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物流企业

2024-06-20

甘肃物流企业(精选七篇)

甘肃物流企业 篇1

近年来,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据统计, 每年新增物流企业以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国已有82万家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相关企业和机构, 但具有物流竞争力、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却较少。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成为很多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

甘肃的物流业起步较晚, 物流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促进甘肃物流企业发展, 提升服务功能。

一、甘肃物流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资采购计划与企业生产脱节。

有些企业在制定物质采购计划之前, 没有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 造成计划与现实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脱节, 导致了盲目采购, 物资积压或短缺, 使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一方面, 物资积压使仓储成本增加, 资金占用过多, 资金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 物资短缺使生产供不应求, 影响生产和销售, 从而都会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方面存在风险。

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一些偶然的风险, 诸如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造成的风险。如合同欺诈、供应商延期交货、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乱抬价或形成价格联盟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3、物资库存管理缺失。

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使原料剩余, 长期堆放、造成浪费。

4、对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

原始记录不健全, 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 监控无依据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上漏洞多, 生产用料浪费现象严重。

5、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 也影响了物流业的整体形象。

6、财务分析滞后、成本管理存在盲目性。

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和市场行情, 只是一味的记账、算账、报账导致了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滞后和与现实的脱节, 找不出盈亏原因, 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7、企业内部设备陈旧落后, 服务水平低。

受条件限制, 有些企业虽然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但是市场营销能力很差, 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甘肃物流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采取适宜的措施, 促进甘肃物流企业迅速向专业化发展。

二、改进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应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 经过充分调研,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 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 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计划, 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物资需用量和采购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

2、防范采购风险、进行合理的物资采购。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 首先要抓好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培养出敬业爱厂、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 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其次, 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降低采购风险。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强、价格适宜的供应商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物资的及时供应。合理的物资采购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 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

3、强化物资储备管理、降低仓储成本。

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应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使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具体做到: (1) 物资入库应严格按采购计划, 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检查、验收, 对质量进行检验, 对与合同不符的予以退货。 (2) 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化性质、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妥善保管, 并有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 确保在库物资的质量和价值。 (3) 严格财务制度, 完善物资进出库的各种手续, 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 保证仓库中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相符。 (4) 在存货管理上讲效益, 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 使存货总成本最低。

4、规范生产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要做到生产用料的准确与科学, 需加强物资定额管理。坚持生产技术与物资管理相结合, 对材料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对生产部门的领料要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制定规范的审批制度, 力争把超额领料控制在零以内, 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可实现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采购、仓储、质量等主要供应业务环节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精度。

甘肃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分析 篇2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分析

1 甘肃省发展物流业的意义

甘肃经济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发展速度,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逐渐落实,国有老工业也逐渐有了起色。但由于各种劣势制约着甘肃的发展,工商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比较弱,这其中主要的就有物流因素。

甘肃省以农业、矿业开发和重工业为经济重点,初级加工和原材料对于物流费用均比较敏感,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导致公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整个物流成本快速升高,虽采用了一些积极的手段加以缓解,仍然极大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初步估算甘肃省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21%以上,高于约18.6%的全国平均水平。以2007年统计指标为例(见表1),单位产值运输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于东部地区的水平;物流运输手段单一,公路、铁路在整个物流份额中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运输成本偏高。

注:2007年全国平均单位产值运量为9.14吨/万元。

为了促进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甘肃的物流业进行系统的规划,加强领导、发扬传统优势,改革不利于物流发展的因素,以加快物流业与其它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2 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2.1 发展现状

(1)经济快速增长。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水平已经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快速发展的经济创造出了较高的物流需求。随着物流服务客体在总量上的上升和物流需求的稳步提高,对于甘肃物流业如何规范发展以服务于甘肃经济的思考也逐步深入。

(2)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得到改善。“十五”期间相继建成的近10条高速公路,使得兰州的东西南北4个出口都与高等级公路相连。预计到2010年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900公里,高速公路2 00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 265公里,其中复线1 510公里,届时路网密度将达到11.89公里/百平方公里[1]。扩建了中川机场,在省内兰州、平凉、天水、陇西、临夏、嘉峪关等地规划和建设了若干物流中心或者物流园区。

(3)物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业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PS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基本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一些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正在积极地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发本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物流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2 现状分析

(1)优势和劣势共有,劣势大于优势。甘肃省具有一定的交通区位优势[2](见图1),省会兰州地处西北“座中四联”的位置,兰新、宝兰、陇海和兰青等4条国家铁路干线和6条国道在这里交汇,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的重要的物流节点之一。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旺盛的配送需求将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层上,《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以及《甘肃省物流发展规划》,使得甘肃物流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甘肃是内陆省份,在以下几个方面又有先天的不足,甘肃省经济地理环境劣于东部地区,自身经济落后、招商引资比较困难;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于东部,缺少管理人才;物流手段比较单一,公路运量和铁路周转量最大,水路运输作为最经济的物流手段在整个周转量中所占无几,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2)机遇和威胁并存,机遇大于威胁。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晚,甘肃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又略晚,具有后发优势,但也伴随着成熟物流企业的竞争。工业强省要求成熟的供应链,为整个物流业融入产业链提供了机遇,也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正在逐步落实,伴随着商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材料供应、产品分销等提出了很多的物流需求。甘肃的第一、二产业占比重较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威胁是管理体制对快速发展的制约,能源等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3 甘肃省物流业的发展思路

目前甘肃物流业发展的情况符合劣势大于优势,但是又具有明显机遇的状况。总体发展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紧抓机遇、对现存的不足和劣势方面加以改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加快省会城市兰州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融合,加强物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发展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临空型经济和高附加值产品以降低物流成本在单位GDP中所占的比重;紧抓西部大开发、工业强省、城乡一体化等机遇,加快物流业发展。

3.1 改进劣势

(1)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低成本的物流之路。目前兰州虽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够,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改变目前的由政府投入为主的方式,改由物流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建设。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建设,争取项目建设兰州,向外辐射兰州至西安、成都、银川、呼和浩特、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直达运输网络。加快经济融合和物流速度,进一步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发展平台。由于缺乏水运,则有必要加快管道和快速铁路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减低物流成本。

(2)加快省会城市兰州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融合,随着第一、二产业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降低和第三产业的明显升高,消费配送等物流活动必将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加快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将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泉。

(3)贯彻物流发展系统性的思想,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现在物流管理的多部门领导、协调困难的局面,建立一个物流发展协调机构;依靠行业协会的力量,由行业协会承担物流数据的统计、物流市场的调研和物流政策法规的咨询等工作,政府不便协调的问题可以由行业协会在业内协调解决。

3.2 紧抓机遇

(1)紧抓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工业强省需要物流水平的支持,要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发展新的物流手段,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换,积极改变物流发展模式;更新观念,要认识物流不仅是“第三利润源”,也是“成本中心”和“服务中心”[3],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运营企业,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以供应链管理角度和物流流程再造的思路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使传统物流业得以升级改造,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从而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2)紧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强物流设备的现代化、信息化。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存在着几种观点:系统论、成本论、物流机械水平论等,各有其成功的地方。我们要什么样的物流系统,必须坚持自己的省情和企业具体情况,适度的硬件投入,加快系统性建设,以成本核算作为运营的核心。在信息化方面,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与企业的物流系统对接起来,当各个企业的内部系统与信息平台对接时就可以发挥其最大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物流发展的先导,从国外的经验看每一次物流信息的改进都能够使得物流运作速度以倍增。

(3)紧跟城乡一体化步伐,为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在一体化过程中得到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按照国家整体物流规划和已经形成的物流发展梯次,紧密地与西安连接起来,完成甘肃—西安为中心的物流圈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与其他省份做好协调,精心研究规划出覆盖西部地区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的物流基地。反映平战结合的基本构想,力争提高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未来规划中将省会兰州变成一个西部物流的重要基地。加快专业化物流发展的研究,以完善物流配套设施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3.3 大力发展农业物流

行业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甘肃省属于种植业占比重较多的地区,其中河西地区的小麦、中部的蔬菜和南部的药材、东部的果品都需要专业化的物流技术,加快农业物流的专业化发展是甘肃省物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措施还有很多,如加快全方位的物流宣传、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和使用物流新兴技术、走绿色物流之路、大力发展城市配送等,这些措施与其他地区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交通史志年鉴编写委员会.甘肃省交通年鉴[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庆松.第三方物流——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构建 篇3

甘肃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由于多样性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蒙古、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横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主要以内陆干旱、半干旱为主,水资源主要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也是由于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为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产品不仅色香味美,而且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虽然甘肃农业发展的条件与整体环境欠佳,但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以河西地区为主的酿造原料和制种产业,以中部地区为主的肉羊、中药材和马铃薯产业,以陇东地区为主的肉牛、苹果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010年底,全省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 700万亩,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与此同时,随着市场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甘肃特色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丰富,特色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多,流通规模逐渐扩大,有力地帮助农民销售了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保鲜技术和设施有很大的提高,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5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羔羊肉、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前五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苹果汁、干酪素、瓜子、制种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甘肃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流通量大,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甘肃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客观科学的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进特色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比较盲目。甘肃应该在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初期制定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便能够很好地把握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从而做出合理、科学地评价和决策,同时更好地推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

2.1 目的性原则

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衡量特色农产品流通状况,找出制约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并进行改善,最终实现特色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和流通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科学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对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真实地反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运行规律,为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综合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指标的设计应力求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同层面反映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综合情况,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2.4 针对性和规范性原则

由于甘肃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多,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使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广泛性以及时空性等特点,因此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地结合甘肃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的现状。

2.5 可操作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力求达到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洁,使之具有实用性与推广性。因此,指标的选取要有可操作性,含义明确且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易得,能够用简便直观的方法和模型求解。

3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

3.1 基础设施建设

拥有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先进的物流技术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前提,甘肃应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为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3.1.1 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率

由于物流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方法原始,仓储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效益难以提高。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左右,超过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甘肃粮食产后损失率高达7%~11%,马铃薯产后损失率为15%~25%,苹果产后损失率为15%~20%,蔬菜产后损失率超过20%,每年产后损失的粮食达400亿斤、马铃薯损失量达800万吨、苹果损失量达340万吨;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损失率则被控制在6%以下[2]。因此,必须加快改造冷藏保鲜技术,以使供应链管理保持竞争优势。为了推动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必须加强冷藏库和保鲜库的建设力度,扩大冷藏货运车辆的运营,提高冷藏货物的质量。

3.1.2 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由于甘肃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乡村公路建设滞后,公路运输能力和通达深度还比较低,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流通。2007年酒泉市的洋葱产量在65万吨以上,本地企业收购加工10万吨左右,铁路外运只有5 100个车皮,约30万吨,其余滞销本地。

“十二五”期间,甘肃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公路扩容改造。2015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 600公里。农村公路网基本建成,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路[3]。同时,甘肃加强对外通道和省内通道建设,注重农产品的铁路运输力。

3.1.3 创办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开发物流园区[4]

创办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开发物流园区是甘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甘肃在各个区域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了一批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市场,如定西的马铃薯交易市场,陇西县的大型国家级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陇南等中小型集散市场和季节性产地市场。而且陇西药材交易量已经占到全国交易总量的20%左右,其中一些药材如柴胡、甘草、当归、大黄、板蓝根等,交易量已经占到全国交易总量的50%以上。中药材的商品化率约为90%,年交易额已经达到25亿元,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

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专业和规模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区投资1.5亿元,占地340亩,已建成仓储中心、检测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并已开始运营,建成新型中药材仓库12栋,仓储面积达29 400平方米,组建成立了甘肃省最大的中药材物流货运协会,现有会员50余家,实行专线经营,着力打造规范而强大的中药材物流品牌。

3.1.4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纽带,如果没有物流环节信息的及时供给和通畅,就没有物流活动的管理效率和时间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率[5]。

甘肃已经建立了多家农业网站,如甘肃经济信息网、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甘肃农业信息网商务版等,各个县市区分别建立相应的农业网站,部分龙头企业和具有特色产业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网站。另外,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电信查询平台“118114”等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

3.2 管理水平

3.2.1 完善流通体系

传统农产品的物流主要途径是: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经过这么多的流通环节,不论是在流通效率上,还是保险手段上都不能满足新鲜特色农产品的物流方式。由于特色农产品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当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产销脱节,加工能力欠缺,造成了产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

3.2.2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甘肃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人才是促进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物流专业培训和教育,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拥有一批掌握先进物流技术、具有先进物流理念的员工队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解决物流业发展缓慢及物流人才不足的问题,甘肃应加大物流教育的投入,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具备条件的院校申请开设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通过特色农产品物流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2.3 优化管理流程

特色农产品物流价值的实现是空间、时间和新增附加值的统一,在整个流通中贯穿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交叉循环。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主要关注的是仓储、运输、配送、加工等各环节的合理性实现,从而影响整体物流管理优化。

3.3 技术水平

3.3.1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在特色农产品的产后物流过程中,其筛选、包装、储藏、保鲜技术上都遇到了普遍的难题。许多小生产方式下的农户无法应用现代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流通量和流通半径,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产后流通损耗非常严重[6]。

3.3.2 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标准化程度

农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困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约特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措施,规范农户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技术标准;结合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建立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实行专营[7]。

3.3.3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组织力量,并将成为农户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和谐对接的主要桥梁,实现“农超对接”,需要在科技服务方面建立以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成套技术示范培训体系,既能推动特色农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又可实现成熟适用技术的高效扩散与应用[8]。

2010年底,全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4 800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3个,农民会员和非成员农户140万户,组织统一销售农产品达到83亿元,专业合作社总收入达到62亿元[8]。专业合作社以其开拓市场、组织、服务等优势,帮助农民推销产品、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据调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其人均年收入比当地年均收入高出20%,充分显示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

4 结束语

从甘肃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进程来看,甘肃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为进行特色农产品物流的评价、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7(1):211.

[2]王朝霞.国家安排7千万元用于我省农产品初加工补助[N].甘肃日报,2012-07-03(03).

[3]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甘政发(2011)21号,2011-02-14.

[4]彭会萍.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体系构筑[J].电脑开发与研究,2010(1):28-30.

[5]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冯蛟.特色农产品物流管理方向的探讨———以宁夏枸杞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2009(5):90-91.

[7]马丁丑.加快甘肃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0(4):7-8.

[8]李晓锦.基于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体系[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6):76-80.

甘肃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 篇4

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是以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优化整合,确保储运过程中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使农产品的流转更加顺畅,降低流转过程中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

1 甘肃农产品发展现代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卓有成效的结构调整与市场开拓,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显著,无论是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基地的建设,还是农产品市场的延伸,都使农业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展示,形成了相对成熟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产生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本文主要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鲜活农产品的角度简述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粮食作物物流

甘肃省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及小杂粮等,小麦物流主要体现在产前的农资供应环节和生产种植环节,主要由甘肃省内的河西地区流向粮食短缺的中部和陇东、陇南山地区,同时国家粮食储备系统也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

甘肃省的玉米物流可分为普通玉米物流和玉米种业物流,其中玉米种业是玉米物流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玉米杂交种子主要由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武威等优质制种基地流向以东北和黄淮海等玉米生产地带为主的全国各大玉米生态区。

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产量居全省第一位,马铃薯物流可分为种薯物流、商品马铃薯物流和马铃薯加工产品物流三大类。种薯的流向主要由繁育基地向省内外马铃薯主要产区流动。商品马铃薯由于易在收获和运输中受到损伤,普通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冻害,需对马铃薯的运输、储藏、包装等环节进行合理组织,以降低在途损耗。加工用马铃薯多以加工品形式流通,包括马铃薯初加工食品和变性淀粉,聚乳酸等深加工产品,马铃薯加工产品物流对加工物流的组织要求高,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科学设计。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啤酒大麦的最优产区之一,啤酒大麦物流主要为麦芽加工物流,从河西地区向省内外的麦芽加工厂流动。由于甘肃省的啤酒原料产量大,而甘肃省内啤酒生产企业不多,因此麦芽的市场销售对外依存度比较大。

1.2 经济作物物流

甘肃省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棉花、油料、甜菜、黄花菜、黑瓜籽等。甘肃省现有药材品种9 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目前甘肃省内已建成各类中成药生产厂和提炼厂,使得中药材物流开始由传统的药材原料种植物流向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加工物流延伸,但中药材的加工率不高,药材物流仍然以中药材原料物流为主。

甘肃省的棉花种植区域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武威市和酒泉市,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总产量的逐步提高,河西地区形成了一批以棉纺为主的加工企业,其加工能力约占棉花生产总量的80%,目前棉花物流主要由广大棉农流向轧花企业和棉纺企业。

甘肃省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和胡麻两种,油菜主要分布在庆阳、天水、张掖、武威、临夏、陇南等地,胡麻主要分布在平凉、定西、庆阳、兰州等地。甘肃省油料作物分布比较分散,油料作物物流的流向主要是由广大种植农户流向植物油加工企业。

1.3 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包括蔬菜、瓜果、鲜切花和畜产品,多以鲜品形式出售,具有水分含量大、易腐、不耐贮藏的特点。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被国家定为全国的蔬菜基地,蔬菜物流主要是从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渭河流域、成徽盆地等五大蔬菜基地向全省各大中城市流动,跨省的蔬菜物流除了周边省份外,每年秋淡季节还向南方各蔬菜需求大省输出100多万吨新鲜蔬菜。同时省内也已经形成规模较大、功能较为齐全的蔬菜销售中心。

瓜果物流主要是以鲜品的形式进行,极大限制了运输的半径和周期,瓜果农产品对于产后保鲜、冷藏技术及相关的运输储藏设备的要求比较严格,对物流管理要求极高。目前甘肃已形成了规模化的水果产业带、干果产业带及花卉生产基地,针对其物流量大,时间性强的特点,需要在运输和储存环节配备了一定的专业保温、冷冻和冷藏设施。

畜产品包括肉制品、奶制品和禽蛋等,畜牧业在甘肃省的农业产值结构中居第二位,畜产品极易腐烂变质,必须采取冷藏冷冻措施,进行冷链运输,对物流设施和物流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

2 甘肃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理环境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发达,运输成本高于其他省份,而且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于其他省份。目前甘肃农产品的物流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物流业起步较晚,长远规划不明确

甘肃省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农产品生产部门对现代物流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将物流管理提高到农产品经营战略的高度,政府也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对提高地方农产品竞争力,改善地方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

2.2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横向协调机制暂未建立

现代物流服务市场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物流资源自由交易,目前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各相关功能环节的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硬性切断了资源间的横向联系,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这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使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2.3 物流供给主体多元化,但有效供给不足

甘肃省现有物流企业以私营、个体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为主,企业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另外,物流市场上还有一部分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粮食储运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企业以及由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拥有大面积的库房和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但经营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意识,物流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2.4 地方经济基础薄弱,物流需求有限

甘肃省经济实力较薄弱,农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农业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由于经济总量的限制和农业发展缓慢的状况使得农产品物流的市场需求动力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制约了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

2.5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在货物运输设备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存在同类货源上的盲目竞争,物流装载器具标准不统一,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缺乏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

3 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的探讨

3.1 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逐步提高运输供给能力

近年来甘肃省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针对内陆腹地的区位特点,水路运输受到先天条件的制约,多式联运也受到了极大地限制,甘肃省提出完善的铁路路网建设,加大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投资,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战略。截止2007年底,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9.1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 320项13 904公里,74.3%的乡镇通了水泥路,63.7%的建制村通了等级公路,22.1%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截至2008年底,甘肃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 093公里,其中双线铁路1 580公里,电气化铁路1 667公里;铁路完成货运量4 545万吨,周转量992亿吨公里。2008年,先后开工建设了兰(州)渝(重庆)、西(安)平(凉)、天(水)平(凉)等铁路项目,在省境内建设总里程达到800公里、总投资530亿元。另外,按照铁道部中长期规划,在兰州建设集装箱中心站,并配备各种专业设备,兰州集装箱中心站作为甘、青、宁三省区唯一的中心站,东连西安中心站,西邻乌鲁木齐中心站,南通成都中心站,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做了准备。

3.2 发展甘肃特色农业,拓展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甘肃省针对地区欠发达的现状,坚持发挥资源优势,随着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产业区域布局合理、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3.3 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现有物流企业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作为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的产物,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供更完备的物流服务,为此应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迅速转变。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进物流的现代化。

3.4 改造物流技术设备,提高农产品物流质量

甘肃省的物流技术还十分落后,在包装技术、集装运输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和冷藏、冷冻技术等方面设备投入不够,农产品物流的质量不高。针对蔬菜、瓜果、鲜花等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时间性强的特点,在运输和储存环节应配备有专门的保温、冷冻和冷藏设备,使用集装箱和托盘等装卸设备,提高运输装卸效率,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品质。

3.5 建设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平台

随着农产品发展现代物流的推进,甘肃省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规划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形成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硬件平台及信息化系统网络平台,促进农产品物流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立专业性配送中心,在优势农产品产区建立综合性配送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若干配送站,以此打造出服务全省的农业物流配送网络,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

摘要:在阐述了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指出甘肃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模式。提出了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拓展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空间,改造物流技术装备,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建设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网络平台等具体措施,为甘肃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省,农产品,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08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R].甘肃:甘肃省统计局,2009.

[5]刘全喜.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篇5

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先进、便捷的信息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 对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农业生产品在网络上的买卖, 对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极大地促进作用[1]。通过开展电子商务, 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 可以拓宽销售渠道, 促进农产品销售,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 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基本具备了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2]。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 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的甘肃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3]已经开通。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性、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特点, 决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以可靠和高效地物流做保障, 物流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1 农产品物流及模式

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分销、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程序的有机结合。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是物流量大、范围广;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时间性强、易腐易损。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与一般物流有较大区别。

国外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归纳起来有三种[4]。东亚模式, 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是韩国和日本, 它们的流通渠道主要是批发市场, 其实施手段主要是拍卖制。北美模式, 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该模式的农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 其直销体系相当发达。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特点一是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 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二是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物流环节多、物流技术落后、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甘肃省在全国属于经济落后省份, 劣势明显。因此, 要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发展适合甘肃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甘肃省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啤酒大麦、苜蓿草等5个产业和产品面积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因此形成了马铃薯物流、制种物流、乳品物流、中药材物流等特色物流, 也衍生出了一些特色物流模式[5]。

1) 中介者为中心的物流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契约在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这一中介组织间加以联合, 农户负责提供产品, 由中介者负责销售;

2) 政府+经纪人的物流模式。由政府组建的行业协会和处于市场终端的经纪人形成契约关系, 经纪人根据各地市场需求, 向行业协会下订单, 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农产品货源, 并统一协调物流运输。定西地区马铃薯物流属于这一模式;

3)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以某一龙头企业为主导, 由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或管理实力带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 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战略联盟, 最终形成完善的产供销系统。河西走廊的制种物流属于这一模式;

4) 核心企业+配送中心物流模式。目前乳品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2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活动包括物流、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四个要素, 电子商务的最终成功依赖于物流。目前我国典型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有以下几种[5]:

1)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模式是指企业的物流活动全部由企业自身组织管理的模式。企业自身物流的优点:第一, 企业可对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 可在改造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的基础上盘活原有物流资源, 带动资金流转, 为企业创造利润空间;第三, 避免多次交易花费以及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第四, 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第五, 企业可以自主控制营销活动,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企业自营物流的缺陷是企业必须具备与自身生产能力相符的运输能力和仓储容量, 然而市场供需量存在不可预期的波动性, 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物流管理难以专业化;

2) 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把自己需要完成的物流业务委托给供需双方之外的其他物流企业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优点:一是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委托给物流公司, 更利于企业发展;二是企业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加速资本周转。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高, 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下降;三是专业化物流公司利用其健全的物流网络, 先进的物流设施和专业的运作能力, 可以给顾客提供多样的服务。第三方物流的缺陷是企业无法直接控制物流, 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第三方, 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 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 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 为了实现自身物流战略目标, 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物流联盟的优势:一是大企业通过物流联盟可以迅速拓展市场;二是可以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风险。联盟企业在行动上有一定协同性, 对于突如其来的风险, 能够共同承担, 提高了企业的抗风性能力;三是物流联盟能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过联盟, 能够在物流设备、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方面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 从而使企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联盟的缺陷是选择更换物流伙伴比较困难, 长期经营效率有待于提高。

3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因素

如何构建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采购商之间精确、快捷、安全、高效运行的物流模式是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因素。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6]:

1) 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有充裕资金且货物配送量较大、送货方式单一的企业, 可投资建设自营物流, 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对于受规模、资金、人员等限制的中小企业, 比较适合选择第三方物流;

2) 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网络资源。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物流管理能力强、且有丰富网络资源的电子商务企业比较适合自营物流模式。对于物流管理能力较差的电子商务企业, 如果其物流子系统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占有主要位置, 应该选择物流伙伴组成物流联盟, 反之则适合选择第三方物流;

3) 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费用。电子商务企业要对各种物流模式的总成本进行全面判断, 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模式;

4) 企业物流服务竞争力。在电子商务时代, 只有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才能提高物流服务的竞争力, 为电子商务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如果企业能够提供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 可以选择自营物流。反之, 就应该选择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模式。

4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

目前,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的。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作为中介, 既给农户提供商家信息、农资信息、产品供求信息, 又给企业提供农户信息、产品供应信息[2]。政府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者, 以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保证参与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合法开展商务活动。政府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提供者和监督者, 并不参与商务活动, 因此不能依靠政府建立物流系统。农产品的销售方, 不论是农户、合作社, 还是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都没有资金和实力建立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是当前比较可行的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构成主要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运输配送企业为母体, 通过拓展业务, 涉足其它物流活动;另一类是随着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综合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以民营为主, 规模较小, 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

依靠第三方物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面临以下问题:

1) 物流配送成本高且服务网络亟待形成与整合。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未形成大型的、有实力的、拥有跨地区甚至全国性网络的物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存在“小、散、乱、差”的现象;

2) 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企业的数量具有一定规模, 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数量很少。企业的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对于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 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 速度降低和成本上升, 影响电子商务的效益和竞争力;

3) 政府及企业的重视与认识程度相对欠缺。物流业发展涉及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方面, 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 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的协调战略思维;

4)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通晓现代经济贸易、现代物流运作、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立足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逐步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现代化物流园区, 政府通过税收和贷款优惠, 鼓励和吸引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 进行资源整合, 提升物流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构建以物流园区为中心, 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2) 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加大农产品物流信网络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通过设立专题研究项目, 支持软件企业开发实用的农产品物流软件;

3) 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强化政府的调控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 尽快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通过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组建物流联盟, 发挥各方优势, 整合各方资源, 共同协调发展。在做好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 积极拓展增值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

4)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整合省内高校物流专业的教育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 培养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培训, 是他们掌握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甘肃物流企业 篇6

据悉,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 驻兰州新区首趟国际货运班列“兰州号” (兰州-阿拉木图) 满载着2 500t机电设备等“中国制造”, 近日从新区北站正式发车, 开往2 683km之外的阿拉木图。中亚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 为甘肃省企业“走出去”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通道。值得关注的是, 甘肃省将借助中亚国际货运专列,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面向欧亚大陆打造建材等大宗材料物流平台。

作为全国第九条、甘肃省第二条内陆国际货运班列, “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是兰州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进入国际货物联运体系的重大项目。“这条内陆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营后, 兰州将成为通往中西亚及欧洲最便捷、最高效的陆路枢纽”。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表示, 这是兰州市扩大向西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迫切需要。兰州市将着力推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国际港务区、集装箱中心的建设, 打通中西亚和欧洲的物流通道, 不断拓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商贸、金融、能源、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甘肃: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篇7

从2011年1月7日起, 甘肃省为201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和办理退职的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此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受益人数有70多万人, 人均普调水平达到180元。

此次调整保持了与前几次调整的连续性, 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普遍调整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 调整水平仍按照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全国平均水平为140元。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 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 (职) 人员、高龄人员进行了特殊调整。

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 全省各级人社、财政等部门要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无遗漏、无差错、无延误”, 按时将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史秉恒) ■

上一篇:水利发电下一篇:专家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