好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像这样充满多维审美信息量的声乐课,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依托提高幼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幼师音乐教育在美育上的强化,还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综合音乐艺术审美体验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合唱重唱、合奏重奏、配乐舞蹈、音乐比赛、文艺晚会。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身先士卒,并激发学生随着音乐的美妙律动,适度摆动起身体,大胆自我表现,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之美、情态之美,使学生感知到合作的愉悦,分享音乐的快乐。实质上,学生在随着音乐进行有韵律的适度摆动,是学生对音乐情绪体验的一种外化表现,这样的表现,也很好地展现了幼师年龄段学生朝气蓬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好形态。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与学生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构建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增强感知能力,和谐身心发展,使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愿望得以实现,并使之不断地丰富和成熟。

(四)提升教师的音乐美育观念

幼师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教师的审美意识、审美视野、审美情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应进一步增强美育观念,尽可能多地汲取自身专业以外的其他的艺术养分,丰富艺术美学思想,贮备足够的教学能量。

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音乐教学改革

1.引言

音乐课程是一种特殊的学科,在幼师教育中有着一定的比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幼师专业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音乐课程能够很好的挖掘出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中职幼师音乐专业开展改革。

2.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时安排与设置不灵活

音乐课包含的内容较多,包含声乐、试唱、琴法、即兴伴奏等等,但是在音乐教学中,这些内容大多是同一位教师包办,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除了专业的幼师学校以外,中职学校很少会开展学前教育这门课程,因此,在中职学校中大多存在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的矛盾,在专业的幼师学校中,音乐课程被划分为不同的专业课,每门课程均由不同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也有自己的教研教师与教材,而中职学校资金压力大,加上学生少、班级少和学时的限制,音乐教学难以像其他专业幼师学校一样开展,学校方面对于教师的培训也不足,这就导致音乐教学的开展存在种种不足。

2.2 教学与实际脱节

目前,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也十分枯燥,此外,也不重视学生的实习,实习大多走形式主义道路,仅仅安排学生到幼儿园看看,了解活动的安排与教学的内容,但是,真正的实习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与教学内容,也要让学生将自己获取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但是,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也较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音乐教学的技巧有着较大的难度。

3.音乐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3.1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应该朝着这样的目标进行,仅仅围绕时代的发展来优化音乐教学课程,将音乐课程从单一化转化为多元化,注重科目之间的联系与贯通,重视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教学人才。

此外,从课程设计上来看,音乐专业课的课时还较少,文化课与其他课程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文化课和其他的课程,在保证学生文化知识足够的情况下增加音乐专业课程的课时数量,此外,学校可以从整体教学为出发点,建设好幼儿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并将该种思想贯穿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促进本校音乐课程体系的优化。

3.2 进行课程整合

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儿歌演唱与打击乐教学为主,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全面、综合的音乐能力,除了音乐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琴法技能、试唱节奏与演唱技巧。因此,可以对音乐教学科目进行整合,把握好不同科目之间协调关系。

如,可以围绕改革方案将原来单独分科的钢琴、声乐、乐理、舞蹈、试唱练耳、自弹自唱、中外音乐史及欣赏、音乐游戏等课程进行整合,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优势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3.3 重视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综合的音乐能力包括较强的音乐情感表现力、宽泛的音乐视野、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全面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可以从学生创新能力、听觉思维、记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3.3.1 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编曲,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弹奏幼儿歌曲时,可以使用不同节奏与伴奏音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得出编曲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3.2 音乐听觉思维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典型的听觉艺术,音乐听觉包括对音乐节奏、速度、音准、力度、音色的把握,在进行训练时,可以使用对比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听觉思维。

3.3.3 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

音乐记忆是人脑对音乐形象的一种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学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听觉思维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哼唱,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音乐片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钢琴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学生来弹奏,如《小星星》、《上学歌》等,加强和弦与分解的熟练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和弦与分解在儿歌中的效果,为后续的弹唱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课程在幼师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职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变革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俞菁华.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学改革之我见[期刊论文].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1(07).

[2]宫成.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应专门开设即兴伴奏课——关于中师学前教育钢琴课程改革的设想[期刊论文].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3]卢冬英.关于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期刊论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

[4]邹杰群,周燕华,翁云晓.高职高专“全科”型幼教专业音乐教学模式初探[期刊论文].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5) .

浅论幼师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7

关键词:幼师,舞蹈课,特殊性,组合训练

舞蹈课是幼师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 幼师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又是一门独特结构的舞蹈教学, 因为, 幼师教育中的舞蹈课同专业舞蹈学校的舞蹈课无论是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是迥然不同的。幼师教育的舞蹈课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 幼师的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完全是为了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 能够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

幼师的学生在入校时年龄大多在十七八岁左右, 入校前大多没有接受过舞蹈基础教育, 大多数学生自身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得到开发, 很多学生的自然身体条件与舞蹈要求的素质相差很远, 这给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幼师舞蹈教育的特殊情况使得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范的幼师舞蹈教学大纲、教材可遵照参考。在实践中, 笔者认为, 搞好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舞蹈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训练和儿童舞蹈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体内容, 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 注重实用, 突出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下面围绕教学主体内容的三大训练, 谈谈笔者的看法和做法。

一、基本训练安排

舞蹈的基本训练是舞蹈的基础, 对于舞蹈受教育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入学前多数未受到过舞蹈训练、甚至对舞蹈基本没什么接触的幼师学生来说, 加强她们对训练的认识和重视更为必要。幼师生舞蹈基本训练的目的, 就是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的素质得到最大的开发, 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 更大限度地符合舞蹈动作的要求, 使身体的软度、开度、力量、协调性、灵活性、控制力都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 在学习中掌握舞蹈基本训练的正确的、一般的方法, 从而在以后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

基本训练从启蒙入手,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 更重要的是分阶段进行扶把与离把练习, 通过两个部分分项的练习训练, 学生掌握并做到正确的站立姿态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正确的上肢、下肢与躯干部分的训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一切活动建立在学生可接受的原则基础上, 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而不应该“一刀切”, 条件好的学生训练要求可以高一些, 加一些有难度的训练、技术强的动作与舞姿, 一般学生要求懂要求、能模拟即可。为防止学生在基训课上有枯燥感, 教师可以考虑基训课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 伴奏音乐的选择可以多样性, 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生动些。

二、民族民间舞训练

幼师舞蹈课堂的民族民间舞训练决不应该是生拉硬搬其他中专教材中“四大民族”的训练,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 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实用性上来进行选择。如东北秧歌中进行“手巾花组合”和“跳踢步组合”的教学较为合适, 因为“手巾花组合”是基本动律的练习, “跳踢步组合”在训练上是属于初级组合, 通过该组合训练, 能提高膝、腕等部位的控制能力。跳踢步还具有表现儿童活泼、跳跃的特点, 对于幼儿编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蒙古族的“马步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组合、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组合等, 这些民族民间舞组合都有着不同训练价值和典型性及实用性, 通过这些练习, 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并且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 提高了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为将来学生毕业以后编、教舞蹈作好了准备。

三、儿童舞蹈表演性组合

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开展舞蹈活动方面, 除要对幼儿进行形体训练外, 还要自已创编和组织学生排练、表演舞蹈,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因此, 幼师学生必须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 开展好表演性舞蹈组合训练的教学。

表演性舞蹈组合训练可分为两类进行。一是没有什么意境和情绪的。这类教学活动可以设计成为将若干单一的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 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 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这种训练方式, 可以使学生完成动作的连接能力、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根据一小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串成组合

这类教学的要点是在训练中, 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涵的特有意境的美感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 来引导学生, 去完成组合, 训练学生在舞蹈中表现出一种舞蹈者应有的身心相融的动作姿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捕捉儿童舞蹈特征。

喜欢歌舞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舞蹈中无不贯穿着儿童的天真、童心和情趣, 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 所以在幼师的舞蹈教育课堂中, 要引导学生对儿童舞蹈特征与儿童心理的捕捉与寻找, 以儿童的思维方式为主线, 以儿童的情趣、童心为出发点, 去收集、编创儿童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词汇, 让他们去选择童趣浓、旋律优美、风格高雅, 与舞蹈动作和谐的音乐来进行创编, 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编排小节目的能力, 从而为以后尽快地适应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打下基础。

浅谈幼师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 篇8

幼师学校中开设的音乐课, 属于美育的范畴,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也为她们以后从事幼教工作, 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师音乐课堂的效率呢?

一、依据音乐学科特点, 灵活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 有学科独特的教学方法。我国音乐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视唱法、模仿法、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等等, 这些方法又各有特点,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利用各种教法的优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如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 一味的听音乐或听教师讲授会使学生感到无趣。我们可以先使用欣赏法, 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分析, 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诗歌、戏剧、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辅助性欣赏,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情操的到陶冶, 艺术视野得到开阔。接下来, 再使用讨论法, 让学生讨论聆听感受, 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 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讨论过后可以使用比较法, 将本节欣赏过的乐曲与之前欣赏过的乐曲进行比较, 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同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兼有的思维模式, 通过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概念, 总结出本节所欣赏乐曲的音乐情绪、音乐特点、音乐风格等, 进一步感知音乐。接下来再使用讲授法, 教师将音乐文化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理解乐曲,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其实, 每一种音乐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 在适当的时候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 既彰显了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 又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快乐的去探索音乐知识, 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二、根据“注意”规律, 吸引学生注意力

注意, 根据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作出任何意志努力, 自然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 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 对于音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和规律, 对两种注意进行相互转化。例如音乐唱歌课——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 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接下来教师可以创设山区孩子喜气洋洋上山砍柴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无意注意, 让大家仿佛置身于山上砍柴的情境中, 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四川地区音乐风格, 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展示出一幅欢声笑语砍柴图。当讲到本节重点或难点时, 如四二拍强弱规律、波音的用法、衬词“郎郎扯光扯”的唱法的时候, 教师要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 牢记以上知识要点, 并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多加强调。学生经过训练, 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程度时, 有意注意又会转换为无意注意。在音乐课接近尾声的时候, 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 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然后再布置作业, 结束本节教学内容。因为这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与巧妙结合, 学生的注意才会有张有弛、有紧有松, 使学生既学会了唱这首歌, 又轻松愉快的爱上了音乐课, 那么, 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三、持参与性原则, 使学生进入音乐活动

幼师音乐课的课堂, 绝不能学生是“旁观者”, 而教师在唱“独角戏”。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师生共同交流、互动, 我们的音乐课堂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坚持参与性原则,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环境,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然, 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指物理环境 (音乐教室环境) , 心理环境也很重要, 师生应处于融洽的民主的关系之中, 创设和谐的、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等, 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积极的需要, 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坚持参与性原则, 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不在于参与多少, 重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 哪怕是设置一些集体律动的环节, 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所以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坚持参与性原则, 要和音乐课程特点紧密结合,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所以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使学生的情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利用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和教师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 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更加深刻, 这样, 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理解作品, 积极地与老师配合, 我们的音乐课堂效率就会提高了。

总而言之, 幼师音乐教育对一名幼师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既关系到学生的个人修养, 又关系到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 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该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可以主动的、自觉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做到快乐教学, 使音乐课堂可以成为一个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下既学到音乐知识, 又获得审美满足的旅程。

摘要:本文结合幼师生音乐课程特点, 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专著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以提高幼师音乐课堂效率为目标, 较浅显的做了三面的叙述和探究。

关键词:幼师音乐课堂效率,注意,发散思维,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许高厚.张永祥.沈义良.时芳美.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8.

[2]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8.

[3]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

[4]程素萍.林慧莲.心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6]齐梅.马林.教育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6.

对幼师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9

然而,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经常感觉到孩子们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趣要低于技能课,并且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脱节。有的学生因为到了三年级不学习乐理而感到庆幸,而实际上,她们上钢琴课的时候,在附点、切分等略复杂节奏的表现上并不准确,有的甚至更多的依靠于对老师的模仿上。另外,对五线谱的识读也并不流畅, 有些学生甚至会在乐谱上标注音符的唱名,这样一来,学生学的很辛苦,老师自然也教的辛苦。如何让专业基础课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最初的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理解运用,对于我们理论课教师来说,这是我们急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对教学目标应重新定位

专业基础课是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的奠基石。其教学需要围绕着专业技能课的展开而学习,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将其与技能相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找到理论的基点。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将其与其他音乐学科孤立开来,形成错误的教学定位。 《乐理》是进行音乐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也是走向音乐大门的第一步,然而同时又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一门学科,其一方面偏重于理论化,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枯燥难懂,另一方面又显得十分地专业,因为在这之前,她们从未听说过这门课,也从未接触过。个人认为,当我们在进行乐理课的教学时,应避免过多地介绍理论、解释理论,大量地书面练习只会让学生觉得越来越像数学课,从使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它,忽视它。如果我们将其与同步进行的钢琴和声乐相联系,不断地强调其在这些课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领悟这门课开设的意义所在,从而将其重视起来。比如说,乐理中的识谱,我们可以用当前所学的钢琴曲或视唱曲作为谱例,训练学生识谱的速度,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每天练习的乐曲中不断熟悉音符和节奏,坚持下去,识谱也将变得越来越流畅和准确。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紧扣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对教学内容应深入浅出

教育学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起的是主导性作用。如何把控好这40分钟的课堂教学呢?对于教学内容,如果按照提出概念,讲解概念,通过练习巩固概念的一般程式的话,很有可能我们只会对课堂的前20分钟留有印象。记得我在刚来学校的时候开了一节关于“切分音”的公开课,当时为了把切分音的概念解释清楚,(切分音:改变乐曲中强拍上出现重音的规律,使弱拍或强拍弱部分的音,因时值延长而成为重音)花了半节课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我曾用音响体验、画图分析等方法来解释这个概念,可是从学生茫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概念并不明确,最终教学内容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后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告诉我,其实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分苹果”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切分音”的特点。因此,用简单而形象的举例手法来说明问题,往往要比执着于字面解释要明了很多。课堂上多采用生动的例子会使得教学氛围变得轻松而有趣。

三、对作业布置应科学有效

通常来说,作业布置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有人认为,采用大量的、反复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然而,事实证明,大量的练习固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有时候题目的说法换一下,或者进行反向练习,有的学生变会摸不着头脑了。归根究底在于,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的仅是一般程度或较为浅显的内容,而要想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除了课堂上的讲解之外, 科学有效的作业布置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音乐基础课中的《视唱练耳》课程来说,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是布置几条或十几条视唱曲,要求将它们熟练唱会,老师以抽查的形式进行评价。诚然,这样的练习方式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的音高感、节奏感,然而大量的、反复的练习,学生很容易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动力。试着想想如果我们少几条,另外要求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去寻找课堂上所讲的节奏,想必是非常乐意的。这样一来,能够逐步地培养她们有意倾听,善于分析的良好习惯,对于音乐的主动学习无疑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幼师音乐 篇10

一、心理层面

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人造成刺激的众多因素中,音乐的刺激程度是占第一的。就心理层面来说,幼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念把握能力等方面都较强。要抓住这些心理因素,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完善相关教学用具。教师在对作品讲解的时候,应该言语生动、情感到位,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奠定基础。然后,强化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情况及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投其所好,通过讲解学生兴趣浓厚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准备好需要的教学用具,如图片、音响、文字资料等,确保音乐欣赏课顺利进行。

二、美学层面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能辨别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之外,还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给学生欣赏各种风格、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以及交响乐、独奏作品、协奏作品等,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这样,学生在音乐美的感染跟熏陶之下,避免了不良音乐的影响,让学生心灵更加纯洁,看待所有事物都能有积极乐观的一面。

三、教学层面

(1)明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明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课前要熟悉音乐作品,对讲课内容、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心中有数,做好应对措施。每一堂欣赏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都准确掌握。这些都是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基础。

(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差异、感知能力差异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幼师学生对音乐的观念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欣赏作品和题材,都必须内容积极健康、艺术性较高、有一定时代意义。除教材规定的欣赏作品之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删减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审美意识。

(3)采用科学的欣赏方式。音乐欣赏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不能过于呆板,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只要科学有效都可以。教师应该有“音乐欣赏教学随处可见”的思想,如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开展综合式音乐欣赏教学。比如,乐理中的“音程”教学,教师就可以融入音乐欣赏教学。有的学生认为二度音程尖锐刺耳,这只是片面的认识。教师可以融入二度音程的音乐作品欣赏(如《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辉》),让学生从另一角度认识二度音程。这既达到了乐理教学的目的,又融入了音乐欣赏的教学。

(4)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随着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逐渐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给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更多资料。各式各样的音乐、图片、文字等,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愿意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自主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速度、力度。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脑海里还会出现丰富的想象,就像真的是身临其境一样,对音乐产生一种莫名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创造欲望。学生可以自由驰骋在音乐王国,尽情感受音乐的魅力。

如欣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在欣赏之前教师可以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高潮、结束),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结合音乐跟画面感受每一部分音乐的情感、速度、力度等,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的刺激。每欣赏完一部分音乐,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辨别每部分音乐的情感、力度、速度等,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或是直接用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跟音乐欣赏教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理解作品更深入,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显著提升。

结语:音乐欣赏是借助听觉和视觉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塑造音乐形象的一种艺术性的审美活动。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从心理、美学、教学三个层面进行,既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音乐的美感体现,也要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将音乐欣赏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音乐欣赏是借助听觉和视觉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塑造音乐形象的一种艺术性的审美活动。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们必须改进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弊端,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上一篇:交通下一篇:乡镇广播电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