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组教研工作计划

2023-05-19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组组教研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综合组组教研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将继续以新课程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数学组老师专业素养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必备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每周二活动课。

活动地点:多媒体室。

三、主要措施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1、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学习蓝本,引导数学组老师不断思考和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和策略,积极反思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和组织数学组老师理论学习,引导和促进本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数学组校际交流研讨与学习,开拓数学组老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视野,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总结,边提炼经验。鼓励数学组老师并把学习的感悟、体验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把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引导数学组老师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 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1、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

(1)要求做到:

①三维目标明确

②精心选择例题

③作业布置要精选与分层,要有针对性

(2)继续加强课外补缺补差,要体现有效性:

①辅导的目标要明确

②要研究考题,针对考题进行辅导 ③要认真分析考试的成绩,及时改进教学

2、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制定出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内容要根据各组的实际(学科的实际、年级的实际等),细化教导处、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各项要求,以求有效的落实。对所制定的计划,要有执行、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机制,备课组的活动要强化教研功能,要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以校为本的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3、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毕业班教学研究, (1)要研究考题,把握考试方向; (2)加强分层,强化双基,确保合格率; (3)考试分析要以自查为主,落实基础知识点。(三)加强教研教改, 开展校本教研。

1、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讲究实效,积极参上级部门的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提倡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教学课件,资源共享。

3、加强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听课10节以上。

4、鼓励和帮助教师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使改善教学方法成为每个教师的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5、每位教师上一至二堂公开课,听课后全组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6、利用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初

一、初二年级根据学生平时使用“讲学稿”的情况,对学习横做好成长记录,于每一学期评选出“学习带头人”、“学习骨干”、“学习进步之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多一分兴趣,多一分热爱,与教师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而努力。

四、附:工作内容具体安排:

第二篇:语文教研组组课改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期以来,语文教师们积极投入,艰难探索,坚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独立思考,找准方向,求真求实,既稳打稳扎,又大胆尝试,做了不少的工作,收获颇多。为了促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现将主要工作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实践

(一)确立新理念,走进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改掉不适合时代要求、不适合社会需要的陈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陈腐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评价目的与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挑战。一步入课改,教师就努力做到:①角色的转变——变管理者为组织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变控制者为帮助者,变仲裁者为促进者;②工作方式的更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③教学策略的变化——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是“新”与“动”:形式新,方法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与;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研”的动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亦然。对课改理念的领悟,需要有一个过程,那就是接受——消化——吸收,“接受”容易,“消化”“吸收”可有点难。课改初期的初中语文教学难免陷入误区:教师误认为“课改”就是改掉传统的语文教学,于是乎忽视习惯的培养、训练的扎实、语言的教学;课堂上搞花样,热热闹闹,而教学效率低;动中学,没反思,变“自主”为“自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凡提问均冠以“探究”的名堂,形似而神无;评价上为表扬而表扬,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心中茫然。追求形式,舍弃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受质疑。问题的产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深究其原因,发觉教师们对“课改”理念、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由此可见,要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着的每一天、课堂上的每一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的。从中我们认识到,就语文学科而言,形式的东西容易模仿,但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那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除确立新理念外,还有诸多因素,非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不可,这是课改初期的一大收获。

(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品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进入课改后,为了避免跟风、走过头,对于一些突出的、感觉不对头的教学现象及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我们非常关注,认真分析,坚持以正确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特别注意:

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应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以重视,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后续的学习、终身的发展。我市山区、农村中学居多,学生先天素质、后天的学习条件都较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所以,更应从基础抓起,通过多种渠道、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对于一直忌讳的语文基础知识,我们在指导教学中始终坚持:识字、学词、造句、语法、修辞、篇章知识、文学知识均加以落实。改变以往死记概念的做法,注意无形习得,教学生学活知识,活用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的关系。文本的解读是拓展延伸的基础,拓展延伸是对文本解读的提高。课文是个“例子”,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载体,学生只有认真地学好这个“本”,方能在长期的感受领悟中形成语文能力。而过分地拓展延伸,将淡化文本学习的意义,知识的传授就肤浅有限。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及人生的阅历等的限制,过分的拓展延伸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障碍,加重其学习的负担。教师们努力做到立足文本,注意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注意文本语言的挖掘,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感悟、理解、赏析进而吸取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的、适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适时灵活地运用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及运用语文的方法。

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语文教育除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任务。但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如果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舍弃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突出文章对人的教育意义而忽视语文对人的文学素养的熏陶渐染,那么,语文教育的性质就被改变。因此,教师们努力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随意贴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牵强附会,而是在读写听说等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在语文学习中丰富情感,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三)注重学情,因势利导

关注每位学生,使之在不同的知识层级上皆有所提高,这是课改的理念之一。引导教师把研究学生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摸清学情,以设计教学方案,提出相应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尽可能分层次教学。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语文基础欠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简单化或不流畅,书面表达语言艰涩、词不达意,致使语文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积极寻求治“标”的药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终身的学习、持续的发展,引导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1.授之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研究如何改、如何教的同时,亦研究如何导读、导写、导听、导说。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注重读、写、练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要懂得运用方法,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2.教会积累。教师从个人经历中,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的厚薄决定于所积累的文章、诗词篇目的多寡。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而然化记忆为灵性,阅读就有了感悟,写作就能顺手拈来。教师们把教学生学会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课内积累字、词、句,佳作名篇,课外涉猎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心得体会;订阅报刊,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积累生活知识,丰富人生经验。学生从中体会到积累对语文学习的意义,进而将它作用到阅读与写作之中去。

3.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教育。”诚然语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引导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

①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②不动笔墨不读书。③怀疑善问。④时时处处学语文。⑤潜心思考。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故教师非常必要对学生适时提醒,严格督促,逐步要求。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而且课堂教学中展示动态(讨论、表演)的多,学生“思”似乎也不少,但缺乏屏心静气,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分析。说说议议、不求甚解是求学求知过程中的致命伤,不利于严谨学风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对于“潜心思考”这一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视,强调“熟读精思”,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克服口头要求 “认真思考”而实际上要学生

一、两分钟就能解决有一定难度问题的毛病,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甚至知其所以不然。

二、收获·启迪

在课改试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教育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切磋,加深认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理论学习、专业成长作引领。一年来,每学期都开展市级教研活动,或听取专家的专题讲座,或进行专题研究,或举行较大规模的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们的学习交流创造条件,为教师才能的发挥提供平台。做好每年一度的新教材培训工作,特别是请已用过教材的老师来讲课,谈教材的使用与处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传经送宝,效果明显;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促使教师深层次的思考。组织参加 “三优”评选活动,组织教师制作初中语文教材课件,编写初中语文学案、教学设计;发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中,边教边学,边教边研,边教边改,认真思考,敢于质疑,积累了教学教研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业务能力。课改,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同时,教师新的理念、活的方法作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思维更为活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均是课改的受益者。

在获得教学效益的同时,我们对课改中的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课改的理念是全新的,但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语文课程改革与此同理。如果否定传统,另起炉灶,语文课将不是语文课了。例如课改初期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种种情况:不读书,不识字,只快速浏览、感受感受、议论议论、频繁活动„„忽视了习惯的培养,语言的训练。凡此种种反传统的做法,都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其后果是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在学习中求速度,浮光掠影,养成浮躁之气。学习质量成问题,素质培养成空话。有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只看现代,不看古代,就没有根;只看古代,不看现代,就看不到未来。在课改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继承语文教学传统,吸取其精华,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改”才有根基,“改”才有希望,“改”才有成效。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这才是对语文教育的尽责,对学生的负责。坚持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各种观点与教学现象,不迷信任何权威,不亦步亦趋,迷失自我。课改中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为的是体现一个“新”字,当然,也因此让学生“动”了起来,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但其中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实效,要突出学科特点,必须教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上下足功夫,不应在琢磨形式上费尽心思。再者,我们还充分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特点:语文学习强调无形习得、日积月累,教师教了、导了,学生学了、读了,功到自然成。如果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那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语文教师能否在课改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尽好主导之责,个人素质、教学技能的高下是关键。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如果不讲究技巧技能,就不能把语文教好教活。具有文学素养,就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使学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渐染;掌握了教学技能,传授知识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驾驭课堂得心应手。要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全程,语文教师更需不断充电,要广闻博览,涉猎经典,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才能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语文课,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课改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产生强烈的改革欲望。课改就像酵母,激活了语文教学,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巩固和提高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语文教育又有了希望。课改仍在持续深入地进行着,作为教研组,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参与实践,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导向语文教学。与我校语文教师们一道,坚持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将课改推向更高层次。

第三篇: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组三年发展规划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我们生物教研组在学校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课题引领下,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在我组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师素质在不断提高,教师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我组还需要有新的目标和举措,因此我组制定了新的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一、信念作风

1、学科宣言:

我校大力倡导“坚守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大力推广“谦恭厚重,大气恢弘”的校风,大力弘扬“大爱大智”的教风,大力营造“好学力行,敬业乐群”的学风。在此基础上我组确立了我组的学科宣言,那就是“探究生命,倡导和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生命是美丽的,对它的欣赏使我们产生接近它的强烈欲望;生命是复杂的,对它的探索可以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也许今天,我们赞颂生命,是因为它的千姿百态与奇妙无比;而明天,我们会发现生命是最有规律的,也是最为简明快的;而将来,我们将迎来的将是一个更为理智、和谐、美妙的生命世界。我们作为生物教师能够带着学生一起探秘生命的奥秘,领会和谐的生命世界,是我们的光荣和职责。我们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生命世界,共同探究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目标。

2、组长三力:

作为教研组长要能自觉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每学期能积极带头开设示范课、公开课、学术讲座;能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发展;要注意扩大自身在周边学校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经常对高

一、高

二、高三进行听课调研,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等。

我组有优秀教师典型刘敬果和钱敏艳。

3、发展愿景和行动方案:

我组的发展愿景是:

第一年:提升全组成员的科研能力,人均发表或获奖论文2篇,对课堂评价的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为无锡市十二五课题的顺利结题打下基础,评上学科教研中心。

第二年:30%的教师职称晋升或学术称号变化,高级教师比列达到55%,中级教师比例100%,小高考,高考,竞赛各项成绩稳居无锡市第一方阵,打造无锡大市生物学科第一品牌。

第三年:45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64%,申报江苏省生物学科基地。

我组的行动方案是: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理论,依托学校“促进评价的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依托学校的“百万百卷读书行动”,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2本以上专业书籍,并且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每人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发表或者市级以上获奖;无锡市十二五课题要有阶段性成果。

教研组组长以身作则及负责引领和督促的作用,各组员明确分工和责任,积极配合和及时完成。

二、队伍建设

我组现共有11人,其中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人;惠山区学科带头人1人,无锡市教学能手1人,无锡市教学新秀1人,惠山区教学新秀1人;有硕士研究生3人,在职硕士生4人。

依据《教师教育标准》制订本学科教师在课程实施与开发方面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

(2)具有全面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具有理解和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 以及课堂管理、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的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

1、成长目标与规划:

(1)赵海龙送评高级教师,王晓芳送评中学一级。何群山参评无锡市教学新秀,钱敏艳、王琼、秦玉莲参评惠山区教学新秀。高

二、高三备课组长负责小高考、高考质量,邱国强、钱敏艳负责学科竞赛教学质量。

(2)王琼、何群山、赵海龙,王晓芳必须在20

13、20

14、2015分别按时毕业,使得组内45周岁以下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各位具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分别收集资料,充分开发潜能,撰写江苏省生物学科基地申报书。

2、自我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没有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读书和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需。教师广博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我组教师主要通过外出学习、在职进修、专题报告、自我研读、现场指导、专业测试等方式进行。

3、教师发展:

(1)青年教师培养

利用学校的青蓝工程,开展经常性的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的相互听课并及时交换意见,准备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共同研究汇报课的教学设计,一起完成命题建立双向细目表等,这样就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比较完整与快速地传授给了新教师。

对青年教师提出分期目标,要求每学期听同一备课组老师或指导教师的课不得少于40节;每学期开设2节汇报课;备课要写出详案,且有教学后记;每学年选读2本学科教学理论专著,并写出学习心得。指导教师要进行随机抽查,使“传、帮、带”工作做得更好。

(2)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的最大问题,自我满足、不能确定努力方向。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他们参与更大范围的比赛或与更高水平的教师交流。感到“天外有天”。要求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开设示范课,同时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评课。专家根据实际课堂观摩的情况帮助上课老师分析:教学的起点定位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哪些实现了,是怎样实现的;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教学过程是否还有其它设计,能否更加优化等等。这种评课开阔了骨干教师的视野,明确了他们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骨干教师的进取心。

(3)竞赛辅导教师培养

看准苗子后,想方设法搭台子,让其跟着辅导,并送到各级培训班外出培训。同时校内也给予各方面的优先,鼓励他们投身于竞赛辅导。一般第一届让他们跟师傅改作和习题辅导,实验辅导;到第二届就放一部内容由他们教,外出带队指导;第三届就完全放手。

总之,我组教师要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 ,靠“恒”劲积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课程教学

1、课程纲要:

制定详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课程实施纲要、课程开设规划和学分认定。在选修Ⅱ课程框架下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如《开心农场》、《趣味生物实验》等。

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文本文件就是课程纲要。它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评价建议等。我组尝试开发的《开心农场》课程纲要如下:

一般项目

教学材料:自编教材课程类型:兴趣爱好类

上课时间:16课时选课人数:30人

开设需求游戏“开心农场”近年来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占领游戏市场,据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93人中,经常玩和偶尔玩的人竟然占77%;有110人认为是这个游戏的可玩性吸引了他们,因为从来没有种过菜,游戏满足了他们的新鲜感;有16个同学认为他们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为了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学习上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机会,特开设本课程。经申请,学校将为本课程开设专门提供一间生物实验室和一块20平方米实验田。

具体内容

1目标陈述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个维度。分述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校园中85%以上的植物,基本知道每种植物生活的环境,并通过实验了解该植物的不同部位的特征,能够制作校园植物电子图鉴;

能力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熟悉栽培过程,可以完成1-2种蔬菜的种植过程,掌握水培植物方法,培养1-2种水培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树立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2课程实施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讨论、活动体验、作品制作。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场地:生物实验室、实验田、机房。设备:花盆若干、农田工具若干。

3内容安排及简介

第1-2课时:绪论。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介绍各种蔬菜适宜生长的季节,营养价值,以及现代农业的成果与概况(教室)。

第3-4课时:会种菜,种好菜。完成松土、施肥,浇水,播种。(实验田和或盆栽中)。 第5-6课时:田间维护,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种植的植物材料,设计探究小实验,如不同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写出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报告。

第7-8课时:介绍水培植物方法,培养1-2种水培植物。

第9-10课时:学生带上相机,到校园中寻找各种植物,拍下完整的造型。

第11-12课时: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认识图片上的各种植物,完成整个学校的电子植物图鉴。

第13-14课时:利用电子显微镜,发现微观下的植物组织的魅力!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组织的异同,形成报告。

第15-16课时:插花简介,完成一个艺术造型。

4课程广告。你还在迷恋网上种菜吗?让我们转移战场,开创自己的开心农场„„亲手种种菜,浇浇水,健康、环保又开心!在这里你还能认识很多的植物名称,你还可以领略微观下的植物世界!

课程评价

表 1《开心农场》课程评价表

[3]

说明:上述所有作业的评价量表均由师生合作在布置作业之前合作完成。

2、课堂教学:

我组的课堂教学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以目标优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目标叙写——基于课程标准

通过几年的积累,我组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并完成了人教版三本必修模块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叙写。

2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是教学的根本。我组在分解和叙写了规范的教学目标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紧紧围绕叙写的教学目标创设情景组织和展开教学过程,落实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敢于创新和尝试,坚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学评案的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大胆进行了课堂改革。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喜人的,我组在近三年的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教学评价——回归教学目标

课堂评价多元化,以评价促进学习。所谓“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就是基于课程标准、源于教学目标、先于教学过程设计,有预设评价方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课堂评价策略。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改变以往只关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现象,将评价的关注点转向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关注的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生物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讲练结合,并要处理好练习的强度和适度的关系,并应该让学生在训练中总结和体验思维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基于此,我们设想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检测题库,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3、教学质量:

高三的高考、高二的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奥赛等成绩稳居无锡市第一方阵,打造无锡大市生物学科第一品牌。

四、校本教研

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实现教学研究一体化。有常规的教研制度,如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讨。具体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必须坚持学校规定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四定、四统

一、四研究。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研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四研究即研究课标及教材明确目标和要求;研究教法,根据教材、学生、资源情况确定教法;研究学情。即研究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

2、重视听课、评课

我组每学期每人要求至少上2节公开课,每学期组内有3节课堂观察实践课,每周一次录播教室的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另外还有学校的大型对外公开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我组充分利用这些契机,进行听评课研讨,主要从以下维度展开研讨,教学理念的正确性、课堂结构的流畅性、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媒体运用的可行性、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板书设计的规范性、学法指导的针对性、教学机制的灵活性。

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开发和不断完善课堂观察量表,针对量表进行专业的听评课发言,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交流发言,每位青年教师每2次教研活动提供1次发言机会,从而提升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3、进行教学研讨

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二上午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学研讨。首先在上一周确立公开课人选、骨干教师讲座人选、读书交流人选,然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该周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热情研讨,从而举全组老师之力量、出全组老师之智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研讨时重点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命题与作业等研究,期中考试后,对各年级期中试卷针对双向细目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讨。

另外,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评比,同一课题进行说课比赛,要求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设计,参加比赛。

加强交流。组内的交流,观点的碰撞、经验的学习、问题的争论、文章的修改等等。校外的交流,同行的交流、与专家的交流。外出学习,(与专家、同行)建立网络的联系。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暑假新课程培训,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会,提供各种外出研修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承担学校“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子课题的研究,积极申报省十二五课题,承担市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发动并指导组内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撰写论文,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论文,能发表或者市级以上获奖。

五、知识管理

建立动态且不断完善的课程资源库。

积累成果,总结成果也是一项重要的教研任务,每个人年终都必须有具体的教研成果。具体为建立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档案;建立教研组的活动档案;力争每次活动都用成果记录;克服“只做事不思考不总结”的习惯;开展成果展示活动等等。

梳理公开课、论文,发展学科成长档案库,例如,每个教师每学期递交至少一份学期课程纲要、一份教案、一节课的录像、一份考卷或评价方案、一份我的教学风格自我分析报告。具体举措如下:

1、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分年级建立教学课件库,教研组长每学期检查一次,将其纳入对备课组长工作的考核;

2、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分年级建立学生课时作业库,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将其纳入备课组长月考核;

3、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建立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库;教研组长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两次,将其纳入对备课组长工作的考核;

4、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教研组教师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库(按学期收集);

5、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教研组教师发表,获奖论文目录及论文库(按年度收集)

6、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全国课改联盟”及“六校联盟”资料库,资源共享,扩大对外交流。

六、特色建设

我组在“探究生命、倡导和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学科宣言的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思路,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教研组。

1、以目标导引教学为核心,以量表的开发为手段,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进行生物组学科特色教学。

2、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品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1)校园植物探秘

充分利用校园内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教导学生认识校园植物,指导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之外,还联系古代诗文,充分挖掘校园植物的文学价值;倡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弄清多种校园植物的药用价值。可以开展给校园植物设计标牌的比赛等。

(2)构建生物模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模型方法渗透,指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普遍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3)开辟“开心农场”

该课程可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学生通过选课进入课程学期,每周一课时,一个学期一般安排16课时。学校提供一间生物实验室和一块20平方米实验田。

“开心农场”给学生提供了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机会,和普通生物课堂相比,这里教师讲的很少,学生探究的机会很多;看书的时间很少,到校园里,实验田里动手实践的很多;知识由教师给出的很少,自己实验证明的很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4)野外样方调查辅助教学

如当高二年级进行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教学时,我们可将学生带到野外进行教学,在实践中领会与运用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强调“三自”(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馔写)、创新(研究方法的程序、技术创新、结果创新)和实用性,教师在指导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点,同时研究过程中学生记录的学习笔记、调查和实验过程中原始资料、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照片等的保留也非常重要的。这中间必须要做到老师要做有心人,师生都要舍得吃苦,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底。

第四篇:综合实践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 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 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 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 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 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 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习,提升新的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观念和课程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本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明确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使工作目标明确、操作 正确、效果明显。本学期将通过自习讨论、专题研究等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二)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教师认真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

三、工作安排

三月份: 学习课程指导纲要

四月份:组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展示各年级活动方案与交流。 五月份: 组织开展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 六月份:组织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进展总结、交流与反思。

2018.3

第五篇:综合教研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改进教研方式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扎实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设计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结合本校本组教研员的实际情况,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本组成员人才济济,音乐、英语、体育、美术均有专业的老师。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部分教师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历年来成绩显著。教研组本学期以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年青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在几位专业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些非专业的老师也能上美术、体育课了。

二、教研学科

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梦想课程、书法等

三、工作目标:

1.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教师团队,有效发挥综合组的优势,努力为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2.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提高学科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4.在学校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各学科特点,有个性有特色地开展工作,争创亮点。

5.抓好团队精神文明建设,把教研组建设成为规范化、个性化的教研组。

四、主要工作

(一)教研方面

1.严抓学科教研活动,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组内老师每月参加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期通过共同观课议课,相互学习促进。

2.抓好常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做到好课堂从基础抓起。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

(二)常规工作

1.严抓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注重法制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 2.突出教研组的教研功能,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借助教研这个平台,搞好学校的“语言文字示范”工作。

3.继续做好学生习惯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4.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5.开展“梦想课程”,将“梦想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管理。 6.协助学校领导搞好“班班通”的使用及推广工作。

五、方法与措施

1.通过开展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跟踪课、展示课等活动,鼓励新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观课议课,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组内薄弱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教研活动,发现组内的典型课例并展示出去,让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骨干教师、老教师示范引领活动课,新教师跟踪汇报课,领导带队随时推门观课等活动,为老师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4.研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五、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拟定计划。 2.出好本组专刊。 10月份:

1.加强各科课件资源库建设。

4.组织开展《美术》示范课活动。(具体人员、时间安排待定) 11月份:

1.落实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长短绳) 2.组织《体育》观摩课活动(组织议课)。 12月份:

1.抽查法律法规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情况。

2.开展《品德与生活》公开课活动。(具体人员、时间、地点安排待定) 3.做好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化处中心校综合教研组

2015年9月2日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