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

2023-01-14

伴随高职院校不断的改革与深化, 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在持续增多, 学生社团类型与数目也增加了, 大多数学生开始选择进入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渐渐变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与发展不能够缺少的一个部分, 是高职学生兴趣培养、素质提升、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在高职院校中, 公益型学生社团是校团委中的学生组织, 不但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培养其贡献意识, 还可以帮助其提升素质与实践能力。可是在现如今多种公益型社团构建与发展之中, 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 这部分问题制约了公益型学生社团发展, 拉低了高职院校学生团体建设的积极性。此次就对有关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一、有关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现况分析

(一) 社团规模扩大, 人员持续增多

高职学生社团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 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学院学生社团从规模以及种类等方面而言, 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学生社团由一开始只有几个专业社团, 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很多个不同种类的社团。社团规模也在逐步增大, 学生参加社团的数量占据了在校人数的四分之二左右。再者, 社团举办的活动也很丰富, 进而让社团在学校中构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社团及社团活动的开展均增加了关注力度, 其依照每各个学生社团性质及特征, 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社团朝着专业化趋势发展, 进而将高职学生社团活动专业水准提高了。高职学院学生要求自我全面发展的期望也也在持续强化, 学生参加社团的面在拓展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爱好与需要, 主动参加学生社团构建过程中去。一些学生参与了3到4个社团, 还有一些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建立了学生社团。可是, 经过长时间发展, 学生面对社会发展及就业压力, 意识到了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创新实践的重要性, 因而, 学校中各种专业社团诞生了, 同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 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等各个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性作用。

(二) 社团制度建设健全, 社团管理步入正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在高职院校里面, 学生社团管理者基本上是社团联合会, 该联合会是属于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的。学校对社团联合会设置类型多样的管理机制, 同时也设置各种财务机制和管理规定等与管理工作相关的文件, 社团联合会在严格根据以上制度开展工作的时候, 还需要对学校内的各学生社团展开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其内容一般是:第一步针对才成立起来的社团, 需要一一记录在册, 同时指导社团开展培训活动, 而且还需要定期检查社团管理工作与社团活动进行的情况怎么样, 进而对其进行调整。与此同时, 还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社团财务支出情况, 因此, 从这里可以了解到, 社团管理制度的设定和开展均促使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构建向着制度与规范化的趋势发展, 同时走上轨道。

伴随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社团关注力度的增加, 同时对每一个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制度的健全, 学生社团管理的水准和社团活动的进行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优质的社团管理系统与相关规章制度可有效确保社团稳定健康发展。在高职学院里面各个社团内, 三分之二的社团均有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与健全的管理规定, 虽在刚刚建立的社团里面一些社团制度并不完整, 可是大体上已经拥有了内部管理及活动进行的依据, 致使学生社团管理与流程均步入了正轨。

二、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一) 社团负责人管理水平不一, 培训工作得不到保障

现阶段, 一些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负责人多数是以大二学生为主的, 能力较弱, 这部分学生在社会经历与学生工作经验等各个方面的累积都非常少, 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思考范围比较狭窄、工作思路缺乏逻辑性、不具备长远的规划。除此以外, 个别公益型学生社团负责人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责任意识匮乏, 在学生社团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作为高职院校公益型社团, 其规定社团负责人需要有真心的公益诉求, 可是在实际中, 一些学生仅仅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 才做了社团的负责人。再者, 社团负责人本身也有一定的学业负担, 精力不足, 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公益型社团中。

(二) 社团活动资源紧缺, 活动资金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学生数量的增加, 可以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匮乏, 大部分学生社团不具备固定的属于自己的活动场地, 公益型学生社团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依据相关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均是临时找地方商议社团活动开展的问题, 或者直接在学校中某一个空地上进行临时工作。再者, 很多公益型学生社团面临活动费用匮乏的问题, 这种社团活动的开展多数时候均需要走出学校, 交通费用就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了, 一些时候活动自身的费用还不够支付交通费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 只能够由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里面的成员自己垫付才可以勉强解决费用问题。如此一来, 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学生参加公益型社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措施

(一) 创建完整的社团激励制度

根据这些年的发展而言, 高职院校创建完整的公益型学生社团机制, 在社团里面树立榜样, 从而将其当成契机以点带面, 推动学院公益型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 再者, 完整的公益型学生社团内部激励制度, 不单单可以把学生社团成员工作的主动性提升, 还可以提升社团活动效率与质量。

公益型学生社团活动必须要被社会所认可, 这对各个会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时候社团成员需要的并非是物质奖励, 还有精神激励, 这样会给社团成员带来很大的动力, 经过该种激励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的方式, 可以让成员在往后工作过程中积极办好公益活动, 对公益型学生社团未来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 增加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成员凝聚力

优质的学生社团团体通常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同时负责的责任人, 在高职学院里面, 公益社团的主要责任人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取向与活动质量、活动效果以及社团建设的兴衰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管理工作有关心理学里面, 团体领导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团体管理人员而言, 领导就是为了指导基层人员实现团体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团体领导人在整个团队里面需要依赖于个人魅力与知识、优质的思想、先进的作风等, 影响团体里面的每一个成员达到团队目标, 而团体里面的领导是团队文化构建的重点。在高职学院里面, 公益型学生社团文化创建的主要对象是学校里面的各个学生, 因而, 必须要把社团责任人的优势发挥出来, 以此来吸引学校中其他的学生参加公益社团。所以, 这就严格规定高职学院需要增加对社团责任人的有关教育与培训, 以此提升社团成员的凝聚力。

(三) 增强扶持力度与自主性, 使其正常发展

针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相关部门,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从组织上给予一定的关注,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工作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关怀, 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保证, 积极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再者, 按照现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持续创新公益型学生社团工作, 激励公益型学生社团健康稳定发展, 发挥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提倡社团成员的主体性, 按照公益型学生社团特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 确保公益型学生社团正常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 增加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扶持, 探索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规律, 加强公益型学生社团自主性, 始终坚持将管理和指导相融。在公益型社团活动层面, 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人员需要放手社团的事务, 这也表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 进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给学生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与贡献爱心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 学生可经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责任意识、再者, 公益型学生社团对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是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的载体。持续探索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问题, 根据职业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特点,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强化对人力与物资的投入, 确保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现况, 分析了有关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探讨了有关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途径, 借此为广大研究相同问题的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润红.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05) :135-136.

[2] 蒋翅辉.高职院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可持续性发展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2 (04) :121.

[3] 金武州.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长效发展机制研究:基于与NGO的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14) :43-45.

上一篇:浑蒲灌区中小型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探讨下一篇:粗糙异型强化换热管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