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22-10-21

土地利用现状图需要展示出各个尺度下的一种土地利用情况, 要求应尽可能的全面, 直观, 方便, 快捷表示出当前区域内的土地情况。主要采用的方法为采用质底法。土地利用现状图严重影响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土地开发使用情况, 所以更应该加强对于它的重视, 加强对于它的质量控制。土地现状图缩编的质量控制在地图缩编过程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地位, 是地图缩编整体流程中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处于哪一个工作环节, 都要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这样才可以提高地图缩编的工作质量和工作速度。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 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制图工作以来, 卫星遥感图像已成为编制土地利用图的一种重要资料。借助于不同季节取得的图像资料, 可以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动态。1969年国际农业经济学者协会利用现成资料汇编成《世界农业图集》, 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世界各地区土地利用图多幅, 内容则比较概略。目前已编制的大比例尺全国土地利用图, 以日本较为先进。日本自1953年起即进行全国土地利用的调查与五万分之一土地利用图编制。目前已开始编制全国二万五千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再回归国内, 现如今关于缩编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赵书茂等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地图质量进行评价;李安波等研究了地图美学以及可视性的评价。但通过讨论我们发现, 这些研究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它会增加大量的额外工作, 而且还会影响原有的质量。那么本文则主要研究土地利用图缩编过程中如何控制质量。

1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是一项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 它对于专业技术方面有很强的要求, 缩编作业过程的设计改造应该符合专业技术的要求, 操作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质量, 这样才能完成边编图工作, 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1) 设定缩编控制指标。根据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实施现状, 编制图咱按照标准比例尺要求, 合理确定各分区缩编成果图的最小图斑、最小图斑间距和图斑最小宽度、图斑边界线最小弯曲等缩编控制指标。

2) 设定小图斑缩编实际指标。为了严格控制制图过程中的质量, 同时也充分发挥制作员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用最小图斑控制质量, 加强我们的工作效率。

3) 地类图斑综合。根据预先的设定, 主要地类和重要地类的小图斑取实际指标, 将小于指标的狭长图斑转换为线状地物, 小图斑与相邻图斑进行综合。完成这一项工作后, 再仔细检查与核对其他要求, 力求准确无误。

4) 缩编成果分析。要判断各种形式地类综合前后在面积上的差异, 如果满足预先要求, 再进行其他图斑综合工作, 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5) 调整小图斑缩编实际指标。进行缩编实际指标综合后, 因为我们的调整, 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所以, 还需要调整小图斑缩编实际指标, 减少相应的误差。关于调整小图斑缩编实际指标, 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 (1) 当主要地类面积增加超过10%时, 如果实际控制指标小于上限值, 就需要增加实际控制指标值;实际控制指标和上限值恰好相等, 保持现状即可, 不需要加以整改。 (2) 当主要地类面积减少超过10%时, 如果实际指标小于上限值, 应在面积介于实际指标和控制指标之间的图斑中, 将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小图斑加以扩大, 有一个满足标准则是:所有控制指标的该地类总面积约为原有面积的90%。这种情况下, 所保留的最小图斑面积就是实际控制指标。 (3) 当重要地类面积减少小于10%时, 如果实际指标介于控制指标和下限值之间, 则需要在控制指标内增大实际控制指标值, 使得该地类减少面积约为10%。这种情况在后续小图斑综合后, 还需要增加一个步骤, 将位于实际指标和控制指标之间的图斑进行相应的扩大, 以满足控制指标的要求;如果实际指标等于控制指标, 就不需要加以整改;如果实际指标大于控制指标, 需要减小实际指标, 将之前的小图斑进行相应的归并后, 能满足该地类减少面积约为10%。 (4) 其他情况和重要地类的缩编实际指标调整策略相似, 仅将地类面积变化率由10%放宽到20%即可。

6) 缩编成果完善。在完成图斑综合后, 要进一步对综合结果进行处理, 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经过检查处理, 发现了一些不符合预期要求的地方, 再进行对应的整改, 重复上述步骤的3至5。

2缩编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

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过程中关于质量控制还有两个必要关键点:其一是要严谨的引用地类图斑的综合指标;其二是要研究出一个简单便捷的操作方法, 以便于我们更好的进行研究, 所使用的检查方法是ArcGIS的基本操作, 所以操作过程比较简单。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要点需要探讨。主要要检查图斑综合错误、最小图斑间距和图斑最小宽度综合中的遗漏, 以及一些工作人员不好检查出来的漏洞和不足, 也可以检查出来。

1) 综合错误。指的是在缩编过程中把一些图斑进行了错误的归类, 我们的研究可以改正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对缩编前后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 找出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如变化面积大于控制指标的区域, 再找出综合错误图斑, 并进行修改。

2) 最小图斑宽度。指在控制缩编图中狭长图斑和其他图斑狭窄处最小宽度, 在缩编过程中, 有可能存在图斑太近的情况, 影响结果。运用形态学中的开启运算 (先腐蚀后膨胀的过程称为开启运算) 、擦除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便于进行更好的研究和处理。

3) 最小图斑间距。指在缩编图中邻近图斑的最小间隔, 在缩编过程中, 可能存在相邻图斑粘连的情况, 影响研究结果。所以最小图斑间距指标检查就显得异常重要, 要加强对于最小图斑间距的检测与处理。

4) 最小弯曲。指在缩编过程中图斑边界线弯曲程度。在缩编过程中, 可能存在因小弯曲处出现粘连而影响图面的情况。所以我们要通过检测加以重视, 比较图边界的一次缓冲和二次缓冲 (基于一次缓冲区提取中心线后做的相同半径的缓冲区) 的不同。

3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地利用图的缩编过程, 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以便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还提出了一些方法, 便于检查研究综合错误、最小图斑、最小宽度以及最小弯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指标调整的方法及策略。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结果, 以便于减轻他们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还提出了一些在缩编过程中控制质量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经过多次的探讨, 加强缩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利于进一步合理的利用及开发土地资源。但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研究不过于全面, 没有对土地利用分区和控制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现如今, 土地的利用情况不断受到国家的重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质量和制图区域与土地资源有着很大的关联。与此同时, 加强对于土地利用图的研究, 也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进一步认识。土地利用图缩编的质量控制与缩编技术指标设计的科学性, 缩编成果质量评价的科学性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更要加强对于土地利用图的质量控制。本文主要研究土地现状图的制作方法, 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与此同时还要掌握检查这一技术的方法, 使得本文的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利用。

关键词:质量控制,制图综合,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 支俊俊.浙江省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2] 陈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 2014.

[3] 杨宗升.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4.

[4] 刘智伟.面向耕地资源管理的中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综合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 2014.

上一篇:论新型城镇化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作用下一篇: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