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2024-06-01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精选十篇)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1

一、在自主中创新。

自主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自主学习, 就谈不上合作和探究。自主写作的前提是要做好自主积累。学生要准备好两个写作积累本。一本是按照老师指定的系列积累, 另一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个性化积累。语文新课标崇尚个性, 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要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学生有了丰厚的文学积淀、情感积淀, 老师便可以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作。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生成能力。学生在自主创作中不仅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并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古人云:“文不惮改。”一篇好的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的结果。但自主修改在学生那里, 既是“盲区”又是“难关”。学生最怵修改自己的文章, 主要是“改不动”。其原因与其说是没有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不如说是缺乏认识和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所以自主创作完成之后,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作品的瑕疵, 可以向名家名篇“取经”, 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自主修改完成之后, 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及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作文探究笔记”。只要细心积累, 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套自己的写作“真经”。

二、在合作中融合。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人肚里一条计, 三人肚里一本戏”。语文老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作文上的有意识合作能使其互通有无, 集思广益, 融合众人之长。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合作积累:课前多组织一些活动, 如“课前五分钟演讲”“作文复述”“素材大比拼”“晒晒我的积累本”“课前诗歌朗诵”等。在活动中学生交流了思想和积累成果, 广泛地积累了作文素材。可以进行合作创作:在个人创作之余, 也可以让学生偶尔合作几篇文章。布置作文题目之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审题立意”“文体确立”“素材选择”“亮点设计”“布局谋篇”等环节展开讨论, 最后小组统一意见, 组织成篇。偶尔为之, 学生对这一形式充满新鲜感, 兴趣的提高也有助于灵感的激发。可以进行合作评改:合作方式本身就具有互动性、互补性、互助性、自主性和评价性。运用这一功能进行作文教学, 其功效极大, 既能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审美能力, 也能融合他人之长,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丰富写作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针对合作评议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总结出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当然这里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间的小组合作, 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合作, 或者是家长与学生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仅带来资源、智慧的共享, 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 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主动地自我展现, 使合作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识过程, 同时还是口语交际、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在探究中升华。

所谓“探究”即探索研究。在探究中把知识升华成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查找资料、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善于总结综合的能力。对于作文训练, 学生的探究体现在为写好作文而进行的阅读美文的赏析中, 贯穿于作文构思设计的始末, 也存在于为修改作文而进行的反思中。好的文章很多, 但如果浮光掠影地看, 恐怕作用不大。面对美文, 学生应该进行细致地赏析、探究。词语句子的揣摩、情感意境的发掘、布局谋篇的设计, 都值得探究。而构思成文以及修改的过程更需要探究。写作是一个思维运作的过程, 它要求人的头脑高速运转。开动脑筋, 在记忆的宝库中提取信息, 搜索好的作文素材, 用精巧的构思使其组合起来, 然后再用优美的贴切的语句表达出来。整个写作过程, 都需要探究。而且文章不厌其改, 如何修改, 精益求精, 都需要认真思考、斟酌, 这都是探究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2

【针对问题】

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发现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案例】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探索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湘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五节。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问题。难点:探索“HL”,灵活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式

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的方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能具体表述它们的含义吗?想一想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哪些条件后它们全等?

(学生回答)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提问):上述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适用吗?为什么?两直角三角形已具备什么条件?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还需几个条件?差的两个条件有哪几种情况?对每种情况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学习,在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几种情况进行点拨、小结,特别是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探究。如学生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觉得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在判定它们是否全等时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对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我不敢肯定,但又说不出为什么?等等。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动手探究。如画一个直角边为3cm,斜边为5cm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与同伴画的相比较,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点拨。)

(三)归纳总结、得出新知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们探究出的这一结论?谁来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回答,并基本上能得出结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是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方法。)

(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可得出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除SSS、SAS、ASA、AAS外还有HL。)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精选几道典型题目,让学生知道不仅要掌握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还要学会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先做,老师指出学生做题存在的错误并纠正。)

(五)归纳小结

(问题):这节课大家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并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略

【反思】

农村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浅议 篇3

一、农村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现状

一为农村教师对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式掌握能力不够,无法有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农村教师一般因为自身观念及信息的限制,较晚才接触到新教育理念,对要求的各项课改操作实施还不熟悉。有的教师仅仅注重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小组合作讨论时间上过短,学生没有充分地思考理解内容,就已经被停止讨论要求做回答。

二为学生自主权增强,课堂突变因素增多,教师为学生能否高效掌握知识而担忧,农村教师不敢大胆尝试。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学生心理的独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很多教师担心这样的教学会疏于课堂管理,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点,难以攻破重难点。他们认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教授最多的知识,虽然当前教育的理念有了新风向,但对学生的分数要求和对教师的教学班级的水平质量考试定论还摆在那里,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多做题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应该是主流教学方式。

三是农村教学条件,环境设施有限,农村孩子尤其是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表达的积极性不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难以深入学生心里,同样教师也难以组织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编写的语文教材,内容关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虽然多主题的课文选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但教材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显得并不是很贴近农村生活,有些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组织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农村孩子显然表现的积极性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农村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教师素养提高的途径

1.加强学习,阅读新课改相关书籍资料,从认识层面上

加深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市场上较多书籍介绍课改成功的例子,一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做得比较成功的像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相关书籍很值得农村教师去阅读和学习。

2. 积极参加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摩活动,观看优质课,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在教学改革尝试上的有益成果。

3. 主动反思,多总结经验。反思是能力提高的二次途径,在主动的反思过程,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为下次教学积攒下经验。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需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决性、选择性就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习转变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另一方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还需要结合农村的本地特点来组织教学,农村的环境因素,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因素都是值得关注的东西。研究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可以概括出三种情况:逆反、自卑心理,被动、保守心理,积极乐观心理。把握学生心理,立足农村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两方面的策略建议。一是“预习——展示——评价”教学模式,二是挖掘本土资源,凸显乡土特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性的一步,是求知的开端。

预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为了践行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可由教师出示或口述提出,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加入自己的指导性意见,让学生按兴趣有选择性地完成。

清晰的学习目标给了学生学习方向,并且在学生自主参与目标的设立,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确定目标之后,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的环境积极投入到预习中去。学生可以根据目标独立思考,自主查找资料,整理思路,做好预习笔记,并在学习小组内部先交流讨论,以促进本组成员预习目标的达成。另一种方式为,根据学习目标是否有分组分任务完成的需要,来组织安排预习,涉及全部学习目标对不同的组有预习的侧重点,给小组以预习任务。这时,每个学习小组再内部分工,合作完成预习任务。但预习时应顾及组内成员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情况,组队帮扶学习,按难易程度分工合作,以确保每位同学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来。

课堂展示,是学生潜力挖掘的动力,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喜欢的方式展示内容,一则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力,二则给了学生充分展现风采的平台。教师不妨多用这样一些句子,“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给学生读全文,读段落,自己读,和搭档读,边慢走边读的选择自由,“谈谈你最有感触的语句”“按你感興趣的方式展示你们的学生成果”等等,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比如学生介绍作者时,想到用主持人和作者访谈的形式,来告诉大家写作背景和身世遭遇,末了还追加了现场提问环节,这种新颖的对话来阐述文本就是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充分体现,让语文学习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状况提出来的疑问和建议。通过评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反馈出的信息,提出的建议,帮助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素养的有效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式教学中,三种学习方式中都注重评价环节,这对学生自身发展有指导促进作用,同时对教师也极具启发意义。

评价的形式有很多种。注重个体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包括教师及时对此作出肯定和否定的评价,并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是一种评价形式。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从交流中发现问题,以便于再次补充完善学习成果是另一种评价形式。同样,组与组之间的评价也是一种评价形式。在课堂展示过程中,针对其他组所展示内容有不同看法,有更深入的思考,有疑难点,人人敢于说出自己的领悟,这无疑是思想和知识的又一次交流。在一次听课中,有位同学在阐述完《马说》中伯乐之难得感慨后,另一名同学提到我们不仅仅需要伯乐的发现和赏识,也需要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像这样的评价就拓宽了课文的意义解读领域。在评价中反思,在评价中发现新的内涵,多角度地理解语文,这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多为借助活动。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体验,获得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这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殊俗同归。挖掘本土资源,凸显乡土特色,有效组织语文学习活动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策略。

在新形势下,农村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做好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开发乡土资源,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这样定会大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学习主人,促使农村教师尽快跟上教学改革大潮,完美地驾驭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中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的反思 篇4

记得一堂探究课:课前教师布置三组同学分别整理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原则、措施、成就及影响。

师:简练的导入后, 随后就请各小组的代表一一给大家讲解。

生:分组展现。 (有的组讲故事, 有的组演讲, 有的组模仿国际会议。)

师: (小结) 今天, 各组汇报得很全面很精彩, 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史料, 有独到的见解。总之, 新中国的外交走到今日, 历尽曲折, 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艰难进程。

此课非常“热闹”和“华丽”, 然而效果不如人意,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在展现自己的成果, 却没有与教师或其他组同学发生思想上的碰撞、交流和升华。这样的教学徒具形式是教学的大忌, 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初衷。

由此可见, 并不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能很好地使用探究式学习模式, 为了将这一学习模式真正落实到位, 教师应时刻注意。

一、提高素养, 培养技能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状态的改变是靠教师引导的,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教学技能, 深刻的领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含义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才能真正驾驭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 推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 在“辛亥革命”的探究课时, 我做了如下安排:首先让学生找资料, 并策划讨论课的具体形式和环节。然后关注学生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 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接着总结讨论本课的基本观点, 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认真思考的精神。最后指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是“论从史出”, 一分为二, 全面准确, 最后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发挥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

长期的教学让我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思维敏锐、洞察入微, 善于发现问题, 不被习惯所束缚, 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等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今天的历史课堂。

二、激发兴趣, 培养自主性是教学成功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 使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例如, 我在讲“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时, 针对中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现实, 提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 让学生分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辩论。问题提出后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试图说服对方阵营同意自己的观点。这样,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由此可见挖掘出知识点的趣味性, 更好地调动了学生, 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转换角色, 做好自己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努力适应它, 自如地掌控它, 这样才能在教学环节上实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例如, 在讲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课时, 学生对如何评价秦始皇把握不清。这时,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以组为单位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他到底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个“英雄”?在交流中寻找答案。接着组织了一场课堂辩论。通过辩论, 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到秦始皇有功也有过。最后我进行点拨总结: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辩证、全面、一分为二。这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 教师是“导演”, 也是“演员”。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主动参与, 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今天的我们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课改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历史课堂的质量, 更好地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使高中历史教学取得一定进步, 但由于教师单一化、形式化的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从教师教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使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5

【内容提要】 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盛行的依然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弊端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新型课堂学习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深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工具性学科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正确迅速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将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我国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特别盛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其缺点是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受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根本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总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曾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呢?

我认为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

在这里,笔者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和他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谈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次,它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既能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征、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又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第三,它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活用信息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处理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为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国内外的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主导"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局域网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这种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美的组织管理系统.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看得见,听得到,而且可以触摸得到的信息。经研究发现,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量比仅用听觉获取的多、而且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另外,一些优秀的教育软件(例如: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几何画板等)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现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网上去下载软件、课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修改,另外还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一课,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更改马的出场次序来战胜齐威王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动态演示赛马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课件的演示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孙膑的做法,印象深刻。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可以实现有效教育资源的最有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如果教师将这些资源按照传统的信息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而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联想到另一个概念或主题。多媒体的超文本就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是由节点和链组成非线形网状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这种特性将所有的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组成一个超媒体文本,这种文本和传统的文件和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更有利于人的阅读和思考,当然方便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教师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把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制作成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自觉的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其次,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为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多个学习者对提供的同一问题阐述不同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人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合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

最后,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

加工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上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这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加以改造,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王丽珍 刘志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2003.5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6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适时指导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次重申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论。所以,就要改变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进行了对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探究,感悟如下:

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

“探究式”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阅读实践活动,整个阅读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较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乐于感知文本中的内容,如,讲《孔已己》时,提问:“请同学们迅速找出孔已己的真实姓名,”文章并没有提及,学生找不到,师:“为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没有真实的姓名?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就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愿学、想学的心境。

2.投石激浪,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环境。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有时故意出错,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冲突”时,就有了探究的欲望,例:讲《孙权劝学》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师:为什么要拜蒙母?不拜不也可以吗?生:来拜访的时候没拜,现在补拜。生:是对长辈的尊重。师对大家:还有其他看法吗?(鼓励深思)学生各抒己见。一生:一是尊重长辈,更重要的是敬佩吕蒙母亲教育了这样的好儿子,因为吕蒙的才智已经“非复吴下阿蒙”了。这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3.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如:讲《范进中举》时,就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胡屠夫、范进、众乡邻等时,学生兴致盎然,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印入学生的脑海,还可给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不断受到阅读成功的鼓舞,以此来促进、强化阅读兴趣。

4.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给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利,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教师以诚恳的态度热情激励,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探究,在教师的期待与鼓励中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体现阅读的主体性。

二、授之以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

教师必须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因此要在探索实践中,应适时地把自主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自主阅读课文。这是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初步获得知识的过程。

2.发现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看法,可小组内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学生自由畅述,在相互启发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3.质疑探究。对阅读内容作大胆质疑、主动发问,也可由教师提出一两个主要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4.讨论创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某一文本的阅读与探究,并且进行有创意的阅读,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巧,他们也就“具备了再学习、再创造的能力”。在进行探究式阅读教学,遵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做到

1.自主、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阅读后,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要避免无意义的等待、观望,成了看客,而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提示,避免教师的作用被淡化、边缘化。

2.观察介入。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密切关注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适时介入,相机亮出个性化的读解,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3.自主、合作、探究。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应给予及时表扬。对小组活动的任务还不清楚时,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时受阻,应及时发现并制止,或提供点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燃烧、迸溅、扩展,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7

无论是在理科的学习中,还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数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科。俗话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硬性灌输, 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于高中数学产生抵触心理。下面我就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谈谈见解。

1.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概述

1.1理 解与认识

自主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自行组织小团体进行数学学习,小团体中有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更好的了解, 对于教学有了把握的方向。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1]。

1.2意 义

传统数学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自主性,不能发挥创新意识,而且在理论知识吸收后亦不能学以致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这一僵局。它使课堂教学活跃,充分发挥学生对于数学的创新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教授理论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概实践

2.1课 前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更注意听讲。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针对相关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有趣的课前任务。当然,课前的准备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以实际问题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买彩票中奖的几率。当然,可以找到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可以与同学分享。教师课前的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教师可针对课本内容找出有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并能从中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应该对应上课内容准备相应的模具,比如在学习几何章节时,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学模具。以便同学们对与几何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以上这些方法为高效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2.2课 间

首先在课时开始时,教师设计一个既符合现实生活实际又能折射出数学知识的相关教学情境, 从一开始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再从情境中提出与课时相关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探究。在讨论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反复的琢磨与推敲, 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提问题,或者向老师提问题,教师解答问题时也可以随即提出反问,在如此反复的研究中,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从机械地接受知识向主动求知探索转化[3]。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以便接下来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当然教师在纯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教师也应该将学生小组之间的团体讨论作为重点培育方面, 团体之间的讨论不仅让同学们可以交互数学思维, 还对数学能力偏弱的同学提高成绩有所帮助。

2.3课 后

一节课的知识点讲完后,课后复习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数学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如果在课后不多加练习思考,根本不会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但是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很多同学是抄袭,或者直接放弃写作业,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扎实学生课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比如,教师在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后,让小组以分工的形式完成。一个团体的共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做到共同进步。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是对习题的练习,还应该布置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后对挖掘答案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当然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教师进行验收,并对于每组的完成程度给予不定奖励。以此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

结语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析 篇8

一、非自主,不合作

新课改的实质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在课堂实践操作中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处处用“合作学习”去取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能以点代面,引发蝴蝶效应。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在没有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我观点的前提下,没有个人观点就无法交流,没有交流就不能构成合作。所以,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其次,我们现在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二、促合作,挖潜力

我国“合作学习”领域的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虽然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但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英语课堂实践操作中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点讲不出,讲不好,讲不全;对学生有诸多的不放心。最终教师不由自主地把学生的主动权又再一次占为己有。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者、鼓励学生完成更高任务的引导者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者。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走下讲台,学会“站在学生背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拓展解题思路。兵带兵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而教师可以从单一枯燥、低效直白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站在学生的背后听学生的解题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

三、设梯度,推探索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授课时应该一堂课设置多个目标,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的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次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论性的内容为第二阶梯,保证B层次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的内容为第三个阶梯,满足A层次学生“吃得饱”。各个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等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设置在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完成更高任务。

四、量评分,求完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设梯度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阶梯的学习任务,并能越级问答和越级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得到更高的得分。全面、量化评分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同一个班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性格特点都存在差异,若用同一评价标准,显然不会收到很好的评价效果。但是,小组评价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一堂课的学习中,给小组内不同的学生定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只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成功的。小组成员也可合作完成同一个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势必互帮互助。最后教师可以对小组作一个综合评价,也可以让小组代表对某一个同学进行个别评价。小组成员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基础题对低组学生计高分,对高组学生的计低分。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合作“热”的课改形势更需要“冷”思考,使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科学、有效、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模式,怎样在英语课堂上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英语课堂更具有效性、科学性,成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从非自主,不合作;促合作,挖潜力;设梯度,推探索;量评分,求完善四个方面探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9

一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下, 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自主学习并非简单放任的学习, 教师要适时提供自主学习辅助。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提供适时的、必要的指导, 是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自主学习不等于自我封闭的学习, 学习者需要适时与外部沟通, 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 尤其是在碰到疑难障碍时, 需要得到一定的外部支援, 才能使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扮演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走到学生当中,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并及时作以汇总, 针对共性的问题, 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作以讲解示范, 使学生停滞不前的求知思维豁然开朗, 使进入歧路的探索步入正轨,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第二, 自主学习并非仅仅是“完成任务”, 而是要注重自主学习后的概括和总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常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几个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完成这些任务来体现。殊不知, 这个阶段由于认知水平及经验有限, 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准确的概括和总结。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上的梳理, 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二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为了达到共同任务目标, 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团队互助合作性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针对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 如遇到困难, 可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互助, 资源共享, 开拓学生思维。综合性学习往往需要将所学习的新知识整合在一起, 学习内容和任务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当学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时, 就需要生生间的合作配合。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 需要同伴的共同努力, 也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都具有难度, 虽然有时通过个人努力也可以完成, 但如果通过团队间的合作学习, 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 也方便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增加了生生间的友情, 锻炼了学生相互间的融合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如果课堂教学需要延伸, 此时也需要同学间的学习互动。如学习了有关“网络病毒及其危害”内容后, 我就设计了一个学习专题: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 防范网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让同学们自由组成几个小组, 然后再展开交流探究, 把相互的成果进行组间交流和讨论, 通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病毒的破坏作用, 习得防范病毒的有力措施, 同时同学们也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

三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这是与以往只追求唯一答案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地方, 也正因如此,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 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要加强双基教学, 扎实探究基础。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 展开探究性学习, 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才能顺利展开探索教学, 完成课程教育任务目标。所以在此之前, 学生一定要先接受学习。每一种学习方式, 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与其他方式和手段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同学们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 才能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第二, 要改进评价方法, 延伸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所得, 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知识点有所差异, 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结论, 也可能出现全然不知的现象。教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要改变传统的分值评价, 要注重学生的具体差异, 从个人建构主义学习论出发, 在肯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以及先前认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差异的同时, 更要肯定个人的主动探究过程, 调动起学生主动建构的积极性及潜能, 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 并及时修正、调整和重新进行自我认识。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篇10

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前提

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便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与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见解, 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精神,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 保护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与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力有关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延展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语文水平, 将学生灵活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以利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协作性的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担负起自身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责任, 帮助学生顺利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角色的分配工作, 创造适宜讨论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学习讨论的结果给出中肯合理的评价等。同时,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让学生从学习讨论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 信息资源丰富的现代社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写多练, 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祝福》 这篇课文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针对造成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 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和总结, 最终得出造成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封建礼教的迫害, 使祥林嫂精神上受到了压迫, 为其悲剧命运埋下伏笔;周围民众的冷漠愚昧, 麻木无情导致了祥林嫂精神上受创, 使其悲剧命运不可逆转;祥林嫂严重的迷信思想禁锢了其精神, 是其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 学生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 已经从鲁四的嫌弃、婆家的无情和“我”的无能等表面原因, 深入到对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等方面原因的思考, 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效果。教师培养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就会让学生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条件

上一篇:偏置BP算法下一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