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城镇化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作用

2022-10-21

1 引言

当前,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严峻考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东北地区到2030年要实现全面振兴, 第一步的目标是东北地区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辽宁要达成此项目标, 就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培育经济发展的动力, 而新型城镇化既能创造供给又能创造需求, 可以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2 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2013年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出台, 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 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国家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 辽宁省也按中央的要求, 并结合辽宁省情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部署, 为辽宁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

2.1 以《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5~2020) 》统领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辽宁省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5-2020) 》 (以下简称《规划》) 于2015年8月面向社会发布。《规划》研判了辽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态势——在外部环境和国内因素的双重挤压之下, 转变辽宁城镇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规划》分析了辽宁城镇化发展仍面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小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发育不足、新城新区建设需要规范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明确了辽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 全省解决500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解决300万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解决300万新增人口城镇化;《规划》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镇发展品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体制机制等几项重大任务和举措。《规划》统领着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 是辽宁新型城镇化谋篇布局的主线, 是“十三五”时期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以《规划》的要求为基本遵循, 真正实现从过去的单纯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模式, 转变当下追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

2.2 相关配套改革的跟进为辽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保障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 这是城镇化发展的本质属性, 解决好“人”的问题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继2014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之后,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2015年7月4日正式出台, 按照大中小城市和镇, 分类细化落户政策, 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到2020年, 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72%左右。《意见》还指出要深入扔进居住证制度, 让农业转移人口逐步享有更多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017年6月15日, 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辽宁省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出台, 标志着辽宁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新的实施阶段。《实施方案》将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调整完善特大城市落户政策。《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 辽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意见》和《实施方案》为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继《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2014年12月18日) 出台之后, 2016年7月,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提出要抓住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重要机遇, 坚持走以人为本、补短扬长、产城融合、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 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意见》和《实施意见》分别为不同时期辽宁城镇化发展确定目标和提供思路。

2016年12月,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 建立健全我省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 强化人口流入地政府的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体系, 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为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另外, 还有《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意见或建议陆续颁布, 为指导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 新型城镇化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率百分点与人均GDP的对数值的相关系数基本稳定在0.85的水平, 我国从1978年到2012年, 该相关系数高达0.99, 说明我国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更加密切相关, 在我省也是如此。2017年上半年, 我省经济触底反弹, GDP增速由2016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2.1%, 各个方面也都释放出了经济企稳向好的信号, 即便如此, 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仍是不容忽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需要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是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3.1 新型城镇化是辽宁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2016年我省城镇化率为67.35%, 全省4377.8万常住人口中有2949.3万人居住、工作、生活在城镇, 到2020年我省还要新增300万城镇人口。大量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 既能创造供给也能创造大量需求:辽宁省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19.2个月, 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强化了地产需求的增加, 有利于去库存;农民进城和收入提高促进消费结构转变升级, 有研究明, 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2~3倍;随着居住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镇常住人口可以享受基本的城镇公共服务, 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增加;而城镇为了能提供与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容纳力和承载力, 需要加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紧凑城市及海绵城市建设。以上诸多需求的增加也带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产业及相关延伸产业的发展, 为辽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2 新型城镇化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

城镇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变, 具体表现为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发生积极变化。1978年时我国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27.84∶47.88∶24.19, 2016年为8.6∶39.8∶51.6。一方面, 农业产业的比例大幅降低至10%以下, 另一方面, 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由最初的以制造业和基建平台为主, 已经转移到以服务业为主, 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因为服务业是城镇化最大的就业容纳器, 很多都是中小微企业, 有的甚至是夫妻店, 遍地开花, 灵活又方便, 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2016年年底, 我省三次产业的占比也达到了9.9∶38.6∶51.5, 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占半壁江山的情况已逐渐得以扭转, 服务业占比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我省的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

3.3 新型城镇化是辽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 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要实现农村的小康, 就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是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 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基础, 信息化为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城镇化承载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空间, 并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辽宁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的平等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化、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实现城乡产业发展的融合化。通过顶层设计, 通过土地制度等的改革, 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等具体举措, 逐步缩小辽宁城乡间的差距, 提升4300万辽宁人民的生活质量, 增进人民福祉, 真正实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最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3.4 新型城镇化是辽宁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载体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人才大省, 长期以来, 我省具有培养各类人才的环境, 各种人才济济。但从2015年开始, 我省现在已经连续两年人口小幅负增长, 其中也出现了人才候鸟现象, 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也大量外流。一方面这是人才的正常流动, 另一方面, 确有南方在人才环境政策上比我们开放、因环境待遇及职称问题导致的孔雀东南飞现象。经济形势不好导致人才外流, 而人才外流又反过来拖累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当下我们辽宁稳定人才队伍的可行途径, 而城镇化是就业的载体。城镇化的发展, 特别是产业的发展, 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就业, 人的集聚, 会推动城镇的繁荣和发展, 会形成更多的机会, 会吸引更多的人聚集此地, 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实现产城人三者的融合发展。

3.5 新型城镇化是辽宁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重要抓手

2016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 辽宁省占2席, 分别是位列34们的瓦房店市和位列73位的海城市, 而浙江占26席、山东占22席、江苏占17席, 这三省占据全国百强县的65%。对标先进,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在我省的城镇化布局中, 强调要重点发展县城、加强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到2020年, 全省新增城镇人口300万人, 这300万人的分布力争达到3∶6∶1, 即地级市90万人, 县城180万人, 建制镇30万人。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未来几年我省县城及特色镇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有效弥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弱这一短板。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辽宁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 虽然复杂且任务艰巨, 但奋进正当其时, 只要我们全省上下齐心、勇于担当、真抓实干, 定能抓出真绩实效,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增添新的动能, 为辽宁人民幸福增添新的福祉。

摘要: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是辽宁省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 具有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5.

[2]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5-2020) , 2015.

[3]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6.

[4]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 2016.

[5] 辽宁省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 201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论新型城镇化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08-19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09-16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01-15

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01-13

老工业基地振兴范文06-1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08-06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08-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09-15

以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04-22

老工业城市新型城镇化04-28

上一篇:浅谈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研究下一篇: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