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影响实证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自2010年3月31日开始允许融资融券交易开始,至今已经七年有余,其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平稳发展中度过,但是也发生过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牛市期以及之后的短暂动荡,市场中有很多人都将股市剧烈波动的原因归咎于融资融券交易的推波助澜,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2015年11月将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保证金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100%,这似乎也在侧面印证了这些猜测。那么融资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在牛市期和平稳发展期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又是否是相同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又应该进行哪些改革,做出何种防范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疑问众多前辈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但是笔者并不能完全从中得出答案。因此,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我国自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出现以来的七年多时间分为了三个阶段,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日融资融券余额以及股市波动率等相关数据,分阶段构建VAR等实证模型进行了理论以及实证分析,以期能够得到答案。笔者以为进行此类分析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能够对我国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甚至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融资融券乃至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就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将众多的国内外研究大致归类为三种,即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平抑股价,促进股市稳定以及融资融券交易不仅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股市动荡和融资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这三种,然后分别进行相关文献的综述。第三部分是对融资融券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相关模式分类进行介绍,并对融资融券交易对于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理论机理进行简单分析。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数据,将融资融券在我国实行以来的七年多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构建VAR模型对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首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解读,之后是对政策建议的叙述,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融资融券;股票市场;VAR模型;波动性

学科专业: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ABSTRACT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融资融券交易可以促进股市稳定

1.2.2 融资融券交易会加剧股市波动

1.2.3 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结构安排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第2章 融资融券的基本概述

2.1 融资融券的定义

2.1.1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

2.1.2 融资融券交易的相关作用简述

2.1.3 融资融券的授信模式第3章 融资融券交易对于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对融资融券相关要素的分析

3.1.1 融资融券标的证券

3.1.2 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维持担保比例

3.1.3 投资者

3.2 融资融券制度对于股市波动性影响的机制分析

3.2.1 融资交易行为有利于稳定股市

3.2.2 融券交易有利于稳定股市波动

3.2.3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推涨助跌作用

3.2.4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不大第4章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及其时间区间的选取和说明

4.1.1 时间区间的划分和说明

4.1.2 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4.2 第二阶段牛市波动期的实证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构建VAR模型

4.2.4 AR根检验

4.2.5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6 脉冲响应分析

4.3 第三阶段股市平稳期的实证检验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VAR模型

4.3.4 AR根检验

4.3.5 格兰杰因果检验

4.3.6 脉冲响应分析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5.1 实证结果分析

5.1.1 第二阶段牛市波动期实证结果分析

5.1.2 第三阶段股市平稳期实证结果分析

5.2 政策建议

5.2.1 推动融资融券交易的协调发展

5.2.2 增加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业务的标的股票

5.2.3 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

5.2.4 推动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参考文献致谢

上一篇: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研究生态环境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