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翻译观试析

2022-11-11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 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 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和翻译方法 (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 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1 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

纽马克认为, 从翻译的需要来看, 文本类型与其按照内容来区分 (例如分为文学、机构、科技三类) , 倒不如按照语言的功能, 也就是使用语言的目的来区分 (Newmark 1981:12;1988:39, 44) 。根据经雅各布森 (Jakobson) 修改的比勒 (Buhler) 的语言理论, 纽马克提出了一套由他扩充了的文本分类法:

1.1 抒发功能 (expressivefunction)

抒发功能的核心是讲者、作者也就是发话者的心中所想。发话者用话语来抒发感情, 而不考虑反应。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典型的抒发类文本包括: (1) 严肃的、富于想象力的文学, 可分四大类, 即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 (2) 权威的文本, 包括多种文类, 其权威来自作者的地位、公信力或语言能力。 (3) 直抒胸臆, 没有直接读者群的自传、散文、私函。

1.2 信息功能 (informativefunction)

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部的情况, 即语言之外的现实, 包括所报道的见解和理论。信息文本通常有固定的格式, 例如教科书、技术报告、报刊文章、科学论文、毕业论文、会议记录和议程等。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文章有不少文字不通、内容不确, 译员往往有责任订正、改善。

1.3 呼唤功能 (vocativefunction)

呼唤功能的核心是读者, 或受话者。所谓“呼唤”, 意谓“呼吁”读者去行动、思考或感受, 也就是按照文本的意图去“作出反应”。呼唤文本包括通知、指示、广告宣传、劝说文字 (如请求、申诉) , 甚至可能包括志在利己娱人的通俗小说。

1.4 审美功能 (aestheticfunction)

即令人得到美感的语言, 所用的手段第一是声音, 第二是比喻。此外, 句子、小句、词语的节奏、平衡和对比也有作用。审美功能存在于大部分文类, 更是诗词、废话诗、童谣以及某些广告宣传不可缺少的。

1.5 应酬功能 (phaticfunction)

应酬语言用来与受话者保持友好接触而不是用来传递信息。有些应酬话因文化而异, 应该用标准的对等词来翻译。

1.6 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function)

也就是用一种语言来解释、标示、批评它自己的特征。

在这六种文类中, 前三个是主要的。这些文类, 并不能截然分开。一个文本很少是纯抒发、纯信息或纯呼唤的, 通常都是三种功能兼而有之, 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至于抒发文本, 则通常含有信息, 而其呼唤成分就可多可少, 批评家和翻译者对此往往见仁见智 (Newmark 1988:39~44;1981:4 5~6 9) 。纽马克还指出, 在翻译抒发类文本尤其是诗词时, 抒发功能和审美功能常常有冲突 (Newmark 1988:42) 。

2 翻译方法

纽马克把翻译方法分为八种, 从最侧重来源语言到最侧重目标语言, 依次为:逐字翻译、直译、信实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地道翻译、意译、改写。但是, 意译 (即再现原文意思而不理会原文风格, 取原文内容而舍原文形式, 往往是长度远超原文的意写) 已经“根本不是翻译”, 而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才能达到翻译的两大目标, 就是准确、经济。语义翻译用于抒发文本, 交际翻译用于信息和呼唤文本 (Newmark 1988:45~50) 。

在1 9 8 1年, 纽马克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 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 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Newmark 1981:39) 。到1988年, 原来给语义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信实翻译:“信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 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 而语义翻译只在一点上和信实翻译不同, 就是“必须较多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 (Newmark 1988:46) 。交际翻译的新定义则是“试图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 同时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为读者接受、理解” (Newmark 1988:46) 。

纽马克比较这两种翻译方法时说, 抒发文本的地位是“神圣”的, 译者要追随单一的、明确的权威, 就是原文作者, 原文的文化成分往往要保留, 就算原文有错或写得不好, 译者也无权更改, 但语义翻译在认知和语用两方面都会有损失, 所以通常比原文差;信息和呼唤文本的作者地位并不重要, 译者的服务对象是假想的、界限不明确的一大群读者, 所以有较大的自由, 翻译信息文本时则会用文化上中立的词语来解释原文的文化成分, 翻译呼唤文本时则往往用文化对等词来替换;又由于交际翻译的译者会试图写得比原文好一些, 改善原文不佳、不确、不清之处, 所以译文虽然在语义内容上会有损失, 但会比原文有力、清晰, 整体上常常比原文优胜, 比语义翻译较有可能达致对等效果 (N e w m a r k1981:42;1988:47~49) 。

但是, 纽马克又强调, 翻译方法也不可能截然分开, 如果文本要传递的信息没有文化特殊性, 而内容又与风格同等重要, 那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可能重叠, 尤其把最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文本翻译给有同样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的读者看的时候, 更是如此。此外, 处理同一个文本时, 有可能某些部分用语义翻译, 而其它部分必须用交际翻译, 而且并非只有一种语义翻译、一种交际翻译;甚至在处理某一个部分或句子时, 也可能用比较偏向语义或者比较偏向传意的翻译方法 (Newmark 1981:40) 。换言之, 把某种翻译方法应用在某类文本时, 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

3 结语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使我们对翻译标准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翻译标准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的。当然, 他的这一理论也不是尽善尽美, 一些文本类型的划分问题, 有些地方较为晦涩。另外,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对象, 对于我国的英汉、汉英翻译批评还需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总的来说, 他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很有启发, 很有指导意义。

摘要: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十分重要、很有特色的有两部分, 即语言功能与文本分类和翻译方法 (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 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关键词:文本类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1981.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

[2] Newmark, Peter.1988.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把握“以人为本”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