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表现

2024-06-27

具体表现(精选十篇)

具体表现 篇1

“学术道德就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学术评价 (审) 、学术奖励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其中, 缺失学术道德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学术抄袭和伪注等问题, 且已成为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受社会尊敬的学者, 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大众的眼里, 学者、专家应知书达理、清高廉洁, 其人格与操守应当成为整个社会的楷模。正因为如此, 学术界因这些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似乎有点讽刺的味道。

一、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依赖人们的脑力劳动而产生的能够创造或得到经济权利的一种智力成果。它泛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表演及艺术等领域中从事智力活动时, 用脑力劳动而创造的成果。这种权利应该享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而且受到保护, 获得经济效益。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类, 即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它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产物。国家有《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出版社”、“知识产权局”等法律、机构或组织来保障知识产权的有序进程。

知识产权因其特殊的法律特性, 所以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专有性是指仅产权人自己享有著作权、专利权或商标权。既然是自己专有的, 那就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除非专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 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或行使该项权利, 否则即构成侵权。地域性指受一国法律认可和保护的知识产权, 仅在该国范围内有效, 受该国保护, 对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约束力, 除非国家之间有盟约等情况。时间性是指各国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了一定的期限, 即它的专有性是有期限的。在期限以后, 他人就可以享有或使用而不构成侵权。

二、学术抄袭

虽然, 国家对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性的规定, 并设有各种监察机构保障知识产权问题, 但是侵权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学术抄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例如, 2009年5月复旦大学抄袭事件:上海某高校教师2009年5月在一本署名为李良荣等著的《历史的选择》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一书中发现, 其中一篇由许燕撰写的《30年中国新闻文体变迁》一文中涉嫌多处抄袭。而自己所写的一篇名为《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 部分内容分竟被原文照搬, 只字不改, 并且没有注明参考文献。

这种事件屡禁不止, 资深学者竟然不知这些规章制度, 以此来解释可能并不能让人信服。或许只能归于学术道德这一问题了, 当然也有不知的现象存在。

“抄袭”和“合理引用”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两者之间的明确界限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对这两者有比较清楚的划分。

常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如果引用别人的论著, 不注明出处、页码, 这就是抄袭;即使注明出处、页码, 但引用过多, 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 则仍为抄袭。如果“抄”多部论著, 但注明出处、页码, 且是少量的, 那么这就不是“抄”, 而是“参考”, 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少量的和注明出处、页码, 这是区别抄袭和合理使用的两个关键点。除此之外, 我国颁布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一款明确界定: (1) 引用他人的观点、论述的非诗词作品, 引用量不应超过原作品的10%; (2) 一般论文的引用量不应超过本人论文的10%。

三、伪注

伪注是学术界经常出现的现象, 即在注释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本身并没有对某篇文章进行过阅读, 但为了使读者觉得自己的文章有权威性, 就借用别人的名声来提高自己文章的可信度;或者是确实读了某专著, 但进行注释时找不到此专著的相关资料, 没办法对其进行详细的注解就瞎编乱造;又或者自己只是在他人的文章里看到一段文字, 而这段文字是原文作者引用的就直接对其进行注释。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伪注”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因不同的学术期刊或部门对注释的要求不同, 可能导致研究者在进行注释时无所适从, 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或者是研究者对学术规范即注释的规范了解不多盲目地对参考文献进行注解;又或者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思维不够严谨, 目中无“范”等等。由此可知, 制定通用的学术规范标准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保证学术规范的建立与执行, 才能够看到学术界的有序发展和蒸蒸日上, 这是基础性的规范。让我们的思想走进学术规范, 在学术道德中以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尊严, 维护学术界的尊严。“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自古就不是一个可以褒扬的归结点。

摘要:学术道德就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 在进行学术研究、学术评价 (审) 、学术奖励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 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然而, 在现在社会中, 学术失德的现象却屡禁不止, 而且近几年愈演愈烈。其中, 知识产权、学术抄袭、伪注等问题是缺失学术道德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学术道德,知识产权,学术抄袭,伪注

参考文献

[1]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0.

[2]李伦良.论知识产权的形成与发展[J].甘肃科学学报, 1993 (1) :68.

[3]杨泰山.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家, 1993 (4) :69.

三大问题具体表现 篇2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党的领导弱化的,应当予以问责。党的领导弱化的表现主要有: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在我国的各领域、各系统、各单位、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单位,党组织的作用没能正常发挥,或者被削弱,党组织党内生活没能正常进行,就是党的领导弱化具体表现。2016年2月,中央纪委通报了 7起受到责任追究的典型问题。其中,湖北省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财政部驻北京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监察专员张更华等人被免去相关职务。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必须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7起问题产生的根源均为本地区本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委(党组)一把手责任担当缺失,管党治党不力。

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应当予以问责。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表现主要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所谓的从严治党不力,就是指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从严治党的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措施不够到位,从严治党的责任划分不够科学、责任落实不够及时、责任追究不够及时,导致党的组织不同程度上存在涣散,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不强,进而影响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进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各级党组织的使命所系。虽然党的工作领域各有不同,但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是共同的政治任务,谁也不能例外。从党的建设的实践来看,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认识不深,有的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存在着宽、松、软问题。例如,中央纪委在巡视中发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两个责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热下冷”,落实力度和效果在有些单位逐级递减;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执行选人用人制度不规范;对会管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管党治党意识不强,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够,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缺失。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对全面从严治党统筹部署、以上率下和督促检查不够,对监督执纪问责领导不力;纪检监察力量弱、标准松、调查浅、执纪软,对违纪行为和明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和事,处理不及时、不严格。国家统计局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到位,对直属单位和调查总队领导班子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两个责任”不落实,干部管理宽、松、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应迟缓,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格,重大投资项目监管缺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缺乏问题风险意识,传导责任压力递减,个别分行多年没有专题研究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追责问责“高举轻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不严格。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失之于宽、松、软,纪委存在“三转”不到位、查处不力、执纪不严问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干部管理宽、松、软,“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格;有的重大投资项目监管缺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层层递减,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纪委执纪问责偏轻偏软。巡视中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从严治党不利的重要表现,需要各级党组织下大功夫进行治理,也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党的建设缺失

积极心态的五种具体表现 篇3

笔者经常反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老亏损。如果说投资像山岳一样古老。那么亏损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清明节听说,有一投资者去世后,子女发现其账户里的股票被套50%多。“炒A股不易呀”,非常同情逝者,但很多投资者还要继续前行。如何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积极的心态是A股操作过程中必修的课程。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投资者克服股市的困境,使人看到希望,保持积极进取,不断观察市场变化的旺盛斗志。有的时候看股评,特别是在大盘暴跌时候,对敢于看涨的嘉宾,总是充满敬意。积极的心态能造就成功的投资生涯,而消极的心态会严重挫伤投资热情,对生活和股市充满了失望和抱怨,扼杀投资潜能。去年创业板的上涨曾备受质疑,而今年的蓝筹启动,又让不少人失之交臂,这就是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的区别。

要想在A股中成功,就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尽量避免陷入消极心态的沼泽。那么A股中积极的心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乐观情绪,更多的是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敢于操作。不做“鸵鸟”,对待自己的投资账户要有对待自己的汽车一样,要敢于操作,哪怕只交易100股,如此才不会生锈,才会保持对路况或者说市场的敏锐。

二、 关注重大政策。A股的特征显示,政策的引导作用较大。平时要多读书看报,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重大的政策。比如说近期稳增长的具体措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

三、 敢于对自己进行解剖。无知者无畏,积极的心态要做到的是,无知者有畏。乐观的人总是敢于自我嘲讽。要成功就要要搞清楚哪些缺陷是你投资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打开自己的账号,把相对成功的操作和失败的操作记录翻出来看,不要重蹈覆辙,那么离盈利就近了。

四、 有攒钱入场的预算。积极的心态,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更多的是能否在牛市来临的时候有资金入场。制定交易计划容易,执行交易计划不易,有准备攒钱入场的预算更不易。熊了6年,从概率上讲,未来1-2年,牛市来临的概率较大。

五、 有调仓换股的勇气。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如果手中的个股如果自己认为实在没有机会,就要有在熊市阶段进行调仓换股的勇气和智慧。重整旗鼓,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逢低分批,如此这般才是积极的心态。

论中国意象油画的具体表现 篇4

中国意象油画在早期发展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第一批意象油画家,那时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碰撞和矛盾,由于博大的中国文化对画家们本身就有深厚的影响,然而他们能够在当时直接提出一些关于创新的想法。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注重于画面的写意性,通过栩栩如生的用笔和夸张的颜色,简单的概括物体的造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意象油画家不管从哪种表现技法来进行创作实践,都受到了苏联绘画的影响。然而他们的现实主义观念很强,在意象油画的探索中大多还有着写实性的因素,但是意象性主要是体现在创作技法上。这种意识的“转向”虽然并不是完全的“转换”,却也能体现“意象性”,也是意象油画真正的起点。

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文化氛围也体现着创新变革,对于意象油画的创作也受到其影响。而于第三代以及以后数代油画家来说,面对的都是能否在先前艺术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展现意象油画的绘画特色,这种简化和探索必定以更加充足的条件来展现意象油画的语言特点。

二、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

意象油画的创作是画者内心的一种倾诉,画家的主体性通过画面中的色彩运用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意象油画不仅采纳了西方油画的色彩斑斓,又吸收了中国绘画中所独有的韵味。意象油画家们都运用主观性的颜色,同时也不乏色彩的生动性。然而意象油画从传统的中国画的色彩描绘中吸取优点,使色彩的运用更加贴近作品的内容、意境、情感的表达的需要。较之于西方的油画色彩,意象油画的中常常会使用大范围的平涂颜色,色彩的变化十分简单,更多的寻求一种纯净化的色彩表达。

笔触对意象油画的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适合的笔触会更好的表现画面情感。意象油画采纳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用墨用笔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画者都由笔触来建立画面的基本造型,每幅画作所表达的节奏和情感特点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用笔因素而构成的。而每幅作品都是有感情的,画家所表现的不同的笔触都是其内心的表达,这则是笔触自身形体的体现。在画作中的笔触组织节奏与欣赏作品时同个人的心灵节律一致,会让观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意象造型在意象油画中体现了画者的内心与本质。在中国画中,画家们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不是真正物象的本身,却是对其形态进行扭曲和变形等,是对其本质的情感性的表达。通过画者的画笔将客观物象的不同形态的变化加工,因此在油画中的造型也各具特色。中国画的线条和笔墨造型也体现在意象油画造型中,线条在表现一些杂乱物体的自身自然状态时,通常会将事物的主次进行区分,并有秩序、有规律的组织塑造。线条造型不仅要表现物体轮廓还要表达物体的质感和明暗,也具有画家主观感受的功能做到具象和抽象的结合。

虽然意象油画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但创作中还是会运用西方的一些材料,这也是由油画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许多创作材料也开始涌现,不仅是采用纯油画材料技术而且利用了混合材料。例如在工具上现代画家在使用传统的油画笔、刮刀外,还使用沙子、木屑、喷枪、布条、金属粉末等,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新奇。意象油画对于材料的运用与画者自身的情感息息相关,只有经过充足的实践,才能很好的掌握油画材料的运用。

肌理是意象油画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画家抒发内心活动的载体。作品中的肌理表现会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艺术感觉,而平涂画面是不会有的。例如一些麻布的纹路、颜料的堆积、刮刀的应用以及利用沙子、石灰粉、玻璃等的采用、不同笔触的运用等,都会使肌理效果在画面中有不同的效果。用一些调色油稀释颜料描绘使其有如水墨画的感觉。再如用厚颜色的笔触,使物体更有质感。肌理这种绘画语言是一种和艺术家自身审美内涵和情感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三、意象油画的文化内涵

油画作为从西方引进来的绘画门类,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创新,既吸取了中国的文化所长,也包含了西方的艺术气息。意象油画体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地域性文化特色。

儒家思想中的“以和为贵”,注重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而中国意象油画作品则体现着画面的和谐、协调的氛围都是受这一观点影响。道家思想则主张自然美,追求自由,然而很多画家以自然作为自己心灵的写照,把自己的情感体现在气韵生动的画面中。禅宗思想则提出“朴素”、“淡泊”,认为人应该摆脱各种约束,达到“虚空”的境界。在绘画中就有“虚与空”的表现,例如在画面中留白,仿佛有飘渺、淡雅的境界。中国意象油画的表现手法也吸收了文人画中注重意象的造型、色彩和意境的特征。

油画在中国一直发展以来,当代的中国油画无论是在材料、内容还是表现技法方法上都已经根植了中国文化精神,在其作品中无处不体现出意象性和民族审美观念。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区域文化也是意象油画各具风采的重要因素。中国意象油画则有着江南水乡的特色,总是呈现出朦胧的色调和韵味,散发出细雨蒙蒙、烟雾缭绕的江南水乡的艺术格调。

四、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趋势

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中,散发出一种本土化的色彩,也有着中国文人画的意境深厚。意象油画在百年的发展中,既融合了中国画家的抒情诗意境界,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材料、技法与精神。油画的外来特征,时代的发展和前人的实践,从选题、内容和手法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今,一批重实践与内心体验的画家,通过自己的绘画使中国的意象油画展现出极具中国韵味的意象性,较好的结合了中西艺术的精髓。一种新的绘画技巧在融入新的文化氛围过程中,总是会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过程。对于意象油画的新时代探索,我们既要注重中国特色的融入,同时也不能忽略油画本身的特质。中国意象油画在接下来的创作实践中,更是一种文化多元化的融合,以及本土化特色的体现过程。油画作为引进的外来艺术种类在我国的不断创新发展,在其整个创作过程中体现着强烈的中国特色,整个社会环境的积极向前也为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淳编著《中国油画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2]宗白华编著《美学与意境》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四风具体表现 篇5

把握宏观,抓大事、谋长远的意识淡薄,对实际困难的认识不够,造成对事业、发展规划的长远性不强。

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实际,调研流于表面,对其背后的内在原因缺少深层次分析,提出的意见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贯彻集团公司文件和会议精神时,深入学习理解不够,只是照本宣科,照搬照套,只求完成任务了事,对推动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方面,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都不够,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方面更是成效不明显。

习惯于以开会发文的方式抓工作、促落实,层层开会、层层发文、多层传达部署。

对文件会议把关还不够严,陪会现象严重。

不注重会议效果和文件执行结果,督促落实不够,导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调查研究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多、蹲点调研少,接触干部多、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少。

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多,真正深入实际少,凭经验作决策、办事情。

对转型发展谈起来非常拥护,做起来不坚定。

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做得不够。

理论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工作更多的是拼人脉、靠积累、凭经验,对理论指导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做得不够。

2.官僚主义方面

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可行性、操作性不强,在管理和协调方面存在执行力不强。

缺乏与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高高在上,不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

热衷于布置工作,为基层在上报数据过程中排忧解难少。

工作中过多强调领导分工,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不属于自

己分工范围的事项,不愿过多了解,不愿过多发表意见。

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文件和资料比较多,与领导层沟通较多,深入基层与员工沟通较少,关心基层员工不够,对基层员工的想法和述求知道不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用人导向不鲜明,考核、推荐、测评等程序没有很好体现鼓励干事创业; 日常下功夫深入了解干部不够,特别是对干部德的评价仍停留在表面。对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统筹谋划不够,培养选拔干部的视野与途径不够宽;与干部日常交心了解不够,重提拔轻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

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做得还有不到位、不得法、不深入的地方,存在好人主义倾向;

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能低下,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晚的问题。群众观念有些淡薄,深入群众不够经常,体察民情不够直接,服务群众不够主动,排解民忧不够及时。

有效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的平台和途径不多、渠道不宽,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得不够及时全面。

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提高。

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问题较多、主动化解矛盾较少,要求下属部门去解决的较多、直面群众去解决的较少。

平时交任务、提要求多,教方法、帮助解决困难不够。维护群众利益不够;过于关注自己分管的领域、部门及干部。

征求群众意见不够,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各方诉求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不够健全。

想问题、作决策有时还存在片面性,导致摊子铺得大、战线拉得长,看起来很宏大,落实却有困难。

对一些地方忽视集体领导,不按议事决策规则办事的问题,制度安排没及时跟上,监督查处不力。

3.享乐主义方面

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上“懒”、作风上“散”、纪律上“软”,自我提升积极性不高,开拓创新不足,缺乏学习热情;

有的党员干部责任心还不够强,对工作任务挑肥拣瘦,领导没有要求、没有指示的事不主动想、不主动办。

有的党员干部过于计较个人利益,过于关注自己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导致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下降。

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都有所减弱,有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随着经济发展、财务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淡薄了。

对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有力的坚守,忘记了与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优良传统,不愿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有所显现。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识有所淡化,不愿意与老百姓们打成一片、一块苦、一块干;怕吃苦,不愿意深入艰苦边远地区,不愿意去转型较慢的地方。

4.奢靡之风方面

有的党员干部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虽然做到了按规定控制办公经费,但经费使用效率仍有待加强。

在承办会议会展等活动的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外在效果,时而有超支费用预算的现象,没有切实做到节俭办活动。

个别同志在思想上和生活中对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理解不深,时有攀比和铺张浪费现象发生。

具体表现 篇6

摘要: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一现象在文学翻译中尤为突出。文章主要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发挥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个性化翻译,陌生化翻译和灵感型的创造性翻译。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个性化;陌生化;灵感型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58-01

随着译者主体性及其地位的提高,“创造性”这一概念在翻译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创造性”来源于“创造”,《现代汉语词典》将“创造”定义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据此,翻译也可被视作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因为译者用另一种语言将译本创造了出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创造性是由文学翻译的本质所决定的。矛盾在一次报告中讲到:“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转引自许渊冲,2003:7) 可见,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间的转换,而是一种艺术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语言结构及文化背景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给翻译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正是由于这样那样的疑难,中外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技巧和方法,用于克服语言障碍,搭建彼此沟通交流的桥梁。本文中,我们将结合例子详细探讨三种不同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和手段,这些都能指导译者充分发挥其能动的创造性,也有利于解决各种因素造成的翻译障碍。

一、个性化的创造性翻译

个性化翻译指的是虽然译文从表面上看,是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阐释原文的意图,但是在深层面上却整合原著文化的问题。个性化翻译是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层次较高的一种形式。谢天振认为:“个性化翻译的一个很主要的特征就是归化。”(谢天振,1999:148) 而归化是绝大多数译者喜欢采用的一种策略,因为归化的译文才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王佐良的《论读书》,可以说是创造性翻译中归化法运用的典范之作。

例如: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讀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译文三个排比句与原文相呼应,再现了原作的气势。译者根据汉语常用动态表达的习惯,分别把“delight”“ornament”和“ability”三个名词动词话,分别译作“怡情”“博采”“长才”,既避免重复,又能表达出这几个词的内涵意义。“其……也”“最见于……”之类的文言词语令译文和原文风格一致,四字格的运用使译文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王佐良先生的这种个性化的翻译,突破了刻板的翻译,达到了原文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陌生化的创造性翻译

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陌生化”,其目的是通过突出异点,使人感到震撼,以达到给人新颖的感觉。诗人通过令人费解的表达,使人们早已熟知的客观在新语境中显得“陌生、新奇”,不仅给读者带来新奇和刺激,同时也让他们用心去感受诗句给他们带来的美妙愉悦之感。

例如,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刻意追求意象并置的效果,在翻译时不惜违反英语的语法规则。他通过误译把李白“荒城空大漠”的诗句翻译成了“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译文中省掉了英语常见的主谓结构和介词,造成了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并置的效果。在翻译王昌龄的《闺怨》中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时,庞德为了突出意象,把汉语诗句中各个词的英语意思按照原诗的词语搭配关系组成英语诗句。

In boudoir, the young lady-unacquainted with grief,

Spring day, --best clothes, mounts shining tower.

庞德省掉了“spring day”前面的“on a”和“best clothes”前面的“in”。通过省略这些表示词与词之间关系的词,在译文中创造出“the young lady”、“spring day”、 “best clothes”和“shining tower”几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这些诗句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英语读者对此感到吃惊是很自然的。此处的“陌生化”不仅保持了文学作品的特点,体现了译者的诗学,而且有助于达到不同文化之间学习借鉴这个翻译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灵感型的创造性翻译

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人,其感性思维在翻译行为中同样非常重要。感性思维是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外部联系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直接反映,“直觉”、“个性”和“自我”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翻译中常见的“神来之笔 ”说明灵感翻译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当然,灵感的获得并非全部出于偶然,它是译者长期实践、思索和积累的结果。在这样的状态中,译者就是创作者,他在思考过程中能突发奇想,获得绝佳的译文。许渊冲用“powder the face” 和“face the powder”来传“不爱红装爱武装”,用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翻译“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同于非文学作品,文学翻译包含了很多其他创作因素。然而,文学翻译也是一种有限的创作。译者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译文完全脱离原著,这样就违背了翻译传播文化的初衷,也是对作者和读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此,译者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做到收放自如,以求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

[2]谢天振. 译介学[M]. 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48.

具体表现 篇7

一、浅析房建工程项目管理

1. 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 其主要根据项目工程施工的内在规律, 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指导和计划,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合同和施工信息进行管理, 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费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进行控制, 协调房屋建筑工程各参与单位的关系。房屋建筑项目管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应用科学, 其能够反映项目管理与运作的客观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房屋建筑项目管理能够使工程项目在规定的施工周期内, 按照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来完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

2. 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详细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加强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条件。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房建工程管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资源合理高效的使用, 以便实现工程整体资源的优化。根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对工程各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各生产要素, 使各生产要素在项目中平衡流动, 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使生产要素协调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各生产要素要适时、适当、适量, 要满足施工需要的配置。

3. 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了解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是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这样几点。

(1) 房屋建筑工程的工期较长, 使用的资源多, 涉及的范围广, 其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方式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流水式作业, 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所以,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要组织和协调好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关系。

(2)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施工程序和建设程序进行有序的管理。项目管理者要时刻关注随施工时间推移给施工内容带来的变化, 以便及时的做出设计、提出相应的措施、签订相关的合同, 使资源得到优化, 以便对房屋建筑工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 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较长,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换句话说,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就是对特殊市场上的特殊生产活动和商品进行的特殊交易活动的管理。因此, 与其他项目管理比较而言,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更为艰难和复杂。

二、房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 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忽视了绩效考核和评估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不健全,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业绩与其劳动成果不挂钩, 为企业做出的奉献和承担的责任完全脱离于个人的利益, 进而导致施工人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分析存在的风险, 只是将各种潜在的风险归结为市场竞争。如对于人才流失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深入的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仅仅只是将其归结为市场原因。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利润大幅度的下降没有足够的警觉性, 毫不关心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 使企业的财务危机日益严重, 屡次出现丢失信誉与市场的严重问题, 盲目扩张导致资源配置与管理不断的出现问题, 承诺业主不合理的要求等。

3. 项目资金的短缺阻碍项目的发展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大,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低于市场价中标的现象, 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项目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 由于缺乏项目管理的费用, 不能及时支付设备的租赁费和人工费, 进而导致三角债关系的出现, 给项目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发包单位随意分包和肢解工程项目, 增加了结算和拨款的难度, 使工程项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 也不能及时结算工程费用。另外, 房建工程企业缺乏市场信誉观念、项目工程管理的战略布局和经营策略不适用项目管理的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目标制定的不合理、缺乏专业和高凝聚力的项目管理团队、落后的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不够等问题, 都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相关对策

房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及生产和管理的基础都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 同时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还是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 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 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所以, 为了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这样几点。

1. 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及运作, 加强对项目资

金使用的管理, 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 防止出现项目资金短缺的现象。

2. 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维修费用, 提升施工设

备的使用效率, 全面检测施工设备, 消除施工设备存在的隐患。按照项目工程的工期控制目标和施工进度, 推算各主要施工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准确的时间。

3.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严格把关施工材料的质量。

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计划安排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时间, 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要详细记录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 便于以后的查询使用。

4.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配置要以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案以及施工人员的需求为依据。

配置施工人员时, 要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需要与施工人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同时, 建筑施工企业要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进度, 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程的合同管理, 实现工程的文明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着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项目资金短缺等问题。所以,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管理建设, 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 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帮助企业避开一些潜在的风险,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宇生.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TIP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 2008.

[2]朱延峰.基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具体表现 篇8

二元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尤其是在资本积累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提出和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集合。如今, 二元理论对于后发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困境, 更好地由二元发展转换到一元发展,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不久前, 我国刚刚公布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 (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口仍然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多) , 这成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 城乡二元化的格局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最大羁绊。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有哪些特点, 如何去把握, 西方的二元结构理论乃至于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对我们又有何启发, 都需要我们进行总结, 进而为下一阶段改革的攻坚克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关于二元结构概念的最早论述来自于荷兰社会学家J·伯克, 在调查了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状况后, 他于1953年出版了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在他看来, “一个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由相互依存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的。”“现代城市社会和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社会和传统农业部门, 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由此他认为, 在二元结构的社会中, 社会冲突的实质不仅是存在于经济组织方式上, 而且在于孕育这两种经济的文化基础和传统。

陶济在《二元结构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一文中进一步将之后的二元结构理论分为以W·刘易斯为代表的“工业带动论”、以H·钱纳里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转变论”、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要素引入论”以及由此发展的“诱导技术变迁论”和K·缪尔达尔的“核心—边缘关系理论”五大类。

其中以刘易斯1954年在《曼彻斯特学报》上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最为著名。刘易斯在文中提出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该模式首先假定劳动力是无限的;其次将经济部门设定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即农业经济部门和现代工业经济部门;最后再假定工资水平不变, 即由于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来源于农业部门的流出, 所以其工资标准并非由人才要素市场等因素决定, 而是取决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他进一步认为, 由于工业部门的产出大于农业部门, 而工资水平的相等又会使工业部门得以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以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与此同时, 农村由于劳动力减少造成的劳动力价格的逐渐上升, 并推动工业部门劳动力价格提高, 直到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一阶段中就实现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 二元社会发展结构就会转化成一元社会发展。而舒尔茨他们显然更加关注农业技术的改善对于二元结构转型的作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就发展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他们认为“二元经济是出于农业经济和现代经济增长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 由此才能从农业经济阶段过渡到现代增长阶段, 其主要标志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并同时认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经济向二元经济过度的必要的前提条件, 也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大非农业部门的推动力。”这样, 我们便可以至少归纳出一元发展到二元发展, 再回归到新的一元发展的至少两个推动力, 即现代工业部门中的资本积累以及传统农业中的技术进步。

二、二元结构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其引发的问题

上述提到的所有关于二元结构的理论与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否具有适合性,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运用这些理论, 关键就在于我们需要仔细去评析这些理论提出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其理论假设前提与我国社会现状是否相一致, 或者是否具有某些相似性。

拉尼斯和费景汉的观点告诉我们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 二元制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但是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状况呢?通过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的计算我们首先可以看出我国二元结构的强度状况。“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 (即占GDP的比重) 或收入比重同劳动力比重 (即部门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 的比率, 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二元对比系数是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一般来说, 二元对比系数越小, 二元性差别就越大;反之, 则二元性越小。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发展报告200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至少在2004年的时候, 我国的二元化对比系数还是很低, 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据, 近些年虽然农业经济有所推进, 但是我国城乡二元化转换的空间依旧很大。

那么既然有这样的客观情况, 再来比对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具体形成原因以及现状特点与刘易斯等人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否具有一致性。刘易斯假设的三个前提, 即劳动力无限、两部门经济和价格不变, 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提出的。在现今中国, 首先, 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不止两部门经济, 我们面临的城乡二元化所面临的产业格局将会更复杂, 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也会更丰富;其次, 我国现在的劳动力要素市场存在着用人单位缺人与许多劳动者无业并存的矛盾, 现代化的工业与其他产业对于劳动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再者, 我国的城乡户籍制二元化和土地所有权主体国家与集体的二元化, 都使得农民无法绝对自由地转向城市, 变为城市居民等。这些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参考包括刘易斯理论在内的西方二元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但是又绝对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

二元化在我国主要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 (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并存) 。这是我国在社会结构上实行城市/乡村二元分割的概括表达。又可称为城乡差别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包括户籍、住宅、粮食供给、副食品供应、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劳动保障、婚姻以及征兵等10余种制度, 成为判断农民与市民阶层的依据。”在这些二元化现象中有些是造成城乡二元化的原因性制度, 有些是由于这样的分割而作出的符合性制度安排。

原因性的二元化的设置包括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化、户籍制度的二元化等。这两项二元化的情况其实质并非由于西方二元结构理论中所提及的工业带动论、产业结构转变论或者现代要素引入论等因素形成的, 而是一种人为性的制度选择与安排。

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 规定城市土地由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除法律规定归集体所有的以外, 由国家所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城市与农村土地所有者的二元化区别, 并因此带来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区别化状况。按照现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国家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够在相应土地市场进行自由流转, 而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在征收为国家所有后才能进入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宅基地及其使用权原则上不允许买卖, 农用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所有权的二元化及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区别化, 一方面, 导致了城乡土地市场的人为割裂, 农民拥有的土地价值被剥夺;另一方面, 土地价值不能在市场上充分实现, 而保留其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质, 也使得农民难以割舍土地而带着土地资产进入城市之中。

户籍制度的二元化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这种对公民的二元化区分加深了城市对于农村地区的掠夺, 也加大了农民进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难度。由于目前僵化的户籍制度, 在我国城乡地区事实上出现了人口的四元化发展趋势:即农村地区中的农村本地居民、城市地区中的城市本地居民、城市地区中的外地城市居民和城市地区中的农村户籍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上依然存在着城乡分割化的情况下, 这样的人口结构又给各地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具体表现 篇9

其实,除了每部片子都会固定出现的这首《James Bond Theme》外,007的每部影片事实上一直都在顺应潮流的变化着。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8年最新的《量子危机》,在这部历史已经长达半百的电影背后,同样包含着美国流行音乐史的嬗变。如果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美国流行音乐近五十年来的历史,不用上AMG、不用看豆瓣、不用翻《欧美流行音乐指南》、也不用恶补《摇滚圣经》或《爵士圣经》,把22部007系列电影的原声音乐从头到尾的听个遍,就能大致从中听出点眉目来。

下面将对这首经典的主题曲进行浅析。如谱例1谱例2所示,切分节奏形态仍然是主题,就是要在平稳中寻求不平稳感,在规律中寻求不规则的律动意识,这就无疑起到了淡化节拍重音的常规概念,削弱了节奏意识中的方整性律动意识的作用,表现出突然性和捉摸不定,在看电影的同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断出新的意识,始终撩拨心弦,令尔不安,与影片的内容也就相得益彰了。

谱例1:

谱例2:

由于大量间断和不间断(连线)以及不拘一格的重音,展示出来的是一种逆常规而行的概念,在这种前提下,各声部重音的表达几乎不用太顾及节拍的概念,而自由自在出没于小节内的任何部分,特别指出影片中的音乐用吉他演绎,乐手更添入了滑音的成分,使得自由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加强。而这种融偶然、突然与常规性为一体的节奏表现方式,给节奏自身的律动注入了极大地活力。上下行音程的交替和小二度半音阶的运用,使得间谍片的音乐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见谱例3:

谱例3:

旋律中还用类似三连音的意识,演奏一拍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包括用三连音记谱)。正如谱例4所示,据了解这是表现布鲁斯风格,追求旋律SWING效果的基本手法。在这种记谱的演奏中需奏出一气呵成,无明显棱角、连贯的效果。这样可以使旋律节奏具有潜在的弹性和波动感,再加上运用了效果器演奏的吉它音色和人为的重音演绎使得主题曲更具戏剧效果,与影片的主题也就更为贴切了,使得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很自然地就记住了音乐。

谱例4:

而在配器方面,90年代至今的6部007电影,更多地采用了摇滚乐和重金属的形式在原来的爵士乐主题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而此次的新片《量子危机》虽然首次出现了一首男女对唱主题曲,爵士的风格依然存在,只是更现代化更未来化了。怀特与吉斯的合作同时也打破了007电影主题曲由单人演唱的的传统,首度以对唱合作的方式呈现给歌迷,在凝聚了摇滚乐的爆发力与爵士乐的沸点同时,巧妙的撷取了007主题音乐的旋律,成就了性格特异的007主题曲。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牛小凤说到,“《007——大破量子危机》我们一般人一听到肯定觉得它是生化方面的一些东西,一些物质那电子音乐的这种音效,当我们听到这种音色的时候不是一种实木乐器或者说这种物质的乐器带给我们的一种刺激一种感觉,就是作为观众来讲他也会觉得感受到那种危险的信号。歌剧院这个片断我觉得是这部影片里面比较有特色的处理,台上演出的是一个古典式的很典雅的一个歌剧,音区都处于明朗的音色状态,可是本片的音乐的片断又属于比较低沉的,而且是杂乱无章的。一些人在谈着肮脏的交易,邦德在做他这部分紧张工作时的音乐又恢复到了本片的作曲家做的一些音乐处理的音乐层面上,这个层面的音乐是很残酷的很紧张的,电子打击乐很零散的一种很危险的音型,就是说一个很明朗的形象和一个很阴暗的形象很高亢的一个形象很低沉的、很压抑的形象很好地营造了危机四伏,然后又有这种人性的贪婪肮脏这一面交易的时候的情绪。”1

以前的《007》相对系统化更多一些,严格的处理更多一些。但是《007——大破量子危机》给人们的感觉是个性化的自由的东西更加多,所以在这部影片里头作曲家运用了原来大家就非常熟悉的大编制管弦乐队,还有重金属的摇滚乐队的音色,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电子音乐,这些都是作曲家阿诺德他自己很擅用的一种语言,并且保留了《007》中一贯的爵士乐特色,使得更现代化更超前化的爵士乐与影片的内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重新把《007》这部很经典的影片带入到人们视线中,使大家重新接受了《007》。

音乐是如此奇特的一门艺术,她通过听觉直接感染人的心灵,听众的情感仿佛被一股洪流挟持着前进。而今天爵士乐则以其强劲的节奏和出神入化的演技使乐迷们神魂颠倒,竟日忘归。它不仅支配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左右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很多时候它也驾驭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牛小凤.《解析“007——大破量子危机”配乐》,http://www.mtime.com/group/heatmovie/discussion/400584.

[2]任达敏.《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具体表现 篇10

积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好做足课前工作,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读一遍课本,科学意义上的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为引导,以导学案为依托,着眼于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一种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利用有效信息推动新旧知识迁移,最终形成正确认识的科学学习模式。为此,要改变以往历史学科预习有名无实的情况,结合高中历史教材的实际,重视抓教改、促预习。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思考题,印发导学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切实提高学生预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课时,再围绕导学案上预先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恰如其分地评价其预习成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水平上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水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做到:“导预习”“、导思考”“、导运用”。

“导预习”,就是“课前准备”模块的功能。导学案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明确学生的预习目标和任务,预习题的设计要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度要适中。

“导思考”,就是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特别是要针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题目,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是常见的题目类型。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突破课本重难点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导运用”,就是课本考点知识的运用。要学以致用,这是“知识拓展”和“课堂检测”模块的功能。通过练习环节巩固课本知识,使知识具有条理性,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体现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成果。

三、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引导水平上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为此,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营造师生之间平等的舞台,切实让学生“动”起来,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理念。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设置一定的情境或条件,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排情景剧还原历史,或者设计科学的、具有可探究性的的、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三,教师点拨要及时,要“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这种指导要准确、得法,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发挥引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破解疑难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历史教师要从记忆环节、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做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强有效指导,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复习世界史时,指导学生将世界史内容自主整理为英、法、美、德、日等国国别史内容,在应对历年高考世界史材料解析题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的积极作用。在选择题解题突破方面,更多的教师常常又仅仅局限于选择题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做错选择题的“表现”。实质上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做错选择题的“表现”,更有助于学生避免重蹈覆辙,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答率。

四、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学习小组学习、探究的参与度、深度和广度上

首先,加强学习小组建设,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角色分工,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其次,制定学习评价细则。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应有学生评价。对发言踊跃,课堂知识掌握、领悟较好的小组成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要逐步引导,使之慢慢形成正确评价的能力,对学生的互评,教师还应该给予明确的回应和指导,不能含糊而过。

第三,重视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要有持续培训意识,要把制定的评价细则公布给学生,让学生熟知。从学生的角度讲,要有集体荣誉感,要积极探讨、踊跃发言,为组争光。

第四,小组合作探究要全员参与,助强扶弱,在讨论中提升小组整体水平。

第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学习小组的评价工作。在课堂评价中要更关注对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包括合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合作效果是否优秀、正答率情况等,通过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五、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课堂检测的题目质量和检测效果上

历史课堂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检测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检测题目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针对重点、难点知识,有助于破解学生的疑难,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做题的正答率和准确程度是对高效课堂“高效”与否的评判,教师对学生做题情况要及时反馈、点拨和矫正,以提高学生能力,升华学生认识,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摘要:新课改之下向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高效课堂在历史学科的具体表现入手,从预习、导学案的制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方面,探讨了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上一篇:下沉条件下一篇: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