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探讨

2022-09-1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 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1历史情境的含义

“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创设生动逼真历史情境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动逼真再现具体的历史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 帮助学生通过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历史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 激起积极的情感, 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 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 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 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2.2 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 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 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2.3 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最佳情境的创设, 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 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 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让学生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内心感受, 从而与人物同悲欢, 共命运, 通过语言的导拨, 使学生明白道理。 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2.4 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 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 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的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的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所遵循和体现的主要的教学原则是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要求教师收集大量的能表现“主题”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各类资料, 进行巧妙的剪裁、合理的编排, 创造性地设计出布局构思有新意、推动思维有实效的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情境。 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主要有以下方法。

3.1 语言描绘历史情境

相对其他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而言, 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是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 历史本身是已发生过的一幕幕精彩动人的立体生活画面, 这就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突出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沉浸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教学语言的生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对一些无法运用实物直观、物像直观展示教学情况的内容, 可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 绘声绘色地勾画、描述情境。

3.2 直观教学展现历史情境

历史的不可再现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 尽可能再现历史画面, 让学生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动用直观教学手段去再现历史的方法很多, 可利用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 如历史地图、文物挂图、模型、图片、图表等, 也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课件、计算机网络等。 在历史教学中, 图片、文物、模型等是最常见的传统直观教具, 用这些传统的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 能以直观明晰的表象, 加深学生能看到, 再通过讨论、交流,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学习的效果。

3.3 角色表演体验历史情境

通过角色表演体验历史情境符合当代中学生参与意识强烈, 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通过表演, 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 探索和认识历史问题, 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 并加深了其内心对历史的认识。 当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体验渐渐深入时, 其自身潜在的学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 从对情境的认知逐步向能力转化使学生在如穿越时空的历史体验中, 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与升华。

4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 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因此, 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 真实性

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 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 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4.2 趣味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 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4.3 实效性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 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 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 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 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样, 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 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4.4 参与性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情境中,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 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 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5 开放性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 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 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 新课改的今天,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 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 适当拓展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鉴古知今, 关注现实。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 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 “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 而是开放式的”。

总之, 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 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上一篇:浅析综合实践学习的三个结合下一篇:雪花啤酒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