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情感

2024-05-11

婚姻家庭情感(精选十篇)

婚姻家庭情感 篇1

法国导演弗雷德·卡瓦耶的这部处女作虽然是一部小制作影片, 当时并没有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但大多文化解读者一致认为该片在主题、构思和拍摄角度上都很有见地和创新, 尤其是影片对爱情的表现痛彻而有力度, 给人以感情与理性的双重撞击。以致2011年美国导演保罗·哈吉斯将这部讲述为爱而越狱的影片翻拍成《危情三日》, 于感恩节前在北美上映。

一、非理性的忠贞之爱

影片名为《一切为了她》 (Pour Elle) , 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真爱就要历尽艰辛, 人们为了真爱也必定要做出牺牲。这意味着朱力安 (文森特·林顿饰) 不论是凡人还是英雄, 他必定要为爱情舍弃一切, 而主人公也必须是没有特权、地位也不显赫的平凡小人物, 由此, 他的努力才能得到最大多受众的同情, 他的抗争才更值得尊重。

影片在朱力安和妻子丽莎 (黛安·克鲁格饰) 耳鬓厮磨的甜美缠绵中拉开帷幕, 从开始的这一秒, 导演弗雷德·卡瓦耶所传达给观众的首要信息便是这对夫妻间那份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接着, 丽莎被警察逮捕 (影片第一个阻碍点) 之后, 朱力安带着儿子第一次去探监, 在那个狭小的空间内, 影片用特写的镜头所展示的两人的紧紧相拥使得这五分钟弥足珍贵, 第二次探监是在丽莎自杀之后, 朱力安来到医院, 影片用了整整一分钟的时间来刻画两人之间的深情而又无奈的凝望。爱情是很奇妙的事情, 不用说, 也不用被翻译, 就能够感受到它。

第三次探监, 影片用仰拍的镜头叙述着朱力安坚定的努力, 他始终在鼓励丽莎要好好的接受治疗, “我已经有办法了”, “你要相信我”他不断给丽莎勇气和信念, 让绝望的妻子好好活下去。就是这份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让朱力安想尽一切办法, 竭尽自己微薄力量, 用尽一切方式来解救丽莎。在笔者看来, 这份不顾一切、陷入疯狂却无怨无悔的非理性的爱或许正是此片的亮点之一。

二、为爱跨越观念, 冲破藩篱

在法官驳回丽莎的上诉之后, 影片于37分10秒出现了第二个阻碍点——母亲的不断质疑、谴责:“他们有这种想法 (警察不会平白无故抓人) 也是正常的, 你要理解他们。”此时的朱力安再也无法按捺住自己内心的紧张、恍惚、恐惧、不安, 与母亲激烈争吵。而在影片片尾朱力安与父母的诀别场景中, 面对母亲的不解和追问, 朱力安决然选择了欺骗。在崇尚“个体主义”的欧美国家,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独立的基础上,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特别紧密。

“许多西方人对他们父母所表现的尊重程度并不高。他们认为, 被某个父母所生只是一个历史或生理事件。当孩子们还小时, 父母们要尽他们的责任;但当孩子达到‘独立年龄’时, 亲密的孩子——父母纽带就会松动, 有时候甚至会断裂。”【1】因此, 影片一开始也特别交代朱力安与父亲‘从不交谈’, 甚至连父亲的生日都不记得, 更何况是当妻子出现危险时。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持“爱情至上”的观点, 可以说, 追求“真爱”已成为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 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作为西方爱情观、家庭观典型代表的朱力安为了救赎妻子, 为了追寻那份真爱, 把精力完全放在了这个由妻子和自己所组成的“独立个体”上, (“西方人很小就学会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 要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处境和命运负责;而不将自己视为紧密联系, 相互依赖的家族、宗教、团体、种族、国家或任何其他团体中的一员。”【2】) 他可以倾家荡产, 甚至可以践踏法律和伦理的底线, 放弃父母兄弟之情,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她。所以当帕斯卡 (朱力安哥哥) 问朱力安今后还能否再见, 父母该怎么办时, 朱力安有的也只是暴力和沉默, 为了守护妻子, 他什么都没有告诉帕斯卡, 不论他如何追问。

三、从平民到英雄的蜕变

黑格尔说:“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 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 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 要求以生动活泼, 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3】影片虽说是对越狱的过程叙事透露出些许薄弱, 但在导演看来, 越狱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当危难来临的时候, 人们到底能够为自己的爱人付出多少。从影片中观众也处处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份情感自由释放的想象力和对于画面的创造力。

影片中大量使用的特写镜头、封闭的空间、动感的拍摄手法、流畅凌厉的剪辑, 在加快影片节奏, 强化影片悬念的同时, 也让这段凄凉遭遇下的坚定的爱情令人感慨不已, 观众之所以认同或许就是因为在朱力安的身上, 似乎看到了他们自己所无法实现的爱情理想。影片将偏执、紧张、偷窥、戏谑、疯狂等元素糅合一体, 俨然是在这场悖理逃离中建构了另一种爱情乌托邦, 当然影片所刻画的朱力安对爱情的终极追寻也为他从平民到英雄的转变铺平了道路。

当艺术作品在对爱情的表现上慢慢失去想象力, 当现在的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破坏着爱情的神圣性时, 《一切为了她》则脱颖而出, 显示出了一份其独特的人文关怀, 让观众明白了当更多的人在大众文化的浮浅表面狂欢和滑行的时候, 但仍有影片凸显着对生活的深沉和不公的另类体验, 仍然涵括着对生命、对爱情的执著探问。就此而言, 《一切为了她》是可贵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奥尔森.阿曼达.R.多兰.解读西方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9.

[2][美]加里.奥尔森.阿曼达.R.多兰.解读西方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4.

婚姻家庭情感故事 篇2

她说她喜欢养花,他就特意选了这套带露台的房子,并一趟趟地陪她去买花,再一层一层地爬台阶搬上来。露台上摆满了花盆,像一个小小的花园,是她所喜欢的样子。

幸福的日子,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戛然而止。

那天,她在路边等他时,一辆汽车摇摇晃晃地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她躲闪不及……

醒来的她左腿被截肢,她无法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每天以泪洗面。他每天衣不解带地守着她,直到出院把她一步步背回家。

她坐在轮椅上,看露台上那些姹紫嫣红的花草,心中更加伤感:住在这么高的地方,想下楼太困难了,从此以后怕是要被囚禁在屋里了。

他看懂了她的担忧,小心翼翼地建议:“要不,咱们换套一楼的房子吧?”

她摇摇头,内心深处无法判断他到底能在她身边坚持多久,不想白白折腾。

他最近总说要加班,每天早出晚归。而她听一位要好的旧同事说,最近公司效益不好,能保证原有的订单就不错了,根本不需要加班……

她还听说,他的前妻一直没有再婚,早已从大洋彼岸飞了回来,有人看到他和前妻坐在一起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这一年的时光走到了最后,她却没有半点儿过节的心情。

那天,她忽然听到楼下传来嘈杂声。就在这时,他突然回来了,笑呵呵地问:“外面这样热闹,你不去看看?”她摇摇头。

他却不由分说地推着她来到阳台上。她看到楼下有好几个工人带着工具在吵吵嚷嚷,时不时地抬起头来向空中指点着什么。

“我拿到一份意外的年终奖,你猜猜是什么?”他兴冲冲地问她,她摇摇头。

他笑着说:“公司效益不好,我早就想在外面找一些私活儿。很巧,我前妻从国外回来,她要投资一个项目。于是,她就把签约的事情委托给我。昨天,这个工程项目终于顺利签约。按照规定,本来要奖励我一辆汽车。但我拒绝了,我的要求是,把这些钱折算一下,给咱们家装一部电梯……你看,工人们都来了,很快,你就可以乘坐专门的电梯上下楼了……”

谨防“情感洁癖”毁婚姻 篇3

洁癖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爱干净。其实,洁癖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理层面。任何人在遭遇情感危机以后都有可能出现“情感洁癖”,因为人们出于本能,对负性记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免遭伤害,具备了对负性信息做出强烈反应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更擅长记住那些不愉快的信息,而不是记住美好的那部分。然而,社会进步了,从祖先身上沿袭下来的自我保护能力到如今却成为陷入情感危机不能自拔的原因之一。

出现“情感洁癖”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每个人处理负性情绪的能力,这与有人会化悲痛为力量,也有人会一蹶不振是一个道理。对于那些不擅长找到解决负性情绪的人来说,容易出现情感洁癖。

另外,情感洁癖与强迫性人格有关。任何形式的洁癖一般多见于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中一部分人存在强迫性人格,自信不足又要求完美。

如何正确处理“情感洁癖”呢?

首先,“情感洁癖”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不想回忆的过往。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不要出现不想回忆的过往”本来就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极端想法。用一个强迫观念来消除强迫是不可能的,你越是抱着它不放,就越是忘不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不理它,冷眼看它,才能处理掉它。

其次,对于感情来说,从没出现过伤痕的状态固然最好,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抹去,只能尝试去接纳或者离开。如果对于你来说,爱人犯的过错你认为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再纠缠于过去对于婚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重新接受对方并不是出于一时高兴,而是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心理空间容纳对方。如果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原谅对方,贸然决定继续生活,反倒对自己和爱人的伤害更深。

(摘自《北京青年报》)

婚姻家庭情感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毕业,情感归宿,婚姻家庭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所有新的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后都会面临着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的问题, 而我国现有的体制问题也制约着新毕业生择偶的条件[1]。2009年5~7月笔者对我校即将进入社会护理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通过随机走访, 获取学生在向护士角色转变出现的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向护士角色转变, 所出现的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7月笔者对我校即将进入社会护理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毕业生共126名学生, 男11名, 女115名。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98名, 男9名, 女89名, 就业率为77.8%。本研究对所有98名已经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1.2 方法

本研究资料采取调查问卷法进行资料收集。对我校即将进入社会护理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通过随机走访, 获取学生在向护士角色转变出现的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20道问题, 而与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有8道, 采用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回答, 并有2道问答题。

1.2.1 2道问答题为 (1) 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的新困惑?

聘任制护士或合同制护士很多都没有工作所在地户籍, 作为正值花季的青年男女, 他们也面临恋爱结婚的选择;同样, 他们的后代也面临受教育选择。很多城市教育管理都是采用属地管理原则, 导致恋爱婚姻受阻例子比比皆是, 或者在婚姻家庭中无法获得平等与尊重。请您写下您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或您在现实工作的真实感受。 (2) 个人理想与就业竞争是否存在冲突?新时期的护士都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 每个新的护士都有过自己的人生理想, 就是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的和谐统一。由于现今的工作岗位的缺失, 整个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医院的部分管理者出于保护既得利益目的, 更加有恃无恐, 不会接受年轻的护理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绝大部分护士只能是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 纠结于各种错综复杂医院人际关系, 导致很难期望这些年轻的护士在工作中保留自己独立的思维, 脱颖而出, 很多人是越努力, 越迷茫。请您写下您对这段话的看法或您的真实感受。

1.2.2 采取当场发放问卷, 集中回收的方法, 共发出问卷126份, 回收126份, 有效率100%。

全部问卷由学生本人独立填写, 问卷调查结束后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 我校学生毕业后工作多为合同制护士, 占89.7%, 其工资薪酬多为1000~1500元, 占78.5%。72.2%学生选择本省地级市、省城工作。关于有工作所在地的户籍的回答, 34.4%回答为有, 家就在当地, 47.4%的回答没有, 聘任制。关于如果没有工作地户口, 是否一定要找有户籍的当地人成家的问题, 68.5%的回答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本地人最好, 13.9%回答为是, 这样更有保障, 只有6.5%的回答不是, 我所在城市户籍是开放的。对生活前景的看法, 37.8%的学生回答为有点担心, 29.2%的学生回答不乐观, 竞争压力太大。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的问答题发现, 因大多数学生都为聘用制护士, 没有所在地的户籍, 毕业生对于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大多表现担心,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护理的需求不断提高护士作为一种职业, 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在各项医疗领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现今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 医院用人制度更加灵活, 这些新的护士也面临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的心理问题[2~3]。随着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的日益严峻, 医院用人制度的改革, 那些幸运的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们怀揣梦想与憧憬, 又即将面临的哪些新的心理问题?这些新护士怎样看待他们工作生活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本研究选择本校护理系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对已经签订就业协议,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采用随机跟踪走访, 大范围进行各大医院新护士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聘任制护士或合同制护士很多都没有工作所在地户籍, 作为正值花季的青年男女, 他们也面临恋爱结婚的选择;同样, 他们的后代也面临受教育选择[3~5]。很多城市教育管理都是采用属地管理原则, 导致恋爱婚姻受阻例子比比皆是, 或者在婚姻家庭中无法获得平等与尊重, 形成又一新的心理问题[1~2]。本研究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向护士角色转变, 所出现的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

3.1 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对于建立家庭生活没有信心

资料显示我校学生毕业后工作多为合同制护士, 占89.7%, 其工资薪酬多为1000~1500元, 占78.5%。这与72.2%学生选择本省地级市、省城工作有关,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证实, 湖南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为850元, 而新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只比最低工资高出150元左右, 故学生普遍感觉不满意或一般。新毕业的学生由于工资待遇低, 对于建立家庭生活没有信心, 现代生活高消费项目很多, 住房问题是首要问题, 据统计, 去年长沙市内五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4123元/平方米, 虽然低于全国房价平均水平, 但也为新毕业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3.2 户籍制度给毕业学生所带来的压力

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 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6]。本资料显示关于有工作所在地的户籍的回答, 34.4%回答为有, 家就在当地, 47.4%的回答没有, 聘任制。证明有大概一半的学生没有工作所在地的户籍。关于如果没有工作地户口, 是否一定要找有户籍的当地人成家的问题, 68.5%的回答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本地人最好, 13.9%回答为是, 这样更有保障, 只有6.5%的回答不是, 我所在城市户籍是开放的。新毕业生为了生活稳定, 故在选择另一半时大部分都选择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本地人最好或是, 这样更有保障, 占总数的82.4%。而只有6.5%的回答不是, 我所在城市户籍是开放的, 这证明户籍制度改革依然没有进展。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的问答题发现, 因大多数学生都为聘用制护士, 没有所在地的户籍, 毕业生对于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问题大多表现担心。

以上资料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的影响很大。我国特有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口的自由迁徙, 制约着人口的城市化进程[7]。有关这方面的改革议题已经成为现代改革的主要议题。新毕业生工作后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于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问题毕业生也很重视, 在考虑到后代面临受教育选择或者在婚姻家庭中无法获得平等与尊重等方面问题时, 使毕业生在择偶方面改变了取向, 以本地人为主要的择偶对象, 这样可以给自己的婚姻家庭带来一定的稳定, 但这同时也加大了选择的局限性。现有的户籍制度给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 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应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有所考量,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应给予的户籍制度的开放, 以改变现有的户籍体制, 使毕业学生在择偶方面有更大的选择, 减轻压力。

综上所述, 通过护士心理问题的调查, 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爱护护士这一群体。通过这些心理问题调查, 为新的医疗改革决策者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学校方面应在今后教学工作中, 注意加强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好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市户籍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放。以减轻毕业生对于情感归宿与婚姻家庭所面对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丽, 王雯.关注护士婚姻质量对激励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14 (6) :73~74.

[2]季康玉, 金碧霞.在职护士婚姻质量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12 (22) :1162.

[3]赵美玉.教师婚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3) :19.

[4]谢玲红.在职护士婚姻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5, 19 (10C) :2177~2179.

[5]刘瑞霜, 谷场寿惠, 横田惠子, 等.护理人员的通情能力与其性格特征的关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3) :101.

[6]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6, 5:260.

家庭情感美文 篇5

孩子无论长多大,在父母的眼中却始终只是个孩子。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早已成家立业且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却仍然生活在父母身边,依然过着近似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仍然是父母眼里那个没长大的孩子。

单位离我婆家很远,但离我娘家很近。每天中午,我便和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一起“放学”回家,回到家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妈,饭做好了没?我都快饿死了。”三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依然在延续。而此时,辛勤的慈爱的母亲则通常已早早地为我们娘俩做好我们最爱吃的香喷喷的饭菜。而我和女儿母女俩则像在免费的餐馆一样,经常吃完饭,唯恐“上学”迟到,往往是把我们用完的碗筷往桌子上一搁,抹抹嘴,便“溜之大吉”,剩下的残羹冷炙、杯盘狼藉则往往由母亲来收拾解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知道母亲的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是我这辈子,不,是永远也无法报答完的。

但我更知道,在这世界上,有一种事是最不能等的,那就是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地去孝敬父母,让他们少些操劳。

父母的疼爱,是我幸福生活的根源。长大成人后却依然能生活在父母身边,我感觉真的很幸福。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不知道该不该相信缘分,但有时又觉得也许人和人之间的相遇、相识,尤其是相守,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和先生的相识是一种偶然,但却也是一种幸福。

先生大我四岁,因此,对我,几乎什么事都让着我,什么好吃的也都是先尽我吃。他就像对待一个孩子似的宠着我惯着我。有时我和他拌嘴,他通常会幽默地学着用人家小品里的腔调那样,一半自言自语,一半说给我听:“哎,我什么时候能不再惯你呢?你看,我骂你张不开口,我打你吧,又下不了手……”说完,我们就都笑开了。

每天早上,先生会早早地起床为我和女儿做好早餐,虽然不是多么丰盛,但那食物里却溶入了浓浓的爱的味道。有时怕我们迟到,先生也会帮我们把饭菜盛好。等把我们娘俩“伺候”好走完之后,先生才开始吃饭,然后去上班。

每天晚上放学回到家,先生几乎又已把饭菜做好。饭桌上,先生总是不舍得吃,反而常常把好吃的菜往我和女儿的碗里夹。我经常故意地躲闪,有时先生夹起的一块不带骨头的鸡肉、一颗美容养颜的红枣,一块我最爱吃的红薯,便会在双方“相敬如宾”的你推我让中遁入桌下。

每当我在外面感到不被理解或受到委屈的时候,每当我心情低落、萎靡不振的时候,家真的成了我的避风港湾和为我疗伤的地方,而先生真的成了我可以倾诉的对象和可以依偎的肩膀。每当我钻牛角尖想不开的时候,每当我灰心失落的时候,先生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给我做思想工作,古今中外的大人物的故事、事迹几乎都被他翻出来博引来作为有力的论据,来安慰我,鼓励我。

有时,我的手或脚不小心弄破了,他会很紧张地用酒精为我清洗伤口,然后很细心地为我包扎;有时我生病了,他会为我端茶送药……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男人最讨厌和女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一起无休止地逛商场、购物。而先生却似乎是属于“二班”的。记不清有多少次,先生为了陪我、为了给我买到合适的漂亮的衣服(先生称之为“眼前一亮”的、有品位的衣服),几乎陪我溜达了整整一天,却毫无怨言。有时买到了合适的衣服,回到家先生便要我再穿给他看看,然后还不解地问:“你说,我把你打扮得那么漂亮干嘛?”

一直视“精神至上”的我,真的很感激我的先生。我知道,如果不是他在我困境中给予我支持、鼓励和搀扶,我今天不可能会那么坚强,那么乐观,那么快乐,那么幸福,那么有成就感。

先生的宠爱是我幸福生活的助燃。能有这样一个把我永远当小女人一样呵护我、爱护我、宠着我、惯着我、心中装着我的人陪着我走完余生,我觉得这辈子已经足够。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真挚的珍贵的情感,和先生一起走完余下的人生。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这是我不懈地追求。有了坚强的后盾――母亲和先生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和支持,我在工作中更是心无挂碍,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付出了更多的汗水。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在教育教学这块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也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

孩子们一句“老师好”的问候,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的感激,一句“老师,我们爱您”的真诚表达,都是我不懈努力的力量与源泉。

工作着,忙碌着,生活着,幸福着。看到孩子们在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我觉得我就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女人!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孩子,我将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愿做一个坚定的使者,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

情感倾诉:“饭票婚姻”的悲哀 篇6

女性自立自强方能赢得尊严 ——曙光初照,下岗女工生活灿烂

我是一个下岗比较早的女工。我在一个电子厂干活已经10来年了。下岗前,我离家特别远,每天上下班要花三四个小时。电子厂的活倒不是重活,但特别精细、耗神,每天我下班回到家,都觉得浑身无力、万分疲倦。但是家里还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我,我不仅要洗衣做饭,督促读小学的儿子做功课,还要照顾患有疾病的婆婆。年年月月,我都是在超负荷的运转中过日子。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日本的妇女结婚以后就回家了,她们生儿育女,照顾丈夫,当起专职的家庭主妇,我心里好羡慕啊。心想,我要是也当了专职的家庭主妇,该有多好啊。后来,我真的当上家庭妇女了,但感觉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好,而是很不好。

首先我发现婆婆的眼神有了变化。在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工厂不在少数,但很多被优化下来的是在工作中调皮捣蛋或者是年老体衰的人,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下岗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我下岗的原因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虽然下岗后,由于我的悉心照料,婆婆的身体有了好转,但婆婆的言谈举止使我明显地感到,婆婆瞧不起我。婆婆时不时地说:“一个车间那么大,怎么就‘优化’你不优化别人呀!”还说:“要说你年纪大,隔壁小涛的妈比你还大一岁呢,她怎么就没下岗呀。”听了这些闲话,我感到心里堵得慌。

我还发现,自打我下岗以后,一向老实憨厚的丈夫态度也变了,变得粗暴、生硬起来。特别是一涉及到花钱的事,他都没好气,嫌我花钱太大方,或者嫌我买了不该买的东西。他时常大声吼叫:“你花钱如流水,你挣得来嗎?”丈夫的话常常把我噎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是呀,谁叫我下了岗,没有工资收入了,得花人家的钱呢,我只好忍了。

不久丈夫的工厂效益也不好,他1个月拿回来只有1700元,加上我的下岗费450元,就是全部收入了,4个人的吃用,还有儿子上学,花销不少,经济的拮据可以想见,丈夫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暴躁。

为了钱的事,丈夫立了个规矩,每用1分钱都要通过他。他每天留下一点点钱给我买菜家用,晚上要我交出账单一笔笔向他报。有一天丈夫回家时就阴着脸,看了我递过来的菜单,他可能觉得我花钱不得当,竟暴跳如雷,伸手就给我一巴掌,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挨打,委屈极了,哇哇大哭起来。丈夫更生气了,一面骂一面打,数落我是扫帚星,给他家带来晦气,乱花他的钱。

我不想当家庭主妇了,我想出去挣钱,来改变自己在家中的处境。但我42岁了,只有初中文化,没有什么技术专长,在职业竞争中没有优势。最后还是街道居委会帮忙,让我在一家饭店洗碗、打扫卫生,这个活又脏又累,工时又长,一个月只有800元,工作条件与我在电子厂穿着白大褂儿、在空调的车间干活是没法比了。我心里的悲苦无法对人说,只希望由此缓和夫妻间的矛盾,日子过得平静一些。

可丈夫并不因此对我好一点。他要求我把每月的钱全部交给他,由他来控制。他不管我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有多劳累,仍然要我做好吃好喝的伺候他。

有一回,他在单位听同事们说别人的妻子1个月拿多少钱,对比之下,对自己的妻子挣钱少感到心里不平衡,回来后在婆婆的屋里说。我在外屋听到了,忍不住说了一句:“我不上班,你嫌我不挣钱,白吃你们的;我找了工作,你又嫌我挣的少,你到底要我怎样?再说你不也没什么本事嘛,你要有本事的话,还用我起早贪黑地给人家刷碗端盘子吗?”丈夫勃然大怒,一脚踢在我的腰上,我顿时直不起腰来,疼痛难忍,以后小便经常尿血,1个礼拜都起不了床。我没有钱去治,就这样熬着;我上不了班,只能在家艰难地做一点家务;我连800元都挣不了了。婆婆和丈夫的脸色就更难看了。

我有时也闪过离婚的念头,但是我下不了决心走这一步。我在这个家生活了十几年,这里的一张桌、一把椅子,每一件东西都记录了我生活的历程、我的喜怒哀乐,如果说,这个家没有了,我的生命就成了一片空白了,特别是我的儿子,更是我的希望和寄托。儿子乖巧听话,书也读得好。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离婚后他们肯定不会把儿子给我,这样一来,我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我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我所在住地的居委会主任,也是这个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她是个退休职工,知道我下岗后的艰难,看到我被打伤干不了活,就主动上门做工作,找我的丈夫和婆婆谈话,帮助他们认识到我下岗不是我的错,而且下岗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相当多的一批职工在这个经济转轨的时期下了岗,下岗职工当然都会面临到失去收入和重新就业的困难,这些困难政府正在设法解决。这位主任还介绍说,要想找到工作,就要去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她建议我病好后,去参加区里为下岗女工举办的缝纫培训班,3个月后拿到结业证书,就可以到工商局领取个体营业执照接活了。我说,我心灵手巧,一定会学得很好的。

丈夫和婆婆都被说动了,支持我去学习。后来我终于走出了下岗的阴影,成了一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个体女裁缝,找我加工婴幼儿和老年服装的络绎不绝,我还代卖布料和服装,经营婴儿日常用品和童车,我一个月的收入是丈夫的五六倍,近两年来婆婆住院的费用都是我出的,我还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我的丈夫再也不敢对我挥舞拳头了。不但如此,现在丈夫往往家里家外看我的眼色行事,再也不敢造次了,我也终于体验到当家庭主人的味道了。

采写手记:

“饭票妻子”改变厄运的最佳途径就是再就业

下岗与再就业,是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它不取决于个人行为。但下岗会给当事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落感,这种时候,作为他们的家人,应该给他们以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再就业的机会,而不应该像这位下岗女工的丈夫和婆婆那样,对她百般地虐待和歧视。不过她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她在居委会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了再就业的新途径,同时也找回了自我和自尊。

nlc202309031116

这位女性下岗的遭遇也说明,女性退回家庭操持家务,意味着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失落,也是女性失去家庭地位的开始。因此,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的公共劳动,是妇女获得在家庭中与丈夫平等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所以说,现代女性应当拥有自己的事业。

专家主张——工作的意义毋庸置疑

谈到女性工作的意义,河南省内乡县妇联副主席、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问题专家刘晓燕再次举例——

一个名叫阿红的女人,原本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前几天找到妇联,大呼小叫地说,上了老公的当。为什么呢?因为婚后一怀孕,丈夫就让阿红辞了职,说他可以养她和孩子。当时,她反复问他:这样真的可以吗?不会嫌弃我吗?他大包大揽地让她放心。于是,阿红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可阿红生下孩子之后才发现,事实根本不是那样。如今,丈夫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看她的眼神越来越厌烦,而且基本没有了夫妻生活,他回家就说累,还说对她没有兴趣了……阿红后悔不迭,又想出去工作,可又放心不下孩子。因此非常抑郁。

刘晓燕说,按常理推断,阿红老公的初衷应该也不是骗她,他当初的想法大约也比较简单,但生活永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彼此的状态应该都在他们的意料之外。不过,问题刚刚出现,解决就是了。目前建议只有一个:走出家庭。出去工作吧,要知道,用工资来养个保姆都值得。对孩子来说,一个在职场历练的明朗时尚、见多识广的母亲比一个只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母亲要更有价值。对丈夫来说,一个充实健康的妻子比一个满脸哀怨的厨娘更有吸引力。

其实,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薪水,而是心胸,是视野,是越来越多的见识,是越来越成熟的魅力,是提起来的精气神儿,也是越来越强韧的自信和越来越完整的自我。自我,这对女人来说太重要了,一定不能丢了自我。只要你有了自我,不丢弃自我,孩子和丈夫,你就一个都不会失去。

过去,民间俗语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在旧时代,在那种“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架构中,女人似乎无可奈何,受到轻视甚至侮辱都值得同情,但是,解放以后,情况毕竟不同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解放與自由。正如《花木兰》中所唱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如今,数以亿计的打工妹们出外就业谋生;成千上万的中年女性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十有八九的当代女性,接受教育,创业上进,独领风骚;当代女性,自觉融入现代社会,既得到了都市现代文明的熏陶,增长了见识,又赢得了自立、自强、自爱与自尊。

如今社会上出现的女孩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一门心思傍大款、傍官员、嫁豪门,甚至当二奶、小三也在所不惜,更甚者卖淫图财,最后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些“吃青春饭”的女人们,往往一边数着厚厚的钞票,一边暗吞着羞愧的泪水,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女人不自尊、不自爱、不自信、不自立、不自强,咎由自取。至于职场中的女人,一般情况之下,也还是待在职场为好,尽量避免当全职太太的角色。尽管“外边的世界很无奈”,但是别忘了——“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啊。

很显然,强调“四自”精神,重视女性教育,这不光是针对傍大款、当三陪等社会现象,而是当代培养新时代女性精神的一种手段。进一步说,这些人格精神也不光为女性所需要,男性同样也需要,整个社会都需要。

婚姻不是保险箱,男人也不是长期饭票

毋庸置疑,青春和美貌能够成就婚姻;不可否认,一些嫁入豪门或做全职太太的女人也许能够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作为女人,你要懂得,用年轻和容貌兑换的财富会随着青春的逝去而大打折扣。何况,每一个女孩长大的终极目标不是和谁结婚,而是拥有自己的世界。在男女的相处中,不依附于男人的女人,才拥有吸引男人的魅力,也让男人更没有压力。独立是魅力女人的必备要素,人格独立才算得上魅力女人。独立既包括物质上的独立,也包括精神上的独立。当然,这种独立不是那种“女强人”不可一世的特立独行,而是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内心感受和表达方式。同时,只有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才能让女人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并且,当一个独立的女人觉得一段感情不够完美,无法感觉到爱意时,她一定有勇气果断地离开,因为她有把握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用当今网络上流行的话讲,叫做——“男人女人,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是,谁也不是谁的附庸,谁也不是谁的上帝。我是谁?我是一个永远的自己。”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永远是一个当代女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作为当代女性,永远不要把男人当成你的钱包,那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原本爱你的男人厌恶,渐渐疏远你!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明白:婚姻不是保险箱,男人也不是长期饭票,靠自己才最重要。

(编辑 乔恩)

婚姻家庭情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4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 其中男60 例, 女40 例; 年龄17~ 59 岁, 平均年龄30. 5 岁; 农民25 例, 公务员30 例, 其他45 例;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12 例, 初中31 例, 高中35 例, 大学以上22 例; 未婚22 例, 已婚65 例, 其他13 例城市46 人, 农村54 人。入选标准: ( 1) 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 第4 版) 中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诊断标准; ( 2) 年龄18 ~ 60 岁; ( 3) 病期≤5 年; ( 4) 至少有1 名直接照料者且年龄≥18 岁, 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上; ( 5) 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 1) 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 2) 直接照料者患各种精神疾病; ( 3) 信息来源不可靠或不详细。

1. 2 方法精神科医生、护士向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 同时取得患者同意、合作, 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 ( 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资料) , 家庭负担量表 ( family burde scale, FBS) 由直接照料者填写。

1.3 FBS评分标准FBS包含6个因子24个条目, 每个条目评分分3级为0~2分。为便于描述, 将各因子得分除去本因子条目数得因子分, 计算所有病例每个的平均分, 比较每位患者该因子分与该因子的平均分, ≥平均分者为回答阳性, <平均分者为回答阴性[2]。FBS评分<平均分者却不存在家庭负担, 分值越高, 家庭负担越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城乡患者FBS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FBS各因子阳性回答率FBS 6 个因子中, 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日常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这4 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 分别为73. 0 % 、76. 0 % 、79. 0 % 、81. 0 % ; 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生理健康这2 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 分别为33. 0 % 、36. 0 % 。

2. 2 城乡患者FBS评分比较农村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高于城镇患者 ( P < 0. 05) , 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分低于城镇患者 ( P < 0. 05) , 见表1。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过程由多方面因素参与, 常包括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环境等。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方面; 心理学因素主要是环境气质; 社会心理因素最重要的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以上因素应强调遗传、环境、应激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相互作用的发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过程的影响[3]。随访发现, 双相障碍的复发率高于单相抑郁障碍, 主要是在停药1 年内较容易复发, 服用锂盐可以预防复发, 同时一定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对预防复发也有着积极作用。家庭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家庭的期望、危机、价值等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 同样, 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也会对家庭构成影响, 而疾病则会对家庭造成一定的家庭负担。家庭负担是普遍而复杂的, 研究表明, 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对家庭造成的负担远超过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等慢性疾病。FBS 6 个因子中, 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日常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这4 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 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生理健康这2 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 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治疗过程长、复发率高、疗效差、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直接或间接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大。

城乡患者FBS评分比较发现, 农村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高于城镇患者, 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分低于城镇患者。一般来说, 农村患者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 经济情况较差, 即便客观经济花费低于城镇患者, 但对家庭成员造成的主观负担是巨大的。城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高除了与经济压力有关外, 还受到直接照料者的自责、羞耻感等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4], 因为文化程度高于农村患者, 因此在面对压力时所顾虑的因素更多、情感更脆弱、羞耻感更强, 而受节奏快而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影响, 城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与农村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之, 我们认为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 应引起重视, 作为干预的对象。

摘要:目的:评价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情况及进行家庭功能评价。方法 :从家庭的角度, 采用家庭负担量表 (family burden scale, FBS) 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的家庭负担进行评定, 评价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的疾病负担。结果:FBS 6个因子中, 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日常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这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 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生理健康这2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农村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高于城镇患者 (P<0.05) , 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分低于城镇患者 (P<0.05) 。结论: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 应作为干预的对象。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家庭负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潘轶竹, 王刚, 项玉涛, 等.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47 (2) :70-73.

[2]龚玫芳, 李典银, 苏曼.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 2013, 10 (4) :160-162.

[3]方贻儒, 吴志国, 陈俊.双相障碍的诊治与研究——机遇与挑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34 (4) :413.

婚姻家庭情感 篇8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的语言”。艺术家试图构建一套最符合自己特性的符号化语言,使其创作的作品都带有自己的“专利”。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图像符号、形式语言以及源于个人才情与修养的情感、审美、视觉心理等积淀成趋于稳定认知的艺术符号。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某一对象或象征某种精神内涵的标志物,它通常是一种能明显区分其他事物而具有某种特征的标识。在《尚书》中注释者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说明了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书写符号。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语言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的结合,符号呈现的形式,亦即符号的形体,称为“能指”;符号内容,也就是符号能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再现的观念,称为“所指”。“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一个表意的过程。例如:画家笔下的“长城”这一客观符号就是“能指”;当具有历史、民族和政治含义时即为“所指”。将“长城”符号放在不同语境中,“所指”具有不同的文化指向性和社会指向性。美国哲学家查理·皮尔斯认为符号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三元论”。符号采纳形式,即“再现”;由符号形成的感觉或意义,即“解释”;符号所指的事物,即“物象”;从符形、能指到符释、所指的过程或方式称为“意指”;从符号形体至符号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表征”关系。根据表征方式,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即为符号“三分法”。“指索符号”是根据其中的因果联系和逻辑性来表征的,如烟和火等;“象征符号”则是社会传统及约定俗成的关系来表征的,如和平和鸽子、图腾和民族等。“图像符号”是依据符形和表征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表征的,如照片、地图等;例如:张晓刚油画“大家庭”中的人物形象(符形)来自于照片(符号对象),两者具有相似性的表征关系。法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把具有能指和所指的意指关系的符号看成第一系统,把具有能指和所指的意指关系的能指和其所指看成符号的第二系统。图像符号系统的符号,就属于这样的第二系统,意义更进一步,内涵也更加丰富,甚至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这样的“意义”可以称之为“第二意义”,亦即罗兰·巴特的“意指”。在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运用“老照片”作为第一系统的一般符号,“能指”即“照片”;“所指”为“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家庭合影。“老照片”这一系统符号作为第二系统即创作《大家庭》的“能指”,第二系统即《大家庭》的“所指”则是千人一面的图像特征;“意指”在特定的政治现实语境下,国人个性与精神的压抑与禁锢,同时引发了观者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忆与反思。

由此可见,图像符号是艺术家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图像符号的“意指”可以表达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外在事物某些隐藏起来的事实,亦可以表达某些无形的观念。当代绘画中多数对图像进行解构与重组的手法来表达“复杂隐喻”,用某种可以知觉或想象的图像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让观者解读可以感知的“情境”或“代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中,其图像符号公牛、受伤的马、灯火分别意指强权暴力、苦难的西班牙和美好的未来。

二、图像符号的衍化与呈现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意指而存在的绘画艺术而言,它的发展自然也不能脱离科学进步与哲学思想的引领。以图像符号为艺术表达载体的绘画艺术自然也会随着文化进程的延伸而产生观念与语境的衍化。

现代摄影术的真正成熟与运用始于1841年英国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这种现代技术给以“再现”表征物象的传统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9世纪70年代《纽约每日画报》刊出了第一张照片复制品开始,以摄影照片为代表的机械复制图像被报纸、杂志、私人画像等大量运用,传统绘画受到强烈冲击与分裂。绘画与摄影图像的融合转向于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与图像更靠近了一步,使传统绘画更为纯粹;另一类则完全脱离客观物象异化为抽象派绘画,开拓了现代绘画另一种全新的绘画理念,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立体派等便是抽象艺术的代表。

20世纪20年代,绘画和摄影图像的深度结合衍化为美国的“精确主义”。在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下,“精确主义”崇尚精简与准确,强调画面构成;尊重客观物象,尽量还原真像。精确主义以经过细节删减的摄影图像为依据,颂扬了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客观变化。例如:精确主义的代表画家查尔斯·希勒,以城市环境与城市公共设备为主要描绘对象,强化主体,注重视觉效果,透视准确,重视色块的区分,弱化明度的对比关系,刻画细节简洁明了。1962年前后,在欧洲与北美形成的“新写实主义”追求新的写实表现方式和画面视觉感受,受西方心理学和卡兹作品的影响,他们从摄影图像某一兴趣点入手进行创作。菲利浦·哈里斯的作品《两个身姿的浅溪》以俯视视觉,藉以摄影特有的过度曝光效果,对两个看似不同时空的人或事物不厌其烦地进行罗列与描绘,反映了图像符号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揭示非现实的、虚幻的“真实”。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现代工业、消费文化、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为追求实现卓越的自我价值,追求标新立异的自我表现,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多以流行文化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在理查德·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的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动人》中,“POP”这个词第一次出现。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将名人的形象符号化,在《梦露系列》作品中用四方连续重复玛丽莲·梦露的脸或嘴唇来表达其形象“虚假的真实”。如沃霍尔的自述:“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作画,是因为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我觉得我所做的工作如同机器所做的一样。这正是我需要的。”在波普艺术呈现的作品中来看,图像符号直接运用于创作是一种范式和手法。20世纪70年代照相写实主义出现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又称超级写实主义,题材多为工业产品或城市风光并流连工业时代的金属晶莹的质感,意指现代社会的冷漠。在精确主义的影响下,直接利用摄影图像并忠实地转化为绘画信息,认为“人工产品的艺术价值高于自然界,物质的美是高尚的”。为获得视觉上冲击力,往往运用较大画幅将客观的图像转移到画布上;照相写实主义忠实于物象的每一块颜色、每一个细节,注重质感把握,正如查尔斯·贝尔的认识:“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极度地改变日常物象的尺寸,使我们能够进入里面,更容易探索它的表面和结构。”照相写实主义代表人物查里·克洛斯用喷笔和电动橡皮代替可能泄露个性的画笔,使用多个焦点,使他作品中的人物细节纤毫毕现;同时他热衷于复制照相机镜头特有的偏差,强调了摄影图像中的模糊特征。后现代主义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后现代艺术家直接使用流行图像为绘画素材,但他们绘画的形式语言、效果、风格也不尽相同。如埃里克·费谢尔、罗伯特·朗戈、安塞尔·基弗等都是直接按照“现成图像”进行绘制;吉尔伯特与乔治对图像进行拆分,再拼贴重构,分区域上色,呈现出具象与抽象并置的虚拟图像形式。

由此可见,图像符号的衍化是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与科学的发展不断转换的。正如沃尔夫林所说:“每一个艺术家都发现在他面前的某种可能性,他被这些可能性所局限,即使最有创造性的天才也不能超越其所诞生的时代为他所固定的某种局限。”

三、张晓刚“大家庭”图像符号的情感转译

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卡西尔的观点同其如出一辙,认为“艺术家不仅必须感受事物的‘内在意义’和它的道德生命,他还必须给他的情感以外形”。艺术家将个人情感和意图转译为可传达的有形的图像符号,以演变成普遍情感形式。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艺术,是移植西方现代艺术并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的开始。在“85思潮”艺术回归本体的语境下,主流思想重塑、人性与生活的渴求、艺术规律的探究等共同演进,给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一方面是现实主义的回归,另一方面是对政治化的文化的追忆与反思。罗中立的油画创作《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化体系渐变的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其形式语言借鉴了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的图式风格。这在当时的中国不仅是形式语言的创新,而且是中国艺术家真正意义上图像符号转译可能性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文化环境的宽容,艺术逐渐疏离政治功利主义的焦虑而以从容健康的创作心态回归本体,彻底改变了在权力话语专制下的一元独尊的艺术状况,使艺术的自治和多元化成为可能,艺术思考由徘徊转入沉潜状态。同时,社会物质生存方式逐渐渗透到精神领域,消解了政治意识对抗与道德冲突,改变了传统权威话语的内涵和话语。艺术不同面貌和性格精神力量的共生共存,这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疑惑,也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年代。以图像符号意指个体艺术观念和情感在多元语境下得以拓展,张晓刚的“大家庭”创作实现了图像符号的情感转译。

1978年在云南经历了两年知青生活的张晓刚考取了令无数艺术青年向往的四川美院,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张晓刚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流行的伤痕油画和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形式语言格格不入,孤独、压抑苦闷的情绪并延续到毕业后的建筑、舞美等工作经历中,这期间,在现代主义影响下,创作了关于对生与死的思考、以自我意识的探索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并称为“幽灵时期”。继后受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禅宗思想等影响下,对生、死等情感问题有了新的诠释,古典、浪漫成为1986年至1989年这段时期的显著特征。1992年,张晓刚远赴德国、荷兰、法国等,对表现主义作品进行全面细致考察与研究,并引发了他对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背景、成因等具体思考。这次游走西方后他决心抛弃现代表现主义的语言形式,试图转换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与现实、个人价值和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考量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把社会大家庭放置在历史和当下的层面去思考,从个体身份的失落的内心渴求中找寻人性的本真。这也印证了他曾经的真切感受:“……我的艺术感觉一直比较倾向于某种‘封闭性’‘私密性’,一般来讲,我总是习惯于‘有距离地’去观察和体验我们所处的现实,以及我们所拥有的沉重的历史。这样讲,并非意味着我要试图去接近一个‘愤世嫉俗’的遁世者,也许这完全是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的原因。”1994年,张晓刚创作的《血缘:大家庭》在“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双年展”展出,“中国人家庭合影”的作品第一次开始了一场艺术之旅。从“大家庭”可以窥视他少年时害羞、沉默、轻度自闭的那点私密,透视出他30年来所经历的所有挫折、压抑、彷徨、愤懑、孤独、无聊、虚无、忧郁与伤痛。这些情感与气质成为他的一个样本并附着在画面中身着中山装的“父母与儿女”身上,演化为一种特定历史的特定图像符号。瓜子脸、单眼皮等共同的面部特征;那些透出的空洞、恍惚、怯弱的眼神;那些卑微、木讷共同的拘谨姿态;更多的是慎微中的忧郁和难以言状的漠然;这不仅仅是共同的经历与记忆,而且是血缘与时代基因的印记。《血缘:大家庭》借用了里希特图像符号表征形式,但并没有里希特的“距离与冷漠”,相反成为张晓刚转译炙热情感的载体。在画面处理技巧上消减了“全家福”合照与意指无关的元素,让保留了时代本真淳朴的图像本身独立出来;画面贯之“以少即多”的中国色彩理念,运用平涂与揉擦结合的笔法语言,让画面呈现出内敛而丰富与润泽的效果。图像符号的意指得到完全的诠释,并成为情感的转译载体。

结语

图像符号的表征形式是情感表达的媒介与载体,其“意指”的感知与体悟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并要求艺术家独特的转译方式才得以呈现。西方图像符号的表征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其意指有不同的指向,但关注事物的内在意义与人性本身是建构图像符号意指内涵的本真。张晓刚“大家庭”图像符号表征的呈现是对语境转换中自身历程丰富体验的积累与整体情感的转译。潜心摄入生活的真实是丰富图像符号意指的真正途径,这也许就是“大家庭”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摘要: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某一对象或象征某种精神内涵的标志,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的结合,依据符形和表征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表征形成图像符号“。意指”是从能指到所指的过程或方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意指而存在的绘画艺术而言,它的发展自然也不能脱离科学进步与哲学思想的引领。以图像符号为艺术表达载体的绘画艺术自然也会随着文化进程的延伸而产生观念与语境的衍化,张晓刚将个人情感和意图转译为有形的“大家庭”,意指对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与反思。

关键词:张晓刚,大家庭,图像符号,意指,情感转译

参考文献

[1][美]W.J.T.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美]莫里斯.指号、语言和行为[M].罗兰周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罗盛博.当代语境中绘画创作的图式转化[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4]陈思.从图像符号到图式语言[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孙北辰.油画创作中符号化的探索与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6]马俊.形象叙事与身份解读[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7]王纯.视觉文化发展下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图像转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婚姻家庭情感 篇9

关键词:简·奥斯汀,婚姻观,理智,情感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女作家, 她以绅士淑女的日常生活、家庭、爱情和婚姻为主要题材, 尤其是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描写的绘声绘色, 而且能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婚姻观。理智的她处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并且将其建立于社会地位与金钱的基础之上, 尤其在《理智与情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历史背景

《理智与情感》发表于1811年。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这促使当时的英国妇女的生活内容和个人经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女性自主权上升。但是, 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中, 人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妇女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一代代的财产都由男继承人所得, 女性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 在她们的父亲死后, 女性只有通过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 才能够获得她们想要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和体面的社会地位。而小说中的埃丽诺和玛丽安就诞生于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二、简·奥斯汀的爱情与婚姻

1796年, 20岁的奥斯汀遇到汤姆·勒弗罗伊, 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 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 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 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1802年, 奥斯汀与另外一个男人也有过一段夭折的爱情, 她与一位非常有魅力、英俊的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是在一个海滨度假区相遇的, 离开之前, 他宣称很快就能再次见到奥斯汀姐妹。不久, 她们听说这人突然去世了。1802年12月, 哈里斯·比格-惠瑟向她求婚, 虽然不爱这个人, 她还是接受了求婚。哈里斯·比格-惠瑟是一个大庄园的继承人, 如果成为他的妻子, 奥斯汀就能让父母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自己也会成为庄园的女主人。然而就在接受求婚的第二天, 她反悔了, 因为她不爱他。

奥斯汀既坚持婚姻关系中爱情不可缺少的地位, 但长期拮据的生活又让她深知缺乏经济基础的爱情不会有善果, 最后奥斯汀选择了不嫁的单身生活。她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理智与情感》中, 两姐妹在经历许多波折后都获得的美满的婚姻, 充分表现了奥斯汀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体现了她自己的婚姻观。

三、《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在奥斯汀所生活的那个年代,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 当时的女性地位是很低下的, 她们没有自己的工作, 主要的收入是来自家人的支持, 而由于没有自己的金钱地位, 她们把更多的目光和理想放在自己未来的丈夫身上, 希望未来能够依靠丈夫过活。在小说中, 作者大量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潮, 人们尤其注重女子的婚配;就拿玛丽安来说, 他们几乎是全程关注了她的感情状况, 从玛丽安喜欢威洛比然后被威洛比欺骗和抛弃, 再到后来因为失恋几乎丧失了生命, 而也正是经历一次大病和终于明白姐姐对婚姻的一种理智态度, 使她能走向那个她一直嫌弃长得很老的上校先生。不过文章中也有是把婚姻建立在金钱和情感上的, 例如, 埃丽诺和爱德华, 在爱德华被母亲和未婚妻露西遗弃, 失去财产继承权后, 意识到其实他是一直喜欢着埃丽诺的, 并回来找她, 而埃丽诺也并没有因为爱德华失去继承权而拒绝他, 反而是非常的激动。他们两情相悦, 使得他们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

《理智与情感》中, 奥斯汀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 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在小说中奥斯汀向我们展示的她的婚姻观:爱情与面包这两者我们都要, 可是前提是我们的精神生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由此可见, 在作者眼中, 金钱与情感相结合的婚姻是最完美的。

参考文献

[1]Helen Lefory.Jane Auste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Jane Austen.Senseand Sensibility[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8.

[3]朱虹.奥斯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4]李公昭.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5] (英) 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孙致礼译.上海:译林出版社, 2002.

婚姻家庭情感 篇10

关键词:节水情感,节水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结构方程模型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水资源使用过度且被污染严重, 造成剩余水资源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782.0万人, 全国供水总量为6094.88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为446.75立方米, 然而预算全国供水总量应为6110.74亿立方米, 这说明我国的供水量存在很大的缺口, 其中有355万人不能正常用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水资源的稀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整个社会用水系统中, 城市居民家庭用水是水资源终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用水量的持续增长, 给了供水系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 推行居民家庭节水, 指导居民科学用水, 采取有效的水需求管理措施,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居民用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内在因素影响着居民节水的行为倾向。其中, 生理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运动量、健康状况等, 比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 日常活动量会远低于年轻人, 洗澡换衣的频率也会低于年轻人, 从而对水的需求较少。有研究表明, 节水意识相比水价对节水的效果更为显著, 水价对节水的效果是有限的, 而节水的意识带来的刺激作用显著且长效。对于居民而言, 节水意识作为心理因素对节水行为具有主动引导作用, 包括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倾向、个人行为等互相联系的动态过程, 其中情感和认知作为居民节水行为的起点, 它们的变化还会改变居民节水行为。居民对于节水行为的情感和认知会激励他们向那些与认知目标一致的事情努力, 这可以帮助居民树立良好的用水意识, 激励居民的节水行为。

为此, 本研究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入手对城市居民的家庭节水行为进行研究,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 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家庭节水行为研究的不足,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假设

(一)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 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1973年Ajzen和Fishbein提出的理性行动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TRA认为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直接影响了行为倾向并决定实际行动。然而在后期的研究论证中发现, TRA并不是每次都是有效的, 因为其将行为倾向过多的视为个体意志的产物, 而个体的实际行动往往还受到个体执行能力和执行条件的限制。因此, 在上述基础上, Ajzen (1985) 在TRA模型中增添了知觉行为控制这一变量, 初步提出了TPB模型, 并于1991年完善了该模型。在目前的社会心理学中, 计划行为理论是最为著名的关于个体行为生成的态度行为理论, 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护理学、营销学等。

(二) 本文模型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倾向是个体实际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而行为倾向本身则是由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并对今后的行为有一定意义。积极情感可以使行为再次出现, 消极情感不利于行为的再次出现。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极微小的情感倾向也会对行为倾向产生影响。消极情感会选择性地引发消极想法以及消极联合, 而积极情感会引发积极想法及相关的积极联合。在节水这类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 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人口统计变量和心理变量。而亲环境行为中的情感变量可以划分为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两种。早期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认知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然而在后期的研究论证中发现,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没有显著的关联性, 并且在同时论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效益后发现后者对行为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前者。但由于我国学者对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大多数学者保守地将行为决策过程视为认知过程, 使得情感因素迄今未得到重视。如果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人们的认知过程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分析与研究, 非常不利于研究者对目标人群行为模式的理解。因此, 本文认为情感变量对节水行为倾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具体假设如下:

H1:积极情感对节水态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2:积极情感对主观规范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保持着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定采取或者不采取既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它反映的是那些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体或团队对个人是否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影响力;知觉行为控制则是指行为主体感知到执行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 反映了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以上三个变量是TPB的影响因素, 以往的研究发现它们对节水行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王建明等 (2016) 的研究表明, 人们对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自身节水行为有促进效应;青平等 (2012) 在对武汉市居民的节水行为研究中发现主观规范和节水行为呈正相关。因此, 本文认为上述变量对节水行为倾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具体假设如下:

H3:主观规范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4:节水态度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5: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基于本文所有假设所构成的理论模型 (即目标导向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

三、问卷设计与样本特征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 受访者首先被告知了家庭节约用水的诸多表现。在此基础上, 调研组对受访者的节水相关变量进行了问卷调研, 问卷中的所有题项都是李克特9点量表。节水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节水行为倾向都参考自Han等, 题项数值1表示完全不同意, 9表示完全同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量方法参考自Antonetti, 题项数值1表示完全没感觉, 9表示感觉强烈。由于本次调研所借鉴的量表均来自英文权威文献, 因此我们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和中国实际情况对所用问卷进行了多轮评估与微调, 以提升此次问卷的内容效度。最后, 此次调研还获取了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 获得有效文件473份。从样本的性别分布看, 男性样本262人, 占55.4%;女性样本211人, 占44.6%。从年龄看, 18~24周岁185人, 占39.1%;25~34周岁及以上192人, 占40.6%;35~44周岁54人, 占11.4%;45~54周岁30人, 占6.3%;55岁以上12人, 占2.5%。从学历看, 本科以下学历194人, 占41%;本科及以上学历279人, 占59%。从个人月收入看, 4800元以下样本134人, 占28.3%;4801元及以上222人, 占47%;另有学生117人, 视作无收入, 占24.7%。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在AMOS 22.0当中构建潜变量的全相关模型, 可以得到各个潜变量的反映型指标之相应载荷, 并由此计算出相应的多元相关平方值、组成信度和平均方差萃取量, 上述数值汇总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知每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均大于0.75, 平均方差萃取量大于0.5, 因此每个潜变量聚合效度都是不错的。

注:SMC为多元相关平方值;C.R.为组成信度;AVE为平均方差提取量。

表2列出了潜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每个潜变量的相关系数, 从该表可以发现潜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51, 没有过高的相关度, 并且上述相关系数都小于相应的AVE平方根之值, 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潜变量之间的区别效度不错。

注:矩阵对角线中的数值为AVE平方根, 其他数值为对应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 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如表3所示, 从表中的指数可以发现总体模型适配度较为理想, 即结构方程模型的各类系数估算较为可靠。

本研究模型的标准化、非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 消极情感和主观规范对节水欲望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节水态度、积极情感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欲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所以假设H1、H2、H5均成立, 仅假设H3、H4不成立。此外, 我们可以发现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欲望的影响效应最大, 标准化路径系数达到0.461, 其次是节水态度和积极情感。整个模型对节水欲望的解释力 (R2) 达到0.56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N.S.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 下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500名城市居民家庭节约用水行为方面的调研数据, 构建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认知类变量和情感类变量对家庭节水行为倾向的影响效应。基于前文的数据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对于家庭节水行为而言, 居民所感受到的节水行为难易程度所起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节水态度, 最小的是积极情感, 而消极情感和主观规范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因此, 居民社区和街道对节水行为进行宣传时, 一方面要传播家庭节水的小技巧, 凸显节水行为的便捷;另一方面, 通过海报和小故事说明节水行为带来的积极正面效果, 端正居民的节水态度并培养积极情感。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入手, 推动城市居民的家庭节水行为。

参考文献

[1]段文婷, 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 (2) , 315-320.

[2]闫岩.计划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评述[J].国际新闻界传播学研究, 2014:113-129.

[3]李岩梅, 刘长江, 李纾.认知、动机、情感因素对谈判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3) :511-517.

[4]王建明, 吴龙昌.亲环境行为研究中情感的类别、维度及其作用机理[J].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 (12) , 2153-2166.

上一篇:环保政府职能部门下一篇:护理风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