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构想

2022-09-12

1 引言

长期以来,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 我国体育课教学都是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方针, 由于教学内容偏多, 学生在体育课上每个项目都要学习, 但又不可能有较长的时间系统的学习, 因而只能达到初步而不能熟练掌握动作技术的水平, 这就造成了学生样样都学, 样样都不精的问题, 时间一长所学动作技术就会淡忘和消失。因此, 中学建立体育俱乐部是必然的。

2 中学生建立俱乐部的依据

2.1 中学生的需要

通过调查和有关资料收集表明, 体育俱乐部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与过去的组织管理、锻炼方式相比较, 其绩效是显著的, 由此可见, 体育俱乐部是适应高校大学生的学院的。同样, 中学生建立体育俱乐部也是中学生的需要。现存的中学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中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学生兴趣广泛, 求知欲强, 一周两次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传统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这就造成中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而体育俱乐部的开设正好弥补以上不足之处, 体育俱乐部所开设项目众多, 活动时间充分, 满足了中学生的需要。

2.2 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满足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后, 充分认识大众健康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花钱买健康”“运动健身”“生命在于运动”等口号, 这些充分证实了广大群众热切渴望参与运动的心情。经过调查取证, 现在只有比较发达的南方城市开设了许多经营性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虽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由于花费比较昂贵, 不是一般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 而中学生建立体育俱乐部可对社会开放, 并收取适量活动费用, 这种收费低的健身俱乐部更适应大众消费, 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也应适应社会发展, 通过中学体育俱乐部对社会开放这种方式, 既可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 又可为学校赚得一笔颇丰的活动经费, 更有利于开展各种活动。

2.3 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它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中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促使体育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各种运动器械利用率不断提高, 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3 中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3.1 能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中学体育课一般每周两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枯燥乏味, 缺少一些学生乐意接受的新兴体育项目, 如健美操、街舞、国标、现代舞、网球、游泳、滑旱冰等。另外, 教学时间短, 学生锻炼的时间长, 有些项目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等。由于一周只有两次课, 这对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使他们体育锻炼的热情得到发挥,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3.2 形式灵活更具专项特色

俱乐部所设项目繁多, 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使每位学生都能加入到其中, 从体育活动中受益。俱乐部教学可采用学生自主练习为主, 教师辅导提高为辅的方法在俱乐部中选出几名体育骨干, 平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比赛, 管理部内一切事物, 这样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竞争性。

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 做到“人尽其才”。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从师范院校体育系毕业, 通过普修和专修, 应该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采用俱乐部教学的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与自身专长担任某一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学生的特点, 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3.3 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俱乐部的特点和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塑造,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满足其体育兴趣、爱好及自身特长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学生往往根据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擅长的项目而定,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继续进行培养, 使其特长更为突出, 并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3.4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俱乐部教学增加了学生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 从而促使其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 为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打下了基础。

4 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实施途径

4.1 俱乐部所需经费问题

现在中学体育课课堂教学由于经费不足, 教学形式陈旧、场地器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 使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我提出了建立中学体育俱乐部的构想, 但俱乐部的经费支出是一个大问题。我建议每个学生都必须入会, 初一入学每个学生交纳100元会费, 初三毕业时交还给他们;高一入学每个学生交纳150元会费, 高三毕业时交换给他们。这样做不仅可解决经费问题又可激发学生不断上进。

4.2 转变办学观念

在改革的时代里, 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都体现了决策者和改革者的胆识和意志以及积极的态度和超前的观念。因此, 必须首先得到领导的支持, 转变办学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搞好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所谓转变观念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转变传统的所谓方式, 旧的办学模式。同时要树立经济意识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使学生体育真正发生质的飞跃。学生参加俱乐部的重要目的是健身娱乐, 学生参加活动时主要以自愿与随机组合的形式, 渴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并能在轻松自然、自娱自乐中达到调节身心、强健体魄、增进了解的目的。

4.3 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不仅要加强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 而且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体育教师 (辅导员) 和体育实施的管理, 提供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立合理的监督机构及一支高水准的俱乐部管理队伍, 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求效益、求生存、求发展。

4.4 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节假日, 双休日和假期面向社会开放俱乐部, 为大众提供健身娱乐场所, 使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体育活动, 了解和喜欢体育, 以便影响孩子参与和喜爱体育。另外, 学校应设法与家长进行沟通, 使家长知道俱乐部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反而促进学生身心发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

4.5 建立社区体育辅助站

以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为主, 通过开发利用其健身房、乒乓馆、溜冰场、游泳馆等场地设施, 与街道一起组建社区体育辅导站, 利用寒假和业余时间办各类短期培训班, 提供有偿免费服务与辅导。如杭州大学经常为所在西溪街道无偿提高室内外体育场地, 还每年为该街道举办暑假培训班。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的目的在于, 一是通过辅导, 可以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各取所需, 且真正掌握几种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方法;二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训练的同时, 充分发挥了场地设施的功能与效率;三是可以增加学校和教师的收入。

摘要:当前, 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改革要求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方位、多渠道方向发展, 针对现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借鉴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经验, 我提出中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构想。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参考文献

[1] 田中, 周清志.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增强学生体质的绩效研究[M].四川体育科学, 1995, 3

[2] 闫慧君.浅析高校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M].辽宁高职学校, 2001, 4

[3] 杨忠.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M].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 1.

上一篇:改进信息技术教育方法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下一篇:石墨烯产业曙光初现专利布局成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