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2023-05-1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校的周围环境特点为三年级的学生选择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活动大主题。

1、主题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时间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核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受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主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对这样的主题非常感兴趣,这个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强烈要求本学期的主题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开展本主题的难易程度

由于本次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强烈要求制定的,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展难易程度为容易。

二、活动的总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调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受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周—第三周)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人物,确定指导教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通过这个阶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确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1、 通过幻灯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向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

歌坛偶像、影视偶像、动漫偶像、名人偶像的图片,从而激起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

2、 全年级一共有2各班,每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个小组。由学

生小组内推荐选出本组组长,自我推荐的形式选择自己在本组内的责任分工(正组长、副组长、资料保管员、记录员、纪律员、绘画人员、书写人员)。

3、

4、 指导学生确定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制作小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第四周—第十一周)

活动目的:

1)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小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对所搜集到的

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不足,再进行收集和调查。

2) 通过这个阶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方法意识。

1、

2、

3、

4、

5、

6、

7、

8、

9、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的方法收集本组主题的相关资料。 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阶段性交流 收集资料了解后,制作一份宣传本主题的连环画 阶段性交流 各组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阶段性交流 对校园里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一次关于本次主题的采访调查 阶段性交流

第三阶段:(第十二周—第十五周)

活动目的

1) 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对本学期的所开展的活动的得

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形成书面成果,并进行成果汇报演出,并对本学期地活动进行评价。

2) 培养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正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3)

1、

2、

3、

4、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学生根据本学期的活动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 学生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和对身边人群的了解,写一份倡议书 学生进行书面成果展示(资料册的展示) 学生开展成果汇报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家长、同学、自己) 3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意见

总体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活动的课程。

二、是要求教师成为生活的探究者、指导者,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方案制定的指导、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总结和实施交流阶段的指导。

具体实施如下: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

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子课题活动方案。

1.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

从理论上说,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五种基本思路:一是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主题;三是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生发的主题;五是以不良问题作为主题。 选择活动主题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1)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如某校开展主题为《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和话题。在选题指导课的开始,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

了十几个研究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有价值、可操作”的原则筛选、整合研究问题。如上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十几个问题中筛选、整合出四个子课题:①各科教材中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分析;②月饼的制作;③中秋节的传统;④中秋节的社会现象。

2.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活动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以按主题临时分组,也可以按学期定期分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配为辅,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1)确定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

(2)确定活动小组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规章。。

3.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本组的课题、本组承担的问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时间、活动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计划书式等。在指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做一些提示或示范,然后,叫学生去模仿,让学生通过多次实践与讨论,学会自主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熟悉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

4.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活动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是检索(文献和互联网)、调查(问卷和访谈)、实地考察。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活动资料:(1)指导学生分析活动内容,明确要查什么样的资料,确定搜集资料的途径;(2)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搜集资料的工具,掌握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3)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资料、获得并整理需要的资料;(4)告诉学生在查资料及整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记下资料来自何处、作者是谁、文章发表时间等。

二、活动实施阶段的指导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确保合作与分工的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指导”是指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前针对落实活动任务、明确活动预期目标、确定活动时间和次数等方面的指导。明确活动任务是综合实践活动保持高效率的关键,因此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前要进一步小组合作指导。

(1)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明确分工,鼓励各成员积极承担责任。大家任务明确,各行其责。

(2)要引导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大家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3)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时间是根据活动场所来安排的,一般是课堂外校园活动时间。

(4)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如写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日记需要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活

动经过、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收获体验等。活动日记的记录形式,可以是纯文本性的,也可以是表格式的。

2.加强活动实施安全指导及利用家长资源

3.组织活动汇报,加强中途指导

4.指导学生积累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原始资料,有文本材料各种读书笔记、调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日记等,有音像制品、录音带、录像带、储存器等,有实物、标本、模型等。

三、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指导

1.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

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

学生整理、分析完活动资料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教会学生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学生成果报告基本格式: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标题、摘要和活动的背景。第二部分主体报告部分。这是成果报告的正文部分。包括活动或研究选题角度、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建议。第三

部分是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附上各种调查表格等。

要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如课题作业、小报设计、研究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有实物类,如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等。

3.指导学生学会理性反思

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比如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或是照片展示;或是自己写的体验日记,主办的手抄报„„通过同学、老师、家长参与评价,来反思自己的能力素养如何?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引起注意等。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材料

登封市嵩阳中学

郑丰鸽 2014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参考: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2.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讨论稿)

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社区人民的环保、生活等问题,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服务,在服务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有了初步地了解。从上学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学生比较乐意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去。不过,在设计和指导活动中,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2、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服务、交流,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产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3、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本学年,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安全教育”、 “感恩教育”、“废物利用” “健康饮食” “节约资源”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月份

活动安排

2014年1月

带领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活动。 2014年3月

安全演练

2014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家乡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5月—6月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2014年9月

开展“感恩老师”贺卡制作活动”及演讲比

2014年10月

庆祝国庆演讲比赛 2014年11月

节约资源

2014年12月

安全教育,争做安全小卫士

2015年1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监督节约用水活动 2015年3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相关活动

2015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社区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5年5月

到社区进行健康饮食宣传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参与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活动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

如:《一》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校园安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通过系列安全教育情景设计,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

活动准备:挂图、警示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课题引出:出示安全宣传画——“倾倒的家”,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一人安危系全家”。我们每人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了谁,这个家都不再完整不再温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注意安全。 过渡语: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校园安全,我们该怎么做呢?

1、地点:教室、走廊、楼梯、操场。

2、人际关系:同班同学之间,自己与其他班同学之间。

3、食品卫生:

如,编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 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 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食品卫生有讲究,“三无”产品不上当。

三、想一想,校园安全方面,学校设施哪方面存在隐患?

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

四、学生介绍行路安全经验

五、

1、你认为社会上的哪些行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学生举例)

过渡语: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为车祸埋下了隐患。

2、介绍交通事故数据(小资料)

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地球上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XX 万人惨遭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

3600 万人丧失生命。然而更残酷的事实却是:自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已有4000万人惨死在那飞旋的车轮下

1998 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948 起,每7分钟有1人死亡

3、出示挂图:交通事故图

4、谈感受 听完老师介绍的资料,看完挂图以后,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同学们千万要遵守交通规则。每年开学同学们能一个不少的来上学,那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最厚的教师节礼物。

六、认交通警示牌

我们的课结束了,衷心祝愿同学们安全快乐地成长,祝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活动结束后,对同学们自编的安全顺口溜进行筛选,好的在教室黑板报上展览,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是社区小主人》设计方案

一、 活动主题:

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关注,加深对社区的了解,培养学生为社区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三、主题引出: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让登封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登封被评为卫生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宣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四、活动准备

调查家乡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

五、活动目标:

1、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六、活动过程

1、制定计划:

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交通安全、社会文明、健康饮食等等方面都可。

2、实践探索:

A 按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B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

3、展示交流,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4、 社区“小医生”,讨论交流:

通过上面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乱停车、乱摆摊、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七、总结阶段:

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流体会等。

八、活动延伸:

以登封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或者讲一个故事。

活动结束后,对于学生提出的改善环境的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汇报,再向政府部门汇报,以期引起重视,把故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生活中,知道节约了,知道感恩了,更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指定些课外阅读书。”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补充、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便于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学生的读写实际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有的还可以发挥在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良好的讲读教学,本身就是有效的阅读指导,起着切实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做示范性讲读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教给学生阅读、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叶老一向倡导的,教学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达到“独行”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

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指导学生阅读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加重要。

首先教师在讲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诱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激发和诱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而且在课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如教《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童年春天的一些趣事,同学大都能谈出春天在大自然中玩耍、放风筝、追赶嬉戏的情景。再要求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有关春天的诗句。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把学生带到《春》所描绘的秀丽景色中,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不仅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还会引起他们课外阅读有关描写春天文章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兼美,能够催人向上的文章。当前,消极的、低级趣味的不健康书刊在书摊上常有出售,一些不关心政治,思想意志薄弱的同学经不住诱惑,很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染指,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对此应该

指导他们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从而树立远大高尚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顽强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在讲读教学中应注意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讲读过程中,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年级越低,“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越强烈。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讲授长时间停留在作品文字表层意义的分析,换言之,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思维平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并没有全懂”的内心体验,将阅读向纵深推进,精心设计“出人意料”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书中奥秘的欲望。《背影》四次写“我”流泪,让学生进入“儿子角色”体会并说出每次流泪时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于动情中加深对作品中心思想的理解。总之,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的满足感,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致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真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二、注意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训练。

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而异,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阅读法,主要包括泛读、认读、吟读、作读书笔记、写作品人物评论等;另一类为提高阅读法,主要包括定向阅读、横向阅读、探测性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和技巧的选用是由特定的因素决定的。首先决定读者自身。如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应采用第一类

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内容加以摘抄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宜使用提高性阅读法。这类方法探索性强,读者不是盲目地接受现成的事实或观点,而是以审慎的态度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和验证,进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比如采用横向阅读(发散阅读)法,要求学生将要读的文章与已学过的相关文章联系起来,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横向联系,通过联系和比较,使之相互渗透、补充和深化,从而发现真伪,分清优劣,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决定于阅读对象。不同的体裁,不同的篇目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诗歌散文及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章宜采用表情朗读法,说明文,小说宜用默读法,重点篇目宜用精读法,无关紧要或不读自知的句段常用跳读等。三是决定于阅读目的。如,要想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寻找某种必需的材料,或是想掌握某一基本观点,就应选用探测性阅读法进行快速粗略地浏览。要想弄懂某一专业知识或研究某一专门问题,宜选用理解性阅读法对读物进行精心地阅读,仔细地推敲。要想对某读物作出判断或向他人进行介绍,宜采用评介性阅读法,对读物的观点和材料加以剖析,从而作出中肯的评价。若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或只是想意外涉猎一些动态和趣闻,宜选用浏览性阅读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以上几点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查。其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检查阅读笔记,可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或读书讨论会,通过日记,周记、墙报、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写读书心得。通过考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转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草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解读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