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复习题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视听语言复习题范文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一,填空,判断

1、景

景是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空间概念。

2、景别

摄影机从各种不同视距对拍摄对象拍摄时,所获得的范围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瞬间的空间呈现。

3、镜头

镜头是由包含在银幕景框内的主题素材的容量所界定的,一个镜头是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止所记录的全部影像。

镜头主要是时间概念。

4、大远景

用广角镜头拍摄,通常高角度拍摄;用以定场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自然景色,渲染气氛创作意境。可以作为一个主镜头交代时间、空间背景以及拍摄主体的运动态势等,大远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近距离镜头的空间参照框架),大都是外景镜头,这类镜头最有效的运用常见于一些史诗性影片中,如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历史片。

5、全景镜头

以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和所处位置局部环境为目的,交代事件发生环境和主体物间的关系,全景和远景比较,全景游明确的内容中心视野小些,被摄主体可能占满整个银幕,人物动作和环境比较清晰,是塑造环境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全景又叫全身镜头,人物在画面中高度大致等同于画面高度,往往是一场戏的主镜头,

6、中景镜头

介于全景和特写间的镜头,视觉范围在人物膝盖以上。人物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景别。能充分展示拍摄主体富有表现力的局部,角色间关系;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主要部分,环境降为其次。

7、大特写

是视距最近的一种镜头语言,能突出强调关键性细节,比如:惊愕的眼睛、泪水、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的情感宣泄和视觉冲击。

8、拍摄角度

摄影和镜头与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拍摄角度,角度界定取决于摄影机位置。

9、推镜头

被摄主体不动,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表现的部位,是渐进的解释过程。

10、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自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或揭示原先位于取景框外的惊奇事物。

11、移镜头

一般指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运动所作的横向平移或上下移动。移镜头使画面不断延伸,画面构图不断扩展,发生变化,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

12、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只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13、变焦镜头与移动镜头的区别

(1)透视比例:推拉镜头前景影像比背景影像变大(小)更快;变焦镜头等量变化(同时变大或变小)。透视比例相近。

(2)景深空间变化:变焦中短变长时,空间扁平(空间感弱),背景和前景更贴近,长变短时则相反。

推拉景深空间变化不明显

14、时空观

包括永恒的时空观,相对的时空观,浑沌的时空观

15、画框

也叫景框,是镜头拍摄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的分割线,相当于镜头的视野范围,是对真实空间中对影视作品最富有表现力的那部分影像。

16、画面构图

所谓影视画面的构图,是指纳入影视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配置,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17、封闭性构图

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它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作画面空间,最求画面内部的统

一、完整、和谐、均衡。

18、开放性构图

是非常规的构图,它强调把框架当作“窗口”,把画面内外连成整体。

19、硬光

直射光,明暗反差大,阴影突出,塑造男性的阳刚和强硬,有力的,征服的,动态感强的形象。

20、软光

散射光,明暗反差小,阴影弱化,塑造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

21、顶光

蝴蝶光,突出人物脸部轮廓,显现颧骨的阴影,起增强骨干或丑化人物效果。

22、底光

魔鬼光,骷髅光,夸张深陷的眼光,塑造恐怖的形象,丑化人物效果。

23、现实主义照明

青睐现成照明,具有纪录片的外观和轮廓之感,鲜有明显的照明(真实感,记录感较强)

24、三点照明

主光:主要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前面,有一定角度,用于营造影像重心,吸引目光,形成动作或表情焦点。

补助光:弱压主光源的刺目效果,揭示原本隐没在阴影中的次要细节。

后光(逆光):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轮廓清晰,有立体感,区分背景和前景形象,加强影响的三维效果。

三点照明不足:成本高

补充:三点照明在低调照明(通常用散光,弱光)中,表现力最强,高调照明中可以营造更柔和的摄影效果(可以弱化刺目的白光)

25、色彩三要素

色相:及色彩的外貌,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且有不同特征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是色彩的外表,明度都是色彩的立体骨骼

纯度:即色彩的浑浊程度

纯度的变化,是从最高纯度色(最鲜艳色),到最低纯度色(中性灰)之间的等级变化。纯度最高的是红色,黄色次之;绿色的纯度只是红色的一半。

26、暖色与冷色

色的冷暖属性是色觉与温度感连结的色彩感受现象。

冷暖色最容易引起生理上,心理上的共鸣。

红色,橙色,黄色等容易让人联想到火,炎热,干燥的土地,洒满大地的阳光等—暖色

蓝色,蓝紫色,青色等,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夜空,树荫,冰灯—冷色

27、运动镜头

符合视点和剪辑的要求

28、对白

是人物语言在影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29、独白

独白主要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

30、旁白

旁白是一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评论和解说,用于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背景等。让观众的欣赏有一个思想准备,以引起某种悬念或对剧情作蜻蜓点水式,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和点评,给观众留下无穷的思索,旁白还用在剧情大幅度时空跳跃时,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的说明,使之过渡自然。

31、音乐的分类

从发音种类上讲,包括器乐和声乐;从音乐形态上讲,包括有声音源和无声源。 名词解释

场面调度:指导演对一个场景路线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以及拍摄现场个部门,各元素的调配安排,以达到叙事的表意的目的。

封闭性构图: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他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做画面空间,追求画面内部的统

一、完整、和谐、均衡。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体段落间的转换。另外还有闪白闪黑等。

画面构图:所谓影视画面构图,是指纳入影片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分配,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画面环境:指主体或者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即是前景(主体人物前方的景物)、后景(在主体人物后面紧挨主体人物的景别)、和背景(能够映衬主体的大环境) 时空观:主要包括永恒的时空观(按照日常的时间来组织镜头)、相对的时空观(有意的把时间延长或压缩来表现)、混沌的时空观。

转场手段:转场,指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技巧。主要有:切入切出、淡入淡出、叠出叠入、划出划入、圈出圈入、翻页、定格。

景深:指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视觉暂留:人的大脑可以把人眼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在视网膜上保留时间比眼睛实际的记录时间稍长一些,而这种现象的支流性使得视网膜上一系列独立的形象,可以互相连接,甚至混合起来,从而给人以影像的幻觉。

轴线原则: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是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动作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称为180度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时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简答+论述

1声音对电影艺术的推动和影响

1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视觉——综合感知) 2延伸了电影公司,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3改变了电影的叙事规则

(1) 首先,声音担当了部分叙事功能,比如通过对白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运用音乐抒发感情,使用声画对位法营造某种委婉含蓄的意境 (2) 其次,声音称为极为重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人物声音的特质,语言的风格都是人物性格的最直接体现之一

(3) 此外,声音本身的持续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可以把握电影的节奏,形成特殊的表现力。

(4) 通过剪辑,用声音使不同空间的镜头得以任意连接,并产生新的含义。

4各类影片获得新的发展

音乐片,歌舞片等新的影片类型出现,并使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如侦探片,恐怖片获得新的发展。

2影视剧中人物配音的基本要求 1把握角色特点,贴合人物口型

人物口型长短,译制片要注意台词的编辑 人物口型的开合,例:come in——请进 人物口型的松紧(情绪和气息的控制) 2把握角色心理节奏,贴合人物行为 (1)“共命运,同呼吸” (2)贴合体态语言

(3)细节传神(呵欠,吞咽细腻处理) 3把握作品主题,贴合画面情境 人物的身份感要明确

人物语言及音量与景别和环境贴合

声音变化与摄影机运动和人物运动相一致

3画面构图的组成元素及作用 1线条

直线与平行线:力量的平衡,关系和谐,静态。秩序 对角线:矛盾冲突,力量对比,动态 交错线:混乱,无序,反常 2形状

三角形:透视关系,冲突,运动 对称型:强调稳定,和谐,分享 负空间:失衡或失落

圆形:安全,环绕和女性准则 3元素数量

一个:孤立,平静,重要 三五七:动感,失衡,变化

二四六:平稳,均衡,相似,和谐 4重心

重心下置和居中:稳定,有序 重心上置:沉重,压力,惊诧

重心倾斜:不平衡,不稳定,不安 5平衡:静态,和谐,平等,经典构图 失衡:非常态。戏剧性。心理失常无序

6大小:面积对比关系,力量和身份对比,强调,渲染气氛

7光影,色彩变化:视觉重心转移,突出细节,营造意境 4场面调度的手法

(1) 纵深调度: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向前移动,即由全景走向近景,或反之。作用:强调景深,动态,重点的转移,增强表现力。

(2) 平面调度:来自戏剧舞台,通过人物的移动来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作用:绘图感强,易于展现连续的动作或连贯的情节,但缺乏透视感和冲击力

(3) 重复调度:相同或相近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作用;突出强调或进行某种暗示 (4) 对比调度: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加以对比或衬托

(5) 象征调度: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终寓意或象征某种内在含义 (6) 群众场面调度:表达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营造气势和氛围 5连贯性剪辑相关理论

(一) 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1机械的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首先,剪辑要服务于叙事和戏剧性需要 其次,选择剪辑点时最好选择连续动作的间歇 2运用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1)、直接运用动作的省略 (2)、镜头暂时从主体身上移开:方式:

A、改变拍摄角度

B、通过反应镜头(通过周围人、旁边人的反映来表达连贯性) C、前一个镜头暗示 (3)、光学效果处理(淡入淡出

叠化

划等衔接技巧)

(二) 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同一性和封闭性)

1轴线原则(180度区域)

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主体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时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成180°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是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如何确定一场戏的轴线:

(1) 静止的对象:轴线可以任意确定,确定不能更改 (2) 两个对象:两者之间连一条直线就是轴线

(3) 一群对象:离摄影机最近的两个对象间连一条线就是轴线 (4) 运动的对象:对象运动的方向线就是轴线 2 全景表明空间

3 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的明晰因果关系

第二篇:情书视听语言分析

追忆似水年华——《情书》视听

语言分析

岩井俊二的处女作《情书》一上映便迅速引起轰动,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岩井的作品。它具有典型的日系风格,画面似乎总是高光、过曝,使得颜色褪去了一部分色彩,显得清新淡雅。《情书》正是这样一部纯净的有关纯爱、有关死亡、有关追忆的电影。 博子在参加未婚夫男藤井树(以下简称男树)的悼念祭奠时,偶然抄下他中学纪念册上以前的地址。本来是不抱期望地寄了一封信过去,寥寥数字以寄托哀思,没想到居然收到回信,而且落款正是“藤井树”的名字。于是辗转周折了几番,终于明白,对方是和男树中学同班同名同姓的女孩。两个女子通过书信,女藤井树(以下简称女树)将封存在记忆深处的有关男树的“美好”回忆一一倾诉,也让博子得以了解未婚夫不为她所知道的一面。

由中山美惠分饰博子和女树这两个虽然相貌相似性格却相距甚远的角色,这就为影片设置了障碍,博子和女树不能够相见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故事结构和导演的设计巧妙地避免了二人相撞。博子与女树的通信往来,女树对男树的回忆刻画,加之影片三重线索插叙展开的叙事手法,共同构成了这一稳固而奇妙的三角关系。片中博子专程到小樽想要见一见女树未果,导演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镜头,在喧闹的路口,博子轻声呼唤了一句“藤井小姐”,已经骑车驶过的女树停下转身回头,此时镜头固定几秒,在所有观众都以为她们就此相见时,镜头切到全景,人潮扑拥过来,将博子淹没。女树没有看见博子,博子却清楚地看到了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女树,从而得知了男树选择自己的真正原因。她也怨恨过,但是到了最后,博子冲着埋葬着男树的远山一遍一遍撕心裂肺地大喊“你好吗?我很好!”时,一切都释然了,她不再念念不忘,不再怨恨,放下了一切对过往的怀恋,真正地与之告别。

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对逝去时光的祭奠——逝去的故人、逝去的青春、逝去的朦胧的爱情。但是就日本的传统文化来讲,美好的事物中也总隐藏着幽怨和死亡的气息。日本有着“春日的樱花婀娜多姿,但其根下总埋着尸骨”的典故。该片虽如一首散文诗一般优美,但其中也处处藏匿着死亡的气息。男树的祭奠典礼、女树的感冒、女树父亲的过世、冻死在冰雪中的蜻蜓、旧屋搬迁、抢救女树等等这一系列传达着死亡讯息的符号贯穿着影片始终。几乎在岩井俊二的所有影片中,他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剥开死亡的面纱,《莉莉周》中的斗殴,《梦旅人》中的意外和手枪。影片中,博子和女树都笼罩在死亡中。尤其要讲的是女树在医院看病的场景。她靠在座位上睡着了,依稀听到护士在叫“藤井树”的名字。走廊的尽头突然被照亮,一辆无人推扶的病床从拐角处驶来,画面快速剪辑了两三次,病车越来越近,女树看到上面躺着的是正在被抢救的父亲,她与父亲站在走廊的两端,此时导演运用了补偿镜头(希区柯克镜头),摄影机一边后退一边使用快速向前变焦镜头,画面突然变形,楼道空间被拉长,树奔跑起来,镜头跟随在她身后,左上右下地来回摇摆,时不时切换她的侧脸与背影,当女树推开抢救室的门,画面突然切换到少女藤井树与少年藤井树的那次告别和中学开学时点名的情景。她梦中见到的人都已逝去,她的那段青春记忆也已逝去,现在她开始慢慢回想起来。然而死去父亲的妹夫忘记大哥的忌日,少女藤井树在父亲的葬礼日轻快地在雪地上滑冰,在忌中见到前来还书的男树露出灿烂的笑容……在这部影片中,岩井俊二将对死亡的写照处理的十分唯美,哀而不伤。

电视台出身的岩井俊二在电影的拍摄上也诸多沿用了拍摄电视的手法,如现场报道式的跟拍、多机位跳切。从传统上来讲,为了创造电影画幅内,角色之间、场景之间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进行角色的走位调度,纵深构图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些目的,比如轨道的安排、变焦镜头的细微调整,以及灯光的精巧摆放,都是所谓现场调度所必须明确的工序。但是岩井俊二另辟蹊径,并不想一味的使用业已成熟的方案,而是大量地使用广角镜头,大量地进行非正常的多主光源布光,大量地进行机位的灵活变换,以一种高效省时省力,但是同时能带来一种莫名的临场感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影片中,导演使用浅景深镜头对中山美惠的表演进行诠释,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贴近人物。在构图上,既可以看到符合标准构图原则的稳定画面,也可以看到故意打破平衡的画面。人与景物相呼相应,景物的及时出现总能填补人物语言的短暂缺失,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在色调的运用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讲述博子的这条线索时,画面是冷色调,到处充斥着漫无边际的皑皑白雪。影片的开始,一个长镜头,博子从雪地里起身,从离画面很近一直走到山下看不到人影,画面只有雪白和青黑两种色彩,博子的着装也以冷色系为主。直到秋叶先生向博子示爱的场景,才出现了桔红的火光;在讲述女树这一线索时,由于是冬季的小樽,处处被大雪覆盖,色调仍然偏冷,但好过博子;只有在回忆少年时期的画面,犹如宫崎骏的动画片一样色彩鲜艳。此时,配乐也由哀婉的钢琴曲转变成活泼轻快的小提琴曲。导演用暖色调描摹回忆,用冷色调书写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引导观众对这段回忆更加关注,其对于往昔的留恋和追忆可见一斑。

在用光方面,岩井俊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高光、逆光拍摄,这种在其他摄影师看来是自杀的行为,却成为他招牌式的电影风格。这样的手法,在《情书》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中均有体现。从摄影角度来看,所谓逆光摄影,是一种有别于正常摄影的技法,因为它所描绘的最终成品并不是人眼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的。一般来说,逆光摄影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剪影,因为往往背景曝光级数高于前景,背景正常曝光,缺少光线的前景就会漆黑一片。而正常的肉眼观察是看不见这一现象的,因为人眼会自动调节,保证注视区域的亮度信息完整。岩井俊二所使用的逆光技巧,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统一提高曝光量,从而能够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时让人物的轮廓融化在稍微曝光过度的背景中。这个是接近肉眼观察的效果,而且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状况。一般电影会在电影布光上下很大功夫,通过4到5个角度的光线,塑造起在美术上十分正确的人物形象,但也因此丧失了真实性。而逆光,可以很好的充当主光源,同时淡化背景因素,突出演员的存在,真实性也大大增强。不矫揉造作,体现淳朴的美感,岩井的电影普遍存在这种倾向。同时,逆光是一种十分内敛的手段,这对于表现片中主角的心绪来说非常合适——男树深沉内敛的性格,最终也没有告白;女树朦胧的好感却也不了了之;博子压抑的情感寄托。我注意到,《情书》中所有存在窗户、门等会透光的地方,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光线效果,是由于高光太过充足而导致的,人物经过也因此而被虚化,轮廓若隐若现变得不那么真实。最经典的一个画面是,男树靠在窗边看书,身旁白色的窗帘随风舞动,男孩在窗帘旁若隐若现。此时,光线从窗外打进来,男孩处于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摄,男孩的面目将会暗淡不清,导演于是做了补光的处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够清晰而又与窗帘的高光部分形成对比,出现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梦。女树不经意地抬起头,注视着沉默的少年,朦胧的情愫暗暗铺开。

影片的最后,女学生们将夹着画有少女藤井树的借书卡的书送到女树手里,书名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女树曾经翻看过借书卡,遗憾的是她没有发现背面的秘密。那本书是少年藤井树交给她手里,那次是他俩最后一次相见。女树拿着借书卡,明白了一切,一时间百转千回。之前进行的一场关于过去的回忆,她以为那是属于博子的,其实那是属于她自己的。

第三篇:《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任课教师:崔皓越 学

时:54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期:2013——2014年第一学期

班级: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班、2班、3班、4班、5班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文化的年代,人们越来越依靠影像来获取信息,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受众对于媒介产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否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得最完整的视觉信息。视觉文化的发展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而人们日益增高的视听审美水平,也对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影视传媒道路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的专业课程《视听语言》旨在向学生讲授构成影视画面和声音的基本元素和其构成的基本语法,为学生以后的拍摄实践打好基础。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传媒从业人员。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相关动态,意识到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传统的视听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把启发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与竞争性对高校进行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课件以及考试的模式等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修正,使该课越来越贴近素质发展的需要。并在教学实

践中打破原有的旧框框,尝试着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干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审美更重创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该课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宏观上。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观上,结合大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微观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体系。并做到“三个一”,一个知识点,一个或多个能解释知识点的实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思考练习题。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名词,又是电影艺术手段的总称。视听语言的基础是电影的两大基本元素——活动影像和同步声音。它涉及镜头内容、镜头形式、分镜头规则和声画关系处理四个方面。具有一定内容和以适当拍摄方式拍摄的镜头是电影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镜头组接和声画关系处理则把它们联结成电影视听结构的整体。视听语言是表现电影内容的基本方式。与剧作、表演一起,共同构成导演创作的三大艺术手段。视听语言也是形成电影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从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影片。

《视听语言》是一部论述电影基础知识和构成元素、分析电影艺术技巧的比较全面的大专院校电影教材;是大众传播专业学生、电影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一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用结合,便于应用和操作的创作指南。《视听语言》从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影像入手,结合中外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光、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组接、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体现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系统分析和总体把握。

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机械复制的,画面上的形象是他对事物的主动选择、组合的结果。艺术家首先是借助画面进行思维。有研究显示,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来自视觉,视觉在人的五种感觉之中是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家通过画面和观众交流,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表达意念。罗伯·格里叶说:“考虑一个电影故事,在我就已经是用画面来构思的过程,这里涉及一切细节,不仅包括表演和背景,而且还包括摄影机的方位和运动,镜头段落的组接。”

电影的诞生多少克服了其他艺术表达方式中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表现与再现相互问彼此隔离的美学矛盾,它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表现生活。作为传统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戏剧分别以文字、声音、线条和色彩、材料和造型、演员现场表演等为基本表达方式。电影则以影像作为基本表达方式,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传达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看法。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比方说西方可能更注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中国人可能更喜欢故事本身,也就是更关注镜头呈现出的情节。所以,中国的视觉是有寓意的影象,深刻的,而且其深刻性必须完全育于故事中,绝对不是直白和热烈。否则很可能被有知识和思想的人士指斥为庸俗和无聊。这是中国特色的欣赏文化,不追求感官而要求思维。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衰变,这种欣赏文化也开始转变--好莱坞的标准成了世界的标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语法,这个是相通的,因为人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传媒学院播音教研室

崔皓越

2013年1月7日

第四篇: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课程说课搞

说课人:

一、课程定位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将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视听语言主要是影视动画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 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本课程的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是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名称:《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2、开设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3、教材特点: (1)体例上更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 (2)图文并茂,用案例带动知识点; (3)学生主动学习,改善学习效果;

(4)知识点的选择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水平;

4、教材体系框架

四、课程教学

1、总体教学思路

(1)欣赏视频,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2)案例分析,展开任务,扫清障碍——为任务实施作准备 (3)学以致用,实施任务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视听语言概述 第二单元:动画镜头 第三单元:动画片中的蒙太奇 第四单元:动画片的场面调度 第五单元:动画片的剪辑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剪辑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动画片剪辑的一些方法,理解剪辑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课堂教授、答疑,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重点】了解动画片的剪辑的一些方法,理解剪辑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第五篇:视听语言结课心得

在四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视听语言这门课。这门课程主要教授了我们有关于在摄影过程中镜头和场景的运用。我从中意识到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感觉理所当然的表达和每一个简单的镜头,其实背后都有其深意所在。

荧幕上的一切演绎不仅给与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同时也是传达制作者思想和心声的语言艺术,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音画关系)。 我在画分镜的时候就会考虑更多的东西而不是瞎画一气,想到什么是什么。镜头的衔接,场景的转变,这些都使我在画作业的时候小心起来。尽管我做的还不够好,有生疏和欠缺的地方,但学过了这门课,会使我们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视听语言来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上一篇:司务长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舞蹈演出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