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风建设

2022-12-12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 特别受市场经济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所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 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 它指的是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 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学生自身。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由于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问题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 学风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借助职业生涯规划, 让大学生尽早地认识自我, 明确学习目的, 实现成功就业,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 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形势, 实现最佳定位和成功就业

职业规划包括知己和知彼两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 只有认识了自我、了解了自我, 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职业方向。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 包括行业的特征、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能力、行业的薪资待遇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来达到对外在世界的深入了解。所以大学生非常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来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确定自己的优势所在, 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 从而作出最佳选择, 实现成功就业。

1.2.2 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等阶段, 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以便扬长避短, 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行业职业特点, 调整就业期望值, 明确就业目标, 准确定位, 从而推动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2 高校学风的内涵及其问题分析

2.1 学风的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形成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一般来说, 它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渐进、累积的过程, 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 包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2 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分析

现在大学生思想活跃, 视野开阔, 志向远大, 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 这是当代大学生比较鲜明的主要特征。但是大学生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 (1)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不感兴趣。 (2) 学生对课余时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支配。 (3) 部分大学生对校园里的各种社团、协会等开展的第二堂活动关注不够。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个人原因, 也有学校原因。个人原因诸如: (1) 学习动机水平低。 (2) 学习方式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学校原因也有不少, 其中学校设置职业规划课程不够,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欠缺是比较突出的原因。

3 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1 高等学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大学时期

学校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供需之间的矛盾问题,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以利于大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发展。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 使毕业生理性地评价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又可以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社会客观现实, 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保证学风建设的有效性。

但是,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概念, 不懂得规划职业生涯, 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的认识, 不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这说明, 我们虽然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强调毕业生就业指导, 但目前提供的指导教育还不是全面的系统的。

因此, 高等学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入手, 对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同时, 在学生职业选择后, 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就业指导有必要承担起这一系列工作任务, 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 既能实现顺利就业, 又能促进学风建设。

3.2 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作为创建良好学风的手段和平台

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并不是传统的提高师资力量、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教学条件等方法能够解决的。“再好的饭菜, 若无饮食的欲望, 是无法解决饥饿的”。大学生若无一定的需要和路径, 是无法自觉培养自身的能力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创建良好的学风, 不能只在外部因素来解决, 应从内在的、自身的方面来考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自我和外界、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四个步骤。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包括优点和缺点, 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 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 分析和发现自己是属于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 并对哪些方面较为感兴趣, 如营销方面还是管理方面, 或是技术方面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 做到扬长避短。其次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考虑即理想, 并要细化至具体工作, 如毕业后进入企业三年当技术员、五年当工程师或晋升中层管理干部等。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规范、养成, 如在校期间应如何学好学业成绩、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其他素质能力、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通过采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手段和平台, 学生每个时间段的安排就比较充实, 目的也比较明确,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就得到较好加强, 学风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永恒话题, 也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难题, 本文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手,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学风的理解及其问题分析, 来谈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促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武华, 周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 蔡炎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 , 2005, 01.

[3] 赵一波.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运城学院学报, 2005, 12.

上一篇: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分析下一篇:基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