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2022-09-11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近年来, 大批跨国电子公司进入江苏, 产业的升级急需大量电子专业的高素质, 懂技术, 会管理, 动手能力强,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高职面临的热点问题。而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我院电子专业在加强实践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

1 针对就业岗位, 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我们走访了无锡及周边地区的各类相关企业, 并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论证, 明确了我院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适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 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 具有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检修能力, 能从事电子产品的制造、安装、测试、维修、管理、技术支持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 分析职业能力, 构建实践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 确定了学生的能力要求:必须具备高职毕业生在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通用能力;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操作能力;具有一般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具有电子CAD的绘图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和生产管理的能力。

我们以培养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构建并逐步完善了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层面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贯穿在三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逐年加强训练, 并有机结合。

通过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C A D软件, 完成电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于常用电子元器件能够识别、检测;能够按图焊接安装印制线路板等。

通过专项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读图分析、选择应用、焊接安装、检测调试、工艺规范、撰写报告的能力。

通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使学生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测试、维修、生产工艺、制造、管理等方面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3 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3.1 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多种方法, 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修改实践教学计划。例如, 针对我院电子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大型外资企业, 并且第一岗位是在生产一线的情况, 根据企业专家的建议, 我们增加了“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时, 并增加了实训专用周, 加强了学生对工艺、质检和电子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天弘 (苏州) 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 完善了高频实验室, 增加了高频实验课时, 使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2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1) 邀请企业进校共建实验实训室、产品陈列室, 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带入学校。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建立工作室, 做专题报告和讲座。我院与海尔集团共建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海尔服务中心”, 由海尔集团提供最先进的家用电器产品, 我院教师为海尔集团培训员工, “中心”同时可供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训。

(2) 近年来, 学院与无锡及周边地区的一批电子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为这些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并积极鼓励教师为地方经济出力, 为企业服务, 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学院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实现了双赢。

3.3 探索“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我们考察、精选了无锡地区的多个电子企业, 安排二年级的学生下厂顶岗实习一学期, 让学生全方位地融合进企业, 感受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要求, 熟悉生产工艺, 培养动手能力。例如, 在“海鹰集团纺电公司”实习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有的学生已能够独立完成产品的调试工作, 有的学生能够修理一些故障板, 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仪器设备能熟练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

4 改善设备条件, 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 要求不断地购置各种电子实验实训设备。近年来我院投入资金:

(1) 更新了电工、模电和数电基础实验室。加强了电子基础实验教学。

(2) 扩大了单片机、检测技术、高频电子、家用电器和电子测量等实验室。加强了电子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

(3) 新增了电子工艺、E D A、D S P等实验室。完善了电子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4) 建立了电子元器件、各种传感器和测量电路、新型电路的陈列室。便于观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5) 更新了综合实训设备。

(6) 建立并开放了电子创新实验室, 为学生的电子科技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 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师队伍中来。近年引进多名中、高级技术人员, 担任专兼职实验、实训教师, 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提高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 通过对实践教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培训, 出国学习和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实习等多种途径,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能力, 努力把专业全体教师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 全面开展青兰工程, 通过传帮带, 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不仅要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 而且一起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紧密的合作, 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职教育, 提高教学和实践的能力。

(4) 鼓励广大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通过做项目,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5) 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 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 做到专兼并重, 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触到企业最新的技术和掌握实践技能。

6 转变教学形式,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6.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

由双师素质教师指导,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例如在上《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课时, 教师把学生带入传感器和典型测量电路陈列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对传感器进行接线、检测、调试等一系列活动, 很快掌握了该类传感器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和后续测量电路的作用等知识,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6.2 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 以设计和制作直流稳压电源、扩音器、信号发生器等作为项目任务, 这些项目任务基本涵盖了模电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完成这几个项目任务, 不仅掌握了模电课程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学会了查阅资料和电子元器件手册, 学会了购买电子元器件, 培养了安装、调试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3 多媒体教学的采用

教师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 在《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上大量采用。做到教、学互动。同时,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仿真技术, 积极推行仿真、理论授课、实验验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4 课程设计模式的改变

课程设计采用“导师制+开放式”的模式。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之初, 就分组确定导师, 并布置课程设计的课题, 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理论学习, 导师经常辅导, 学生预先要完成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购买元器件等工作。当进入课程设计专用周时,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制作、调试和撰写报告等。有效提高了课程设计的作用。

6.5 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考虑到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大多已进入企业实习, 鼓励学生做企业提供的课题, 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这样既使学生更加贴近了企业、贴近了生产实际, 又密切了校企关系。

7 开展各项活动, 提高动手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申报院、系两级各类创新课题, 参加五四设计比赛、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电子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院还经常开设各种讲座, 介绍国内外电子技术的最新动态、各种电子产品的维修技术、电子产品的设计技术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8 实验、实训管理与教材建设

鼓励双师型教师兼管相应的实验室, 并同时担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合二为一, 并自己编写教材, 减少重复, 提高教学效率。至今实践课程均有了校本教材。

9 结语

近几年, 我院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加大了电子专业的投入, 并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 效果是显著的。在“2005、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 我院几个参赛组均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奖项。在历年我院参加的“中央电视台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中, 也均有电子专业的学生参与。我院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了100%, 绝大多数学生被苏州、无锡的跨国电子公司 (如无锡海力士, 华润微电子, 无锡索尼, 苏州和舰, 苏州天弘等) 录用, 毕业生深受社会、企业的欢迎。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快, 实践技能要求高, 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征途上还有大量地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 去实践, 去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出社会满意, 企业欢迎的合格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的多方面的改革探索。通过教学实践, 效果显著。

关键词: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 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3] 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水平井蒸汽吞吐期间的生产方法研究下一篇:墩柱抱箍支架法施工盖梁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