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投资分析

2024-05-24

中国股市投资分析(精选十篇)

中国股市投资分析 篇1

关键词:有效年化收益率,股市指数

一、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就是用以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指标, 简称为股票指数。它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

二、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 (effective annual rate, EAR) , 指的是投资期限为一年所获的收益率, 是把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 是一种理论收益率, 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 其运算的公式为:

其中T为持有期, rf (T) 为总收益率。

三、四大股指的年化收益率

四大股指是上证指数、深证成分指数、中小板指数及创业板指数。分别选取其首次发布和2013年6月28日为开始和截止日期计算其年化收益率。

1. 上证指数

上证选取初始时间为1990年12月31日, 计算如下:

2. 深证指数

深证选择初始时间为1991年4月30日, 计算如下:

3. 中小板指

中小板选择初始时间为2006年1月25日, 计算如下:

4.创业板指数

创业板选择初始时间将为2010年6月30日, 计算如下:

四、同一时间的四大股指年化收益率比较分析

1. 比较上证和深证

选取时间段为深证发布时间1991年4月30日到2013年6月28日。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 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 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深证成份股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种成份股指数.是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计算对象.并以流通股为权数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综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价走势。由于两种指数的差异, 导致年收益率不同, 其可能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代表性行业的不同。上证指数包括大部分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 因此市值较大, 指数变化较为稳定, 而深证指数还包含中小企业板块, 因此市值较小。

(2) 规模大小的差异。上证指数大盘蓝筹权重股权重比较大, 比如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银行等, 盘子大的股票基本上都集中在上证指数上, 这就需要很多资本才能拉动股指, 股票指数偏低, 收益率也会偏低。而深证侧重小盘绩优股, 盘子相对较小, 股指很容易被拉动。年化收益率会比上证的高。

(3) 指数加权计算方法的差异。上证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 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深圳成分股指数, 通过对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进行考察, 按一定标准选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 以成分股的可流通股数为权数, 采用加权平均法编制而成。

2. 比较上证、深证和中小板

选取时间段为中小板发布日期2006年1月25日到2013年6月28日为截止日期

中小板指数是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全部正常交易的股票为计算范围, 以最新自由流通股为权数计算的加权综合指数。中小板目前共有50只股票, 全部完成股改, 中小板指数是第一个全流通市场指数。中小板指数较其他两种指数年收益率较高, 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为:

(1) 代表性行业的不同。中小板板块主要以设备、中药、有色冶炼加工、通用机械、通信设备等新型行业为主, 电子、IT等偏向于科技类的行业。而主板的房地产、银行、券商、钢铁、公路、能源等包含国民经济主要产业, 这两者区别很大, 主要以新型行业为主, 电子、IT等偏向于科技类的行业。高科技和新型行业的增长和发展都高于传统行业, 这符合经济一般规律。

(2) 规模大小的差异。中小板块即中小企业板, 是指流通盘大约1亿以下的创业板块, 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 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 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 中小板市场是创业板的一种过渡。因此中小板的规模较上证和深证的小, 而深证指数包含一部分中小企业指数, 所以中小板较深证的年收益率大, 而深证较上证的年收益率大。

(3) 中小板企业以东南沿海地区高科技民营企业为主, 区域经济、股权清晰、机制灵活等优势明显, 同时资产盈利能力强, 成长性高, 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 中小板指数与主板股票指数的相关性小, 而且它们的波动性也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中小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 投资单个股票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投资指数既可以分享高成长的收益, 其规避投资风险的作用将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3. 比较上证、深证、中小板和创业板

选取时间段为创业板发布时间2010年6月30日到2013年6月28日为截止日期。

创业板市场也称二板市场或第二交易系统, 是与现有证券市场即第一板或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 主要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 提供融资服务, 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或准备设立创业板市场, 以建立一种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 低门槛进入, 严要求运作, 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创业板指数与其他三种指数的年收益率的差异性可能在于以下几方面:

(1) 代表性行业的不同。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小型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使得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创业板上市公司以自主创新企业已经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主, 这些企业开始具备一定规模和盈利能力, 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方面有很大突破, 具有高成长性、高市盈率、营业收入增长快等特点, 因此也具备很大的盈利潜力。

(2) 规模大小的差异。创业板的市值普遍来说比中小板稍小, 与其他三种股指相比较, 创业板的市值最小, 再加上创业板三年解禁期, 流通股仅占总量的小部分, 更容易被人为操纵, 引起股价的的暴涨暴跌, 因此年收益率变化较大。

(3) 上市条件不同。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条件与主板市场相同, 但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前瞻性的市场上市条件则相对较低。包括中小板在内的主板市场从历史角度看问题, 要求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才可以上市, 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历史业绩要求则不太严格。企业过去的表现不是上市融资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是看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 是否有较好的战略计划和明确的主题概念。

(4) 独立性不同。在我国, 由于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基本思想是“两个不变四个独立”, 所以中小企业板是与其主板市场是不独立的, 中小企业板是主板市场的一部分, 是主板市场的附属市场。而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上证与深整指数的年收益率为负数时, 创业板市场为正。

参考文献

[1]博迪.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博迪.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唐智杰.深圳证券市场的小公司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 2009 (2)

[7]易腾飞, 何露.小公司效应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适用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8]刘大赵.深证指数和上证指数的编制特点及其比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1 (4)

[9]薛襄稷, 严玉华.中小板、创业板与主板市场关联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4)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 篇2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同意在未来的一个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标准化协议。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股市的整体态势是以股票指数来诠释的,股指期货则是对股市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在理论上,这个新价格是股票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是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是对现货的指导。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存在深远的影响,这影响即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的方面。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股指期货可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存在两种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系统性风险。对于前者,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股票的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但后者是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可能的变动,没法用组合投资的方法避免。股票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代表着整个市场的走势,本身就已经基本消除了个别股票可能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买卖股票,同时做一笔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交易,就可以同时转嫁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这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2.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活跃市场,扩大交易量。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按照

其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缴纳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笔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证金。保证金交易原则使股指期货具有高杠杆性,可以用很小一笔资金买卖其几十倍的资产;再加上期货的买空和卖空机制,投资者不需要买卖真正的资产,这就大大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交易规模,提高了股市的流动性,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繁荣了中国的股票市场。

3.股指期货有利于平抑股票价格,稳定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的价格是所有参与期货交易的人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现货价格的期望或预期,是市场通过公开竞价而对形成的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现货价格的平均看法。所以当股票期货价格偏离股票现货价格一定程度时,套利行为使期货价格向其内在价格回归,致使股市不至于产生激烈的价格波动。开展股指期货还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加快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提前的消化,减少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提高了股市效率,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4.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占30%左右。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是一种更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品种。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5.股指期货完善了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股票指数期货为证券承销商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试向上网价发行的转变,改变现在计划方式;另一方面可避免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得以完善。没有股指期货交易的证券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完善的证券期货市场,国际资本更注重的是回避风险,若无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中国股市要真正与国际接轨便是一句空话。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它使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总是积极的,它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

1.股指期货可能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增加市场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使其存在着杠杆效应。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只要在股票市场上有一点点的波动,在期货市场的资金账户上就会有巨大的波动,因此这是一个极大的具有诱惑性的投机机会,极容易引发众多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操作,这样只要股票市场上有激烈的价格波动,他们可能无力支付巨额亏损而发生违约,而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造成了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风险。

2.可能产生操纵股票市场及不公平交易等违法行为。股指期货推出后使我国从单边市场变为双边市场,为机构者提供了一个内幕交易的理想场所。机构投资者容易利用内幕消息通过股指期货市场随意操控股票现货市场,哄抬或者压制股票价格。而由于股指期货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品种,我国的管理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这种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在短期内会造成资金大量转移,使股市出现不合理波动。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低、高杠杆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和风险爱好者,因而使大量资金从股票现货市场流入股指期货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炒作氛围,致使股市不合理波动。大量的投机行为也会给股市带来不稳定性,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分析可得,股指期货既能成为投资者对冲风险、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进而促进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也可成为投机者操纵市场的工具,进而给现货市场的发展蒙上阴影。问题的关键在于股指期货合约是否科学、合理设计以及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是否严格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全面、客观地看待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对于股票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既不能不顾本国国情、条件,盲目接受,也不要危言耸听,盲目排斥。

秦升

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的风险 篇3

然而,证券市场的规范、完善以及实现价值投资,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是确保社会的法治,然后是社会的高度透明,以及良好的道德约束。

一个法治社会应该具备多层次的范畴:除了有法必依之外,还有执法必严。前者包括每一位公民、企业、机关和社团,后者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部门都能恪尽职守。最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显露出执法环节的薄弱和渎职。长时间使用非食用甚至有毒原料,无论是从食品安全还是从药品安全的角度看,监管以及执法部门都有不可推卸责任,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自圆其说。或许,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被消费者淡忘了,消费者痛苦的记忆需要用含工业明胶的老酸奶、药用胶囊来重新填充,其他如打激素的奶牛、鱼目混珠的毒“鳕鱼”紧随其后。

工业明胶事件中,即使是被波及到上市药企,但股价并没有大跌,投资者显得格外的淡定,正如卫生部领导所说,市场似乎真的“对药品和药企有信心”了!是麻木还是有信心,恐怕是前者。如果该类事件发生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不会如此风平浪静。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们不是真正奉行价值投资,因此市场对系统性风险并不是很敏感。在价值投资的市场,该类消息带来的是投资者对全行业情况的担忧,是席卷式的不信任,是资金的逃离。

虽然我们向往价值投资的市场,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奉行不完全的、有选择的价值投资,或许更能为各方接受。既然消费者对有关情况不敏感,则投资市场上过于敏感可能会错失机会:因为相关公司并不会遭到过重的惩罚,消费者也会倾向于再度接受其产品,以此推之,其业绩也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了。世皆浊浊何必独清!

事件发生后,各部门似乎都转了起来,公安部、质检总局、药监局,都摆出雷厉风行的样子。但对于一个持续时间长、涉及企业多、产品直接食用且对人体有毒害的这样一个事件,上述部门完全不知情吗?似乎不太可能。媒体是比上述部门更有能力还是更有良知?!更为荒唐的是,有地方政府居然不以为耻的大谈政绩,更有专家鼓吹“少食无毒”论,真可谓天下头号怪事。

如果真的奉行价值投资,在这浑水频出的大环境下,投资资金自然要被打个落花流水,只有重新捡起投机的良方,或来个模糊的价值投机,方为自保之道。目前,市场还没有引爆的是上市公司造假案。这几年这类的动静少了,也小了。但从国家统计局局长之口能说出“数据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可见为了政绩造假已然是公开之事。上行下效,目前最担心上市公司的造假被成群挖出。浑水在美股、港股市场狙击涉嫌造假的中国民企,常常得手,在国内市场如果有相似行动,会有显著的效果吗?难说,国内一则没有做空股票的机制,再则大家都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会互相维持。

证监会看到新股发行价居然不下,急得直接启动行政干预了,20倍市盈率,不超过平均市盈率的25%等等指标都出来了。何意?希望投资者转向理性。但市场不理性必有其道理,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笔者一改常态,宁可大家少点理性。这样,毕竟不会对公司业绩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会见好就收。否则,一旦东窗事发,连跑的机会都没了。怀疑成为生存之道。

橘逾淮为枳,信也!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国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刚刚经历了大幅震荡, 现在仍处于低迷的阶段, 有不少人在这一轮震荡中损失惨重。显然, 此时谈论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但是, 股市的财富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股市的财富效应曾经产生很大的作用。尤其是2005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 财富效应凸现, 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 基于我国股市内部的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因素, 导致了我国股市步入熊市的通道, 时值今日仍处于低迷的态势。股市的大幅震荡,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多年来, 我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 这样的增长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难以为继。当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中国的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在增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 我国有必要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尤其利用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来刺激国内需求的扩大,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股市的财富效应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由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因此, 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建构一个适合股市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 重塑股市的财富效应, 形成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的良性循环。

一、股市财富效应理论分析

股市财富效应是指股价变动导致股票持有者的财富变动进而影响其消费的效应, 它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传导:通过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来影响消费;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来扩大消费;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影响消费。

(一) 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1. 兑现的财富效应。

当消费者手中的股票增值且实现了这一收益时, 消费将会增加。这是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可流动性资产的一个直接结果。居民投资股市, 一方面将获得股票分红收益, 如果投资者属于长期性的投资行为, 且投资对象为绩优股。这部分收益将是稳定的。另一方面, 是溢价收益, 即投资者因股价上升所获得的资本利得。

2. 未兑现的财富效应。

股票价格的上涨有一个预期效应, 当股票增值而增加的收益并没有实现时, 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和财富将增加, 从而也会间接增加消费。即投资者所购买的股票升值, 但投资者由于某些原因 (例如看好进一步升值的潜力) 而尚未卖出, 则这些股票财富只是未实现的财富, 显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 流动性的约束效应。

股票价格上涨导致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价值增加, 利用这一价值增加了的资产组合作为抵押可以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通常,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个人财富增加时, 他不一定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因为耐用消费品流动性较差, 一旦消费者急需现金而被迫卖掉耐用品时, 必定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如果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较多 (例如银行存款、股票或债券) , 就能很容易地按完全的市场价值将其迅速脱手变现。

4. 股票期权价值效应。

股票价格上升, 家庭持有的股票期权价值上涨, 变得更富有的股票期权所有者可能会增加当期消费, 而且这种消费的增加不管期权收益有没有兑现都有可能发生。

5. 股票价格变化的间接影响。

以上的几个传输渠道都指出股票价格变化和消费的变化有正面的影响。有必要关注的是兑现和没有兑现的财富效应的区别, 比如Poterta (2000) 所说的:“很可能的是, 由‘锁定’的账户所获得的资产收益导致边际消费倾向比直接持有的资产所获得的资本收益所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抵。因为前者被认为是一种长期资产。”

(二) 股市财富正负效应

R.霍尔和M.费莱文在消费者理性预期的基础上, 建立了LC-PIH模型, 集中讨论了理性预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他们把持久收入理论对未来预期的强调和生命周期理论对财富和人口统计变量的强调相结合, 把财富当作总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1. 股市财富的正效应。

如果股市持续繁荣, 消费者的金融资产价值增加从而使得消费者所拥有的总财富价值增加, 同时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预期看好, 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使产出增加, 这样就形成了股市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股票价值增长引起的总产出的增加量。

2. 股市财富的负效应。

如果股价持续下跌, 消费者的金融资产价值减少从而使得消费者所拥有的总财富价值减少, 同时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不确定的预期增加, 信心减弱, 股价下跌引起的总产出的减少量。

因此, 正财富效应能拉动消费需求, 增加投资, 刺激经济增长;而负财富效应却使股民财富损失, 消费下降, 给宏观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三)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解释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效应

非对称性是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作用于经济的重要特征, 原因在于对消费者而言, 不确定性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小于确定的损失的影响。这种不对称性又称为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棘轮效应”。行为金融学所引入的预期理论是对现代金融学的完善他用价值函数来替代效用函数, 价值函数具有以下特征:首先, 用投资者的损益而不是财富或消费的绝对水平作为自变量, 这就使得投资者按组合中各资产的损益水平对其区别对待而不是从资产组合的角度做出投资的决定。其次, 价值函数曲线是一条中间带有拐点的s形曲线, 它在亏损部分是凸函数而在盈利部分是凹函数, 这使得投资者在赢利状态时是风险厌恶者, 而在亏损状态时却是风险偏好者。再次, 价值函数具有不对称性。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时, 人们由于亏损感到的痛苦要远远大于由于盈利所感到的快乐。因此, 即使股价变化同样的幅度, 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所产生的效用增量远大于增加同样幅度的收益产生的效用增量。

二、股市财富效应反转的分析

(一) 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近年来, 股票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股票市场投资者人数可以反映股票投资需求, 我们将股票市场投资者人数定义为股票市场发展的广度。另一方面, 从股票供给来看, 通常用股票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来衡量股票市场发展深度。2005年6月以来,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显著改善, 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二) 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

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传导机制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 股票价格上涨导致投资者财富增长, 其中一部分将直接用于消费;另一方面, 投资者会将增长的财富的剩余部分用于股票再投资, 进而会出现更多的上市公司或者现有上市公司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 有利于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和提升绩效, 进一步地增加投资者的可支配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等收入) 和股票分红所得, 从而间接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支出。相对于前者, 后者对刺激居民增加消费的乘数作用更大。因此,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是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增强的根本支撑。

三、增强股市财富效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股市存在着微弱的财富效应, 这是由于中国股市规模偏小、存在“挤占效应”、中国股市价值的持续变动趋势不稳定等诸多因素所致。因此, 应采取多方措施, 为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一) 完善股市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 完善信息披露准则或体系, 对上市公司或券商等关联方的各种信息, 进行规范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 但要提高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第二, 加大对未披露信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近来, 证监会已出台有关政策控制内幕交易, 对一些没能及时披露信息的公司进行了处罚, 应通过法律诉讼或严格的处罚制度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二) 培育优质上市公司

首先, 已上市的公司应通过自身改革建立明晰的治理结构,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提高公司的绩效创造条件, 为提高证券的整体市场回报打好基础, 使之成为“蓝筹”股票。此外, 应完善上市公司进出淘汰机制, 对于业绩较差或无成长性的公司, 如果通过整改仍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应取消其上市资格, 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次, 不仅要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促使其做大做强, 而且要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 通过股份制改革, 使其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质变, 为民营企业获得资本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

(三) 扩大股市规模, 为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提供市场基础

首先, 从供给方考虑, 应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可以鼓励优质的公司上市, 而通过股市融资也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但在增加上市公司数量的同时不能忽视上市公司的质量, 可以通过颁布上市资格标准、实行上市资格审查制度等手段来提高上市的门槛。其次, 从需求方考虑, 应扩大投资者规模。一方面要发展机构投资者, 如允许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进入股市, 还可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另一方面要发展中小投资者, 可以对其宣传、教育并引导长期投资, 还可以加大基金的宣传力度, 使居民可以通过购买基金问接进入证券市场, 从中分享由股价上涨而得到的收益。

(四) 引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其一, 对于企业而言要防止过度投机

由于股市的融资成本较低, 当股票市场繁荣、需求旺盛时, 较易从股票市场融资。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经济前景普遍看好, 因此不断扩大投资, 当这些过量的投资超过社会需求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出现。而有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目的只是为了“圈钱”, 并没有真正促进虚拟资本转化为实体经济, 这两种行为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即上市融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 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础, 从而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其二,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加强风险提示和投资理念教育。投资者要理性看待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背景, 建立风险自负的投资心态。

(五) 消除市场的过度投机, 努力创

建相对繁荣稳定的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浓厚, 换手率极高, 中小投资者大多是期望从买卖价差中而不是分红中获取利润。一定的投机对于活跃股市、发现价格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过度投机, 则会导致股价波动方向更加不明朗, 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 应倡导中小投资者加强投资的比重, 但同时更重要的应是发展优质上市公司, 从供给方增加可以进行投资的股票。

(六) 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

为达到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和健全市场机制目的, 应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 包括发展证券投资资金, 拓宽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 而基金公司应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投资品种;逐步放宽QFII额度, 利用境外优质机构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运用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促进股票市场交易, 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七) 推行“富民政策”

长期以来, 中国主要是强调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在为国企脱困与解困中发挥的作用却忽视了其配置资源、刺激消费等其他功能, 这就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了“重圈钱、轻改制”、“重获取、轻回报”的氛围, 制约了财富效应的发挥。因此, 应调整中国股市的功能, 使其在发挥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功能的同时逐步培育其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和消费的功能。具体来说, 一是要对初级市场进行改革, 要慎重对待以市场化行为高价发行新股、高价配股;二是要降低股市交易成本, 使股民免受高额手续费的困扰;三是可以适度发展股市质押贷款, 减少股市的挤占效应。

参考文献

[1]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学峰徐辉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 (3)

[3]马辉陈守东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 (4)

[4]卢嘉瑞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经济评论2006 (6)

[5]王亚鸽张举钢李从欣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2008 (4)

[6]陈红田农中国股票财富效应理论与实证[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 (7)

中国股市投资分析 篇5

「内容提要」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一个契约安排。从法理上来看,这个契约安排是一个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不可谈判型契约或称附合型契约,是契约双方由于地位不平等而致的产物。内部人控制而为上市公司的高管滋生道德风险提供了制度温床。要解决中国股市上出现的这些制度性弊病和系统性风险,必须先打破股权分置的旧局,对中国股市的契约安排进行变革、重塑,把旧的不可谈判型契约(附合型契约)变为新的可谈判型契约(合意型契约)。而以股抵债则是多种方案选择中具有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操作性的一种。

「关键词」中国股市治理,契约安排,法经济学,股权分置,以股抵债,监管

一、旧局:中国股市治理的契约安排之分析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一个“契约安排”。从法理上来看,这个契约安排是一个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不可谈判型契约”或称“附合型契约”,是契约双方由于地位不平等而致的产物。在这个契约中,非流通股股东被安排在“强势地位”上,而流通股股东被安排在“弱势地位”上。在这个契约缔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流通股股东只能被动地接受,只能对处于强势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已经单方决定的“不可谈判型契约”进行“附合”,要么接受,要么走开(Take it,or leave it),而没有进行谈判、改变契约的可能性,也就是,这种契约具有明显的“不可谈判性”。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象发达国家那样同股同价、同股同权、同股同法,而是人为地区分为两种类型的股权,一种是非流通股权,一种是流通股权,这两种不同股权的价格不同、权利不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一般而言,社会公众所持的是流通股,在整个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只占较小的比例,无法在股东大会上取得多数表决权,往往只能“用脚投票”;而国有机构以及很少一部分民有机构所持的是非流通股,在整个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能够控制股东大会上的多数表决权,能“用手投票”,从而成为控股股东。

在股权分置的契约安排下,上市公司通过高溢价发行股份(包括首发、配股、增发等),使控股股东获得巨大的收益。控股股东利用手中的非流通股,以极低的价格(常常是流通股股价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就能轻易地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仅如此,控股股东以如此低的成本取得控股权之后,还在利益分配上享受着特权;更严重的是,控股股东还利用自己对股东大会的控制,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全套机构都变成自己的“内部人控制”,从而为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滋生“道德风险”提供了“制度温床”。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通出现了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现象,上市公司成了控股股东的“提款机”。这些被侵占的资金,表现在法律上,就是控股股东所欠上市公司的债务。下面是一组惊人的统计数字:近半数的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或关联方侵占现象,资金被占用总额高达约1000亿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堪重负,被掏空到ST、甚至PT的困境。在ST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行为;在已经被PT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股东的侵占行为。

二、变局:中国股市治理的路径选择之比较

要解决中国股市上出现的这些制度性弊病和系统性风险,必须先打破股权分置的旧局。而要打破这个旧局,从法理上来看,就是要对中国股市的契约安排进行变革、重塑,要把旧的“不可谈判型契约(附合型契约)”变为新的“可谈判型契约(合意型契约)”。而以股抵债,则是多种方案选择中具有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操作性的一种。

我国股市的治理问题错综复杂,在以股抵债之前,曾有过多种路径选择,比

中国海外股市投资——“不差钱” 篇6

近来看到媒体报道,说外管局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大约160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投资,而亏损则估计是800亿美元。咋一看,吓了一跳,800亿美元啊,5000多亿的人民币,就这么灰飞烟灭了!这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未审真假,总觉得似乎咱们不会在人家刚危机的时候就买股票吧?而且一投资就是市值1万个亿的人民币。出手阔绰而大方,损失惨烈而悲痛,但不闻有人担责,更不闻有人检讨。何故?

随后就看到了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他说,“去年147美元一桶的时候,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预测说要200美金,所以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说我现在再不储到200美金的时候我又亏了,我现在花147我就可以买到一桶油,如果到年底要按照高盛预期我花到200美元,我现在赶紧储吧,所以我也找了很多专家来研究,现在是不是储油的时候,但是我们最终判断我们不会再这么贵地去买它,所以我很骄傲地说,我们所储的原油都是在油价最低的时候所储的,我们没有上147美元的当,也没有影响到国际油价的波动,我们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储油”。

看到这样的说法,真是让人感到痛快!“我们所储的原油都是在油价最低的时候所储的”,如果真的如此,该多么让人欢欣鼓舞啊。只是什么是最低价的时候呢?这里没有提。根据海关数据分析,中国在2008年5月进口的原油数量最多,1620万吨,单价折合102.09美元/桶。而且,我们在原油价格90美元以上的时候大阔步进口了持续7个月的时间,总进口10562万吨,月均进口1508万吨,总花费867亿美元,平均单价112美元/桶。如果说这段时间我们没有储备原油,则意味着国内石油炼化企业把这些“珍贵”的原油全都炼成成品油了。2009年1月和2月,我们进口的单价下降到41.2美元和38.8美元,不过,这两个月我们进口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到了1280万吨/月。也许,我们是这个时候把原油储备了?那我们最高价的时候进口量巨大而最低价的时候进口为什么反而小了呢?不解。也许,我们的一期石油储备的数量不大,所以进出口数据上显示得不明显吧。

当然,如果石油战略储备的价格非常低,就充分说明能源局的眼光独特、投资水平高超。而相形之下,国内的石油炼化企业的水平则差得一塌糊涂!如果那7个月能少进口一点,比如每月保持1300万吨的水平,则7个月就可以少进口原油1400万吨,放到几个月后,这些钱就可以进口近4000万吨原油。或者说,在价格最高的时候进口的那1亿吨原油,多花费了差不多500亿美元。而这些钱,归根结底是国内消费者买单的。

不过,略值欣慰的是,外管局在美元贬值的时候大幅度增持美国国债,随后迎来了美元的反弹和美债的飙涨,可谓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不管怎么说,做股票咱们不行,做债券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只是,千万不要在美元见顶的时候还继续增持美债和美元而不知道卖出啊。那一进一出,要涉及到上千亿美元的盈亏的。这些钱,归根结底也都是老百姓的资产。

如此比较,我们不能不痛惜在股市投资上屡屡出现的重大亏损。这是为什么呢?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投资家。我们接触股市的时间短,经验也不足,对海外市场几乎没有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因为外储多了,就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投入上万亿元去海外买股票(也包括垃圾的企业债和次级贷款债),未免太匆匆。

但愿,数千亿元的亏损真的能换来一个教训,换来一些经验,让我们以后的投资能稳赢不亏。

中国股市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篇7

中国股市已走过24年历程, 股市发展早期由于市场和投资者的不成熟, 行政干预因素主导, 股价指数经常暴涨暴跌, 投资者主要以短期投资为主, 随着行政干预的减少和市场职能的逐渐建立, 以及投资者的不断成熟, 股市体现出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并逐渐显现出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但是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相比西方股市上百年历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股市的制度建设和投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需要不断完善。

二、影响股市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原理, 商品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并受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 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其价格也应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并直接受股票的供求关系影响, 而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股票供求关系而影响股票价格的, 这些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政策及制度因素、市场因素、心理因素等[1]。

三、股市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一) 第一阶段 (股市成立至1994年)

在这段时期, 股价指数剧烈波动, 股市上涨主要与政策干预有直接关系。股市下跌主要受股市扩容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沪市成立后直到1991年底股价指数才达到292点,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具体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5月21日沪市取消涨停板限制, 在政策因素推动下, 沪指于5月26日上涨至第一个高点1429点, 不到半年时间涨幅高达389%。随后沪市开始扩容, 新发上市21家, 造成巨大资金及心理压力, 沪指于11月16日跌至386点, 跌幅高达73%。

1993年沪指以773点开盘, 新华社随后发表了《关于股市的通信》, 表明了股市坚决要试的态度, 政策信号的出现推动沪指上涨, 2月16日涨至新高1559点, 不到两个月时间涨幅高达102%。随后受到货币政策从紧和股市扩容的影响, 沪指一路下滑, 于12月20日跌至750点, 跌幅高达52%。

1994年沪市新发上市65家, 受到扩容和加息的影响, 7月29日沪指跌至325点。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和证券委关于稳定和发展股市的三大政策, 暂停新股上市, 受到政策的影响, 沪指在一个半月后上涨到年内高点1052点, 涨幅高达224%。

(二) 第二阶段 (1995年至2001年)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 而沪指主要趋势是上升的, 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没有因果关系。股市每一轮上涨行情均受到政策干预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5年停办保值储蓄, 为股市增加了资金供应。1996年沪深两市争夺金融中心地位,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 两市大涨。1997年GDP增长下滑至8.8%,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宽, 并下调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1998年国家启动增量资金入市。在汇率政策上, 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宣称人民币不贬值。在财政政策方面, 下调了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些措施使中国股市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9年至2001年利好政策频出, 1999年5月政府肯定了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6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指出近期股市是正常的恢复性的上涨;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 采取了降息和降低B股印花税的措施。2000年1月6日发表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文章《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而努力》。2001年2月9日, 新华社发表文章《新世纪中国股市要有更大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 沪指在6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2245点。

(三) 第三阶段 (2002年至2005年)

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 而股市却是下跌的, 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从这段时期起国家不再直接发布利好政策干预股市, 针对股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开始尝试从整体上系统性的解决。股市下跌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和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的影响。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紧。2003年开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2004年提高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 这些措施直接减少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并直接影响了股市的资金供应。从这一时期开始, 国家试图从整体上解决股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而首先需要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问题, 2005年5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导致股票供应增加。以上因素导致沪指2005年6月6日跌至自1997年以来的新低998点。

(四) 第四阶段 (2006年至2007年)

这一时期GDP增长呈上升趋势, 股市也呈现暴涨行情, 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存在因果关系。宏观经济因素是支持股市上涨的基本面因素, 始于2002年的制度建设为股市上涨奠定了制度基础, 货币供应量的猛增、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疯狂入市是股市冲高的直接影响因素。

自2002年开始GDP增长持续上升, 2007年GDP增长达到11.4%, 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奠定了基础, 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有力的支撑了股市的上涨。

从制度上, 2004年发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2005年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出台, 为股市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虽然自2003年开始, 货币政策稳健从紧, 货币供应量M1增长下降至11.8%。但是2006年M1快速增长至17.5%, 2007年更是增长至21%, 这主要根源于自2004年以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市场上货币的大量供应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除了以上因素, 2007年股市暴涨的直接因素是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疯狂购买股票行为, 2007年两者开户分别暴增了6.1万和1909万。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大幅减少可以反映股市的火暴程度, 2007年10月仅一个月的时间储蓄存款减少近5100亿元。在以上因素叠加的影响下, 沪指暴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6124点。

(五) 第五阶段 (2008年至2013年)

这一时期GDP增长呈现出先下滑后上升再下滑的趋势, 股市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表明宏观经济与股市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该时期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股市变动的基本面因素, 限售股的解禁增加了股票的供给影响了股市供求关系[2], 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股市资金供给的主要因素, 投资渠道的多样化转移了股市的吸引力, 新股IPO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着股指, 而行政因素的影响从这一时期起开始减弱。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GDP增长下降至9%, 沪指也由最高点暴跌至1664点, 跌幅高达73%。尽管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拉动了GDP增长, 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但是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增长方式的退出,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 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 GDP增长也开始下滑, 2013年GDP增长降至7.7%。股市也犹如过山车一般, 2009年沪指反弹至3478点, 但是受到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 股市开始持续下跌, 2013年6月跌至1849点。

在这一时期直接改变股市供求关系的是限售股的解禁, 2007年至2011年沪市解禁限售股市值超过15万亿, 是2007年流通市值的2倍还多, 而投资者新增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由2007年新增1915万户下降到2013年新增仅257万户, 在股票供应巨量增加和投资者对股票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下, 导致股市持续下跌。

股市的持续低迷使得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了其他领域, 这一时期的黄金投资和理财产品投资均出现了火暴的局面。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减少了进入股市的资金量, 导致股市因缺少资金支持而越发持续低迷。

在没有建立退市制度前, 股市的扩容始终打压着股指, 每一次新股IPO都会带来股市的震荡, 一方面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新股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完善, 以及在新股不败的惯性思维影响下投资者追逐新股的从众行为, 导致新股发行与上市持续火暴, 资金从股市大量抽走, 在没有增量资金入市的情况下, 股票供应的增加只会导致股指持续走低。

在这一时期, 行政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每一次证监会官员对股市的支持表态只能起到短暂的提振作用, 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低迷趋势。

四、结论

中国股市早期不成熟、不规范, 国家行政直接干预股市有其必然性, 随着股市的发展壮大, 开始着重加强股市的制度建设, 重点解决股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股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是国家职能的转变, 同时也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影响股市的因素同样出现了一些趋势,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在逐渐增强。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供应量指标已经成为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股市的扩容是一直影响股市变动的股票供给因素, 新股数量的叠加和限售股解禁带给股市的影响是长期的,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增量资金供应才能消化。随着股市逐渐的市场化, 行政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投资者投资配置呈现多样化, 在新股申购中体现出明显的不理性行为, 这些都影响着股市的变动。

五、建议

第一, 尽快建立退市制度, 改变目前股市中股票数量只增不减的问题。

第二, 对投资者加强教育, 树立长期投资观念, 增强风险意识, 减少对个别股票的热炒, 提高对基本面业绩优良股票的持有比例, 使投资者真正将资金转向价值投资方向。

第三, 改进新股发行制度, 转变投资者对于新股不败神话的观念, 减轻对新股IPO爆炒的非理性行为,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第四, 尽快采取措施盘活市场中的资金存量, 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压, 使资金得到更优的配置。

第五, 改善股市投资环境, 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审批速度, 合理引导增量资金入市。

第六, 加重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力度, 增加上市公司违规成本,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对违规上市和交易的公司从重处罚。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著, 《证券基础知识》,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年, P57-65.

中国股市风险特征的统计分析 篇8

风险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本文将股票价格的波动程度定义为风险, 并用经济计量学上的一些方法来进行度量和分析, 波动性一般都用回报 (收益率) 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如前所述, 我们将风险定义为收益的波动程度, 因此风险的变量指标应该是度量收益波动的指标, 有标准差和条件异方差, 由于标准差是一项静态指标, 不能反映风险的时变特征, 因此我们采用条件标准差来度量风险。这一指标是在给定全部历史信息集的条件下, 对于价格变动的标准差所做估计, 其描述为:ht=Var (εt|Ψt-1) , 其中Ψt-1是时刻t-1及t-1之前的全部信息集, 由于条件标准差依赖过去的信息, 而历史信息集随时间而改变, 因此条件标准差也会相应改变, 从而条件标准差这一指标可以反映风险的时变特征, 而且在一定的模型假定之下能够刻画动态系统中收益与风险的依赖关系。估计条件标准差常见的方法是近年来金融计量经济学广泛使用的一类ARCH模型。ARCH模型有许多推广形式, 经常使用的几种模型的具体形式:ARCH模型 (Engle, 1982) ;GARCH模型 (Bollerslev, 1986) , 实质上, GARCH过程是无限阶的ARCH过程。因此, 利用GARCH模型在计算量不大时更合适, 更方便地描述高阶的ARCH过程;ARCH-M模型 (Engle, Lilien, Robbins, 1987) 由于受金融资产风险的变化, 会对收益产生影响, 因此将条件二阶矩作为变量引入条件均值模型看来是适宜的, 这就产生了ARCH-

二、深沪股市风险波动特征

利用GARCH模型, 给出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的收益率图与条件方差序列图 (见图1) 。

三、股市波动的聚集性

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往往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有时相当稳定, 有时波动异常剧烈, 收益率的变化常常呈现在某一段时间内持续偏高或持续偏低的情况, 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波动聚集性 (Volatility Clustering) 。波动聚集现象的出现源于外部冲击对股价波动的持续性影响, 在收益率的分布上则表现出尖峰厚尾的特征。下面我们主要用GARCH模型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聚集特征。为了直观考察GARCH模型的按拟合效果, 根据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计算出沪深两市各时段日收益率的条件方差{ht}序列, 并绘出时序图 (见图2) 。

四、结论

本文以上市与深市股指及其余十支股票为样本, 通过运用GARCH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日收益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 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确实存在较高的风险, 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已发生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归结为市场风险降低的同时, 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提高。风险控制是全球证券市场管理的首要目标。中国市场从无到有, 从初始混沌到初步成型, 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众多的违法行为致使市场出现频繁剧烈波动, 但在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特别是1995年、1996年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管理层对“327国债事件”和“四川长虹事件”的坚决查处, 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已迈向法制化轨道。规范意味着风险的下降, 股票市场从1996年以后表现出来的风险下降, 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在成长过程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股票市场存在风险的共动性特征。在股票市场上, 所有的股票几乎都会对同样的信息做出反应, 这些信息必然会对条件方差产生影响, 因此, 所有这些股票的条件方差序列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从序列本身的性质来看, 观察12支股票收益率的条件方差图形, 不难发现它们波动的形状很相似。GARCH-M模型估计出每支股票的α、β参数的相似, 也说明了股票市场存在的这种风险共动性。我国股市风险聚集效应显著, 股票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特征实际上体现了股票市场波动的聚集性, 表明外部冲击对股票市场波动具有持续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聚集性与目前成熟资本市场的风险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在成熟资本市场中, 经常可以看到向下运动通常伴随着比同等程度的向上运动更强烈的波动性, 而我国的情形却正好相反, 这说明我国的多数投资者都具有强烈的投机欲望, 又缺乏避险的观念, 投资者还很不成熟。改变这种状况, 推动股市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种严重的投机行为, 使信息发布具有透明性和公正性, 真正发挥股票市场为国家经济建设融资的功能, 使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坏的轨道。

摘要:股票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要素市场, 信息、资本的快速流动使股票市场价格不断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市场波动。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 市场波动的高风险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采用现代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ARCH类模型为主要工具, 对股票市场风险的共动性、波动的聚集性进行了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股票市场风险的形成机理, 而且对于平抑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策略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险,ARCH模型,GARCH模型,ARCH-M模型

参考文献

[1].史代敏.中国股票市场波动与效率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顾岚, 刘贤荣.中国股市风险特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1 (2) .

[3].高惠璇.SAS系统·SAS/ETS软件使用手册[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4].伍超标.经济计量学导论[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5].张思奇, 马刚, 冉华.股票市场风险、收益与市场效率[J].世界经济, 2000 (5) .

[6].马骥, 郭睿.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

中国股市投资分析 篇9

关键词:股市,平准基金,市场稳定

正常情况下,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是有章可循的,其中存在着一个价值中枢,股票价格应当围绕着该价值中枢呈现小幅度的上下振荡,除非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或是有突发性事件出现,股市的波动性一般不会太剧烈。“平准基金”成为曝光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不仅仅因为推出平准基金将深刻影响中国股市,另一方面,各方对中国是否该出平准基金莫衷一是,互相辩论,而平准基金一词在媒体的曝光率随之也升高。

一、股市平准基金的内涵

所谓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平准基金的来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组成是强制性的,如国家财政拨款、向参与证券市场的相关单位征收等,也不排除向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

从平准基金作用的市场来分,目前主要有外汇平准基金、国债平准基金、粮食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等几类。股市平准基金不同于其他股票投资基金。它是一种政策性基金,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股票市场稳定这个目标,因此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目前国际市场上设立了股市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主要有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从运作的情况看,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就利用平准基金成功地阻击国际热钱的袭击,韩国政府1990年设立的4兆亿韩元股市安定基金和中国台湾省的5 000亿新台币安定基金,在当时也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功效。应该说上述平准基金在维持投资者信心和稳定股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好处

股票市场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促进企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股票市场发展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搞好股票市场,使之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然而,从多年状况来看,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的大起大落,在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已经严重地抑制着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本来股市的起起落落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正常的涨跌是符合市场运行的需要的。但是,超过正常范围的大起大落不仅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危害。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暴涨暴跌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损失,社会财富被无情地吞噬,投资者信心消失殆尽。没有投资者的参与,国家的税收受影响,股票行业萧条,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社会消费受到抑制等一系列不利后果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已经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几年内,各种因素将继续给市场带来压力,股票市场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就当前中国股票市场来说,设立平准基金至少有以下好处:

1. 丰富政府平抑股市波动性的手段,提高政府针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能增强中国股市的稳定程度,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众所周知,A股目前仍然存在如国企股权重大、大小非解禁规模巨大、金融衍生工具单一、市场封闭性较强等制度缺陷,同时,也存在着只能做多,无法做空、T+1制度、涨跌停制度、扭曲的新股发行制度等交易规则硬伤。这些缺陷的存在,特别容易助推A股疯涨爆跌!具体来说,2007年大牛市时,大盘涨疯了却无人顾及市场风险,而2008年的大熊市,股指跌去70%多,很多基金却不敢贸然入场。尽管市场管理层一再表示同时也在行动旨在健全法制,加强监管,逐步解决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前,市场的大起大落将仍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所以,设立平准基金就显得很有必要。

2. 推出平准基金,实际上是股票市场建设的一部分。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平准基金的存在对于维护股市的稳定,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股票市场瞬息万变,为了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应该抓紧推进平准基金的构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股票仍是新生儿,市场充满缺陷,充满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无法走向成熟,无法面向世界。只有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中国的证券市场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规范,才能摆脱苦难,重获新生。比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类利益集团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纷纷抛出大小非,投资者损失惨重,对市场带来灾难性冲击。

3. 夯实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基础,增强中国股市整体抗御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已逐步向国外投资者开放,即股票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众所周知,国际资本对一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正日益加大,国际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活跃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股市的异常波动。在此情况下,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自觉地以WTO的基本原则为参照体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恰当地组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股市进行监管。在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国际化背景下,拥有一个强大的平准基金无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1998年8月香港政府为狙击国际游资的恶意进攻,毅然动用巨大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从8月14日至8月28日,共动用了千亿元资金,将恒指推高了1 100多点,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战”,极大地打击了对冲基金,扭转了股市单边下挫的危险局面,确保了香港的金融稳定,使香港经济快速地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得以稳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综合以上分析,未来市场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的运行仍将出现非理性的局面。所以尽快建立平准基金,控制股市风险,减少或缓冲市场冲击,已成为目前股票市场的当务之急。

4. 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运作,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市场资金的流向,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

虽然近期政府出台的许多措施,比如说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它与平准基金入市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一方面不是所有股票都具备大股东增持的条件。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平准基金的作用。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它所直接针对的是经济而非股市, 事实上股市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四万亿”可以解决的。因此, 虽然现在的市场条件与前一时期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对平准基金的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中国股市设立平准基金, 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投资流向, 进一步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有效推行。所以, 中国股市, 需要平准基金。

三、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弊端

1.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现在, 中国股市已经发展, 具有较大市值规模, 若入市干预资金规模太小, 将不足以影响股市, 干预政策必然无功而返。据有关估计, 要将上证指数上托200点预计要耗费资金2 000亿元人民币。然而, 要达到足够入市规模就面临资金筹集问题。如一次性筹集巨额资金, 若临时筹集, 恐难满足时效性, 若预先筹集好, 则将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如分阶段筹集则不能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 难以达到预期调控目的。

2.股市平准基金入市时机选择不当, 将适得其反。

入市时机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近来股指不断创新低, 这究竟是股市向投资价值的回归, 还是股市的不合理崩盘, 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正确判断中国股市真实客观的股指水平是平准基金入市的关键问题, 而我们对这个关键问题却没有定论, 存在着平准基金入市时机的决策风险。

3.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会滋生寻租行为。

股市平淮基金入市必然影响股价走向, 引起股市波动, 相关决策人员所拥有的事前信息具有极高含金量, 这种信息优势为寻租腐败提供了可能性。

4.设立股市平立准基金会造成市场扭曲。

不恰当地、过于频繁的入市干预可能对资本市场正常价格形成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等造成人为扭曲。而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是恰当的干预, 如何实现恰当干预。这是许多学者反对设立平准基金的根本原因。

5.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可能面临亏损。

股市平准基金存在着投资亏损的可能, 有关资料显示, 台湾“国安基金”到2004年底按12个月的月均价计算, 2004年持有股票价值为543亿元新台币, 当年亏损约138亿元新台币, 2003年度的跌价损失为221亿元新台币。中国运作平准基金也很难避免被套牢而造成亏损的风险。

6.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会背“违反自由经济原则”的骂名。

1998年香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做法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默顿米勒在内的反对者对香港政府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认为这种政府干预违反了自由经济原则, 破坏了游戏的基本规则, 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了严重损害。从当前关于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争斗”来看, 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兵.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周正庆.抓紧建立平准基金[J].中国科技财富, 2008, (10) .

[3]任海舰.中国股市引入平准基金的可行性分析[J].新金融, 2008, (10) .

中国股市风格转换投资盈利性测度 篇10

国内市场不同风格的收益在不同期间表现差异显著。 我们以市值规模作为风格考察巨潮小盘(399316)与巨潮大盘(399314)之间从2005年3月至2013年7月共101个月的收益差。从图1可看出从2008年12月至今小盘股一直优于大盘股的表现,其中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的8月,小盘股与大盘股的收益差不断拉大。从2011年的9月至2012年的12月收益差收窄,近期再次存在拉大趋势。小盘股不如大盘股表现集中表现在2007年6 月至2008年1月,这段时间正是股市价格大跌时期。可以说从2005年至今,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小盘股急剧下跌,表现差于大盘股,其他时期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如果有工具提示回避2007年6 月至2008年1月和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的风险,或者将小盘股转换为大盘股。在此期间若考虑风格转换,累积收益为2.833 4。明显高于大盘股累积收益为1.407 6和小盘股累积收益为2.010 6。

本文意在国内股票市场寻找大盘股和小盘股风格转换的“指示器”,指导投资者进行风格转换投资。国内外文献表明存在两大类定量方法指导风格转换投资:①运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作多元回归来预测,如:Kao and Shumaker[11],Bird and Casavec-chia[12];②根据市场动量(market momentum)指示风格转换,如Chen and De Bondt[13],Chan et al.[14]等的价格动量,Copeland and Copeland[15]根据市场隐含波动率VIX指数的日数据,计算VIX的动量变化来设计风格转换策略。两类方法都存在优势和劣势,第一类根据基本面经济数据和市场自身数据,采用多变量回归,拟合效果较好,但预测能力较差;第二类方法根据市场适时而动,存在转换频繁的弊端。本文模型将兼顾两类方法,提高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1 风格转换的判别模型

我们拟用宏观经济变量和市场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最终确定的回归模型解释变量在符合回归要求时应尽量减少,提高预测能力。确定回归模型后,根据历史数据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交易策略,以减少不必要的市场转换,降低转换频率,提高风格转换的盈利能力。

我们使用常用的logit模型,即分类选择模型。设解释变量组成的向量为X,则logit模型表示为:

Pt是发生小盘股市场表现优于大盘股市场表现的概率,此概率符合逻辑概率分布,(1-Pt)表示大盘股市场表现优于小盘股的概率,式(1)也可表示为:

式(2)表明自变量函数其实是预测小盘股市场表现优于大盘股发生的机会比,当Pt>0.5时,表明小盘股下个月表现较好的可能性较大,否则大盘股表现较好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用收益率差:

当rd>0表明发生了小盘股优于大盘股,用“1”表示发生此事件;当rd< 0,则用“0”表示未发生此事件。如果用logit模型估计的结果,当rd>0,同时Pt>0.5,当rd<0,Pt<0.5说明模型预测能力强。

我们拟选用的解释变量见表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银行信贷月度增长率、当月现金净投放是根据国内典型的宏观投资变量纳入到解释变量序列,其他变量根据国际通用的解释变量。

2 数据处理

以上变量的数据从wind中国宏观数据库中采集,日数据换算为月平均值。其中变量crim,invest-ment,credit,cash,shibor,rdhv的数据是从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其他数据从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这些数据用于估计分类选择模型的回归参数。由于担心多变量回归存在过度拟合问题,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寻找最优单元回归和二元回归结果。主要计量结果见表2,完全符合计量要求的一元回归logit模型仅有模型3。二元回归模型结果见表3,依据计量结果,有四个可供选择的分类模型。其中短期利率不论对于一元回归结果还是二元回归结果都具有很强的风格转换指示意义。短期利率可选择三个月期债券月平均利率或银行间月度平均拆借利率,但对于一元回归,使用银行间月度平均拆借利率更为可靠。

3 模型选择和风格转换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类选择模型,一元回归模型只有:

符合计量要求,因此将作为风格转换预测模型;对于二元分类选择模型,将选择预测概率较高的模型作为风格转换备选模型,经比较(见表4),选用模型1作为预测模型。

注:其他变量因Z统计量很低,未被列出。

预测方法是先选用样本区间,估计下个月小盘股投资占优的事件发生概率决定投资组合转换或继续持有,概率大于0.5,说明小盘股投资占优,否则大盘股投资占优。然后样本区间向后平移一个月的数据,再重复前述过程,根据预测结果决定是否存在风格转换,一元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如表5。表中列示了大盘上证指数的基准累积收益、小盘股累积收益、市场实际风格转换累积收益,并分别列示了考虑和不考虑交易成本(1%)的情况。从预测结果看,与实际风格转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考虑转换成本后,实际风格转换累积收益为1.044 2,模型预测风格转换累积收益0.754 2,不如买入持有策略。

注:其中“1”表示持有小盘股,“0”表示持有大盘股。

不改变目前的预测系统,我们将预测结果略作调整,减少风格转换频率。其转换策略是:如果同一风格持续超过5个月,模型显示风格转换,则立即予以风格转换,如果低于5个月,模型第一次显示转换将暂不转换,只有模型在下个月再次显示转换才予以转换。图2和图3分别显示在交易成本分别为1% 和3%的情况下,实际风格转换累积收益率和调整预测策略后的累积收益。

在较高交易成本下,经过策略调整后的预测与实际风格转换两者的绩效接近(见图3),但收益状况仅略高于买入持有策略。在较低交易成本(1%)情形下,如图2,经过策略调整后的累积收益高于上证指数收益(约高9%)。由于国内风格转换频率很高,实际风格转换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共21个月,转换达14次之多,投机之风可见一斑,因实际交易成本较低,虽然本模型预测准确率在59.6%,考虑风格转换交易成本,经策略调整后的收益表现为高于买入即持有策略,存在风格转换投资的超额收益。

调整后的预测累积收益仍与实际风格转换的累积收益有较大差距,只有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才能进一步提高累积收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方法针对国内风格转换频率较高的特点,将模型建立在“周”数据的基础上;另一种方法建立其他分类回归模型来提高预测精度。

我们将验证二元分类模型的预测效果,后文再考虑“周”数据的预测绩效。对二元模型采取类似一元模型的预测试验方法,其结果见图4,二元分类模型的预测效果不如一元回归的预测效果,二元模型预测的绩效也不如买入即持有策略。

运用周数据,我们利用周银行间加权日拆借平均利率shiorbw和5周移动平均波动率差rdhv (小盘股5周移动平均波动率-大盘股5周移动平均波动率)分别对小盘股与大盘股的周收益率差rd 6 4做logit回归(见表6),结果符合计量要求,按照周频率来预测风格转换,考虑转换成本1%,其预测绩效见图5。以短期利率预测风格转换好于以波动率预测风格转换,以小盘股作为比较基准,运用以上两一元模型预测的结果都不如买入即持有小盘股的绩效,说明运用周数据,在考虑转换成本的前提下,不存在风格转换投资收益。

为了验证国内股市按周数据是否值得开发小盘股和大盘股轮换的预测模型,我们假定能100% 预测,考虑转换成本,主要由印花税、交易佣金组成,卖出和买入费用约1%,加上冲击成本2×0.5%,总的交易费用约2%,在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风格转换收益绩效优于小盘股,其他时间不明显,或表现差于小盘股持续持有的绩效,如当前情形(见图6)。如果以大盘股累积收益作为比较基准,风格转换收益则高于大盘股。这个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假设:未来国内股市投资存在结构性问题,即投资者对小盘股的投资偏好大于大盘股,导致投资小盘股的绩效优于大盘股。其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的制度问题,大盘股主要是国有控股公司,小盘股为民营控股公司。因制度问题,大盘股的经营决策更容易偏离小股东的利益,小盘股大股东的经营决策与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在股市投资资金增长疲弱的情况下,短期投资小盘股更有利可图,按照短周期预测风格转换不具操作意义。这个命题仍需要实证数据支持,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4 结论

本文对国内小盘股(巨潮小盘指数399316)和大盘股(巨潮大盘指数399314)的风格转换预测加以研究,经过不同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较少的解释变量,其预测结果反而较好。利用月度数据,以短期银行间拆借利率作为分类预测模型,发现预测模型在考虑转换成本的情况下,绩效不如持有策略,但经过风格转换策略的调整,减少转换频率,风格转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于基准指数收益。考虑周数据,不论一元预测、二元预测或实际转换,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风格转换投资策略不如买入即持有小盘股的绩效,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风格转换的频率很高,导致交易成本提高,减少转换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模型的预测精度的限制,需要恰当的修正策略改善模型的预测。

短周期不具风格转换的操作意义,且结果是应持续投资小盘股。这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有必要寻找实证证据去研究国内股市的结构性原因或制度原因。

摘要:为了验证中国股市是否存在小盘股和大盘股择时投资并具预测价值,通过选取2005年3月至2013年7月巨潮小盘指数和巨潮大盘指数月度数据和周数据,采用logit分类选择模型,分别估计了一元和二元分类模型,并比较预测效果。经研究表明:国内风格转换非常频繁,一元模型预测效果优于二元模型,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形下,月度数据经调整转换策略以便降低转换频率,证明存在超额收益;但周数据的风格转换收益锐减,低于小盘股买入即持有策略,甚至在完美预期下,风格转换策略绩效也不如持续持有小盘股。因此,可以认为国内投资存在结构性因素,导致投资者偏爱小盘股。

上一篇:与幽门螺杆菌下一篇:高清晰度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