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课件在法律教学中的作用

2022-09-12

在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 为了使教育水平能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 各高校都在尽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院校发展的创新之路。在这种改革的大潮下, 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教改思路。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 并逐步进入课堂, 它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以无以伦比的非凡表现力, 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1 多媒体在《法律文书学》教学中的优势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 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 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 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38%, 而教学时间却节省了31%。可以说,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而《法律文书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写作类课程, 在该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其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 浓厚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刺激学生学习最有力的因素。长期以来,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 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 传授给学生。年复一年, 形式照旧, 枯燥单一, 久而久之, 学生就产生厌倦情绪,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而法律教学又是教学中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使图、文、音并茂, 形象生动, 色彩逼真,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1.2 节约大量课堂时间

许多教师感到讲义教材中练习多, 课时少。而对《法律文书学》教授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具体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如果对该课程安排32个标准课时, “总论”性的基本写作原则及技巧一般仅占4~8课时, 再安排2~4课时的课堂作业, 其余20余课时均为起诉状、判决书等具体法律文书写作规范和技巧的讲授, 一般可以讲授大约20种法律文书。这20种法律文书各自有空白模板式的法律文书规范格式, 教学过程中再就各种文书分别讲述一个范例, 范例讲述中还会涉及案例情节的基本介绍, 合计文书材料达到40余份, 至少数万字。如果采用传统板书模式, 条件较好的学校也许能够提前将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但更多的情况下只能或将文书抄写于黑板或由教师朗读口述, 必然浪费大量课堂时间, 难以从容地完成授课任务。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使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再浪费于文书材料的转抄过程, 使实际授课内容大大丰富。

1.3 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1]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 就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成了学习的催化剂。在《法律文书学》课程的讲授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效果的提高尤其明显。例如在传统授课方式下一般文书材料都是以印刷品的形式发给学生的,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 授课教师在讲台上持稿分析文书细节, 台下学生人手一份材料细细阅读, 师生之间连眼神交流也难, 如何互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难以保证的。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将文书投影于讲台幕布之上, 授课时挥洒自如, 学生抬头观看投影, 听课轻松, 互动气氛良好, 必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 多媒体在法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多媒体表达方式应运用有度, 切勿喧宾夺主

多媒体包含了多种媒体方式, 将这些信息载体合理地综合运用于课件制作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这些只能在导课时使用。如果过多的运用这些材料, 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引出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 偏离了教学重心。所以在选取材料时既要有丰富吸引人的素材, 同时要注意素材选取要紧扣主题, 以及素材过度的连贯性。

所以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应当对“度”准确把握。医学课程, 多媒体课件可将医学图片乃至视频逼真清晰地投影于学生面前;化学课程, 多媒体课件可以准确演示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运动变化过程……《法律文书学》则不同。《法律文书学》属人文社会学科,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具体法律文书写作的规范及技巧, 在学生具备一定法律功底的基础之上, 关键在于对文字的运用。对这样一门课程, 如果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份强调运用多媒体表达方式, 制作课件时除文字外还一定要加入丰富的图像、视频、动画、声音, 那是不合适的。例如, 以某交通肇事案件的一审刑事判决书作为判决书的典型范例, 除将该判决书的内容加入课件之外, 我们是否有必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名, 再将交通肇事现场照片、庭审视频之类多媒体信息加入课件之中?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同理, 多媒体课件中增强幻灯片效果的声音不宜太大, 幻灯片的背景不宜太花哨,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多媒体课件内容应设计合理, 繁简适当

《法律文书学》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师免去了抄写之苦, 板书不再占用课堂时间, 这是否意味着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可以不考虑课件素材即所选文书范例的复杂性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法律文书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文书有两类, 一是空白模板, 大多是国家专门机关依职权制定并下发, 下级国家机关在具体制作文书时必须依模板进行;二是典型范例, 通常是国家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例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由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使用。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对前者只需要注意其时效性, 选取最新有效的法律文书模板制作课件即可;对后者的选择则应从多方面考虑, 慎重进行。

具体来说, 选取典型范例法律文书,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典型范例文书应当格式规范, 符合要求。在我国目前, 司法及执法实践中屡可见到写作不规范的法律文书。作为课堂教学, 一定要注意格式规范, 这是最低要求。 (2) 典型范例文书应当具备较高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法律文书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关键在于能否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书写作技巧有所领悟。而选取写作技巧较高的典型文书, 在课堂上以其为例进行介绍, 有助于学生领悟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水平。 (3) 典型范例文书应当篇幅适中, 繁简适当。越复杂的案件, 其法律文书的写作难度越大、篇幅越长, 也更容易体现写作技巧。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选取典型范例文书时, 需要在案例复杂程度、文书篇幅及文书写作水平之间作一定权衡, 不能一味以文书写作水平而论, 将非常复杂的案例中上万字甚至数万字的文书直接搬到课堂, 结果本末倒置, 使案情介绍、案例分析成了《法律文书学》课堂的主要内容。即使一定要用, 也应当提前对该文书进行一定删减处理, 使其繁简适当, 便于教学。

摘要: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 并逐步进入课堂, 本文以《法律文书学》这门课程为例就多媒体在法律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法律,教学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A].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377.

上一篇:脑梗死、过高血糖致ST-T电交替一例下一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