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022-09-1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 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但是, 应该指出, 当前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 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老师讲, 学生听, 尽管老师讲授采用多方面的形式进行列举, 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进行大量的抄习题或进行死记硬背定义,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倍感枯燥无味。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 基础知识丰富、扎实, 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 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 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结出的苦果。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 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样, 只有加强实验教学, 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我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适当而合理的安排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 课堂气氛定会不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切实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 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 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 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 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 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 学生看”, 还可以是“教师导, 学生演”, 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鸡蛋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 使劲握也难以破碎, 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 受力面积大, 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 受力面积小, 压强大。可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 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 运用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难于理解, 设计对比性实验, 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 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 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 似乎没有什么困难, 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 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天花板上的电灯, 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发, 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 (课本中安排的) ,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 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 (1) 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 ; (2) 两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小车) 上, 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 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 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这两个力就平衡。”

3 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小实验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发展智力。例如, 大气压强这一概念, 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 每做一个实验, 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步步深入。讲课开始, 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 让学生思考, 放开手后, 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 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 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 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 由此可见, 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 杯里要装满水, 若杯里只盛少量水, 甚至不装水, 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 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 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 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动有趣的实验, 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能使他们仔细地观察, 认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 能做实验的课一定要做。物理课应多做实验, 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 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非常高兴, 并会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如在讲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一节时, 教师可以鼓励两个力气大的同学对拉马德堡半球, 然后再加两个同学帮忙,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济于事, 这时教师悄开放气阀, 对着马德堡半球吹口气, 然后就像变戏法似的两手轻拉, 球却开了!学生们定会惊讶, 众说纷纭, 兴趣盎然。对于物理实验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定会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言而喻。学生对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 建立的物理概念将终生难忘。

综上所述, 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而目前大多数的物理教学, 基本上是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 就连实验课教学, 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 实验课变成了说教课,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 进行各种物理实验, 是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 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重视,加强

上一篇:室内设计中光影设计的认知心理浅析下一篇:博采众家之长增长自己智慧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