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生的思想基础与具体表现

2022-09-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人为本”就是以关怀发展学生为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感情和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爱生是实践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具体要求。

1 为什么强调爱生

爱生尊师是教育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能促使师生形成理性共识,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作为一种纽带,一种亲合力,是教育的维系所在,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和接受教育最好的心理机制。教育心理学认为:“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如沐春风般的爱时,才会对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产生积极和肯定的意向。

爱生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教师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学生的满腔热忱所体现的崇高师德,学生将直接感受并作用于他们的心灵,这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据《宋史·胡瑗传》记述:“胡瑗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条纤细具备,以身先之,虽盛夏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四五。随才高下,喜自修饰,衣服容止,往往相类。人遇之,虽不识,皆知其为瑗弟子也。”这段记载,生动说明胡瑗爱生如子弟,治学严谨,其人格对学生影响之大令人赞叹。

2 爱生的思想基础

什么叫爱生?爱生是一个教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禅思竭虑教书育人的伟大人格和良知的具体体现,爱生是一种无私而又崇高的事业爱、理想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这正是爱生的思想基础。特级教师于奇说过:“重要的是用‘心’去教,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把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毛泽东赞美白求恩说:“他对同志对人民极端地热忱,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我们对教育极端地负责任,就会对学生极端地热忱;只有对学生极端地热忱,才可能对教育极端地负责任。这正是爱生的原动力和最好的注解。

3 爱生的具体体现

视生如子、无私奉献的胸襟。浙江松阳二中优秀教师胡鸿章撰文“三年的钣菜票”,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生故事:他读初一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家庭特别贫赛,赤脚上学,以甘薯叶当饭,遭到同学的讪笑与戏谑,他拿起石子正要反击,图画老师东之当即阻止并一脸和悦地教育他。看到胡鸿章饭钵中的甘薯叶粥,东老师很心痛,随后东老师暗地给他垫付了三年饭菜票,并且嘱托班主任告诉他是“学校给特困生的照顾”。东之先生这种视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爱生的最好写照。

和蔼可亲的态度。李国豪同志1995年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谈到他“最大的遗憾”是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看到老师真诚的快意的笑,没有得到老师应给予的赞扬和肯定,即使是他在一次全班冷场无人回答难题时勇敢地站起来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位老师眼神一明即暗,冷然道:“坐下。”掩卷长思,不禁感到心灵的震颤:学生需要爱,需要真诚的赞许与鼓励,这本是我们应该而且容易给予的,何必吝而不舍呢?“教育天才”裴斯泰洛齐说:“充满母爱的眼神,敏感的应答,是儿童成为人的第一步”。

诲人不倦的精神。子贡问孔子:“夫子圣矣呼?”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子贡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孙丑上》) 这一段师生对话说明孔子能受到学生敬仰的最根本原因是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伟大精神。“学不厌”就能不断获得知识和智慧,“教不倦”是对学生极端热忱和极端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对学生素质提高和人格健全所给予的热切关注。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正是说明对学生爱之深、责之严的道理。我们认为爱生要从望生成才的目的出发,不仅对学生生活关心照顾,更要在思想、学习、品德方面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训练。绝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与宽纵,而是包含着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殷切的希望与观察了解的细微与专注;包含着对学生进步的欣喜与出错的焦虑;包含着恨铁不成钢的苦口和诲人不倦的婆心。教育艺术演讲家林志礼是益阳师专的德育教师,他在教学和演讲中真正做到了:“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以丰富的知识充实人,以风趣和幽默吸引人。”林老师默默地把爱遍洒青年学生的心田。中文系一女生曾心理失衡,悲观厌世,直至因病休学。林老师以慈父般的深情,用一封又一封情真理哲的信教育感化她,她终于身心康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她在给林老师的第17封信中写道:“您使我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让我活它一千次吧!”林老师先后挽救了七个轻生厌世的大学生,他的爱心和诲人不倦的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许多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爱心的全面性、公允性。“没有完全的平等,就没有爱。” (屠格涅夫) 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对后进生的态度,最能检验教师爱心的全面性、公允性。有的教师对优生关爱呵护,对差生或个性倔强的学生疾言厉色。殊不知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培养全面发展而又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马克思) 是时代对科学教育的要求。全国模范班主任韩淑兰被誉为“传播爱的使者”,她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象爱母亲一样爱她。她带过的学生中,有理智不健全而又爱瞎闹的糊涂生,有在社会上晃荡后又插班的‘飞女生’,还有被别班请出来的‘霸王生’。这样的差生,在韩老师胜似母亲的温暖、体贴、谅解和谆谆教诲下,他们都成了好学生。韩老师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不善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实际上,许多差生的产生是他们的“抚爱饥渴”得不到满足,他们强烈地需要爱,得到的却是冷落;他们需要鼓励和赏识,得到的却是眨抑与抛弃。可见,差生更需要真诚的师爱。

摘要:爱生尊师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爱生是无私而崇高的事业爱,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情感, 爱生的具体表现是和蔼可亲的态度, 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学生素质提高及人格健全所给予的热切关注。

关键词:爱生,思想基础,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 胡鸿章.三年的饭菜票[J].班主任, 2000.1-48.

[2] 徐兆鸿, 陶海音.爱意[J].教育艺术94, 3-38.

上一篇:浅谈声乐的演唱下一篇:煤气成分分析系统在气烧石灰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