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

2024-05-02

和谐管理(精选十篇)

和谐管理 篇1

学校管理, 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而和谐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所以学校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 充分尊重人的地位、价值、需求及情感, 通过理性民主的决策来营造和谐学校管理的氛围。

一、和谐管理, 首先是管理者的和谐心态

管理者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 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 所以首先应学会自我超越, 保持和谐的心态。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的本身, 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作为学校管理者, 如何看待自身和教师身上的这些因素, 是其实施和谐管理的前提。如果盯着教师们的不足, 自己心里不舒服, 教师心里也不愉快, 那还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反之, 具备子舆的和谐心态, 坦然、喜悦地去接受、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缺陷, 不自暴自弃, 顺应客观充分发挥自己、他人独特的潜能, 化劣势为优势,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就能成就和谐管理。

二、和谐管理, 要着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于学校, 就是其所有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彼此之间信任、理解、相容的关系, 是学校内聚的粘合剂, 是领导、师生和谐团结的基础保障。因此, 学校必须着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 每一位教师都是有个性的, 他们渴望关怀、彼此尊重;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 他们期盼聆听鼓励, 施展才华。没有人喜欢忽视人文关怀的冷漠管理和专制型的家长制管理, 所以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教师, 尊重教师,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服从领导的正确安排, 与领导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 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当然, 管理者要想教师所想, 急教师所急, 努力让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智慧的导师, 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 成为遮风挡雨的“大树”。

其次,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至关重要。教师之间的勾心斗角与互相拆台,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也有违师德。因此, 管理者应该成为领头雁, 使得教师在他的带领下, 就像“雁群”一样, 目标一致, 具备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进而相互扶持, 和谐成长, 共同寻找教育“春天”。

再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的关键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仅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也是让学生爱上学习、健康成长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了解尊重学生, 信任珍爱学生, 宽容欣赏学生, 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细微的举止言谈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最终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造就和谐的人才。

三、和谐管理, 需要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和谐管理, 首先需要营造和谐怡人的校园环境。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教师的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 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校园———教师与学生朝夕相伴的地方, 如果它是美丽的、洁净的、温馨的, 师生的心情也将是愉悦的。

其次,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石和依托。在注重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 管理者更应着力凸显人文环境的营造。可谓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促进是和谐管理的一条暗线。一个有形的充满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艺术美的校园环境, 就会变化成一种无形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师生的情操, 启迪着师生的智慧, 它有一种无形的巨大的能量, 以和谐的方式, 推动着师生的发展。

回到和谐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上来,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感觉到自己是主人, 有了丰富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 学校才能有真正的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而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又必将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和谐管理, 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制度

和谐管理, 自然也离不开约束。学校的各项活动要靠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来保障, 但一味地强调制度有可能使管理陷入尴尬的境地。学校管理, 要淡化“管”突出“理”, 管理的氛围要民主和谐, 管理的制度要人性化。

既然班级建设中可以师生共同讨论, 制定“班级公约”, 为什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成为“学校共约”呢?管理者要努力在教师中建立一种“有威信、没架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 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情感关系, 即在管理中要尽一切可能关注教师的需求, 充分发扬民主,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 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张扬个性, 发挥潜能, 共同参与到“学校共约”的制定中来。这样形成的民主和谐的制度公约, 严肃与人情的温馨结合, 谁还能不认同呢?由此, 全校方能拧成一股绳, 学校工作自然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开展。

班级和谐管理与和谐班集的创建 篇2

张绍兰

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也是严峻的。作为班主任只有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不断地向有经验的同行和领导学习,并大胆实践与摸索,为培养良好的和谐班集体而努力。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体呢?我就以下几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肤浅作法和体会。

一、尊重、善待学生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中国数千年历史,善良的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被视为崇高而且神圣。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的内涵就扩大了,承担了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和健康人格的重任。教师面临的也不再是“个人尊严”下的绵羊,而是在蜜糖里泡大的被家庭宠坏的一代。他们单纯、幼稚、热情活跃、生气勃勃。因此,他们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他们是幸运的一代,赶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高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因此,他们不喜欢老母鸡呵护小鸡那样的小心有余。他们喜欢的是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的是能言善辩、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力争做到两点: 首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

其次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个性,改正过失,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对于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

现在的孩子普遍自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能宽厚待人。这表现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出言不逊,动辄大打出手,拳脚相加。以此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我班女生涂天凤,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正确的引导,平时不注重个人卫生,很远就能嗅到刺鼻的怪味。同学都孤立她,她自己又不能正确处理;闹出很多矛盾,甚至一度家长打电话反映说她回家又哭又闹,不想读书了。在处理闹矛盾的学生时,我给学生讲“宽容与接纳是美德”。让学生多做自我批评,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以此来培养学生宽厚待人的精神,学会以宽容和大度之心对待周围的人。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努力,她放弃了缀学的想法,改掉了不良卫生习惯,基本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们也较好地接纳了她。

二、把微笑和真情送给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首先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谚语说得好:“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 潘酋冲,经常惹事生非,动则打架斗殴,给同学取绰号,课堂起哄。怎么办呢?单纯训一通吧,不行!当然训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并且经常训他,反而当成了耳边风;家长请了多次,也是无济于事;从与家长的联系中了解到----其实家长也很头痛对子女的教育,照家长的话说是“打也打了,是那些方法都想尽了,就是没办法让他改好”说实在的,家长并不惯着、也不溺爱。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本组扫地时,他做得又快又好,有时还帮别的组扫地;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另外成绩也还算中上。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夕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今天自习课自觉学习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

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基本上按要求做的,但讲了一会话。”我还是笑着对他说:“以后力争用好每一堂自习课哈。要学会自己管好自己哟!”“这几天又跟同学闹矛盾没有啊”,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还让他担任小组长,久而久之,他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有序举手发言,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行为上也有了好转。

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时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其次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比如,学生病了,我先送学生及时就医,再打电话通知家长;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她)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穿着打扮上,让学生有学生的样子,不准跟风赶时尚,从我做起,给学生做表率----不穿奇装异服、不留奇须怪发。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用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如同家长,如果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鼓舞着,那么这个家庭就是温馨的。

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地投入,我总是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前面我也谈到的潘酋冲、涂天凤等,一开始害得我整天得处理他们的事,其它同学都不喜欢他们,有时我也气极了,但静下心来想,如果我的子女也是这样子,我也希望老师能耐心地帮助他。目前尽管效果不太好,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但我认为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我也认为值!

2、严爱优等生。优生,是各科老师都喜欢的。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心胸要宽广,心理要健康。在阳光下生活,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前进的风帆。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有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种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四、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班集

班集是个家,要想家庭和谐,就要让每个成员(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如何培养呢?那就是以活动为载体,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话一点不假。多年的班务工作我得出的体会是:不要怕活动挤占时间,更不要怕活动耗费精力,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得到锻炼,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彰显,才能发现一些平时你不曾了解的东西,才能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得到培养,班集的凝聚力才能得到提升,为良好班集的形成和达成班集的终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如为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爱心,结合为“吴小江”老师募捐,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了一堂题为《点燃生命之火》的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主动捐出零花钱,有的甚至从生活费中挤出部分来捐赠;捐赠金额为全校之首。再者,当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

养成了自我中心,个人意识严重,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我又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堂题为《有礼貌,讲诚信,争做文明中学生 》的主题活动,同学们深受教育,行为习惯和班风明显好转。针对学生普遍吃不得苦,做事拈轻怕重,缺乏自信,缺乏恒心和毅力,遇到困难就回避的现象,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自强不息,争当小主人》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自强不息是一种美德,激发了自立自强的热情,培养了自强精神,懂得了自立自强的意义,知道了生活中应该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立志进取,坚韧磨练,养成自强的品质。

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各种行为、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参差不齐。通过多次活动后,班集凝聚力增强,集体意识浓厚,正气得到申张,一个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初步形成。

五、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

我引导和鼓励班委大胆管理,时时肯定他们的工作,并告诉他们当班委的责任和意义,我还采用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有当班干部(不一定是班委)锻炼的机会,也体会管别人与被别人管的不同滋味,这样,当过班干部的同学或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当上班干部也增强了动力,实现了自我管理,成绩提高了,小毛病也改掉了不少,这样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也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班上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此外,结合德育处的工作要求和《守则》、《规范》在班上实行操行评定制度,分成几大部分,在全班开展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班集目标,召开班委会讨论形成定稿,实行积分制,学月、半期和每期末兑现奖惩。这样学生的日常各方面都有条文可依从,班干部管理也有章可循。

六、塑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要想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就得使学生信任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强化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班级管理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七、以“勤”作铺垫、“和谐”从小事做起

事无巨细,班主任应该到场到位,多与学生相处,突出一个“勤”字,做到“手勤、眼勤、嘴勤、腿勤”。才能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从而使问题在不是问题的时候就得到解决。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在做好以上几点工作外,还采用以下方法:

1、提一个小要求,对于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从不提过多或过高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先提出一个要求,加强上课铃响迅速进教室,安安静静坐好等老师上课,这一要求做到后,提另一个小小的要求,这样下去,学生慢慢地克服了缺点,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2、实行“一帮一”、“一盯一”,要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差学生,如好学生负责督促、辅导差生,差生努力向好学生学习,整个班级你追我赶,学习风气有了较大改观,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

3、每个学生找一个竞争对手,比学习、比纪律,这样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弱的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进步较快。我用这样的方法,在科任教师的大力配合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班集有了较大变化,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只有在实践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去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工作才能不断跃上新台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和热血,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班主任!

新科学管理与和谐管理 篇3

数年前,张新国博士对我说:“十多年前,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的高管在管理方面的对话显得很困难,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共同语言。”这句话是我国新型工业管理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张新国博士是航空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专家,也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高管。他重视实践,也重视理论研究。他在控制领域获得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并成为博士生导师,然后他又获得了管理学的博士学位。因我出身自然科学、并受过系统工程的研究训练,与他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并深感中国人管理的随意性和企业科学管理方面的欠账太多,所以我们也常常探讨针对传统科学管理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挑战及其应对机制、相关理论和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思考,新国博士完成了他这本管理学术专著。

本书分析了我们目前所处的新型工业化时代企业面临的复杂多变环境带来的挑战和环境的高动态、多维度、复杂性。提出了流程能力的解决思路,所谓流程能力是指广义上不依赖于具体环境背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种能力不因环境背景变化而丧失反而会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积累和提升。分析了四种主流的管理变革方法,并指出流程主导的共性。通过流程管理思想解决业务和IT的分离,使流程主导的管理变革具备了技术上的手段。从流程的角度对组织进行了新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内嵌流程型的组织架构。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流程价值观的建立,并研究了几种主流管理变革方法是如何在流程主导下综合与协同的。

本书的结构,是以法约尔和孔茨(一直到哈默)等人的理论为底线的;本书的思路,是以泰罗式的理性精细研究为底线的;本书的方法,则是以系统论和数理工具为底线的。这种鸟瞰式的思路不仅较好地包容了现有的管理学说,而且使流程再造、价值链分析、六西格玛等新兴管理技术恰当融入其中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纲举目张”,以流程为纲,是本书显著的理论特色。传统科学管理已经受过行为科学的洗礼,新科学管理如何在流程为纲的指引下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还有足够的研究空间。在人类行为研究方法论上有两大倾向:一类是科学主义的,运用科学方法(指狭义的准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行为,放弃不能用科学方法测度的心理方面,力求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原理式说明,不管是从组织角度入手的西蒙等人(决策学派),还是从个人角度入手的斯金纳等人(行为主义学派),都是倾向于科学主义的;另一类是“不大科学”的,运用体验、思辨、归纳、甚至演绎等方法研究行为,如麦格雷戈、马斯洛等人,他们更重视心灵、超验、甚至宗教式的东西,他们的研究结论往往不能得到实验室式的“科学”证明,但却能在经验和感受中体会到。新科学管理在如何汲取这类研究成果上还有探索的空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已渐渐从科学管理领域转向了强化治理、制度、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在我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中,科学管理只是“谐则”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工具,而人类在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模糊环境和问题面前,更需要的是方向、定位(“和谐主题”)与能动致变(“和则”体系的运行目的)。

安全管理和谐管理 篇4

一、树立和谐化的安全管理理念

新时代安全管理新的理念-和谐与人性化的管理, 安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生产, 企业生产中涉及到三个因素:人、机 (物) 、环境, 安全生产就是要达到人、机 (物) 、环境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当前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在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引入“和谐”的理念, 安全状态其实就是人、机 (物) 、环境三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和谐, 和谐利于稳定, 和谐促进安全。

和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有序的状态。在和谐管理中, 各管理要素、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乃至管理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超乎一般的协调关系状态, 各管理要素不仅要互补匹配, 在最适宜的时间, 以最适宜的结构、最适宜的方式谐调在一起, 而且要相互融合, 浑然形成一个有序的状态, 达到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可以这样理解, 管理主体指的是我们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 管理要素中就包含着我们的安全三要素, 管理对象指的是人、机 (物) , 管理手段就是我们的制度、标准、规定等。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三个因素之间的和谐,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有必要树立一种和谐化的管理理念。

二、树立安全管理与育人同步的理念

在人、机 (物) 、环境三者中, 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安全管理的和谐, 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提高操作者的思想文化素质, 是控制其不安全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 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 要尊重人, 关心人, 以人为本, 也就是要树立“做事先做人, 安全也育人”的管理理念, 人的思想觉悟高了, 也易于接受各种先进的理念、制度、标准等, 而要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关键是人的思想上的转变, 可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大的跨越。如何做到转变人的思想观念, 也就涉及到了思想教育工作。

安全生产离不开检查, 在检查的同时辅助安全教育, 结合当前社会形势进行教育, 不能只是为了安全生产而去抓安全, 为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安全工作离不开其他工作的辅助, 试想一个高素质的人, 也一定愿意去学习, 愿意去帮助他人共同实现安全生产, 通过检查一个点, 一个点安全工作搞好了, 以点带面, 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冀生先生曾在07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企业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论述中讲到:各管理要素融合集成后, 其管理的总成效较大地超过了各单项要素之和, 说明各管理要素能相互推动。那么可以这样说,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单纯讲安全搞安全, 更要和思想教育挂钩, 要密不可分。和谐管理就要确立安全教育更要“育人”的理念。培育合格人才, 要从思想上, 安全行为上、工作进步上都要合格才是真正的合格人才。

三、人性化的安全管理理念

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各级管理者要求被管理者去执行规章制度, 而被管理者却是“不情愿”地、甚至是反抗地去执行规章制度。而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管理上、精神上、思想上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善于辩证地看待安全规章制度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平安和安稳”, 共同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实现“以人为本”, 既要“保证人的安全”, 又要“依靠人保证安全”, 达到“和谐管理”。以前, 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处罚, 但指望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来杜绝“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有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 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 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 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为了增强管理效果, 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钢性制度的同时, 注重人性化管理方法的使用。安全管理者只有注重情感投入, 采取亲情教育法, 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 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 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细微处见真情”, 更能感化人心, 以便和谐一致, 团结协作, 促进安全管理, 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使每一个职工能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安全不仅是自己的幸福也关系到家庭的美满, 要努力形成一种个人、家庭保班组, 班组保矿区, 矿区保中心、中心保全局、全局保社会的大安全格局。从而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 使其劲往一处使, 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 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促进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的几项措施

1) 安全教育和培训

要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 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 既要通过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 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简报及网络等多种途径的作用, 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 推陈出新, 注重对员工的“情感教育”, 使员工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安全的约束和强制性, 以一种积极的良好心态接受,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 事事讲安全, 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 进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2) 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企业员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调动, 要靠安全管理人员的挖掘和引导, 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企业可以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 对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 反之要进行物质惩罚。也可以搞评选安全标兵、安全之星等安全活动, 对入选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做好安全技术改造

注重硬件的保证作用。硬件即企业为预防事故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工作环境达到本质安全的作用。生产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 它们直接影响工作班人员的安全。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硬件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保证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 主要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 (2) 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 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 (3) 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

4) 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抓安全工作不是哪个人、哪级领导、哪级部门的事, 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 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 将安全管理辐射到企业生产的各个角落。要自上而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网络, 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并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5) 做好安全规范工作

一是对人的规范, 通过安全法规培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信誉的理念。通过岗前培训、日常检查等活动来规范人的安全意识、科学管理方法和应急处理预案, 落实法律责任, 增强人的责任感。二是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 来规范人的行为。落实每位员工的安全责任, 制定科学完备的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并适时督促检查, 确保生产行为的安全可靠, 通过奖罚制度, 来表彰、激励安全责任强、安全行为规范、效果显著者。三是通过岗位技能培训考核, 使各类人员的技能达到安全标准, 确保人的行为规范安全。四是对物的规范, 通过安全性评价、危险源评估和安全技术改造保证“硬件”达到安全技术标准, 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6) 重视班组安全活动的作用

班组安全活动是基层职工可直接参与的一项活动, 班组安全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生动活泼, 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的安全活动。一方面可督促班组安全活动的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可帮助和指导班组安全活动的开展。如帮助讲解分析典型事故快报, 帮助班组同志理解和认识事故中深层次的问题;介绍“危险点分析”及“三级控制”的开展方法和体会, 并指导班组正确有效地开展, 以保证班组安全活动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五、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管理, 历来都是强制性, 约束性的,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关键是人的思想上的转变, 是认识上的一个大的跨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 只有思想上安全, 才会行为上安全;只有行为上安全, 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 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些管理人员在行政行为指向上, 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 违章冒险蛮干;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 预防事故, 可一些单位往往百般应付, 恐怕查出什么问题, 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要安全”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 不能看成是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 如果这种错误观念不破除, 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 那么, “我要安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和谐管理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一次这样的机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四化”管理促和谐》。

如果说,人类社会的主题是发展,承载着这样一个目标,又需要什么的环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和谐。

交织着矛盾和冲突的世界共处需要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需要和谐,维系单位良好风尚和家庭和睦需要和谐,作为公路的延伸、活动桥梁的汽车轮渡就更离不开和谐了。音乐和谐,使人身心愉快;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机关和谐,筑就事业辉煌。

作为交通人,我感到自豪,为拥有这样一个岗位而感到欣慰。对今后的人生,这——将是我实现价值的平台,是我走向更高的起点。

有人说它枯燥,但我知道单调的工作,是启涉社会发展的源泉。

有人说它平淡,可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更需要这样的平凡。

作为一名交通工作者,我感到的是荣耀,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领导班子,用他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在管理的发展上大做文章,全所步入了和谐的快车道。

去年以来,所领导一班人高举“和谐”的大旗,着力于“四化”管理,单位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真正品尝了和谐的味道。一是以人性化管理促和谐。针对船员业余生活单调的实际,将有线电视架到了船上,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针对香溪河水质较差,将自来水架到河边,彻底改变了几十年吃长江水的历史;安全警示语由“抢渡等于自杀”等生硬语言,变成了“为了您的安全,请减速慢行”等温馨提示。二是以规范化管理促和谐。长期以来,码头秩序混乱,社会反响强烈,所领导果断决策,多方筹资,增加隔离桩100个,减速30个,三角铁20个。不仅如此,还配备了3名路政管理人员维护码头秩序,一年来,公安交警到轮渡的出警率为零,赢得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我所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挤资10万元修建北岸售票亭,规范化程度大幅提高。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每个职工工作的行为准则,与考核紧密挂钩,形成了人人有岗位,人人有准则的工作格局。三是以民主化管理促和谐。所领导一班人精诚团结,遇事早商量,早通气,对于重大事项,还邀请一线时光参与决策。四是以制度化管理促和谐。近年来,我所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等5个制度,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已经成为大家工作的习惯。

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两个字——“和谐”,我们需要的是“和——谐”,我们盼望的是“和——谐”。

和谐的力量是无穷的。你瞧,车辆插队的没有了,刹车失灵的车辆没冲下河了,派出所的干警没来了,职工积极性高涨了,两天做的事一天完成了,局里组织的活动踊跃参加了,同事之间团结了,懒汉勤快了,住户乱建拆除了,生活工作环境变好了,心情舒畅了,劲头更足了……等等,等等。

人本管理促心理和谐 篇6

心理和谐举足轻重

记者:如何认识职工心理和谐在企业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王其增:心理和谐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工作态度,是人的一生追求。心理和谐状态事关人生事业成败,事关企业健康发展。只有在健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环境下,人才能将个人的成长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体现“人企合一”,实现共同进步。构建和谐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是关键、是条件,只有促进职工心理和谐,企业才能化解内部矛盾,轻装上阵,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近年来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团队精神为出发点,先后作出了《关于构建和谐企业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民心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六个协调”、“三个把握、三个防止”的总体要求,尤其在“六个协调”中,特别强调“企业发展要与职工发展相协调”;“凡是不能使绝大多数职工受益、得不到绝大多数职工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能出台,思想工作没做好,可能引发不稳定的政策不能出台,只保护局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的政策不能出台”。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融洽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践证明,职工在和谐状态下的生产工作能力比在心理不和谐状态下的生产工作能力要提高数倍。

心理问题防微杜渐

记者: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如何做到防微杜渐?

王其增:及时发现职工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力求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首先,切实关注解决职工生活问题。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公司党委针对企业经营生产有高有低的形势,每年坚持在不同区域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活动,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形成《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今年上半年,因局部开工不足,出现部分单位的部分职工息工问题。公司党委针对这一情况,及时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正在建设中的大同至包头电气化铁路施工一线15个项目部和作业队,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全面地了解掌握现场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公司党委及时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党政领导就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很好作用。

再就是在困难面前要向职工讲实情、说实话。公司充分利用内部网站、报纸、QQ群、橱窗、展板等宣传工具,深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认真向职工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并向息工职工寄发了1300余封慰问信或明信片,详细解释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向职工讲清楚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赢得了息工职工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司还积极筹措58.64万元资金解决困难企业的工资奖金,并视不同情况将职工息工期间的工资标准调整提高,缓解了息工职工的生活困难,平和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稳定了思想情绪。

关爱尊重是和谐良药

记者:关爱与尊重是促进职工心理和谐的两大良药,如何做到这一点?

王其增:我认为是两条,即将心比心;心连心。职工的和谐心理来自被尊重和理解,来自被关心和爱护。我多次在集团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要摸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切实把“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公司党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民心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等。按照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在工程任务紧张时,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大的节假日,公司领导都要亲临施工一线,看望慰问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与大家共度节日。2007年农历大年初一,我和总经理刘志远、工会主席蒋玉林等领导同志分别到北京维管段天津基地、首都机场快轨线三元桥工地、北京南站施工现场,给节日期间坚持施工的建设者拜年,并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使广大职工备受鼓舞。

公司工会还广泛开展“两节”即“元旦、春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九月金秋助学和对施工一线职工“冬送温暖、夏送凉爽、一年四季送关爱”系列活动。仅2006年,全公司就为施工一线职工发放“送温暖”费用433.34万元。同时,对离退休和内退职工也不例外,每逢年节都要对他们给予生活补助和走访慰问,2006年,共为老同志发放企业补贴1259.5万元,每年还为老同志进行体检,新春佳节举行联欢团拜,适时组织参观游览活动等,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让老同志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缩小前方职工与后方职工的差距,公司大力推进“三工建设”,即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建设上台阶,努力改善现场职工的生活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工程项目部驻地基本上实现了职工食堂餐馆化、职工宿舍公寓化、公用设施标准化、卫生保健预防化、工地卫生制度化、文化场地实用化、文体设施多样化、文娱活动经常化。今年, 仅西铁工程公司就投入38万元资金用于“三工建设”,大大改善了现场职工的生活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受到职工欢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还注意提高职工生活品位,让职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西安电气化公司宝鸡构件厂,利用生产淡季组织职工集体乘坐飞机到昆明旅游,厂里虽然花了15万元,但这件事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职工兴奋地说,坐着飞机去旅游,咱们工人连想都不敢想,感谢厂领导圆了自己坐飞机的梦。职工们回到厂里后一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为了留住人才,公司还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有的公司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技术专家、技术拔尖人才和技能人才,2006年评选出技术专家19人、技术拔尖人才48人、工人技师60人,并对他们实行技术津贴制,有效保护了人才,调动了生产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公司三段党委针对现场职工思想不稳的问题,发动党员成立了护理、家教、生活、婚庆、维修等服务组20多个,热心为施工现场职工家属和家庭困难职工服务,以服务促和谐、以真诚暖人心,确保了现场职工安心工作。电气化公司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出发点,采取了管理层人员实行薪点工资制、劳务层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双轨制,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利益。西铁建设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缴纳职工的“三金一险”共500余万元,按规定比例提高了职工住房公积金,恢复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安排了121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营造了关爱职工、构建和谐的氛围。

扶贫帮困解后顾之忧

记者:职工后顾之忧多数来自家庭,如果解决不好,长此以往也将导致心理问题,对此如何解决?

王其增: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促进职工心理和谐提供物质保障。对此,公司重视和关心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健全领导包保、职工互助、政策扶持等扶贫帮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困难职工和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

广泛开展“三帮”活动,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三帮”即帮困、帮医、帮学;“三不让”即不让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自2006年开展“三帮、三不让”活动以来,全公司共筹措284万元济困资金落实承诺,其中发放职工困难补助229.66万元,职工医疗补助29.7万元,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补贴24.7万元。“三帮、三不让”承诺的实施,广大职工交口称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开展帮扶献爱心活动,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西铁工程公司40多名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随时与困难职工保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仅2006年,该公司就先后为406名特困职工发放救济款26.37万元,为170名重困职工给予生活补助5万元,为500名一般困难职工给予生活补助15.7万元,对119名职工医疗补助8万元,为39名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济3.57万元,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职工实际困难。西安电气化公司针对近年来承建的大秦、京沪、浙赣、沈山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使职工长期不能回家休假,造成职工思想不稳,甚至引发家庭矛盾等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是在职工住宅比较集中的宝鸡、临潼、渭南地区成立四个利民义务服务队,帮助职工解决家属就医、家庭水暖电器维修和红、白事办理等,为职工排忧解难。二是对因工作需要长期不能回家休假的职工,合理安排其家属到工地探亲,并为其报销家属探亲的交通费和住宿费用。三是对内部双职工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解决了职工两地分居问题。这些利民措施的实施,起到了稳定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爱农民工共同发展

记者:农民工问题是施工单位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使他们安居乐业?

王其增:切实尊重和关心农民工,为促进农民工心理和谐创造良好条件。公司对农民工实行与职工一样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化”管理,努力做到对农民工在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感情上贴近、思想上疏导,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家。每逢年节,公司领导像对职工一样对他们进行慰问,送上慰问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公司召开的青藏线和京沪线先进集体及建设功臣表彰大会上,以王建新和刘宝峰为代表的18名农民工被授予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受到表彰和奖励。一公司1名来自河北省涞源县农村的青年农民工王建军,由于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还被评为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在职工和农民工中产生了很大反响。电气化公司宁岢线农民工石磊,今年6月探亲期间身患重病,住院花销数万元,家里负债累累。项目部领导得知后,立即发动全线职工为石磊捐款,帮助他渡过难关。短短几天,全线200余人共捐款6000多元。当这些蕴含着无限爱心的捐款送到石磊手中时,他和他的家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人企合一和谐共进

记者:职工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如何做到职工与企业和谐共进?

王其增:建立促进职工心理和谐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正因为和谐心理事关人生成败、事关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力图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让职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发展得越好,越要注重职工的发展。职工发展是企业高位发展的需要,职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为了谁和为谁而发展的问题,要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职工发展,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倡导敬业、诚信、友善等职业道德,提倡对企业忠诚、爱企如家、与企业共荣辱、同生存;努力在全公司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互相帮助、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注重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企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和利害得失;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塑造自尊自重自信的自身形象,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倡导“艰苦不怕吃苦”的风尚,培育“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礼节,打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行为,形成“干事,干成事”的习惯;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做好本职为天职,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努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在诚实劳动中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职工发展,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同步考虑职工的收入增长,公司每年确保职工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职工的比重。关心职工的政治、文化、精神需求,进一步解决好职工的住房、看病、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尽力解决好一线职工的吃住行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前方和后方职工的差距。核心内容是要不断为现场职工创造安全有序的劳动条件、卫生舒适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条件。要切实关心离退休和内退职工,在岗职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在岗职工提高福利待遇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使全体职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食饱而美、衣暖而丽、居安而乐、病则能医、子女能学、出行便利”的目标。

目前,公司党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指导意见》,拟确定本企业职工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道德水平和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自身价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以保障总体目标的顺利实施。

和谐凝聚人心,和谐促进发展。近3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多亿元的幅度递增,职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中国行业龙头品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在职工心理和谐的建设上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

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 篇7

一、制度管理:规范化的保证

哈佛大学的管理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 比用其它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校规看守下的哈佛已成为一所世界知名大学, 实践证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所学校的管理, 无论是思想引领, 还是文化立校, 都必须建立在基本的制度之上, 否则学校的管理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制度前进一小步, 管理前进一大步。在一定程度上, 制度决定学校的成败和兴衰, 决定学校办学的高度和跨度。学校要建章立制, 切实做到依法办学、按章治校, 以优秀的制度建设带来优秀的管理水平。如:学校管理章程, 质量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职工奖励制度, 师生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 学生教育与评价制度, 等等。学校一旦拥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就能实现学校管理有章可循, 发挥其强有力的规范、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 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校是新建学校, 制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优化制度的过程, 另一方面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还没有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 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 群体良好风气尚未形成。这时通常要借助于制度管理, 约束师生的行为, 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 把遵守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为, 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即使在学校管理的成熟阶段, 制度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制度管理也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以适应新形势, 发挥新作用。由此可见, 制度管理应是学校管理的永恒基石, 有了它才能改变学校管理的无序状态, 消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混乱局面, 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

二、人文管理:民主化的需求

在如今逐渐走向民主的时代, 人文管理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人格、价值和合理利益, 提供他们展示个性的机会, 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最终达到实现学校发展的目的。如果一味强调制度的强制力, 就特别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产生种种后遗症, 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 温暖胜于严寒, 宽容比惩戒更有效。领导要体恤教师的疾苦, 相信教师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例:我们制订了教师工作奖惩条例和月考核方案。最初, 严格对照条例, 有奖有罚。但教师们反映, 大多数教师工作是认真的, 有的教师被扣分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条例有了罚的内容, 教师的心理负担加重了;虽然罚得很少, “意思”而已, 但教师是看重面子的, 真的被罚, 脸上挂不住, 反而会影响教学积极性。我们听取教师意见, 取消罚的内容, 加大奖的力度, 如果教师总是拿不到奖金, 和被罚差不多, 有的教师就被“无形”地罚了。受“无形”罚的启发, 我们把条例的制订侧重于引导教师早日成材、多出成果, 用奖励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价值观。制度管理中多一点人文关怀, 多一点引领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 “无形”的被罚变成了“无声”的教育。

实施人文管理, 就要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 对他们政治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实施人文管理, 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广大师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 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实施人文管理, 就要发挥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影响和带动教师, 引起教师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同一;实施人文管理, 就要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整合教师个人与学校发展目标, 采取“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的策略, 帮助教师加速专业发展步伐, 努力让他们的教坛人生更加精彩。

三、刚柔并济:和谐化的走向

刚柔相济是管理的智慧法则。我们力求多理少管, 既加强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 也强调弹性化的人文精神。

1. 让教师民主参与制度的形成。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 从而使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校规章制度正式出台前, 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 只有“取之于师生, 用之于师生”的规章制度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更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才能以制度来促进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凡涉及全校教职员工利益, 为重大规章制度或重大决策的, 都要提交教代会商量决定。办公会只通过一些一般管理规章, 或进行临时性、突发性事项和一般事项的决策。要让制订规章制度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发现学校的过程。

根据规定, 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金点子”征集评比活动, 重点让教师对学校制度建设提出修改建议, 对教师意见集中的一些制度, 学校会启动修改程序, 不断优化制度。

2. 把“人文”写入制度。

学校在设计相关制度时, 要遵循教育规律, 以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和彰显人的价值为出发点, 使制度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载体, 而不是扼制教师创造性的条条框框。如:怎样评价教师的工作?“过程数教案, 结果比分数”的简单管理制度就是对教师劳动复杂性的漠视, 是对应试思维的鼓励。而“过程写案例、赛设计、评优课, 结果比教学实绩, 更比教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则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引导鼓励, 也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样的考核制度严格, 有竞争, 而且促进着教师的学习成长, 这是最大的人文。因此, 从制度内容可以反映学校的管理思想, 好的制度在执行中浸润着人文思想, 慢慢也就转变为一种制度文明、学校文化。

3. 让制度“软着落”。

制度管理是刚性的, 但不是僵化的, 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操作。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人性化的操作策略, 触摸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人的情感需求, 尽可能取得师生的理解, 多一点透明度和人性味。如:在作息制度的执行方面, 我们采用了人性化的操作。对于离校较远的宜兴教师, 我们允许他们在每周五下午提前离校;对产假刚满上班的教师, 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 让她们能安心在校, 妥善处理孩子的喂养问题, 始终怀着快乐安定的心情工作。

以和谐管理推动军事管理创新 篇8

一、在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中牢固树立和谐管理理念

泰罗曾经说过:“科学管理的实质——伟大的心理革命”。②由此我们知道, 管理理念的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因此, 树立和谐管理理念是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和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中树立和谐管理理念, 就是要求管理者“求”和谐管理理念之“真”, “务”和谐管理理念之“实”。

当代管理学中的和谐管理理论, 对管理问题的分析是从对和谐主题的辨识开始的, 和谐主题是组织在特定时期和情境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务。辨识出和谐主题之后, 则需要分析组织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和谐则的运用, 也就是分析组织管理体系与和谐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管理体系中和则与谐则的选择及其之间的配合程度如何。根据这一分析思路, 管理者可以以和谐主题的辨识和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与谐则的运用为焦点, 对组织发展的历程和特定时期的活动进行动态梳理, 从而确立起符合组织特色的和谐理念。③结合军事组织 (尤其是学员队) 的实际, 笔者认为, 所谓和谐主题可以演化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理念:

第一, 以人为本是和谐管理的核心。学员队的和谐管理, 是指学员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 构建科学的并能够顺畅有序运行的管理机制。这样的管理机制, 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学员队管理的根本, 把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 人的潜能有效开发, 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学员队管理的总目标, 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学员队可持续发展。学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学员对需要的追求, 会形成巨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 不仅是学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促进学员队发展的巨大动力。学员队的发展, 又会给学员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善治必达情, 达情必近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学员队管理, 正是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员的需要与学员队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第二,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管理的基础。学员队的人际关系, 会对学员队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成学员队和谐管理的基础, 使学员队管理机制运行得更为顺畅有序;和谐的管理, 又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平等、友爱、合作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平等, 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政治基础;友爱, 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合作, 则是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 人们学习工作的一种重要的交往形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凭空建立, 主要是在学员队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 在学员队管理中, 不仅要协调事物之间的摩擦和梗阻, 使各种管理机制顺畅有序运行, 而且还要坚持平等、友爱、合作的原则, 不断地排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 依法管理是和谐管理的保证。依法管理是依法从严治军铁律在学员队管理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不仅是学员队管理的依据, 也是实现学员队和谐管理的重要保证。依法管理指明了学员队的方法和途径管理——依法办事, 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自主发展。依法办事和自主发展二者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学员队管理才能顺畅、有序、和谐。对学员队的管理是用机制进行管理。在条令条例基础上所构建的包括发展目标、岗位责任、评价激励等管理机制, 是学员队管理的载体, 是依法管理的具体举措。这样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不仅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难于操作的工作程序化, 而且会使管理变摩擦为顺畅, 使人际关系变冲突为和谐。还要根据管理机制的需要不断地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 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 形成了完备的学员队管理体系, 为学员队和谐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构建和谐军营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谐管理模式

不同学员队因为规模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发展情况不同, 管理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是, 不管管理者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 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就要达成和谐。管理者要想取得这样的和谐管理就必须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学员队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三种和谐管理模式, 这三种管理模式互为相长, 三种模式构成的有机体系就称为和谐管理模式。

(一) 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队干部为学员队管理中的主干。队干部并不直接参与对全体学员的管理, 他是通过对骨干的管理, 再由骨干具体参与班的管理。并且由骨干将管理意图渗透到学员中去。在这种模式中, 队干部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 有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作用, 锻炼学员的能力, 使学员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队干部和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骨干的管理能力, 正确看待和发挥骨干的中介作用, 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二) 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 队干部起着担纲作用, 学员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队干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 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 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员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员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 使大多数学员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队干部能否起到“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理不好学员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队干部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员的个别特征, 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员的作用。

(三) 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队干部为中心, 整个学员队的管理工作都围绕队干部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构上就以队干部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员身上, 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队干部直接参与每个学员、每个事件的管理。学员队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队干部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 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 能深入到每一个学员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学员队发展的动态, 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 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队干部要全面关心学员, 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员的纽带。

以上三种模式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需要我们将其构成一个和谐的“模式群”,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 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军事组织特色的和谐管理理论模型, 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更是我们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不断提高和谐管理能力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既对提高和谐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也为提高和谐管理能力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作为管理者, 必须以前瞻的观念、创新的勇气、求实的作风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大力提高和谐管理能力。

忠于职守是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忠于职守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忠于职守, 就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 心里时刻想着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怀, 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无愧于党;要以责任之心对待岗位, 有一种“视责任重于泰山”的强烈意识;要以进取之心对待标准, 不断激发内在动力,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 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

善于学习是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管理者要增强自觉性和刻苦性, 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增强针对性和前瞻性, 认真落实“两个武装”的要求, 把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 以自学为主;把正课时间学习与业余时间学习结合起来, 以业余时间为主;把拿文凭和长知识结合起来, 以长知识为主。要重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 转化为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转化为管理者自身的能力素质。

勤于思考是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必要环节。思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催化剂。要坚持在学习中思考, 把学习的过程变为理性思考的过程, 把知识转化为指导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在调查中思考, 按照胡主席“三个搞清楚”的要求, 深化对学员队建设特点规律的调查研究, 不仅要掌握真情实况, 还要通过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坚持在落实中思考, 不拘于已有的定式, 不囿于传统的路数,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

勇于实践是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基本平台。提高和谐管理的能力, 重在实践, 也难在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决策, 所做的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 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军事实践, 投向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投向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管理者要善于在完成日常性工作和重大活动中提升自己统揽全局、正确指挥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

精于总结是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以和谐管理推动军事管理创新, 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课题, 只有不断总结, 才能从中认识和把握特点规律, 总结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经验, 既要重视总结成功的经验, 又要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既要总结历史的经验, 又要重视总结现实的经验;既要总结个人的经验, 又要善于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认识不断深化, 能力不断提高。

摘要:本文开篇提出了以和谐管理推动学员队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动军事管理创新的议题, 接着从树立和谐管理理念上分解并阐述了和谐管理理念, 给出了“树状模式”、“网状模式”、“轴辐模式”三维一体的和谐管理模式, 最后给出了提高和谐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和谐,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席酉民, 韩巍, 葛京.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宪中.浅谈学校和谐管理.天津教育, 2005, (11) .

[3]相如.和谐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6.

[4]范爱民.向军队学管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膳食管理与学校和谐 篇9

一、量化考核、分级管理

学校食堂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 集散都在短时间内, 多种矛盾瞬间碰撞。而且餐饮服务的特点就是容易因为工作疏忽大意或者违规行为整体带来较大的影响, 引起连锁式的冲突。而食堂工作人员又是学校文化素质的“低谷区”, 容易因供需矛盾, 某些疏忽惹出事端, 影响学校的教学程序, 及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针对食堂工作的特点实行分项检查, 逐级考评, 进行量化管理, 并根据膳食科制定的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卫生状况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评分, 让承包者有压力、有目标、有紧迫感。同时也对食堂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保证学生、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二、集中采购、严格控制利润率

根据“基本指标”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近年来, 坚持大宗主副食原材料集中统一渠道采购制度。由膳食科对提出要求的加工单位及供货商进行资格验证, 然后由各食堂直接向供货商通报采购计划并直接结算, 学校食堂不收任何中间管理费用, 不增加食堂经营成本;膳食科工作人员的工资均由学校财务直接发放。这样, 既保证了学生不因中间环节费用增加而加重额外的就餐负担, 又保证了管理者与承包经营者没有利益瓜葛, 从而维护了管理人员执法的公正性。

为了确保供货渠道的质价透明、合理, 学校食堂“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市场比价原则, 除坚持按“供货合同”办事外, 还适时对其他学校的同类原材料购价进行考察, 并不定期的对市场同类原材料质价进行调研。发现问题, 立即纠正。在严格控制、监督原材料、饮食成品、半成品加工、供货渠道的同时, 规定食堂必须严格执行学校膳食科制定的“饮食核量计价标准, 不得减量提价。凡新增品种, 必须报膳食科核实价格, 避免刺激学生高消费。严禁各食堂利用调价机会变相涨价或“搭车涨价”。明确要求学生食堂经营利率必须控制在6%以内, 并按照饮食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了毛利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中原材料一项不含煤、水、电费用、维修购置费用及人员工资, 以保证学生的伙食标准低于同类学校的消费水平。

三、规范管理、换位思考

学校多年来根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并结合学校的学校情况, 逐步完善各项程序化管理制度。严格对照“基本要求”中的各项指标, 从转变自身观念入手, 认真自查, 在总结中发现问题, 在管理体制方面敢于突破, 大胆变“保姆式管理”为“程序化管理”。同时, 重新修订了《膳食科规章制度汇编》, 从“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奖惩办法”、“岗位责任”、“安全管理”、“文明服务”、“食堂卫生”等七个方面近30项相关制度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制度。

学校食堂量化管理的基础是成本核算, 这是节能、降耗、增效的关键, 其核心就是岗位责任制。要把成本的控制落实到每一个人, 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建立起科学的自控、互控、监控等控制机制, 使成本控制工作有章可循, 收到实效。使学生成为节能、降耗、增效的直接受益者。这样, 承包经营者才真正无愧于心, 无愧于全校学生。

四、主动协调、化解矛盾

由于种种原因, 最近几年来食堂副食原材料 (如蔬菜、肉、禽、蛋等) 价格都有了大幅度的上涨, 学校食堂都不同程度出现亏损, 学校为此付出几万元用以补偿。为了减轻食堂的经营负担, 学校在食堂实行“零租赁”, 还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 在反复慎重研讨的基础上有限制地分两步调整了部分食品价格, 调价幅度共计10%左右。此间学校多次召开食堂承包经营者会议, 使他们能顾全大局, 不计眼前利益, 保证饭菜质量不受影响, 与学校共度难关, 全力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 学校又积极与团委、学生科、学生会等部门协调, 采取与学生座谈, 及时公布市场蔬菜、粮油、肉、蛋等原料涨价走势分析及价格涨幅情况等多种形式, 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理解, 积极正确地化解了因部分价格调整而引起的矛盾。

五、以人为本、加强团结

为了做好食堂的人员稳定工作, 要求食堂加强业务技术、规章制度的培训, 特别是重视对新招聘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在一些食堂分别采取集中培训、集体生日联欢等形式, 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适应, 使新招聘的员工感受到汇入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食堂在管理中要“严字当头, 情在其中”, 充分体现出各项规章制度中的人文关怀和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思路。膳食科、食堂意识到, 管理是基础、管理出效益, 尽快完成粗放型管理向激励型管理的转换才能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争创一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使学校的餐饮服务队伍逐步形成“团结、服务、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柔性管理,和谐治班 篇10

班主任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工作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可谓责任重大。当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如何引导和教育也是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如果班主任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

案例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指导思想

小涛总是独来独往, 我行我素, 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上课总是无精打采, 经常会走神, 作业经常漏做或忘带。对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甚至沉默不语。

经过家访, 我了解到他父母忙于工作赚钱, 对他的关心较少, 再加上父亲脾气暴躁, 父子之间缺少交流, 只要成绩不好, 就不分青红皂白责骂他, 甚至殴打。因此, 小涛性格特别孤僻, 经常顶撞老师和父母。针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以构建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塑造健康人格为话题, 分别和小涛及其父亲进行了交谈, 要小涛理解父亲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父母这样辛苦拼命,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劝父母多关注儿子的情感、心理要求, 多尊重多鼓励儿子, 让儿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让他有前进的动力。在学校我也经常与小×进行沟通, 以兴趣为突破口, 激发其学习热情, 转变学习态度培养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发挥集体力量, 使他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他心中的冰雪慢慢融化, 性格上越来越开朗, 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 成绩也有进步了。一天, 我收到一张贺卡:感谢老师, 谢谢你, 老师!看着卡片我心里暖暖的, 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找来小涛, 谢谢他给我的贺卡, 我很喜欢。并告诉他其实最辛苦最关注他的是父母, 应永远感激他们、孝顺他们, 为报答他们而努力学习。

分析: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 思想活跃, 且因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而发生矛盾冲突最多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 他们渴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会认同。作为班主任老师, 就应该针对这些特点,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指导思想,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切为了学生, 发自真心地去帮助他们,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关注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小远十分活泼好动、待人热情, 天资也较聪明, 可就是太讲朋友义气, 以至于犯了错误, 被学校记过。在初中的时候, 他受“朋友”所托, 帮人打架, 事后, 他认识到了错误, 悔改表现也很好。但是进入职高后他既感到自卑, 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又感到对不起父母, 深深内疚, 既想彻底抛掉这个思想包袱, 又感到难以启齿, 不能自拔。小小年纪的他, 心中就如蒙上了一层阴影。

刚开始小远经常会因老师的“过分”关心而不耐烦, 态度暴躁, 多次和老师发生争执。在我的多次开导和沟通下, 得知他是由于自己的过去, 过分自卑、过分地“保护”起自己。针对他感到特别对不起父母, 深深内疚的这种心理, 我多次把他的父母请来和任课老师沟通, 消除误会, 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是为了他好, 让他体会到父母为了他有多操心。让他意识到为了自己为了父母, 也要成熟一点,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开始有了变化, 我安排他当纪律委员他很感激, 但又有点不自信地答应了。针对这一情况, 我第一步做的是动员全班学生对他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此时, 他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充满了自信。他居然还帮我来教育一些行为冲动的同学。第二步是对他表示极大的欣赏。由于他的工作较出色, 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和赞扬, 他的处分也很快被撤销了。这时他好像变得特别轻松, 我经常和他交流沟通, 进一步了解他的想法和兴趣。让他的各种能力也渐渐发挥了出来, 他总是带动大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刻苦训练和钻研, 我班在苏州市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分析: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用尊重唤起尊严, 靠信任培养自信。只有充分信任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荣誉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

案例三: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感受集体的教育力量

小鑫学习成绩较好, 也能做好值日等本职工作。在期末评优评先中, 被提名为“优秀团员”, 但最后落选了。一天晚自修由我值班, 当我走到教室, 发现好多学生围在一起, 还未安静下来, 我就询问原因。有个学生说了句:“我们在开‘批斗会’呢!”我就好奇地问:“批斗谁呀?”其他学生都安静下来, 小鑫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呀?”“我做得不好。”这事是由于同学间的小摩擦, 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和解了, 我就不再当面追问, 学生也安静地开始自习了。

第一节下课后, 班长找到了我, 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原来, 今天, 小鑫被提名“优秀团员”后, 班委和部分学生有保留意见, 决定找他谈一谈, 然后, 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他们对小鑫说:“这次就让你评了, 但你要知道, 你还不合格。你平时打扫教室不够仔细, 经常会造成扣分, 你以后一定要改正……”我先肯定了班委的做法, 很高兴让我看到了班级的正气。第二节自修课后, 我把小鑫留了下来, 温和地说:“你能不能把上课前情况跟我说说呢?”他突然很严肃地恳请我:“把我的优秀团员去掉吧, 我还做得不好, 让好的同学上吧。”我说:“班委还是想给你机会的, 但是你要改正。”他说:“我确定做得不好, 他们讲得都对, 我接受, 我会改的, 等我符合要求了再评我吧。我没意见。”说完, 一脸的轻松。我欣慰地说:“老师很高兴, 你能这么想, 你只要做事再认真仔细点, 再积极主动一点, 你会得到大家的肯定的, 以后就看你的表现了。”他点了点头。

分析:通过这件事, 我深深体会到集体教育的力量, 这比我苦口婆心地说教要好得多。于是我就借助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 充满正气。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后会对学生产生稳定、无形的感染力和约束力。班主任要学会引学生之事, 用学生之思, 导学生之心。

上一篇:要素特征下一篇:老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